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1年江蘇省揚州市寶應縣曹甸高級中學高考歷史二模
試卷
一、單選題(本大題共16小題,共48.()分)
1.早在先秦時期,古代中國也曾在政府的政策下而主動進行早期的人口遷徙。如,周
滅商之后,曾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衛,都朝歌(今河南淇縣);封周公
長子伯禽于魯,都奄(今山東曲阜);封召公爽于燕,都薊(今北京)。西周政府
的這種做法()
A.推動了文化的交流與文化認同B.強化了君主專制權力
C.實現了王室對地方的直接控制D.確立了貴族世襲特權
2.孟子日:“論說王道,丁寧(叮嚀)反覆(復),皆不出乎夫耕婦蠶、五雞二彘,
無失其時,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數十字而已。”據此可知,孟子強調的
是()
A.小農經濟的重要性B.重農抑商政策的必要性
C.精耕細作的重要性D.改進生產技術的必要性
3.蘇州相城區古宮黃泥村的西漢古墓中出土了一批墓葬品,包括青銅鏡、陶壺、陶甑
和陶罐以及釉陶,都是兩個一對的組合,不僅器形較大,釉色更好,而且保存完好。
據此可知當時的蘇州()
A.手工業技術比較發達B.鐵器尚未運用于農業
C.民營手工業有所發展D.青銅器皿的普遍使用
4,秦統一六國前,當官為吏,一般須先有爵位,爵位往往靠軍功獲得。而秦始皇二十
八年的瑯邪臺刻石所列名單中王維、李斯等只有官名而未見爵稱。刻石所列名單把
列侯、倫侯置于丞相之前。據此推斷()
A.瑯娜臺刻石并不是可信史料B.秦統一前世家大族壟斷仕途
C.秦始皇調整了治國為政策略D.秦統一后重視爵位得到扭轉
5.如圖為清中期杰出畫家鄭板橋創作的《竹石圖》。畫面簡潔,三五
枝竹竿依著瘦石一塊神態挺拔瀟灑,充滿生機,而老竿新篁,墨有
濃淡,層次分明。該畫作()
A.突出市民階層的文化需求
B.體現了工筆重彩畫的風格
C.抒發風神消散的傲世風骨
D.追求自然風景的寫實描繪
6.鴉片戰爭后,即便是經世派的重要人物林則徐、龔自珍等士大夫在書寫西方國家的
名稱時,一般是加''獸"字偏旁或加''口"字偏旁,但60、70年代后這種寫法已
很少出現。這種變化反映了當時()
A.傳統的華夷觀念受到沖擊B.受到西方文明的廣泛影響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形成D.已產生了強烈的憂患意識
7.如表是“福州口岸茶葉出口表”(單位:萬磅),該統計數據反映出中國()
出口數值
占茶葉出口總量比率
年份總量英國澳大利亞美國其他
185360————5.7%
1855157————14%
185635221437742731%
A.茶葉逐漸成為主要出口品B.日益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
C.關稅貿易主權的逐漸喪失D.在世界貿易中占據主導地位
8.如表是辛亥革命時期浙江三杰的生活履歷,從中可以得出()
姓名事跡
秋瑾1904年自費留學日本;參加過光復會、同盟會等革命組織;1907年英勇就義
徐錫1903年留學日本;1904年首批參加光復會;后與秋瑾、陶成章一起創辦大通
麟學堂;1907年英勇就義
陶成1902年留學日本;1904年與蔡元培等創立光復會,任副會長;1912年被暗
早殺
A.革命運動的發展得到了留日學生的支持
B.南方的革命運動主要依靠光復會的領導
C.革命教育的普及是浙江三杰產生的根源
D.留日高潮的到來催生了武昌起義的爆發
9.《共同綱領》起草后,經過了七次反復的討論和修改,由五六百位代表分組討論了
兩次,然后將草案提交籌備會第二次全體會議基本通過,才提交政協全體會議討論。
這說明《共同綱領》的通過()
第2頁,共17頁
A.體現了人民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原則
B.聽取了不同階級與階層的諸多建議
C.見證了最廣泛愛國統一戰線的建立
D.經歷了新中國空前規模的普選過程
10.下面為中國公民普通護照主要版本“備注”欄變化情況統計表,由此得出的最準確
的歷史結論是()
版本備注
1949中俄文對照
1953從1956年8月13日起分為因公、因私兩類護照
1971中法英文對照,印章有“革命委員會”字樣(這一時段因私護照幾乎為零)
1975同上。前面印有“本護照前往下列國家和地區有效”
1980前面印有“本護照前往世界各地有效”
A.與我國建交的國家不斷增多B.我國外交的階級斗爭色彩濃厚
C.我國堅持獨立自主外交方針D.我國的綜合國力不斷得到提升
11.加勒比海地區印第安人在1492年時約有600萬人,50多年后剩下幾千人;安第斯
山地區印第安人在印加帝國末期約有900萬人,100多年后減少到60萬人。這表
明()
A.世界性的人口大流動由此開始B.殖民人侵改變了美洲的人口結構
C.生產力水平低下限制防疫水平D.資本原始積累加速了財富的集中
12.如圖是2019年4月10日由事件視界望遠鏡(EHT)
發布的人類歷史上首張黑洞照片。據科學家的研究表
明,黑洞(Blackhole)是“一個時空曲率大到光都無
法從其事件視界逃脫的超大天體”,下列與這一相關
理論理解正確的是()
A.對物理現象有預見作用B.揭示了時空的本質屬性
C.是對微觀世界認識的革命性進步D.挑戰了封建神學創世說
13.《四月提綱》公布后,黨內領導人加米涅夫宣言:“說資產階級民主制已喪失了實
行民主的一切可能性還為時過早。”李可夫也說:“我們面臨著偉大的革命任務,
但我們不能超出資產階級制度的范圍來完成這項任務這說明《四月提綱》()
A.黨內對此存在認識的分歧B.只取得普通工人的支持
C.不符合當時俄國革命形勢D.完全背離了馬克思主義
14.如圖是蘇聯20世紀20年代為宣傳社會主義工業化而印
制的海報,畫面上有列寧的畫像。對其涵義理解正確的
是()
A.新經濟政策的取向
B.工業化藍圖的描繪
C.工業化強國的建成
D.新經濟體制的提出
15.美國歷史學家小阿瑟?施萊辛格曾說:“尼克松和基辛格這對奇特的搭檔畢竟使美
國的外交政策甩掉了包袱,沖出了禁區,使全國的視線從意識形態轉向了地緣政治,
并且調整了美國政策以適應國際關系結構中的深刻變化。”其中“國際關系結構中
的深刻變化”包含()
A.兩極格局的瓦解B.多極化趨勢出現
C.關貿總協定簽署D.多極化趨勢加強
16.“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已觸動許多人的切身利益。無論富國還是窮國,全球化提
供了巨大機遇、潛力與可能,但也產生了人類必須面對的新挑戰與新威脅。對大多
數人來說教育、就業、收入、健康、文化、環境等事關人類切身的問題都變得更不
確定與不安全。”由此說明經濟全球化()
A.經濟發展同時帶來新問題B.發達國家資本新一輪擴張
C.不利于各國經濟深度合作D.違背了各國人民共同意愿
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2.0分)
17.行省制度作為我國古代一項重要的政治制度,其形成與發展具有特定的時代背景。
材料一作為歷史上第一個由北方民族建立的全國統一王朝,中央集權固然要加強,
而穩定地方局勢的任務則更為迫切。平宋以后江南局勢長期動蕩,致使元延必須予
各軍事占領區以相對集中的事權,以便遇到緊急事變能夠迅速決策并付諸行動。元
朝大量宗室外戚被分封于漠北和東北地區,在中原又各自領有大小不等的投下分地。
對于這些天潢貴胄及其狐假虎威的家臣,一般的地方官府難以治理,非設立位高權
重的行省不足以壓制。元朝疆域遼闊,為漢唐所不及,路府數量繁多,中央很難一
一統屬。設立數目有限的行省,代替中書省對其力所不及的地區進行管理,中央再
從大局上對諸行省實施節制,提綱挈領,綱舉目張,確實也是一種具有明顯優點的
統治模式。
第4頁,共17頁
材料二元朝行省與前代王朝的“行臺省”、“行省”有某種聯系。元朝行省與傳統
漢式中央集權政治體制之間存在的不協調因素并未在其制度化以后得到進一步發
展。就中央與各行省的關系而言,我們很少看到雙方發生權力沖突的材料,相反更
常見的卻是中央責令各行省充分發揮自主權。批評它們“不詳事體輕重,無問巨細,
往往作疑咨稟,以致文繁事弊”,要求“除重事并創支錢糧必合咨稟者,議擬咨來,
其余公事應舍與決者,隨即從公依例與決,毋得似前泛咨”。
--以上材料摘編自張帆《元朝行省的兩個基本特征-讀李治安(行省制度研究)》
(1)據材料一概括元代實行行省制度的原因。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元朝行省與傳統漢式中央集權政治體制之間存在的不協調
因素”?據材料二概括元代行省制度的特點。
(3)結合所學知識簡述元代行省制度的歷史意義,綜合上述材料談談元代行省制度對于
當代提升國家統治能力的啟示。
18.近代以來,中國的對外開放在不同的階段顯現不同的狀態。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鴉片戰爭后,中國進入“被動附庸型”對外開放狀態。……洋貨泛濫是當
時中國工業品市場的重要特征。外國工業品在中國市場上的競爭力更強,使得中國
棉紡手工業等失掉了價格主動權。……同時這時也是中國民族工業發展的重要時期,
中國的貿易有所發展,但中外經貿關系畸形發展及中國市場體系發育不全,……中
國難以實現工業化和近代化歷史使命。
-陳爭平《近代中外貿易的發展及其對國內市場的影響》材料二:改革開放以后,
中國政府對現代化的全球化傾向有了明確的認識,提出要與世界接軌,要引進和利
用世界各國的一切先進文明……1992年起,我國掀起新一輪改革開放的浪潮。以
上海浦東為經濟發展“龍頭”,長江流域主要城市設立了一批經濟技術開發區.同
時期,又有內陸18個省會和區府城市對外開放,享受沿海開放城市的優惠政策,
2001年后,我國的對外開放轉變為以服務業市場為重點的全方位的市場開放,轉
變為WTO成員之間的雙向相互開放,并建立起符合世界經濟的法律體系。由此,
對外開放進入法治化、制度化的全新發展軌道。
-虞和平《中國現代化歷程》請回答:
(1)據材料一概括近代“被動附庸型”開放給中國帶來的影響。
(2)針對近代中國的“被動附庸型”開放,命名新時期我國對外開放的狀態并論述命名
理由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表述通暢;250字左右。)
19.對自由的追求是近代歐洲思想解放運動的重要目標。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者處處提倡人性和人權,重新思考人和神的關系。
他們認為人的情感和思想要擺脫神學的禁錮,盡可能走上一條自由發展之路。人文
主義者指出天堂不在來世,而在現世?他們公開申明,追求個人的幸福和自由符合
人性的要求。
-摘編自王斯德《世界通史》材料二:馬丁?路德的思想和教會成了自由的旗幟,因
為馬丁?路德的原則是每個人都是自己的牧師,他將直接與上帝溝通。這種開放的、
可以按照自己心愿與神對話的信仰方式,使基督教徒獲得了自由,特別容易在德國
和歐洲流行開來。更為重要的是,新教置宗教和教會于政府行政和國家法律的掌管
之下,從而消除了教會對于世俗權威的威脅,,社會又恢復了它的秩序。
-摘編自馬克森主編《世界文明史》材料三:在盧梭看來,權利絕不是建立在暴力
和強權之上,而只能建立在自由的契約之上。因此,社會契約是一切政治自由與權
利的來源。康德則認為自由的個體具備自己決定自己的性質,在理性世界中,自己
的意志成為主人。自由既要求不受別人約束,同時又不去約束別人,自由需要服從
于理性的“法則”和“要求”。
-摘編自徐大同主編《西方政治思想史》
(1)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的思想主張。結合所學
知識,指出文藝復興運動在意大利興起的原因。
(2)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二所反映的馬丁?路德的思想主張。據材料二,分析宗
教改革運動在追求自由方面的進步。
第6頁,共17頁
(3)據材料三,概括盧梭和康德關于自由的觀點,歸納啟蒙運動最大的價值意義。
20.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問題。
材料一:御史臺是唐代的最高中央監察機關。唐太宗注意以御史治吏。他采納御史
大夫李乾祐的奏請增設殿中侍御史和監察御史各二人。貞觀末年,“于臺中置東西
二獄”,委御史臺有“鞠審問裳禁系”之權。
一摘編自邱永明《中國古代監察制度史》若自賢材料二:人欲自照,必須明鏡;
主欲知過,必藉忠臣。主若臣不匡正,欲不危敗,豈可得乎?故君失其國,臣亦不
能獨全其家。至于陶煬帝暴唐,臣下鉗11,半令不聞其過,遂至滅亡……朕每閑
居靜坐,則自內省。恒恐上不稱天心,下為百姓所怨。但思正人匡諫,欲令耳目外
通,下尤怨滯。
一一摘自只兢的《貞觀政要》卷二《求諫》
(1)據材料一,概括唐太宗以御史治吏的主要特點。
(2)材料二中唐太宗認為隋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綜合上述材料,分析唐太宗是如何做
到君明臣廉的。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依據題干可知分封制擴大了周朝的統治疆域,這有利于中原文化傳播到更多的
地區,因此推動了文化的交流與文化認同,故A項正確;
分封制下,諸侯在地方上有較大的獨立性。西周并沒有實現王室對地方的直接控制和君
主專制,排除BC項;
從題中的“武王弟"''周公長子”“召公爽”可以看出,分封的對象多為貴族,但沒有
反映確立了貴族世襲特權,排除D項。
故選:Ao
本題主要考查了古代人類的遷徙和區域文化形成,要求學生結合古代人類的遷徙和區域
文化形成的特征及影響來分析。
本題主要考查了古代人類的遷徙和區域文化形成,側重考查考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準
確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2.【答案】A
【解析】從材料中的“王道……皆不出乎夫耕婦蠶……而已”可以看出孟子強調的男耕
女織的小農經濟之重要性,故A正確。
材料沒有體現出抑商、精耕細作和改進生產技術等內容,故排除BCD。
故選:Ao
本題考查中國古代小農經濟。題干中的關鍵信息是“王道……皆不出乎夫耕婦蠶……而
己”。
本題是中檔題,主要通過中國古代小農經濟來考查考生閱讀史料、獲取與解讀信息、調
動與運用知識等能力和史料實證、歷史解釋等素養.
3.【答案】A
【解析】依據材料“都是兩個一對的組合,不僅器形較大,釉色更好,而且保存完好”
等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西漢時期蘇州手工業技術比較發達,排除A。
題干沒有涉及“鐵器”的相關信息,排除B。
第8頁,共17頁
C材料不能體現,排除。
青銅器皿的普遍使用出現在商朝時期,排除D。
故選:Ao
本題考查漢代手工業發展情況?關鍵信息是:都是兩個一對的組合,不僅器形較大,釉
色更好,而且保存完好。
本題考查中國古代手工業發展情況,旨在考查學生正確解讀材料信息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結合所學知識可用排除法解決問題,難度適中。
4.【答案】C
【解析】材料“秦始皇二十八年的瑯邪臺刻石所列名單中王維、李斯等只有官名而未見
爵稱"體現是秦朝用官僚政治取代了貴族政治,說明秦始皇調整了治國策略,C正確;
瑯珊石刻屬于一手史料,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A排除;
BD與材料無關,排除。
故選:Co
本題主要考查的是秦朝的中央集權制度,關鍵信息是“秦始皇二十八年的瑯邪臺刻石所
列名單中王維、李斯等只有官名而未見爵稱”。
本題主要考查的是秦朝的中央集權制度,側重對材料分析和知識遷移能力的考查,秦朝
的中央集權制度奠定了我國兩千多年的政治制度格局。
5.【答案】C
【解析】依據題干材料“畫面簡潔,三五枝竹竿依著瘦石一塊神態挺拔瀟灑,充滿生機,
而老竿新篁,墨有濃淡,層次分明”和圖示可知,這是文人畫特點,注重借物抒情,C
項就是借物抒情的表現,正確。
文人畫是土大夫畫,故A項錯誤。
依據題干“畫面簡潔”、“墨有濃淡,層次分明”可知,B項錯誤。
D項是山水畫的特點,應排除。
故選:Co
本題考查中國古代繪畫藝術。需要掌握文人畫的特點。解題的關鍵是對“畫面簡潔,三
五枝竹竿依著瘦石一塊神態挺拔瀟灑,充滿生機,而老竿新篁,墨有濃淡,層次分明”
和圖示的分析理解,結合文人畫的特點解答即可。
本題考查對文人畫特點的把握,旨在考查學生解讀材料和圖示、獲取有效信息、分析理
解的能力。
6.【答案】A
【解析】通過材料“書寫西方國家的名稱時,一般是加獸字偏旁或加口字偏旁”“六七
十年代后這種寫法已很少出現”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體現了中國傳統的華夷觀念受到
沖擊,開始正視與西方的關系,故A正確;
廣泛影響的說法過于夸大排除B;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形成于八國聯軍侵華后,排除C;
材料信息并不能說明強烈憂患意識的產生,排除D。
故選:Ao
本題考查中國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主要考查近代華夷觀念的變化。
解答本題關鍵是學生通過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國近代華夷觀念變化,主要考查學生
對材料信息的解讀能力和知識的遷移運用能力。
7.【答案】B
【解析】依據表格信息可知,從1853年-1856年,福州口岸茶葉出口數值和出口總量比
率呈增長趨勢,這說明鴉片戰爭后中國逐漸成為列強的原料產地,日益卷入資本主義世
界市場,故B項正確。
表格信息僅僅涉及福州口岸茶葉出口數值和出口總量比率,沒有涉及其他行業狀況,無
法得出茶葉逐漸成為主要出口品,故A項錯誤。
從材料無法得出關稅貿易主權的逐漸喪失,故C項錯誤。
1853年-1856年處于兩次鴉片戰爭之間,當時中國對外貿易已經出現入超局面,故D項
錯誤。
故選:Bo
本題考查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解題的關鍵是正確分析表格信息,抓住表格時間,
得出反映了福州口岸茶葉出口數值和出口總量比率呈增長趨勢,說明鴉片戰爭后中國逐
漸成為列強的原料產地,即中國日益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
本題考查對列強侵略對中國經濟的影響的把握,旨在考查學生解讀材料、分析理解、運
第10頁,共17頁
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8.【答案】A
【解析】A.從材料可以看出,浙江三杰都是日本留學生,反映出革命運動的發展受到
日本留學生群體的支持,故A正確;
B.材料只涉及到浙江一地,并不能表明整個南方,且三人參加過光復會,并不能說明
主要依賴光復會,排除B項;
C.材料沒有涉及到教育的普及,排除C項;
D.材料只說明三人有留學日本的經歷,并不能說明是留日高潮到來,排除D項。
故選:Ao
本題考查了辛亥革命,1905年,在興中會、華興會、光復會的基礎上,在日本東京建
立了同盟會,孫中山為總理,機關報是《民報》,其政治綱領是“驅除朝虜,恢復中華,
創立民國,平均地權”,中國同盟會是第一個全國性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
解答本題的關鍵是對題干浙江三杰的生活履歷表的準確理解,考查了學生獲取信息和解
讀表格的能力。
9.【答案】B
【解析】由材料“經過了七次反復的討論和修改,由五六百位代表分組討論了兩次”可
知,《共同綱領》的制定經歷了反復的修改過程,聽取了來自不同階級和階層的諸多建
議后,最終才被確認通過,故B正確;
體現社會主義原則的是1954年制定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而非《共同綱領》,
排除A;
《共同綱領》見證的是人民民主統一戰線的建立,而愛國統一戰線的說法是在改革開放
之后才正式確定下來的,故排除C;
新中國第一次普選是在1953年,而《共同綱領》的制定和通過是在1949年,排除D。
故選:B,
本題考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解題的關鍵是“經過了七次反復的討論
和修改,由五六百位代表分組討論了兩次”。
本題為中檔題,考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
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答案】A
【解析】題中表格“備注”欄中從1949年版“中俄文對照”到1971年版“中法英文
對照”,說明我國逐漸與更多的國家建立外交關系:再到1980年版“本護照前往世界
各地有效”,說明我國與世界大部分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故A項正確。
B項只符合“文革”期間的護照,排除。
CD兩項本身說法正確,但在材料中體現不出來,排除。
故選:Ao
本題考查新中國外交成就。對材料信息的準確解讀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本題考查新中國外交演變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和分析問題的能
力。依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用排除法解決問題,難度適中。
11.【答案】B
【解析】通過材料敘述內容可以看出,新航路開辟和早期殖民擴張后,美洲印第安人士
著居民急劇減少,這主要是由于早期殖民擴張對土著人口的屠殺等影響了美洲的人口結
構,故B正確;
ACD都不符合材料敘述的內容,排除。
故選:Bo
本題考查殖民擴張的后果及歷史影響,主要考查早期殖民擴張對美洲人口結構的影響。
解答本題學生要能夠通過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說明新航路開辟和早期殖民擴張對美
洲人口的影響,主要考查學生對材料信息的解讀能力和知識的遷移運用能力。
12.【答案】B
【解析】A.根據所學可知,對物理現象有預見作用指的是經典力學體系,故排除。
B.從材料“時空曲率”可知,時空不是固定的,是可以發生彎折的,這恰是愛因斯坦
廣義相對論的相關理論,相對論的提出揭示了時空的本質屬性,故選B。
C.對微觀世界認識的革命性進步,是指量子理論。故排除。
D.生物進化論挑戰了封建神學創世說,故排除。
第12頁,共17頁
故選:Bo
本題考查現代科學技術,側重考查考生的讀題能力,從材料“時空曲率”可知,時空不
是固定的,是可以發生彎折的,這恰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相關理論,相對論的提出
揭示了時空的本質屬性。
本題考查現代科學技術,側重考查考生的讀題能力,現代科學技術屬于重點內容,考生
應扎實掌握。
13.【答案】A
【解析】A.當時黨內有一些領導人認為《四月提綱》的要求還為時過早。當時俄國的
革命任務不能超出資產階級制度的范圍。可以看出,這些人和列寧存在著分歧。
B.材料看不出得到了普通工人的支持。
C.《四月提綱》符合當時俄國十月革命的發展趨勢特征。選項表述是錯誤的。
D.《四月提綱》要求實現無產階級專政,沒有背離馬克思主義。
故選:Ao
本題主要考查俄國十月革命,要求學生結合俄國十月革命的過程特征來分析。
解答本題要搞清楚俄國十月革命的過程特征,特別是搞清楚《四月提綱》的內容特點。
14.【答案】B
【解析】A.新經濟政策的取向主要體現為利用商品貨幣關系、市場等手段建設社會主
義,材料和海報無法體現新經濟政策的取向,故排除;
B.從題干尤其是海報可以,看出列寧在描繪工業化建設的美好藍圖;
C.結合所學可知,斯大林體制的確立后才基本實現工業化,20年代并未建成工業化強
國,故排除;
D.根據題干中“蘇聯”可知時間為1922年后,新經濟體制的提出為1921年,故排除;
故選:Bo
本題主要考查新經濟政策,解題的關鍵是結合題干時間及海報,提取有效信息。
本題考查新經濟政策,主要考查學生對這一政策的理解掌握情況,特別考查學生結合所
學知識,把握題干,篩選選項的能力。
15.【答案】B
【解析】根據“尼克松和基辛格這對奇特的搭檔畢竟使美國的外交政策甩掉了包袱,沖
出了禁區,使全國的視線從意識形態轉向了地緣政治”,結合所學可知,1971年基辛
格訪華,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中美關系開始正常化,突破了意識形態的禁區,
而70年代的國際背景是美蘇兩極格局,世界多極化趨勢出現,故B正確;
1991年蘇聯解體,兩極格局的瓦解,多極化趨勢加強,1947年關貿總協定簽署,ACD
時間不符合題意,排除。
故選:Bo
本題考查多極化趨勢,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根據“尼克松和基辛格這對奇特的搭檔畢竟使
美國的外交政策甩掉了包袱,沖出了禁區,使全國的視線從意識形態轉向了地緣政治”
判斷出時間是20世紀70年代,然后結合所學這一時期的世界政治格局分析解答。
本題為中檔題,考查多極化趨勢,世界多極化是順應時代發展需求和不以人的意志為轉
移的客觀發展趨勢。
16.【答案】A
【解析】根據題干材料”全球化提供了巨大機遇、潛力與可能,但也產生了人類必須面
對的新挑戰與新威脅。”可以看出經濟全球化在推動經濟發展同時帶來新問題,故A
項符合題意;
B項是經濟全球化的實質,但不符合題意;
CD兩項表述錯誤。
故選:Ao
經濟全球化使得世界各國的經濟聯系在一起,這在促進各國經濟合作的同時,也使得一
個國家的經濟波動可能殃及他國,甚至影響全世界,加劇全球經濟的不穩定性,尤其對
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安全構成極大的威脅。
本題主要考查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問題。經濟全球化是當今世界經濟和科技發展的產物,
在一定程度上適應了生產力進一步發展的要求,促進了各國經濟的較快發展。但同時,
也使世界經濟的發展蘊藏著巨大的風險。
17.【答案】【小題1】原因:加強中央集權、穩定地方局勢的需要;應對江南動蕩局
勢;壓制宗室外戚的需要;治理遼闊疆域的需要。
第14頁,共17頁
【小題2】理解:加強中央集權的目標與實施中強調發揮地方自主權的矛盾。特點:對
前代制度的繼承發展;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相結合(地方行權受中央節制)。
【小題3】意義:加強了中央集權;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是中國古代地方行政制
度的重大變革;是省制的開端。啟示:注重借鑒歷史;給予地方事權,注重調動地方積
極性;因時、因地制宜。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的是行省制,第1小問結合材料和行省制的原因進行分析即可,
第2小問結合材料和行省制的特點進行分析即可,第3小問結合材料和行省制的意義進
行分析即可。
本題主要考查的是行省制,側重對材料分析和知識遷移能力的考查,行省制是中央集權
強化的產物。
18?【答案】【小題1](1)本小問的影響,依據材料一“外國工業品在中國市場上的
競爭力更強,使得中國棉紡手工業等失掉了價格主動權。……同時這時也是中國民族工
業發展的重要時期,中國的貿易有所發展,但中外經貿關系畸形發展及中國市場體系發
育不全,……中國難以實現工業化和近代化歷史使命”可以得出淪為西方的商品市場;
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遭到破壞;民族工業產生并發展;中外經貿關系畸形及中國市場體
系發育不全;中國難以實現工業化和近代化。
(2)第一小問的狀態,依據材料二,結合改革開放新時期的特征可以得出狀態是主動
獨立型開放.第二小問的理由,依據材料二“提出要與世界接軌,要引進和利用世界各
國的一切先進文明”,結合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內容分析主動;結合新時期的外交政策和
國際地位分析獨立;依據材料二“以上海浦東為經濟發展“龍頭”,長江流域主要城市
設立了一批經濟技術開發區。同時期,又有內陸18個省會和區府城市對外開放,享受
沿海開放城市的優惠政策,2001年后,我國的對外開放轉變為以服務業市場為重點的
全方位的市場開放,轉變為WTO成員之間的雙向相互開放,并建立起符合世界經濟的
法律體系。由此,對外開放進入法治化、制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園藝師團隊合作與管理能力試題及答案
- 企業財務分析實務應用試題及答案
- 篷布抗風性能優化考核試卷
- 銀行從業資格證考試職業生涯規劃試題及答案
- 證券從業資格證考試的歷史與未來試題及答案
- 2025年【機械式停車設備司機】模擬考試題及答案
- 農旅規劃方案范本
- 2024年項目管理認證實踐試題及答案
- 受污染耕地治理施工方案
- 2023年中國電子集團總部16個崗位公開招聘16名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JJF 1338-2012相控陣超聲探傷儀校準規范
- 中考數學復習備考-幾何專題突破與拓展訓練題
- GB/T 14388-1993木工硬質合金圓鋸片
- 衛生院B超、心電圖室危急值報告制度及流程
- 腫瘤化療-課件
- 第三節鋼筋混凝土排架結構單層工業廠房結構吊裝課件
- 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檔案
- 產品路標規劃-綜述2.1
- 2023年鄭州工業應用技術學院單招考試面試題庫及答案解析
- 《電子制造技術-電子封裝》配套教學課件
- 粉筆國考行測模考大賽第八季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