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石之瓠》統編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1頁
《五石之瓠》統編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2頁
《五石之瓠》統編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3頁
《五石之瓠》統編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4頁
《五石之瓠》統編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06課《五石之瓠》第二單元莊子語言建構與運用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掌握文中的重要實詞、虛詞和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礎知識。品味莊子散文恣肆縱橫、奇特瑰麗的浪漫主義風格,品味莊子寓言的婉曲達意的藝術風格。理解莊子“無用之用”的內涵,辯證理解莊子的哲學觀。理解并繼承莊子超脫、達觀的處世態度,學會辯證思考。課程目標課堂導入天下人都被社會環境局限于只知道所謂“有用的用”,卻沒有人知道那些被時代潮流遺棄的藏在沙堆土地下“看似無用卻實際上有著大用”的玄妙道理。”

那么究竟什么是“無用之大用”?讓我們一起走進《五石之瓠》來來了解下。課前預習莊子,姓莊,名周,戰國時期宋國蒙人。戰國中期道家學派代表人物,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與老子并稱“老莊”。他曾做過宋國蒙地的漆園吏,史稱“漆園傲吏”一生率性,崇尚自由,生活貧困,以編草鞋為生,淡泊名利,以清靜修道為務,楚威王曾以厚禮請他擔任相國,被他拒絕,終身不仕。主要作品有莊周和他的門人以及后學所著《莊子》,名篇有《逍遙游》《齊物論》《養生主》等。莊周約前369—前286作品簡介

《莊子》又名《南華經》,是戰國中期莊子及其后學所著道家經文。到了漢代以后,尊莊子為南華真人,因此《莊子》亦稱《南華經》。其書與《老子》《周易》合稱“三玄”。《莊子》書分內、外、雜篇,原有五十二篇,然而當時流傳版本,今已失傳。目前所傳三十三篇,為郭象整理。內篇大體可代表戰國時期莊子思想核心,為莊周所作,而外、雜篇發展則縱橫百余年,參雜黃老、莊子后學形成復雜的體系。

《莊子》一書現存33篇,有內篇7篇,外篇15篇,雜篇11篇。《莊子》的散文想象奇特,結構變化多端,文字汪洋恣肆,意象雄渾,富有想象力,擅長用寓言來說明道理,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被稱為“文學的哲學,哲學的文學”。課前預習課前預習惠子,姓惠,名施,戰國中期宋國人,著名的政治家、哲學家,是名家學派的開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做過梁惠王的相。惠子是合縱抗秦最主要的組織人和支持者,他主張魏國、齊國和楚國聯合起來對抗秦國,并建議齊、魏互尊為王。作為合縱的組織人,他在當時各個國家里都享有很高的聲譽。惠施本是莊子的朋友,為先秦名家代表,但本篇及以下許多篇章中所寫惠施與莊子的故事多為寓言性質,并不真正反映惠施的思想。惠施約前390—前317研讀文本初讀文本五石之瓠(hù)“石”,計算容量的單位,十斗為一石。“五石”是指數量。“瓠(hù)”是葫蘆的一種。“五石之瓠”指可容五石的大葫蘆。作者只是借“五石之瓠”來說明道理。文題解讀初讀文本惠子謂莊子曰:“魏王貽yí我大瓠hù之種zhǒng,我樹之

而實五石。以盛水漿,

其堅不能自舉也剖之以為瓢,

瓠huò落無

所容。非不呺xiāo然大也,吾為wèi其無用而掊pǒu之。”對……說贈送葫蘆名作動種植養成長成連詞表順承省略句,以(之)之,代指瓠形作名堅固的程度賓前舉起自己把……當作卻寬大空廓的樣子所字結構容納的東西內中空虛而寬大的樣子。因為擊破容納

惠子對莊子說:“魏王送我大葫蘆的種子,我把它種植養大,結出果實能容下五石的東西。用它來盛水,它的堅硬程度卻經不起自身所盛水的壓力。把它剖開來做成瓢,瓢卻大得無處可容。(這個葫蘆)不是不大,我因為它沒有什么用處,就打破了它。”惠子講述“實五石”極言葫蘆之大———太大而無實際的用處————“大而無用”(譏諷莊子學說“大而無用”)初讀文本莊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為不龜jūn手之藥者,世世以洴píng澼pì絖kuàng為事。客聞之,請買其方百金。聚族而謀曰:‘我世世為洴澼絖,不過數金。今一朝而鬻yù技百金,請與之。’實在,確實狀后擅長調制龜,同“皸”凍裂手洴:使動,使…浮起澼:在水中漂洗絖:同“纊”,絲棉絮營生職業省略介詞“以”;狀后,(以)百金買其方聚集全家人賣請允許我莊子說:“先生實在是不善于使用大東西啊!宋國有一善于調制不皸手藥物的人家,世世代代以漂洗絲絮為職業。有個游客聽說了這件事,愿意用百金的高價收買他的藥方。全家人聚集在一起商量:‘我們世世代代漂洗絲絮,所得不過數金,如今一下子就可賣得百金。還是把藥方賣給他吧。’客得之,以說吳王。越有難nàn,吳王使之將,冬,與越人水戰,大敗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龜手一也,或

以封,或不免于洴píng澼pì絖kuàng,則所用之異也。同“悅”取悅發難,即發兵侵略越國侵略吳國率領軍隊名作狀,在水上劃分出土地同樣的有的人省略句以之封,即藥方使用方法名作狀在冬天客人得到藥方,去取悅吳王。正巧越國發難,吳王派他統率部隊,冬天跟越軍在水上交戰,大敗越軍,吳王劃割土地封賞他。能使手不皸裂,藥方是同樣的,有的人用它來獲得封賞,有的人卻只能靠它在水中漂洗絲絮,這是使用的方法不同。對比論證:宋人與客人對于藥物的不同使用方法及其結果形成對比,證明自己的學說大而有用,只是惠子不能領悟。莊子反對——不是葫蘆大——惠子“拙于用大”(論證方法?)舉例“不龜手之藥”的故事論證何為“拙于用大”(用小事例予以回擊,以小見大)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慮

以為

大樽

而浮乎江湖,而憂其瓠落無所容?則夫子猶有蓬之心也夫!用繩結綴(zhuì)省略“之”把……制成以拴在身上的一種鳧(fú)水工具,俗稱腰舟,表順承表轉折,卻草名,其狀彎曲不直,心被蓬草塞閉,比喻見識淺陋,不通達的見識。現在你有五石容量的葫蘆,為什么不把它用繩系著當作大樽而浮游于江湖之上,反而愁它太大無處可容呢?可見你還是見識不通達啊!莊子認為人應該眼界開闊、見識通達,不局限于一時一地,才能達到逍遙之境。觀點狀語后置深研潛思惠子:大瓠無用莊子:不龜手之藥莊子的散文善于用寓言故事來說理,本文采用主客問答的形式,講了幾個故事?惠子和莊子分別是如何對待“大瓠”的?“宋人”和“客”分別是如何對待“不龜手之藥”的?“宋人”和惠子有何相同點?“客”和莊子有何相同點及不同點?大瓠惠子——盛水、為瓢、掊之莊子浮乎江湖不龜手之藥宋人——鬻(yù)技百金客大敗越人裂地封之實用小利大用大價值分析莊子和惠子在文中的人物形象。1、惠子:有才能,強調實用主義,但是容易流于斤斤計較,過多的受到外界與內心的束縛。2、莊子:放曠闊達,順隨自然,不拘于外物,主張物我和一。客為吳國之客,知道吳國士兵冬天打水戰手裂開了無法作戰所以特意求了防止手裂開的藥膏讓吳王發兵作戰打贏。研讀文本思考客是哪國人,為什么送了吳王防止凍裂的藥后吳王就發兵了?聰明睿智;有勇有謀。探究客人形象。說翻譯成取悅還是游說?客人功利嗎?莊子和客人是一類人嗎?取悅:趨炎附勢,巴結討好的人游說:心有壯志,有勇有謀的人不能將封侯的結果強加在客的初心上,客人無法跳脫世俗建功立業的范圍,和向往自由逍遙的莊子是不同的,但我們也不能認為客就是一個趨炎附勢的小人。總結:“客”的眼光再高,也只跳脫不出世俗的追求;而莊子“浮乎江湖”的想象,則超越功利價值,追求的是精神的自由,顯然莊子和“客”算作一類但是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同樣的東西用在不同的地方,其效果大不一樣。對待事物,要主動探尋規律,用善于發現的眼睛探索事物最大的價值,從而更好地利用它。規律總結同一事物,用法不同,眼光和見識不同,價值不同;要善于轉換視角,發現和發揮事物的最大價值;事物大有大的用處,小有小的用途,關鍵的問題在于必須善用不同的事物“無用之用”,才是大用。

這個寓言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寓言之中蘊含哲理①用寓言故事和人物形象作為依托。文中刻畫了惠子和莊子兩個人物形象,對比鮮明;莊子講述了“不龜手之藥”的寓言故事,來反駁惠子認為“五石之瓠”無用的觀點,很好地反映了人物的形象特點。②運用對話展示故事,語言夸張,意境開闊。運用對話描寫刻畫人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文中惠子和莊子兩人的對話貫串始終,用兩人對話的形式為我們展示了一個豐富的故事內核。③以小見大,思辨性強,情感態度鮮明。本文借助“五石之瓠”和“不龜手之藥”這兩則小故事,深刻地闡明了“有用”與“無用”可以相互轉化的哲理,具有很強的思辨性,引發人們的思考。文本特色老莊對比①莊子并非僅僅對老子思想進行發揮,本文中的無用之用,不僅發展了老子對有和無的辯證思考,還體現出莊子不為功利所束縛,自由自適的精神追求。老莊對比②老子,最突出的感受是他善于汲取生活經驗,以簡約的語言闡明道,莊子是善于運用寓言故事,把哲學思想寄托在豐富奇特的想象和對話中,留給讀者去體悟。拓展探究你喜歡“實用派”的惠子還是“逍遙派”的莊子?請結合實際生活經驗,闡明理由。明確:觀點一:我喜歡“實用派”的惠子。將“實用”作為評價事物價值的標準,能夠最大限度地節約時間,滿足人們生存和發展的基本需求,符合經濟原則,也能更好地滿足當下社會快速發展的需要。觀點二:我喜歡“逍遙派”的莊子。如今,人們的物質生活已經得到了極大的滿足,但是在社會中卻彌漫著一股“浮躁之風”,不少人抱有急功近利的心態,恨不得做什么事都立竿見影,長此以往,不利于社會的健康發展。而莊子的“逍遙”主張拋卻事事皆功利的想法,重視對美的欣賞和對精神的追求,不失為拯救“過度功利”的一劑良藥。材與非材莊子在山中行走,看見一棵樹長得很美很高大,枝葉很茂盛,伐木者停在那棵樹旁卻不伐它。莊子問他這是什么原因,伐木者回答說:“這棵樹沒有什么用處。”莊子說:“這棵樹因為不成材,結果得以終其天年了。”莊子出了山,來到縣邑,住在老朋友的家里。老朋友很高興,準備酒肉,叫童仆殺一只鵝款待他。童仆請示道:“一只鵝會叫,一只鵝不會叫,請問殺哪只?”主人的父親說:“殺那只不會叫的。”第二天,弟子向莊子問道:“昨天山里的樹因為不成材而得以終其天年,現在這位主人的鵝卻因為不成材而被殺死,先生您將在成材與不成材這兩者間處于哪一邊呢?”莊子笑著說道:“我將處于成材與不成材之間。成材與不成材之間,似乎是合適的位置,其實不然,所以還是免不了遭到禍害。如果遵循道德行事,就不是這樣了:既沒有美譽,也沒有毀辱,時而為龍,時而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