髖關節置換術后疼痛_第1頁
髖關節置換術后疼痛_第2頁
髖關節置換術后疼痛_第3頁
髖關節置換術后疼痛_第4頁
髖關節置換術后疼痛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髖關節置換術后疼痛的

原因分析康復醫學科夏玲2023年04月08日髓關節置換術(THA)是治療各類終末期髖關節疾病的主要措施之一,其目的是緩解疼痛,改善患髖功能,提升生活質量。疼痛既是髖關節置換手術的主要適應證,也是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的常見并發癥。術后1年髖部疼痛:25%術后5年、23年及23年:20%影響THA的療效及髖關節功能的恢復,術后二次翻修手術的主要手術適應證。引起TKA術后疼痛的原因多種多樣,有許多風險原因,但臨床上基本可用關節外和關節內兩大類原因。關節外原因腰椎神經源性病變:最常見原因。如脊柱椎管狹窄、神經根受壓、骶髂關節病變引起的臀部、大腿、腹股溝不適和疼痛。臨床上常見同一患者同步伴有髖關節源性疼痛或脊柱源性疼痛,兩個部位病變引起的癥狀相互影響,而THA后原有髖關節病變引起的癥狀解除,伴隨術后活動量增長,隱匿的脊柱源性癥狀就體現出來。可經過病史、查體、X線、CT、MRI檢驗鑒別診療。如鑒別診療發生困難,可在髖關節內注射局麻或行神經根封閉,以驗證疼痛病灶究竟起源何處。關節外原因神經血管性破行:首次THA后神經系統并發癥發生率不不小于l%,直接損傷:手術器械、血腫、骨水泥等間接損傷:下肢過分牽拉或髖外側切口造成股外側皮神經損傷,可引起股外側灼性痛。關節外原因外展肌或骼腰肌肌健炎:髂腰肌肌腱炎可引起THA后腹股溝區疼痛。發病率:5%原因:股骨頸骨贅、假體移位、骨水泥外滲透等特點:活動時癥狀加重,尤其是髖關節屈曲及被動伸展時;局部常有深壓痛;在影像輔助下局部穿刺注射,有利于診療。

關節外原因轉子滑囊炎:X線片有時可見大粗隆滑囊鈣化陰影,B超可提醒囊腫大小。腹股溝疝或股疝:B超惡性腫瘤:原發性骨腫瘤,骨盆和股骨近端周圍轉移性骨腫瘤引起的疼痛。CT、MRI異位骨化:關節內原因-感染感染:最嚴重的并發癥,髓關節疼痛主要原因之一。感染的原因:外科操作,傷口周圍皮膚,手術環境等,抵抗力差,血源性轉移等經典癥狀:術后即發生的劇烈疼痛,局部的紅腫,皮膚溫度的升高,保護性痙攣。多數患者未發生全身發燒等感染癥狀。致病菌: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47%患者)和甲氧西林敏感金黃色葡萄球菌(44%患者),厭氧菌(7%)。不規則假體周圍的骨吸收及骨膜反應

關節造影確認可能的感染假體關節內位置

關節內原因-假體無菌性松動假體無菌性松動:疼痛的常見原因(0.3%~7%)原因:THA部分骨質的吸收、股骨上端應力的變化、廢用性的骨質疏松、軟組織松弛及過早過頻的負重活動。活動量較大、80Kg以上、50歲如下的患者最為常見。臨床診療措施:X線片/CT檢驗成果。大約70%翻修患者是因為假體無菌性松動。關節內原因-假體下沉、無菌性松動

髖臼杯松動:疼痛以局限在腹股溝居多,早期常無明顯癥狀股骨柄松動:疼痛以大腿部為多,也能夠放射到膝關節。疼痛特點:連續時間較長,不能長距離的行走,負重時明顯,休息后可減輕或緩解,髖部旋轉動作疼痛加重,也可出現Trendelenburg征(單腿站立試驗),有時會自愿使肢體縮短并轉向外側。關節內原因假體周圍骨折:骨水泥型0.3%,非骨水泥型20.9%關節內原因假體安裝或假體選擇不當:如臼杯過大可造成髖關節置換術后的慢性疼痛;嚴重者造成假體脫位金屬一金屬假體過敏:肢體不等長、力線不良軟骨磨損、骨溶解或吸收髖臼大、股骨頭小髖臼杯橫向傾斜增長而產生脫位關節內原因軟組織撞擊、黏連、攣縮(股直肌撞擊或骼腰肌撞擊、激惹)病史-疼痛的時間特點術后不久出現超出預料的疼痛:急性感染、血腫、異位骨化、組織卡壓、假體撞擊、初始固定失敗或不穩THA后有一段時間無痛后出現髖關節疼痛:假體松動,慢性感染,生物學應力反應,軟組織問題(如肌腱炎或滑囊炎)以及假體不穩定病史-疼痛的部位特點臀部或腹股溝區域的疼痛:髖臼假體松動、骨溶解、血管性或神經根性疼痛(腰突、椎管狹窄等)、梨狀肌卡壓腹股溝部位的疼痛:THA后可出現肢體過長、頭臼壓力過大出現髖臼軟骨磨損,股骨頭內陷,繼發于髂腰肌腱炎(髂腰肌激惹引起的疼痛往往是在抵抗屈髖時加重)或髂恥滑囊炎病史-疼痛的部位特點大腿痛:1.股骨柄假體松動:尺寸不匹配(股骨與股骨假體柄之間),假體柄偏置、股骨柄遠端應力集中檔2.假體固定良好病人的大腿痛:股骨假體柄的硬度、柄直徑較大有關非骨水泥股骨柄假體>骨水泥股骨柄

病史-疼痛的部位特點髖關節外側或大腿外側疼痛:股骨大轉子滑囊炎、闊筋膜張肌損傷(大轉子區疼痛),該部位骨折,或骨溶解所致髖關節周圍局部固定壓痛:提醒該部位為病灶區域,或存在神經瘤、骨折、骨溶解,甚至是一種轉移性腫塊,或疝和深筋膜層缺損等。病史-疼痛的部位特點假如在某一特定位置可反復出現關節活動時疼痛:提醒假體撞擊、假體不穩定或松動不論關節主動或被動活動,只要一活動就引起疼痛:往往提醒感染。

病史-疼痛發作的特點忽然變化體位引起的疼痛:坐→起立,或行走時開始的幾步(“起始痛”),一般和假體松動有關。松動的疼痛經常和活動有關,并在行走一定距離后加重。活動性疼痛:人工股骨頭置換后肢體過長、髖臼所受壓力過大,并有髖臼軟骨的磨損也可引起疼痛病史-疼痛發作的特點髖關節處于一定的位置時出現疼痛:髖關節不穩或者半脫位休息或夜間出現的連續疼痛:感染或腫瘤術后存在與術前一樣的疼痛:考慮有否關節外的原因,放射性的膝關節如下疼痛,麻木,麻刺或燒炙感,應考慮腰椎疾病為可能的原因。神經根性疾病,椎管狹窄,神經源性疾病,需要作鑒別診療。體格檢驗屈曲或伸直的極點上出現疼痛:全髖關節松動髖的全程活動中都有疼痛:急性感染大轉子有壓痛:大轉子的滑囊炎(不愿向患側臥、髖關節內旋時使臀大肌緊張壓迫滑囊使疼痛加重)恥骨支的壓痛:應力骨折的存在可能大腿的不足壓痛:股骨柄假體松動,也可能是應力集中的體現。脊柱或骶髂關節的觸痛:提醒這些部位有病理變化在大轉子、坐骨的腘繩肌起點、臀大肌止點以及梨狀肌區域的觸痛:這些部位的軟組織炎而引起局部的疼痛體格檢驗神經的檢驗:股神經、坐骨神經及閉孔神經等。輔助檢驗-血液常規血液檢驗診療感染涉及全血細胞計數、炎性標志物、血沉、C反應蛋白等。輔助檢驗-影像學1.X線片:可評估骨膜反應,骨水泥和骨質,骨水泥和假體以及假體和骨之間出現的透亮帶,股骨頭相對于髖臼邊沿的位置明髖臼或股骨假體有無移位黃色:正常骨水泥-金屬界面橙色:水泥界面松開紅色:水泥-金屬界面松動2.CT掃描結合血管內造影可顯示松動假體周圍主要血管的情況。CT助于診療潛在的假體松動患者(假如髖關節極度內旋位和極度外旋位CT斷層檢驗發覺假體柄與股骨軸心線夾角在兩個不同位置上超出20,即提醒假體松動)。3.磁共振成像(MRI):有利于對關節周圍軟組織的評估,尤其是在查找與假體無關的疼痛原因。輔助檢驗-關節腔穿刺關節穿刺診療:假如血沉和C反應蛋白均升高,穿刺陽性率可達成89%。另一優點:可了解疼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