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自考03708中國近代史復習重點_第1頁
全國自考03708中國近代史復習重點_第2頁
全國自考03708中國近代史復習重點_第3頁
全國自考03708中國近代史復習重點_第4頁
全國自考03708中國近代史復習重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近代史綱要復習重點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特點。

答:(1)資本—帝國主義不但逐步操縱了中國的財政和經濟命脈,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國的政治,日益成為支配中國的決定性力量。(2)中國的封建勢力同外國侵略勢力相勾結,成為外國列強壓迫、奴役中國人民的社會基礎和統治支柱。(3)中國自然經濟的基礎雖然遭到破壞,但是封建剝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廣大地區內保持著,成為中國走向現代化和民主化的嚴重障礙。(4)中國資產階級具有軟弱性。(5)由于近代中國處于外國列強的爭斗和間接統治之中,加上中國地域廣大,以及在地方性的農業經濟的基礎上形成地方割據勢力的存在,近代中國各地區經濟、政治和文化發展是極不平衡的。后來,外國列強還分別支持不同的政治勢力以分裂中國,使中國處于不統一狀態。(6)人民毫無政治權利和生活的極端貧困化。

2、《天朝田畝制度》內容和性質。

答:內容:(1)確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2)規定了農副業產品的生產與分配,都以農村政權的基層組織“兩”來實行管理,支出也由國庫統一分配。性質:以解決土地問題為中心的比較完整的社會改革方案,代表了農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強烈愿望,反映了農民反對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普遍要求。3、洪仁玕《資政新篇》的內容和性質。

答:(1)內容:在政治方面,主張“禁朋黨之弊”,加強中央集權;學習西方,制定法律、制度。在經濟方面,主張發展近代工礦、交通、郵政、金融等事業;吸取外國的科學技術,獎勵科技發明和機器制造;提倡資本主義的雇傭勞動勞動制。在思想文化方面,提出設新聞官、設“暗柜”,用以監督官員,改革弊政;主張革除纏足、溺嬰等社會陋習;提倡興辦學校、醫院和社會福利事業。在外交方面,主張同世界各國交往、通商;強調允許外國人為天國獻策,但不得毀謗國法。(2)性質:是一個帶有鮮明資本主義色彩的改革與建設方案。

4、太平天國的歷史意義

答:(1)它沉重打擊了封建統治階級,強烈撼動了清政府的統治根基。(2)它是中國舊式農民戰爭的最高峰,具有了不同于以往農民戰爭的新的歷史特點。(3)太平天國對孔子及儒家經典予以嚴厲批判,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統治的精神支柱。(4)有力地打擊了外國侵略勢力。(5)時間最長,規模最大,沖擊了西方殖民主義在亞洲的統治。

5、太平天國失敗的原因和教訓

答:失敗原因:(1)根本原因,是缺乏先進階級的領導。(2)沒有科學理論的指導。(3)對外國資本主義列強侵華野心的警惕性非常不夠,缺乏理性的認識。教訓:太平天國起義的發生和失敗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農民具有偉大的革命力量,但它不能提負起領導反帝反封建斗爭取得勝利的重任。

6、洋務運動的歷史作用。

答:(1)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早期工業和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2)成為中國近代教育的開端。(3)傳播了新知識,打開了人們的眼界。(4)引起了社會風氣和價值觀念的變化。

7、洋務運動失敗的原因。

答:(1)洋務運動具有封建性。(2)洋務運動對西方列強具有依賴性。(3)洋務企業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8、百日維新及其主要內容。

答:1898年6月11日,光緒皇帝頒布“明定國是”詔書,宣布開始變法,史稱“百日維新”。其主要內容是:(1)政治方面,改革行政機構,裁汰冗員,澄清吏治,提倡廉政;準許創辦報紙和上書言事。(2)經濟方面,設立農工商總局與鐵路礦務總局;提倡開辦實業,獎勵發明創造;設立農會,注重發展農業,提倡西法墾殖;改革財政,編制國家預決算等。(3)軍事方面,裁撤綠營,改練新式陸軍,采用西洋兵制;籌設武備學堂等。(4)文教方面,改革科舉制度,廢八股,改試策論;廣設學堂,提倡西學。

9、戊戌維新運動的歷史意義和影響。

答:(1)戊戌維新運動是一次愛國救亡運動。(2)戊戌維新運動是一場資產階級性質的政治改革運動。(3)戊戌維新運動是一場思想啟蒙運動。(4)戊戌維新運動在改革社會風氣方面也有不可低估的意義。

10、戊戌維新運動失敗的原因和教訓。

答:原因:(1)主要原因在于維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強大的守舊勢力的反對。

(2)維新派不敢否定封建主義。(3)維新派對帝國主義抱有幻想。(4)脫離人民群眾。

教訓:(1)戊戌維新是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登上政治舞臺的第一次表演,顯示了民族資產階級及其知識分子的政治朝氣,表達了這一新興階級的政治追求。(2)企圖通過統治者進行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行不通的,中國開始走上革命的道路。(3)從農民階級的改朝換制、地主階級的洋務自救,到資產階級改良派的戊戌維新,在中國都沒有行得通,其自身的失敗昭示了一個真諦:延續了兩千余年、盤根錯節的中國封建專制制度已經是窮途末路,但又需要有新的強有力的階級領導一場流血的革命方能將其摧毀。

11、簡述清末“新政”所涉及的內容。

答:(

1)改革官制,整頓吏治。(2)改革兵制,訓練新軍。(3)改革學制,提倡新學。(4)獎勵工商,興辦實業,頒布《商律》。

12、簡述三民主義學說。

答:1905年11月,孫中山在《民報》發刊詞中,將同盟會綱領概括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1)民族主義包括“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兩項內容,一是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改變它一貫推行的民族歧視和壓迫政策;二是變“次殖民地”的中國為獨立的中國。(2)民權主義的內容是“創立民國”。(3)民生主義的內容為“平均地權”。

13、關于革命與改良的辯論的內容及意義。

答:1905年至1907年,以孫中山為代表的革命派和以康有為為代表的改良派展開論戰。主要圍繞以下問題展開:(1)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2)要不要推翻帝制,實行共和。(3)要不要社會革命。意義:(1)論戰劃清了革命與改良的界限,使人們清楚地認識到實行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參加到革命的行列。(2)論戰使資產階級民主思想和三民主義思想得到了廣泛的傳播,促進了革命力量的壯大。(3)革命派的勝利,為推翻清朝統治的革命斗爭奠定了思想基礎。

14、南京臨時政府成立的性質。

答:南京臨時政府是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性質的革命政權。

(1)在人員構成上,資產階級革命派控制著這個政權。(2)在實行的各項政策措施上,集中體現了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愿望和利益,也一定程度上符合廣大中國人民的利益。

15、《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答:1912年3月,臨時參議院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法典?!杜R時約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廢除了兩千年來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確認了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政治制度。

16、簡述北洋軍閥的統治。

答:袁世凱竊奪辛亥革命的果實之后,建立了代表大地主和買辦資產階級利益的北洋軍閥政權。

(1)在政治上,北洋政府實行軍閥官僚的專制統治。(2)在經濟上,北洋政府竭力維護帝國主義、地主階級和買辦資產階級的利益。(3)在文化思想方面,北洋政府尊孔復古。

17、孫中山捍衛辛亥革命的果實展開的斗爭。(反對北洋軍閥的斗爭)(6)中國致公黨,簡稱致公黨。(7)九三學社。(8)以灣民主自治同盟,簡稱臺盟。

36、中國共產黨與民主黨派的團結合作。

答:(1)重慶國共談判和政協會議期間,各民主黨派作為“第三方面”,主要同共產黨一起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內戰、獨裁政策,為和平民主而共同努力。(2)在國民黨當局撕毀政協協議、發動全面內戰時,民主黨派中的大多數同共產黨保持一致,拒絕參加國民黨一手包辦的“國民大會”、反對國民黨炮制的“憲法”。(3)民主黨派的許多成員積極參加和支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愛國民主運動。(4)在人民解放戰爭轉入戰略反攻并且取得節節勝利的形勢下,1948年初,各民主黨派都公開宣言,站在人民革命一邊,同共產黨一道為推翻國民黨的反動統治建立新中國而共同奮斗。

37、簡述《論人民民主專政》。

答:(1)人民民主專政的基礎是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和城市小資產階級的聯盟。(2)在上述聯盟中,主要是工人階級和農民階級的聯盟,推翻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反動派,主要是這兩個階級的力量。由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主要依靠這兩個階級的聯盟。(3)為建立新中國,必須利用一切于國計民生有利而不是有害的城鄉資本主義因素,團結民族資產階級。但是民族資產階級不能充當革命的領導者,也不應當在國家政權中占主要的地位。即建立以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

38、國民經濟迅速恢復的原因。

答:(1)中共中央和人民政府緊緊抓住恢復和發展生產作為一切工作的中心,正確處理恢復國民經濟同其他各項工作的關系。(2)從當時的國情出發,制定了“不要四面出擊”等正確方針政策,妥善處理公私關系、勞資關系等各種社會關系。(3)剛剛執政的中國共產黨加強自身的建設,保持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用,及時有力地抵制了資產階級的腐蝕。

39、新民主主義社會的特點和性質。

答:新民主主義社會不是一個凝固不變的、獨立的社會形態。新民主主義社會在經濟上的特點,就是既有社會主義因素,又有資本主義因素。它本身具有過渡性,處在深刻有變動之中,每天都在發生社會主義因素。

40、新中國成立之初開始采取向社會主義過渡的實際步驟。

答:(1)沒收官僚資本,確立社會主義性質的國營經濟的領導地位。(2)開始將資本主義納入國家資本主義軌道。(3)引導個體農民在土地改革后逐步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

41、過渡時期總路線的內容。

答: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和總任務,是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并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對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42、農業合作化運動的意義。答:農業生產力不斷發展,農民安居樂業,生產有所發展,生活有所改善。中國農村發展穩定的氣氛中完成了從幾千年的分散個體勞動向集體所有、集體經營的歷史性轉變。這是中國歷史上一次偉大的社會變革、社會進步。

43、國家資本主義的初級形式和高級形式。

答:初級形式:在工業中有收購、加工、訂貨、統購、包銷;商業中有經銷、代銷、代購代銷、公私聯營等。高級形式:分為個別企業的公私合營和全行業的公私合營。

44、《論十大關系》提出的建設社會主義的基本方針。

答:一定要努力把黨內黨外、國內國外的一切積極的因素,直接的、間接的積極因素,全部調動起來,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

45、中共八大路線的制定及其意義。

答:制定:(1)大會正確地分析了國內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務。(2)大會對經濟建設、政治建設、執政黨建設提出了正確的指導方針。(3)陳云提出“三個主體、三個補充”的思想。意義:中共八大為全面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制定了路線是正確的,提出的許多新的方針和思想是富于創造精神的。大會集中全黨智慧總結提出的探索中國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重要成果,對于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和黨的事業的發展有著長遠的指導意義。

46、“七千人大會”的召開及其意義。

答:為了統一思想,總結“大躍進”的經驗教訓,明確工作方向,1962年1、2月間,中共中央在北京召開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參會七千余人,被稱為“七千人大會”。意義:(1)對于恢復實事求是、民主精神和自我批評精神起了積極作用,在貫徹落實“八字方針”、推動形勢迅速好轉的過程中起了關鍵作用。(2)給被劃為“右派分子”的大多數人摘掉了“右派分子”帽子。

47、關于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的意義。

答:是繼延安整風之后又一場馬克思主義思想解放運動,成為撥亂反正和改革開放的思想先導,為黨重新確立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糾正長期以來的“左”傾錯誤,實現歷史性的轉折作了思想理論準備。

48、四項基本原則。

答:1979年3月30日,鄧小平在理論工作務虛會上發表的講話中指出: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這四項基本原則。

49、中國共產黨第二個歷史決議及其意義。

答:從1979年11月起,在鄧小平主持下,中共中央著手起草《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問題的決議》,簡稱“第二個歷史決議”。意義:(1)科學地評價了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地位。(2)對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和活的靈魂作了概括。(3)從根本上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的理論和實踐,對新中國成立以來的重大歷史事件作出了基本結論。(4)第二個歷史決議的通過,標志著指導思想上撥亂反正的勝利完成。

50、簡述“三步走”發展戰略。

答:黨的十三大正式制定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三步走”的戰略部署,第一步,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這個任務已經基本實現;第二步,到20世紀末,使國民生產總值再增長一倍,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第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