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第6課 課時檢測夯基提能_第1頁
6 第6課 課時檢測夯基提能_第2頁
6 第6課 課時檢測夯基提能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知能提升速夢高分]課時檢測▲夯基提能1知能提升速夢高分](建議用時:25分鐘)一、選擇題.(2023?嘉興高二期末)“夫其為物,厥美可珍。廉方有則,體潔性貞。含章蘊藻,實好斯文。取彼之弊,以為此新。”材料贊美的技術成果是()A.指南針 B.造紙術C.火藥 D.印刷術解析:選B。材料意思是:這個物品特殊美,可以珍藏。價格不貴,方方正正有規則,身體干凈性情貞潔。可以用來寫文章,是文人的用品。取自樹葉草根等廢棄物,卻做成了新東西。指南針跟讀書寫文章無關,故A項錯誤;材料描述的正是造紙術,故B項正確;火藥與寫文章無關,故C項錯誤;印刷術不是變廢為寶,故D項錯誤。.(2023?徐州高二期末)北宋沈括《夢溪筆談》記載:“版印書籍,唐人尚未盛為之。自馮瀛王(五代)始印五經,以后典籍,皆為版本。慶歷中,有布衣畢昇,又為活版。其法用膠泥刻字……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材料主要表明()A.唐朝時雕版印刷廣泛流行B.北宋時期活版取代雕版C.活字印刷有助于提高效率D.印刷術促進了宗教傳播解析:選Co依據材料“版印書籍,唐人尚未盛為之”,故A項錯誤;依據材料“其法用膠泥刻字……極為神速”,可知北宋時期活字印刷術的獨創提高了印刷效率,但并未完全取代雕版,故B項錯誤,C項正確;題目中只是說明北宋活字印刷術的出現,使印刷效率比雕版印刷時提高了很多,并未提到對宗教傳播的作用,故D項錯誤。.有一首詩中曾寫道:“虛危之間針路明,南方張度上三乘。坎離正位人難識,差卻毫厘短不靈。”詩中描述的是()A.造紙術 B.指南針C.火藥 D.印刷術解析:選B。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與材料意思不符,故A項錯誤;據材料“針路明”“南方張度”和“差卻毫厘短不靈”可知為指南針,故B項正確;C、D兩項均與材料不符。.四大獨創'是中華民族的奇跡和高傲,但羅盤可以導航也可以看風水;火藥可以開礦筑路也可以制造殺人的武器。”就此觀點,甲乙同學綻開爭論。甲:“四大獨創一方面代表了輝煌的成就,另一方面在某種程度上束縛了中華民族的發展。”乙:“科學技術能否產生巨大的效益取決于社會環境。”對甲、乙同學的看法,你認為()A.甲正確,乙錯誤B.甲乙都正確C.甲錯誤,乙正確D.甲乙都錯誤解析:選B。以四大獨創為代表的古代中國科技的輝煌成就使中國盲目自大,阻礙了近代科學的產生,束縛了中華民族的發展;由于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以及封建專制制度的阻礙,中國缺乏對科學技術的重視,因此四大獨創沒能產生巨大效益。B項正確。.(2023?邢臺一中高二月考)我國古代歷法成果豐碩,閱讀下表,可以看出()時期夏朝商朝??????漢朝唐朝宋朝元朝??????制定的歷法夏小正殷歷??????太初歷大衍歷十二氣歷授時歷??????A.我國古代歷法越來越精確B.我國古代重視“天人合一”C.制訂歷法是鞏固國家統一的須要D.歷法頻繁制定是政治動蕩的表現解析:選A。從夏朝到元朝,制定的歷法由夏小正到授時歷,歷法的內容越來越精確,故選A項。“天人合一”在材料中沒有體現;制定歷法與國家統一須要無關;歷法頻繁制定說明技術的提高,與政治動蕩無關。.漢代《九章算術》中有“方田”“粟米”“均輸”(計算賦稅)等章節,其內容多是與農業社會相關的計算問答。這體現了中國古代科技的()A.理論性 B.好用性C.困難性 D.文學性解析:選B。理論性、困難性不符合材料“與農業社會相關”信息,故A、C兩項錯誤;《九章算術》內容多是與農業社會相關的計算問答,說明中國古代科技是為農業服務的,體現的是好用性,故B項正確;材料無法體現文學性,故D項錯誤。.(2023?沈陽二中高二期中)與賈思勰的《齊民要術》相比,徐光啟的《農政全書》最能體現首開風氣的一點是()A.介紹并傳播西方農學學問B.我國古代農業的百科全書C.被譯為多種外文影響廣泛D.提出了有價值的農學理論解析:選A。依據設問要求“首開風氣”,可知這是原來農書所沒有的內容,《農政全書》介紹并傳播西方農學學問,開中國農學之先河,故選A項。.(2023?大連高二測試)明代李時珍編寫的《本草綱目》創立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分類法,其產生的重大影響是()A.推動了世界生物學的發展B.解決了古人看病貴的問題C.成為中醫臨床醫學的經典D.奠定了中醫學理論的基礎解析:選A。《本草綱目》創立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分類法,推動了世界生物學的發展,故A項正確。二、非選擇題.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中國古代各時期不同類型科技成果所占比重表(部分)(%)朝代北宋南宋明朝清朝理論類491630試驗類121031技術類84818169李思孟《科學技術史》材料二與西方人相比,中國古人很少思索那些與物質生產發展無關的抽象問題……李約瑟指出,中國古代數學最大的缺點是缺少嚴格求證的思想。中國明代的李之藻曾致力于西方數學與中國古算術的對比探討,他同樣認為,中國古算術最為缺乏的就是西方那種完整的推理系統。此乃尊崇好用理性的傳統使然……古代中國留意功利,重政輕技的傳統觀念和社會環境只能孕育出諸如農學、天文學、醫學、算學等以好用理性為特質的科學形態。——夏國軍《論中國古代科學的特質》⑴依據材料一,概括指出兩宋與明清時期中國古代科學發展的特征。(2)依據材料二分析中國古代科技具有哪些特質。并結合所學學問,說明形成這些特質的緣由。解析(1)結合材料一中表格不同類型科技成果所占比重,可以得出特征。(2)第一小問結合材料二中的“中國古代數學最大的缺點是缺少嚴格求證的思想”和“此乃尊崇好用理性的傳統使然”,可以得出留意好用理性,缺少嚴格求證的特質;其次小問結合材料二中的“古代中國留意功利,重政輕技的傳統觀念和社會環境”以及古代中國政治、經濟和思想狀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