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王堆出土文物藝術欣賞-課件_第1頁
馬王堆出土文物藝術欣賞-課件_第2頁
馬王堆出土文物藝術欣賞-課件_第3頁
馬王堆出土文物藝術欣賞-課件_第4頁
馬王堆出土文物藝術欣賞-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馬王堆藝術欣賞

馬王堆藝術欣賞目錄一、馬王堆漢墓的發現及其地理位置二、馬王堆漢墓的歷史背景三、發掘馬王堆漢墓的過程

一、二、三號墓介紹四、部分出土出土文物的介紹T形帛畫女尸馬王堆出土絲織物與衣物漆器女仕俑及彩繪木俑部分文物賞析五、總結

目錄一、馬王堆漢墓的發現及其地理位置

一、馬王堆漢墓的發現及其地理位置馬王堆漢墓發現

1971年底,當地駐軍在馬王堆的兩個小山坡建造地下醫院,施工中經常遇到塌方,用鋼釬進行鉆探時從鉆孔里冒出了嗆人的氣體,有人用火點燃了一道神秘的藍色火焰……

1972年1月,考古隊正式對墓葬進行了科學挖掘,這個墓葬南北長20米,東西長17米,屬于大型的古代墓葬。挖掘過程中發現了一個圓形的盜洞,筆直地朝著墓葬的下方插去,一直向下延伸了17米,盜洞終于消失。

一、馬王堆漢墓的發現及其地理位置

人們挖到了一種粘糊糊的泥土,它的俗名叫白膏泥,常常用來保護墓葬,據說具有很好的封閉性。工地上,忽然有工人在白膏泥中挖出了綠色的樹葉,周圍的人不敢相信這是古時候的樹葉。在隨后的發掘中,人們又在填土中陸續發現了翠綠的樹枝和黃綠色的竹筐,一切都那么不可思議。

這是一個方形的墓,深20米,從上到下逐漸縮小,像漏斗的模樣,墓坑的底部擺放著4

米多長、1.5米高的槨室,如此罕見的巨大槨室讓經驗豐富的考古學家感到驚訝。人們挖到了一種粘糊糊的泥土,它的俗名叫白膏泥,常

馬王堆位于:長沙市東郊瀏陽河西岸、長瀏公路北側,距市中心約4公里,屬長沙市芙蓉區馬王堆鄉。

原為河灣平地中隆起的一個大土堆,據地方志記載為五代時期楚王馬殷及其家族的墓地,故名馬王堆。馬王堆漢墓地理位置:馬王堆位于:長沙市東郊瀏陽河西岸、長瀏公路北側,馬王堆漢墓外景照原為河灣平地中隆起的一個大土堆,堆上東西又各突起土冢一個,其間相距20余米。兩冢頂部平圓,底部相連,形似馬鞍,故也有人稱其為馬鞍堆馬王堆漢墓外景照原為河灣平地中隆起的一個大

二、馬王堆漢墓的歷史背景

清嘉慶年間所修《長沙縣志》認為,該墓地曾被訛傳為五代十國時楚王馬殷的墓地,故稱馬王堆;又曾被附會為長沙王劉發埋葬其母程、唐二姬的“雙女”。

1972年湖南省博物館與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發掘了1號墓;1973至1974年初,發掘了2號、3號墓。

據《史記》和《漢書》記載,長沙相利蒼于漢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卒。2號墓發現“長沙丞相”、“轪侯之印”和“利倉”3顆印章,表明該墓的墓主即第一代轪侯利倉本人。1號墓發現年約50歲左右的女性尸體,墓內又出“妾辛追”骨質印章,墓主應是利倉的妻子。3號墓墓主遺骸屬30多歲的男性,可能是利倉兒子的墓葬。3號墓出土的一件木牘,有“十二年十二月乙巳朔戊辰”等字樣,標志著該墓的下葬年代為漢文帝十二年(前168)。1號墓在構建時分別打破2號墓和3號墓的封土,則其年代應再晚些。二、馬王堆漢墓的歷史背景三、發掘馬王堆漢墓的過程三、發掘馬王堆漢墓的過程

一號墓發掘現場

1972年1月16日到4月28日,發掘一號墓。

該墓墓口南北長19.5米,東西寬17.8,從封土算有20.5米深。自墓口向下有4層臺階,墓室北面有一條由地面幾乎直達墓底的斜坡墓道。墓中共出土漆木器、紡織品、帛畫、竹簡等各類文物1000余件及一具保存十分完整的女尸.后來由二號墓被證實一號墓的女尸身份為軑侯利蒼之妻辛追。一號墓發掘現場

二號墓發掘現場1973年12月18日——1974年1月13號。發掘了二號墓。由于該墓歷史上曾多次被盜,且白膏泥密封較差,故整個墓葬已嚴重坍塌,僅殘余二百余件文物。但該墓葬中出土的“利蒼”、“長沙丞相”、“軑侯之印”三顆印章,使墓主人身份,及其與一、三號墓墓主人之間的關系得以最終認定。在二號墓的發掘過程中我們注意到,它的部分封土,被一號墓封土所覆蓋,由此得知二號墓下葬時間早于一號墓。二號墓發掘現場三號墓發掘現場:三號墓是1973年11月19日——12月13日發掘的歷時二十五天。因該墓保存得較好,出土了帛書帛畫、簡牘、漆木器、紡織品等一千多件文物。遺憾的是,該墓尸體已經腐爛,僅殘存一具骨架。經鑒定,墓主人是一個身高約1.85米,年齡三十歲左右的男性。后證實利蒼之子,生前是一名武將,曾參與指揮朝廷征伐南越國的戰爭。三號墓發掘現場:四、馬王堆漢墓部分出土文物的介紹四、馬王堆漢墓部分

長沙馬王堆漢墓辛追千年女尸復原圖片(利蒼的妻子辛追),尸體長154厘米,外形完整,全身潤澤柔軟,部分毛發尚存,部分關節可以彎動,許多軟組織比較豐滿,柔潤而有彈性。古尸內臟器官保持了完整的外形,相對位置基本正常。這是世界上已發現的保存時間最長的一具濕尸!復原的辛追夫人50歲時面相。 長沙馬王堆漢墓辛追千年女尸復原圖片(利蒼的妻子辛追),尸體

女尸身著絲綿袍和麻布單衣,足登青絲履,面蓋醬色錦帕,并且用絲帶將兩臂和兩腳系縛起來。然后包裹18層絲、麻衣衾,捆扎9道組帶,又覆蓋兩件絲綿袍。

女尸出土時,浸泡在約80公升的無色透明棺液之中。考古學家發現其中有乙醇等酸性液體,懷疑用了酒精,可能當時確實有防腐劑,也可能是在尸體出殯時盛放冰塊,或用香湯沐浴,擦拭身體,而留下的。

尸體重量卻比原先輕了一半,于是有人認為這是尸體自身的水分。但此種發現經過考證并不可能,因為那些棺液總共80斤,而尸體也只有80斤。不可能釋放等同身體重量的尸水。

關于這些液體的真實來源,仍舊是未解之謎。女尸身著絲綿袍和麻布單衣,足登青絲履,面蓋醬色錦推斷二號墓墓主的主要依據

①“利蒼”玉印:私印、

②“長沙丞相”銅印:官印

③“轪侯之印”銅印:爵印

推斷二號墓墓主的主要依據①“利蒼”玉印:私印、

一九七二年,在舉世矚目的馬王堆漢墓發掘中,一號墓和三號墓分別出土了兩幅珍貴帛畫。其中,一號墓出土帛畫長二點零五米、上端寬零點九二米;三號墓出土帛畫長二點三三米、上端寬一點四三米,為中國最大的出土古帛畫。

T形帛畫體現了古代葬制中關于安魂安魄的做法,形象而具體。帛畫是一種繪畫藝術。馬王堆帛畫的出土填補了漢代早期織物繪畫實例的空白,也表明吸收先秦、主要是楚國的藝術內涵、風格和形象模式是此期繪畫的特點。帛畫本身應是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文化。僅以喪葬制度和繪畫藝術方面來說,喪葬制度,是在古代習俗上形成的,更具規范,漢代帛畫是魏晉中國畫的直接繼承,有了發展。逐漸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內容,至今仍有深遠影響。

T形帛畫一九七二年,在舉世矚目的馬王堆漢墓發掘中,一討論:

1、仔細觀察兩幅T形帛畫,對比不同之處?

2、馬王堆漢墓描繪的主題思想().A天地神話

B引魂升天

C墓主生活

D仙人出行

三號墓

T形帛畫一號墓

T形帛畫討論:三號墓T形帛畫一號墓T形帛畫一號墓T形帛畫

出殯時張舉在棺前的“銘旌(jīng)”,下葬時覆蓋在棺上。“遣策”稱之為“非衣”。畫面從上至下分天上、人間和地下三部分,人間描繪的是轪侯夫人在三個侍女的簇擁下緩緩升天,她的家人在祭祀;天上有金烏(太陽)、蟾蜍(月亮)、燭龍、翼龍和司閽(hūn)(天國守門神)等;地下繪巨人托舉大地。整幅帛畫用浪漫的手法表現了古人對天國的想象和永生的追求,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一號墓T形帛畫三號墓T形帛畫

原置于內棺蓋上。主題與一號墓帛畫相同,只是布局和構圖略有差別。如天上只有一日而非九日,滿天星斗,天門下移至帛畫中部,蛟龍亦無玉璧相扣,龍首相背,高低不同。下部的巨人亦未托舉大地,而是雙手擎龍。人間部分的墓主人肖像為頭戴劉氏冠、身著紅袍、腰間配長劍的男子。三號墓T形帛畫帛畫中間部分局部對比三號墓一號墓帛畫中間部分局部對比三號墓一號墓

馬王堆三座漢墓共出土珍貴文物3000多件,絕大多數保存完好。其中五百多件各種漆器,制作精致,紋飾華麗,光澤如新。珍貴的是一號墓的大量絲織品,保護完好。品種眾多,有絹、綺、羅、紗、錦等。有一件素紗襌衣,輕若煙霧,薄如蟬翼,該衣長1.28米,且有長袖,重量僅49克,織造技巧之高超,真是天工巧奪。出土的帛畫,為我國現存最早的描寫當時現實生活的大型作品。還有彩俑、樂器、兵器、印章、帛書等珍品。馬王堆出土絲織物與衣物馬王堆三座漢墓共出土珍貴文物3000多件,絕

1號墓邊箱出土了15件相當完整的單、夾綿袍及裙、襪、手套、香囊和巾、袱外,還有46卷單幅的絹、紗、綺、羅、錦和繡品。

3號墓出土的絲織品和衣物,大部分已殘破不成形,品種與1號墓大致相同,但錦的花色較多。最能反映漢代紡織技術發展狀況的是素紗和絨圈錦。

薄如蟬翼的素紗單衣,重不到1兩,是當時繅紡技術發展程度的標志。用作衣物緣飾的絨圈錦,紋樣具立體效果,需要雙經軸機構的復雜提花機制織,其發現證明絨類織物是中國最早發明創造的,從而否定了過去誤認為唐代以后才有或從國外傳入的說法。印花敷彩紗的發現,表明當時在印染工藝方面達到了很高的水平。保存較好的麻布,發現于1號墓的尸體包裹之中,系用苧麻或大麻織成,仍具相當的韌性。麻類織物灰色纻麻布麻類織物灰色纻麻布素紗是指沒有染色的紗,褝衣就是沒有襯里的衣服。思考:當時的女性是如何穿的?素紗是指沒有染色的紗,褝衣就是沒有襯里的衣服。思考:當時的女性又是如何穿的呢?

當時人們是罩在色澤艷麗的綿袍上穿,使繡袍上華麗的紋飾若隱若現,給人一種朦朧的美感。當時的女性又是如何穿的呢?

當時人們是罩在馬王堆出土文物藝術欣賞-課件馬王堆出土文物藝術欣賞-課件馬王堆出土文物藝術欣賞-課件馬王堆出土文物藝術欣賞-課件這里展出著墓中出土的許多光亮如新的漆器現代科技條件下制作的一樣精美此可見漢代漆器業的制造水平之高。漆器之美這里展出著墓中出土的許多光亮如新的漆器現代科技條件下制馬王堆出土文物藝術欣賞-課件馬王堆出土文物藝術欣賞-課件馬王堆出土文物藝術欣賞-課件馬王堆出土文物藝術欣賞-課件馬王堆出土文物藝術欣賞-課件女仕俑及彩繪木俑:

一、三號墓出土了300多件木俑,他們是軑侯家各種奴仆的替身。他們的大小、造型和服飾均有區別,由此我們可以清楚地分辨出各自的等級身份。

女侍俑:身材修長,衣著華麗,繡花長袍上還用紋錦鑲邊,應是每日與主人形影不離、隨時聽遣的。

從事各種雜務勞動的彩繪立俑:形體最為矮小,出土的數量也最多,造型千篇一律,表情都是愁眉苦臉的。彩繪木俑女仕俑及彩繪木俑:彩繪木俑馬王堆出土文物藝術欣賞-課件

歌俑、舞俑和奏樂俑,這說明當時軑侯家府內蓄養了眾多能歌善舞和擅長樂器的奴婢,以供宴享時助興,閑暇時觀賞。歌俑、舞俑和奏樂俑,這說明當時軑侯家府內蓄養了眾

軑侯家爵高祿厚、富甲一方,生前肯定擁有大量珍奇寶物,但墓中隨葬的金錢、珍珠玉璧幾乎都是用泥、木代替這是為什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