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病信息報告工作管理規范_第1頁
傳染病信息報告工作管理規范_第2頁
傳染病信息報告工作管理規范_第3頁
傳染病信息報告工作管理規范_第4頁
傳染病信息報告工作管理規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傳染病信息報告工作治理標準一、目的為加強傳染病信息報告工作治理,確保傳染病信息報告系統的有效運行,標準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及疾病預防掌握機構的傳染病疫情報告治理工作,提高報告的效率與質量。為預防掌握傳染病供給準時、共衛生大事與傳染病疫情監測信息報告治理方法》和其它相關法律、法規、規章制定本方法。二、治理原則依法治理、分級負責、快速準確、安全高效;動態監控、適時預警、信息共享、重在反響.三、機構與職責1、省、市〔地〕疾病預防掌握機構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傳染病信息報告業務治理和技術指導工作。〔1〕貫徹實施傳染病信息報告工作治理標準和有關技術方案,建立健全傳染病信息治理組織和制度。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傳染病信息的收集、審核、匯總、分析、推測、預警、預報和數據報告質量的評價,準時上報同級衛生行政部門和反饋到下級疾病預防掌握機構。〔3)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傳染病報告信息的動態監控,對疫情特別變化、爆發疫情和甲類及按甲類治理的傳染病要準時調查核實、分析和報告。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傳染病信息網絡系統的維護,為下級疾病預防掌握機構供給技術支持,用戶的治理和權限的安排。開展對各級各類醫療機構、采供血機構、衛生檢疫機構與學校的傳染病信息報告督導、監測、檢查和質量評估,供給相關的技術培訓和指導。2、縣級疾病預防掌握機構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傳染病信息報告業務治理和技術指導工作。(1〕貫徹實施傳染病信息報告工作治理標準和有關技術方案,建立健全傳染病信息治理組織和制度。〔2〕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傳染病信息的收集、審核、查重、訂正、匯總、分析、推測、預警、預報和數據報告質量的評價,準時上報同級衛生行政部門和反響到本行政區域內的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氣構。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傳染病報告信息的動態監控,對疫情特別變化、(4〕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傳染病信息網絡系統的維護,供給技術支持.〔5〕負責對本級用戶和直報用戶的治理及權限安排。(6〕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各級各類醫療機構、采供血機構、衛生檢疫機構與學校和其它責任報告單位傳染病報告狀況進展檢查、指導。(7)擔當對本行政區域內不具備網絡直報條件的責任報告單位傳染病信息的網絡直報工作。3、醫療機構負責本單位傳染病信息報告工作.〔1)各級各類醫療機構、采供血機構、衛生檢疫機構和其它責任報告單位應建立健全傳染病信息報告治理組織和制度,建立傳染病診斷、報告和登記制度。負責對本單位相關醫務人員的傳染病診斷標準與傳染病信息報告的培訓,相關科室要建立傳染病登記簿,幫助疾病預防掌握機構開展傳染病疫情的調查。〔2)鄉鎮衛生院和城市社區衛生效勞中心負責轄區內傳染病責任報告單位的傳染病報告治理。,應按要求進展登記和報告.四、傳染病信息報告1、責任報告單位及報告人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疾病預防掌握機構、采供血機構、衛生檢疫機構、學校及其它全部執行職務的醫護人員、醫學檢驗人員、衛生檢疫人員、疾病預防掌握人員、社區衛生效勞人員、鄉村醫生、個體開業醫生均為疫情責任報告人。2、報告病種甲、乙、丙類及其它規定報告的傳染病(1〕甲類傳染病:鼠疫、霍亂;(2〕乙類傳染病: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熱、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腦炎、登革熱、炭疽、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結核、傷寒和副傷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生兒破傷風、猩紅熱、布魯氏菌病、淋病、梅毒、鉤端螺旋體病、血吸蟲病、瘧疾。(3〕丙類傳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風疹、急性出血性結膜炎、麻風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傷寒、黑熱病、包蟲病、絲蟲病、除霍亂、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傷寒和副傷寒以外的感染性腹瀉病。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打算列入乙類、丙類傳染病治理的上述規定以外的其他傳染病(其他傳染病、非淋菌性尿道炎、鋒利濕疣、生殖器皰疹、水痘、森林腦炎、結核性胸膜炎、手足口病、人感染豬鏈球菌、不明緣由肺炎、不明緣由、其它〕.省級人民政府打算依據乙類、丙類治理的其他地方性傳染病。(6〕執行職務的醫務人員覺察其他傳染病爆發、流行以及緣由不明的傳染病后、應準時向當地疾病預防掌握機構報告。3、報告內容〔1〕甲、乙、丙類傳染病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報告卡》的要求填報。報告卡統一用A4紙印制,使用鋼筆或圓珠筆填寫,工程完整、準確、字跡清楚,填報人簽名.對鼠疫、霍亂、肺炭疽、脊髓灰質炎、艾滋病以及衛生部規定的其他傳染病,依據規定報告病原攜帶者。炭疽、病毒性肝炎、梅毒、瘧疾、肺結核分型報告。炭疽分為肺炭疽、皮膚炭疽和未分型三類;病毒性肝炎分為甲型、乙型、丙型、戊型和未分型五類;梅毒分為一期、二期、三期、胎傳、隱性五類;瘧疾分為間日瘧、惡性瘧和未分型三類;肺結核分為涂陽、僅培陽、菌陰和未痰檢四類。,在填寫報告卡時,應同時填寫發病日期〔如發病日期不明,可填接診日期〕和死亡日期。〔2)傳染病專項監測、專項調查信息的報告〔HIV感染者除專病報告機構外,其余各級各類醫療機構覺察診斷病例同時進展網絡直報.〔3)醫務人員覺察緣由不明傳染病或可疑的發傳染病后,應準時向當地疾病預防掌握機構報告。(4〕疾病預防掌握機構或者醫療機構接到任何單位和個人覺察傳染病病人或者疑似傳染病病人后,馬上調查核實.4、報告程序與方式傳染病報告實行屬地化治理。醫院內診斷的傳染病病例的報告卡由首診醫生負責填寫,進展網絡直報。爆發疫情現場調查的院外傳染病病例報告卡由屬地疾病預防掌握機構的現場調查人員填寫,并由疾控機構進展報告。〔1)鄉鎮醫療機構負責收集和報告本行政區域內傳染病信息。有條件的實行網絡直報,沒有條件實行網絡直報的,應依據規定時限以最快方式將傳染病報告卡報告本行政區域內縣級疾病預防掌握機構。(2〕縣級及以上醫療機構實行網絡直報。〔3〕交通、民航、廠〔場)礦所屬的醫療衛生氣構,以及非政府舉辦的醫療機構依據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報告方式、報告程序進展報告。〔4)部隊、武警等部門的醫療衛生氣構接診地方居民傳染病病人時,依據傳染病防治法規定向屬地的縣級疾病預防掌握機構報告。5、報告時限(1〕實行網絡直報的責任疫情報告單位覺察甲類傳染病和乙類傳染病中的肺炭疽、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疑似病人以及其他爆發的傳染病疫情時,2小時內以最快的方式向當地縣級疾病預防掌握機構報告,同時將傳染病報告卡通過網絡報告。對其他乙、丙類傳染病病人、疑似病人、按規定報告傳染病的病24小時內進展網絡報告.〔2)尚未實行網絡直報的責任報告單位覺察甲類傳染病和乙類傳染病中的肺炭疽、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質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疑似病人以及其它爆發的傳染2小時內以最快的方式向當地縣級疾病預防掌握機構報告,同時送〔寄〕出傳染病報告卡。對其它乙、丙類傳染病病人、疑似病人、按規定報告傳染病的病24小時內寄出傳染病報告卡。五、數據治理1、審核〔1) 核對錄入前核對:傳染病報告卡錄入人員對收到的傳染病報告卡須進展錯項、漏項、規律錯誤等檢查,對有疑問的卡片必需準時向填卡人查詢與核對。錄入后核對:〔包括法定節假日)上網對轄區內的傳染病報告卡進展錯項、漏項、規律錯誤等檢查。〔2〕確認脊髓灰質炎、全國第一例傳染性非典型肺炎,在國家確認后,由2小時內通過網絡對報告信息確認。甲類及按甲類治理的傳染病,在省級疾病預防掌握機構確認后,由2小時內通過網絡對報告信息確認。對其它傳染病報告卡,由縣級疾病預防掌握機構經核對無誤后,24小時內通過網絡對報告信息確認.2、訂正對疑似病例確診后,臨床診斷病例更改診斷時,或覺察因填卡錯誤時,應準時進展訂正報告,并重填寫傳染病報告卡,卡片類別選擇訂正項,并注明原病種。對已進展發病報告的傳染病病例,死亡后應重填寫報告卡進展死亡報告〔注明死亡日期。收到訂正報告卡后,依據傳染病報告規定的時限修改或訂正。實行專病報告治理的傳染病,應由相應的專病治理機構或部門對報告的病例進展追訪調查,覺察傳染病報告卡信息有誤或排解病例時,要準時訂正。3、補報責任報告單位覺察本年度內漏報的傳染病病例,應準時補報。4、查重錄卡前須進展重卡檢查,對重復報告的卡片進展標記,不再進展網絡錄入.責任報告單位每日對當天報告卡進展查重。縣級疾病預防掌握機構每日對本年度報告卡進展網絡查重。重報的報告卡通過網絡做出刪除標記。六、傳染病疫情分析與利用1、傳染病疫情分析(1〕疫情分析所需人口資料使用中國疾病預防掌握根本信息系統的數據.(2)省級疾病預防掌握機構按日、周、月、年進展動態分析。如發生甲類或按甲類治理及其重大傳染病疫情報告時,隨時做出專題分析。市〔地)、縣〔區〕級疾病預防掌握機構按周、月、年進展動態分析。如發生甲類或按甲類治理及其重大傳染病疫情報告時,隨時做出專題分析。(3〕析疾病的流行病學特征、病原學特點、防治對策和效果.分析要有文字材料和統計圖、表。同時對本地區重點傳染病進展流行趨勢分析,提出相應的防治對策和措施建議。〔4〕各級疾病預防掌握機構對疫情分析結果要以信息、簡報或報告等形式向上級疾病預防掌握機構和同級衛生行政部門報告。如遇有重大疫情時,應隨時做出專題報告,上報同級衛生行政部門和上一級疾病預必要時通報周邊地區疾病預防掌握機構。〔5)各級疾病預防掌握機構要建立傳染病預警制度,覺察特別疫情要準時報告和調查核實。2、溝通加強傳染病疫情在疾病預防掌握機構與醫療衛生氣構內的溝通,充分利用周報、月報、年報與培訓、會議等形式進展溝通,為各級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制定疾病預防掌握效勞。各相鄰地區衛生行政部門要定期交換傳染病信息,遇到重大疫情時,應隨時通報。七、資料保存與安全治理1資料按期交檔案部門保管。2、各級疾病預防掌握機構負責轄區內信息報告系統用戶權限的維護,制定相應的制度,加強對信息報告系統的賬戶安全治理。33年。不具備網絡直報條件的醫療衛生氣構,其傳染病報告卡的保存由收卡單位保存,但本單位必需進展登記備案。4、信息報告系統使用人員未經許可,不得轉讓或泄漏信息報告系統操作賬號和密碼。覺察賬號、密碼已泄漏或被盜用時,應馬上實行措施,更改密碼,并向上級疾病預防掌握機構報告。5、衛生系統外的有關部門查詢傳染病信息資料,應經衛生行政部門批準。系統內其他單位查詢傳染病信息資料,應經本單位領導批準。本單位有關科室查詢和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