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微生物學教學大綱_第1頁
衛生微生物學教學大綱_第2頁
衛生微生物學教學大綱_第3頁
衛生微生物學教學大綱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衛生微生物學》教學大綱預防醫學專業用一、課程基本信息課程名稱:衛生微生物學(Publichealthmicrobiology) 課程號(代碼):504132020課程屬性:必修先修課程:醫學微生物學學分:2學時:32二、教學目的及要求衛生微生物學是預防醫學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之一,為預防醫學專業學生必修的考試課程和公共衛生實驗技術II的先修課程。學好衛生微生物學有利于從事疾病預防控制、衛生監督、科學研究和衛生管理等工作。要求學生熟悉微生物與環境,微生物與人類和動植物之間相互關系,以及如何利用有益微生物,控制和消除有害微生物的策略。掌握微生物的生態、生境特征,各種環境微生物的來源、種類,重要微生物的主要危害及其應對策略,指示微生物的確定原則和檢測方法,衛生標準的制定和應用,衛生微生物學研究的方法、相關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了解相關技能等。教學方式包括課堂講授、討論、自學等。教學過程注重理論學習和觸類旁通,注重理論聯系實際的重要性,強調課程學習與今后工作和科研的關系。重視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覺學習,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以及創新思維和能力的培養。同時結合本學科的發展進程,適當介紹學科發展的前沿新動向、新技術和新方法。三、教學內容 (下劃雙線示掌握內容,下劃單線示熟悉內容:句尾的“*示教學難點)第一章緒論衛生微生物學的啟蒙時期、實驗衛生微生物學時期、近代與現代的微生物學時期。衛生微生物學學科的確立,衛生微生物學的定義*,研究的內容和意義*,與相關學科的關系,應用及其研究前景。第二章微生物生態微生物生態的基本概念與基本規律:生態學(ecology)*、微生物生態學(microbialecology)的定義。微生物生態研究中相關概念:個體(individual)、種群(population)、群落(community)、生境(habitat)、微小生境(microhabitat)或微小環境;龕(niche)。不同環境的微生物生態特征:土壤、水、空氣、食品。微生物生態的基本規律:微生物與環境之間相互作用的三個定律:最小因子定律、耐受性定律、綜合作用定律。微生物生態演化的自然選擇與適應:變異性,選擇性,適應性。微生物與生物環境間相互作用的生態規律及關系:互生(alternation)、偏利互生(commensalism)、互利互生(mutualism)、互惠互生(synergism)、寄生(parasitism)、拮抗(amensalism)、捕食(predation)、競爭(competition)和共生(symbiosis)。,微生物生態平衡與失調:自然環境中微生物的生態平衡與失調,人體環境中微生物的生態平衡與失調。微生物生態學的應用與研究前景:第三章環境中微生物的主要類群原核細胞型微生物:細菌、環境中常見致病菌與條件致病菌*及所致疾病。其它常見環境細菌:放線菌、鞘細菌、滑動細菌、藍細菌等一般特征與作用。真核細胞型微生物:真菌,環境中常見酵母菌代表屬*:酵母、假絲酵母、紅酵母等。環境中常見霉菌代表屬*:曲霉、青霉、鐮刀霉、毛霉、根霉、木霉等。藻類:形態與生理特征,環境中常見的藻類。原生動物:鞭毛綱、肉足綱、纖毛綱、孢子蟲綱。非細胞型微生物:空氣中病毒、水中病毒、土壤中病毒、食品中病毒。第四章衛生微生物研究和檢測的方法衛生微生物檢測的特點及基本原則:樣品采集原則,采樣的代表性及注意事項,樣品的運送原則;實驗室檢驗原則:實驗室質量控制*,實驗室內與實驗室間質量控制。四種類型衛生指示微生物:①菌落總數的定義及意義*;②大腸菌群的定義及意義*、糞鏈球菌、產氣莢膜梭菌,③其它指示菌,"④病毒*。指示微生物選擇原則與選擇標準,常用的指示微生物。衛生微生物研究和檢測的方法:樣品處理,損傷菌的復蘇。選擇性增菌與分離。定量計數方法:傾注平板法、表面涂布法、最可能數法,其他方法:顯微鏡直接計數法、比濁法、微菌落快速計數法。分型鑒定的方法:血清學分型、噬菌體分型、細菌素分型、耐藥譜分型、質粒圖譜分型、毒素分型、脈沖場凝膠電泳分子分型。其他分子生物學方法: 、核酸雜交()、 含量測定、基因芯片 、蛋白質芯片( )。衛生微生物研究和檢測方法的前景。第五章衛生消毒消毒的概念及要求,滅菌的概念及要求。常用的消毒術語:醫院消毒( )*、疫源地消毒( )e隨時消毒( )、終末消毒( )*、預防性消毒白 )工業消毒、滅菌。物理消毒與滅菌方法:干熱與濕熱、壓力蒸汽。紫外線特點與應用。電離輻射適應范圍和條件。濾過除菌應用范圍與條件,基本要求。微波基本特征與應用。等離子體特點與應用,發展前景。脈動強光,特點與應用。化學消毒與滅菌法:微生物對化學消毒劑的耐受力*,消毒劑的分級,分級的原則與實際應用。常用液體消毒劑及其作用機制:含氯消毒劑、過氧化物類消毒劑、碘類消毒劑、醇類消毒劑、醛類消毒劑、季胺鹽類消毒劑、其他化學消毒劑。氣體消毒劑種類、應用范圍與方法。消毒劑應用劑量的確定。消毒液的污染問題。影響消毒與滅菌效果的因素第六章生物危害與生物損傷的防護防生物危害研究的歷史與現狀:生物危害概述,生物危害的后果和影響,生物戰劑與生物恐怖。生物危害戰劑的種類與特征,生物武器的產生和發展,生物戰劑的基本要求和技術:生物戰劑的基因技術,生物戰劑的微生物和毒素。生物危害戰劑的傷害及防止:生物武器的傷害,生物戰劑傷害的流行病學特點,生物武器傷害的臨床表現,生物戰劑傷害的防護。預防生物危害的研究前景。第七章水微生物水生境特征:溫度、靜水壓、光照、溶解氧、氫離子濃度、化學物質、營養物質。水微生物的來源、種類、分布及其衛生學意義。水微生物的來源、種類和分布及其衛生學意義:水中微生物的特點,淡水中微生物的種類和分布,海水中微生物的種類和分布,水體中的浮游生物。水微生物的生態學功能和衛生學意義:水微生物的生態學功能,水微生物的衛生學意義。水微生物的檢測與衛生標準:糞便污染指示菌的條件*,生活飲用水衛生細菌學指標:菌落總數、大腸菌群*、糞大腸菌群*、腸球菌和產氣莢膜梭菌。飲用水衛生細菌學標準*。水中病毒的種類及分布,水中病毒的傳播方式,影響水中病毒存活的因素,水中病毒的檢驗及衛生標準。水微生物污染及其預防與控制:水中病原體的來源,水中常見的病原體,沙門菌屬(salmonella)*、志賀菌屬(shigella)*、大腸埃希菌屬(Escherichiacoli)*、霍亂弧菌屬(vibriocholerae)*、副溶血性弧菌(vibrioparahaemolyticus)*,空腸彎曲菌、小腸結腸炎耶爾森菌、氣單胞菌、鄰單胞菌屬、嗜肺軍團菌(legionellapneumophila)、結核分枝桿菌、鉤端螺旋體(leptospira)*、寄生蟲及病毒如腸道病毒屬(enterovirus)、肝炎病毒(hepatitisvirus)*等。水微生物預防和控制:水體自凈,微生物在污水處理中的作用,水中病毒的消除,醫院污水處理。水微生物研究的前景。第八章土壤微生物土壤生境特征*,土壤微生物的來源、種類、分布及其衛生學意義。土壤微生物的檢測與衛生標準。土壤微生物污染的預防,土壤微生物研究的前景。第九章空氣微生物空氣生境特征。空氣微生物的來源、種類、分布及其衛生學意義。空氣微生物的檢測與衛生標準。空氣微生物污染及其預防:空氣微生物污染的傳播方式,微生物氣溶膠的定義*與意義。空氣微生物污染預防,物理與化學方法。空氣微生物研究的前景第十章特殊環境中的微生物醫院環境微生物:生境特征:來源、種類、分布及衛生學意義*:醫院環境消毒及其效果評價;醫院環境微生物的檢測及其衛生標準;醫院污水消毒處理。微生物學實驗室微生物:生境特征;來源、種類、分布及其衛生學意義;檢測及其衛生標準;污染及其預防。公共場所微生物:生境特征;來源、種類、分布及其衛生學意義;檢測與衛生標準;危害及其預防。極端環境微生物:生境特征;來源、種類、分布及衛生學意義;檢測及其衛生學意義,極端環境微生物的安全性。特殊環境微生物的研究前景。第十一章食品微生物食品生境特征;食品微生物污染來源及污染的危害,預防食品微生物污染的方法。各類食品中的微生物:肉類、蛋類、乳類、魚貝類、罐頭食品、糧食、蔬菜和水果以及其他食品微生物來源、分布及其特征。引起食物中毒的微生物*。細菌性食物中毒的定義。引起食物中毒的常見菌:沙門菌*,副溶血性弧菌,葡萄球菌,大腸埃希菌,肉毒梭菌*,蠟樣芽孢桿菌,產氣莢膜梭菌,變形桿菌,椰毒假單胞菌酵米面亞種,小腸結腸炎耶爾森菌,空腸彎曲菌,李斯特菌。真菌性食物中毒及其常見菌:常見真菌毒素*,真菌性食物中毒。細菌性食物中毒的分析與診斷。食品微生物檢驗及衛生標準,采樣,菌落總數測定*大腸菌群測定,致病菌檢驗。食品衛生真菌學檢驗,霉菌和酵母菌計數,霉菌的分類鑒定,真菌毒素的檢測。食品衛生微生物學標準*食品安全預防體系( ): 體系的概述,體系的建立和實施, 體系在食品衛生監督中的意義。食品微生物的研究前景。第十二章化妝品微生物化妝品生境特征,化妝品微生物的來源、種類、分布及其衛生學意義。化妝品微生物污染的來源、污染微生物的種類,化妝品微生物的衛生學意義。化妝品微生物的檢測與衛生標準:采樣及處理特點、檢測項目、衛生學意義及特點,化妝品的微生物學標準。化妝品微生物污染及其預防。化妝品微生物研究的前景。第十三章藥品微生物藥品生境特征。藥品微生物污染的來源、種類及其衛生學意義。微生物污染藥品的途徑。藥品污染的常見微生物及其危害。規定滅菌藥物,非規定滅菌藥物。藥品微生物的檢測與衛生標準:檢測的特殊性;檢測的內容及標準。藥品微生物污染及其預防。藥品微生物研究的前景。第十四章醫療與衛生用品微生物醫療與衛生用品微生物:微生物生境特征,高度危險性物品、中度危險性物品及低度危險性物品的概念;微生物污染來源、種類、分布及其衛生學意義;檢測及衛生標準。一次性使用醫療用品檢驗,無菌檢驗*,衛生監督抽樣,醫療器械和用品的衛生標準。醫療器械及用品微生物污染及其預防。生活及衛生用品微生物:微生物生境,微生物污染來源、種類、分布及其衛生學意義,檢測及衛生標準。生活及衛生用品微生物污染及其預防。醫療、生活及衛生用品微生物研究的前景。〔三〕教學時數分配

基本理論部分講授學時緒論微生物生態環境中微生物的主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