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一)閱讀《中國人民站起來了》選段,完成問題。諸位代表先生們,我們有一個共同的感覺,這就是我們的工作將寫在人類的歷史上,它將A: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這種落伍,完全是被外國帝國主義和本國反動政府所壓迫和剝削導致的。一百多年以來,我們的先人以B的斗爭反對內外壓迫者,從來沒有停止過,其中包括偉大的中國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所領導的辛亥革命在內。我們的先人指示我們,叫我們完成他們的遺志。我們現在是這樣做了。我們團結起來,以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大革命打倒了內外壓迫者,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了。我們的民族將C列入愛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勞的D工作著,創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時也促進世界的和平和自由。我們的民族將再也不是一個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們已經站起來了。我們的革命已經獲得全世界廣大人民的同情和歡呼,我們的朋友遍于全世界。1.依次填入文中ABCD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A.表明堅韌不拔因此姿態B.標明不屈不撓因此姿式C.標明堅韌不拔從此姿式D.表明不屈不撓從此姿態【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詞語(包括熟語)的能力。第一空,“表明”:表示清楚,比較確切地指出。“標明”:在物品上做出記號以顯示于人。根據“它將……”中“它”代指的是前文的“我們的工作將寫在人類的歷史上”這一事件,選用“表明”合適。第二空,“堅忍不拔”:形容信念堅定,意志頑強,不可動搖。“不屈不撓”:形容不畏困難十分頑強,或在惡勢力面前堅決不屈服。“堅忍不拔”多指人,語境修飾的是“斗爭”,選“不屈不撓”合適。第三空,“因此”:連詞,表示因果關系。“從此”:副詞,從這時起。根據前文“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了”,語境是指從這一時刻開始,我們的民族將列入愛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選“從此”合適。第四空,“姿式”:身體呈現的樣子,架式。“姿態”:姿勢,態度。語境用“勇敢“勤勞”來修飾,應該選“姿態”。故選D。2.下列在文中括號內補寫的語句,最恰當的一項是()A.中國雖然在近代落伍了,但他從來就是一個偉大的勇敢的勤勞的民族。B.中國人從來就是一個偉大的勇敢的勤勞的民族,只是在近代落伍了。C.雖然中國在近代落伍了,但中國人從來就是一個偉大的勇敢的勤勞的民族。D.中國從來就是一個偉大的勇敢的勤勞的民族,只是他在近代落伍了。【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句子銜接的能力。所填寫的句子后句以“這種落伍”為主語,根據照應原則,可判斷前一句引出“落伍”這一事實,據此可排除AC;所填句子前句提到“中國人”為陳述對象一致原則,所填寫句子應以“中國人”為陳述對象,可排除D。故選B。3.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A.這種落伍,完全是受外國帝國主義和本國反動政府所壓迫和剝削導致的。B.這種落伍,完全是外國帝國主義和本國反動政府所壓迫和剝削的結果。C.這種落伍,完全是被外國帝國主義和本國反動政府所壓迫和剝削的結果。D.這種落伍,完全是由外國帝國主義和本國反動政府所壓迫和剝削的結果。【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的語病“是被……導致的”句式雜糅,保留一種,可刪去“導致的”,在最后加上“的結果”。A.“受……導致的”句式雜糅,應為“受……的結果。”B.成分殘缺,殘缺與“所”搭配動詞,應為“受……所”。D.“由……的結果”句式雜糅,應為“由……導致的”。只有C項修改正確。故選C。4.請品味文段結尾處“我們的革命已經獲得全世界廣大人民的同情和歡呼,我們的朋友遍于全世界”這句話。【答案】毛澤東作為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將“全世界”“我們”這些最能表現革命自豪感的詞語進行高頻率的運用,使聽眾心中的革命勝利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油然而生。【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原文中,“全世界”出現了兩詞,兩次強調中國的革命已經獲得了世界的認同,有利于增強聽眾的自豪感和信心,說明我們的革命是推翻反動勢力的革命,是正義的革命。(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毛澤東詩詞以崇高的革命感情、遒勁的創造力量,形成了風格絕殊的新形態的詩美和__________的創作風格。毛澤東是偉大的革命理想主義者,他的詩詞中不遺余力地謳歌革命理想,他贊美為實現理想而進行的斗爭的壯麗。《七律·長征》就是其中的典范作品。這首詩不僅寫出了紅軍長征所經歷的千難萬險,而且把紅軍不怕犧牲的崇高精神抒寫到了極致,可以稱為__________。毛澤東詩詞中歌頌革命理想、戰勝困難之勇氣的警句__________,如“不到長城非好漢”“敢教日月換新天”“獨有英雄驅虎豹”等,這些警句就像是振奮人心的金鼓,催促人們乘風破浪,銳意進取。()。其詩詞中的美是對自然與社會生活中的美的概括與升華,如《沁園春·長沙》中,他表現美的重要特點是善于把自然美與社會美融為一體,通過刻畫__________、呼之欲出的自然美的藝術形象來表現社會美,抒發了一代偉人的樂觀主義精神和以天下為己任的革命豪情壯志。5.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A.獨出心裁流芳千古俯拾即是惟妙惟肖B.獨樹一幟流芳千古比比皆是惟妙惟肖C.獨樹一幟千古絕唱比比皆是栩栩如生D.獨出心裁千古絕唱俯拾即是栩栩如生【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此類題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礎上,結合具體語境及詞語的意思從三個方面綜合考慮分析,即成語的基本義、感情色彩和語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斷詞取義、對象誤用、謙敬錯位、功能混亂、不合語境、望文生義等錯誤使用類型。第一處,“獨出心載”原指詩文的構思有獨到的地方,后來指想出來的辦法與眾不同;“獨樹一幟”的意思是單獨樹立起一面旗幟,指自成一家;由“風格絕殊”和“創作風格”可知應選擇“獨樹一幟”。第二處,“流芳千古”指好的名聲在后世永遠流傳;“千古絕唱”指古往今來,絕無僅有的詩文精品;此處意在強調《七律?長征》是從來少有的佳作,應用“千古絕唱”。第三處,“俯拾皆是”,只要低下頭來撿取,到處都是,形容多而易得;“比比皆是”,到處都是,形容極其常見;此處強調的是“毛澤東詩詞中歌頌革命理想、戰勝困難之勇氣的警句”極其常見,故用“比比皆是”。第四處,“惟妙惟肖”,意思是形容描寫或模仿得非常逼真,生動形象;“栩栩如生”,形容畫作、雕塑中的藝術形象等生動逼真,就像活的一樣;此處根據后文“自然美的藝術形象”,應該用“栩栩如生”。故選C。6.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A.毛澤東在詩詞中不僅抒寫了一代偉人的壯志豪情,而且讀者還在心中鑄造了美的殿堂B.不僅毛澤東詩詞抒寫了一代偉人的壯志豪情,而且還在讀者心中鑄造了美的殿堂C.毛澤東詩詞不僅抒寫了一代偉人的壯志豪情,而且還在讀者心中鑄造了美的殿堂D.毛澤東詩詞不僅在讀者心中鑄造了美的殿堂,而且還抒寫了一代偉人的壯志豪情【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語言表達的連貫準確的能力。此類型題首先要通讀語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與句的排列組合,注意上下句的銜接、呼應,做到話題統一,句序合理,銜接和呼應自然。要加強對語境的分析與體會。有些題應注意排序句的邏輯順序和句中關聯詞語的運用。A項,從前文看,括號內句子的陳述對象應為“毛澤東詩詞”,而不是“毛澤東”,且“讀者”應修飾“心中”,改為“還在讀者心中”。B項,關聯詞語位置不當,復句中兩個分句的主語一致時,第一個關聯詞語應放在主語之后,即“不僅”應放在“詩詞”之后。D項,語序不當,“在讀者心中鑄造了美的殿堂”在語意上比“抒寫了一代偉人的壯志豪情”更進一層,同時“美的殿堂”作為括號中所填句子的后一分句中的內容,能更好地與括號后的“其詩詞中的美”相銜接,使前后語意連貫。故選C。7.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請將修改之后的句子寫在下面的橫線上。【答案】他在詩詞中不遺余力地謳歌革命理想,贊美為實現理想而進行的壯麗的斗爭。【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題,先要熟悉常見的病句類型及其特點,要特別注意成分殘缺、搭配不當、語序不當、結構混亂的語病;然后采用語感審讀、句子緊縮、邏輯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對癥下藥”,根據語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變句子的原意。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兩處語病:一是“他的詩詞中不遺余力地謳歌革命理想”缺少主語,可將“他的詩詞中”改為“他在詩詞中”;二是“贊美”與“壯麗”搭配不當,應將“斗爭的壯麗”改為“壯麗的斗爭”。(三)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材料一:紅色經典之所以在當下還有受眾,是因為它提供了另外一種精神力量。這種精神力量是挫折面前的頑強不屈,是追求真理的視死如歸,是集體主義的責任擔當。以此為精神內涵,紅色經典樹立起了一種進取、陽剛、開闊的美學風格。而這種精神力量和美學風格,正是這個時代所需要和稀缺的。紅色經典是“工農兵文藝”,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前期,以描寫人民革命斗爭歷史為主并產生過重要影響的文藝作品,它以幾千年來一直被忽略、被蔑視的底層平民為主人公,把他們塑造成英雄。我們可以認為,它傳導的也是一種地道的平民精神。它的平民精神不同于“五四”時的俯視平民、憐憫平民,而是平視加仰視。近距離的平視,使得平民特別是農民的日常生活以從未有過的細膩方式展現于讀者面前。只有像柳青、梁斌、浩然這樣真正熟悉農民、熱愛鄉村生活的作家,才能以那樣的深情描繪出蛤蟆灘、千里堤、白洋淀、東山塢的自然景色,在渲染時代風云之時,也讓讀者感受到農民樸實的精神追求和世俗的喜怒哀樂。梁生寶、朱老忠、蕭長春這些人物形象確實比實際生活中的農民更高大。但這些人物形象不乏可信性,因為他們并非不食人間煙火。他們仍然讓人感覺是活的人,而非提線木偶。紅色經典突出集體主義精神。“五四”對“個人”的發現,其積極意義巨大,個人權利被尊重是現代性建設的最重要成果之一。但是,關注個人、尊重個人并不等于個人利益至上、不講團隊精神。集體主義精神在如今的語境中也可轉譯為團隊精神。人既是個體的人,又是社會的人。個體價值被重視是前提,集體主義、團隊精神則是對個體生命價值的超越。紅色經典以革命浪漫主義為主導,它傳導出一種非常獨特的魅力。《紅巖》里的英雄超越普通人的地方,不是其非凡的武功或智謀,而是建立在信仰基礎上的超強意志力。紅色經典符合毛澤東關于文藝“高于生活”的美學思想,它的超越精神不僅體現于主人公的精神氣質方面,也表現在作品營造的藝術氛圍、美學境界的超越性:讀者即便知道了林道靜不等于楊沫,或江華不同于馬建民,知道了真實的威虎山并不像小說里寫得那樣險峻、瓊海的“南府”有別于電影或舞劇里的境況,也還是喜歡陶醉于作品的藝術氛圍之中,因為作品將大家導入了一個更美好的彼岸世界。(摘編自《紅色經典是精神的傳導》)材料二:德國詩人海涅說:“思想走在行動之前,就像閃電走在雷鳴之前一樣。”從新文化運動到五四運動再到中國共產黨的建立,是《覺醒年代》的敘事線索,而其內在核心則在于思想的力量、覺醒的過程。這也是該劇能脫穎而出的重要原因。一是思想的覺醒。主要體現在陳獨秀、李大釗等人從引領新文化運動、領導五四運動、探尋救亡之道,到最終選擇了馬克思主義。如果說十月革命的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那么馬克思主義道路其實是中國先進知識分子經過艱辛探索、嚴肅思考之后的必然選擇。思想啟蒙猶如沖破重重黑暗的亮光,給古老的中國帶來新生的希望。今天,對國家命運的嚴肅性思考、知識分子應該承擔的思想性責任,是我們這一代中國人的思考題和必答題。二是新人的覺醒。新文化運動主要目的在于啟發民智,這一目的的實現首先體現在青年學生的覺醒與成長上。趙世炎、毛澤東、周恩來、陳延年、陳喬年等青年學生在新文化運動和《新青年》的啟蒙、感召下,認識到中國與世界的差距,感受到民族的危機,并逐步走上了馬克思主義道路。這種覺醒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經過反復的思考比較,甚至是實踐的。陳延年、陳喬年兄弟因信奉克魯泡特金的互助理論,聯合13人成立北京工讀互助社第一實驗小組,最終失敗;毛澤東也曾傾向于無政府主義的溫和改良,后來發現走不通,最終堅定了革命道路的選擇。因為一代新人的覺醒,馬克思主義的道路才成為中國的道路。三是普羅大眾的覺醒。五四運動過程中,李大釗和陳獨秀意識到,“我們必須讓民眾直接出來解決問題,光靠我們學生不行,我們必須發動群眾……讓他們參與到改造整個社會的斗爭中來,唯此,中國才有希望”。后來,在工人罷工、商人罷市、學生罷課的壓力下,北洋政府才沒有強硬命令中國代表團在《巴黎和約》上簽字。由于李大釗等人的宣傳啟發,以長辛店工人為代表的普通民眾正在覺醒,這個覺醒是五四愛國運動的重要成果,必將在未來產生驚天動地的影響。《覺醒年代》還塑造了一群個性鮮明的人物,不僅僅正面呈現了陳獨秀的革命先鋒形象,更還原了他作為“父親”“同事”的立體性與豐富性。這樣的“人設”拉近了領袖型、名流型人物與普通觀眾的距離,也更為可信可親。(摘編自曹巧蘭《火出圈的<覺醒年代>,為什么這么好看》)7.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紅色經典擁有和當下許多文藝作品不同的精神力量,并形成了一種獨特的美學風格,因此深受受眾歡迎。B.紅色經典倡導集體主義而五四運動強調尊重個體權利,個體價值被重視是對個體生命價值的超越。C.紅色經典在人物形象、環境等方面的虛構,并不影響其傳導出的非常獨特的魅力,反而吸引讀者陶醉其中。D.五四愛國運動最終推動了廣大民眾的覺醒,李大釗和陳獨秀二人思想意識的逐步轉變,就是這種覺醒的典型例子。【答案】C【解析】A項,“因此深受受眾歡迎”錯誤。材料一中說的是“在當下還有受眾”,并沒有說“深受受眾歡迎”;此外,選項缺少時間限制。B項,“個體價值被重視是對個體生命價值的超越”張冠李戴,材料一第三段中說的是“集體主義、團隊精神則是對個體生命價值的超越”。D項,“李大釗……就是這種覺醒的典型例子”錯誤。李大釗和陳獨秀屬于先進知識分子,他們的思想轉變,說明他們意識到了要推動民眾覺醒,不是民眾覺醒的典型事例。8.根據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紅色經典的平民精神,在作品中表現為描寫平民時視角發生轉變,在作家身上表現為對平民及其所在環境傾注真感情。B.紅色經典中,有的農民形象經過藝術加工雖然變得高大,但讀來依然鮮活,是因為他們讓讀者感受到農民的樸實和真實。C.知識分子要有家國情懷,無論是在五四時期還是在當下,對國家未來的關注和思考,都應當是先進知識分子的重要任務。D.在思想覺醒的過程中,如果沒有對不同道路的比較和實踐,陳延年兄弟就不會最終堅定地選擇馬克思主義道路。【答案】B【解析】“是因為他們讓讀者感受到農民的樸實和真實”錯誤。由材料一第二段可知,紅色經典中,有的農民形象經過作者的藝術加工雖然變得高大,但讀來依然鮮活可信,是因為他們仍然有樸實的精神追求和世俗的喜怒哀樂,他們“并非不食人間煙火……而非提線木偶”。9.下列各項中,最符合“紅色經典”特征的一項是()A.魯迅1918年創作的中國第一部現代白話文小說《狂人日記》,通過被迫害者“狂人”的自述,揭示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B.柳青1959年創作的《創業史》,以梁生寶互助組的發展為線索,表現中國農業社會主義改造進程中的歷史風貌和農民思想情感的轉變。C.葉圣陶1924年創作的小說《潘先生在難中》,講述了小學校長潘先生因軍閥混戰而舉家逃難時種種可笑又可鄙的行徑。D.2009年播出的電視劇《潛伏》,講述1945年國民黨情報人員余則成棄暗投明,成為潛伏在軍統的地下黨的故事。【答案】B【解析】材料中有關紅色經典的闡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前期,以描寫人民革命斗爭歷史為主并產生過重要影響的文藝作品”,結合年代、題材、影響力等因素考慮,《創業史》是最符合紅色經典特征的作品。10.請從論證的角度,分析材料二中畫線句子的作用。【答案】①采用引用論證,引用海涅的名言,豐富了文章的內容,增強了文章論證的說服力;②采用比喻論證,把“思想”比作“閃電”,把“行動”比作“雷鳴”,化抽象為形象,增強了論證語言的生動性;③強調思想、思想覺醒的重要性(思想對行動的先導作用),引出后文觀點。【解析】題目要求從論證的角度分析畫線句子的作用。首先,要關注論證方法,畫線句中包含引用的文字,還涉及比喻,所以兼用了引用論證和比喻論證兩種論證方法;指出論證方法后,還要結合論證方法的作用簡要分析。其次,這是材料二的首句,很明顯有引起下文的作用。11.革命歷史題材文藝作品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看法。【答案】①獨特的精神價值,深刻的思想內涵。紅色經典具有獨特的精神力量和美學風格,包括工農兵立場、集體主義精神、革命浪漫主義;《覺醒年代》關注思想的力量、思想覺醒的過程。②個性鮮明、真實可信的人物形象。紅色經典中的人物鮮活有魅力;《覺醒年代》中的人物真實立體,可信可親。③高超的藝術手法。紅色經典的革命浪漫主義藝術手法傳導出獨特的魅力,《覺醒年代》的敘事線索和背后的內在核心使該劇能脫穎而出。【解析】分析原因時既要抓住這些作品的內容特點,還要考慮其寫作技巧的運用。如材料一第一段提及的“精神力量和美學風格”,材料二第一段提及的“內在核心則在于思想的力量、覺醒的過程”,等等。(四)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材料一:十八世紀德國學者萊辛的《拉奧孔》是近代詩畫理論文獻中第一部重要著作。從前人們相信詩畫同質,直到萊辛才提出豐富的例證,用動人的雄辯,說明詩畫并不同質。據傳說,希臘人為了奪回海倫,舉兵圍攻特洛伊城,十年不下。最后他們佯逃,留著一匹腹內埋伏精兵的大木馬在城外,特洛伊人看見木馬,把它移到城內。典祭官拉奧孔當時極力勸阻,說留下木馬是希臘人的詭計。他這番忠告激怒了偏心于希臘人的天神。當拉奧孔典祭時,河里就爬出兩條大蛇,把拉奧孔和他的兩個兒子一齊絞死了。這是羅馬詩人維吉爾《伊尼特》第二卷里最有名的一段。十六世紀在羅馬發現的拉奧孔雕像似以這段史詩為藍本。萊辛拿這段詩和雕像互較,發現幾個重要的異點。因為要解釋這些異點,他才提出詩畫異質說。據史詩,拉奧孔在被捆時放聲號叫;在雕像中他的面孔只表現一種輕微的嘆息,具有希臘藝術所特有的恬靜與肅穆。為什么雕像的作者不表現詩人所描寫的號啕呢?希臘人在詩中并不怕表現苦痛,而在造型藝術中卻永遠避免痛感所產生的面孔筋肉攣曲的丑狀。在表現痛感之中,他們仍求形象的完美。其次,據史詩,那兩條長蛇繞腰三圈,繞頸兩圈,而在雕像中它們僅繞著兩腿。因為作者要從全身筋肉上表現出拉奧孔的苦痛,如果依史詩,筋肉方面所表現的苦痛就看不見了。同理,雕像的作者讓拉奧孔父子赤裸著身體,雖然在史詩中拉奧孔穿著典祭官的衣服。萊辛推原這不同的理由,作這樣一個結論:“圖畫和詩所用的模仿媒介或符號完全不同,圖畫用存于空間的形色,詩用存于時間的聲音。……全體或部分在空間中相并立的事物叫作‘物體’,物體和它們的看得見的屬性是圖畫的特殊題材。全體或部分在時間上相承續的事物叫作‘動作’,動作是詩的特殊題材。”換句話說,畫只宜于描寫靜物,詩只宜于敘述動作。靜物各部分在空間中并存,這種靜物不宜于詩,因為詩的媒介是在時間上相承續的語言。比如說一張桌子,畫家只需用寥寥數筆,使人一眼看到就明白它是桌子。如果用語言來描寫,你須從某一點說起,說它有多長多寬等等,說了一大篇,讀者還不一定馬上就明白它是桌子。詩只宜敘述動作,因為動作在時間上先后相承續,而詩所用的語言聲音也是如此。這種動作不宜于畫,因為一幅畫僅能表現時間上的某一點,而動作卻是一條綿延的直線。比如說,“我彎下腰,拾一塊石頭打狗,狗見著就跑了”,用語言來敘述這事,多么容易,但是如果把這簡單的故事畫出來,畫十幅、二十幅,也不一定使觀者一目了然。但是談到這里,我們不免有疑問:畫絕對不能敘述動作,而詩絕對不能描寫靜物么?萊辛也談到這個問題,他說:“圖畫也可以模仿動作,但是只能間接地用物體模仿動作。……詩也能描繪物體,但是也只能間接地用動作描繪物體。”換句話說,圖畫敘述動作時,必化動為靜,以一靜面表現動作的全過程;詩描寫靜物時,亦必化靜為動,以時間上的承續暗示空間中的綿延。(摘編自朱光潛《詩論》)材料二:《拉奧孔》所講繪畫或造型藝術和詩歌或文字藝術在功能上的區別,已成老生常談了。它的主要論點——繪畫宜于表現“物體”或形態,而詩歌宜于表現“動作”或情事,中國古人也浮泛地講過。晉代陸機分劃“丹青”和“雅頌”的界限,說:“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畫。”這里的“物”是“事”的同義字。邵雍有兩首詩說得詳細些:“史筆善記事,畫筆善狀物。狀物與記事,二者各得一”;“畫筆善狀物,長于運丹青。丹青入巧思,萬物無遁形。詩筆善狀物,長于運丹誠。丹誠入秀句,萬物無遁情”。但是,萊辛的議論透徹深細得多,他不僅把“事”“情”和“物”“形”分開,還進一步把兩者各和時間與空間結合;作為空間藝術的繪畫、雕塑只能表現最小限度的時間,所畫出、塑出的不可能超過一剎那內的物態和景象,繪畫更是這一剎那內景物的一面觀。我聯想起唐代的傳說:“客有以《按樂圖》示王維,維曰:‘此《霓裳》第三疊第一拍也。’客未然,引工按曲,乃信。”宋代沈括《夢溪筆談》批駁了這個無稽之談:“此好奇者為之。凡畫奏樂,止能畫一聲。”“止能畫一聲”五字也幫助我們了解一首唐詩。徐凝《觀釣臺畫圖》:“一水寂寥青靄合,兩崖崔崒白云殘。畫人心到啼猿破,欲作三聲出樹難。”畫家挖空心思,終畫不出“三聲”連續的猿啼,因為他“止能畫一聲”。徐凝很可以寫“欲作悲鳴出樹難”,那不過說圖畫只能繪形而不能“繪聲”。他寫“三聲”,寓意精微,就是萊辛所謂繪畫只表達空間里的平列,不表達時間上的后繼,所以畫家畫“一水”加“兩崖”的排列易,畫“一”而“兩”、“兩”而“三”的連續“三聲”難。(摘編自錢鍾書《讀<拉奧孔>》)1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萊辛是歷史上質疑“詩畫同質”觀念的第一人,他的《拉奧孔》在近代詩畫理論中產生了廣泛影響。B.雕塑《拉奧孔》既呈現了拉奧孔被纏絞的表情,又不讓這表情表現為丑態,體現了希臘藝術恬靜與肅穆的一面。C.雕塑《拉奧孔》與史詩記載的不同主要體現在三處:一是拉奧孔的表情,二是大蛇纏身的部位,三是人物穿衣與否。D.萊辛的《拉奧孔》認為,由于詩和畫擁有不同的媒介和符號,所以形成了各擅勝場的題材范圍。【答案】A【解析】“萊辛是歷史上質疑‘詩畫同質’觀念的第一人”說法有誤。材料一原文說“十八世紀德國學者萊辛的《拉奧孔》是近代詩畫理論文獻中第一部重要著作。從前人們相信詩畫同質,直到萊辛才提出豐富的例證,用動人的雄辯,說明詩畫并不同質”,是他的著作使人們從“相信詩畫同質”到明白“詩畫并不同質”,但沒有證據證明他是“質疑‘詩畫同質’觀念的第一人”。13.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A.由于詩歌是時間的藝術,在描述一件事情時,即使是高明的繪畫也不如詩歌來得生動和明白。B.繪畫只能是對所畫對象某一瞬間的定格,因此后人根據畫作是推想不出所畫對象動作的過程的。C.“紅杏枝頭春意鬧”“春風又綠江南岸”“兩山排闥送青來”等詩句,化靜為動,以動作來描繪景致。D.沈括質疑了唐代傳說,從這個例子可判斷,后人關于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說法其實沒有道理。【答案】C【解析】A項,“在描述一件事情時,即使是高明的繪畫也不如詩歌來得生動和明白”錯誤。由材料一第八段中“用語言來敘述這事,多么容易,但是如果把這簡單的故事畫出來,畫十幅、二十幅,也不一定使觀者一目了然”可知,用語言來描述一件事情更容易,并不是說用繪畫來描述事情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行政法學知識整合試題及答案探討
- 2025年公司運營中戰略適應性的探討試題及答案
- 軟件開發中的用例分析試題及答案
- 數據庫設計中的正則化與規范化試題及答案
- 高效會議與工作計劃的制定
- 行政法在現代治理中的角色試題與答案
- 行政管理專科的考前溫故與試題及答案
- 2025年車隊管理服務合同范本
- 2024年四川省能源局下屬事業單位真題
- 2024年沈陽藥科大學輔導員考試真題
- 北京2025年國家大劇院招聘24名專業技術人員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4建安杯信息通信建設行業安全競賽題庫及答案【三份】
- 2025年信息系統管理知識考試試題及答案
- 中介股東合同范例
- 馬法理學試題及答案
- 合伙人協議書模板
- 2025年下半年揚州現代農業生態環境投資發展集團公開招聘易考易錯模擬試題(共500題)試卷后附參考答案
- 2025年中考第一次模擬考試卷:生物(成都卷)解析版
- 2025年山東濟南先行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從實踐中學習醫療人文關懷的案例分享
- 2025年上半年重慶合川區招考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易考易錯模擬試題(共500題)試卷后附參考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