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四章學習道德理論
注重道德實踐本章的主要內容一、道德及其歷史發展,幫助人們確立正確的道德立場和行為選擇的科學價值依據。
二、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三、弘揚社會主義道德四、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規范第一節道德及其歷史發展一、道德的起源與本質道德的內涵:屬于上層建筑,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態。它是以善惡為評價標準,通過社會輿論、傳統習俗和人們的內心信念來維系的心理意識、原則規范和行為活動的總和。對道德內涵的理解
是經濟關系的產物;只調整人們行為的一部分,但既調整內在的心理活動,又調整外在的行為表現;調整方式主要是社會輿論、內心信念、傳統習慣,不具有強制性;評價的標準是善與惡、真與假、美與丑、對與錯;調整個人與個人、個人與社會整體之間的利益關系。
中國古代的理解:道,原指道路,后引伸為原則、規范、規律、道理等。德與得相近,最早典籍中表示對道的認識、踐行而后有所得。老子《道德經》中道與德是兩個概念。荀子首先將道德聯系起來,指人們在社會生活中所確定的道德品質、道德境界和人際關系的道德原則和規范。西方古代文化中,“道德”起源于拉丁文,意為風俗和習慣。后來古羅馬思想家西塞羅賦予新意,指社會的道德風尚和人們的道德個性,一直沿用。總之,中國和西方語境中的道德,均包含有社會的道德原則和個人的道德品質兩方面內容。(一)道德的起源倫理思想史上關于道德起源的幾種觀點:1.神啟論2.天賦論3.情感欲望論4.動物本能論1.“神啟論”:認為道德來自于神靈的啟示和超自然力量的規定。董仲舒:“王道之三綱可求于天”,“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變,道亦不變”。從這一觀點出發,他把封建道德綱常神圣化、宗教化,認為觸犯封建道德就是違反天意。*
我是你的上帝,不可信仰別的神;*不可褻瀆上帝之名;*謹守圣安息日;*孝敬父母;*不可殺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盜;*不可作偽證陷害他人;*不可貪戀別人的配偶;*不可貪戀別人的財物.“摩西十誡”:在西方倫理史上被稱為“黃金定律”,奠定了基督教道德的基礎。2.天賦論:道德起源于人類的天性或自然本性,即人先天就有道德意識。孟子:人天生就有四個“善端”,“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四端,猶其有四體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康德:具有普遍道德價值的東西來自人的理性本身的善良意志,善良意志是人與生俱來的受理性支配不以環境為轉移的內在機能,道德就是這種善良意志所發出的絕對命令。3.情感欲望論:道德起源于人所固有的情感之中或感性與理性的結合之中。
盧梭:道德源于人心中的社會情感和利他之心,源于對公共利益的追求。亞當·斯密、大衛·休謨認為道德起源于人所固有的推己及人的同情心。合群性本能——區別于生物本能,是指動物之間同種或在一起生活的異種群有一種互助的精神。達爾文:道德起源于動物的這種社會性本能。道德不是人所獨有的,一切群居性動物都有道德感。4.動物本能論:道德起源于動物的“合群性”本能。以上觀點的缺陷:第一,離開人的社會實踐、人的生活、人類的歷史發展來思考道德的起源和基礎。第二,把道德說成是外在強加于人的強制性的規約。第三,把道德看成是一成不變的情感要素和心理體驗,把道德神秘化。1.社會關系的形成是道德產生的客觀條件
道德是社會關系的產物。只有形成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相互關系,才會產生道德。只有在社會中,發生了個人與整體、個人利益與整體利益的關系之后,只有當人將其合群的本能上升為交往關系時,道德才可能發生。社會關系的日漸發展,個人與整體、個人利益與整體利益的關系也日漸突出,調整這類關系并且對個人的行為提出明確的規范性要求,便成為客觀的需要。社會關系的形成為道德的產生提供了客觀條件。科學的道德起源論:2.人類自我意識的形成與發展是道德產生的主觀條件當人們意識到自己作為社會成員與動物的根本區別,意識到自己與他人或集體的不同利益關系以及產生了調解利益矛盾的迫切要求時,道德才得以產生。
3.生產實踐是道德產生所需要的主客統一的社會條件
人們在勞動中結成生產關系,并產生需要調整的人與人之間的利益關系,創造人們的道德需要,提供道德產生和發展的動力,也形成道德產生所需要的主客體統一的重要條件。勞動創造了人和人類社會,是道德起源的第一個歷史前提。
4、最初的表現形式是風俗習慣等,逐漸分化成相對獨立的社會意識形式。(二)道德的本質
是由社會經濟基礎所決定的一種社會意識形式,是社會經濟關系的反映。首先,社會經濟關系的性質決定著各種道德體系的性質。其次,社會經濟關系所表現出來的利益決定著各種道德的基本原則和主要規范。再次,在階級社會中,社會經濟關系主要表現為階級關系,道德必然帶有階級屬性。最后,社會經濟關系的變化必然引起道德的變化。
道德的屬性特征:(1)道德的社會性:道德的根源存在于人類社會;道德的存在深入于社會廣泛領域。(2)道德的歷史性:道德具有產生、發展變化的歷史。(3)道德的規范性:道德的存在方式和表現形式。(4)道德的相對獨立性。(5)還有繼承性、共同性、階級性等.二、道德的功能和作用(一)道德的主要功能
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為社會意識的特殊形式對于社會發展所具有的功效與能力。集中表現為,它是處理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及實現自我完善的一種重要精神力量。
認識功能
調節功能道德的認識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會現實特別是反映社會經濟關系的功效與能力。是人們認識和反映社會狀況以及人與人之間關系的一種方式。道德的調節功能是指道德通過評價等方式,指導和糾正人們的行為和實踐活動,協調人們之間關系的功效與能力。這是道德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社會功能。道德導向功能激勵功能辨護功能溝通功能道德的其他功能
(二)道德的社會作用
道德功能的發揮和實現所產生的社會影響及實際效果,就是道德的社會作用。路面整修行人擁堵檢驗道德主要表現:1,道德能夠影響經濟基礎的形成、鞏固和發展;2,道德對其他社會意識形態的存在和發展有著重大的影響;3,道德是影響社會生產力發展的一種重要的精神力量;4,道德通過調整人們之間的關系維護社會秩序和穩定;5,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進人的自我完善、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的內在動力;6,在階級社會中,道德是階級斗爭的重要工具。原始社會的道德奴隸社會的道德封建社會的道德資本主義社會的道德社會主義社會的道德三、道德的歷史發展
人類道德的發展,是一個曲折上升的歷史過程。道德發展的規律是:人類道德發展的歷史過程與社會生產方式的發展進程大體一致。道德發展的規律
人類道德發展的歷史過程與社會生產方式的發展進程大體一致。雖然在一定時期可能有某種停滯或倒退現象,但道德發展的總趨勢是向上的、前進的,是沿著曲折的道路向前發展的。人類道德進步的主要表現是:
道德在社會生活中所起作用越來越重要,對于促進社會和諧與人的全面發展的作用越來越突出;
道德調控的范圍不斷擴大,調控的手段或方式不斷豐富、更加科學合理;
道德的發展和進步成為衡量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
道德進步的評判標準:☆人的全面發展、自由解放程度☆與最先進的生產力的適應關系☆社會生活的和諧程度第二節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
一、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的重大意義中華文明內含了:
剛健有為、自強不息的精神;開放兼容、厚德載物的品格;與時俱進、人文日新的追求。1.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客觀需要
現代化的模式可以多種多樣,但都不能脫離自身的民族性。
水必有源,而后不絕;木必有本,而后向榮。
世界各國現代化無不遵循這樣一個基本的規律。
社會主義道德是繼承了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并結合了時代發展的要求而形成的。
胡錦濤總書記提出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包含了對我國優良道德傳統的繼承。2.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是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內在要求
優良道德傳統中有深厚的文化底蘊,道中有文,文以載道.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
——《論語·陽貨》
3.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是個人健康成長的重要條件
二、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的主要內容
人類道德的發展具有其內在的規律性,是在繼承和弘揚優良道德傳統的基礎上不斷發展和進步的。1、注重整體利益、國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強調對社會、民族、國家的責任意識和奉獻精神。《詩經》:“夙夜在公”。日夜為公家辦事《尚書》:“以公滅私,民其允懷。”以公心滅除自己的私欲,這樣就可以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和依附。賈誼《治安策》:“國而忘家,公而忘私。”
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顧炎武:“天下興亡,匹夫有責。”2、推崇“仁愛”原則,追求人際和諧樊遲問仁,子曰‘愛人’。”(《論語·顏淵》)孟子:“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墨家:“兼愛”“天下之人皆相愛,強不執弱,眾不劫寡,富不侮貧,貴不傲賤,詐不欺愚”韓愈《原道》:“博愛之謂仁”。朱熹:“愛之理,心之德”,并以生釋仁。從仁愛精神出發,古人主張“和為貴”和同之辨:和不是盲目的附和,不是不分是非,不是無原則的茍同。而是和而不同。
和:由不同元素的適中配合,使事物的矛盾平衡而收到和諧的效果。同:是同樣的事物簡單相加。五味相和,乃成美味;五色相和,方成文采;五音相和,音律優美。“聲一無聽”“物一無文”“果一無味”“夫和實生物,同則不繼。”
《國語鄭語》“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論語子路》
和諧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沖突。和諧以共生共長,不同以相輔相成。和而不同,是社會事物和社會關系發展的一條重要規律,也是人們處世行事應該遵循的準則,是人類各種文明協調發展的真諦。
(江澤民在喬治·布什總統圖書館的演講2002年10月24日)3、講求謙敬禮讓,強調克驕防矜。
“故學至乎禮而止矣,夫是之謂道德之極。”
——《荀子·勸學》禮是人與動物相區別的標志,也是人立于社會的重要條件。禮文化是中國傳統社會的一個重要特征。禮作為道德的規則,通過儀式顯現出來,就是禮儀起到實踐仁義,教訓正俗的作用。席不正不坐,立不中門,行不履閾不對人咳唾、不厲聲詬誶坐讓老弱、入守行列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出必告,反必面,游必有侶,歸必以時儀表儀容:頭容正、肩容平、發必理、面必凈“發乎情,止乎禮”。
4、倡導言行一致,強調恪守誠信。誠:言為心聲,對內誠于己,不自欺。信:恪守諾言,對外信于人,不欺人。
誠信是指一種真實無妄、表里如一的品格。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
《論語·公冶長》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論語·為政》“民無信不立”。
《論語·顏淵》
5、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實現看作是一種高層次的需要。
人之所以不同于動物,是因為人有道德。“水火有氣而無生,草木有生而無知,禽獸有知而無義。人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義,最為天下貴也。”
《荀子·非相篇》6、重視道德踐履,強調修養的重要性,倡導道德主體要在完善自身中發揮自己的能動作用。實踐中擴充自己的善良品端
“為仁由己,仁德并不遙遠”
道德踐履需要一種有恒精神1.堅持有批判、有選擇、有目的地繼承
中華民族道德傳統是一個矛盾體,良莠混雜,瑕瑜互見。因此我們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度網絡設備安裝工程師勞動協議
- 票據法律制度培訓課件
- 蘇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乘法口算試題 2
- 采購合同設備保修合同范本
- 2024浦江技工學校(浦江工匠學院)工作人員招聘考試及答案
- 2024江門市工貿職業技術學校工作人員招聘考試及答案
- 2024湖南省洞口縣職業中專學校工作人員招聘考試及答案
- 2024河北省玉田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工作人員招聘考試及答案
- 軟件公司技術開發合同保密協議
- 知識產權托管合同書
- 湖南省長沙市麓山國際實驗學校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第一次學情檢測化學試卷(圖片版含答案)
- 2025年高考作文備考之熱點素材解讀及相關題目:高中雙休
- 2025屆八省八校部分重點中學高三下學期3月聯合測評(T8聯考)數學試題
- 二年級閱讀課教案
- 統編版2024新版七年級下冊德道與法治第一單元《珍惜青春時光》復習課件
- 物理-甘肅省2025年高三月考試卷(3月)(甘肅一診)試題和答案
- 2025年沈陽北軟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單招職業技能考試題庫完美版
- 中醫醫生筆試試題及答案
- 2025年湖北漳富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健康體檢科(中心)規章制度匯編
- APACHE-II-評分表-新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