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歷史綱要(上)導言課_第1頁
中外歷史綱要(上)導言課_第2頁
中外歷史綱要(上)導言課_第3頁
中外歷史綱要(上)導言課_第4頁
中外歷史綱要(上)導言課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0級高中歷史【走近高中歷史課】所謂“歷史”,包含兩層意思:一、過去發生的事件與過程,即客觀歷史本身。二、有關過去的記錄與研究,即經過人腦的思考、加工而形成的主體化的歷史。歷史是客觀的,歷史學是主觀的歷史是人生全部經驗的總記錄和總檢討。——錢穆《中國歷史精神》【歷史是什么】■今年山東、遼寧、海南、北京、天津、上海六個省市的高一新生將使用新的高中部編新教材,屬于高中新教材的第一批試驗區。■山東省新高考將實行語數外必考,其余六門選考的形式。分為合格考和等級考試,合格考是高考的通行證,等級考計入高考成績。文理分科取消后,更考驗學生對于自己興趣特長、未來發展的選擇和定位?!龈呖颊猩J綄嵭小皟梢罁?、一參考”:指依據統一高考、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參考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擇優錄取?!臼裁词歉咧袣v史新課程】1、高中歷史課程必修課程中外歷史綱要中國古代史

中國近現代史

世界史選修Ⅰ課程模塊1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模塊2經濟與社會生活

模塊3文化交流與傳承

選修Ⅱ課程建議模塊1史學入門建議模塊2史料研讀校本課程(學校自主開設)中外歷史綱要基礎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經濟與社會生活文化交流與傳承遞進拓展延伸史學入門史料研讀專業發展2、課程之間具有整體性、關聯性和遞進性3、課程設置與高考的銜接必修課程全體學生必須學習的共同基礎課程,1學年,是對學業質量水平進行評價的重要內容。學生經必修課程學習,經考核達到學業質量標準的水平2,可獲得4學分,可以畢業。選修Ⅰ課程學生根據個人興趣、升學需求(選修歷史)選擇的課程。每個模塊2學分,1學期,經考核合格,達到學業質量標準的水平3或水平4,可獲得相應學分。是學業考試的內容,記入高考成績。選修Ⅱ課程校本課程,課標建議的課程是學生根據專業發展(歷史相關專業)或對歷史有濃厚興趣的學生選擇的課程。每個模塊2學分,1學期,經考核合格,達到學業質量標準的水平3或水平4,可獲得相應學分??荚嚦煽冇浫刖C合素質評價,供高校招生參考。

初高中歷史課程之區別

三初高中歷史區別初中歷史梗概、基礎拓展、深入高中歷史初中歷史與高中歷史異同3、課程設置方面:相同:初中歷史課程的知識內容,在高中課程中大都進行了相應的鏈接與拓展。區別:初中采取了主題+時序的通史體例;高中歷史新課程依據“貫通古今,中外關聯”的原則,并采用了模塊+專題的體例。時序顛倒、跳躍性大,缺乏連續性和系統性。對大家的知識儲備也要求甚高。1、知識目標方面:初中主要從宏觀角度入手,注意歷史知識的時序性和基礎性;高中則更強調歷史知識的專題性、綜合性。2、能力要求方面:差別也較大,初中主要在于識記、理解,尤其是識記層面;而高中要求則更多在于理解和應用層面。初高中歷史課程比較義務教育階段7—9年級的歷史課程主要具有以下特性:思想性:堅持用唯物史觀闡釋歷史的發展與變化,使學生認同優秀文化傳統,增強愛國情感,堅定信念,拓展視野,……。基礎性:以普及歷史常識為主,引領學生掌握基本的、重要的歷史知識和技能,逐步形成正確的歷史意識。人文性:陶冶心靈,提高人文素養。綜合性:注重人類歷史不同領域發展的關聯性,注重歷史與現實的聯系,使學生逐步學會綜合運用所學進行全面的認識。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是在義務教育歷史課程的基礎上,進一步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多角度地展現歷史演進的基本過程以及人類在歷史上創造的文明成果,揭示人類歷史發展的基本規律和大趨勢?!M一步拓展歷史視野,發展歷史思維,提高歷史學科核心素養,能夠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理解并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未來打基礎?;A性(柔性)、感性認識深刻性(剛性)、理性認識1課程性質:基礎性、感性認識---深刻性、理性認識2教學內容:(1)角度拓寬(2)深度增加(3)邏輯性強3考評要求:判斷、理解等---比較、綜合、論證等初高中歷史之區別銜接要點:學習方式和思維方式要轉變;能力要提升;學科素養要突出

需要有科學的歷史觀和方法論指導須將史事置于特定的時空下考察推理和論證須依據可靠史料作為證據歷史敘述本質上是對過去事情的解釋任何闡釋都蘊含價值追求和人文情懷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建構正確的歷史認識歷史學是研究人類歷史進程的學科,是在一定的歷史觀指導下對人類歷史的敘述和闡釋?!镀胀ǜ咧袣v史課程標準》 通過明確“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創新性”【四翼】四個方面的考查要求,回答了“怎么考”的問題。“基礎性”要求主要體現在學生要具備適應大學學習或社會發展的基礎知識、基本能力和基本素養,包括全面合理的知識結構、扎實靈活的能力要求和健康健全的人格素養。

“綜合性”要求主要體現在學生能夠綜合運用不同學科知識、思想方法,多角度觀察、思考,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皯眯浴币笾饕w現在學生要能夠善于觀察現象、主動靈活地應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學以致用,具備較強的理論聯系實際能力和實踐能力?!皠撔滦浴币笾饕w現在學生要具有獨立思考能力,具備批判性和創新性思維方式。1、從知識中心到問題中心2、從教材中心到課程中心3、從能力立意到素養立意4、從剛性要求到個性解讀5、從史觀一元到史觀多元

以知識為載體以能力為目的以視角為方向以情境為手段以思維為核心

初中:知道五四愛國運動的基本史實,認識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高中:認識“五四”愛國運動與中國共產黨成立對中國革命的深遠影響;具體課例:《五四運動》內容:1角度拓寬(政治、思想,對當時和后世等);2深度增加(前因后果、必然性和偶然性等)3邏輯性強(單元之間、單元與課時之間等聯系)2.課堂主打,全神貫注。1.課前準備,有的放矢。3.課后內化,高屋建瓴。問題明確、要點清晰、結構完整(二)具體步驟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对姟?.規范訓練,步步高升。能力和成績可以練出來重理解分析: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理解和分析歷史事件為什么發生?(原因)為什么有這樣的結果?(影響)重歷史發展線索和特征:了解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和不同歷史時期人類社會的基本特征,從而初步認識歷史發展的基本規律;重歷史與現實的聯系:學習歷史是為了關注現實;1.會預習——尋找和提出問題;2.會聽講——掌握史實、概念、聯系。上課一要“耳到”;二要“眼到”;四要“口到”;三要“手到”,歷史課主要是記筆記;記提綱、要點、問題、提示。五要“心到”;【歷史學法指導】3.會復習——溫故知新;把知識系統化、網絡化;4.檢驗學習效果——作業5.見多識廣——課外活動(閱讀、講座、參觀訪問等)

、在有限的閱讀時間里,如何做到過目不忘?1、創造很重要,而整合自己吸收的東西是創造過程中的重要一環。我們實驗室做過的一個實驗是有關冥想,研究冥想的時候噪音如何在腦子中減少,工作記憶和智商是如何得到提升。當你完全投入的時候,你的大腦會建立起更深厚的情感關系,強化你未來回憶起這些事情的能力。2、情緒的重要性我們對一些瞬間總會記憶猶新。演唱會上的一首歌,有可能是旅行當中難忘的經歷。這些瞬間讓你記憶猶新,因為它們讓你開心、難過或是生氣。當你將某種情緒和經歷聯系起來的時候,你的體內釋放了荷爾蒙,在大腦中的一些部門起到了潤滑作用,神經形成了新的記憶回路。這也就是為什么過去的一些事情總是在你思考的時候浮現——帶有情緒的經歷往往讓人記憶猶新。如果你在投入的時候,能夠更加關注,就能在情感上與這段經歷建立關系,記住更多的東西,有利于日后創新。3、學習金字塔:吸收90%的信息⑴學習金字塔理論認為,學習最有效的方式是將學到的知識傳授給別人或者馬上付諸實踐。⑵如果能夠馬上把知識傳授給別人,就能吸收90%的內容;⑶如果能夠馬上把知識付諸實踐,就能吸收75%的內容;⑷如果能夠與他人進行小組討論,就能吸收50%的內容;⑸如果通過范例學習,就能吸收30%的內容;⑹如果通過視頻和音頻學習,就能吸收20%的內容;⑺如果通過閱讀學習,就能吸收10%的內容;⑻如果通過聽講座學習,就能吸收5%的內容。自學成才的人,通常是吸收信息的高手,因為他們能夠不斷反思,并且將學習到的知識付諸實踐。達芬奇就是自學成才,他有自己的一套體系,通過付諸實踐和獎勵來吸收信息。在這個過程當中,他會犯錯,但是正是這些錯誤鞏固了他的知識。4、如何吸收自己看過的東西?⑴、都抱著一種看完之后要向朋友講述的心態。這是最基本的,因為這樣才能吸收自己看到的東西,而不是僅僅看看內容。⑵、著名心理學家羅伯特·B·西奧迪尼通常會從一本筆記本當中抽出一張紙,在讀完每個章節之后,寫上總結。研究表明,這個做法比不斷閱讀相同章節可以讓你記住50%更多內容。看得時候就抱著自己要將知識傳授給別人的心態。當你閱讀的時候,腦子里想著自己要將看到的知識教給別人??梢允悄愕耐瑢W、老師或是父母??催^之后,與他們分享,并且付諸實踐。⑶通過實踐和犯錯的方法學習能夠解釋為什么研究表明,人們在旅行或是留學的時候能夠產出更多的東西。研究者發現,人們在海外留學的時候,能夠更快產生情感聯系,說明全身心投入可以讓你產出更多東西。付諸實踐能夠讓你更好地吸收知識。正是通過犯錯,才能真正學習。5獵奇:讓思想碰撞研究發現,特殊的經歷能夠產生新的神經聯絡,會于你已有的思想產生碰撞。與不同的人交往,或者做一些你從未做過的事情,這樣往往能夠產生新觀點。靈感可能。無論是和好朋友吃飯或者聊天,能夠專注地投入現在正在做的事情,你的感官也會更加投入。吸收的數量并不重要,如何吸收知識才是重要的。事物人

When

Where

Why

how

What

Who歷史學法指導歷史學習中的幾個基本要素:五個“W”,一個“H”五個W:when,where,what,who,why何時何地,發生了什么事,誰參與了這件事,為什么會發生(背景或者原因)一個H:how,這件事情結果怎么樣(影響)(典型事例:改革開放)改革開放:when——1978年底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Where——中國(內地和沿海)Who——鄧小平總工程師What——對內改革,對外開放Why——(背景)從國內的情況看,“文化大革命”十年內亂及左傾錯誤的思想路線的困擾,使黨、國家和人民遭到嚴重挫折和損失,百廢待興,百業待舉,我們的出路只能是改革開放。從國際環境看,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明顯拉大,面臨著巨大的國際競爭壓力,我們的出路也只能是改革開放。常見的紀年方式:1、公元紀年法2、王朝紀年法3、干支紀年法4、年號紀年法5、民國紀年法(三)應用市場1、公元紀年法公元紀年是目前世界上通用的一種紀年方法。我們現行中學歷史教材采用的就是這種紀年方法。相傳是以耶穌誕生年為公元元年,之前稱為公元前ⅩⅩ年(BC),之后稱為公元ⅩⅩ年(AD)。我國從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開始采用公元紀年。2、王朝紀年法此種表示時間年代的方法在中國歷史教材中比較常見。如戰國、秦、西漢、東漢、三國、西晉、東晉、隋唐、五代十國、遼、宋、西夏、金、元、明、清等。在教材中有時用朝代表示時間,如“秦”末農民戰爭,生活在盛“唐”的李白。3、干支紀年法干支紀年,又叫甲子紀年,是十天干依次相配十二地支而形成的紀年,六十年為一周期即俗話所說“六十一甲子”。它是中國歷史上沿用下來的一種紀年方法。我國普遍地使用干支紀年是從西漢時期開始的。干支紀年方法在歷史古籍中運用較多?!拔煨缱兎ā薄ⅰ凹孜缰腥諔馉帯?、《辛丑條約》、“庚子賠款”、“辛亥革命”4、年號紀年法中國使用年號紀年是從漢武帝開始(年號為建元),直到清末宣統帝為止。年號紀年法以明朝為界,明朝以前的朝代一個皇帝往往有幾個年號,如唐玄宗李隆基初年的年號為“開元”,后期又改為“天寶”,許多帝王在位期間常常因故更改年號。明清時,一個皇帝只有一個年號,因此常用年號稱謂這一時期的皇帝,如崇禎帝、乾隆帝等。歷史上許多年號是重復使用的,年號的名稱相同但建號者和所記時間不同。5、民國紀年法民國紀年在辛亥革命后通用,在目前的雜志、報刊、電影、電視、小說中常常見到。這種紀年方法直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正式改用公元紀年為止。因為1912年為民國元年(1年),相差1911,換算公式為:公歷年數=民國年數1911年民國年數=公歷年數-1911年練一練:1937年12月,日寇攻陷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