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課古代日本(課件)九年級歷史上冊教學課件_第1頁
第11課古代日本(課件)九年級歷史上冊教學課件_第2頁
第11課古代日本(課件)九年級歷史上冊教學課件_第3頁
第11課古代日本(課件)九年級歷史上冊教學課件_第4頁
第11課古代日本(課件)九年級歷史上冊教學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導入新課

令人不寒而栗的武士刀和讓人心情怡然的秋菊,毫無沖突地共同組成了一幅完美的畫作。既生性好斗又性格溫和;既窮兵黷武又恬淡寧靜;既倨傲蠻橫又彬彬有禮;既冥古不化又溫和善變;既效忠服從又自尊獨立;既忠貞又叛變;既勇敢又怯懦;既保守又喜新……他們的軍隊被灌輸絕對忠誠的信念,但卻時時有著兵變的野心。

——美國文化人類學家

魯思·本尼迪克特《菊與刀》本課推薦讀物——《菊與刀》古代日本第11課第四單元

封建時代的亞洲國家第三課太平天國運動1.了解6世紀前日本的社會狀況;掌握大化改新的背景、時間、內容及其影響;掌握武士集團與幕府統治形成的背景及其發展歷程。2.從大化改新的背景中理解內因、外因與歷史事件的關系,提高客觀分析歷史現象的能力。3.認識到改革創新是社會進步的標志,理解日本的大化改新是學習他國長處以發展自己的明智之舉,并認識到一個國家應該善于借鑒與學習。本課重點學習目標壹大和興起,一統日本

——6世紀前的日本壹·大和興起,一統日本——6世紀前的日本1.地理位置環境:日本的地理位置:

日本位于亞洲大陸東方的大海中,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座大島及附近數千個小島組成。地理環境特點:地理環境影響:

島國,島嶼眾多、山地眾多,平原少、多火山地震,資源匱乏。

便于發展漁業、航海業,便于畜牧業發展,災害頻繁,憂患意識較強。壹·大和興起,一統日本——6世紀前的日本2.發展歷程:繩文人渡來彌生人①出現小國:1-2世紀,日本有100多個小國;漢朝時與中國已有交往,與中國有“通使”關系。樂浪海中有倭人,分為百余國,以歲時來獻見云?!稘h書·地理志》(239年)十二月,詔書報倭女王曰:“……今以汝為親魏倭王,假金印紫綬,裝封付帶方太守假授汝。”——《三國志·魏志·倭人傳》漢倭奴國王印由于中國先進文化的傳播,使得長期處于滯后狀態的日本社會呈跳躍式發展。壹·大和興起,一統日本——6世紀前的日本1.地理位置環境:大和興起的地方3世紀時,在本州中部出現了一個較強大的奴隸制國家,叫“大和國”。②基本統一:5世紀,大和政權統一了日本。2、大和國的管理①大和國的最高統治者稱為“大王”,大王依靠貴族統治全國。王室和貴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領地。壹·大和興起,一統日本——6世紀前的日本2、大和國的管理:②王室和貴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領地。領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組織生產,從事農業的稱為“田部”,從事海洋捕撈的稱為“海部”等等。來自中國、朝鮮的移民也依其特長分別被編入錦織部、鍛治部等。③部民是貴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隸。部民制是日本奴隸制國家的經濟基礎最高統治者:“大王”王室貴族部民:地位近似奴隸部民制“田部”“海部”貳以唐為師,步入封建

——大化改新貳·以唐為師,步入封建——大化改新1.改革背景:閱讀下列材料,概括日本進行大化改新的原因。材料一:

圣德太子死后,蘇我氏因功高而擅權,專橫跋扈,政治腐敗。7世紀前半葉,土地兼并盛行,租佃制廣泛興起?!?世紀的時候,日本處在奴隸社會,部民在當時是生活在最底層、地位最低下的人,世襲貴族占有大量土地,不斷剝削奴隸和部民。地方貴族反抗中央皇室,政局十分混亂,勢力最大的是蘇我氏。”材料二:短暫而繁榮的隋朝,隋文帝時期的“開皇之治”。初唐時期,唐太宗調整統治政策,實行三省六部制、租庸調制和科舉制。使農民負擔減輕,生產時間有保證,社會經濟出現繁榮景象,國力逐步強盛。因其時年號為"貞觀"(627年-649年),故史稱“貞觀之治”。(2)隋唐的先進強大,社會繁榮,國力強盛。(1)皇權衰落;貴族實力強大,國內社會矛盾十分尖銳,政局動蕩。催生改革觀念貳·以唐為師,步入封建——大化改新1.改革背景:閱讀下列材料,概括日本進行大化改新的原因。材料三:“大業三年,其王多利思比孤遣使朝貢。使者曰:‘聞海西菩薩天子重興佛法,故遣朝拜,兼沙門數十人來學佛法。’其國書曰‘日出處天子致書曰沒處天子無恙’云云。——《隋書.倭國傳》材料四:“大唐國者,法式備定,珍國也,常須達。”——《日本書紀》日本《東征傳繪卷》遣隋使船隊公元7-9世紀,日本為了學習中國文化,先后向唐朝派出十幾次遣唐使團。中國的許多律令制度、文化藝術、科學技術以及風俗習慣等,通過他們傳入日本,對日本的社會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3)日本積極吸收中國文化,中國文化直接影響著日本。貳·以唐為師,步入封建——大化改新1.改革背景:

7世紀中葉,日本由大奴隸主貴族蘇我氏父子實行專制統治,天皇無實權,各種矛盾空前激化。

中臣鐮足向遣唐使學習中國的儒、佛等多家學說,吸收新知識,產生了要改造日本社會的思想。

改革派中大兄皇子聯合中臣鐮足發動政變,刺殺權臣蘇我入鹿,擁立孝德天皇。

孝德天皇即位后,效仿中國定年號為“大化”,遷都難波京(今大阪市)。645年即為大化元年。政治條件(前提):宮廷政變,為改革做準備貳·以唐為師,步入封建——大化改新2.改革概況:646年孝德天皇孝德天皇皇極天皇中大兄皇子中臣鐮足蘇我入鹿中臣鐮足時間:

人物:

大化改新前,蘇我氏等大貴族控制政權。645年6月12日,由中大兄皇子、中臣鐮足等人謀劃實施暗殺權臣蘇我入鹿的宮廷政變。最終權傾朝野的蘇我氏宗家滅亡?;适見Z回政權。中大兄皇子等擁立輕太子為孝德天皇(36代)。孝德天皇即位后,宣布模仿中國建立年號,定年號為大化,公元646年,日本孝德天皇參照起源于日本本土的政治經濟制度,吸收了中國唐朝的政治經濟制度,發布《改新之詔》,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稱“大化改新”。大和正式改稱日本國(日出之處的國家)。乙巳政變,為改革做準備貳·以唐為師,步入封建——大化改新3.改革內容:①政治上:建立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制度,地方設國、郡、里三級,由中央派官治理。唐都長安奈良平城京唐三省六部制日本二官八省制日本中古之制度,人皆以為多系日本自創,然一檢唐史,則知多模仿唐制?!緦m泰彥《中日交通史》材料:改革行政制度,在中央設二官、八省,地方設國、郡、里等官職。官職的任免權都在中央,廢除官職終身世襲制,實行中央集權。-----《改新之詔》打破奴隸主貴族世襲特權,有利于統治根基和國內局勢的穩定。貳·以唐為師,步入封建——大化改新3.改革內容:c.統一賦稅。a.廢除一切私地、私民,將土地、部民收歸國有,成為公地、公民。b.國家將土地分給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終生使用,也不能買賣。(班田收授法)抑制了土地兼并,減少了剝削,使得底層的勞動人民生活有了保障。提高了生產者的積極性,促進了日本社會經濟的發展。不僅充實了國庫,也提升了政府的綜合實力②經濟上:貳·以唐為師,步入封建——大化改新政治中央:二官八省制中央:三省六部制經濟日本班田制(口分田2段)租庸調制:(稻2束2把,承擔力役及代納物)唐朝均田制(丁男分得100畝)租庸調制:(粟2石,服勞役20天或納絹3尺/天)大化改新是學習和效法唐朝的產物地方:國、郡、里地方:州、郡、縣日本唐朝知識拓展:仿效唐朝典章制度的“大化改新”貳·以唐為師,步入封建——大化改新4.改革影響:“大化改新”的核心任務是解決了什么問題?達到了什么目的?將私有的土地和部民收歸國有;削弱了舊貴族勢力,加強了中央集權,促進了國家的統一。私地私民貴族世襲公田公民國家任免大化改新意義:大化改新使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標志著日本從奴隸社會過渡到了封建社會!部民變成農民國家與農民的關系是地主國家對農民的剝削關系。農民生產積極性提高,推動生產發展。性質:一場自上而下封建性質的改革正式改稱日本國貳·以唐為師,步入封建——大化改新九州日本民族善于學習的特質,帶給我們怎樣的啟示?一個國家或民族要善于學習他人的先進文化,要積極改革創新;文化交流是推動社會前進的主要動力之一。

強烈的危機意識創新思維日語和服建筑茶道5.啟示:叁武士出現,幕府掌權

——幕府的統治叁·武士出現,幕府掌權——幕府的統治1.背景——封建莊園制:材料1:8世紀中葉政府發布《墾田永世私有法》以后。日本政府為增加耕地,鼓勵民間墾田并承認墾田私有,于是有勢力的貴族、寺社積極墾田,設置莊園。材料2:9世紀末以后,大貴族莊園主逐漸獲得免交國家貢租(不輸)和擺脫國家行政控制(不入)的特權。在不輸不入特權下,莊園完全變成封建貴族、寺社的私人領地。

材料3:九世紀中期,一些地方領主開始建立保衛自己的私人武裝,并利用其擴張勢力。這種武裝逐漸成熟為一種制度化的專業軍事組織,其基礎是宗族和主從關系。據材料,梳理封建莊園制的形成過程及其特點?土地私有兼并盛行政府承認墾田私有莊園形成貴族

豪強寺院大量購買兼并不輸不入特權武士集團形成保護莊園主

士性質血緣關系主從關系天皇將軍大名武士日本封建統治階級影響:中央對地方喪失了控制能力,社會局勢動蕩。叁·武士出現,幕府掌權——幕府的統治2.武士和武士集團:①目的:②性質:武士集團是一種血緣關系和主從制相結合的軍事集團③集團代表:源氏武士集團、平氏武士集團源氏平氏擊敗幕府

幕府本指將領的軍帳,但在日本的特殊狀況下,演變成曾一度凌駕于天皇之上的權力機構。常以“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方式來進行對國家統治,其最高權力者為征夷大將軍,亦稱幕府將軍。地方豪強為保護自己的莊園叁·武士出現,幕府掌權——幕府的統治3.幕府的統治:

12世紀晚期,源氏武士集團擊敗平氏武士集團,源氏武士集團首領源賴朝獲得“征夷大將軍”稱號,設幕府于鐮倉。

鐮倉幕府建立,標志著日本進入幕府統治時期。①時間:12世紀晚期。②人物:源氏首領源賴朝。③地點:鐮倉。④影響:日本由此進入長達近700年的幕府統治時期。叁·武士出現,幕府掌權——幕府的統治3.幕府的統治:幕府時代三大幕府鐮倉幕府室町幕府江戶幕府影響:武士集團的長期統治,逐漸形成武士道叁·武士出現,幕府掌權——幕府的統治4.武士道精神:武士集團的長期統治,逐漸形成了武士道。武士效忠的對象不是國家,而是他的主公。

武士道指以不惜命的覺悟為根本,為實現個人于集體、團體的價值,盡可能的發揮自己的能力,強調"毫不留念的死,毫不顧忌的死,毫不猶豫的死"。武士道精神最典型的行為是切腹。武士道精神積極:為理想而不屈的精神,是武士道精神的擴展。消極:經歷了一次畸變,成為帝國主義侵略擴張的工具。武士道精神的影響課堂小結古代日本5世紀,大和政權基本實現統一6世紀前的日本大化改新時間、改革者幕府統治形成特征主要內容影響646年,孝德天皇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使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影響源賴朝設幕府于鐮倉,日本進入幕府統治時期。幕府與天皇朝廷并存,幕府將軍把持著國家大權武士集團的長期統治,逐漸形成了武士道。隨堂訓練1.右圖是“漢倭奴國王”金印,“倭奴國”指的是(

)A.幕府統治時期的日本 B.天皇統治時期的日本C.6世紀前的日本 D.大化改新時期的日本2.公元7世紀,日本整個朝野掀起了“中國化運動”,仿照中國的制度和文化,把處于蒙昧狀態下的民族,憑空向前推進了幾個世紀。日本實行大化改新的根本原因是(

)A.國家統一的需要 B.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需要C.改革派積極提倡 D.孝德天皇掌握了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