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6云南省XXXXXX鐵多金屬礦詳查實施方案XXXXXX二○一○年十二月云南省XXXXXX鐵多金屬礦詳查實施方案探礦權人:法人代表:勘查單位:XXXXXX總經理:總工:編寫人:審核:提交日期:2010年12月2日目錄TOC\o”1-3"\h\z\uHYPERLINK\l”_Toc286426548"1緒言 PAGEREF_Toc286426548\h1HYPERLINK\l"_Toc286426549”1。1項目概況?PAGEREF_Toc286426549\h1HYPERLINK\l"_Toc286426550”1.2目的和任務?PAGEREF_Toc286426550\h3HYPERLINK\l"_Toc286426551"1.3地理位置、交通及社會經濟狀況 PAGEREF_Toc286426551\h3HYPERLINK2以往地質工作程度?PAGEREF_Toc286426552\h5HYPERLINK\l"_Toc286426553"3地質情況?PAGEREF_Toc286426553\h6HYPERLINK3.1區域地質背景 PAGEREF_Toc286426554\h6HYPERLINK\l"_Toc286426555"3。2勘查區地質特征?PAGEREF_Toc286426555\h6HYPERLINK\l"_Toc286426556"3。2。1地層?PAGEREF_Toc286426556\h6HYPERLINK\l"_Toc286426557"3.2.2構造?PAGEREF_Toc286426557\h7HYPERLINK\l”_Toc286426558"3。2。3巖漿巖?PAGEREF_Toc286426558\h8HYPERLINK\l”_Toc286426559"3。2。4礦體特征 PAGEREF_Toc286426559\h8HYPERLINK\l"_Toc286426560”3.2.5礦區遠景預測?PAGEREF_Toc286426560\h9HYPERLINK\l”_Toc286426561”3.3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特征?PAGEREF_Toc286426561\h10HYPERLINK\l”_Toc286426562”3。3.1水文地質?PAGEREF_Toc286426562\h10HYPERLINK\l"_Toc286426563”3.3.2工程地質?PAGEREF_Toc286426563\h12HYPERLINK\l”_Toc286426564"3。3.3環境地質?PAGEREF_Toc286426564\h13HYPERLINK\l"_Toc286426565”3.4礦石加工選冶性能試驗及評價 PAGEREF_Toc286426565\h14HYPERLINK\l”_Toc286426566"4勘查工作部署?86426566\h14HYPERLINK\l"_Toc286426567"4。1總體工作部署 PAGEREF_Toc286426567\h14HYPERLINK\l”_Toc286426568"4.2主要工作內容及工作部署?PAGEREF_Toc286426568\h16HYPERLINK\l”_Toc286426569"4.3工作安排及實物工作量 PAGEREF_Toc286426569\h19HYPERLINK\l”_Toc286426570”4.3.1總體工作安排?PAGEREF_Toc286426570\h19HYPERLINK5工作方法及技術要求 PAGEREF_Toc286426573\h22HYPERLINK\l”_Toc286426574”5。1地形測量?PAGEREF_Toc286426574\h22HYPERLINK\l"_Toc286426575"5。2地質測量?PAGEREF_Toc286426575\h22HYPERLINK\l"_Toc286426576"5。3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測量?PAGEREF_Toc286426576\h23HYPERLINK\l"_Toc286426577”5.4槽、井探工程 PAGEREF_Toc286426577\h24HYPERLINK\l"_Toc286426578"5.5坑、鉆探工程?PAGEREF_Toc286426578\h25HYPERLINK\l"_Toc286426579"5。6取樣及樣品分析測試?PAGEREF_Toc286426579\h26HYPERLINK\l"_Toc286426580”5.7礦石選(冶)性能試驗與評價?PAGEREF_Toc286426580\h27HYPERLINK\l"_Toc286426581"5.8地質編錄?PAGEREF_Toc286426581\h27HYPERLINK\l”_Toc286426582"5.9綜合整理?PAGEREF_Toc286426582\h28HYPERLINK\l"_Toc286426583"6經費預算?PAGEREF_Toc286426583\h28HYPERLINK\l”_Toc286426584"6.1預算編制說明?PAGEREF_Toc286426584\h28HYPERLINK6。2項目經費預算 426585\h31HYPERLINK\l”_Toc286426586"7預期成果?PAGEREF_Toc286426586\h31HYPERLINK\l"_Toc286426587"7.1資源量預算?PAGEREF_Toc286426587\h31HYPERLINK\l"_Toc286426588"7.1.1工業指標 PAGEREF_Toc286426588\h31HYPERLINK\l"_Toc286426589"7.1。2資源量估算方法及估算公式?PAGEREF_Toc286426589\h36_Toc286426592"7.2預期提交的成果?PAGEREF_Toc286426592\h39HYPERLINK\l"_Toc286426593"7.3預期提交的成果及時間?PAGEREF_Toc286426593\h39HYPERLINK\l"_Toc286426594"8保障措施?PAGEREF_Toc286426594\h39HYPERLINK\l”_Toc286426595"8.1組織管理及人員組成分工?PAGEREF_Toc286426595\h39HYPERLINK\l"_Toc286426596"8.2經費措施?PAGEREF_Toc286426596\h40HYPERLINK\l"_Toc286426597”8.3質量措施 PAGEREF_Toc286426597\h40HYPERLINK\l"_Toc286426598”8.4安全措施?PAGEREF_Toc286426598\h41附圖目錄圖號圖名比例尺1云南省XXXXXX鐵多金屬礦地形地質及礦區范圍圖1:100002云南省XXXXXX鐵多金屬礦詳查工程布置平面圖1:50003云南省XXXXXX鐵多金屬礦1、2、3勘探線剖面圖1:10004云南省XXXXXX鐵多金屬礦33、35、37勘探線剖面圖1:10005云南省XXXXXX鐵多金屬礦39、41勘探線剖面圖1:10006云南省XXXXXX鐵多金屬礦43、45勘探線剖面圖1:10007云南省XXXXXX鐵多金屬礦Ⅰ號礦體資源儲量預算圖1:20008云南省XXXXXX鐵多金屬礦Ⅱ號礦體縱投影資源儲量預算圖1:1000附件目錄1、企業法人營業執照(掃描件)1份2、礦產資源勘查許可證(掃描件)1份3、地質勘查資格證書(掃描件)1份4、勘查委托合同書(掃描件)1份5、勘查資金證明(掃描件)1份1緒言為進一步推進礦產資源合理勘查,提高勘查工作質量,降低勘查投資風險,以《國土資源部關于進一步規范探礦權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國土資發〔2009〕200號)、《國土資源部辦公廳關于規范礦產資源勘查實施方案管理工作的通知》(國土資廳發〔2010〕29號)、《國土資源部礦產開發管理司關于做好落實礦產資源勘查實施方案審查工作的函》(國土資礦函〔2010〕99號)、《云南省探礦權采礦權管理辦法》(云政發〔2008〕241號)等文件為依據,XXXXXX鐵多金屬礦進行礦產資源詳查實施方案工作。1.1項目概況探礦權申請人:XXXXXX(注冊資金柒仟萬元。其營業范圍主要為: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總承包二級,市政工程施工總承包三級,起重設備安裝工程專業承包三級,建筑材料零售等,營業期限為:2004年6月7日至2014年6月6日).《云南省XXXXXX鐵多金屬礦普查》探礦權,首次設立為2004年8月13日,探礦權人為XXXXXX??辈閱挝粸閄XXXXX?!对颇鲜XXXXX鐵多金屬礦》5300000410662,勘查面積為37。45km2,有效期限為2004年8月13日至2005年8月12日。之后探礦權人XXXXXX按國家礦業權管理相關規定,投入勘查資金委托XXXXXX對該范圍表1—1探礦權范圍拐點坐標表拐點編號經緯度坐標3°帶坐標面積(Km2)北緯東經XY124°02′30″102°19′30″26599893453305918.43224°02′30″102°20′00″265999134533907324°03′00″102°20′00″266091434533905424°03′00″102°20′15″266091534534329524°03′30″102°20′15″266183834534326624°03′30″102°21′30″266184334536445724°04′00″102°21′30″266276634536443824°04′00″102°23′00″266277334538986924°02′00″102°23′00″2659081345389961024°02′00″102°21′30″2659074345364521124°01′45″102°21′30″2658613345364541224°01′45″102°19′30″265860534533063內開展了地質普查工作.探礦權到期后,按規定按時參加年度檢審和延續,目前持有的證為T53120080902015951,勘查面積18。43km2,有效期限2009年12月22日至2010年12月22日。現該探礦證即將到期,特向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提出探礦證延續申請,勘查期限為2年。XXXXXX鐵多金屬礦區塊位置:圖幅號為G48E024002,拐點坐標詳見下表。目前,勘查工作仍在進行中。勘查單位為XXXXXX,資質類別和資質等級為:固體礦產勘查乙級.1。2目的和任務本次勘查實施方案工作的目的是:①在前人地質工作資料及2008年10月-2009年3月普查工作的基礎上,對礦區北西部成礦有利地段進行1:2000地質填圖,1:2000地質填圖側重于礦化帶及礦體出露區,面積2.0km2.通過地質填圖工作,地層剖面研究,基本查明礦區地層層序及構造特點,進一步圈定礦區成礦地段和礦體.②根據已發現的褐鐵礦礦體、礦化體的特征及其地形、地貌等條件,選用合理的勘探工程揭露,基本控制礦體的規模、形態、產狀,并基本查明礦石質量、加工利用的可能性和開采技術條件。③通過成礦地質條件及礦床成因分析研究,估算推斷的及控制內蘊經濟資源量(333+332),并報云南省礦產儲量委員會評審認定,為今后礦山的建設設計提供必要的地質依據。本次勘查實施方案工作的任務是:在前期工作的基礎上,主要以工程勘查手段控制礦化帶和礦(化)體,并編制地勘詳查報告。1.3地理位置、交通及社會經濟狀況勘查區位于XXXXXX城北西340°方向,直平距42km處,交通運輸條件一般,屬XXXXXX龍武鄉管轄(圖1).為:東經102°19′30″至102°23′00″,北緯24°01′45″至24°′00″,勘查面積18。43km2(見表1)?!?6—10月為雨季,11月至次年5月為旱季,年平均降雨量1350mm。查區內及外圍主要有意期白、白扎們、腳白畝等村寨,居民以彝族、漢族為主。農作物種植為水稻、小麥、玉米和甘薯等,經濟相對較落后。查區鐵多金屬礦的勘查與開發利用將有助于當地經濟發展。2以往地質工作程度勘查區已進行過的地質工作主要有:1969年云南省地質局第二區域地質測量大隊1:20萬玉溪幅區域地質礦產調查;1989年云南省地質礦產局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隊1:20萬玉溪幅水系沉積物地球化學測量。2004年10月-2005年2月及2006年9月至12月,XXXXXX受XXXXXX寶秀建筑總公司委托對云南省XXXXXX鐵多金屬礦區進行地質預查工作。初步查明礦區地層、巖漿巖及構造特點,發現礦化體2條,對礦脈產狀、形態、礦石質量作了初步了解,確認有較好的找礦前景。以上區域地質、礦產、物化探測量工作成果,為將展開的礦產普查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2009年12月開始至2010年8月,XXXXXX在區內進行勘查工作,勘查工作歷時一年。在收集和研究礦區地質資料的基礎上,首先對礦區范圍開展1:5000地質調查和填圖,對重要礦化體及部分礦體、斷裂破碎帶實施了槽探、剝土、淺井及坑探工程控制。完成的主要實物工作量如下:1、1:2000地質填圖3km2;2、1:10000水文、工程、環境地質調查5km2;3、槽探(剝土)2000m3;4、淺井200m;5、坑探800m;6、小體重樣30件;7、化學分析樣260件。此次勘查工作,大致查明了礦區地層、巖石及地質構造背景,初步查明了礦區鉛鋅礦的分布及導因,初步查明了主要礦(化)體的分布形態、產狀、規模及礦石質量特征,為進一步深入勘查和開發利用礦區鉛鋅礦資源獲得了一些有價值的地質礦產信息.3地質情況3.1區域地質背景勘查區位于揚子準地臺康滇地軸南端區,構造線總體呈北西、北西西走向。出露地層主要有中元古界昆陽群、震旦系、中生代三疊系及侏羅系。并有中酸性巖漿巖侵入體分布,礦區鐵多金屬礦的形成與構造活動及隱伏巖漿巖體侵入有成因關系.區內構造形跡以斷裂為主,具有復雜的構造演化歷史,礦體主要出露在中元古界昆陽群大龍口組碳酸鹽巖的斷層破碎帶中,具有較好的找礦前景。3.2勘查區地質特征3。2。1地層礦區出露地層由老至新依次有:中元古界昆陽群黑山頭組(Pt2hs)、美黨組(Pt2m),震旦系澄江組(Zac)、南沱組(Zbn)、陡山沱組(Zbd),三疊系上統舍資組(T3s),侏羅系下統馮家河組(J1f).1、黑山頭組(Pt2hs):巖性為變質砂巖、粉砂巖、板巖。區內厚300m±。2、美黨組(Pt2m):分布于普查區西北部.巖性為泥板巖、粉砂質絹云母板巖,局部夾灰巖。厚>500m。3、澄江組(Zac):分布于產普查東部練莊河谷兩側。巖性為灰紫色砂巖、礫巖。厚>200m。4、南沱組(Zbn):分布于普查區東北部及西南部.巖性為冰磧礫巖、頁巖.厚0-33m。5、陡山沱組(Zbd):分布同南沱組。巖性為石英巖、白云巖。厚230m。6、舍資組(T3s):分布于普查區中南部,角度不整合于老地層之上。巖性以砂巖為主,夾粉砂巖、泥巖.厚1136m。7、馮家河組(J1f):分布同舍資組.巖性為泥灰巖、灰巖、泥巖及粉砂巖、砂巖。整合覆于舍資組之上。厚500-1300m.3.2。2構造礦區南部主要為中生界沉積巖分布區,總體呈單斜構造,走向315°,傾向北東,傾角30°左右。礦區東北部主要為震旦系巖層分布區,總體呈一單斜構造,走向北東70°左右,傾向南東,傾角25°左右,局部有小型褶皺.礦區西北部出露昆陽群美黨組,其上不整合覆蓋著三疊舍資組巖層,傾向北,傾角20°左右。礦區中部有一橫貫全區的斷層,走向近東西,傾向南,傾角65°左右,為正斷層,區內長7km,兩端延伸出區外.北部有次級斷層,北段走向北東15°,向南漸轉向50°并與前一正斷層合并。3.2.3巖漿巖在勘查區北部出露有燕山期酸性侵入巖,據巖體相互侵入關系及巖性可劃分為二期,即r52b-黑云母二長花崗巖、黑云花崗巖,r52c—細?;◢弾r。在酸性巖體與圍巖接觸帶上,有云英巖化、硅化、混合巖化等強烈蝕變現象。3。2。4礦體特征已圈定礦體(礦化體)兩個,一為鐵礦(化)體,位于礦區東南部,編號為I號礦(化)體;另一為鉛鋅礦(化)體,位于礦區北部,編為II號礦(化)體.I號礦(化)體:產于上三疊統舍資組底部,為地層不整合之上沉積型鐵礦。礦(化)體走向北東82-88°,傾向北北西,傾角17—30°。地表可見礦(化)體長近500m,厚0。7-7m不等,平均厚約3m,向下延伸不明.礦石礦物為褐鐵礦、赤鐵礦,脈石礦物有石英、方解石、黃鐵礦.經取樣化學分析,含TFe38—54%,平均品位TFe42%。II號礦(化)體:產于斷層破碎帶,應屬中低溫熱液充填礦脈。礦脈所處斷層走向北東,傾向北西,傾角72—84°。斷層西側為昆陽群美黨組,東側為下震旦統澄江組。斷層帶有厚1-3m的碎裂巖,由變質石英巖、石英粉砂巖及長石石英砂巖角礫及硅質膠結物組成。礦體走向北東15—50°傾向北西,傾角72—84°。礦(化)體沿走向長近200m,坑道工程控制延深30m左右,厚度變化較大,為0。3-8m。礦石礦物有方鉛礦、閃鋅礦、菱鋅礦、白鉛礦、黃銅礦、斑銅礦。脈石礦物有石英、方解石、綠泥石、絹云母.礦體圍巖具硅化、碳酸鹽化、綠泥石化、絹云母化。經取樣化學分析,含Pb+Zn0.8-13.4%,平均約5。12%左右。3。2.5礦區遠景預測I號鐵礦體主要產于上三疊統舍資組底部,為地層不整合之上沉積型鐵礦,不整合面是該礦體最主要的賦存地段和最直接的找礦標志。Ⅱ號礦體位于輝綠巖脈的北西部。本區沿北西向斷層破碎帶有輝綠巖脈侵入,長20—250米,寬5-20米。沿破碎帶碳酸鹽巖大理巖化、黃鐵礦化特別明顯。在該地區圍繞基性巖脈外接觸帶是有名的鐵、鉛、鋅等多金屬成礦帶。隨著基性巖脈的侵入,含礦熱液沿斷層裂隙通道運移,由于溫度、壓力的變化,富集于構造破碎帶、碳酸鹽巖裂隙及碳酸鹽巖的空洞中而形成鉛鋅礦體。由于沿斷裂帶的填充,其形態特征呈不規則的似層狀、脈狀、透鏡狀或囊狀,屬中低溫熱液礦床。找礦前景較好。3.3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特征3.3。1水文地質礦區水文地質條件較為簡單,礦坑充水較弱。1、地形地貌與氣象水文在地貌分區上,礦區屬滇南紅河中深切割地貌區。區內地形北高南低。最高點海拔約2210.7米,最低點海拔約1250米,相對高差約1060。7米,為深切割的中山地貌區.勘查區周邊水系較發育。大橋河從礦區外圍南側由東向西流歸紅河,其支流肥革溝河由北向南縱貫測區。支流為季節性溪流,雨季時水量較豐富、旱季時水量變少或干涸。礦區范圍內水系不發育,干沖溝較發育.礦區屬滇南亞熱季風氣候。6—10月份為雨季,11月至次年5月為旱季。全年最高溫度30℃,最低溫度2。1℃,年降雨量950毫米以上.常年以西南風為主,最大風速17米/秒。2、含(隔)水層劃分及特征區內含(隔)水層可劃分為:第四系孔隙型含水層、碳酸鹽巖分布區巖溶型含水層、碎屑巖裂隙含水層和泥質板巖隔水層。第四系孔隙型含水層分布于礦區南部肥革河河谷地帶,其富水性強,地表水由地下水補給,水力聯系較復雜.位于礦區工程施工坡下方,對工程施工無影響。巖溶型含水層分布于礦區廣大區域,主要為昆陽群大龍口組白云巖、灰巖、泥質條帶灰巖.其富水性弱,地下水位較深,地下水由地表水補給??拥朗┕け容^干燥,坑道內無滲水、滴水現象。碎屑巖裂隙含水層分布于礦區東部、南部及外圍,主要為下震旦系澄江組地層,富水性較弱。加之現在施工的平硐南東側為肥革河下游,是地下水排泄的良好場所。因此,平硐與地下水無明顯水力聯系,對礦坑充水影響不大。泥質板巖隔水層主要為美黨組中的夾層,厚度較薄;裂隙較發育,隔水作用不強。遠離礦坑施工區域,在礦坑不會引起大的突水.在斷裂和構造破碎帶附近,構造裂隙有助于溶隙發育,含水層的富水性成倍增長.該含水層為近礦圍巖,是礦坑充水的主要影響因素,但地下水位較深,礦坑較干燥,無滴水和涌水出現。3、地下水的補給、逕流、排泄條件在巖溶水、碎屑巖裂隙水分布區,地下水補給以大氣降水為主,地表水的滲透和含水層組間的滲流補給次之.巖溶水、碎屑巖裂隙水依巖層的延伸方向由北西向南東徑流,最終向大橋河排泄。4、礦坑涌水量預測礦區各含水層均為一個向北東傾斜的單斜構造。受大氣降水、地表水的補給的地下水,在地表以向下滲透為主.至地下一定深度后,地下水主要沿巖層層間裂隙自北西向南東運移。因含水層構造簡單,高山上地下水位較深,地下水壓力不大,在一般情況下不會形成大規模的礦坑涌水現象。據現有資料,在旱季時,礦坑內干燥無充水現象;在雨季時,礦坑內僅發生沿裂隙的少量滴水現象。利用坑道的微小坡降,即可排出坑道滲水。3。3.2工程地質1、巖(土)體工程地質巖組類型及特征礦區的巖(土)體可劃分為較堅硬的碳酸鹽巖巖組、碎屑巖巖組和較軟弱的泥質板巖巖組。較堅硬的碳酸鹽巖巖組、碎屑巖巖組所屬地層分別為大龍口組(Pt2d)和美黨組(Pt2m)、澄江組(Zac).其主要巖性為白云巖、灰巖、泥質條帶灰巖石英砂巖、粉砂巖、粉砂質板巖.巖石抗風化能力強,力學強度較高。較軟弱的泥質板巖巖組所屬地層為美黨組中的夾層.其主要巖性為深灰色泥質板巖.巖石抗風化能力較弱,風化后力學強度急劇下降。該巖組位于礦區外圍,對坑道施工無影響.2、探礦工程與礦體圍巖的穩定性評價現在施工的平硐,均在大龍口組(Pt2d)碳酸鹽巖中掘進,在大多數情況下無需進行支護。但在下列兩種情況下,巖石的穩定性較差。其一是中薄層狀泥灰巖夾層。泥灰巖在氧化帶裂隙發育,巖石抗風化能力較弱,風化后巖石的力學強度急劇降低,坑道的穩定性降低,需進行支護.其二是構造破碎帶.帶內巖石的裂隙、斷裂角礫、斷層泥較發育。巖體的整體結構遭到破壞,巖石的力學強度下降,坑道的穩定性降低,也需進行支護。綜合以上因素,礦區地質構造較簡單,礦床開采中巖石穩固性較好,因此本礦區屬于以層狀巖、塊狀巖為主的簡單類型。3。3.3環境地質本區礦種以鐵鉛鋅礦為主,為固體礦物,常溫下較為穩定.在地質勘查過程中,所產生圍巖廢石較多,廢液、廢氣極少.在探槽、平硐的施工中均會產生廢石、廢土。探槽施工中所產生廢石、廢土的數量較小,在施工完畢、編錄結束后,即可進行回填,不會產生環境污染。平硐施工時間長,所產生廢石、廢土的數量大,一般情況下不進行回填。廢石、廢土的長期堆放,在雨水、地表水的參與下,會產生滑坡、泥石流等災害.另一方面,廢石、廢土在雨水、地表水的沖刷、搬運下,向肥革河下游運移,會造成河流淤積、污染河流水質。為有效地防止上述環境地質問題的發生,在平硐施工中要選好廢棄物品的堆放場地并進行必要的攔護。廢棄物品的堆放場地應選擇地形較為平坦,斜坡下方無村莊、農田及重要建筑物的緩坡上。嚴禁在匯水面積較大的沖溝中堆放廢棄物品,以免在洪水作用下形成泥石流。在堆放中要控制單個堆場的規模,廢棄物品數量較多時可分處堆放,以免因堆場太大形成滑坡.要特別注意廢棄物品的堆放場地下方的植被保護,最大限度地限制雨水、地表水的沖刷、搬運作用。在地形坡度較陡的地段,最好在廢棄物品的堆放場地的下方進行分級攔護,阻止廢棄物品的向下運移,避免河流淤積,減小河流水質污染。按《礦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探規范》(GB12719-91),礦區地質環境質量可歸為第二類,即礦山地質環境質量中等。礦床開采技術條件整體較好。3.4礦石加工選冶性能試驗及評價目前關于該區鉛鋅、鐵礦床的礦石選冶性能試驗還未全面展開,就鐵礦石而言,鐵礦床中的鐵礦石多為角礫塊狀和糜粒狀,適合露天或井下開采,開采成本低,礦石可直接進行銷售。針對鉛鋅礦石我們的選冶思路是,首先確定鉛鋅礦的經濟邊界品位,根據該品位圈定礦體,選礦時先將礦石研磨至合適粒度,用浮選法浸取鉛精礦與鋅精礦,然后從尾礦中利用重選回收硫。目前該方法的工業試驗還在進行中。4勘查工作部署4。1總體工作部署一、工作部署基本原則勘查工作部署遵循以下原則:1、統一部署,分年度實施。2、面中求點,由點及面;點面結合,重點突破.3、從已知到未知,由稀到密、由淺入深,循序漸進。4、加強綜合找礦。二、技術路線首先對原有資料進行認真分析研究,在根據以往工作獲取資料的基礎上,總結礦區礦床地質特征、控礦因素和成礦規律,明確找礦方向,縮小找礦靶區,采用地質、化探和工程揭露相結合的方法,在礦區中選擇有利地段進行解剖。在技術方法上,發揮綜合找礦的優勢,縮短地質工作周期、提高找礦效率。三、礦床勘查類型Ⅰ、Ⅱ號礦體為區內的主礦體,也是區內最具找礦潛力的礦體.今后的勘查工作,主要就是圍繞這兩個礦來進行。Ⅰ號鐵礦體呈似層狀產出,地表追索露頭約500米,厚0.7—7m不等,平均厚約3m,向下延伸不明.礦石礦物為褐鐵礦、赤鐵礦,脈石礦物有石英、方解石、黃鐵礦。經取樣化學分析,含TFe38—54%,平均品位TFe42%。Ⅱ號鉛鋅礦體呈似層狀、透鏡狀產出,礦(化)體沿走向長近200m,坑道工程控制延深30m左右,厚度變化較大,為0.3—8m。礦石礦物有方鉛礦、閃鋅礦、菱鋅礦、白鉛礦、黃銅礦、斑銅礦。脈石礦物有石英、方解石、綠泥石、絹云母.礦體圍巖具硅化、碳酸鹽化、綠泥石化、絹云母化。經取樣化學分析,含Pb+Zn0.8—13.4%,平均Pb+Zn5.12%。從以上的特征來看,區內礦體屬礦體規模為小型、礦體形態復雜程度為中等、構造影響程度中等-復雜、厚度較穩定—不穩定、Ⅰ號鐵礦體有用組分分布較均勻,Ⅱ號鉛鋅礦體有用組分分布差異較大。參照DZ/T0214—2002《銅、鉛、鋅、銀、鎳、鉬礦地質勘查規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2002—12—17發布2003—03—01實施)和DZ/T0200—2002《鐵、錳、鉻礦地質勘查規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2002-12—17發布2003—03—01實施)的要求,Ⅰ號鐵礦體屬第Ⅲ勘查類型,選用勘查網度控制的(332)網度為走向100米×傾向100米.Ⅱ號鉛鋅礦體屬第Ⅲ勘查類型,由于深度控制不夠,在實際勘查時在傾向上適當加強,選用勘查網度控制的(332)網度為走向50米×傾向50米.4。2主要工作內容及工作部署1、地形測量開展礦體分布集中區的地形測量,比例尺1:2000,面積4。00平方千米。通過1:2000地形測量,為1:2000地形地質測量提供相應的地形圖。2、地質填圖開展1:10000地質修測,工作比例尺1:10000,范圍即整個探礦權的范圍,面積18。43平方千米.充分收集利用以往資料,加強綜合研究,通過1:10000地質修測,系統總結區內地層、構造等成礦地質背景特征,為進一步的研究控礦因素、分析成礦規律提供基礎資料。開展1:2000地質填圖,工作比例尺1:2000,范圍與1:2000地形測量范圍相同,面積4.00平方千米。通過1:2000地質填圖,進一步準確圈定地質界線和礦體露頭的位置,為加密探槽工程、提供礦體控制程度提供依據;同時也是研究控礦因素、分析成礦規律所必不可少的工作形式之一。3、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測量開展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測量,工作比例尺1:10000,范圍即整個探礦權的范圍,面積18。43平方千米。確定各套地層的富水性,劃分含水層、隔水層(組),地下水的補給、運移、排泄條件;斷裂、構造帶的導水性.地層結構面發育特征,巖石硬度及風化程度,劃分工程地質巖組。物理地質現象的發育特征。致災性氣象因素。地表水體及潛在的供水水源。4、探礦工程(1)勘探線按第Ⅲ勘查類型,選用控制的(332類)網度Ⅰ號鐵礦體為走向走向100米×傾向100米;Ⅱ號鉛鋅礦體選用勘查網度控制的(332)網度為走向50米×傾向50米。分別為礦區勘查的基本網度來進行工程布置。在勘探線布置時,充分考慮了原有工程的位置,按照能照顧大多數的原則,Ⅱ號鉛鋅礦體布置了1、3、2、4、5、6等6條勘探線,各勘探線方位為160°,間距50米.勘探線布置后,原有探礦工程都基本上在勘探線上或在勘探線附近,能為勘探線剖面所用。Ⅰ號鐵礦體布置了31、33、35、37、39、41、43、45、47、49、51、53等12條勘探線,各勘探線方位為160°,間距200米。(2)探槽、淺井地表的探礦手段選擇探槽與淺井。探槽方向與勘探線方向一致,主要布置在各勘探線上.設計探槽工作量為4000立方米.淺井主要用于勘探線之間的加密,使地表工程對礦體露頭的控制能夠滿足走向間距100米的要求。設計淺井工作量為75米(3)坑探、鉆探深部的探礦手段選擇坑探與鉆探。坑探采用1.8米×1。5米的探礦坑道規格,設計為平坑.選取地形有利地段進行施工。設計坑探工作量為1600米.鉆探全為直孔,傾角90°。鉆探主要布置在各勘探線上,按已知見礦點之下控制礦體斜深100米進行布設,各鉆孔在揭穿礦層后10—20米終孔。設計鉆探工作量為420米。5、物探工作由于礦區巖體分布小且不規則;礦體厚度薄,延伸短;各種地質體物性差異較小,暫不開展物探工作。6、化探工作由于礦區礦體形態已基本控制,故不開展化探工作。7、采樣測試工作基本分析樣500件。在探槽、淺井、坑道中用刻槽法采取。分析項目Pb、Zn、TFe,對礦體及頂、底板圍巖進行品位測定,準確圈定礦體邊界線.小體重樣60件.在探槽、淺井、坑道中用打塊法采取。測試項目Pb、Zn、TFe、濕度和礦石體重。目的是為估算資源量確定礦石的體重參數。水質分析6件,巖(礦)石物理力學試驗10組.選礦試驗樣1件。主要是在探槽、坑道中用擴大規格的刻槽法采取。用以了解礦石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物質組成、化學成分,進行選礦試驗,了解礦石的可選性,確定選礦工藝和參數。為研究巖(礦)石結構、構造、礦物成分及蝕變特征,確定巖(礦)石名稱,按不同巖(礦)石類型采集適量光、薄片樣品進行鑒定。8、礦石選(冶)性能試驗與評價礦區鐵礦體開采出的鐵礦石,可直接銷售給生鐵冶煉廠進行綜合回收利用。鉛鋅礦石,需要進行球磨和浮選提高礦石中鉛鋅含量后才能銷售和冶煉,試驗樣品采取要綜合考慮礦石類型、品級、組構特征和空間分布的代表性,盡量分類型采集,以便試驗時了解其賦存狀態和綜合回收的工藝流程。樣品采集、試驗技術指標的確定由業主與試驗單位共同確定.9、可行性評價根據礦山現行的技術經濟指標和附近礦山的技術經濟指標進行類比評價,來確定礦區資源量的經濟意義。4.3工作安排及實物工作量4.3。1總體工作安排本勘查實施方案的實施年限為2011、2012兩年。根據2002年12月17日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礦產行業標準《鐵、錳、鉻礦地質勘查規范》(DZ/T0200-2002)和《銅、鉛、鋅、銀、鎳、鉬礦地質勘查規范》(DZ/T0214-2002)的要求和本礦區實際情況,完成該礦區詳查的設計工作量見表4-1。本次勘查,需要完成以上工作量。勘查時間自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共24個月.表4—1設計工作量一覽表項目單位工作量備注1:2千地形測量km24.001:2千地質測量km24。001:1萬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測量km218.43探槽(剝土)m34000淺井m75坑道m1100鉆孔m420選礦試驗樣件1各類樣品件5604。3.2年度工作安排按照“統一部署,分年度實施”、“從已知到未知,由稀到密、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等原則,對2011年、2012年的工作安排如下。一、2011年度完成工作2011年度完成工作量見表4-2.二、2012年度工作安排2012年的工作,是在第一年工作的基礎上不斷補充和完善,最終實現勘查目標。2012年的工作任務有:1:10000水文、工程、環境地質測量13.43平方千米;1:2000地質測量1.00平方千米;鉆探表4-22011年度完成工作量一覽表項目單位工作量備注1:1萬水文、工程、環境地質測量km25.001:2千地形測量km24。001:2千地質填圖km23.00探槽(剝土)m32000淺井m75坑道m500各類樣品件300其中光、薄片30件,小體重10件。420米;探槽2000立方米(即第二批);坑道600米(即第二批),各類巖礦樣品分析240件。4.3。3實物工作量本次勘查的實物工作量詳見下表:表4-32010-2011年勘查實物工作量一覽表工作內容單位總工作量2011年2012年備注1:2000地形測量km24.004.001:10000地質修測km218.435.0013.431:2000地質測量km24.003.001。001:10000水工環測量km218.435。0013.43巖(礦)石物理力學試驗組1010水質分析件66探槽m3400020002000淺井m7575坑探m1100500600鉆孔m420420選礦試驗樣件11巖礦樣品分析件500260240小體重樣件6010505工作方法及技術要求5.1地形測量主要礦體集中區的1:2000地形圖測量工作按相關的規范執行。對主要工程采用高精度的GPS定位測量,一般地質點和采樣點用手持GPS定位.1:2000的地形圖的測定由有資質的測繪公司承擔.5。2地質測量一、1:10000地質測量1:10000地質修測工作,目的是了解各礦區地層、構造、巖漿巖分布及其與礦的關系;了解礦化層,含礦破碎帶、蝕變帶的分布規律,含礦性及其特征。具體填圖要求如下:底圖采用1:50000軍用地形圖放大到1:10000比例尺,實地結合地形地貌、主要標志修改而成,地層單位劃分到段。礦化帶及主要地質界線點線密度200×200米,遠離礦化帶可適當放寬,采用手持式GPS儀結合地形地物特征點進行定位。填圖方法以穿越法為主,輔以追索法。對標志層、礦化帶、蝕變帶、各類巖體、構造線等進行追索圈定,并填繪在圖上,小于10米但有較大意義地質體可放大表示在地質圖上.二、1:2000地質測量1:2000地形地質修測,目的是進一步查明礦區內地層、構造特征、圈定含礦構造、礦(化)體分布范圍.采用相應精度的實測地形圖作為工作底圖,工作方法以追索法為主,輔以穿越法,對地層分界、構造、礦(化)及其蝕變帶進行追索控制,補充2010年度工作中未完成的部分工作。填圖中若發現礦化帶、構造破碎帶、蝕變帶、鐵帽、巖脈及斷層等均要追索、定點描述,采樣分析,圖上寬大于1毫米,長大于毫米的地質體都要表示在圖上,如規模小而又有特殊意義地質體也要表示在圖上,礦化體及重要地質界線要用稀疏探槽揭露,重要地質現象要素描或拍照。正確詳細地表示礦區的地層、礦體、礦化帶,含礦層的分布、厚度、產狀、構造特征及相互關系,分析礦床形成地質條件,成礦控制因素,總結成礦規律。加強階段性資料整理,原始資料定稿后及時著墨。5。3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測量水文、工程、環境地質工作要求參照GB12719-91《礦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探規范》執行.一、水文地質1、收集評價區地形、地貌、水文、氣象資料;調查含(隔)水層的巖性、厚度、產狀及分布;含水層的富水性及地下水的補給、徑流、排泄條件。2、對含水層的巖性、厚度、產狀、分布、埋藏條件、涌水量、裂隙及巖溶發育程度、分布規律、控制因素及地下水的補給、徑流、排泄條件和隔水層的巖性、分布、產狀、穩定性等進行調查;大致了解主要構造破碎帶、地下水對礦床充水的影響。3、對礦區礦坑涌水量、水資源利用情況進行調查.二、工程地質1、對重點礦區地質巖組進行調查。重點了解軟弱層的分布、巖性、厚度等,并分析對礦床開發的影響。2、了解工作區構造部位、主要構造線方向及界面產狀、分布等。3、對風化帶、氧化帶類型、深度、發育程度及蝕變帶的性質、結構類型和分布范圍進行了解。4、調查露天邊坡及井坑圍巖穩固性。三、環境地質1、了解工作區地震歷史(次數、位置、烈度、最高烈度)及對區域穩定性有無影響。2、對產生地表變形(地裂、塌陷、露采坑、廢石堆等)對地質環境的影響及礦山環保、復墾情況進行調查。3、對工作區有無地方病史、旅游風景點、自然保護區等進行調查.4、對礦山開發對生態環境產生的破壞性進行了解.5.4槽、井探工程探槽布置基本垂直于礦(化)帶走向,工程的布置要按地質成礦規律為依據,并參考勘探線進行布置,盡可能形成的使已完工的工程為礦床的后續勘探所利用進行布置?;揪W度按勘探網度布設,局部加密控制。特殊情況例外。探槽選擇在地形有利的地段布設,覆土較厚的地段配合淺井,最終以揭露新礦層(體)并見頂底扳及滿足采樣要求或滿足控制要求為準.要求施工斷面規格,開口2。5米,槽底寬≥0。8米,槽深不超過3米,邊坡角≤65°。淺井規格1.5米×1。0米,長軸方向垂直礦(化)體及地層走向,深度一般不超過15米。工程完工后及時進行地質編錄,素描圖比例尺為1:100,繪一壁一底,槽壁按實際形態繪制,一般南北向繪西壁、東西向繪北壁、北東向繪北西壁、北西向繪北東壁。5。5坑、鉆探工程施工坑道與鉆孔,主要用于揭露、追索和掌握原生礦體延深變化情況。1、坑道規格為1.5×1。8m。工程根據進度及時進行地質編錄,素描圖比例尺為1:100,用壓頂法素描一頂兩壁,素描比例尺為1:100.2、鉆探其質量要求參照《巖心鉆探規程》執行.探礦孔礦心采取率(包括頂、底板上和下5米范圍內的巖石)不得低于80%,圍巖巖心的分層采取率不得低于65%。使用的鉆探工藝應能保持礦石原有的結構特點和完整性,避免礦心粉碎、貧化。認真測量鉆孔頂角和方位角,做好孔深校正、原始記錄、簡易水文觀測、封孔和礦、巖心保管工作。5。6取樣及樣品分析測試一、樣品采取1、基本分析樣基本分析樣560件。在探槽、淺井及坑道中均用刻槽法采取,規格10×5厘米,樣長一般為1.00米,最長不超過1.50米,分層采取。樣品由地質人員布置,專業采樣工采樣.要求樣品具有代表性,礦體頂、底板一般有1-—2件樣品控制。采樣時嚴格按采樣要求進行,確保采樣質量,并根據測試成果及時補采樣品。2、小體重樣小體重樣60件。在探槽、鉆孔中用打塊法采取。3、選礦試驗樣選礦試驗樣1件.主要是按采樣設計,在探槽、坑道中用擴大規格的刻槽法,在設計的位置采取符合設計重量的樣品。二、樣品加工基本分析樣的加工,由實驗室進行.樣品加工樣品加工按Q=k·d2公式縮分(k=0.2)。碎樣過程中,樣品損失率不得大于5%,縮分誤差不得大于3%。破碎、混勻及付樣保留量必須按礦樣加工規范要求進行,以保證質量.小體重樣小體重樣采取后,在野外完成稱重、封蠟、用排水法測量體積等工作,之后送試驗室進行測試。選礦試驗樣無需加工,直接送試驗室。三、分析測試基本分析樣分析項目Pb、Zn、TFe。分析方法按相關規范要求執行.為了檢查樣品分析測試質量,要分期、分批地及時從基本分析樣品的副樣中抽取10%的樣品,編密碼送測試單位進行內檢分析。為了解基本分析有無系統誤差需進行外檢分析,抽取樣品數為基本分析樣品總數的5%,從內檢合格的基本分析正樣中提取,送另外的實驗室作外檢分析。小體重樣測試項目Pb、Zn、TFe、濕度和礦石體重。5。7礦石選(冶)性能試驗與評價試驗樣品采取要綜合考慮礦石類型、品級、組構特征和空間分布的代表性,盡量分類型采集,以便試驗時了解其賦存狀態和綜合回收的工藝流程。樣品采集、試驗技術指標的確定由業主與試驗單位共同確定。5.8地質編錄地質編錄及質量標準按《固體礦產勘查原始地質編錄規定》(DZ/T0078-93)執行。5.9綜合整理資料整理是地質工作的日常性工作,其貫穿于地質勘查工作的始終,在整個地質工作中,做到邊調查施工、邊整理資料、邊綜合研究,及時提交地質成果,及時總結成礦規律及找礦標志,指導評價工作。資料整理的任務是:將所取得的各項原始地質資料,經過認真分析研究,用文字、圖件和表格形式綜合反映礦床特征,不斷總結成礦條件及礦化富集規律,及時指導工作,為最終編寫評價報告提供基礎資料。資料綜合整理的具體內容及要求按DZ/T0079—93《固體礦產勘查地質資料綜合整理、綜合研究規定》及GB/T17766-1999《固體礦產資源/儲量分類》執行.6經費預算6.1預算編制說明一、項目概況《云南?。豖XXXX鐵多金屬礦詳查》勘查許可證,有效期限2009年12月22日至2010年12月22日。該探礦證即將到期,特向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提出探礦證延續申請。按照探礦權管理的相關規定,分水嶺鐵多金屬探礦權2011年需要的投入的勘查費用不少于19萬元。2011-2012年詳查工作預計實物工作量:1:10000地質修測18.43平方千米;1:10000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測量18.43平方千米;1:2000地形地質測量4.00平方千米;鉆探420米;探槽4000立方米;淺井75米;坑探1100米;水質分析6件、巖(礦)石物理力學試驗10組、巖礦樣品分析500件、小體重樣60件,選礦試驗樣1件。1、國土資源部辦公廳《關于規范礦產資源勘查實施方案工作的通知》(國土資廳發(2010)29號)2、云南省國土資源廳《關于開展礦產資源勘查實施方案審查工作的通知》(云國土資礦發(2010)47號)3、中國地質調查局《關于印以地質調查項目預算編制和審查要求的通知》(中地調函(2009)209號)1、中國地質調查局2009年10月制定的《地質調查預算標準(2010年試用)》。2、本項目實施方案及技術部分工作量表(表4—3).3、預算編制涉及的技術條件(1)地區調整系數本地區調整系數為1。1。(2)地形困難程度測區內,最高海拔2310.7米,最低海拔1250米,相對高差1060。7米。蒿草、高桿作物、森林覆蓋率約30%,地形困難程度劃屬Ⅲ類。(3)地質復雜程度區內為沉積巖地層分布區,巖相不穩定,掩蓋較大,斷裂構造較為發育.地質復雜程度Ⅱ級,(4)巖石級別區內地層主要中生界泥巖、粉砂巖、泥灰巖、石英砂巖建造;巖石級別Ⅴ級。(5)地質測量1:10000地質修測量按草測標準計算;1:2000地質測量按正測標準計算。(6)探槽、淺井探槽按土石方0—3米標準計算。淺井按土石方0—10米標準計算。(7)鉆探按Ⅴ類巖石0—200米標準計算.(8)坑探坑探按Ⅴ類巖石〉500米標準計算.(9)工地建筑工地建筑按野外工作費用之和的5%。四、預算的合理性及可靠性分析本勘查實施方案的工作量布局合理,符合本區的實際情況,能夠確保順利開展勘查工作、確保資源量目標的完成。經費預算是根據工作量的安排計算而得,符合編制辦法和預算標準的有關規定,具有可操作性,結果合理、可靠,能夠保證生產任務的完成。五、需要說明的問題部分水工環費用無預算標準,采用市場價格進行預算。6。2項目經費預算項目為礦產資源整裝勘查評價項目,按甲類項目預算的有關編制辦法和規定進行經費預算。工作項目主要有地形測量、地質測量、槽探、淺井、坑探、巖礦實驗、其他地質工作及工地建筑等部分組成.預算結果,項目總費用為347.68萬元(表6-1),其中2011年156。50萬元,2012年191。18萬元。7預期成果7.1資源量預算7.1.1工業指標參考國土資源部頒布的《鐵、錳、鉻礦地質勘查規范》表6-1XXXXXX鐵多金屬礦2010-2011年勘查項目工作手段預算表項目名稱:云南省XXXXXX鐵多金屬礦2011—2012年勘查地區系數:1.1工作手段計量單位工作量預算金額(萬元)總計2011年2012年預算標準(元/單位工作量)總金額2011年2012年備注甲乙丙12345=1×46=2×47=3×48一、地形測繪22.1614.227.93(一)地形測量13。4013.401:2000地形測量困難類別Ⅲkm24。004.0033504.913.4013。40地區系數1.1.數字化測圖130%(二)制圖8.760。827.931:2000地形圖數字化困難類別Ⅳ幅1128760.290.291:10000平面地質圖(對開)困難類別Ⅲ幅21153421。070。530.53區域地質圖困難類別Ⅴ幅11260052.602.60剖面圖困難類別Ⅲ㎝10001000181。801.80槽探、淺井、鉆孔、坑道素描圖困難類別Ⅲ㎝30003000103。003。00二、地質測量37.0222.5014.52(一)專項地質測量28.6920.248.451:1000地質剖面測量地質復雜程度Ⅱ級km5.50.94.69104.75.010.824.19地區系數1。11:10000地質修測地質復雜程度Ⅱ級Km218.4318。4336006.636.63地區系數1.1。草測為正測的65%1:2000地質測量地質復雜程度Ⅱ級Km24。003.001.0042623.917.0512.794。26地區系數1。1(二)專項水文工程環境地質測量8.332。266。071:10000地質水文地質測量地質復雜程度Ⅱ級Km218.435.0013.431390。682.560。701。86地區系數1.1。草測為正測的65%1:10000地質工程地質測量地質復雜程度Ⅱ級Km218.435.0013.431748.183.220.872。35地區系數1.1。草測為正測的65%1:10000地質環境地質測量地質復雜程度Ⅱ級Km218.435.0013.431382。812.550.691.86地區系數1.1.草測為正測的65%三、鉆探29.7129。71(一)礦產地質鉆探29.7129.711、機械巖芯鉆探0-200米(直孔)巖石類別Ⅴm420420707。329。7129。71地區系數1。1四、山地工程170。6385.1885.45(一)槽探48.4024.2024.200—3米土石方m340002000200012148.4024。2024.20地區系數1.1(二)淺井9.949.940—20米土石方m75751325.59。949。94地區系數1.1(三)坑道112。2951。0461.25>500巖石類別Ⅴm11005006001020。8112.2951.0461。25地區系數1.1五、巖礦測試14。743。3011.44(一)巖礦分析5.322.303.021、化學分析樣鉛鋅鐵,化學分析項500260240402.001.040.962、小體重樣品位、濕度、體重件6010501921.150.190.96鉛鋅鐵40+濕度65+體重87=1923、樣品加工2。051.070.982-5kg件300100200351.050。350.70>10kg件200100100501.000.500。505、外檢分析件0。120.12鉛鋅鐵項3030400.120。12(二)水質分析0。300.30全分析樣件665000。300.30(三)巖(礦)石物理力學試驗組101010001.001.00為市場價(四)選冶試驗一般樣件11812228.128。12六、其他地質工作42.2116。9525.26(一)地質勘查工程測量1。761.761、工程點測量點101017601.761.76地區系數1。1(二)地質編錄m7.472。774.701、鉆探m1.841.84固體礦產鉆探m420420220。920.92地區系數1.1水文地質鉆探m420420220.920。92地區系數1.12、坑道m110050060038。54.241.932.31地區系數1。13、淺井m757538.50.290.29地區系數1.14、槽探m1000500500111.100。550。55地區系數1.1(三)采樣4.292。182.111、刻槽樣m500260240844。202。182。02地區系數1.12、劈芯樣m4040220。090.09地區系數1。1(四)巖礦芯保管m42042016.50。690.69地區系數1.1(五)編寫設計6。006.001、礦產勘查設計份11600006。006.00(六)綜合研究和編寫報告10.0010。001、礦產評價報告份1110000010.0010.00(七)設計、報告制印份12.006.006.00設計份11600006.006。00報告份11600006.006.00七、工地建筑14。656.907.75野外工作費用的5%計算八、管理費16。567.459.11項目經費預算的5%計算合計347。68156。50191。18制表:吳政貴審核:楊少順(DZ/T0200—2002)、《銅、鉛、鋅、銀、鎳、鉬礦地質勘查規范》(DZ/T0214-2002)和《砂礦(金屬礦產)地質勘查規范》(DZ/T0208—2002)中的鐵、鉛鋅礦床工業指標一般要求,結合本礦區實際確定工業指標見表7-1。表7—1鐵、鉛鋅礦床工業指標一般要求項目氧化鐵礦TFe鉛鋅礦Pb+Zn邊界品位(質量分數)%≥250.5最低工業品位(質量分數)%≥300.7最小可采厚度m11夾石剔除厚度m117.1.2資源量估算方法及估算公式礦區鉛鋅礦體多呈似層狀、透鏡狀產出,產狀較陡,傾角大于45°,故采用垂直投影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專業次性付款手房買賣合同
- 義烏房屋買賣合同
- 三輪摩托車買賣合同協議書
- 新鮮臍橙購銷合同
- 紙箱委托印刷合同范本
- 會務公司廣告合同范本
- 小攤店鋪租賃合同范本
- (6)-專題06 語句銜接與排序
- 進口藥品銷售合同范本
- 調質材料銷售合同范本
- 《汶川縣全域旅游發展總體規劃(2021-2030)》
- 《心肺復蘇及電除顫》課件
- 世界精神衛生日班會課件
- 瓶裝液化氣送氣工培訓
- 臨床藥物治療學知到智慧樹章節測試課后答案2024年秋湖南中醫藥大學
- 2024年新能源充電站租賃合同
- 9.2溶解度(第1課時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九年級化學人教版(2024)下冊
- 中建塔吊基礎設計與施工專項方案
- 【MOOC】中醫與辨證-暨南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MOOC答案
- DB32-T 4545-2023 海岸線分類與調查技術規范
- 遷墳祭文范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