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龍茶葉加工擴建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_第1頁
烏龍茶葉加工擴建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_第2頁
烏龍茶葉加工擴建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_第3頁
烏龍茶葉加工擴建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_第4頁
烏龍茶葉加工擴建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烏龍茶葉加工擴建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常用版)(可以直接使用,可編輯完整版資料,歡迎下載)

目錄烏龍茶葉加工擴建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常用版)(可以直接使用,可編輯完整版資料,歡迎下載)第一章總論-----------------------------------------11.1項目單位基本情況----------------------------------1概況----------------------------------------1財務狀況------------------------------------3法人代表基本情況----------------------------41.2項目基本情況--------------------------------------5項目名稱、建設性質及建設地點-----------------5產品方案及規模------------------------------5品種、技術、設備方案------------------------5土建工程------------------------------------6建設期限------------------------------------6投資結構及資金來源--------------------------6項目效益------------------------------------71.3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依據----------------------------71.4綜合評價------------------------------------------8第二章背景及必要性------------------------------------132.1項目區社會經濟狀況-------------------------------13項目區基本情況-----------------------------13項目區經濟結構-----------------------------13項目區產業結構-----------------------------14社會事業狀況-------------------------------142.2本行業及關聯產業發展現狀--------------------------152.3項目建設的必要性---------------------------------15第三章項目選址與建設條件------------------------------173.1建設地點選擇-------------------------------------173.2建設條件-----------------------------------------18自然條件-----------------------------------18政策、資源、科技支撐條件----------------------19基礎設施條件--------------------------------20第四章市場分析與銷售方案------------------------------214.1市場分析-----------------------------------------21市場供求現狀及前景分析---------------------21市場競爭優勢分析---------------------------254.2營銷策略、方案、模式-------------------------------26營銷策略-----------------------------------26營銷方案------------------------------------30營銷模式-----------------------------------304.3市場風險分析-------------------------------------31項目產品市場風險因素分析-------------------31防范和降低風險對策-------------------------31第五章建設方案----------------------------------------325.1產品方案和建設規模-------------------------------32產品方案-----------------------------------32建設規模-----------------------------------325.2建設規劃和布局-----------------------------------33項目規劃及運作模式-------------------------33項目布局-----------------------------------33項目在實現總體規劃目標中的地位-------------345.3建設標準和產品標準-------------------------------345.4技術(工藝)方案---------------------------------36技術路線及流程-----------------------------36工藝技術來源的可靠性和可得性---------------37主要工藝(技術)參數------------------------37物料消耗定額及平衡-------------------------405.5主要設備方案-------------------------------------40設備選型-----------------------------------40設備清單-----------------------------------415.5.3現有設備情況------------------------------5.6主體工程方案-------------------------------------425.6.1建筑數量、結構類型--------------------------5.6.2現有建筑情況------------------------------5.7輔助工程及其它工程方案---------------------------42管理綜合樓---------------------------------42給水工程-----------------------------------42排水工程-----------------------------------43電氣工程-----------------------------------45道路設施-----------------------------------46現有輔助工程情況---------------------------465.8實施進度安排-------------------------------------47項目建設工期-------------------------------47實施進度安排-------------------------------47工程建設進度表-----------------------------47第六章環境影響評價及節能減排措施---------------------486.1環境影響-----------------------------------------48項目建設對環境的影響-----------------------48生產過程產生的污染物對環境的影響-----------486.2節能減排措施-------------------------------------48污染物治理措施-----------------------------48節能措施-----------------------------------506.3環境影響評價及審批-------------------------------51環境影響評價-------------------------------51環境審批情況-------------------------------52第七章項目組織與管理----------------------------------537.1組織機構與職能劃分-------------------------------53項目建設階段組織機構設置-------------------53項目竣工后的組織機構設置-------------------547.2勞動定員-----------------------------------------547.3經營管理措施-------------------------------------547.4技術培訓-----------------------------------------567.5勞動安全、衛生與消防------------------------------57勞動安全-----------------------------------57工業衛生-----------------------------------58消防設施-----------------------------------58第八章投資估算及資金來源------------------------------608.1投資估算依據-------------------------------------688.2投資估算-----------------------------------------61總投資-------------------------------------61.1建設投資估算-------------------------61.2建設期利息---------------------------61.3流動資金估算-------------------------618.3資金來源-----------------------------------------62中央財政資金-------------------------------62地方財政配套資金能力分析-------------------62自籌資金及來源-----------------------------628.4財政資金的使用范圍-------------------------------62第九章財務評價----------------------------------------639.1財務評價依據-------------------------------------63相關的取費標準-----------------------------63財務制度規定-------------------------------63稅收政策-----------------------------------63銀行貸款利率-------------------------------649.1.5計算期及生產負荷---------------------------9.1.6財務基準收益率設定-------------------------9.2營業收入、營業稅金和附加估算---------------------64營業收入估算-------------------------------64營業稅金及附加估算-------------------------64營業稅金及附加-----------------------------659.3總成本及經營成本估算-----------------------------65單位產品生產成本估算-----------------------65項目總成本估算-----------------------------66經營成本估算-------------------------------669.4財務效益分析-------------------------------------66盈利能力分析-------------------------------66清償能力分析-------------------------------679.5不確定性分析-------------------------------------67盈虧平衡分析-------------------------------67敏感性分析---------------------------------699.6財務評價結論-------------------------------------71第十章社會效益分析----------------------------------7210.1壯大主導產業,促進結構調整分析-------------------7210.2與農戶利益聯結機制分析---------------------------7210.3帶動基地分析-------------------------------------7210.4帶動農戶及農民增收效果分析-----------------------7210.5帶動就業分析-------------------------------------7310.6對比分析-----------------------------------------73第一章總論1.1項目單位基本情況概況1、項目單位簡介生態茶業(以下簡稱馨源公司)是一家中外合資企業(民營),注冊地為咸豐縣高樂山鎮官壩村,注冊號422800400000044,法定代表人崔.,委托法人代表李峰。該公司所屬行業為農業,生產區位于咸豐縣高樂山鎮官壩村。公司經營范圍:茶葉生產、加工、銷售。主導產品為鐵觀音烏龍茶。2、發展歷程2004年5月,福建客商黃繩艷投資成立咸豐縣茶葉,重點在高樂山鎮官壩村發展烏龍茶產業,基地規模2000畝,并于2006年3月建成官壩烏龍茶加工生產線。2006年,咸豐縣茶葉以烏龍茶加工生產線、基地和庫存商品折價出資與俄羅斯崔.女士共同組建生態茶業(中外合資),2006年11月6日取得湖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核發的《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其中,咸豐縣茶葉占股30%,崔.女土占股70%。2021年11月申請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變更登記,公司注冊資本220萬美元(1500萬元人民幣)。合資企業成立后,在高樂山鎮累計發展烏龍茶基地11000畝,基地規模達到13000畝,并對原加工生產線進行擴建,生產能力達到300噸。2007年7月,“馨源”商標登記注冊,2007年11月,“馨源”牌烏龍茶被認定為綠色食品A級產品,核發了綠色食品證書,2021年9月,核發全國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2021年12月,公司獲中國綠色食品2021上海博覽會暢銷產品獎。3、生產經營情況表1-2馨源公司生產經營情況表單位:萬元序號項目2021年度2021年度1烏龍茶(噸)138.5152.792主營業務收入1800.001985.662.1減:1390.721534.172.2稅金及附加83.906.353主營業務利潤325.38450.863.1減:營業費用89.713.2管理費用208.20238.783.3財務費用4營業利潤117.18122.364.1減:營業外支出5利潤總額117.18122.36減:所得稅6凈利潤117.18122.364、人員結構公司現有員工175人,其中:管理人員22人(大專8人,中專14人),技術人員13人(中級職稱3人),工人140人(中專5人,高中130人,初中5人)。5、原有項目基本情況2021年,在各級農發辦的大力支持下,公司獲得了農業產業化重點項目的扶持,建設烏龍茶加工生產線10條,建筑面積2865.5平方米,其中,生產加工車間1632.00平方米,空調做青車間1132.36平方米(做青車間996.28平方米,生產部及質檢部136.08平方米),茶葉成品冷庫101.14平方米。工程總投資628.5萬元,年新增烏龍茶鮮葉加工能力1250噸,年新增烏龍茶產品150噸。工程于2021年9月動工建設,于2021年12月竣工。農業綜合開發財政補助資金150萬元,已全部到位。財政補助資金使用范圍:(1)生產車間建筑工程42萬元;(2)加工設備102萬元,(3)科技投資2萬元;(4)前期工作費4萬元。財政補助資金在咸豐縣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監督指導下使用,按照報帳原則實行報賬拔款。企業自籌資金478.5萬元,已全部到位。嚴格按照國家農業綜合開發資金管理規定,把自籌資金納入農發資金管理之中,與財政資金統一安排、統一管理,統一核算。財務狀況1、財務報表表1-1馨源公司財務報表單位:萬元序號年度2021年12月2021年12月1資產總額2568.182828.181.1流動資產166.01125.741.2固定資產1601.261903.811.3800.91798.632負債總額876.551061.312.1流動負債876.551061.312.2長期負債0.000.003所有者權益合計1691.631766.863.1實收資本1500.001500.003.2資本公積6.096.093.3盈余公積5.5625.563.4未分配利潤179.98284.342、財務指標表1-3馨源公司財務指標表序號項目2021年度2021年度1固定資產凈值(萬元)1601.261616.852凈資產(萬元)1691.631766.863資產負債率(%)34.1337.53法人代表基本情況1、基本情況企業法定代表人崔.,委托法人代表李峰。企業的一切生產經營活動由李峰全權負責,李峰,男,出生于1969年3月8日,1991年畢業于廈門大學國際金融專業,1991年~1993年在空八路十四師86320部隊服役于空軍后勤,1994年~1998年赴香港經商,1998年~2004年赴莫斯科經商,重點從事茶葉經營,2004年~2006年,在國內尋求烏龍茶生產加工最適宜地,對生產地進行分析研究,2006年創建生態茶業,任俄方法人代表,有很強的工作能力和組織能力。善于經營管理,熱心茶葉產業,完全能勝任項目建設與管理。2、誠信狀況誠實守信,無破產記錄,無拖欠銀行貨款本息記錄,經人民銀行查詢系統查詢,李峰在國內無銀行貸款記錄。1.2項目基本情況項目名稱、建設性質及建設地點1、項目名稱:咸豐縣1250噸烏龍茶鮮葉加工擴建項目2、建設性質:擴建3、建設地點:本項目是在企業現有基礎上進行異地擴建,建設地點為咸豐縣高樂山鎮馬河村沙壩。產品方案及規模1、建設規模:建設與基地配套的烏龍茶加工生產線10條,建筑面積2460m2。在現有300噸生產能力基礎上年新增烏龍茶加工能力2、產品方案:以公司與農戶聯辦的有機烏龍茶基地為原料,加工生產以鐵觀音為主的優質烏龍茶。品種、技術、設備方案1、品種方案本項目產品品種為鐵觀音。2、技術方案本項目生產技術采用“半青半紅”,半發酵工藝,該工藝技術吸取了紅茶發酵和綠茶不發酵的制造原理,通過如此復雜的工藝過程,引發出獨特的色、香、味。烏龍茶加工技術為成熟的技術,企業已全面掌握了各環節的工藝流程和關鍵技術要點,技術成熟可靠。3、設備方案主要設備有鋪青機、搖青機、恒溫除濕干燥機、抽濕機、液化氣殺青機、速包機、全自動包揉機、茶葉松包機、烘焙機、茶葉冷凍干燥機、茶葉抖篩機、通風設備等。共計設備116臺(套)。土建工程生產加工車間:鋼結構、建筑面積1170m空調做青車間:磚混結構,建筑面積810m管理綜合樓:磚混結構,建筑面積480m建設期限本項目建設工期8個月,即2021年4月至2021年11月。投資結構及資金來源項目總投資526萬元,其中,建設投資497萬元(建筑工程費232.9萬元,設備購置費173.0萬元,安裝工程費5.6萬元,工程建設其他費用64.9萬元,基本預備費20.6萬元。),流動資金29萬元。資金來源為:1、申請農業綜合開發財政補助資金150萬元,其中,中央財政補助資金100萬元,省財政配套資金50萬元;2、企業自籌376萬元。項目效益1、經濟效益項目建成后,年均新增營業收入1620萬元,年均新增利潤總額178萬元,年均新增營業稅金及附加8萬元,年均新增增值稅85萬元,年均新增凈利潤128萬元;財務內部收益率23.0%(稅后)、財務凈現值516.5萬元(稅后)、投資回收期5年(稅后)。項目經濟效益較好。2、社會效益本項目建成后,在烏龍茶生產上實行規范種植,形成規模效應,對壯大主導產業,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以公司+基地+農戶的方式,可直接帶動2679戶種植農戶穩定增加收入,還可安排206人農村勞動力就業。1.3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依據1、《關于印發2021年國家農業綜合開發產業化經營項目申報指南的通知》(國農辦[2021]178號);2、《關于印發2021年農業綜合開發產業化經營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寫參考大綱的通知》國農辦[2021]223號;3、《咸豐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計劃綱要》;4、《咸豐縣農業綜合開發十年規劃(2021—2021)》;5、《建設項目的經濟評價方法與參數》(國家發改委第三版);6、《湖北省建筑工程預算定額》;7、設備供應商提供的設備配置方案及報價;8、馨源公司提供的相關資料;9、可研編制人員現場調查了解的其它資料。1.4綜合評價1、項目建設的必要性2006年11月,咸豐縣茶葉以烏龍茶加工生產線、基地和庫存商品折價出資與俄羅斯崔.女士共同組建生態茶業(中外合資),公司引進鐵觀音烏龍茶優質茶苗,在咸豐縣高樂山鎮官壩村建立烏龍茶基地,基地規模達到13000畝,早期引進的茶苗已于2006年投產,經專家鑒定,其茶質在某些成份上優于安溪鐵觀音,“馨源”牌烏龍茶已被認定為綠色食品A級產品。其產品除80%銷往俄羅斯外,還遠銷北京、上海、廣東、深圳等沿海城市。咸豐縣綠色食品產業集群被列為湖北省重點成長型產業集群,咸豐縣委、縣政府將5萬畝優質烏龍茶基地和與之配套的加工生產線被列入咸豐縣綠色食品產業集群重大項目庫。通過烏龍茶產業的帶動,咸豐縣將擠進湖北省茶葉生產重點縣,打造武陵山地區烏龍茶第一縣。馨源公司引進鐵觀音烏龍茶品種在官壩試種已獲得成功,為此,公司于2006年自籌資金建成150噸烏龍茶加工生產線,2021年在農業綜合開發部門的扶持下,擴建了新增150噸烏龍茶加工生產線,企業生產規模達到年生產烏龍茶300噸。按畝產鮮葉700公斤,畝產干茶84.03公斤(0.084噸/畝)計算,現有生產能力僅能滿足3600畝烏龍茶基地配套加工,項目區域所發展的烏龍茶基地已陸續開始投產,預計2021年投產面積達6000余畝,加工能力不能滿足生產需要。項目建設是必要的。2、項目建設的可行性該項目采用半發酵工藝,該工藝技術吸取了紅茶發酵和綠茶不發酵的制造原理,工藝技術成熟,生產設備先進可靠,茶葉種植技術依托福建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企業已與該研究所簽訂了技術服務協議。因此,該項目技術可行。項目建成后,年均新增營業收入1620萬元,年均新增利潤總額178萬元,年均新增稅金及附加8萬元,年均新增凈利潤128萬元。項目經濟效益較好。本項目建成后,在烏龍茶生產上實行規范種植,形成規模效應,對壯大主導產業,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帶動種植農戶穩定增加收入,都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本項目的生產過程對環境污染較小,在項目設計過程中采用潔凈生產技術,對排放的生活污水及固廢物經無害化處理后排放,對水體、大氣不構成危害。本項目產品為有機烏龍茶,有機烏龍茶日益成為茶葉消費的主流。有機烏龍茶高質、高產、高效、低耗和可持續發展,賣價比大宗茶高,市場前景誘人。因此,發展有機烏龍茶,前景廣闊。3、風險評估本項目風險因素主要是市場風險和資源風險。市場風險程度為一般。風險發生的可能性不大,即使發生,造成的損失較小,不會影響項目的可行性。資源風險程度為中等。一旦資源質量出現問題,將給企業帶來經營危機。企業通過擴大國內銷售范圍,積極尋求出口,并按規范進行種植。其風險因素可以避免。4、帶動作用該項目是一個農業產業化龍頭項目,項目建成后,可直接帶動2679余戶農戶從事烏龍茶種植,按每戶種植2畝計算,可直接帶動基地5357畝左右(新增1786畝),戶平增收7839元,項目區種植戶人均增收2119元。可直接安排農村剩于勞動力206人就業。因此該項目建設,其帶動作用明顯。5、制約因素及解決方案本項目建設需土建工程資金和增添設備的購置資金,收購原材料的資金量大,因此,對資金投入的依賴性大,除企業自籌外,請農發部門予以支持和扶持。6、結論與建議(1)結論(1)項目產品生產成本低,且富含硒元素,屬綠色無公害飲品,在市場上有較強的競爭力。(2)本項目生產過程中產生一定量的廢料,經治理達標后排放,滿足環保要求。(3)從經濟效益來看,該項目各項經濟指標優越,從社會效益來看,可帶動農民穩定增加收入。該項目建設符合農業綜合開發資金投資方向,它是一個集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于一體的好項目。該項目完全可行,請將該項目納入農業綜合開發項目扶持計劃,給予一定的資金扶持,從而使該項目盡早發揮效益。(2)建議(1)合理規劃建基地,重視鮮葉質量,提高茶葉產品質量。營造良好的茶園小環境,提高鮮葉原料的持嫩性和內含物的含量,為生產優質烏龍茶產品打下了基礎。大力引進先進的制茶機具以及輕發酵的制茶技術,不斷改進制茶工藝,提高初制技術。(2)抓好茶葉農殘工作,確保茶葉衛生質量。①做好堵源、引導、抽檢、服務和工作責任制等工作,加大宣傳和農藥市場整治力度,提高廣大茶農和茶葉經營者的認識,杜絕新的污染源;②大力推廣使用生物農藥和有機肥料,改善茶園生態環境;③凡農藥殘留超標產品不予收購等行政措施的有力落實。(3)大力拓展內外銷市場。以“立足俄羅斯,積極開拓東南亞和日本市場”為目標,拓展外銷市場。以“發展閩粵、京滬,開拓東三省,輻射全中國”為目標,開拓內銷市場。(4)實施茶葉名牌戰略,增加市場占有份額。實施名牌戰略是促進市場擴展的有力措施,充分發揮“馨源”牌商標的名牌效應,到國內外開“馨源”連鎖店,不斷提高產品的知名度(5)實施“人才”戰略,打造“武陵山烏龍茶之鄉”。充分認識人才是最重要、最寶貴的戰略資源。努力培養和引進高水平、高層次的茶業人才和企業管理人才。該項目產品市場前景廣闊,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市場營銷上。目前,該產品市場缺口較大,前景廣闊,建議項目管理部門盡快對該項目予以審查批復,并希望得到農業綜合開發資金的支持。第二章背景及必要性2.1項目區社會經濟狀況項目區基本情況項目區為咸豐縣高樂山鎮,高樂山鎮位于縣境東部,唐崖河以南,為縣城所在地,是咸豐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全鎮轄35個行政村,5個社區居民委員會。國土面積322平方公里,常用耕地面積2463公頃。鎮屬戶籍總人口74658人,其中鄉村人口50830人。項目區經濟結構2021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7276萬元,其中,農業總產值11065萬元,林業產值932萬元,畜牧業總產值5508萬元,漁業總產值39萬元,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181萬元。全鎮實現工業總產值26936萬元,工業增加值8626萬元。年末規模以上企業達到6家,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5587萬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產值19729萬元,全年主營業務收入19691萬元,利稅總額403萬元,實現企業利潤87萬元,年末企業資產總計35982萬元。全年資質以內建筑企業實現施工產值17919萬元。全鎮民營經濟戶數5760戶,從業人員2.1萬人。其中,民營企業戶239戶,個體工商戶5521戶。民營經濟實現總產值82899萬元,上交稅金1264萬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98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535元。項目區產業結構“依托九大公司,建好八大基地”,“一鎮多業”、“一村一品”的產業格局基本形成。2021年,烤煙種植面積9456畝,煙葉生產創歷史新高,收購量達236.59萬斤,煙葉稅收完成382萬元。特色產業發展迅速,烏龍茶種植面積達13000畝,馨源生態茶業是烏龍茶產業的龍頭企業。糖梨產業做大做強,梨子外銷達到20000噸,實現產值2000萬元。畜牧業發展逐步壯大,2021年,生豬出欄56500頭,年末生豬存欄41422頭,能繁殖母豬存欄3737頭,豬肉產量4661噸。蔬菜基地建設取得新突破,種植面積達到22370畝。中藥材種植規模不斷擴大,馬河、白地坪、龍家界、白水壩等地種植面積達12000余畝。社會事業狀況2021年末,全鎮有中小學校11所,在校學生6316人,專任教師343人。初中畢業生升學率88%。2021年末,全鎮有文體服務中心一個,村級文化室5個。廣播綜合覆蓋率100%;電視覆蓋率98%。有線電視用戶1100戶。有線電視已通行政村9個。全鎮醫療衛生機構39個(含村衛生室),衛生工作人員118人,衛生技術人員104人。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對象2954人,農村居民低保對象2249人。2.2本行業及關聯產業發展現狀烏龍茶的名貴品種有鐵觀音茶、武夷巖茶、鳳凰單叢茶、臺灣烏龍茶、東方美仁、鳳凰水仙。鐵觀音茶原產地福建省安溪縣,“鐵觀音”既是茶名,又是茶樹品種名,此茶外形條索緊結,有的形如秤勾,有的狀似晴蜒頭,由于咖啡堿隨著水份蒸發,在表面形成一層白霜,稱作“砂綠起霜”。此茶沖泡后,異香撲鼻,乘熱細啜,滿口生香,喉底回甘,稱得上七泡有余香。福建省安溪縣是我國最大的烏龍茶生產縣,是名茶鐵觀音的故鄉,全縣現有茶園全是無性系茶園(其中鐵觀音、黃金桂、本山、毛蟹、大葉烏龍占茶園總面積的90%),面積25萬畝,年產茶1.5萬t,總產值3億多元,年創稅利3000多萬元,安溪縣茶園面積、茶葉產量均居全國產茶縣前列。被國家農業部命名為“中國烏龍茶(名茶)之鄉”。2000年4月,經國家工商局批準,安溪縣申請注冊的“安溪鐵觀音”證明商標獲得使用權。“鳳山”牌特級鐵觀音自1982年以來,連續18年保持國家金質獎榮譽,并于1999年被釣魚臺國賓館指定為專用茶,成為我國國茶。2.3項目建設的必要性1、項目建設是培育壯大主導產業的重要途經。一個地區的經濟增長要有主導產業的引領和牽動。因此,咸豐的經濟發展必須選擇在區域產業體系中處于領先地位、代表著產業結構演進方向、能夠帶動和促進全縣經濟發展的優勢產業確立為主導產業。烏龍茶產業市場前景廣闊,比較優勢明顯,是一個具有支柱性、帶動型和導向性的產業,能夠在一定區域內形成特色產業企業群體,從而使這些區域發展到支柱規模,配套服務體系健全,有較強競爭優勢的專業化生產聚集地區。2、項目建設是促進產業化經營,提高農戶收入的重要手段該項目在設計中充分考慮了種植農戶的受益,企業通過為種植農戶提供種苗、技術和回收產品等產前、產中、產后配套服務,建設規模化的優質烏龍茶基地,同時對項目區域內的公路進行改造,改善了生產條件。從而實現“效益到戶”的目標。該項目輻射面大,能帶動千家萬戶穩定增加收入。3、項目建設將提高企業效益、增強服務“三農”的能力項目建成投產后,年新增凈利潤128萬元,本項目全部原材料來源于當地,項目建設將直接服務于“三農”。同時該項目還將促進優化農產品區域布局和優勢農產品生產基地的建設,直接帶動3710余戶農戶發展烏龍茶基地,提高農產品的轉化增值水平,有利于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增加農民收入;通過改進烏龍茶加工工藝技術,提高產品檔次和質量,促進產品出口;以農業產業化經營為基本途徑,吸納農村富余勞動力就業,提高技術裝備能力和水平,有利于推進農業現代化。第三章項目選址與建設條件3.1建設地點選擇1、選址原則、依據項目選址應符合以下原則:(1)符合規劃要求;(2)滿足項目要求;(3)節約和效益的原則;(4)安全的原則;(5)實事求是的原則;(6)節約項目用地,盡量不占或少占農田;(7)注意環境保護;(8)盡量接近原材料產地;(7)兼顧企業現有條件。《茶葉加工場所基本技術條件》(DB33/T479-2004)要求,茶葉加工加工廠應選擇地勢干燥、交通方便的地方,遠離污染源,離開交通主干道20m以上。離開經常噴灑農藥的農田100m以上。加工廠所處的大氣環境和水源要符合國家要求。2、地理位置該項目廠址選定在咸豐縣高樂山鎮馬河村沙壩,該廠址距原廠址10公里,距縣城15公里,省道陽官大道從廠前通過,該區域地勢平坦,海拔高度680米3、土地類型、來源方式、占地面積本項目是在企業原有基礎上異地擴建,新增土地10.19畝,其中流轉土地8.83畝,集體土地1.36畝。3.2建設條件自然條件1、土壤與植被項目區域土地類型多樣,山地、山原、丘陵、崗地交錯分布。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河谷地區主要是黃壤,海拔800--1500米二高山以高山地區主要是黃棕壤。土壤多為微酸性至中性,土壤質地疏松,土層深厚,有機質含量較高,礦物質豐富,特別是土壤中硒含量較高。2、氣候條件咸豐縣屬北亞熱帶濕潤性季風山地氣候,除有四季分明和雨熱同季的特點外,還由于地形和海拔高度的影響,造成“小氣候”的特征特別明顯,由于復雜的地型地貌條件,至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境內年平均氣溫8—17℃,極端最高氣溫37.6℃,極端最低氣溫-13℃,由于地理特征的原因,境內晝夜溫差大;全年無霜期分別為:低山296天,二高山266天,高山225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212小時,平均每天3.3小時。最高日照率8月為49%,最低日照率2月為14%,歷年平均太陽輻射總量86.8千卡/cm2。境內雨量充沛,分布不均,全年平均降水日數,≥0.1mm在180天左右,年降雨量1150—1800mm左右,歷年平均降雨量1580mm3、區域環境咸豐縣地處武陵山區,是“鄂西林海”的重要組成部分,地處武陵源山脈,自然環境優越,境內山川連綿,是全國綠化先進縣,全縣森林覆蓋率達73%。政策、資源、科技支撐條件1、政策環境縣委、縣政府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決定》,確立了民營經濟的主體地位,強調要在政策上扶持,資金上支持,方向上引導,促進民營經濟突破性發展,要求引導民營經濟重點投向一、二產業,促使其向規模化、集約化、現代化發展。咸豐縣“十一五”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綱要)明確了特色農產品作為支柱產業的主體地位,其中規劃烏龍茶基地發展規模為5萬畝,并要求進行加工配套。2、資源優勢第一、項目區自然環境得天獨厚,氣候溫和,雨景充沛,四季長青,層巒疊翠,云霧繚繞,澗水潺流,泉甘土赤,可謂“天、地、人、種”齊備,十分利于鐵觀音生長。第二、咸豐縣地處武陵山區,境內無工業污染,空氣清新,是當前國內少有的生態環境優越地區,是發展綠色食品極為理想的地區之一。在硒礦床土地種植的烏龍茶也富含硒元素,構成這一地區烏龍茶的另一特色。第三、企業已與農戶聯辦烏龍茶基地13000多畝,其中,在馬河村沙壩發展4000畝,已陸續開始投產。目前烏龍茶鮮葉收購價格為5600元/噸,品質與企業現有產品同質。第四、項目區農村勞動力資源豐富,能夠適應項目建設對勞動力的大量需求。豐富的山區勞動力資源為發展烏龍茶生產提供了必備條件。3、科技開發能力公司根據咸豐的土壤結構、海拔和氣候,針對性的引進、篩選國內外優良烏龍茶品種。建立了烏龍茶種苗科技示范園。示范園建設集新品種、新技術、新肥料于一體;引進最適合各個環境的生產技術、使用最優良的環保型肥料和生物農藥。基礎設施條件1、交通運輸及通訊咸豐縣有省道椒石公路和利來公路貫穿全境。咸豐縣城距渝懷鐵路黔江火車站50余公里,距在建的宜萬鐵路恩施火車站90余公里,規劃建設的黔張長一級干線鐵路穿越咸豐縣城。項目加工廠位于咸豐縣城郊,有省道陽光大道連接大通道,移動、聯通網絡實行了全覆蓋。2、能源動力咸豐縣電網與恩施州電網220KV線路相連,且與華中大電網并網運行,項目區域用電電源通過農網改造與縣電網并網運行。緊靠加工廠即為10kv輸電線路接點,電力部門已承諾保證項目建設及生產供電。項目建設及生產所用水源為自備水源,水源距加工廠3km,水源為泉水,水質較好。完全能夠滿足生產、生活用水需要。第四章市場分析與銷售方案4.1市場分析市場供求現狀及前景分析1、市場供求現狀(1)茶葉生產情況“十五”期間,由于各級政府對茶葉產業給予了高度重視,加大了對茶葉產業的投入,并且通過科技創新,結構調整,大力拓展國內外市場等措施,從而使得我國茶葉得到快速發展。我國茶葉面積由2000年的108.9萬公頃,增加到2005年的130萬公頃,增長了19.4%。在西部開發、扶貧政策和退耕還林等政策促進下,茶園面積逐年在增加,茶葉種植的區域也向中西部轉移。茶葉產量從2000年的67.6萬噸增長到2005年的92萬噸,增長了36.1%。茶葉產值從2000年的90億元,增長到2005年的155億元,增長了72.2%。產值提高主要得益于名優茶產量的快速增長。“十五”期間,我國名優茶的產量從2000年14.4萬噸,增長到2005年的25萬噸,增長了73.6%。名優茶的產值從55億元,增長到2005年的110億元。而且名優茶產值占總產值的比重逐年在增加,到2005年,名優茶的產值占茶葉總產值的71.0%。名優茶的發展成為推動茶葉行業經濟效益提高的重要力量,它不僅提高山區農民的經濟收入,幫助山區農民脫貧致富,而且還促進茶葉加工的進步和茶葉產業結構的調整。2000年—2005年我國茶葉產量、面積、出口和產值統計表年份產量茶園面積茶葉出口茶葉產值200067.6108.922.7790200170.2111.924.9796.7200272.0118.025.02100200376.8119.025.99120200483.5127.028.013520059213028.8155

“十五期間”,我國茶葉生產在無公害茶和有機茶上取得的成績十分顯著,高殘留的農藥被禁止在茶園中使用,科學防治病蟲害,改善茶園生態環境,盡量減少茶葉農藥用量,提倡生物防治病蟲害成為全行業的共識,較好地適應了國內外市場對茶葉農藥殘留的日益苛刻的要求。(2)茶葉加工情況“十五”期間,我國名優茶產量快速增長促進了我國的茶葉加工水平的提高。大多數的名優綠茶加工實現了半機械化生產,一些較大的茶葉加工企業名優綠茶生產基本實現了茶葉機械化加工,特別是小型名優茶加工設備得到廣泛應用,極大提高名優茶加工的效率和茶葉產品的標準化水平,為規模化經營奠定了良好基礎。在綠茶加工方面,一方面從日本引進了多套蒸青茶生產設備,來適應對日本綠茶出口的需要;另一方面,由我國自主研發的綠茶成套自動化生產線也開始投入生產。通過對加工工藝的改進,茶葉品質在不斷提高,適應了市場對高品質茶葉的需要。例如烏龍茶通過采用空調做青,使得在夏季也能生產出高品質的烏龍茶,如此等等。此外,“十五”期間茶葉的清潔化生產也有很好的開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茶葉質量安全要求也在日益提高。為了適應市場發展的需要,各企業都加大了對廠房和設備的改造,大型的精制企業大多數已經通過ISO9000系列、HACCP等質量認證。烏龍茶出口企業精制基本實現了全自動化封閉式生產,為茶葉質量安全提供可靠保障。初制企業也加大對廠房和設備的改造力度。從2005年開始,國家對茶葉企業實行QS認證,促進了茶葉加工企業廠房和設備改造工作的開展。(3)國內銷售情況“十五”期間,我國內銷市場呈現快速發展,內銷數量從2000年的45.34萬噸,發展到2005年的61萬噸,增長了34.1%。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我國茶葉消費多樣化、個性化、禮品化趨勢日益明顯,有效地促進茶葉消費結構的調整。從總的趨勢看,名優茶消費比重增加,有效提高了茶葉經營的經濟效益。在茶葉消費結構上,綠茶、烏龍茶比重增加,花茶和紅茶的比重在下降。“十五”期間,茶葉流通格局也發生根本性的變化,茶葉批發市場成為茶葉流通的重要渠道。從茶葉的鮮葉到毛茶和成品茶的交易,都已經形成較完善的茶葉批發市場體系。在茶葉零售方面,茶葉的品牌連鎖經營格局也基本形成,促進茶葉品牌建設。(4)茶葉出口情況“十五”期間茶葉出口也開始擺脫了困境,通過發揮我國多茶類的優勢,出口企業不端開辟新的市場,不僅止住了不斷下跌的茶葉價格,而且茶葉出口數量呈現較快速度的增長。茶葉出口從2000年的22.8萬噸,增長到2005年的28.7萬噸,增長26%,茶葉出口金額從2000年3.5億美元,增長到2005年的4.84億美元,增長38.2%。在茶葉出口上,出口茶類結構也發生較大變化。紅茶出口減少,綠茶、特種茶出口比重增加。(4)產品銷售價格2009年11月5日,品種級別散裝價(元/斤)精裝價(元/斤)清香型鐵觀音普通150310三級230350二級470720一級680880特級10801280濃香型鐵觀音普通180320三級310550二級580830一級820990特級128015802、市場前景分析(1)國內市場擴大國內需求是我國茶葉工作重點,國內茶葉銷售增長速度能否與茶葉產量增長保持一致是茶葉發展的關鍵。當前,我國飲茶人口為30%,凈飲茶人口3.9億人,年人均消費茶葉1.46公斤。國內飲茶人口每增加1%,消費量增加1.9萬噸;達50%時,消費量則達到95萬噸。由此可見,中國茶葉消費潛力巨大。茶葉專賣店、批發市場和連鎖超市等將逐漸成為人們購買茶葉的主要場所,品牌茶、有機茶將成為茶葉消費的熱點和亮點。從茶類看,內銷市場綠茶、烏龍茶、普洱茶將會繼續得到發展,花茶、邊銷茶、紅茶市場變化不大。(2)國際市場目前全世界有54個國家和地區種植茶葉,160多個國家消費茶葉,國外茶葉市場開發潛力很大。從烏龍茶品種看,由于它工藝特殊,風味獨特,絕大部分產自我國,同時由于烏龍茶占世界消費量少,隨著烏龍茶宣傳、推廣、發展空間很大,前景看好。目前俄羅斯已成為中國茶葉出口的第六大目標市場,增長勢頭強勁,俄羅斯歷來是茶葉消費大國,95%的居民有飲茶的習慣。隨著經濟的復蘇,茶葉消費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我國出口俄羅斯茶葉產品結構由紅茶為主變為紅、綠茶平分秋色,花茶、烏龍茶比重不斷提高。2000年至2005年的五年間烏龍茶出口額年均增長58%。市場競爭優勢分析1、產品質量優勢咸豐縣烏龍茶產業正按照安全、優質、高效的要求,朝機械化、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經營的方向發展,并努力創建有機茶園和無公害基地。經專家鑒定,企業生產的產品其茶質在某些成份上優于安溪鐵觀音,“馨源”牌烏龍茶已被認定為綠色食品A級產品。2、產品特色本項目產品為鐵觀音,用的是鐵觀音烏龍茶苗,在海拔700公尺左右地區種植,它的發酵程度在烏龍茶類中為最輕,兒茶素氧化程度在7.5—19%之間。干茶具有蘭花清香,沖泡后,茶香芬芳撲鼻,湯色黃綠清澈,茶湯滋汁有過喉圓滑甘潤之感,回甘力強,具有“香、濃、醇、韻、美”五大特點。3、產品價格優勢目前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鐵觀音烏龍茶散裝價最低150元/斤,最高1280元/斤,本項目產品與安溪鐵觀音烏龍茶同質,但價格不足一半,測算價為60元/斤(散裝),因此,本項目產品具有很大的升值空間。4、產品商譽“馨源”牌烏龍茶被認定為綠色食品A級產品,核發了綠色食品證書,2021年12月,公司獲中國綠色食品2021上海博覽會暢銷產品獎。咸豐馨源牌鐵觀音已投放市場,在全國的茶葉市場上有一定的市場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本項目產品與企業原產品具有區域同質性,利用馨源牌鐵觀音的品牌,企業可以在短期內打入和占領市場。4.2營銷策略、方案、模式營銷策略1、營銷價格策略價格是營銷組合因素中的重要因素之一,企業能否制定正確的價格決定著能否擴大銷售,增加利潤和提供市場占有率。在實行產品營銷時,應依據產品質量、市場供求狀況等因素決定其價格,實施優質優價、按市場需求定價和區域定價。2、營銷品牌化策略(1)以名創牌。對產品實行商標注冊。創牌既是為了宣傳,擴大影響,同時也是為了保護品牌。(2)以質創牌。嚴格按照質量標準生產、提高產品品位。(3)包裝創牌。美化產品外表。隨著現代流通方式的發展,農產品包裝將成為必然趨勢。(4)加大創牌宣傳力度,樹立良好品牌形象。擴大知名度,提高市場占有率。(5)做好名牌保護工作。對自己的品牌進行商標注冊,求得法律保護;加強內部管理,提高產品信譽,提高產品質量,珍惜和維護品牌信譽。3、網絡營銷策略(1)更新營銷觀念,增強網絡意識。企業經營者和領導者要學習和了解網絡營銷知識,切實認識到網絡經濟對企業傳統營銷的沖擊。(2)優化網站設計,發揮營銷職能。一是資料詳盡,結構清晰,鏈接正確,有相應的導航系統,把重要目錄和最新的內容放在突出位置。二是提供有吸引力的東西。保持網上信息的新鮮感,激發顧客購買欲望。(3)組織專業化營銷隊伍,提升服務水平。網絡營銷戰略的實施使業務與信息技術的聯系更為緊密,企業需要大量培養能融和業務與信息技能的通才。4、產品促銷策略采取廣告推廣、人員推銷、關系營銷、營業推廣四種形式。在進行產品營銷的時候要把促銷策略靈活運用,與顧客建立長期關系,培養一批忠誠的顧客群。5.產品營銷渠道策略(1)延伸產品批發市場的價值鏈,走垂直一體化道路。一方面有助于尋找到新的利潤點,開拓發展空間,快速做大做強。另一方面有效減少渠道環節,通過內部關聯交易降低流通成本,穩定并降低市場價格,有助于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率,對于保護生產者利益和消費者福利也有著積極意義。(2)改造升級原有的渠道組織,提高流通效率。主要是要對當前產品流通的主要載體——批發市場進行改造。批發市場在交易方式、管理模式、服務功能等方面要進行完善和發展,提高流通效率,擴大流通半徑,使之滿足地區間產品大規模流通的需要。(3)加強對渠道體系的梳理和調整,提高渠道績效。政府相關部門采取各種措施對包括農產品生產、流通、銷售、加工、消費等各個環節在內的整體渠道鏈條進行梳理再造,消除農產品流通不暢的瓶頸制約,使得各個環節都能夠暢順高效運轉,提高其整體運營效率。(4)發展國際化營銷渠道,把國內的產品銷售出去,解決國內農產品賣難現象。同時采取網上銷售、遠程運輸、窗口直銷等現代營銷手段,激活流通,拓展市場。6、產品包裝策略(1)突出飲品形象的包裝策略通過在包裝上再現產品品質、功用、色彩、美感等,有助于商品充分地傳達自身信息,給選購者直觀印象,真實可信,以產品本身的魅力吸引消費者,縮短選擇的過程。(2)突出飲品用途和使用方法的包裝策略突出飲品用途和用法的策略是通過包裝的文字、圖形及其組合告訴消費者,該飲品是什么樣的產品,有什么特別之處,在哪種場合使用,如何使用最佳,使用后的效果是什么。(3)展示企業整體形象的包裝策略企業形象對產品營銷具有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因此,很多企業從產品經營之初就注重企業形象的展示與美譽度的積淀。(4)突出飲品特殊要素的包裝策略任何一種商品化的飲品都有一定的特殊背景,如歷史、地理背景,人文習俗背景,神話傳說或自然景觀背景等,包裝設計中恰如其分地運用這些特殊要素,能有效地區別同類產品,同時使消費者將產品與背景進行有效鏈接,迅速建立概念。7、產品綠色化策略綠色農產品有利于增強人民體質,改善生存環境。當今世界,人們對綠色農產品越來越青睞。世紀之初,我國己全面啟動“開辟綠色通道,培育綠色市場,倡導綠色消費”的“三綠工程”。抓住這一機遇,奏響綠色主旋律,大力發展有機烏龍茶,發展農產品的綠色營銷:樹立綠色營銷觀念、搜集綠色信息、制定綠色計劃、開發綠色資源、生產綠色產品、應用綠色技術、產品包裝綠色化、采用綠色標志、制定綠色價格、開發綠色促銷、開辟綠色渠道、弘揚綠色文化、引導綠色消費、實施綠色營銷的監督。營銷方案1、確立營銷目標總體目標是促進銷售,提高市場占有率及品牌知名度,樹立行業強勁品牌。采取業務集中戰略打造競爭力,在更加廣闊的市場范圍內建立差異化和低成本優勢,鎖定區域市場,集中業務優勢,整合渠道資源,打造強勢品牌。項目產品目標市場定位為:一級市場側重國際市場,重點是俄羅斯,二級市場以國內大中城市市場為主。2.推廣方案立足俄羅斯,建立市場,以此為試點,總結經驗,在全球范圍內推廣,創建行業品牌,逐步走向毆美市場。力爭三年內將“馨源鐵觀音”有機烏龍茶培育成全國知名品牌。營銷模式1、在全國各地委托代理商,建立專賣窗口。2、和大超市建立穩定的供銷關系。3、派業務員到各地宣傳、銷售,搞好售前售后服務工作。4.3市場風險分析項目產品市場風險因素分析從產品市場風險看,主要風險因素為基地生產的隨意性和產品質量安全性。烏龍茶加工原料生產受農殘影響較大,如果農殘超標,將造成企業產品質量下降。防范和降低風險對策1、嚴格生產過程的規范化管理。種植烏龍茶采取標準化生產,規范化管理,建立環保、無公害、綠色種植基地,嚴格按照綠色食品標準要求生產和加工。2、大力發展訂單種植。把農民和加工企業對接起來,從而避免農民種植的隨意性,調動農民種植烏龍茶的積極性。3、組建咸豐縣有機烏龍茶協會。由企業發起成立協會,并對有機烏龍茶產業進行產前、產中、產后系列服務,始終把服務放在首位。第五章建設方案5.1產品方案和建設規模產品方案1、產品方案構成本項目產品方案為:表5-1項目產品方案表產品名稱規格標準全廠銷售量新增銷售量包裝要求鐵觀音20kg450噸150噸箱裝2、新增產品與現有產品的銜接本項目產品為鐵觀音,與企業現有產品一致。原有生產線與擬建的生產線相對獨立,新項目建成后原有生產線繼續運行。建設規模根據現有生產基地,合理確定生產規模,企業已建成優質烏龍茶基地13000畝,已投產近6000畝,達產后畝產鮮葉700公斤,每公斤干茶耗鮮葉按8.33公斤,畝產干茶84.03公斤(0.084噸/畝)計算,年產干茶500噸,企業現有生產能力300噸本項目確定建設規模為年新增烏龍茶鮮葉處理能力1250噸,新增烏龍茶生產能力150噸。5.2建設規劃和布局總體建設規劃單位的總體建設規劃為與農戶聯辦基地13000畝,配套建設烏龍茶加工生產線,最終加工能力達到1050噸。加工布局為官壩村450噸,馬河村300噸,小模村300噸。擬采取“公司+農戶+基地”的運作模式,由農戶按統一技術規范生產,公司提供技術培訓、負責基地區域的道路維護及灌溉設施建設,并回收產品。項目布局該項目加工廠在公司馬河村沙壩廠區內進行規劃和布局,其規劃布局詳見附件“咸豐縣1250噸烏龍茶鮮葉加工擴建工程總平面布置圖”。1、廠區應根據加工要求合理布局,生產區與生活區隔離。加工廠的設計和建筑符合國家標準。廠區應整潔,干凈,無異味,道路硬化,排水通暢,廠區綠化。廠房和設備布局與工藝流程和生產規模相適應,能滿足生產工藝、質量和衛生要求。廠房布局防止毗鄰車間相互干擾。2、生產加工車間、空調做青車間等相對獨立設置,車間面積根據生產規模和設備占地面積等確定。地面堅固,平整,光潔,墻壁淺色,砌1.5m高白色瓷磚墻裙。生產加工車間有足夠面積的原料、輔料、半成品和成品倉庫或場地。車間的照明、通風、除塵、排濕、噪聲控制和門窗設置等均需符合相關要求。3、直接接觸茶葉的設備和用具用無毒、無異味,不污染茶葉的材料制成。4、加工廠應有衛生行政部門發放的衛生許可證,制定并明示相應的衛生管理制度。茶葉加工及有關人員應持有效的健康檢查證書。項目在實現總體規劃目標中的地位單位的總體建設規劃目標是最終實現加工能力1050噸。本項目加工能力為150噸,占14%,對實現最終目標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及示范作用。5.3建設標準和產品標準本項目產品質量標準參考《地理標識產品安溪鐵觀音》(GB/T19598-2006)制訂。其中,污染物在茶葉中的含量執行《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05)標準,農藥在茶葉中的含量執行《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標準》(GB2763—2005)。1、感官品質表5-1感官品質2、理化指標表5-2理化指標%項目指標水分≤7.5碎茶≤16.0粉末≤1.3總灰分≤6.5水溶性灰分(占總灰分)≥45.0酸不溶性灰分(占總灰分)≤1.0水溶性灰分堿度(以KOH計)≤3.0水浸出物≥40.0粗纖維≤13.03、衛生指標表5-3衛生指標項

目指

標鉛(以Pb計)≤5.0mg/kg稀土總量≤2.0mg/kg4、農藥殘留限量表5-4農藥殘留限量項

目指

標六六六≤0.20mg/kg滴滴涕≤0.20mg/kg氯菊酯(紅茶、綠茶)≤20.00mg/kg氯氰菊酯≤20.00mg/kg氟氰戊菊酯(紅茶綠茶)≤20.00mg/kg溴氰菊酯≤10.00mg/kg順式氰戊菊酯≤2.00mg/kg乙酰甲胺磷≤0.10mg/kg殺螟硫磷≤0.50mg/kg5.4技術(工藝)方案技術路線及流程1、生產流程圖曬青殺青曬青殺青涼青搖青打散包揉速包采摘烘干揀剔成品圖5-1鐵觀音加工生產流程圖2、工藝(技術)流程說明(1)采摘(采茶):鐵觀音采青時間上午9:30至下午3:30左右,根據茶青需要調整采摘時間。(2)曬青(萎凋):從茶園采摘回來的鮮葉攤涼在地上(形式可多祥),目的是使茶青蒸發水份。(3)涼青:青葉經過曬青后,將青葉歸篩,放入做青室靜置,使其自然發酵產生特有的音韻,這是決定品質的重要過程。(4)搖青(做青):使葉緣壞死組織通過搖青機的磨擦與碰撞去除,促進茶多酚等物質與酶的轉化。(5)炒青(殺青):利用高溫破壞鮮葉中酶的活性,使鮮葉內部水分蒸發,在散發青草氣發展香氣的同時使葉質變軟,為揉捻工序創造條件。(6)速包:把殺青后的茶葉包在特制的布里,從這個環節開始其目的就是制作外形和顏色。(7)包揉(包逑):將打包好的茶包放在“揉捻機”中進行揉捻做形。茶球在緊包的狀態下在揉捻機中滾動,里面的葉子受到擠壓會慢慢形成“顆粒狀”。(8)打散:烏龍茶經過包揉的工序后,條索常結成團狀,有的成為緊實的茶塊,此工序對茶團或茶塊進行快速(1-1.5min)均勻地解散。(9)烘干(干燥):把茶團解塊后攤鋪在竹篩上放在鐵架上,置于爐中焙烤。烏龍茶的烘干與包揉需結合反復多次進行。(10)揀剔:烘干后的茶葉最后經過簸揀,除去梗片、雜質即為成品。工藝技術來源的可靠性和可得性烏龍茶的制造工藝為“半青半紅”,半發酵工藝,吸取了紅茶發酵和綠茶不發酵的制造原理,制造過程中既不完全破壞全葉組織,但又輕微地擦傷葉緣組織,要求細胞內含物不完全變化,但又有一部分起氧化作用。通過如此復雜的工藝過程,引發出獨特的色、香、味。烏龍茶加工技術為成熟的技術,企業已全面掌握了各環節的工藝流程和關鍵技術要點,技術成熟可靠。主要工藝(技術)參數1、鮮葉原料以駐芽中開面第一芽2-3葉為宜,

茶青嫩度要求均勻一致。鑒于目前茶園管理水平較高,茶樹芽梢生長強勢,大多一芽帶3-6片鮮嫩葉,可采取采下整個新梢后,先采帶芽2-3葉,再把枝梢上的新嫩葉單片摘下,另行制作,可提高制優率。

單葉片的制茶品質相對比標準采稍差,但制作較易掌握且質量較穩定。2、曬青程度曬青程度稍輕,減重率以4%-7%為宜,比常規曬青少2%-3%。3、空調做青工藝及環境參數(1)做青工藝以“輕搖青、長攤涼、輕發酵”為原則搖青次數:多為3搖搖青歷時:一搖為2-3min,二搖為3-5min,三搖為6-10min,搖青程度相對比傳統常規輕。攤青要求:薄攤。第一、二次攤葉量0.5-0.75kg/㎡;第三十攤涼歷時:根據茶樹品種、茶青嫩度、做青間溫、濕度等情況靈活掌握。

第一、二次攤青時間一般為2-4小時,最后一次攤涼歷時為8-16小時。做青適度特征:青葉柔中微呈干硬感,葉子轉為黃綠色,葉面失去光澤,葉尖呈紅褐色斑點,葉緣略現紅邊或紅點,青氣消退,茶香顯露,即可進行炒青。(2)做青間設備配置做青間建造:

做青間座向最佳方位為座北朝南。墻體結構宜為機磚構筑,墻面宜用水泥砂漿括平不宜貼瓷磚,進入門最好采用推拉門,以保持空調做青房的氣流穩定。設備配置:由空調器、氣流設備(排氣扇、循環風扇)、移動式攤青架、溫濕度計等若干種設備組成。空調機選型:有分體式、窗式、柜式、專用式任選一種,以選擇分體式或柜式空調機為最佳,匹數根據做青間每平方米的制冷量100-120千瓦來選型。排氣扇作用:主要是排除混濁空氣,宜與空調器互置,使室內氣流形成下送上排或對送異排,保證室內空氣新鮮。(3)空調做青間環境參數做青間室內溫度宜在20-23℃(空調機設置溫度為18-21(4)注意事項做青期間必須常觀察室內溫、濕度的變化情況,

一般夏茶以降溫降濕,暑茶以降溫保濕為側重,如暑茶遇上濕度過低時,可在地上適當灑水增濕。空調做青房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定期或不定期開啟排氣扇排除室內混濁空氣,

可結合短時開啟門窗,輸入室內新鮮空氣以防止密閉做青間的二氧化碳濃度過高,造成空氣偏酸性,避免制成香氣欠清爽的“空調味”茶葉。4、炒青技術參數掌握“高溫快殺、炒熟炒透”為原則。殺青溫度為280-310℃

。殺青歷時為5-7min

,投葉量為7.5-10kg。

殺青后減重率為30%-5、揉烘技術參數殺青后,其技術工藝為攤涼→速包→包揉→解團→篩末→烘焙,反復4-6次。包揉方法:采用“冷包揉”和輕壓短揉。攤涼回潤后速包、平揉歷時4-5min避免產生碎葉片。烘焙方法采用低溫慢烘,

防止溫度過高而使茶葉“吃火”變色,保持毛茶鮮活度。

初烘溫度為70-75℃,而后逐次降,復烘為60-65℃。物料消耗定額及平衡表5-4項目消耗定額及物料平衡表序號項目單位消耗定額物料來源物料保證率1烏龍茶鮮葉噸/噸8.33100%來源當地100%2包裝物套/噸50.00當地購買100%3液化汽噸/噸1.05當地購買100%5.5主要設備方案設備選型儲青設備選用6CW13-105鋪青機,搖青設備選用6CJ-80*2搖青機,鮮葉除濕干燥設備選用HSW-63LW恒溫除濕干燥機和HT-1480抽濕機。殺青設備選用液化氣6SF-90X126殺青機,揉捻設備選用順發牌100*90型速包機、順發70*94型全自動包揉機、順發牌茶葉松包機;烘干環節選用(DSTDG-2),2㎡和(DSTDG-2),3.6㎡烘焙機;揀剔環節選用順發牌茶葉抖篩機。5.5.2設備清單表5-5鐵觀音加工設備清單序號設備名稱型號單位數量單價金額1主要設備116127.91.1空調做青車間3740.2鋪青機6CW13-105臺38000.2搖青機6CJ-80*2臺1259807.2恒溫除濕干燥機HSW-63LW臺22754016.6抽濕機HT-1480臺340301.2鐵架子個3002006竹篩個30003091.2生產加工車間7987.7液化氣殺青機6SF-90X126臺121600019.2液化氣殺青機甫豐牌臺1235002.4速包機順發牌100*90型臺13850011.1速包機甫豐牌臺1130001.3全自動包揉機順發70*94型臺17680011.6全自動包揉機甫豐牌臺1130001.3茶葉松包機順發牌臺1365808.6烘焙機SF-90*2型臺6125007.5茶葉冰凍干燥機DSTDG-2,2㎡臺1960009.6茶葉冰凍干燥機DSTDG-2,3.6㎡臺112500012.5茶葉抖篩機臺130000.3通風設備臺1221002.52輔助設備45.02.1供水管道米2100194.02.2消防設施米188500.92.3變配電臺1980009.82.4配電線路套130282130.33其他設施3.1污水處理站套3.2質量檢測設施套合計173.05.5.3企業現有300噸烏龍茶加工設備,有各種設備310臺套。本項目為異地擴建,現有設備在新增工程中僅包裝、儲藏設備能利用。在原有生產線中均能利用。5.6主體工程方案5.6.1表5-6建筑工程清單序號類別單位建筑面積建筑結構1生產加工車間m21170鋼結構2空調做青車間m2810磚混結構5.6.企業現有加工廠房3棟,建筑面積3916平方米;有茶葉成品冷庫1棟,建筑面積101.14平方米。本項目為異地擴建,現有生產性建筑在新增工程中辦公綜合樓的包裝間、茶葉成品冷庫可以利用。在原有生產線中均能利用。5.7輔助工程及其它工程方案5.7.計劃建管理綜合樓1棟,兩層建筑,磚混結構,建筑面積480平方米,一層設車間管理辦公室、衛生間、更衣盥洗間、職工食堂;二層設職工宿舍。5.7.21、用水量計算用水量計算表用水對象單位用水單位數最高日用水定額(L)最高日用水量(m3/d)使用時數(h)平均時用水量(m3/h)小時變化系數(Kn)最大時用水量(m3/h)生產人員用水每人每班85人403.480.4251.50.638綠化用水平方米1200m222.421.2001.20周邊農戶用水每人每天100人4016.0121.331.52.0未預計用水量10%2.1812.1802.18合計23.985.146.02本項目總用水量為23.注:未預計用水量包括管道漏失水量等用水量,消防用水量僅用于校核管網計算,不屬正常用水量。2、水源系統本工程用水量主要是職工生活用水、消防用水、綠化用水及周也農戶用水,生產工藝不需要水量。本建筑所有生活及消防用水全部取自2100米以外的巖沙子灣自備水源,本工程供水水源接自廠外蓄水池,蓄水池容量300立方米3、給水管材的選用室內給水管采用建筑給水用鋼塑復合管(襯塑鍍鋅焊接鋼管),DN<50mm時采用螺紋連接,DN≥50mm時采用卡箍及法蘭連接。室外給水管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給水塑料管,熱熔及電熔連接。5.7.31、污水(1)污水量生活污水為日常生活中排泄的糞便污水,污水量按每人每日30L計,污泥量按每人每日0.4L計,本項目設計定員85人,建筑每日排出污水量2.55m3/d,污泥量為10.8m(2)污水系統設計生活污水經立管收集后下至地下一層出戶,經三格化糞池處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網。(3)化糞池設計總人數85人,化糞池實際使用人數按總人數的40%計算,污水在化糞池中停留時間為24h,清掏周期為360天。新鮮污泥含水率取95%,發酵濃縮后的污泥含水率取90%,污泥發酵后體積縮減系數取0.8,清掏污泥后遺留的熟污泥量容積系數取1.2。經化糞池計算軟件計算,本項目選擇化糞池的有效容積為:6m3,外形尺寸:化糞池底板的長5.38m,寬2.14m,化糞池池身的長4.98m,寬1.74m2、雨水(1)雨水量設計雨水流量為:qy=qjΨFw/10005分鐘降雨強度為:q5=1108(1+0.73lgP)/t0.626徑流系數Ψ取0.9匯水面積Fw為2220雨水重現期P取2年。經計算,本工程雨水流量為98.59升/秒。(2)雨水及廢水系統設計①屋面雨水采用重力流系統排除。雨水經屋面雨水溝及雨水斗(87型)、室內雨水管收集后下至地下一層出戶,經室外雨水井及雨水排水溝排入忠建河。②基地范圍內的雨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