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土壤肥料學通論試題庫及答案多分足時,即使增加前一因子也不能使作物生長增加,直到缺乏的因子得到補充,作物才能繼5、氮肥利用率:氮肥利用率是指氮肥中氮素被當季作物吸收利用的百分率。潛7、土壤分布的垂直地帶性:土壤垂直地帶性分布是指山區的土壤隨著海拔高度的變化呈現為無效態磷的過程。其結果導致磷的有效性降低。13、土壤沙化:土壤沙化指良好的土壤或可利用的土地,在風蝕和風力堆積作用下,變基礎的條件下,產前提出氮、磷、鉀和微肥的適宜用量和比例以及相應的施肥技術的24.復合肥料:是指氮、磷、鉀三種元素中,至少有兩種元素標明量的肥料。26.底肥:又稱基肥,是在進行植物播種或移植前,結合耕地施入土壤中的肥料。27.植物營養臨界期:在植物甚至發育過程中有一時期對某中養分的要求絕對量不要求迫切,不可缺少,即使補施也很難彌補由此而造成的損失。28、土壤:地球陸地上能夠生產植物收獲物的疏松表層。土壤本質屬性具有肥力。29、肥料:是指直接或間接供給作物生長所需要的養分,改良土壤性狀,以提高作物的30、母質:是指裸露于地表的巖石礦物經風化作用后殘留在原地或以搬運沉積后的風化31、肥料三要素:植物必需的營養元素中,氮、磷、鉀三種元素的需要量最多,但土壤量較少,必須通過施肥才能滿足植物對營養的要求,因此,把氮、磷、鉀三種元素稱為“肥33.土壤活性酸:指土壤溶液中的氫離子濃度導致的土壤酸度,通常用pH值來表示。34.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作用下,土壤表層及其母質被剝蝕、沖刷、搬運而流失的過40、堆肥:秸稈、植物殘體等有機廢棄物在好氣條件下堆腐而成的有機肥。43、同晶替代:組成礦物的中心離子被電性相同,大小相近的離子所替代而晶格構造保在水中的養分就隨水分的運動而遷移到根表。46、根外營養:植物通過地上部器官吸收養分和進行代謝的過程。47、氮肥利用率:氮肥利用率是指氮肥中氮素被當季作物吸收利用的百分率。48、風化作用:巖石、礦物在外界因素和內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逐漸發生崩解或分解作49、營養診斷:對土壤養分貯量和供給能力,以及植株營養狀況進行分析測試,從而做肥的建議,分為土壤診斷和植株診斷兩種。51、擴散:是指土壤溶液中當某種養分的濃度出現差異時所引起的養分運動。于光合作用等生理過程所需要的水分總和。54、綠肥:凡是把正在生長的綠色植物直接耕翻或割下后運往另一塊田作肥料的55、協同作用:一種營養元素促進另一種元素吸收的生理作用。56、歸還學說:為保持地力,應向土壤中歸還被植物吸收的元素。4、根據成因,土壤中的礦物可分為原生礦物和次生礦物兩大類。6、土壤有機物的轉化包括礦質化和腐殖化兩個完全9、土壤中的膠結物質主要有無機膠體和有機膠5、馬鈴薯、糖用甜菜與煙草等是喜鉀作物,也是忌6、土壤開始表現可塑性的含水量稱為可塑下限或下塑限,土壤失去可塑性時的含水量稱為可塑上限或上塑限,差值為塑性值或可塑指數。7、根部對無機養分的吸收包括離子被動吸收、主動吸收兩個過程。9、停止供水后土壤水分的蒸發一般分為大氣控制階段、土壤導水率控制階段、擴散控制2.地球是由幾個不同狀態物質的同心圈層組成的,分3.土壤是由固相、液相、氣相三相物質組成的多孔體。固相部分包括礦物質、有機8.植物吸收離子態養分的主要方式有被動吸收5.植物必需灰分元素有K、Ca、Mg、A4.土壤耕性改良的措施有增施有機肥、客土法、種植綠肥。6.植物營養期包括植物營養臨界期、植物營養最大效率期。8.德國化學家李比希提出養分歸還學說、最小養分率。植物吸收養分離子的相互作用。2.作物主要以銨態氮和硝態氮形式吸收N素210.李比西于1840年發表了題《化學在農業和生理學上的應用4、土壤的固相組成有礦物質、有機質、土壤微生物,我們通常把礦物質稱之為土壤的骨5、卡制土壤質地分類制利用兩級分類法即物理性砂粒和物理性粘粒的相對含量不同將土壤7、現代農業化學的奠基人是李比希,提出了養分歸還學說、最小養5、土壤結構可以分為四類,它們是塊狀和核狀、柱狀和棱柱狀、片狀、團粒。制階段、導水鋁控制階段、擴散控制階段,可以通過中耕切斷毛管和7、作物缺鉀的癥狀一般最先在表現出癥狀,水稻缺鉀的主要癥狀是8、土壤孔隙按其孔徑大小可以分為通氣孔隙、毛管孔隙、非活性孔隙,其中毛管孔隙既可以保持水分,又可以供應水分,當這類孔隙充滿水時所對應的水(在地下水較深,地下水與土壤水無聯系的土壤中)。2、國際制土壤質地分類石礫、砂粒、粉砂粒、粘粒的粒徑范圍分別為>2mm、2~0.02mm、0.02~0.002mm、<0.002mm。5、微量營養元素從缺乏到過量之間的臨界范圍小,因此7、作物缺鉀的癥狀一般最先在表現出癥狀,水稻缺鉀的主要3、土壤由固相、液相、氣相三相物質組成。4、肥料的分類是有機肥、無機肥、生物肥。8、土壤孔隙分為空氣孔隙、毛管孔隙、無效孔隙。10、土壤耕性的類型有土酥柔軟、土輕松散、土重緊密、淀漿板結、緊實僵硬、頂犁跳5、土壤永久電荷主要來源于土同晶替代、礦物4、土壤中交換性鹽基離子占全部交換性陽離子的百分比叫3、土壤吸收性能的類型有機械吸收、物理吸收、化學吸收、離子交換吸收、生物吸5、土壤孔隙的類型通氣孔隙、毛管孔隙、無1、土壤的固相組成有礦物質、有機質、土壤微生物,我們通常把礦物質稱之為土壤的骨3、卡制土壤質地分類制利用兩級分類法,即物理性砂粒、物理性粘粒的相對含量不同將6、土壤全磷量是指土壤中的所有形態磷的總量,有效磷是指能被當季作物吸收利用的磷7、我國土壤鉀素的地域性分布規律是由北13、土壤的保肥機制有機械吸附、物理吸附、化學吸附、物理化學吸附、生物吸附五個2.土壤全磷量是指土壤中的所有形態磷的總量,土壤有效磷是指能被當季作物吸收利用B、銨態氮和硝態氮兩大類C、無機態和有機態兩大類D、水溶性氮A、粘粒含量B、砂粒含量C、有機質含量6、為了提高煙草品質,氮肥宜用(C)。+418.在土壤有機質分解與轉化中其最主要作用的是(C)A.動物B.A.水層厚度B.土水勢C.容積含水量D.相對含水量A.土壤容重B.土粒相對密度C.土壤孔隙度D.土壤孔隙比A.土壤礦物質B.土壤肥力C.土壤26“花大花艷’’是補充(C)引起的.A.鋅肥B.鐵肥C.硼肥D.鉬肥A.禁止施用任何化學合成肥料B.必須施用農家肥C.允許施用商品肥料D.采用秸桿還田28、某種復合肥的養分含量為15、20、10,則該復合肥是(C)A.高濃度復肥29、硫酸銨、硫酸鉀等含硫酸根的化肥一般不宜在長期淹水的土壤中施用,其主A.硫酸根對水生作物有害B.硫酸根被還原為硫化氫后對作物不利A.塊狀結構B.核狀結構C.團粒結構D.柱狀結構E.片狀結構A.物理風化B.生物風化C.機械風化D.化學A.總孔隙度高,而且非活性孔隙比較多B.總孔隙度高,而且毛管孔隙比較多C.總孔隙度高,而且通氣孔隙比較多D.總孔隙度高,而且各級孔隙比例合理分布A.粘土>壤土>砂土B.砂土>壤土>粘土C.壤土>粘土>砂土D.36.增強抗旱性,抗寒性,抗倒性,抗病性的元素是(C)A.NB.PC.KDA.分蘗和幼穗分化期B.現蕾初期C.幼穗形成期D.喇叭口至抽雄初期A.20%B.25%C.30%D.40%A.既可用于水田,也可用于旱地B.雖含酸根,但不影響土質C.本身化學性質不穩定,但農化性質較穩定D.含氮量低,同A.這三種元素常常供不應求B.土壤中這三種元素的供應量最少C.這三種元素的營養價值最大D.作物對這三種元素42.不屬于二元復合肥的有(C)A.磷銨B.偏磷酸鉀C.A.酸堿度測定B.石灰質反應C.土壤顏色鑒定D.土壤結構現象A.粘著性B.可塑性C.吸附性D.粘45.土壤有機質主要成分是(B)A.土壤微生物B.腐殖質A.植物礦質營養學說B.水與腐殖質C.土壤礦物質淋溶學說D.土壤發生學說A.NPKB.CaMgSC.CHND.CHO48、增強抗旱性,抗寒性,抗倒性,抗病性的元素是(C)A.NB.PC.KD.CaA.分蘗和幼穗分化期B.現蕾初期C.幼穗形成期D.幼A.酸堿度測定B.石灰質反應C.土壤顏色鑒定D):料),58.石灰性土壤發育過程中伴隨著強烈的(D)A.59.和氫離子相比,鋁離子的致酸能力(B)。):62.一般來說在堿性條件下B)。A.作物吸收陰離子養分多于陽離子養分B.作物吸收陽離子養分多于陰離子養分C.作物吸收陰、陽離子養分一樣多63、下列化肥中對煙草增產優質效果最好的是(D)A.過量的氮B.過量的磷C.過量的鉀D.過量68.最小養分率的創立者是(C)A.道庫恰耶夫B):):):態82、屬于速效磷肥的是(D)。A、鈣鎂磷肥B、磷礦83、作物吸收的氮素如果超過其代謝消耗時C。86、關于土壤膠體的帶電性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B)。A、所B、所謂的膠體帶電是指其構造中的外離子層所帶電荷。C、土壤膠92、一肥料包裝袋上印有12-12-12,A、12%N,12%PO,12%KOB、12%N,12%P,12%KC、12N:12PO:12KOD、12%NO,12%PO,12%KOA、土壤耕作與土壤松緊情況B、土壤礦質顆粒組成與有機質含A、大B、小C、兩者銨A、水解性無機氮和非水解性有機氮兩大類B、銨態氮和硝態氮兩大類C、無機態和有機態兩大類D、水溶性氮和水解性氮兩大類A、O2110.A、以施用葉面肥為主B、經常噴施葉面肥料A、同晶代換作用B、環境pH的變化C、吸附有機質D、邊緣斷鍵A、增加氮肥用量B、增加磷肥用量C、減少氮肥用量D、減少磷肥用量4石銨4慢力米采利希D、泰爾138、土壤類型在地球表面自北而南呈有規律的更替,這種土壤分布規律稱為A。A、土壤的緯度地帶性B土壤的垂直地帶性C土壤的非地帶性分布D土壤的經度地帶性139、屬于原生礦物的是A。A、白云母B、高嶺石C、伊利石D、蒙脫石作物缺硼1)頂芽停止生長,逐步枯萎死亡2)根系不發達,葉色暗綠,葉形4.根細胞對養分離子的主動吸收和被動吸收有何區別通過擴散作用,不直接消耗代謝能量而透過質膜進入細胞內的過程。植物細胞的質膜是半透膜,離子可由濃度較大的膜外向濃度較低的膜內擴散,當達到平衡后度,利用代謝能量透過質膜進入細胞內的過程。是植物吸收養分的高級階段。植物吸收養料常常是兩者結合進行的。主動吸收的機理有載體學說和離子泵學說。5.供氮過多或虧缺時作物生長發育有何異常癥狀發展。②缺氮引起葉綠素含量降低,使葉片的綠色轉淡;嚴重缺氮時,葉色變黃,最后死亡。③作物缺氮,蛋白質形成減少,導致細胞小而壁厚,特別而少,且淀粉與糖分含量下降,水分多而不耐貯藏。糖類作物含糖量下降。油料作物結莢雖多,但籽粒小而少,含油量低。棉花植株高而蕾鈴脫落嚴重,產量降低,纖維品質肥和追肥,都以集中施用效果好。將磷肥集中施用在根際附近,既可減少磷肥和土壤的機肥料混合施用,能減少與土壤的接觸面,并且有機肥料中的有機膠體對土壤中三氧化同生育期根系的發育與分布狀況不同,因此最好將磷肥分層施到作物活動根群附近。(5)和保持,以改善作物營養和維持土壤肥力。③科學管理,合理施肥,減少N素損失。科答:因為土壤具有對養分的機械阻留、物理吸附、化學沉淀、生物吸收、物理化學吸附物理吸附:物理吸附指物質分子借助土壤表面張力而吸附在土壤顆粒表面。被吸附的物質,稱基質勢,是由土粒吸附力和毛管力所產生的。(2)理性質不能變壞,最好混合后使肥料的物理性質得到改善。(3)肥料混合施用,應14、土壤空氣對土壤肥力和作物生長的影響。生長和吸收功能。③影響微生物活性與有毒物質的產生④答:大量施肥可導致1)土壤污染2)水體富營養化3)地下水污染4)2.諺語“施肥一大片,不如一條線”如何解釋答:集中施肥,提高土壤供肥性。因為集中施肥提高了施肥點養分離子的飽和答:土壤緩沖性是指土壤能夠抵抗外來物質引起其酸堿反應發生劇烈變化的能力。其產生原因1)土壤膠體上交換性陽離子的存在,這是土壤具有緩沖作用的主要原因。色、乃至黃色,有些作物如番茄、玉米葉脈和葉柄上還會出現紅色或暗紫色;植株早衰,花果少,成熟快,產量低,產品品質差。地上部癥狀先從下部老葉開始,然后逐漸玉米、番茄等)莖葉呈紫紅色,水稻等葉色暗綠。莖葉出現紫紅色斑點或條紋,癥狀從綠色;嚴重缺鉀時幼葉也會出現同樣的癥狀;整個植株或枝條柔軟下垂,答1)植物生長后期,根部吸收養料的能力減弱,根外追肥能及時彌補根部吸收養分(3)溶液濃度低。在不引起傷害的前提下養分進入葉片的速度和數量隨濃度升高而升高。(4)可以靈活掌握施肥時間和施肥方式,避免逆境環境條件或復雜田間條件等不利22.影響土壤有機質轉化的因素是什么況。通氣良好,分解徹底,分解速度快。通氣性差,分解緩慢,常累積還原性物質和有:(26.土壤肥料在農業生產中有哪些作用答1)秸稈直接還田既能改善土壤中養分供給狀況,又具有改良土壤物理性質。29、土壤陽離子交換作用的特征34、與根部營養相比較,葉部營養有哪些特點35.銨態氮肥的性質及其施用注意事項答1)銨態氮肥均為水溶性速效肥料。(2)銨態氮肥中的氨分子或銨離子在通氣良好的條件下易被氧化成硝態氮,氧化后易被水淋失。為減弱硝化作用,可以配合硝化抑態氮肥在堿性環境下易揮發,應盡可能避免與堿性肥料混用。⑤銨離子在干濕交替的情36、植物體內氮、磷、鉀的含量與分布有何特點答:1)氮是植物需要量最多,質量分數最高的營養元素之一。一般植物含氮量約為植物干物質重的0.3%—5.0%。2)植物體內磷(PO)的含量,一般為其干物質重的0.2%—1.185%左右;其余是無機態磷,占15%左右。作物體內磷含量的一般規律科作物高于禾本科作物;生育前期高于生育后期;幼嫩器官高于衰老器官;繁殖器官高于營養器官。磷的再利用能力比其他元素高,可達80%以上。3)一般而言,植物體內鉀(KO)的含量大約為1%2—5%,通常在1.5%—2.5%之間。鉀在植物體內主要以離子形態或可溶性鹽類存在于汁液中或吸附在原生質的表面上。壤微生物的活動。⑤減輕或消除土壤中農藥殘毒和重金屬污染。漏。④創造良好的土層構造。應適當配施一些化學氮肥;對缺磷土壤還應配施速效磷肥,以促進微生物的活動,有41、如何合理保護我國土壤資源中低產田作為重點來抓,充分挖掘耕地增產潛力。(4)提高復種指用。⑤促進核酸和蛋白質的合成及生長素的運輸。⑥提高作物的抗逆性。44、如何配制摻合肥料答:摻合肥料的配制:在生產實際中,根據土壤的強;②硝酸根易隨水移動或隨地表水流失;③嫌氣條件下,硝酸根易反硝2N等氣體而損失;④易燃易爆;⑤不宜做基肥和種248、在磷素脅迫的條件下,作物生長發育有何異常癥狀49、有機肥料主要可分為哪幾類對作物和土壤有何作用中的作用:有機肥含有無機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可以直接供給作物吸收利用;有機肥中的有機物質,可以作為作物養料的來源;有機肥料腐解過程中形成的胡敏酸、纖維①反硝化脫氮又稱反硝化作用,可分為生物反硝化脫氮作用和化學反4腐熟時間較長。(2)疏松堆積法特點是分解較徹底,腐殖質累積少,養分易損失,只有在植物生育過程中,有一時期對某種養分要求絕對量不多,但很敏感需要迫切。此時如缺乏這種養分,對植物生育的影響極其明顯,并由此而造成的損失,即使以后補施該種養分也很難糾正和彌補。這一時期就叫植物營養臨界期。植物在這一生長發育時期,對外界環境條件較為敏感,此時如遇養分不足,往往會有很強烈的反應,這些反應表現在生長勢上,嚴重時還會表現在產量上。在植物生長發育過程中還有一個時期,植物需要4),調控水分:在一定土壤含水范圍內,利用率隨水分增加而增加。追肥時旱田可通過灌溉調節,無灌溉時可看土商情;水田不能不排大灌。(3)N肥球狀化或緩效化:把氮肥與4化抑制劑控制NH+硝化。(5)合理分配和選擇肥料:根據作物施肥:因作物選擇肥料,4品種多施,反之少施;有的作物喜NH+—N,有的喜NO——N等。根據土壤條件施肥:因土壤選擇肥料,主要是PH。石灰土壤及堿土施NH4—N,深施立即蓋土且應選擇生理酸性3磷、鉀、有機肥配合施用,達到養分的平衡,提高肥料的經濟效益。55、不同土壤質地的生產特性。要點1)砂土類:通氣透水能力強,易旱;養分含量低,施肥“冷性土”;“發老苗不發小苗”,耕性差,適合種植生育期長的作物。56、尿素為什么適合根外追肥為提高根外追肥效果應注意那些問題要點:1、尿素為中性有機物,電離度小,不易燒傷莖葉。2、尿素分子體積小,易透細胞膜。3、尿素具有吸濕性,容易被葉片中性物質,不含副成分,不帶電荷,不易引起質壁分離,不積小,滲透系數和水分子接近,易透過細胞膜;③.尿素分58、如何根據植物營養特性進行合理施肥答1)在植物的整個營養期中,都要通過根系從土壤中持續不斷地吸收各種營養物中總是有這樣一個階段,即對養分的需求數量雖然不多,但小的速效肥料。②植物的強度營養期:植物對養分的需求數量最多,吸收速度最快的時59、有機肥與化肥的優點和缺點。答:有機肥的優點:①養分種類多,可以均衡的提供營養。②肥效長,可長期供作物利用。③不但營養作物,又可以改良土壤保持速效養分。有機肥的缺點:①養分含量低,難以滿足植物高產需要。②數量龐大,從而貯存,運輸,施用不方便。化肥的優點:①養分含量高,可滿足高產需要。②施肥見效快。③貯存,使用運輸方便。化肥的缺點:①養分單一,即使復合肥其養分比例也不一定適合作物需分要,容易出現養分失調。②60、高溫堆肥腐熟四個階段的微生物作用特點怎樣影響堆肥腐熟的因素有哪些答:高溫堆肥腐熟四個階段的微生物作用特點:①發熱階段主要作用是,先利用水溶性的有機物(例如簡單的糖類、淀粉等)而迅速繁殖、繼而分解蛋白質和部分半纖維素和纖維素,同時釋放出NH3、熟和殺死蟲卵、病菌均有重要作用。③降溫階段堆中微生物以中溫性微生物(如中溫性的纖維分解細菌、芽孢桿菌和放線菌)為優勢種類。在此階段,微生物的主要作用是合成腐殖質。④后熟保溫階段保存已形成的腐殖質和各種養分,特別是氮素。為此,應將堆肥壓緊,造成嫌氣條件,以達到腐影響堆肥腐熟的因素:(1)水分。用手握緊堆肥材料指縫間有水擠出即表明堆肥含水量大致適度。(2)通氣。一般在堆制初期要創造較為好氣的條件,堆制后期要達到較為嫌氣的條件,以利腐殖質形35℃,中溫性纖維分解微生物為50℃以下,高溫性纖維分解微生物為60—65℃。(4)碳氮比水面或水田放養,種植綠肥是開辟肥源、解決有機肥料不足的重要富集與轉化土壤養分綠肥作物的根系十分發達,可使耕層土壤養分豐富起來。種植豆科水土流失綠肥作物莖葉茂盛,對地面有覆蓋作用,可大大減少雨水對土表的沖刷和侵62.根據過磷酸鈣的成分、性質,結合生產實踐談談其合理施用方法。),硫酸、非水溶性磷酸鹽(如CaHPO)以及其他鐵鋁鈣鹽等雜質;含有效磷(PO)12~所以將P集中施在根際附近可提高作物根系P的濃度,減少固定損失,提高利用率。作種肥時,溝施、穴施或與種子拌和施用。追肥可采用溝施、穴施,用量為150~分解過程中能產生多種有機酸,可螯合土壤中的Fe3+、Ca2+、Al3+,形成穩不同生育期根系的發育和分布狀況也比較復雜,所以將P肥分層施到作物活動根群附近的磷肥在耕翻時犁入根系密集的底層,以滿足作物中后期對P的需求。④液,稀釋后噴施。施用濃度一般掌握前期稀些,中后期濃些,雙子葉作物稀些,單子葉答:1)植物缺氮時,由于含氮的植物生長激素(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質量分數降低等原因,植物生長點的細胞分裂和細胞生長受到抑制,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長減慢,植株矮小、瘦弱,植物的分蘗或分枝減少。供氮過多時,葉綠素大量形成,葉色濃綠。構成細胞壁的纖維素、果膠等物質減少,細胞壁發育不良,變薄,易于倒伏和發生病蟲危害,同時營養生長期延長,出現貪青晚熟。2)磷素營養失調時的癥狀較為復雜。缺磷時,植株生長發育遲緩、矮小、瘦弱;在缺磷的初期,葉片較小,葉色呈暗綠或灰綠,缺乏光澤,如玉米、大豆、油菜和甘薯等的莖葉上會呈現紫紅色斑點或條紋;缺磷嚴重時;葉片枯死脫落。磷素過多對作物也會產生不良影響,因為磷增強了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糖分,使禾谷類作物無效分蘗增多,癟粒多。3)植物缺鉀時,通常是老葉和葉緣先發黃,進而變褐灼燒狀。葉片上出現褐色斑點或斑塊,但葉中部葉脈仍保持綠色;嚴重時,整張葉片變為紅棕色或干枯狀,壞死脫落,根系少而短,易早衰。64、植物對氮、磷、鉀的的吸收和同化有哪些特點4磷的吸收和同化:①作物吸收的磷(包括無機磷和有機磷兩大類)主要以無機磷為主毛,具有較大的吸收面積,是吸收磷酸鹽的主要區域。④作物的種類及土壤條件等影響其吸收方式有主動吸收和被動吸收兩種。65、土壤中氮、磷、鉀的轉化特點有哪些答1)在土壤中,有機氮經微生物礦化成銨態氮可以被土壤膠體吸附固定;另一部分被微生物利用轉化成有機氮,或經硝化作用轉變成N2、NO、N2O,或經硝酸還原相反的過程。水溶性磷酸鹽轉變為難溶性磷酸鹽的過程稱為磷的固定。磷固定的結果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