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隨州市高中語文高三期末高分通關提分卷詳細答案和解析_第1頁
湖北省隨州市高中語文高三期末高分通關提分卷詳細答案和解析_第2頁
湖北省隨州市高中語文高三期末高分通關提分卷詳細答案和解析_第3頁
湖北省隨州市高中語文高三期末高分通關提分卷詳細答案和解析_第4頁
湖北省隨州市高中語文高三期末高分通關提分卷詳細答案和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學號:______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______學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線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學號:______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______學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線 密封線 高三語文期末試卷題號一二三四五六閱卷人總分得分注意事項:1.全卷采用機器閱卷,請考生注意書寫規范;考試時間為120分鐘。2.在作答前,考生請將自己的學校、姓名、班級、準考證號涂寫在試卷和答題卡規定位置。

3.部分必須使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部分必須使用黑色簽字筆書寫,字體工整,筆跡清楚。

4.請按照題號在答題卡上與題目對應的答題區域內規范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卷上答題無效。A卷(第I卷)(滿分:100分時間:120分鐘)一、論述類文本閱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人們常以“人治”和“法治”相對稱,認為西洋是法治的社會,我們是“人治”的社會。所謂人治和法治之別,不在“人”和“法”這兩個字上,而是在維持秩序時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據的規范的性質。鄉土社會不是人治的社會,可以說是個“無法”的社會,但是“無法”并不影響這社會的秩序,因為鄉土社會是“禮治”的社會。禮治社會并不是指文質彬彬的社會。禮也可以殺人,可以很“野蠻”。譬如我們在舊小說里常讀到殺了人來祭旗,那是軍禮。禮的內容在現代標準看去,可能是很殘酷的。殘酷與否并非合禮與否的問題。禮是社會公認合式的行為規范。合于禮的就是說這些行為是做得對的,對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單從行為規范一點說,本和法律無異,法律也是一種行為規范。禮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維持規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國家的權力來推行的,維持禮這種規范的是傳統。傳統是社會所累積的經驗,不論哪一個社會,絕不會沒有傳統的。衣食住行種種最基本的事務,我們并不要事事費心思,那是因為我們托祖宗之福,一一有著可以遵守的成法。但是在鄉土社會中,傳統的重要性比現代社會更甚。那是因為在鄉土社會里傳統的效力更大。鄉土社會是安土重遷的,不但是人口流動很小,而且人們所取給資源的土地也很少變動。在這種代代如是的環境里,個人不但可以信任自己的經驗,而且同樣可以信任若祖若父的經驗。不必知之,只要照辦,生活就能得到保障的辦法,自然會隨之發生一套價值。依照著做就有福,不依照就會出毛病。于是人們對于傳統有了敬畏之感了。禮并不是靠一個外在的權力來推行的,而是從教化中養成了個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禮是主動的。禮是可以為人所好的,所謂“富而好禮”。孔子很重視服禮的主動性。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這顯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謂道德。法律是從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罰是由特定的權力所加之于個人的。道德是社會輿論所維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見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吐棄,是恥。禮則有甚于道德:如果失禮,不但不好,而且不對、不合、不成。這是個人習慣所維持的,即使在沒有人的地方也會不能自已。禮治在表面看去好像是人們行為不受規律拘束而自動形成的秩序。其實自動的說法是不確,只是主動地服于成規罷了。法治和禮治是發生在兩種不同的社會情態中。這里所謂禮治也許就是普通所謂人治,但禮治和這種個人好惡的統治相差很遠,因為禮是傳統,是整個社會歷史在維持這種秩序。禮治社會并不能在變遷很快的時代中出現,這是鄉土社會的特色。(摘編自費孝通《鄉土中國·禮治秩序》)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人治”和“法治”更重要的區別在于維持秩序時所用的力量,而非在“人”和“法”這兩個字上。B.禮的形成是從經驗到傳統、從傳統到規范。鄉土社會秩序的維持,是依靠禮加之于人來限制人行為的。C.在鄉土社會中,最基本的事務我們不必事事費心,這與傳統息息相關,這些都有著可以遵守的成法。D.道德和禮是個人習慣所維持的。如果做了不道德的事情,即使在沒有人的地方也會不能感到平靜。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選文重點圍繞“禮治”展開論述,采用了“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論證思路。B.第二段以“殺了人來祭旗”為例,目的是證明“禮”的某些規范野蠻殘酷,不合乎現代的人情。C.選文運用對比論證,詳細介紹了“禮治”與“人治”“法治”,在比較中突出鄉土社會中“禮治”的特點。D.第三段中,作者認為傳統得以在鄉土社會里發揮極為重要作用的前提是,鄉土社會是安土重遷的。3.下列對“禮”相關內容的理解和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鄉土社會是“禮治”社會,雖然“無法”,也就是沒有規則,但不影響社會正常運行的秩序。B.在鄉土社會里傳統的效力更大,傳統的重要性比現代社會更甚,傳統是維持“禮”這種規范的力量。C.長幼有序是禮治秩序的體現,是穩定鄉土社會家庭、親人之間關系,穩定延續鄉土社會的一種方式。D.“無訟”指的是人們在發生糾紛時不主張利用訴訟解決問題,而是利用傳統禮治秩序來調解。二、非連續類文本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海水稻可以利用鹽堿地等傳統意義上不可利用土地,一定程度上保障糧食安全,可有效應對糧食安全面臨的嚴峻挑戰。多地實驗表明,通過連續3-5年種植海水稻,可以將鹽堿地改造成為可供普通作物耕種的土地。有的地方通過種植海水稻,改變了鹽堿地區域小環境,甚至引來了白鷺等鳥類棲息,一定程度上恢復了生物多樣性。目前,雖然經過基因組測序,填補了海水稻分子研究的空白,為耐鹽新品種的培育奠定分子基礎,但是耐鹽機理具體是什么,還有待科學家們對海水稻基因進行深入分析。(摘編自《海水稻的價值與未來》)材料二:目前的“海水稻”,一般指能夠在鹽分濃度為0.3%以上的土壤中正常生長且畝產量可達到300千克以上的一類水稻品種。那么,“海水稻”為什么能夠耐鹽堿呢?鹽堿地土壤中含有高濃度的鈉離子,這就會引發滲透脅迫、離子毒害和離子不平衡等鹽脅迫,會引起植物的各種生理、生化變化,如光合作用降低、能耗增加、營養物質攝取受阻、活性氧增多和代謝毒物積累等,這些變化導致植物生長發育受抑制,植株最終因碳饑餓而死亡。但是,“海水稻”對鹽分有較高的耐受能力,它具有對鈉離子毒害作用的適應能力和保持自身鉀營養的能力,能夠“想方設法”地減少細胞內的鈉離子濃度并提高鉀離子濃度。在鹽堿土壤里,大量的鈉離子從根部進入水稻植株體內,使鈉離子濃度增高而鉀離子的吸收受到抑制,但“海水稻”在整體水平和細胞水平上,能夠盡量維持高鉀離子、低鈉離子的狀態,從而在鹽堿地上得以生存。在近海水域,海水鹽分濃度因降雨、洋流、海水混合等因素而變化較大,特別是在河流的入海口或被海水浸潤的沿海灘涂等地,土壤中所含的鹽分濃度,會遠遠小于海水的鹽分濃度。因此,“海水稻”就可以在沿海地區和其他鹽堿地種植并收獲。(摘編自羅越華、康海岐《科學文化鹽堿地上的奇跡:“海水稻”》)材料三:普通的水稻遇到連綿陰雨或者是田間的積水,很容易倒伏,不僅根葉會腐爛,而且也不利于收割。與此相比,生長在灘涂地的海水稻就無懼倒伏的問題,其根系發達,幫助水稻牢牢長在地面上,漲潮退潮都不怕。種在鹽堿地上的海水稻不僅可以創收糧食,還能改善環境,有化荒地為良田的妙用。如果在沿海灘涂推廣海水稻的種植,不僅可以讓淤泥變成陸地,還能減緩海水對海邊土地的侵蝕。海水稻的根系十分發達,可以將沙地變為土地,從而減少近海岸的含沙量。這樣一來還可以加固岸堤。種植海水稻不僅能改善灘涂的土壤狀況,還能改善鹽堿地的土壤肥力。廣西防城港市防城區茅嶺鎮崠軍村曾經是海水稻推廣種植的試點村。2020年早稻的畝產量提升了1.5倍,究其原因是種植海水稻后土壤的肥力得到了提升,提升后土壤肥力幫助了早稻產量的提高。此外,由于種植海水稻無需擔憂病蟲害的問題,沒有了農藥污染,可以放心產出純綠色無污染的糧食。(摘編自搜狐網《袁隆平重視的“海水稻”口感不好,為何還越種越多?》)4.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梳理,不正確的一項是(

)A.種植海水稻鹽堿地區域小環境生物多樣性B.高濃度的鈉離子多種鹽脅迫植物的生理、生化變化C.降雨、洋流等因素近海水域的鹽分海水稻的種植D.海水中的鹽分水稻消除病蟲害農藥污染海水稻5.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海水稻分子研究的空白因為基因組測序的完成而被填補,但其耐鹽機理還不得而知。B.海水稻比普通植株對鹽的耐受力更高,因為海水稻可以阻止鈉離子從根部進入體內。C.海水稻鹽耐受力一般可超過0.3%的鹽濃度,可種植在河流的入海口或被海水浸潤的沿海灘涂等地。D.海水稻的根系可以將沙地變成土地,從而可以起到減少近海岸的含沙量、加固堤岸的作用。6.我國發展海水稻有哪些意義?請結合材料簡要概括說明。三、雙文本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文本一:地道朱贊軍“嘿,您瞧瞧,朱爺,您這手藝,地道,忒地道。”朱爺醒了。近幾天做夢,夢到這句,必醒。前不久,朱爺被診斷為帕金森初期,朱爺嘀咕:“完了,完了,到我這輩兒算完了,沒個給祖上爭氣的。”朱爺祖上和一裁縫學手藝,后來,朱爺的爺爺專門給大宅門的女眷做旗袍,譽滿京城。到朱爺這兒傳承著朱家的手藝,開了個“老朱制衣”。以前生意還湊合,現在沒人做衣服了,沒收入了,這不重要,關鍵是手藝,手藝不能失傳啊!兒子小朱學的是金融,每天不是融這個就是融那個,把朱爺融得頭大。賜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藝,可兒子呢?您說您的,我就是不學。別看朱爺急,精氣神兒還在,傲氣和優雅共存。朱爺是雅爺,喝紅酒但也吃鹵煮,背頭梳得一絲不茍,一身休閑裝干凈利索。這是他爺爺教的,甭管什么時候,制衣做人,有里有面,這是朱家的職業操守。朱爺站在院子里看石榴樹。石榴寓意多子多孫,多子多孫哪!手藝斷了,我們朱家手藝斷了,在我這兒斷了。不應該呀,愧對爺爺啊!酸甜苦辣咸,在朱爺這兒,不叫事兒,都能咽。病,他自己扛著呢,哪天不行了再說。朱爺敢叫爺,不是在外面人五人六,是在家在外都大度,能扛事兒。朱爺回到廂房,沏上茉莉花茶,拿起裁衣服的大剪子。咔嚓,咔嚓,聲音清脆,利落。陽光照在剪子上,光芒四射。透過茶杯的熱氣再看朱爺,剪子如兵器在手,朱爺像個俠客。朱爺聞了聞茶香,許下愿望:從今往后,每月第一個來做衣服的不收錢。“朱爺在嗎?我想做件衣服。”一個手臂上打著石膏的老者站在院門口。“我就是,您想——?”“我想做件壽衣。”老者聲音洪亮,語氣堅定。朱爺傻眼兒了——自己沒做過壽衣啊,本月第一位顧客,又要做壽衣,還得免費。“看您這把剪子,就配得上叫‘朱爺’。”“讓您見笑,祖傳的剪子。”“能做嗎?”“能。”老者從挎包里拿出布料,說:“壽衣七件套的布料都在這兒,幾天能做完?”“量體裁衣,給誰做?”“我。”朱爺沒做過壽衣,更沒見過親自上門給自己定制壽衣的。“多少錢?”老者堅定,非做不可。“不要錢。”朱爺更堅定。“有意思,能說說理由嗎?”“沒理由,您來巧了。我剛許諾,每月的第一個顧客不收錢。這月,您是第一位。”“這都月底了。“那……那……那您也是第一位。”老者遞上紙條,身長、領圍、手臂長、后肩寬、后背寬……漂亮的小楷,各部位的尺寸清晰準確。“您……這是……讓我同行給量的?”“我自己量的。”朱爺蒙了,這是來做衣服的還是砸場子的?朱爺覺得蹊蹺,老者說:“朱爺,做吧,我在您這兒待會兒,看著您做。布料我洗過了,不掉色不縮水。”老者坐下,拭目以待。朱爺不含糊,拿出直尺下料畫線。直尺在布料上上下左右移動,不同顏色的畫粉畫在布料上,尺到畫粉到。朱爺動作嫻熟,自信和專注是朱爺的本色。突然,朱爺握剪刀的手有些抖動。帕金森害了朱爺,朱爺可不能丟手藝。朱爺盡力控制,精神能戰勝肉體嗎?肉體能戰勝精神嗎?朱爺假裝喝茶,端杯的手還在抖。老者一只手拿起烙鐵,說:“烙鐵功,講究推、歸、撥、燙,拿穩,放平,走出速度……”“裁準縫密,形神兼備。”朱爺回了一句,“您的手藝是家傳,還是——?”“我年輕的時候,想拜您爺爺為師,您爺爺不收啊!”老者沒抬頭,一只手愛撫地摸了摸剪刀,剪刀的反光在老者的臉上瞬間閃過。朱爺給老者茶杯添水,想多問幾句,老者已起身向屋外走:“受累了,朱爺,我明天再來。”老者來到院中,看著石榴樹,長出了口氣,低聲自語:“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朱爺,活兒地道哇!”三天后,老者的保姆來拿壽衣。保姆說老者一輩子沒成家,這會兒就剩一口氣兒。“誰給他穿壽衣?”“我是不敢,估計是大夫吧。”朱爺拿起壽衣七件套,緊緊地抱在胸前,朱爺常說他做的衣服都帶著他的體溫。他的手又抖起來,他用力按住抖動的手:“走吧,我和你一起去。”如今,朱爺已經不在了。小院還在,朱爺的傳說還在。(作品有刪改)文本二:筆下有術,心中有道(節選)朱贊軍很榮幸有這個機會和大家談小小說創作,我想說四個詞。第一個詞:人物。文學即人學。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您要找出個性和共性統一的形和色。第二個詞:視聽語言。看得見,聽得到,少形容,多展示……懸念的設置,作品是否能留白也得在敘事上用力。以上這些是術。術,是方法和技巧。要不停地修煉方法和技巧,最終再回歸平實的創作。“術”說完,再說“道”。道,是品格和規律,也就是我們自身的創作觀。術和道,似陰陽,一體兩面,相伴相隨。筆下有術,心中有道。字數少,信息量大;小切口,大生活;小人物,大情愫。這是我對小小說的理解,能做到很難,但我在努力實現它。(作品有刪改)7.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地道”作為小說的標題,簡潔精煉且有一語雙關之效,“地道”既指朱爺的制衣手藝,又關乎其做人的原則。B.在石榴樹旁都有感慨,但情感不同,朱爺是對手藝將在自己這斷了的痛心和愧怍,老者則是對朱爺手藝的嘆服。C.朱爺“每月第一個來做衣服的不收錢”的許愿,正是文本二中作者所談到的“懸念的設置”在文本一中的體現。D.小說意蘊豐富,由朱爺給老者制壽衣的故事,引發讀者對傳統手藝無可挽回走向衰落的思考和慨嘆,令人回味。8.小說結尾說“朱爺的傳說還在”,“朱爺的傳說”是什么?請結合文本一簡要分析。

9.文本二中作者說“筆下有術,心中有道”,請結合文本一,談談作者的這一認識是如何體現的。

四、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明君之所以立功成名者四:一曰天時,二曰人心,三曰技能,四曰勢位。非天時,雖十堯不能冬生一穗;逆人心,雖賁、育①不能盡人力。故得天時,則不務而自生;得人心,則不趣而自勸。因技能,則不急而自疾;得勢位,則不推進而名成。若水之流,若船之浮。守自然之道,行毋窮之令,故曰明主。夫有材而無勢,雖賢不能制不肖。故立尺材于高山之上,則臨千仞之溪,材非長也,位高也。桀為天子能制天下非賢也勢重也堯為匹夫不能正三家非不肖也位卑也。千鈞得船則浮,錙銖失船則沉,非千鈞輕錙銖重也,有勢之與無勢也。故短之臨高也以位,不肖之制賢也以勢。人主者,天下一力以共載之,故安;眾同心以共立之,故尊。人臣守所長,盡所能,故忠。以尊主御忠臣,則長樂生而功名成。名實相持而成,形影相應而立,故臣主同欲而異使。人主之患在莫之應,故曰,一手獨拍,雖疾無聲。人臣之憂在不得一,故曰,右手畫圓,左手畫方,不能兩成。故曰,至治之國,君若桴,臣若鼓,技若車,事若馬。故人有余力易于應,而技有余巧便于事。立功者不足于力,親近者不足于信,成名者不足于勢。近者不親,而遠者不結,則名不稱實者也。圣人德若堯、舜,行若伯夷,而位不載于世,則功不立,名不遂。故古之能致功名者,眾人助之以力,近者結之以成,遠者譽之以名,尊者載之以勢。如此,故太山之功長立于國家,而日月之名久著于天地。此堯之所以南面而守名,舜之所以北面而效功也。(選自《韓非子·功名》)【注】①賁、育:指孟賁、夏育,兩人都是戰國時期的衛國人,著名的大力士。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桀為天子/能制天下/非賢也勢/重也/堯為匹夫/不能正三家/非不肖也位/卑也B.桀為天子/能制天下/非賢也/勢重也/堯為匹夫/不能正三家/非不肖也/位卑也C.桀為天子能制/天下非賢也/勢重也/堯為匹夫不能正/三家非不肖也/位卑也D.桀為天子能制/天下非賢也勢/重也/堯為匹夫不能正/三家非不肖也位/卑也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則不務而自生”與“務耕織”(《過秦論》)兩句中的“務”含義相同。B.“故臣主同欲而異使”與“數通使相窺觀”(《蘇武傳》)兩句中的“使”含義相同。C.太山,即泰山,與“挾太山以超北海”(《齊桓晉文之事》)中的“太山”含義相同。D.南面,即君位,古代君主臨朝南面而坐,因此把為君叫作“南面為王”“南面稱孤”。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起首闡明君主“立功成名”的四個條件,并突出了“天時”“人心”的重要性。B.文章指出君主處在君位,要建立功業長享聲名,需要擁有權勢,并得到臣下的配合。C.本文以左右手不能同時畫兩種不同圖形為例,來表明人臣的憂患在于不能專守一職。D.君主成為尊者才能“載之以勢”;君主若不足于勢,則近者不貼心,遠者不來結交。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千鈞得船則浮,錙銖失船則沉,非千鈞輕錙銖重也,有勢之與無勢也。

(2)人主之患在莫之應,故曰,一手獨拍,雖疾無聲。

14.臣子如何能做到為君王效力?請簡要概括。

五、古代詩文閱讀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新制布裘(節選)白居易桂布白似雪,吳綿軟于云。布重①綿且厚,為裘有余溫。誰知嚴冬月,支體②暖如春。中夕忽有念,撫裘起逡巡。安得萬里裘,蓋裹周四垠③?穩暖皆如我,天下無寒人。【注】①重:多層。②支體:同“肢體”。③四垠:境內,天下。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歌的前兩句通過比擬的手法,突出了新制的布裘潔白柔軟的特點。B.在寒冬臘月布裘能夠讓人感覺溫暖如春,這與其“重綿且厚”有關。C.詩人半夜驚醒,徘徊于臥室,難以入眠,由己暖念彼寒,以己推人,兼濟天下。D.本詩語言淺顯、質樸,這也符合白居易詩歌通俗易懂、明白如話的特點。16.白居易受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啟發而寫作本詩。宋人黃澈評論這兩首詩說:“子美(杜甫)詩意寧苦身以利人,樂天(白居易)詩意推身利以利人。”請結合詩歌內容談談你對黃澈這句話的理解。

六、名篇名句默寫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勸學》中,“______,______”兩句表明“君子”的天性同一般人沒有差別,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罷了。

(2)杜甫《登高》中用落葉和江水抒發時光易逝、壯志難酬的感傷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同樣是描寫赤壁周圍的長江水,蘇軾在《赤壁賦》中用“_________”一句描寫月出之后霧氣籠罩大江的景象,而在《念奴嬌·赤壁懷古》中“______”一句,作者用比喻手法描寫了江水的洶涌。

七、簡答題

2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無論你什么時候去海邊,大海總是在那里波動著,或是巨浪如山,或是微波蕩漾;即使是難得出現的海平如鏡的日子里,只要你仔細一瞧,大海也還是在動蕩。這(

)的波動,象征著海洋的脈搏,顯示著它無窮的力量。甲,它能把碼頭破壞,使船只沉沒,甚至改變海岸的面貌,海岸的變化之大,可謂(

)。用科學儀器記錄的海浪高度即便還不超過20米左右,但海浪沖擊海岸卻能觸發六七十米高的浪花。斯里蘭卡海岸上一個60米高處的燈塔曾被海浪打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