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選混合鉛鋅礦選礦試驗研究_第1頁
難選混合鉛鋅礦選礦試驗研究_第2頁
難選混合鉛鋅礦選礦試驗研究_第3頁
難選混合鉛鋅礦選礦試驗研究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難選混合鉛鋅礦選礦試驗研究

西北鉛鋅礦屬于混合鉛鋅礦,主要由價金屬礦組成,如方鉛礦和閃鋅礦。但由于原礦品位偏低、氧化率較高且鉛鋅礦物嵌布關系復雜,鉛鋅礦物解離難度較大,本文針對該礦石的特點,開展了系統的分選研究。1礦石性質1.1礦物粒度分布礦石中金屬礦物主要為黃鐵礦、閃鋅礦、菱鋅礦、方鉛礦;其次為赤鐵礦、褐鐵礦、鉛礬、白鉛礦;微量金屬礦物有黃銅礦、黝銅礦、輝銅礦、黃鐵礦、磁黃鐵礦、毒砂等。脈石礦物主要為石英,其次有方解石、白云石、長石等。閃鋅礦是礦石中最主要的鋅礦物,約占礦石總量的6.50%,主要呈粒狀集合體出現,其中常見方鉛礦、脈石、黃鐵礦包裹體;部分閃鋅礦呈現不規則粒狀集合體,脈狀嵌布于脈石中,常與方鉛礦連生;大量閃鋅礦呈細小粒狀、不規則粒狀嵌布于方鉛礦中。閃鋅礦粒度主要分布在0.037~1mm,嵌布粒度較粗。方鉛礦約占礦石總量的1.00%,主要呈粒狀集合體與閃鋅礦粒狀集合體連生,其中常見閃鋅礦、黃鐵礦、黃銅礦包裹體,可見白鉛礦、鉛礬沿其邊緣及裂隙嵌布;部分方鉛礦呈脈狀、網狀嵌布于脈石中;少量方鉛礦呈脈狀、星點狀嵌布于閃鋅礦中。方鉛礦多呈中細粒嵌布,且構造簡單。菱鋅礦占礦石總量的1.45%,主要呈脈狀沿脈石裂隙嵌布,常與白鉛礦、菱鐵礦密切連生。黃鐵礦主要呈半自形-他形粒狀嵌布于脈石中,粒度相對較粗,一般在0.05~0.5mm,常見碎裂現象;部分黃鐵礦呈細小粒狀嵌布于脈石中,多為自形-半自形構造沿裂隙分布;大量黃鐵礦呈他形粒狀嵌布于閃鋅礦、方鉛礦中,常見溶蝕現象。1.2回收砂膠結充填料礦石中主要化學成分分析結果見表1,鉛、鋅物相分析結果見表2。從表1可以看出,該礦石鉛、鋅含量較高,具有回收價值。從表2的物相分析結果來看,礦石中鉛、鋅以硫化礦物為主,氧化礦物占10%~20%,因此,該礦石屬于混合鉛鋅礦石,對于氧化部分的鉛鋅回收有一定的難度。2復合藥劑組成在對礦石性質研究和可選性探索試驗基礎上,擬定了鉛鋅優先浮選的工藝流程。優先選鉛作業以石灰作為調整劑、Na2S為活化劑、ZnSO4為鋅礦物抑制劑、D421為鉛礦物捕收劑(D421是根據不同捕收劑的組合產生協同效應的原理復配而成的復合藥劑,通過拼合機理、共吸附機理可吸附在方鉛礦和經硫化鈉活化的氧化鉛礦物表面);鋅浮選流程以CuSO4為活化劑、丁基黃藥為捕收劑、松醇油為起泡劑。2.1優先鉛試驗2.1.1提高磨礦細度磨礦細度試驗采用一次粗選流程,藥劑用量見圖1,試驗結果見圖2。從圖2可以看出,提高磨礦細度,鉛粗精礦鉛品位降低、回收率上升,考慮到提高磨礦細度將會導致部分礦物泥化,影響浮選指標,因此確定鉛優先浮選適宜的磨礦細度為-74μm占70%。2.1.2na2s用量試驗此次試驗選用Na2S來活化氧化礦物,適量的Na2S不但可以強化氧化礦物的上浮,而且對閃鋅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Na2S用量試驗流程見圖1,磨礦細度為-74μm占70%,試驗結果見圖3。從圖3可以看出,增加Na2S的用量的,鉛粗精礦中鉛品位持續降低、回收率呈現上升趨勢,但Na2S的用量對鋅品位和回收率的影響不大,Na2S用量大于500g/t,鉛回收率變化不明顯,綜合考慮,確定鉛粗選Na2S適宜的用量為500g/t。2.1.3驗結果驗圖2石灰用量試驗流程見圖1,磨礦產品細度為-74μm占70%,試驗結果見圖4。由圖4可知,隨著石灰用量的增加,鉛粗精礦的鉛品位持續降低,回收率不斷增加,在石灰用量為1.5kg/t后變化趨于緩和,因此在優先選鉛時石灰的用量以1.5kg/t為宜。2.1.4試驗結果分析ZnSO4抑制劑用量試驗流程見圖1,磨礦產品細度為-74μm占70%,石灰為1.5kg/t,試驗結果見圖5。從圖5可以得出,增加抑制劑ZnSO4的用量,鉛粗精礦中鋅品位和回收率均呈下降趨勢,在用量為200g/t后變化趨于緩和,綜合考慮,確定鉛粗選ZnSO4的用量以200g/t為宜。2.1.5d421用量試驗在鉛礦物優先浮選時,選用對鉛礦物有較好捕收性的D421為捕收劑,使用D421強化對鉛礦物的捕收作用,增強捕收劑的選擇性捕收能力,有效降低鉛精礦中鋅的含量,提高了選礦技術指標。D421用量試驗流程見圖1,磨礦產品細度為-74μm70%,石灰為1.5kg/t,ZnSO4用量為200g/t,試驗結果見圖6。從圖6可以看出,增加D421的用量,鉛粗精礦中鉛品位呈現下降趨勢、回收率呈上升趨勢,鋅品位和回收率均有所上升。綜合考慮,確定鉛優先浮選D421的用量以80g/t較為適宜。2.2選自鋅浮游選試2.2.1灰用量試驗流程鋅粗選試驗以鉛掃選尾礦作為給礦。鋅粗選石灰用量試驗流程見圖7,試驗結果見圖8。由圖8的試驗結果可知,隨著石灰用量的增加,鋅粗精礦品位和回收率都呈現先上升再降低的2.2.2cu4用量試驗鋅粗選CuSO4用量試驗流程見圖7,其中石灰用量為2kg/t,試驗結果見圖9。從圖9可以看出,隨著CuSO4用量的增加,鋅粗精礦中鋅的回收率持續升高,在CuSO4用量200g/t后變化趨于緩和。綜合考慮,確定鉛鋅混浮粗選CuSO4適宜的用量為200g/t。2.2.3so4與松醇油的正交試驗鋅粗選的捕收劑使用常規的丁基黃藥。丁基黃藥用量試驗的石灰2kg/t、CuSO4為200g/t、松醇油為30g/t,試驗流程見圖7,試驗結果見圖10。從圖10可以看出,增加丁基黃藥的用量,鋅粗精礦中鋅回收率升高,鋅品位降低。綜合考慮,確定鋅粗選丁基黃藥的用量以90g/t為宜。2.3鉛鋅優先浮選工藝試驗結果鉛鋅優先浮選的閉路試驗流程見圖11,試驗結果見表3。從表3可以看出,按照圖11的工藝流程,采用鉛鋅優先浮選工藝,在原礦含鉛0.95%、鋅5.14%的情況下,閉路試驗獲得了鉛品位67.85%、回收率82.28%的鉛精礦和鋅品位60.13%、回收率82.76%的鋅精礦。3利用“鉛鋅”回收鉛、鋅1)西北某鉛鋅礦屬于鉛鋅混合礦石,礦石中金屬礦物主要為閃鋅礦、方鉛礦等。脈石礦物主要為石英、方解石等。原礦鉛、鋅的品位較低、氧化率較高,鉛鋅嵌布關系復雜。主要目的礦物閃鋅礦嵌布粒度較粗,方鉛礦呈中細粒嵌布。2)針對該礦石的特點,在系統探索試驗的基礎上,采用鉛鋅優先浮選流程進行了鉛鋅分離回收試驗。鉛、鋅浮選都采用一次粗選、三次精選、一次掃選、中礦順序返回閉路流程處理,在原礦鉛品位為0.95%、鋅品位5.14%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