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年四川大學哲學通論試題_第1頁
2023-2024年四川大學哲學通論試題_第2頁
2023-2024年四川大學哲學通論試題_第3頁
2023-2024年四川大學哲學通論試題_第4頁
2023-2024年四川大學哲學通論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年試題

一、分析與闡揚(15*2=30分)

有一種唯物主義學說,認為人是環境和教化的產物,因而認為變

更了的人是另一種環境和變更了教化的產物,一一這種學說遺忘

了:環境正是由人來變更的,而教化者本人確定是受教化的。

——馬克思

1、分析:這種唯物主義學說的“相識論”的動身點的什么?這

種學說的“遺忘”會引發什么樣的邏輯后果?

2、闡揚:你如何理解人與教化的關系?

二、闡述與證明或反對(10+20=30分)

懷疑不是信仰的反面,而是信仰的一個要素。一一保羅?蒂里希

1、闡述:請有依據地闡述你所理解的“懷疑”與“信仰”?

2、證明或反對:懷疑是信仰的一個要素。(說明:假如你同意

蒂里希的觀點,那就請證明之;反之,則請反對之。)

三、理解與說明(20*2=40分)

一個所謂哲學原理或原則,即使是真的,只要它僅僅是個原理或

原則,它就已經也是假的了;要反對它因此也就很簡潔。反對一

個原則就是揭露它的缺陷,但它是有缺陷的,因為它僅只是共相

或本原或開端。一一黑格爾

1、理解:為什么說僅僅作為“共相”的原則就是這個原則的“缺

陷”?

2、說明:在上述理解的基礎上,進一步說明:一個即使是“真”

的哲學原則,只要它滯留于其自身,它就“已經也是假的了”。

四、論證(50分)

論哲學之思的超越性

(參考性提示:A、何為“哲學之思”?B、在A的基礎上,論

證哲學之思的超越性本質:1、哲學之思的超越懷何以可能?2、

哲學之思的價值和生命即在于其超越性。)

2023年試題

哲學通論

一、理解與說明(15*2=30分)

舊唯物主義在歷史領域內自己背叛了自己,因為它認為在歷史領

域中起作用的精神的動力是最終緣由,而不去探討隱藏在這些動

力后面的是什么,這些動力的動力是什么。不徹底的地方并不在

于承認精神的動力,而在于不從這些動力進一步追溯到它的動

因。……假如要去探究那些隱藏在——自覺地或不自覺地,而且

往往是不自覺地——歷史人物的動機背后并且構成歷史的真正

的最終動力的動力,那么問題涉及的,與其說是個別人物、即使

是特別杰出的人物的動機,不如說是使廣闊群眾、使整個完全的

民族,并且在每一民族中間又是使整個整個階級行動起來的動

機;而且也不是短暫的爆發和轉瞬即逝的火光,而是長久的、引

起重大歷史變遷的行動。探討那些作為自覺的動機明顯地或不明

顯地,干脆地或以意識形態的形式、甚至以被神圣化的形式反映

在行動著的群眾及其領袖即所謂宏大人物的頭腦中的動因,——

這是能夠引導我們去探究那些在整個歷史中以及個別時期和個

別國家的歷史中起支配作用的規律的唯一途徑。

——恩格斯:《路德維希?費爾巴哈與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

1、理解:你怎樣理解“舊唯物主義在歷史領域內自己背叛了自

己”這句話?

2、說明:你同意恩格斯的“探討那些作為自覺的動機明顯地或

不明顯地,干脆地或以意識形態的形式、甚至以被神圣化的形式

反映在行動著的群眾及其領袖即所謂宏大人物的頭腦中的動因,

——這是能夠引導我們去探究那些在整個歷史中以及個別時期

和個別國家的歷史中起支配作用的規律的唯一途徑。”這個觀點

嗎?為什么?

二、閱讀與評價(10+20=30分)

我在好多年前就已經覺察到,我從早年以來,曾經把大量錯誤的

看法當成真的加以接受。從那時起,我就已經斷定,要想在科學

上建立一些堅固的,永久的東西作為我的信念,我就必需在我的

一生中有一次肅穆地把我從前接受到心中的全部看法一齊去掉,

重新起先從根本做起。

——笛卡兒《第一哲學深思集》

1、閱讀:你怎樣理解”在科學上建立一些堅固的,永久的東西”

這個說法?你認為可能嗎?為什么?

2、評價:請評價笛卡兒的“重新起先從根本做起”。

三、分析與反對或證明(20*2=40分)

指明白知性所堅持的有限與無限的對立為虛妄之后,我們自易陷

入這種說法,即既然無限與有限是一回事,則真理或真正的無限

就須宣稱并規定為無限與有限的統一……但這種說法會引起有

限化無限或無限化有限的正值責難。因為在這種說法里,有限好

像只是原樣保留在那里……有限既被設定為與無限統一,則它無

論如何,決不能保持當它在此統一關系以外的原樣……同樣,無

限也免不了變更,當有限與無限統一時,作為否定性的無限也在

對方之前失掉其尖銳性了。-一黑格爾-一

1、分析:為什么說“這種說法會引起有限化無限或無限化有

限的正值責難”?

2、闡揚:”有限既被設定為與無限統一,則它無論如何,決不

能保持當它在此統一關系以外的原樣……同樣,無限也免不了變

更,當有限與無限統一時,作為否定性的無限也在對方之前失掉

其尖銳性了”。

四、論證(50分)

對災難、人性、生命、人生、民族、國家等的哲學之思

(參考性提示:1、以哲學的方式進入你的話題;2、無需四平八

穩,選擇真正切己的話題,追求思索的深度。)

2023年試題

一、理解與說明(15*2=30分)

費爾巴哈對感性世界的“理解”一方面僅僅局限于對這一世界的

單純的直觀,另一方面僅僅局限于單純的感覺……他沒有看到,

他四周的感性世界決不是某種開天辟地以來就干脆存在的、始終

如一的東西,而是工業和社會狀況的產物,是歷史的產物,是世

世代代活動的結果,其中每一代都立足于前一代所達到的基礎

上,接著發展前一代的工業和交往,并隨著須要的變更而變更它

的社會制度。甚至連最簡潔的“牢靠的感性”的對象也只是由于社

會發展、由于工業和商業交往才供應應他的。大家知道,櫻桃樹

和幾乎全部的果樹一樣,只是在數世紀以前由于商業才移植到我

們這個地區。由此可見,櫻桃樹只是由于確定的社會在確定時期

的這種活動才為費爾巴哈的“牢靠的感性”所感知。

——馬克思《德意志意識形態》

1、理解:“他沒有看到,他四周的感性世界決不是某種開天辟地

以來就干脆存在的、始終如一的東西,而是工業和社會狀況的產

物,是歷史的產物,是世世代代活動的結果”這段話是什么意思?

2、說明:為什么“連最簡潔的,牢靠的感性,的對象也只是由于社

會發展、由于工業和商業交往才供應應他的”?

二、閱讀與評價(10+20=30分)

我在好多年前就已經覺察到,我從早年以來,曾經把大量錯誤的

看法當成真的加以接受。從那時起,我就已經斷定,要想在科學

上建立一些堅固的,永久的東西作為我的信念,我就必需在我的

一生中有一次肅穆地把我從前接受到心中的全部看法一齊去掉,

重新起先從根本做起。

——笛卡兒《第一哲學深思集》

1、閱讀:你怎樣理解“在科學上建立一些堅固的,永久的東西”

這個說法?你認為可能嗎?為什么?

2、評價:請評價笛卡兒的“重新起先從根本做起”。

三、分析與反對或證明(20*2=40分)

存在主義者所達成的共識是,他們認為存在先于本質……人首先

是存在,與自己項羽,在世界中涌現——然后才是確定自我……

起先時,他是虛無。

——薩特:《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

1、分析:請分析薩特“存在先于本質”的基本思路(包括對其“存

在”和“本質”范疇的分析,以及對其“先于”的分析)。

2、反對或證明:“起先時,他是虛無”(說明:不同意則反對,

同意則為之辯護)。

四、論證(50分)

一個未經諦視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蘇格拉底

(參考性提示:1、概念上界說你所領悟的“人生”和“諦視”2、訴

說你的人生理念或人生關懷3、在前兩點的基礎上,盡力切己地

去揭示“諦視的人生''之意義境域,然后圍圍著諸如“相識你自

己'"'人生意義追求自由的人生''等話題域去綻開深度的論證。)

哲學通論2023

一、理解與反思:

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說明世界,而問題在于變更世

界。一一馬克思《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第U條

二、說明與評價:

任何一種“關于某物的信任”或者“關于某物的不信任”都須要

一種論證,也即說究竟始終僅僅是相對的“信”和“不信”,即

相對于一個說明關于某物之信任或不信任的實行的依據(真理性

依據或者似真理性依據;假如沒有指明某物,我們便會指摘一個

人是“輕信的”);而“對……的信仰”和“對……的無信仰”,

則是一種本質上沒有依據的和不行論證的,但依舊在一種信仰內

容中能夠自明地充溢的精神行為。也就是說,在信仰那里,有一

種信仰自明性……在信任那里,絕沒有什么可能的信仰自明

性。----舍勒

三、反對或證明與闡述:

A、我是什么?一個思想的東西。什么是一個思想的東西?它是

一個能夠懷疑、理解、確定、否定、意愿、拒絕,同時還能想像、

感覺的東西。一一笛卡兒

1、反對或證明:“我”乃是一個思想的東西。(論述過程中請

特殊留意“我的……”與“我本身”的區分與勾連)

2、闡述:一個嬰兒有“自我”嗎?一個精神病人呢?假如沒有,

那么你認為怎樣才算“有自我”?這時你還認為笛卡兒的上述觀

點是錯誤的嗎?有依據地闡述你的見解。

B、對于任何給定的時間和地點來說,什么是道德?那就是大多

數人喜愛或不喜愛的東西,不道德就是他們不喜愛的東西。

----環特海

四、論證:

自由與人的本質(參考性提示略)

哲學通論2023

一、理解與說明(30分)

我們推斷一個人不能以他對自己的看法為依據,同樣,我們推斷

這樣一個變革時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識為依據;

相反,這個意識必需從物質生活的沖突中,從社會生產力和生產

關系之間的現成沖突中去說明。

---馬克思----

1、理解:“推斷這樣一個變革時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識為依據”

是什么意思?(10分)

2、說明:為什么“時代意識”“必需從物質生活的沖突中,從

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的現成沖突中去說明”?(20分)

二、反對與評價(30分)

一切關于事實的推理,好像都建立在因果關系上面。

只要依照這種關系來作推論,我們便能夠超出我們的記憶和感官

的見證以外.....

一個人假如在荒島上發覺一只表或其他機器,他就會斷言這個荒

島曾經有人到過。

一切關于事實的推理都是這種性質的。

在這里,我們總是假設,在現在的事實與由此推得的事實之間,

必定有一種聯系。

假如沒有任何東西來結合它們,則那種推論就會成了完全隨意

的.....

我可以大膽地提出一個沒有例外的概括命題說,這種關系的學問

在任何例證下都不是由先驗的推論得來的.....

我們的理性假如不借助于閱歷,則它關于真正存在和實際事情也

不能推得什么結論.....

假如有人問:我們對于事實所作的一切推論的本性是什么?

適當的答復好像是:這些推論是建立在因果關系上。

假如再問:我們關于因果關系的一切理論和結論的基礎是什么?

就可以用一句話來回答:“閱歷”.....

假定有一個具有最強的理性實力和反省實力的人,突然來到這個

世界上,他確定會立刻覺察到事物不斷地在接著出現,一件事跟

著一件事發生;可是此外他就不能進一步發覺其他的東西了。

他首先就不能憑借任何推理而得到因果的觀念.....

我們不能僅僅因為某一事務在某一實例中先于另一事務發生,就

斷定前者是緣由,后者是結果。

事務的結合可以說是隨意的、偶然的。

可以說并沒有任何理由從一個事務的出現推論出另一事務的存

在。

—休謨—

1、反對:”.....事務的結合可以說是隨意的、偶然的。可以

說并沒有任何理由從一個事務的出現推論出另一事務的存在”

(留意:假如你同意休謨的這個觀點,那就請為之“辯護”)(15

分)

2、評價:“學問在任何例證下都不是由先驗的推論得來的.....

我們的理性假如不借助于閱歷,則它關于真正存在和實際事情也

不能推得什么結論.....

因果關系的一切理論和結論的基礎是”而且僅僅是“閱歷”。

(留意:無論同意抑或不同意休謨的觀點,你都必需給出你之所

以如此評價的理由或依據。)(15分)

三、分析與闡揚(40分)

指明白知性所堅持的有限與無限的對立為虛妄之后,我們自易陷

入這種說法,即既然無限與有限是一回事,則真理或真正的無限

就須宣稱并規定為無限與有限的統一.....

但這種說法會引起有限化無限或無限化有限的正值責難。因為在

這種說法里,有限好像只是原樣保留在那里.....

有限既被設定為與無限統一,則它無論如何,決不能保持當它在

此統一關系以外的原樣.....

同樣,無限也免不了變更,當有限與無限統一時,作為否定性的

無限也在對方之前失掉其尖銳性了。

—黑格爾—

1、分析:為什么說“這種說法會引起有限化無限或無限化有限

的正值責難”?(20分)

2、闡揚:“有限既被設定為與無限統一,則它無論如何,決不

能保持當它在此統一關系以外的原樣.....

同樣,無限也免不了變更,當有限與無限統一時,作為否定性的

無限也在對方之前失掉其尖銳性了”。(20分)

四、論證(50分)

哲學與人生

(參考性提不:

1、界說你所領悟的“哲學”;

2、訴說你的人生理念或人生關懷;

3、在1和2的基礎上,盡力切己地去揭示或論證“哲學和人

生”,比如圍圍著諸如“未經諦視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相

識你自己”、“追求人生意義”、“時代的精華”這樣的命題去

綻開深度的論證。)

哲學通論2023

一、閱讀與說明(30分)

費爾巴哈是從宗教上的自我異化,從世界被二重化為宗教的、想

象的世界和現實的世界這一事實動身的。

他致力于把宗教世界歸結于它的世俗基礎。

他沒有留意到,在做完這一工作之后,主要的事情還沒有做哪。

因為,世俗的基礎使自己和自己本身分別,并使自己轉入云霄,

成為一個獨立王國,這一事實,只能用這個世俗基礎的自我分裂

和自我沖突來說明。

因此,對于世俗基礎本身首先應當從它的沖突中去理解,然后用

解除這種沖突的方法在實踐中使之革命化。

——馬克思《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

A閱讀:請細致閱讀這段話的前四句話。(注:一個句號為一句

話)

“自我異化”這個概念的意思是什么?“他致力于把宗教世界歸

結于它的世俗基礎”這個句子的意思是什么?(10分)

B說明:

1、馬克思說費爾巴哈“主要的事情還沒有做哪”,這個“主要

的事情”是什么?為什么它是“主要的事情”?

2、請說明“只能用這個世俗基礎的自我分裂和自我沖突來說明”

這話的意思。(20分)

二、理解與分析(30分)

道,可道也,非恒(常)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常)名也。

老子第一章》

A理解:

1、請用現代漢語寫出你對這段話的理解?

2、你怎樣理解“道”與“名”、“恒(常)道”和“恒(常)

名”?15分)

B分析:

請分析“可道”與“恒(常)道”、“可名”與“恒(常)名”

之間的關系。(15分)

三、說明與闡揚(40分)

[注:“宗教學”專業的考生可以選擇做本大題的第(2)道題;

其它專業的考生只能做本大題的第(1)道題。兩題的分值均為40

分,多做不加分。]

(1)變易是第一個具體思想,因而也是第一個概念,反之,有

與無只是空虛的抽象。

所以當我們說到“有”的概念時,我們所謂“有”也只能指“變

易”,不能指“有”,因為“有”只是空虛的“無”;也不能指

“無”,因為“無”只是空虛的“有”。

所以“有”中有“無”,“無”中有“有”;但在“無”中能保

持其自身的“有”,即是變易。

—黑格爾《小邏輯》第198~199頁--

A說明:請說明黑格爾這段話中的“具體”與“抽象”這兩個概

念的意思。(10分)

B闡揚:

1、“變易是第一個具體思想”。(10分)

2、為什么說“當我們說到‘有'的概念時,我們所謂‘有'也

只能指‘變易'"?(只分)

3、為什么“在‘無’中能保持其自身的‘有',即是變易”?(10

分)

(2)辯證法在對現存事物的確定的理解中同時包含對現存事物

的否定理解,即對現存事物的必定滅亡的理解;

辯證法對每一種既成的形式都是從不斷的運動中,因而也是從它

的短暫性方面去理解;

辯證法不崇拜任何東西,按其本質來說,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馬克思----

A說明:你怎樣理解“確定的理解”和“否定的理解”?請談談

你對“既成的形式”的理解。(20分)

B闡揚:為什么馬克思要說“按其本質來說”這個句子?請說明

它所蘊涵的意義。(20分)

四、論證(50分)

真理的確定性與相對性

[參考性提示:1、分別界定“真理”、“確定”和“相對”。(10

分)

2、請證明:有無“確定真理”?假如有,那么請反對類似“一

切真理都是以時間、地點和條件為轉移”的觀點;假如無,那么

請反對類似“'拿破侖死于某年某月'就是確定真理”的觀點。

(20分)

3、請論證:真理的確定性與相對性的關系。留意:假如你持有

類似“真理是確定與相對的統一”的觀點,那么請有依據地論證

“確定”與“相對”原委是“怎樣統一”的。(20分)]

哲學通論2023

一、閱讀與說明(30分)

只有抽象理智的有限思維才危懼懷疑主義,才不能抗拒懷疑主

義。與此相反,哲學把懷疑主義作為一個環節包括在它自身內,

這就是哲學的辯證階段。

但哲學不能象懷疑主義那樣,僅僅停留在辯證法的否定結果方

面。懷疑主義沒有認清自己的真結果,它堅持懷疑的結果是單純

抽象的否定。

辯證法既然以否定為其結果,那么就否定作為結果來說,至少同

時也可說是確定的。一一(《小邏輯》第131頁)

A閱讀:請細致閱讀這段話的前三句話。(注:一個句號為一句

話)

你怎樣理解“哲學把懷疑主義作為一個環節包括在它自身內,這

就是哲學的辯證階段”這個句子?(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