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第八單元_第1頁
《鋼琴》第八單元_第2頁
《鋼琴》第八單元_第3頁
《鋼琴》第八單元_第4頁
《鋼琴》第八單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D大調與b小調樂曲的演奏8CONTENTS目錄01知識鏈接彈奏訓練0203思政講堂知識鏈接01一、不同時期音樂風格的把握輝煌華麗——巴洛克時期的鋼琴音樂壹音樂史上把自歌劇誕生的1600年至巴赫去世的1750年中間的這段歐洲音樂歷史稱為巴洛克時期。這一時期的音樂作品大多節奏強烈、跳躍,多采用復調手法進行創作,看重力度、速度的變化,強調曲子的起伏。洛時期巴MARK1.復調性復調性是指巴洛克時期的鋼琴作品具有多層面、多線條、多重性的復雜思維,在聲音上既要重視每個音的觸鍵、音質和內部結構的平衡,又要重視每個線條的歌唱性,即同時要求橫向與縱向的和聲關系。彈奏時,演奏者應注意旋律線條、節奏、和聲、層次、調式和調性等多方面的表現,可以嘗試用“彈唱不一”的方法,即唱一個聲部,彈奏另一個或幾個聲部進行訓練。巴赫、維瓦爾第、多梅尼科·斯卡拉蒂和亨德爾克巴洛克時期的鋼琴作品裝飾音非常多,經常使用的裝飾音有波音、倚音、順滑音、顫音、回音及帶各種不同前綴和后綴的顫音等。洛時期巴MARK2.裝飾性一般來說,彈奏時應注意:(1)裝飾音必須在音符所占的節奏位上開始,并且在主要音的時值之內完成演奏。(2)顫音、波音和回音通常從主音的上輔助音開始。(3)倚音的記譜若長于主要音,則一概以主要音的一半時值彈奏。克由于巴洛克時期的鍵盤樂器是古鋼琴和羽管鍵琴,聲音的連續性不如現代鋼琴,所以在彈奏時要充分注意并嚴格訓練對“斷連性”的理解與掌握。洛時期巴MARK3.斷連性一般來說,彈奏時應注意:(1)快速度的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或三連音都可以用非連音演奏。(2)四分音符可以奏連音,也可以奏頓音,但時值不能短于八分音符。(3)弱起拍與強拍之間必須斷開彈。(4)連線可以用,但不能跨過小節。克高貴典雅——古典主義時期的鋼琴音樂貳Theperiodofclassicism是指18世紀中葉至19世紀二三十年代之間的階段。主調音樂作品的特點是結構嚴謹,有明顯的主旋律聲部,其他聲部作為伴奏聲部襯托著主旋律,表演手法和音樂內容比巴洛克時期更加豐富多樣。古典主義時期海頓、莫扎特、貝多芬古典主義的音樂作品特別注重旋律的作用,強調音樂的均衡和簡潔。彈奏時,需注意以下幾點:(1)在整體上要有統一的速度,要穩定、勻稱,不要做太多自由處理。(2)可以用不同的觸鍵方式做漸強、漸弱的變化及力度的對比,從而使作品的表現力更為豐富。(3)要注意音色、氣息、歌唱性和手指的顆粒性,必須有控制、有節制,每一樂句的開端、進行、收尾必須恰到好處,要表現出古典主義特有的典雅與高貴氣質。(4)很多作品中使用了大量的力度、速度、跳音和連線等標記來表達情緒,演奏者要正確運用技法表達作曲家意圖

Theperiodofclassicism古典主義時期抒情多彩——浪漫主義時期的鋼琴音樂叁古典樂派的音樂著重于表現“美”的理想,較少宣泄人們的自身感情;浪漫樂派的音樂則提倡個人主義的情感表達,重視主觀性和民族性。

在這種觀念下,浪漫樂派在技巧上雖承襲古典樂派,但其音樂作品的旋律自由奔放,形式無拘無束,標題性也很強,多用抒情和描寫表現強烈的個性與民族性。“浪漫”與“古典”是相對而言的人們通常把古典主義之后的這一時期稱作“浪漫主義”時期。浪漫主義時期分為初期、中期、晚期三個階段,分別形成了特有的作曲家群體、流派和代表人物。

浪漫主義早期的代表人物有舒伯特、韋伯等;浪漫主義中期的代表人物有門德爾松、肖邦、李斯特等;浪漫主義晚期的代表人物有勃拉姆斯、格里格、圣·桑、柴可夫斯基等。彈奏時,演奏者應合理地使用不同技巧詮釋作品。例如,根據音樂的韻律和呼吸,準確把握彈性節拍“Rubato”;運用不同指觸的深度與力度改變鋼琴音色;靈活、精細地使用踏板等。同時,浪漫主義注重情感的表達,在形式上更加自由,內容上更加注重抒情性、文學性、詩意性,因此在演奏時,演奏者要將內心情感與生動優美的旋律融合在一起,使意識上與作曲家當時的情感相契合,從而準確表達出作品的內心情感。浪漫主義極大地豐富了鋼琴的表現手段意象音畫——印象主義時期的鋼琴音樂肆意象音畫——印象主義時期的鋼琴音樂印象主義是介于浪漫主義和現代音樂之間的一個十分重要的轉變階段。最早的“印象”主義藝術作品是畫家莫奈的一幅畫,名叫《日出·印象》。印象主義時期的音樂在題材、和聲、調式、織體、音響、曲式等音樂要素上,都創造性地進行了變革,開創了一個嶄新的音樂世界,為20世紀歐洲音樂的發展提供了更多的創作方向。可以說,印象主義是浪漫主義與現代音樂之間的一個橋梁,在音樂發展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也為鋼琴藝術的發展提供了更多的創作方向。德彪西、拉威爾意象音畫——印象主義時期的鋼琴音樂印象主義時期的鋼琴音樂在彈奏時,演奏者應注意以下幾點:(1)在音色的表現方面,要注意控制音色,運用不同的觸鍵和身體各部位的配合與協調改變音色,達到豐富細膩的效果。(2)要注意對和聲的把握,將旋律與和聲完美結合起來,使作品調式轉化自如,色彩濃烈。(3)想象是印象主義的核心。演奏者在嚴格按照樂譜上的指示演奏的基礎上,還需要將自己的想象與作品融合在一起。顛覆傳統——20世紀的鋼琴音樂伍顛覆傳統——20世紀的鋼琴音樂

20世紀的音樂一般從1945年開始到20世紀末,是一個全新的、多樣化的展示作曲家和演奏家藝術個性的時代。這一時期的音樂作品不像前幾個時期那樣具有很突出的共性,很多作品已經沒有傳統意義上的旋律、節奏、和聲,還有的作品不再由樂音組成,在作品的創作手法、演奏技巧、記譜方法、和聲曲式等方面都有了顛覆性的變化。因此,這個時期涌現出了許多不同的作曲流派,呈現出一個多元化發展的格局。顛覆傳統——20世紀的鋼琴音樂由于這一時期的音樂派別眾多,寫作的原則手法和音樂效果都有很大差異,在鋼琴音樂創作上也增添了許多新穎的創作技法和現代的表現手段,因此演奏者需要先具體分析作品所屬的風格流派,再根據作品的具體內容分析表現手法,并用心研究和體會作曲家的原創意識,從而正確地詮釋作品。二、中國鋼琴作品的風格及彈奏要點

首先,中國的鋼琴作品大多注重多聲部的變化,彈奏時要有旋律、有伴奏、有背景、有低音,呈示多層次、多線條的個性與融合的音響效果。因此,演奏中國鋼琴作品首先要考慮合理運用鋼琴的優勢,把和聲立體效果充分展示出來。

其次,演奏中國作品要注意速度和節拍。中國風格的樂曲大多具有很強的即興性或隨意性,其自身旋律的抑揚頓挫、情緒變化等會使節拍、節奏也發生變化。因此,演奏中國作品不能“四平八穩”“規規矩矩”,而是要在節奏把握、彈性、張力控制等方面細細研究。節奏

再次,演奏中國作品還需要注意模擬音色的效果。所謂模擬音色,是指演奏時運用多種觸鍵方式和技巧,模仿某些民族樂器的聲音效果或作品中想要表現的自然界的音響效果,從而引起聽眾豐富的聯想,使音樂呈現出惟妙惟肖、生動形象的表現力。例如,在彈奏鋼琴作品《百鳥朝鳳》時,演奏者就需要用鋼琴模擬嗩吶聲和鳥叫聲。

最后,為了體現作品意圖,揭示作品內涵,演奏者還需要學習和掌握民族音樂的風格、特色和韻味,將民歌、戲曲乃至古典詩詞歌賦融入對作品的理解,并將之靈活地運用于具體的詮釋過程。此外,中國獨特的文化使得中國的鋼琴作品表現出獨特的“氣”和“韻”,在彈奏時,要注意氣息和聲韻的統一。氣韻中國鋼琴音樂的發展歷史中國的鋼琴音樂按照音樂作品的成熟程度、創作技法、風格氣質特點劃分,可以分為萌動時期(1915—1933)、繁榮時期(1934—1965)、徘徊時期(1966—1978)和發展時期(1979年至今)四個階段。1.萌動時期在這一階段,中國鋼琴音樂一直沒有脫離歐洲的傳統模式,在創作技法與民族和聲思維方向等方面都在積極探索,作品還不夠成熟。趙元任、江定仙、蕭友梅等人在中國鋼琴音樂研究方面邁出了最初的步伐。他們結合歐洲鋼琴音樂的特點,探討了中國鋼琴音樂的創作、教學、教材等重要問題。趙元任的《和平進行曲》是中國作曲家創作的第一首鋼琴曲。隨后,他又創作了即興小品《偶成》《小朋友進行曲》等。這些鋼琴曲構思簡單、結構短小、音樂形象鮮明,標志著中國鋼琴音樂的誕生。

縱橫中國鋼琴音樂的發展歷史2.繁榮時期1934年,賀綠汀創作了中國風格的經典鋼琴曲目《牧童短笛》,被公認為是中國鋼琴音樂繁榮時期的起點,也標志著中國鋼琴音樂進入了一個充滿生機的新時期。這段時期,無論是在作品的質量上還是數量上,中國鋼琴音樂都得到了空前發展,作曲家的作曲手法也從單純的模仿西方轉變為不斷融合民族元素,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鋼琴音樂創作的新技法,從而創作出了一大批具有強烈民族風格的鋼琴音樂作品。這一時期的代表作品還有《搖籃曲》(賀綠汀)、《春之旅》(丁善德)、《在那遙遠的地方》(桑桐)、《潯陽古調》(陸華柏)、《第一新疆舞曲》和《第二新疆舞曲》(丁善德)、《漁夫弦歌》(江文也)、《賣雜貨》和《旱天雷》(陳培勛)、《民歌小曲50首》(黎英海)、《藍花花》(汪立三)、組曲《魚美人》(吳祖強、杜鳴心)等。視

縱橫中國鋼琴音樂的發展歷史3.徘徊時期這一時期的鋼琴音樂有很強的時代特征,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王建中的《大路歌》《梅花三弄》《瀏陽河》,黎英海的《夕陽簫鼓》,儲望華的《紅星閃閃放光彩》,殷承宗等集體創作的《黃河鋼琴協奏曲》等。《黃河鋼琴協奏曲》取材于抗日戰爭時期的救亡歌曲《黃河大合唱》,1969年由殷承宗、儲望華、劉莊、盛禮洪、石叔誠和許斐星六人改編為鋼琴協奏曲。《黃河鋼琴協奏曲》分為《黃河船夫曲》《黃河頌》《黃河憤》《保衛黃河》

四個樂章,表現了中國人民頑強不屈、英勇抗爭的精神,以及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贏得最后勝利的決心。這部鋼琴協奏曲在創作中運用了西洋古典鋼琴協奏曲的表現手法,又融入了船夫號子等中國民間傳統音樂元素,在當時的國內引起了強烈反響,在世界舞臺上也有一定的影響力。半個世紀以來,殷承宗、孔祥東、石叔誠、周廣仁、劉詩昆、郎朗等中國歷代的鋼琴家都演奏過這首曲目。視

縱橫中國鋼琴音樂的發展歷史4.發展時期自1979年開始,中國的音樂創作方法走向多元化,創作出了很多頗具濃郁民族風格且帶有新技法的鋼琴作品,產生了一大批有作為的作曲家、演奏家、鋼琴教育家。比較著名的有趙曉生的《太極》、劉敦南的《山林》等。趙曉生的鋼琴曲《太極》是一部現代風格鋼琴曲,從立意到構思,從作品的“音高組織”的控制到調式調性、曲式結構、織體形態的設計,都體現出了其“太極作曲系統”的核心思想。《太極》雖然是一首受到數理邏輯控制的現代鋼琴曲,但它同時體現出了中國古代的陰陽哲學,既充滿著來自《周易》的理性與邏輯,又充滿著來自“新浪漫主義”的詩意與美感,是中國現代風格作品中的經典之作。視

縱橫彈奏訓練02

詳見課本思政講堂03革命戰歌永流傳,愛國情懷潤心田

——人民音樂家聶耳、冼星海和施光南人民音樂家是指對我國的抗戰、人民革命及社會主義建設作出過特殊貢獻的音樂家。我國公認的人民音樂家有三位,他們分別是聶耳、冼星海和施光南。

從左到右依次為人民音樂家聶耳、冼星海和施光南革命戰歌永流傳,愛國情懷潤心田

——人民音樂家聶耳、冼星海和施光南(一)聶耳

聶耳(1912—1935),云南玉溪人,原名聶守信,字子義(亦作紫藝),是我國著名的人民音樂家。他為歌劇、話劇和電影譜寫的《新女性》《開路先鋒》《大路歌》《前進歌》《畢業歌》《鐵蹄下的歌女》等主題歌和插曲,對激發民眾的抗日救亡熱情起到了積極作用。他所編寫的《金蛇狂舞》《翠湖春曉》《山國情侶》等樂曲,也深受人們喜愛。1935年,聶耳為電影《風云兒女》創作了主題歌《義勇軍進行曲》,反映了在民族危亡時,中華民族萬眾一心、團結御侮、奮勇抗爭、一往無前的愛國主義精神,激發了中國人民誓與日本侵略者血戰到底的英勇氣概。1949年9月,《義勇軍進行曲》被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確定為代國歌;1982年12月,又被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全體會議確定為國歌。革命戰歌永流傳,愛國情懷潤心田

——人民音樂家聶耳、冼星海和施光南(二)冼星海冼星海(1905—1945),祖籍廣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