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4、因數(shù)末尾有0的乘法,當因數(shù)末尾有0時,計算時0可以先不參加運307×8=2456,同樣是因數(shù)中間有0,為什么一個乘積中間有0,而另一個0,而307×8,因為發(fā)生了進位,所以積當中的0就不見了。結論:因數(shù)的末尾有0,乘積中一定有0。因數(shù)的中間有0,乘積中不一定有0。1、結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認識質量的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實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1、建立1千克、1克的概念;估算出一些物品有多重。2、建立1千克、1克的概念。1、了解1千克和1克的實際質量。2、建立1千克、1克的概念。(1)稱一稱生:1枚2分硬幣重1克。板書:1克1g(3)估一估,稱一稱估一估)g(1)拎一拎千克)1、游戲(猜一猜)1、一個乒乓球重1()2、一袋洗衣粉中1()3、一管牙膏重100()4、一個鴨蛋重60()5、一只雞重2()6、小明體重28()3千克=()克5000克=()千克6000克=()千克8千克=()克想""算一算"的基礎上來理解周長的含義,更有利于學生的掌握。動感十足的教學情境,也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動”起來使他們學會使用觀察、比較的方法發(fā)現(xiàn)問題和提知識目標知道周長的含義,建立周長的概念。能力目標結合具體實物,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周長。能初步測量計情感目標通過演示操作,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觀察和思考的習創(chuàng)新目標通過演示操作,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觀察和思考的習教學重難點讓學生通過說一說、摸一摸、畫一畫、猜一猜、量一量等活動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3、提問:誰贏了?為什么?1、聽清要求。猜一猜誰有可能會取勝。3、說一說誰贏了,為什么?激發(fā)學生的參與動機是引導學1、大家聽說過周長嗎?猜一猜,周長可能是什么?可以你以手中的樹葉為例,說一說你的理解?2舉例說說自己對周長的理解。步感知周長,有助于學生的認知。通過讓學生說一過程中,邊摸邊說,有利于學生的思維、操作和語言同步發(fā)展.1、猜一猜自己的樹葉的周長是多少?1、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shù)都得0”。2、探索并掌握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時,末尾有0的除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教學重點: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shù)都得0”。教學難點:探索并掌握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時,末尾有0的除法的計算方上結了許多又大又紅的桃子。這時有4只小猴子很早就來到桃樹下摘桃子了,誰也不去爭,誰也不去搶,卻一起去數(shù)樹上的桃子,共數(shù)出了48個。要怎么分四只小猴子分到的桃子才一樣呢?誰來幫小猴子們解決問題?生:把48個桃子平均分成4份,每只猴子得到一份。師:同學們,仔細觀察上面的算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學生思考、交流。)生1:0除以任何數(shù)都等于0。生2:不對!0不能做除數(shù)。師:對,0不能做除數(shù)。那應該怎么說呢?生: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shù)都等于0。生:老師,為什么0不能做除數(shù)呢?師:是呀,其他自然數(shù)都能做除數(shù),為什么0不能做除數(shù)呢?太不公平了!那好,今天咱們就給0一次機會,讓它做一做除數(shù),試試看行不行。生1:我在算0÷0時,商是1能行,是2也行……是幾都行。生2:我在算5÷0時,找不到商,因為任何數(shù)與0相乘都不等于5。師:同學們,通過這兩種情況我們就明白了0不能做除數(shù)的原因:當0÷0時,商不確定;當5(或其他不是0的自然數(shù))÷0時,又找不到商。所以0不能2.探究商中間有0的除法的計算方法。4只猴子因沒有吃到桃子很不甘心。它們很有毅力,決定繼續(xù)找。于是它們走生:(發(fā)現(xiàn)數(shù)學問題)把408個桃子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多少?生:把408分成400與8,先算8除以4得2,再算400除以4得100,最后算100加2得102。同學還有不同的方法嗎?在展示臺上展示展示,將你的好方法生1:我用豎式計算(口述計算方法)。從被除數(shù)的高位除起,最高位是百位,百位上是4,表示4個百,4個百除以4,商1個百,因此百位上商1;十位上是0,表示0個十,0個十除以4,商為0個十,因此十位上商0;個位上是8,表示8個一,除以4得2個一,因此,個位上商2。生2:我用豎式計算(口述計算方法)。百位上4除以4得商1,十位上0除以4,直接得商0,個位上8除以4得商2。師:大家比較生1和生2的計算過程,談談你的看法。(大家一致認為生2的方法簡單可取。)生:當百位得商后,沒有余數(shù),被除數(shù)十位上的數(shù)字為0時,可以直接在十位上商0,因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shù)都得0。生:商中間有0。師:對,你們的眼睛真亮。我們今天學習的就是商中間有0的除法。(通過一位學生板演試算,講解算理,得出8044.探究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計算方法。學生試算后交流方法(兩名學生板書豎式,交流計算方法)從被除數(shù)的高位除起,8個百除以6得1個百,百位上商1,余2個百即200與十位上的4合起來是240,即24個十,24個十除以6得4個十,十位上商4,個位上0除以6得0,在個位上直接寫商0。師:同學們,你能說說為什么下面這些題商的末尾有0嗎?生:這些算式的被除數(shù)都是三位數(shù),并且末尾都是0,當除到被除數(shù)的十位時,余數(shù)都是0,個位上0除以除數(shù)仍得0,所以商的末尾都有0。師:你會計算商的中間有0、末尾有0的除法了嗎?師,你們愿意嗎?:生愿意。犯同樣的錯誤!下面這些題是老師出給大家的,千萬別讓老師失望啊!先估計一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shù)都得0.的放大)(1)教師同樣在電腦上演示把一幅畫縮小,學生觀察。(2)提問:這次你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小)3、揭題:那么在圖形放大或縮小的過程中有什么規(guī)律呢?今天我們就來研二、研究圖形放大與縮小的規(guī)律(例1)(1)出示第一幅畫的長與寬(長8厘米,寬5厘米),第二幅畫的長與寬(長16厘米,寬10厘米)。(2)提問:這是放大前、后兩幅圖,仔細觀察這兩幅畫的長有什么關系?(3)教師說明:把長方形的每條邊放大到原來的2倍,放大后的長方形與原來長方形對應邊長的比是2:1,就是把原來長方形按2:1的比放大。(同時板書:把原來的長方形按2:1的比放大)(4)追問:2:1表示的是哪兩個數(shù)量的比?(進一步突出:是放大后的(5)教師指出:把一個圖形按一定的比放大,那么它的相應的邊長的比都(1)出示問題:如果把第一幅畫按1:2縮小,長和寬應是原來的幾分之幾?各是多少厘米?先讓學生說說是怎么理解“1:2”這個比的?然后再回答后兩個問題。(進一步強調:1:2是指縮小后圖形的邊長與縮小前相應邊長的比)3、練習(練習九第1題)(2)學生完成第1個填空。(3)學生完成第2個填空三、畫放大或縮小后的圖形(例2)(1)學生讀題(2)提問:3:1這個比是什么意思?放大后的長、寬各是幾格?(4)引導思考:你能按1:2的比畫出縮小后的圖形嗎?想一想你準備怎四、完成“試一試”2、練習九第2題(2)反饋交流。3.通過讓學生體驗1秒鐘、1分鐘的長短,幫助他們建立了正確的時間觀“活”起來,沒有考慮更多的措施讓學生很快地把注意力集中起來,致使課堂教學內(nèi)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第59-61頁。1、學生能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初步建立1秒的時間觀教學重點:初步建立分、秒的時間觀念。知道1分=60秒。教學難點:形成對時間的觀察能力,初步建立1分、1秒的時間觀念。(課件出示主題圖,其中的鐘面時刻為11:59)這是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現(xiàn)場??磯ι系拇箸姡隳芨嬖V大家,現(xiàn)在是幾時幾分嗎?新年鐘聲就要敲響了,讓我們一起來倒計時。師生一起倒計時:10,9,8…,1。師:像這樣計量很短的時間,我們就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單位——秒。(板書:秒)說一說,在哪些地方還用到時間單位秒?(學生舉例。)(板書課題:秒的認識)(課件出示:幾種不同的電子表和鐘表)問:表面上顯示的是什么時刻?(指名學生讀)分后面的兩個數(shù)字表示的是秒。誰能連起來讀?(指名學生讀)問:計量秒的叫什么針?哪一根針是秒針?2、認識1秒(課件播放:秒針走動一下)問:誰知道,秒針走1小格是多長時間?(學生回答)板書:秒針走1小格是1秒師:再觀察,秒針從幾走到了幾?(課件播放:秒針從12走到1)問:秒針從12走到1走了幾秒?問:秒針還從哪走到哪是走5秒?(學生回答)師:秒針從一個數(shù)字走到下一個數(shù)字都是走5秒,也就是走1大格就是5問:秒針從12走到2走了幾秒?(學生回答)問:有不同意見嗎?你怎么知道的?師:咱們來驗證一下。(課件播放:秒針從12走到2)4、教學1分=60秒(板書:1分=60秒)5、體會1秒的長短聲”讓學生感受。)鐘表發(fā)出"滴答"一聲就是1秒。師:1秒鐘這么短,我們可以干什么呢?你能做一動作來表示1秒嗎?師:1秒鐘雖然很短,但只要我們珍惜1秒,它將能創(chuàng)造出我們想不到的(課件出示圖片:小汽車1秒行55千米、光1秒能傳播30000千米、人造衛(wèi)星每秒可飛行7900米、現(xiàn)代化車間每秒可生產(chǎn)成千上萬個零件等)師:時間這么寶貴,我們應該珍惜每一分,每一秒!下面我要看看誰一分7、感受1分鐘讓學生看鐘表,通過讀秒來體驗1分鐘的長短。2、1分鐘能做什么?生分組畫畫、寫字、做口算、摸脈搏體驗1分鐘實際3、讓學生舉例,說說1分鐘可以做什么事。(課件出示:課本61頁第二題的圖片)在()里填上小時、分或秒我們上一節(jié)課的時間是40()我們的睡眠每天應達到9()小明系好紅領巾只需大約20()煮米飯大約要25()時、奧運會開幕式倒計時、跑步比賽、紅綠燈等)1分=60秒一、創(chuàng)設情境:學校圖書室新進200本書,需要擺放到2個書架上,每個書架有4層,大家?guī)蛶兔脝?5、在小組中說說自己解決問題的過程。6、全班交流,注意展示學生的不同方法。2、按要求連一連。48×232×5前一題的得數(shù)是后一題160÷2240÷5的第一個數(shù)!3、小軍去游泳池游泳,他再泳道內(nèi)游了2個來回,共游了100米,這個游泳池的泳道有多長?本節(jié)課要讓學生理解并掌握連乘、乘除混合式題的運算順序,并能正確計算。能靈活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逐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結合具體問題情境讓學生經(jīng)歷三位數(shù)連續(xù)退位減法的計算過程,初步掌握(2)能力目標: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能力和估算意識。培養(yǎng)學生根據(jù)具體情況選擇適當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體驗解決實際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初步形成評價意識。(3)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1、談話激情:同學們,你聽說過西雙版納嗎?那你一定聽說過金庸武俠片同學們,你覺得云南美嗎?下面就讓小導游聰聰帶我們一起走進云南,去出示題目:聰聰準備了兩輛大客車,這兩輛車共有82個座位,車上已經(jīng)坐了64人,還有多少個空位?(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從昆明到麗江有517千米;從昆明到大理有348千米;我們從昆明出發(fā),已經(jīng)到大理了。)師:你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從大理到麗江多少千米?)師:要求大理到麗江還有多遠?怎樣列式?指名口答,板書算式:517-348=350=170(千米)C、500-300=200(千米))是云南特有的珍惜動物,它們在野外迷路了,你愿意幫它們找到家嗎?出示)師:同學們真有愛心,我們這一課所學的退位減法又何嘗不是這樣呢?個位不夠減,十位就退1給個位,這個1到個位就變成10,十位不夠減,百位就退“1”給十位,這個1到十位也變成10。給別人一點,對別人來說就是莫大第一關:656-198=第二關:343-157=第三關:754-196=第四關:826-637=在同一條路上。從猴山到大象館有252米,從孔雀園到大象館有176米,你能(四)評價體驗情感延伸都學到了哪些知識?還有什么問題?你表現(xiàn)得(1)一箱飲料大約70元,兩箱飲料大約140元。(2)一箱飲料超過60元,兩箱飲料就超過100元,但不到200元。5.我每分大約打41個字(1)小明5分能打多少個字?(2)一篇稿件共325個字,5分后還剩多少個字每打完?(3)再打3分,能打完這篇稿件嗎?6.學校買來5個書架,每個書架有4層,每層可以放35本書,這些書架(1)結合具體情境和直觀操作,初步理解分數(shù)的意義,并會正確地讀寫分(2)會用折紙、涂色等方式,表示簡單的分數(shù)。(3)通過動手操作,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及口頭表達能(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那你們知道兔子喜歡吃什么嗎?小貓喜歡吃什么呢?師:今天李老師帶來了小兔子和小貓最愛吃的食物,請看(投影儀出示)并(1)4個蘿卜,怎樣分給兩只兔子才公平?(2)2條魚,怎樣分給兩只貓才公平?2、折一折,并涂色師:拿出你喜歡的形狀,折出這個形狀的1/2,并涂色。同桌兩人說一說,你這個1/2表示什么?a要分別涂出他們的1/2,你認為首先應該怎樣做?c利用投影進行交流,每一個1/2分別表示什么?2、拿一張正方形紙,折出這張紙的1/4,并涂色(展示學生不同的折法)3、,認識1/4、2/4、3/4、4/4。(1)拿出一張正方形紙,用你喜歡的方法,將一張正方形紙平均分成4(2)涂一涂。P54a將其中的一份涂.......喜歡的顏色,涂色部分是這張正方形紙的1/4,其余部分是這張紙的()。b將其中的兩份涂上顏色,涂色部分是這張紙的()。c將其中的三份涂上顏色,涂了這張紙的(),還有這張紙的()沒涂d如果將所有的4份都涂上顏色,那么就涂了整個正方形紙片的()。師:誰來說一說什么是分數(shù)?(像1/4、2/4、3/43/52/8。。。。。。的數(shù)都是分數(shù))3……分子4……分母(三)鞏固與應用1、用分數(shù)表示下面各圖中的涂色部分,并讀一讀(圖見55頁第1題)(2)指名讀出各分數(shù)2、按分數(shù)把下面各圖形涂上顏色(圖見58頁第2題)(2)你為什么這樣涂?3、判斷:用下面的分數(shù)表示各圖的陰影部分對嗎?(圖見58頁第3題)(1)獨立判斷。(四)小結棒(4根一樣長、2根一樣,再各不相等的2根)。(一)擺一擺呢?呢?(2)為什么要挑一樣長的?(3)是不是只要挑4根一樣長的小棒就一定能擺出正方形呢?(4)那可能會出現(xiàn)哪種圖形?(5)小結:正方形四條邊都相等,且有四個直角。(1)出示長方形,誰來介紹下,你剛才擺長方形時是怎樣挑小棒的呢?(2)為什么要挑兩根一樣長,兩根一樣短的?(3)是不是只要挑兩根一樣長,兩根一樣短的小棒就一定能擺出長方形(4)那可能會出現(xiàn)哪種圖形?(5)小結:長方形對邊相等,且有四個直角。(二)找一找現(xiàn)在你能利用這些知識來判斷下面的圖形哪些是四邊形嗎?為什么?哪些不是四邊形?為什么?(三)分一分看來,大家對四邊形的特點有了更清晰的認識,現(xiàn)分分類嗎?想想可以按照什么分?(四)畫一畫(五)剪一剪“活動是認識的基礎,智慧從動手開始”,在活動中體驗是我的這節(jié)課的2、在鞏固階段,可以讓學生進行畫一畫的活動,幫助他們進行知識內(nèi)化。【教學目標】1.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數(shù)相乘都等于0”這個規(guī)律。2.結合具體情境,能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學習中的簡單問題,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能力。3.經(jīng)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使學生學會合作學習?!窘滩姆治觥勘竟?jié)是在學生了解乘法意義,掌握兩、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借助“乘法意義”“找規(guī)律”等多種方法探索并發(fā)現(xiàn)“0和任何數(shù)相乘都等于0”這一規(guī)律,并在此基礎上學習一個因數(shù)中間或末尾有0的乘法。一個因數(shù)中間或末尾有0的乘法是本課的教學難點,為了更全面說明對"一個因數(shù)中間是0乘法"中“0”的處理,在教材原有“試一試”的基礎上增加了一題,成為130×5,402×3,307×8。以便讓學生獨立嘗試計算后,能對后2題進行對比交流,進而發(fā)現(xiàn)402×3中間是0的那位,因為沒有進位,所以這一位寫0,積當中就保留了0;而307×8因為進位了,所以積當中的0就【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倉山實驗小學位于城鄉(xiāng)結合處,是一所省級示范學校,教學條件較為良好。學校于2000年9月作為教育部福建師大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基地參與課改,至今已3年。任教班級學生參與課改兩年來,對自主學習的學習方式有所體會、適應。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創(chuàng)新能力逐步提高?!菊n堂實錄】(一)討論0×5=?——發(fā)現(xiàn)規(guī)律1.算一算:3×5=()2.找規(guī)律:在這一組算式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生1:都是5的乘法。生2:第一個乘數(shù)一個比一個小1,積一個比一個小5。師:按這樣的規(guī)律0×5=?3.你還能用別的方法說明0×5為什么等于0嗎?生1:我知道5個0相加等于0,就是0+0+0+0+0=0。生1:0×3=0。生1:因為3個0相加等于0,0+0+0=0。生2:7×0=0。生2:因為7個0相加等于0。生3:1999×0=0。師:1999可是個大數(shù),它與0相乘也只得0嗎?生3:沒錯,因為1999個0相加,雖然0很多,可是相加后結果還是0。師:掌握了這一規(guī)律,那么一個因數(shù)中間或末尾有0的乘法,例如,130×5,402×3,307×8,你們能獨立解決嗎?全班學生信心十足地回答:能。師:行,打開課堂練習本試一試,算一算。全體同學嘗試計算,教師巡視,搜集同學們多樣化的算法,并請個別同學將解答板書。 分頁代碼(評析在掌握了“0和任何數(shù)相乘都得0”這一規(guī)律的基礎上,讓學生自己學生對板書的307×824056307×82456生1:我贊成第一種寫法,因為第二種寫法把因數(shù)中間的0弄丟了。師:是啊,因數(shù)中間的0哪去了?生:現(xiàn)在我贊成第二種寫法。因為,7×8=56,個位寫6,向十位進5,0×8=0進5得5,要在十位上寫5。所以0才不見了。問題,解決并深刻理解了“一個因數(shù)中間是0”的不同處理。)生1:前兩列的第一個因數(shù)只是幾個數(shù)字交換了位置,第二個因數(shù)都一樣。生2:一題是因數(shù)末尾有0,一題是中間有0。生3:因數(shù)末尾有0的乘法,積的末尾也有0。因數(shù)中間有0的乘法,積的生5:因數(shù)多了個0,積也會多個0。生6:注意0不要漏了,多了個0得數(shù)會多很多。本課教學為了更全面說明對"一個因數(shù)中間是0乘教學內(nèi)容:認識噸(1噸有多重)我們以前學過重量單位千克和克。如果要計算(1)請一位體重為25千克的學生,再請一位學生背一背這位學生,感知25千克有多重。(2)想象1噸。一位同學重25千克,多少名同學的體重之和為1噸。(3)想一想1噸與40名25千克重的同學的體重一樣嗎?(1)一頭水牛重350千克,3頭水牛大約1噸重。(2)一桶油重100千克,10桶油大約重1噸.(3)一袋面粉約重50千克,20袋面粉約重1噸.(4)我們每人大約重25千克,40人大約重1噸.(5)噸的國際單位符號是"t"(1)10個100千克是多重呢?10個100千克就是1000千克,也就是11噸=1000千克1t=1000kg1千克=1000克1kg=1000g(2)觀察噸、千克和克之間的關系,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進率都為(3)我們知道了噸與千克之間的進率后,你們能運用它解決一些問題嗎?4000千克=()噸27000千克=()噸質量/千克280220250300230250270350書上第22頁的第2題。思路:估計重量→引出1噸概念的必要性→尋找1噸的參照物→確定不同物體重量單位→重量單位間的換算會,科技水平到底發(fā)展到什么程度還有哪些領域還有待我們繼續(xù)開發(fā)你們想了解嗎今天老師就帶你們到科技館去參觀.5、完成試一試第1題。6、完成試一試第2題,并讓學生說一說發(fā)現(xiàn)了什么?2.一包糖共80塊.分給2人,平均每人……人數(shù)平均每人分到的塊數(shù)483.這本書共170頁,我已經(jīng)看了90頁.1、探索并掌握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被除數(shù)最高位上的數(shù)比除數(shù)小)的計算一、學習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被除數(shù)最高位上的數(shù)比除數(shù)小)意?平均每所小學分到多少本?”(1)、學生獨立估算商是多少?(2)、組內(nèi)討論估計的過程。(1)學生列出豎式。(2)提出問題:被除數(shù)百位上的“5”比除數(shù)“6”小怎么辦?(3)交流反饋(4)教師小結:被除數(shù)的最高位上的數(shù)比除數(shù)小,就要看前兩位。(5)學生獨立計算后,引導學生理解商“9”要寫在十位上的算理。2、學生獨立思考問題(1)如果把這些書送給4所希望小學,平均每所小學分多少本?問題(2)王老師有100元,最多可以買幾盒拼圖,還剩多少元?(1)學生獨立完成(2)交流計算方法,鼓勵學生用比較分析法做。(3)集體訂正。(1)出示試題,貼上蘋果。(2)摘下商是兩位數(shù)的算式上的蘋果(3)算一算,集體練習,指名部分學生板演。1、出示教科書P62第4題,按如下過程進行思考。(1)說出題中的數(shù)學信息。(2)找出題中的數(shù)學問題。(3)找出問題解決的方法。(4)獨立完成2、出示教科書P62頁第五題.,學生獨立完成,集體反饋。蘇教國標版數(shù)學三年級(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第39—40頁的內(nèi)容。"計算定位"的問題,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落在"體悟"上,希望通過教材與的對比與反思中“體悟”哪種算法更適合“我”,進而滿足個性化學習的需1、經(jīng)歷探索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口算方法的過程,能口算和在1一、情景導入,探索新知(游戲連連看)大家介紹一下:猴島大冒險、阿達寵物園、什么東東球,想要嗎?看到上面的分數(shù)了嗎?只要你這節(jié)課開動腦筋,想辦法得到這些積分,你就得到它們了?!背鍪镜梅謽藴剩核銓σ活}得1分,回答問題對得2分。誰來讀一讀它們的積分各是多少?你能提一道用加法解決的問題嗎?(4)44+38+25=(這一題我們以后在解決)1分。(1)先算44+20=64再算64+5=69(2)先算4+5=9再算40+20=60最后算9+60=69(3)先算44+5=49再算49+20=69二、鞏固深化(積分等你拿)(一)進入阿達寵物園游戲區(qū)。1、做"想想做做"第1題。(1)白兔帶我們采蘑菇,每個蘑菇上有兩道算式,算對了,蘑菇就采到(2)比較每組題的異同點。如:25+44=69,25+49=74,兩道題都是25加2、做"想想做做"第2題。(1)斑點狗們在比聰明,都說自己最善于發(fā)現(xiàn),其實最善于發(fā)現(xiàn)的人是我(2)先算第1組,說說有什么體會。(3)再算第2組,說說有什么計算快的秘密。(4)獨立完成3、4組,集體校對答案。(二)進入猴島大冒險游戲區(qū)。1、做"想想做做"第3題(1)指導理解統(tǒng)計表,出示問題:哪種水果采集的數(shù)量最多?你能不算直接找到答案嗎?有什么好辦法?(估計得數(shù)幾十多)(2)學生獨立完成估計過程,指名匯報方法。(3)驗證,再次計算,看估計得對不對。(4)統(tǒng)計分析:從統(tǒng)計表中,你還知道了什么?2、做“想想做做”第5題。3、做“想想做做”第6題。提出問題:(1)從保齡球中心到九子連珠中心可以怎樣走?走哪條路最近?讓學生看一看,估一估。(2)大猴從幸福休息室到九宮格中心,小猴從幸福休息室到撲克pk中心,誰走的路近?先估一估,再算一算。(三)進入什么東東球游戲區(qū)。做"想想做做"第4題。(1)引導學生先口算第一組題。(2)口算后交流方法。(3)讓學生說說通過口算發(fā)現(xiàn)了什么?1、算一算你的積分卡上一共有多少分?大約能得到哪個游戲?在積分卡后1、鼓勵學生獨立計算,倡導算法多樣化。例題從學生喜聞樂見的電子游戲入手,開放式的呈現(xiàn),激活了學生的舊有知識,學生們從自己的個性化的思維習慣出發(fā),向我們呈現(xiàn)出多種多樣的計算方法,但無論哪種算法,在本質上的共同點都是把一道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口算題轉化成若干道連續(xù)的、已經(jīng)掌握的、比較容易的口算題。但個別學生也出現(xiàn)的雜亂無序的思考,對于這樣的思考,教師應及時加以引導,幫其步入正途。我感覺教師教學最關注的應是學生轉化過程中對數(shù)的分解與組合的合理性,思維活動的連貫性、靈活性,而非誰的算法好。2、在對比中優(yōu)化算法,提高口算的正確率。本課設計了四次對比,感覺都很好地起到了作用。例題的對比幫助學生理清了這類口算思路的共同點和具體處理上的不同點;想想做做第1題的對比引起學生對進位的注意,能有效減少口算的錯誤,同時,這些對比還為估算作了充分準備;想想做做第2題不僅讓學生感受到了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與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聯(lián)系,還讓學生感受到了"一個加數(shù)不變,另一個加數(shù)多了40,得數(shù)也多了40”,其實就是加法的變化規(guī)律,這是我始料未及的;第4題的處理完全是讓學生以舊帶新,在對比中學習,始學生的計算思路又有了新的拓展。四次對比層層遞進,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口算能力。3、結合口算,加強估算意識和能力的培養(yǎng)。想想做做第3題,設計成先讓學生估一估,然后再填表,滿足了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有效地點撥了估算的方法,發(fā)揮了估算的實際效用。想想做做第6題的內(nèi)涵非常豐富,兩個問題的依次出現(xiàn)教師不僅僅要求學生用“估”的方法,同時更有效地引導學生“看”,這樣不僅讓學生感受到估算在實際應用思考的地方,比如第4題到底什么時候呈現(xiàn)好?為什么算“44+38”很多孩子都喜歡用“44+40-2”的方法?積分評價的方式是否能真正起到過程監(jiān)控的作用等一、認識周長4.活動四形)拿出。法"“滾動法""折疊法"等鼓勵學生從多種角度去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并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不進位)的方法的多樣化,初步培養(yǎng)獨立思考和探索問題的意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學生在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不進位)的筆算方法再過幾天就是我們祖國媽媽的60歲生日,為了慶賀祖國媽媽的生日,十月如果時每排24人,為了同學們觀察的清楚老師用一個圓點代表一位解放軍,2排多少人?求兩排多少人也就是求什么?誰能口頭列式?10排有多少人?這樣的12排一共有多少人?(一)24×2=48(人)(二)12×4=48(人)24×10=240(人)12×20=240(人)48+240=288(人)48+240=288(人)方法二(同一)(方案一)師: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你先算得什么?也就是口算中的第一步;又算1、48怎么得來的?2、24中的4為什么寫在十位上?3、288怎么來的?(第一步,先用個位上的2去乘24、、、、、、、,第二步,再用十位上的1去乘24,問:4寫在哪里,為什么?這里的24實際上是多少?怎么得來的?第三步把兩次乘的積相加。)問:48是怎么得來的?24實際上是多少,是怎么得來的?為了書寫方便0可以省略不寫。24×12=288(人)24×2=48(人)2448+240=288(人)2.卡片口算(與板演同時進行)()里最大能填幾?(二)學習新課1.教學例1出示例1的第一幅圖提問:這幅圖是什么意思?(把6個梨平均放在3個盤里,每盤放幾學生動手操作。(用6個圓片代替梨,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再(1)在被除數(shù)下面寫6,表示什么?(表示分掉6個梨)(2)在橫線下面為什么寫0?(表示分完了,沒有剩余)提問:如果有7個梨,平均放在3個盤里,怎樣分?分分看。(1)出現(xiàn)了什么情況?(每盤放2個,還剩1個)(2)剩下的1個梨,還能再繼續(xù)分嗎?(剩下的1個梨,不能再分)教師說明:7個梨,平均放在3個盤里,分的結果是“每盤2個,還剩1怎樣寫豎式呢?被除數(shù)是幾,寫在什么地方?剛才分的結果是每盤放幾個?那么商是幾?寫在什么地方?(學生邊回答,教師邊板書)教師著重提問:有3盤,每盤放2個,實際分掉幾個梨?(6個)那么被除數(shù)7下面應該寫幾?(6)7個梨,分掉6個梨,有沒有剩余?(有剩余,剩1個梨)教師說明:7個減去分掉的6個,還剩1個。所以在橫線下面寫“1”。剩怎樣在橫式上寫計算結果呢?每盤放2個梨就是商2,先寫2。還余1個,就是余數(shù)是1。為了分清商和余數(shù),在商的后面先寫“……”,再寫“1”。即教師引導學生比較例1的兩道題。提問:這兩道題平均分的結果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相同:每盤都放2個。不同:第1小題正好分完,第2小題還剩1個,不能正好分完)教師說明:像第2小題這種除法,沒有分完,還有余數(shù),叫做有余數(shù)除法。(板書課題)練一練:每個同學拿出11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幾根,還剩幾根?先擺一1)商2后,被除數(shù)下面要減去幾?(2)8是怎樣計算出來的?表示什么?(3)橫線下面寫什么?表示什么?(4)這題的結果該怎樣說?2.教學例238÷5=eq\x(7)……eq\x(8)(1)在豎式里,38和5各寫在什么地方?(2)怎樣想商幾?在乘法口訣里沒有一句是五幾三十八。相鄰兩位同學互相討論怎樣想商幾呢?再在全班交流。有的同學可能說商6,教師板書:有的同學可能說商8,教師板書:商6小,商8大,所以商7合適。最后結果是商7余5。14÷4=□……口(余數(shù)都比除數(shù)小)如果余數(shù)比除數(shù)大了,說明了什么?(說明商小了,商再大一些)(三)鞏固反饋(1)用折疊卡片口述計算過程(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出示食品圖片):你們看,老師已經(jīng)準備好了一些郊游的物品,我要和(1)兩瓶礦水:平均每人分一瓶;(2)四個蘋果:平均每人分二個;(3)一個蛋糕:平均每人分“一半”教師追問:“一半”是怎么來的嗎?你認為"一半"該用哪個數(shù)表示小朋友真聰明,在我們數(shù)學里面,半個就是二分之一個,(出示1/2)知道像1/2這樣的數(shù)叫什么數(shù)嗎?它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新朋友——分數(shù)(板書:認識分數(shù))(二)指導認識1/21.認識蛋糕的1/2提問:誰能試著說說這個1/2表示什么意思嗎?課件演示: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2分引導說出: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2.認識其他物體的1/2之一嗎?一張樹葉平均分成2分一朵花平均分成2分學生交流1/2的意義。3.進一步認識1/2。教師敘述:你能畫出一個圖形的1/2嗎?①拿出不同的圖形,試著折出它的1/2,并用涂上顏色。②交流討論:拿的是什么圖形?是怎樣得到這個圖形的1/2的?哪部分是這個圖形的1/2?你知道了什么?發(fā)現(xiàn)了什么?小結:無論是哪種圖形,你們都是怎樣得到它的1/2的?(對折)為什么要對折?,對折的目的是什么?(平均分)師敘述: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分數(shù)1/2的意義,你想了解我們這位新朋友(三)認識其他的分數(shù)1.教師敘述: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1/2,那么是不是我們的分數(shù)里面就只有1/2呢?你還能找出其他這樣的分數(shù)嗎?請大家拿出一張正方形的紙,試著畫出其師小結:像1/2、1/3、1/4、1/5……這些都是分數(shù)!完成"想想做做"第1、2、3題(四)學習比較兩個分子是1的分數(shù)的大小根據(jù)學生交流,相機把表示1/2和1/4的兩個圓片貼到黑板上你認為哪個分數(shù)大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和你同學說一說。4.提問:老師折出了這個圓片的1/8(出示),你認為這個分數(shù)應該排在哪里呢?5.提問:如果折出圓紙片的1/10,應該排在哪里?為什么?少,每一份就越多)6.完成“想想做做”第5題(五)生活中的分數(shù)(六)全課總結1……分子《什么是周長》是北師大版小學三年級上冊第五本校是一所鎮(zhèn)中心小學,我執(zhí)教的是三(2)班。本班的學生已經(jīng)了解了三描”"摸一摸”“量一量”“想一想”"算一算"的基礎上來理解周長的含教學設計(預設)教學內(nèi)容:北師大版《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44-45頁的內(nèi)容。1、結合具體的事物(或圖形),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探索認識周長。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培養(yǎng)學生觀察、操作、抽象概(一)、創(chuàng)設情境,感知周長。學生動手剪,并說說是怎樣剪的,引出:沿邊線(板書)(課件出示),學生評出誰贏了,為什么?(板書:回到起點)(二)、動手操作,體驗周長你能描出下面圖形的邊線嗎?(教材第44頁和第45頁的第1題。)你能用舉例的方法說說什么是周長嗎?找一找再摸一摸。(先放手讓學生4.判斷:下面的圖形有周長嗎?(課件出示)(三).合作交流,探索周長。(1)拿出剪下的圖片。(2)、明確要求(課件出示)。(3)、學生活動,師巡視。(4)匯報方法,小結。(四)、深化練習,應用周長(課件出示)(五)、課堂小結,概括周長沿著邊線從起點開始又回到起點(課前活動:游戲)很聰明,而且心靈手巧。老師給你們每個學生都帶來了一張圖片(并舉起圖片),你能不能把它剪下來讓它更漂亮呢?師:誰能說說你剪的是什么圖形?你是怎么剪的?生1:我剪的是三角形,我是跟著邊剪的;生2:我剪的是長方形,我是先對折了再剪的;生3:我剪的是圓形,我是沿邊線剪的生齊答:想!創(chuàng)設比賽場景(結合課件的演示)師:今天是小調皮和小淘氣的一場跑步比賽,它們沿著樹葉的邊線賽跑(演示:小調皮跑的樹葉小,小淘氣跑的樹葉大)。你對這場比賽有什么想法?生1:小調皮跑的樹葉小,小淘氣跑的樹葉大生2:這場比賽不公平。小調皮跑的樹葉小,它的邊線就小,小淘氣跑的(你真思考問題)師:為了使比賽公平,讓他們在同樣的跑道上賽跑可以嗎?(課件演示)點。)生1:小調皮贏了,因為它跑到終點。生2:我在黑板面上找到了周長生3:我在課桌面上找到了周長生5:我在直尺上找到了周長。示)生1:第一個沒有周長,因為沒有接攏生2:第二個有周長,因為它能從起點開始回到起點。生3:第一個和第三個沒有周長,因為它沒有合攏。就沒有周長。生4:第二個和第四個有周長,因為它們能從起點開始回到起點。師:誰能說話你們組測量的什么圖形,是用什么工具測量的?測量的結果是多少呢?帶著測量工具和圖形演示給大家看。生1:我們測量的是半圓形,我們是用三角板和線還有直尺測量出了它的生2:我們也是測量的半圓形,我們是用軟尺測量的生3:我們是測量的長方形,我們用直尺測量的,只要測出它的長和寬就生4:我們測量的三角形,我們用直尺測量出它的三條邊的長度再把他們生5:我們測量的三角形,我們只測出兩條邊的長度就可以了。因為它有第45頁第三題。(課件演示)學生觀察、思考。生1:我知道了什么是周長生2:我知道了怎樣的圖形沒有周長了生3:我學會了測量周長時要選擇合適的工具生4:我會描圖形的周長了《什么是周長》是北師大版小學三年級上冊第五淘氣"的跑步比賽,初步感知“一周”和"周長"柳興平(恩施市教研室主任)(一)、媒體演示,趣味激情很自然地把學生從無意注意引向有意注意,從而激始,沿著哪條路徑,到哪兒結束。這里雖然沒有馬上活動是緊緊圍繞什么是周長這個教學目標的。老師在這個活動中,充分發(fā)揮了(二)、動手操作,直接感知路線摸,摸到哪兒結束。在學生摸的過程中,老師變換摸的方向。當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同學已能夠摸出一片樹葉述的時候,老師便趁熱打鐵,水到渠成地揭示出周長的快上升到了理性認識。這個環(huán)節(jié)是這節(jié)課最精彩在學生初步掌握了周長的含義后,老師便進入到該課樹葉的周長后,就要求他們?nèi)y量其它物體的周長,如進一步加深理解,提高技能。這不僅是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教學內(nèi)容:人教版數(shù)學教科書二年級上冊第18頁例21、使學生會計算100以內(nèi)的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2、讓學生理解退位減法的算理,從而概括出“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退位減法”法"的計算法則。一、基本訓練出示56根小棒,讓學生口述從56根小棒中拿走8根,討論為什么得數(shù)十位上是4而不是5,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兩位數(shù)退位減法的筆算,寫課題:退位師:還記得北京得了多少票嗎?巴黎呢?巴黎比北京少多少票?怎么列你會計算嗎?請大家試試2選擇有代表性的算法板書師:都是56-18,現(xiàn)在有兩個得數(shù),到底哪個得數(shù)對呢?下面我們就用擺每位學生拿出一張紙,自己畫上數(shù)位表在數(shù)位表上擺出56根小棒提問:從56根中去掉18根該怎么辦?師生同共討論操作:從整捆小棒中打開一捆和6根小棒,合起來就是16根,從16根中去掉8根剩8根,再從剩下的4捆中去掉1捆還剩3捆,所以56-18得38是正確師:通過擺小棒,我們知道了56-18=38,如果用豎式怎樣計算呢?看豎式,首先遇到6減8不夠減,剛才我們拿小棒時遇到了從6根小棒拿8根不夠減,是怎樣做的呢?(從6根里拿8根不夠拿,我們是從5捆里拿1捆,把它拆開是10根,和個位上的6根合起來再拿的)在筆算時,當位上的6減8不夠減時,也要從十位上拿出1,叫做從十位上退1,這時十位上是幾減幾?為什么是4減1?引導學生回憶操作過程,從6根里拿8根不夠拿,我們是從5捆里拿1捆,把它拆開是10根,和個位上的6根合起來,所以只剩下4捆,十位上是4,可以這樣說,從十位退1,十位上的數(shù)就少了1,為了不忘記從十位退1,要在豎式中被減數(shù)的十位上點一個退位點 (用紅粉筆)教學內(nèi)容:蘇教版教材第五冊第58--60頁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1.通過讓學生數(shù)一數(shù)、折一折、比一比、量一量,使學生認識長方形、正方形的邊的特征,能辨認和區(qū)別這兩種圖形;2.體現(xiàn)合作競爭的教學思想,培養(yǎng)獨立探詢問題的能力和全面觀察問題的思維方式。3、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在民主、和諧、活躍的課堂氣氛中學教學重點: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了解他們的特征。教學難點:長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教具、學具:教學光盤、音樂、長方形和正方形紙片、板書紙片、報告表格(四人一張)、釘子板牛皮筋、三角板一幅、16個小正方形。學生:長方形和正方形紙、直尺、三角板一副、剪刀。(2)驗證。(1)猜想。師:同學們的猜想到底是對還是錯呢?我們能用什么方法證明一下呢?誰來說說看?(學生舉例:可以用尺量一量、把圖形對法驗證一下長方形、正方形是不是真的具有這些特點)師同時出示表格。生在認識長方形面、掌握長方形特征的基礎上,通釘子板活動記錄單學具準備:帶有長方形的盒子,釘子板學具,米尺一、聯(lián)系生活,引入新課上節(jié)課,老師給大家留了個作業(yè),讓同學們觀察周圍的物體,看哪些物體上有長方形,并量出他的長(搜集到了)都搜集到什么?學生匯報自己收集到的長方形并說出它的長和寬。還有很多,是嗎?(是)好了,同學們,看得出來,你們都是細心觀察的數(shù)學啊就在我們身邊,對嗎?這么多的長方形,它們的大小一樣嗎?舉起你手兩個長方形哪個大?哪個小?這個長方形的周長指的是什么呢?誰能上前面來指給大家看看?那這個長方形的周長呢?它們的周長一樣長嗎?誰能看出這兩個長方形,哪個周長長一些?你是怎么知道的?可見長方形的周長是由它的長和寬決定的,長方形的周長和它的長、寬有什么關系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出任意的一個長方形,并求出它的周長嗎?好,聽好活動要求:每人先任意圍中,并求出每個長方形的周長,重點要想想: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周長的?活動中要注意分工合作。聽明白了嗎?那我們開始吧!老師巡視指導學生活動匯報操作情況老師看到了,同學們在活動中合作的非常好,哪匯報?想來幾人來幾人。其他小組也來匯報。老師在每個小組的匯報單中畫出他們用的不同方法:哪中方法是最簡單的?(長與寬的和乘2是最簡單的)你們同意嗎?所以我們常用長與寬的和乘2來計算長方形的周長。師板書: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怎么求長方形的周長?在小組里說一說,再匯報說。一量算一算吧。學生匯報自己的實際測量情況3發(fā)散拓展題:請同學們看老師在釘子板上圍圖形,你也能圍出支援的圖形嗎?試一試,并切除這個圖形的周長。一、導入1、問學生是否到齊?你們忘了小獅子,它說也要來。想得到它嗎?今天做?引入新課,揭題,貼平行四邊形框架一、新課教學會聽口令的平行四邊形(初步感知)設疑:三角形也會聽口令嗎?擺弄框架。發(fā)現(xiàn)兩圖形特性:易變性和穩(wěn)定性平行四邊形:易變性解釋對邊的定義。{-小學教學設計網(wǎng)-}1.書本39第1題。十位上4除以2得2,個位上得2除以2得1,合起來是21;b、十位上得4是4個十,除以2得2個十,就是20,個位上的2除以2得1,20加1等于21。2、那么63÷3可以怎樣想呢?再讓學生說一說。3、如果這42根小棒要平均分給3個小朋友,每個人分幾根?1)怎樣列式呢?學生回答2)得數(shù)是多少?(讓學生感悟口算的難度,可以找舉手的同學說說,但大多數(shù)同學口算還是有難度)不像前面的題那樣快的說答案,為什么呢?(因為,十位上不能一次分完,也就是出現(xiàn)了余數(shù)。)我們可以先借助小棒來分一分。想想,應該分幾次?試一試!3)用小棒來分一分,讓學生動手分一分。再找一個同學來演示一下,再找4)嘗試筆算:口算比較困難的題我們可以擺小棒,可是如果每道題都用小了,它是誰呢?——豎式!豎式就是把你分小棒的過程展示出來。你能用豎式回憶:分小棒的過程,第一次分得是4捆,相當于十位上的4,用4除以3,商是1,就是每份中的1捆,因為它實際上表示的是10,所以要寫在十位上,和被除數(shù)上的4對齊,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分去了多少根呢?指著豎式,10×3=30,從總數(shù)中減去30,還剩下幾?10,這個是10要寫在被除數(shù)的下邊,寫在十位的下面,再把個位上的2移下來,和十位上的1合在一起,一共是12根,用12除以3,每人又分到了4根,也就是商4,要寫在個位上。這一次分走了幾根呢?12根,12減去12得0,說明分完了。2)還記得我們剛開始進行的那個題嗎?42÷2,這個的豎式也寫一下。對比以上三個題,觀察這道題與前面兩題有什么不同?有余數(shù)。)3)這三道題做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1)做一做2)填方框你想知道老師的生日嗎?誰來猜一猜?(2)這個月是大月。(1)參與探索發(fā)現(xiàn),領略知識形成過程定理的逆命題的什么?找一名學生口述完了,接下來問:此命題是否為真命?等同學們證明完了,找一名學生代表發(fā)言.最后找一極參與發(fā)現(xiàn),滿打滿算了學生的認識沖突,使學(2)采用“類比”的學習方法,獲取知識。判定定理,我們能得到哪些特殊的結論或者說哪些推論呢?這里先讓學生發(fā)表(3)總結,形成知識結構問題,讓學生思考回答:(1)怎樣判定一個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有哪些定理依據(jù)?(2)怎樣判定一個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二.教學重點: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三.教學難點:性質與判定的區(qū)別五.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主體的討論探索法1、新課背景知識復習(1)請同學們說出互逆命題和互逆定理的概念估計學生能用自己的語言說出,這里重點復習怎樣分清題設和結論。(2)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定理的內(nèi)容是什么?并檢驗它的逆命題是否為真命啟發(fā)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敘述上述結論,教師稍加整理后給出規(guī)范敘述: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個三角形有兩個角相等,那么這兩個角所對的邊也相等.(簡稱“等角對等邊”).由學生說出已知、求證,使學生進一步熟悉文字轉化為數(shù)學語言的方法.已知:如圖,△ABC中,∠B=∠C.教師可引導學生分析:聯(lián)想證有關線段相等的知識知道,先需構成以AB、AC為對應邊的全等三角形.因為已知∠B=∠C,沒有對應相等邊,所以需添輔助線為兩個三角形的公共邊,因此輔助線應從A點引起.再讓學生回想等腰三角形中常添的輔助線,學生可找出作∠BAC的平分線AD或作BC邊上的高AD等證三角形全等的不同方法,從而推出AB=AC.注意:(1)要弄清判定定理的條件和結論,不要與性質定理混淆.分頁代碼(2)不能說“一個三角形兩底角相等,那么兩腰邊相等”,因為還未判定它是一個等腰三角形.(3)判定定理得到的結論是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性質定理是已知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得到邊邊和角角關系.2.推論1:三個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推論2:有一個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要讓學生自己推證這兩條推論.小結:證明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方法:①等腰三角形定義;②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證明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的方法:①等邊三角形定義;②推論1;③推論3.應用舉例例1.求證:如果三角形一個外角的平分線平行于三角形的一邊,那么這個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分析:讓學生畫圖,寫出已知求證,啟發(fā)學生遇到已知中有外角時,常??紤]應用外角的兩個特性①它與相鄰的內(nèi)角互補;②它等于與它不相鄰的兩個內(nèi)角的和.要證AB=AC,可先證明∠B=∠C,因為已知∠1=∠2,所以可以設法找出∠B、∠C與∠1、∠2的關系.已知:∠CAE是△ABC的外角,∠1=∠2,AD//BC.證明:(略)由學生板演即可.分析:解具體問題時要突出邊角轉換環(huán)節(jié),要證CB=CD,需構造一個以CB、CD為腰的等腰三角形,連結BD,需證∠CBD=∠CDB,但已知∠B=∠D,由AB=AD可證∠ABD=∠ADB,從而證得∠CDB=∠CBD,推出CB=CD.證明:連結BD,在中,(已知)(等邊對等角)即(等教對等邊)小結:求線段相等一般在三角形中求解,添加適當?shù)妮o助線構造三角形,找出邊角關系.2.已知,在中,的平分線與的外角平分線交于D,過D作DE//BC交AC分析:對于三個線段間關系,盡量轉化為等量關系,由于本題有兩個角平分線和平行線,可以通過角找邊的關系,BE=DE,DF=CF即可證明結論.(1)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及推論.(2)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的證法.七.練習教材P.75中1、2、3.八.作業(yè)教材P.83中1.1)、2)、3);2、3、4、5.1、結合學生熟悉的情境,使學生初步學會有序地思考、掌握搭配的方法。2、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初步經(jīng)歷“數(shù)學化”的過程,適時地滲透數(shù)學符號化思想,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多媒體、課件(教育軟件)、實物手,你們說應該怎么做?(注意點什么?)配菜,可以嗎?(課件出示星期一菜譜)(一)初步感知生活中的搭配。1、師:來看星期一的菜譜!你看到了什么,有不明白的地方嗎?呢?同時向學生滲透不挑食,合理膳食的思想教育。4、在班內(nèi)說說?!坝袔追N配菜方法?”"你是怎么搭配的?誰來說一學生能夠較容易的說出兩種配菜方案“肉丸子和白菜、肉丸子和冬瓜”(二)探究搭配方法,能夠進行有序思考。話,會有幾種不同的搭配方法呢?請看星期二的菜譜。1、師:星期三都有什么菜?(學生說說)按一葷一素的要求,星期三有幾學生提問、補充(課件展示兩種搭配方法,四種配菜方案)5、對比評價。"誰的配菜方法好,能讓人一眼就能看出?"(學生評價)6、師:我們一起來,有順序的搭配一下!(課件演示,師生共同搭配)固(三)運用方法,引申練習素”,你還會搭配嗎?5、班內(nèi)明確。星期五有6種搭配方法。教師讓一個學生回答搭配方案,板6、升華:"大家搭配對了嗎?”"很棒!都學會有順序的搭配。來,表揚表揚自己!"有6種配菜方案,有兩個葷菜,三個素菜。大家仔細看,配菜方引導學生總結出葷菜數(shù)乘素菜數(shù)等于搭配的方法數(shù))。(四)小結。嗎?說給老師聽聽?(學生說)很棒!你真會說!配的知識解決問題。敢接受挑戰(zhàn)嗎?(一)出示情境圖(P27、1),讓學生想一想,做一做。(二)出示情境圖(P27、2),讓學生想一想,做一做。師:這節(jié)課,我們研究了什么知識?(搭配中的學問)搭配中都有什么學問?你覺得自己的表現(xiàn)怎么樣?分頁代碼和一份主食,問有多少種吃法?把每種搭配寫出來。教學難點:能正確地理解0時和24時。大家都喜歡看電視嗎?出示節(jié)目預報。你喜歡看什么節(jié)目呢?你喜歡的節(jié)目是在什么時候播出的?(電腦出示)這些14時、18時,你們知道這是什么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24時記時法。(板書課題:24時記時法)1、認識0時到12時(1)播放新年鐘聲敲響的錄像,問: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0點鐘聲用敲響)也就是說一天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0時用24時記時法表示就是0時。(電腦出示鐘面圖)那時你一般在做什么呢?(睡覺)可能還在做夢呢,在甜蜜的夢境中嶄新的一天開始了。板書:0時(2)(點擊電腦,時針轉動)時針轉到1時現(xiàn)在是什么時間了?(1時、凌晨1時)板書:凌晨1時用24時記時法表示就簡單地說成1時。(3)時針轉至8出現(xiàn)學生升旗圖片。問:現(xiàn)在又是什么時間了?你會用24時記時法表示嗎?與你的同伴互相說一說,誰來說?上午8時用24時記時法表示就簡單地說成8時。板書:8時上午8時(4)(時針繼續(xù)轉動到10,匯報,再轉到12)時針走了一圈,現(xiàn)在是什么時間了?你會用24時記時法表示嗎?自己輕聲說一說,誰來說?中午12時用24時記時法表示就簡單地說成12時。(5)小結:從0時開始到12時已經(jīng)經(jīng)過了幾個小時?在這12個小時中,用24時記時法與普通記時法表示時刻有什么不同?小組討論一下,誰來說?在這12個小時中,用普通記時法表示的時刻,前面要加凌晨或者上午;用24時記時法表示的時刻,前面不要加凌晨或上午。[小學教學設計網(wǎng)-2、學生自主探索認識13時到24時(1)時針接著往下轉一大格,現(xiàn)在是什么時間了?你會用24時記時法表示嗎?與你的同伴討論一下。得出下午1時用24時記時法表示就是13時,13時就是下午1時。(2)(時針繼續(xù)轉動),用24時記時法表示,自己填一填,和同桌交流以24時也是第二天的0時。從13時到24時又經(jīng)過了幾個小時?在這12個小(1)小組交流(2)小組匯報(3)教師小結課本第67-68頁例1,及相應的練習。那么,100和42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一個是三位數(shù),一個是兩位(1)我們一個班級是42人,那么看著我們?nèi)?6個班級學生集會的照5、剛才小朋友們猜的和老師寫的這個數(shù)都比100大,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通過這節(jié)課,我們每個小朋友都要認識比100大的數(shù)。能做到嗎?讓我們老師把這些方格堆成一幢,也可以怎么說呢?(一個十是十)(教師板書:10個一百是一千。)讓我們一起一百一百地數(shù),從100數(shù)到1000。兩百兩百地數(shù)數(shù)到1000,你會嗎?師:“千”是我們今天學到的一個新的計數(shù)單位(板書:千)4、師:我們一共學習了4個計數(shù)單位,你能來給它們排排隊嗎?讓我們在出個、十、百、千之間的十進制關系,并知道各6、讀一讀板書:10個一是十。10個十是一百。10個一百是一千。1、完成第68頁的“做一做”。1)由男、女生兩組分別數(shù)第1、2兩題,比一比哪組數(shù)得的流暢。2)引導學生小組自行探究操作。3)巡視指導各個小組的活動。4)反饋:哪個小組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們的方法?(強調進位和拐彎處的數(shù)數(shù))(1)一個一個地數(shù),從772數(shù)到764。(2)從895往后數(shù)7個數(shù)。(3)十個十個地數(shù),從230數(shù)到320。(4)五十五十地數(shù),從400數(shù)到700。(5)請你也來創(chuàng)造一組數(shù)數(shù)的題目,同桌一起數(shù)。(6)巡視學生活動,好的題目讓全班小朋友一起做。教學內(nèi)容:教材P36-37例題,想想做做1-6(2)筆算。哪類題目要筆算(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這里的兩位數(shù)我們指的是(3)估算。估算的時候我們一般把兩位數(shù)看成是很接近它的整十數(shù)來估算板書課題:末尾有0的乘法1、其實末尾有0的乘法也就是我們前面口算中出現(xiàn)的那類題,所不同的(1)、談話:今天我們?nèi)匀坏侥膛鋈⒂^,看看奶牛場一天能生產(chǎn)多少(2)、問:從圖中你能知道些什么?能提出什么問題?怎樣列式?(3)、在交流中提出問題:“今天擠的牛奶有多少千克?”讓學生說出算式后板書:25×30=問:這個豎式和剛才的豎式有什么不同的地方?(0沒有和什么數(shù)位對齊)猜:為什么要這樣寫呢?(在算的時候先不要考慮它)遮去“0”,現(xiàn)在的豎式變成幾乘幾?(25乘3)好了嗎?(沒有,還要添上0,得數(shù)是750)把這個豎式和剛才的豎式比一比,你更喜歡哪個豎式?為什么?指出:它其實和口算差不多,先不看0,最后添0。獨立計算,指名板演,學生計算時,注意提醒學生積的末尾0的處理。隨學生回答并板書,結合板書指出:先不看0,所以我們就可以把它看成是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這樣就會了,不過最后還要加上3個0??磥韺W了乘數(shù)末尾有0的簡便算法我們可以用它來解決一些更難的計算。1、想想做做3問:題目要的是什么?你怎樣比較第一組中的兩道題?你能想到什么?2、想想做做4看圖說說圖意,再列式計算,說說是怎樣列式的,3、想想做做5推4、想想做做6五、作業(yè):想想做做2這部分教材教學乘數(shù)末尾有0的乘法的簡便筆算方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筆算和估算以及兩位數(shù)乘整十數(shù)的口算的基礎上教學的.求.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例2、例3及相應的練習。 2、學習例2:(2)集體訂正4、小結:作為長方形求它的周長時,我們用(長+寬)×2=長方形的周(二)填空題4、一條繩子正好圍成一個長是5分米,寬是3分米的長方形。如果改圍成一個正方形,它的周長是它的邊長應當是5、一個長方形的周長是10厘米,寬是2厘米,長是厘米。四、能力拓展:[如果你能闖過這一關,就說明你是最棒的]1、用兩個邊長為1分米的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這個長方形的周長是多少?本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學會了什么?還有什么疑問嗎?1、一塊正方形的操場,邊長30米。明明沿著操場四周走一圈,他一共走了多少米?兩圈走了多少米?2、一塊長方形菜地,長18米,寬9米,一面靠墻(如下圖),其它三面墻圍上一圈鐵絲。鐵絲長多少米?3、書44頁第二題,量出它的長與寬,求出它的周長?教學內(nèi)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有余數(shù)除法”,教學例4,練習十三的第2、6題。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初步培養(yǎng)學生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收集信息,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二)、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生的觀察、探索等學習活動,使學生經(jīng)歷從生活數(shù)學到數(shù)學問題的抽象過程,感受知識的現(xiàn)實性。(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出示課件:想一想,第十六個圖形是什么樣的?第35個呢?第98個呢?(1)顯示例4的主題圖,讓學生觀察。請看!生1:有32個同學生2:老師要求每6人一組生3:可以分幾組,還多幾人?師:這里的商5表示什么意思呢?余數(shù)2呢?那單位各是什么呢?(根據(jù)教師:你們知道這里的商5表示什么意思嗎?余數(shù)2呢?生:商表示可以分5組,余數(shù)表示還多2人。)(3)出示練習十三的第2題。19-8=11(米)11÷2=5(根)……1(米)答:可以做5根短跳繩,還剩1米。生1:把它扔了。生2:賣給廢品回收站。師:你可真會節(jié)約再利用資源。張。按1000張紙重約1千克計算,賣給廢品回收站可得人民幣20元。如果同學們平時收集牛奶盒、礦泉水瓶、飲料瓶等可利用資源,可換得人民幣35元。今年我省不少地區(qū)遭受到了洪災,我們可以拿這些錢呢?生1:把這些錢捐給他們。生2:用這些錢購買學習用品送給他們。教師:這里出現(xiàn)了什么問題?你能解決嗎?教師:第二個問題你能想出不同的方法嗎?各小組可以先討論,再寫下各表格內(nèi)。開始吧!教師:同學們覺得這個同學的方案好嗎?好在哪里?你認為不足之處在哪?你有什么好的設計方案?能的小公民吧!生2:如果都玩“激流勇進”,應該租幾條船呢?(1)坐車問題:44÷6=7(輛)……2(人)(2)租船問題:44÷5=8(條)……4(人)教師:剩下的4個人不去了嗎?怎么辦呢?師:應該租幾條船呢?為什么?教師:你為什么要把8加1呢?8+1=9(條)答:應該租9條船。教師: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你有什么感今天受?對自己和他人有何評價?你還有什么疑問嗎?教材第98~99頁師:你認為他們會怎樣分配這些食物?(生:平均分)師:把這些食品平均分成兩份后,蘋果每份兩個,可以用數(shù)字2來表示;水每人一瓶,可以用數(shù)字1來表示;蛋糕每份半個,可以用一個數(shù)字來表示嗎?師:(師板書:二分之一)這是這個數(shù)的讀法,你知道這個數(shù)怎么寫嗎?師:很不錯的習慣。同學們,你們以前見過這樣的數(shù)嗎?象1/2這樣的數(shù)(一)認識1/21、師:你們知道分數(shù)是怎么來的嗎?請同學們看投影2、師:(電腦演示)我們把1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就是原來它的二分之一,寫作1/23、師:這里的“它”指的是什么?有沒有想過為什么可以用二分之一來表示半塊蛋糕嗎?(提示:為什么是兩分而不是三分?為什么是之一而不是之二4.練習一:判斷(電腦出示)(二)認識“1/3”(電腦顯示)把一個圓平均分成3份(電腦演示)。那么這一份是這個圓的幾分之幾?2、比較1/2,1/8的大小3、比較1/4,1/8的大小(五)練習好,來看第一關(想想做做第一題);第二關(想想做做第三題)。米”,知道千米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長度的觀念,知道1千米(公里)=1000米.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掌握測量1千米的方法.使學生認識1千米的長度,掌握1千米和1米的關系.1.師問:我們都學過什么長度單位?你們能用手比一比1毫米有多長嗎?1厘米、1米呢?如果測量鉛筆的長度,用什么單位比較合適?測量教室的長度呢?2.小組交流,整理資料(課初,以小組為單位,交流一下課外測量的情(1)測量一下路邊兩根路燈間的距離為多少米?多遠為1000米?(2)測量一下學校運動場的跑道一圈是多少米?跑幾圈是1000米?二、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1.出示圖片“認識千米”師問:請同學們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你想說什么?發(fā)表自己的看法.2.教師小結:通過畫面我們看到了路旁的里程碑上標有50千米(km)、100千米(km)的字樣,同時板書“千米”.3.設疑:計算比較長的路程,為什么通常用“千米”(公里)作單位?你們想了解有關千米的什么知識?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認識長度單位“千米”.米”1.各小組匯報課外實際測量情況.學生匯報時,教師及時給予評價,并把有關數(shù)量板書.2.教師說明:路邊兩根路燈桿間的距離是50米,二十一根路燈桿的距離長1000米;運動場跑道的一圈通常是400米(結合本校實際)跑兩圈半是1000米.那么,1000米用較大的單位表示就是1千米.師問:你們知道1千米和1米之間的關系嗎?(板書;1千米=1000米)3.估想.(1)師問:1米有多長?50米有多長?100米有多長?兩個里程碑間1千米的長度?(讓學生閉眼想象)(2)師問:從學校門口到什么地方的里程大約是1千米?(小組討論)(3)師問:你能說一說你是怎樣猜測的嗎?想一想,你還知道什么物體間的距離大約是1千米,或者是幾千米?[小學教學設計網(wǎng)-更多數(shù)學教案]記憶進率.問:還記得手指游戲嗎?現(xiàn)在請你猜一猜“大哥和二哥”之間有什么秘較遠,正好表示它們之間的進率是1000.1.看下圖,從小林家到什么地方有1千米遠,把路線畫出來.學生匯報時,說一說想的過程.2.把每小時的路程和合適的交通工具用線連接起來.(學生訂正時,適時加入交通法規(guī)教育.)五、實踐.師問:你們想不想體驗一下走1千米有什么感覺?想不想知道自己走了多少步就是1千米?走了多長時間大約是1千米?(組織學生到操場分小組進行探究活動“走一走”)匯報:你們是怎么走的?有什么感覺?2.齊背“手指游戲歌”,加最后一句話“大哥二哥有秘密,這個秘密是1000.”七、課外實踐作業(yè).查閱有關“千米”這個長度單位的小資料,和同學們說一說.教師教學設計學生的活動教學反思與12×3有什么不同完成P3第1~4題你覺得這節(jié)課學得怎樣?哪些地方還需要提高?買3個游泳圈需要多少錢?第3課時:練習一教學內(nèi)容:練習一第1~6題買3個球需要多少錢?教師教學設計學生的活動教學反思2、一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不進位)3、一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進位)(3)學生活動。(4)學生匯報。(3)學生活動。(4)學生匯報。(三)小結。1.P16第1、2題。(1)獨立做。(2)訂正。2.P17第3題。(1)獨立做。(2)獨立搭。3.P17第4題。(1)獨立畫。(2)訂正。(四)小結??匆豢催B一連畫一畫學中注重讓學生在學習程中盡可能多地經(jīng)歷數(shù)學交流的活動,使得學生能夠在2、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知道厘米、毫米單位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明確毫米與厘米間的關系,會進行簡單的換算。使學生經(jīng)歷測量的過程,知道毫米產(chǎn)生的實際意義,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1)小朋友你們測量過自己的身高嗎?誰來說說你的身高是多少?在測量身高的時候,你們用到了什么單位?米和厘米是我們已經(jīng)學過的長度單位,你能用手勢比劃一下,1米有多長?1厘米有多長嗎?你知道他們之間(2)課前老師請每位小朋友摘下自己的?;?,現(xiàn)在請你仔細觀察?;眨阌嬕幌滤拈L和寬嗎?(指名幾位)究竟估得準不準呢?我們可以用什么辦法知道準確的長度呢?(測量)以前測量過嗎?想一想在測量時要注意什么?(校徽一端要對準0刻度)現(xiàn)在請你趕緊測量一下吧!(學生匯報)可能:有的說寬1厘米多一點,有的說2厘米不到。辦?(3)師小結:實際上,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小物體的長度不是整位-一毫米,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毫米的認識。(板書課題)(一)認識毫米,感知1毫米的長度1、你能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到毫米嗎?試一試,找到后指給同桌看。師:大家找的和他一樣嗎?(恭喜你們找的很正確)3、小結:尺上1厘米中間還有許多小格,每一個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指任意1小格)這是1毫米長,這也是1毫米長。4、其實我們的?;眨暮穸染褪?毫米,請你摸摸厚度,覺得1毫米怎樣?(很短)現(xiàn)在請你像老師一樣把?;者@樣捏住,然后再慢慢抽去,觀察兩個手指間的距離,象什么呢?(一條縫隙)6、想一想在我們生活中哪些東西大約長1毫米呢?(介紹:5角硬幣、磁卡等)8、既然毫米的用處這么大,現(xiàn)在讓我們閉上眼睛,把1毫米的長度深深地(二)認識1厘米=10毫米。1、師:我們知道刻度尺上的1小格就是1毫米,那么在1厘米中究竟有這樣的幾毫米呢?請在自己的尺上選擇任意的1厘米數(shù)一數(shù)。(為了數(shù)起來方便清楚,小朋鉛筆指著數(shù))先自己數(shù),然后指給同桌看。2、有發(fā)現(xiàn)了嗎?(指名:1厘米里有10毫米)你是從數(shù)字幾數(shù)到幾的?大家數(shù)出來的結果怎樣?(再指一兩位)是不是每1厘米中都有10毫米呢?俞老師也來選1厘米,咱們一起數(shù)好嗎?3、怎么樣?(1厘米正好是10毫米)4、師板書:1厘米=10毫米(齊讀:順倒各一遍)5、問:那么2厘米是多少毫米?4厘米呢?(三)測量師: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毫米,也知道了毫米和厘米大哥之間的關系,現(xiàn)在我們就要用這些知識來解決一些實際的測量問題。1、書本P3做一做(1)獨立完成(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水泥河沙購銷合同范本
- 銅礦居間服務合同范本
- 景觀亮化施工合同模板
- 進口商品獨家分銷合同樣本
- 物業(yè)管理服務外包合同
- 半成品門窗合同范本
- 提供市場服務合同范本
- 比亞迪新車購買合同范本
- 牦牛買賣合同范本
- 家裝合同范本木工
- 2023年全國高考體育單招考試英語卷試題真題(含答案詳解)
- 2024 ESC慢性冠脈綜合征指南解讀(全)
- GB/T 44465-2024虛擬/增強現(xiàn)實內(nèi)容制作流程規(guī)范
- 2024年湖北省中考地理生物試卷(含答案)
- 第一次月考測試卷(試題)-2023-2024學年人教版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
- 2024年江蘇旅游職業(yè)學院高職單招(英語/數(shù)學/語文)筆試歷年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 課件 第四章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 最新老年人照料設施建筑設計標準JGJ450-2018
- 智慧環(huán)衛(wèi)大數(shù)據(jù)一體化管理平臺解決方案課件
- 五金噴涂(噴粉)件檢驗規(guī)范28455
- 畢業(yè)設計生活垃圾資源化處理系統(tǒng)設計——DN滾筒篩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