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你中長導管-_第1頁
迷你中長導管-_第2頁
迷你中長導管-_第3頁
迷你中長導管-_第4頁
迷你中長導管-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迷你中長導管臨床應用Part01Part02Part03主要內容迷你中長導管基礎知識介紹迷你中長導管置管標準迷你中長導管在臨床中的應用Part01迷你中長導管基礎知識介紹輸液穿刺工具的種類《INFUSIONTHERAPYSTANDARDSOFPRACTICE》2021導管尖端位置中華護理學會靜脈治療護理專業委員會《輸液治療護理實踐指南與實施細則》王建榮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12.7中心靜脈導管外周靜脈導管外周輸液工具的種類《INFUSIONTHERAPYSTANDARDSOFPRACTICE》2021外周輸液工具的種類什么是迷你中長導管迷你中長導管:

長度為8-10cm,用常規穿刺技術放置在前臂或上臂淺靜脈,或采用超聲引導技術放置在上臂外周靜脈(貴要、頭、肱靜脈等)作為中長導管使用,其尖端不超過腋窩,常用于5-14天的輸液治療,大于15天需評估患者情況和用藥情況。迷你中長導管使用標準類別置管方式置管技術持續時間適應癥禁忌癥前臂淺靜脈盲穿ANTT(無菌非接觸技術)/緊急搶救的輸液治療

限定濃度的葡萄糖和蛋白質(分別

≤10%和或5%)營養液輸注

避免持續性輸注具有刺激性、發皰性的藥物。

上臂(貴要、頭、肱)超聲[4]MST、AST5-14天沒有明顯中心靜脈導管使用指證時可以考慮使用中長導管[1]輸注抗菌藥物、補液和外周靜脈有良好耐受的鎮痛藥評估中長導管臨床使用優勢[1]:阻止細菌附著、阻止生物膜形成外周靜脈通路困難的患者可間斷性輸注已知強刺激、發泡劑類藥物[2]腎功能疾病末期患者[3];有血栓史、高凝狀態、靜脈血流緩慢[3]迷你中長導管的優勢填補了留置針和PICC的留置空白留置穩定性好不易脫出流速快可快速補液、補血無需定位為搶救贏得時間一體化加速塞丁格減少感染機會保護血管提高患者滿意度Part02迷你中長導管置管標準置管流程評估評估穿刺部位:前臂淺靜脈、上臂靜脈

橈側:頭靜脈及其分支

尺側:貴要靜脈及其分支

中間:肱靜脈血管評估

血管長度、走向、神經比鄰、靜脈瓣、彈性、充盈度B超引導下穿刺具有穿刺成功率高、并發癥少的優勢評估MiniMidline末端位置如何測量:1.將患者手臂外展90度;

2.將食指放在患者腋下,并用拇指環住上臂

(如果患者右側置管,術者需用左手測量,反之亦然)3.術者小拇指處認為是導管尖端的最佳位置理想穿刺點:肘橫紋上5cm,尖端位置位于穿刺點上8-10cm,不超過腋窩準備無菌屏障的準備:

使用最大化無菌屏障進行改良塞丁格靜脈通路器材的置入(MST);

使用部分無菌屏障進行加速版塞丁格靜脈通路器材的置入(AST);

使用標準的ANTT進行簡單的PIVC置管。準備物品的準備:置管置管流程:置管—一查查導管、導絲推送性能是否完好歸位(重要)置管—二穿血管表淺血管較深右手握藍色撕裂座,以15-40?角度進行穿刺,同時判斷穿刺是否成功置管—三送送導管:緩慢勻速、送管平順無阻力置管—三送送管困難的原因:1.穿刺針未進入血管;

2.導管前端未進入血管;3.導管進入血管分支;

4.靜脈瓣。皮膚松弛患者:需助手繃緊皮膚送管。置管—四退

拇指按壓可撕裂座,食指和中指按壓導管上方壓迫止血,另一手持透明握手導軌向后退針芯,退出后整體丟棄。置管—五連接

快速連接外延管和輸液接頭;確認回血,脈沖式沖管及正壓封管;取下導管座推手,緩慢平行撕除可撕裂鞘。置管—六鎖定確認固定

蝶形固定器固定導管;

無張力粘貼透明敷料;

膠布蝶形固定,標識記錄。迷你中長導管置管技巧迷你中長導管置管技巧注意事項推薦B超可視化下穿刺,提高一針穿刺成功率重視患者健康教育日常維護同PICC操作視頻Part03迷你中長導管在臨床中的應用文獻報道目的:急診科就診期間的患者在超聲引導下放置迷你中線,以減少插入短套管或防止插入中心靜脈導管。方法:在急診室內監測了50名被認為是穿刺困難的患者插入迷你中線的情況(盲穿2次失敗的患者)。結果:對50例患者中的46例進行了監測。在38例(82%)患者中,由于適應癥結束,該裝置被移除,其中6例被中心靜脈導管取代,其中2例裝置即使適應癥結束仍留置至出院。在所有情況下,置管的平均持續時間為10分鐘。平均住院時間為7-9天。結論:在選定的患者中,插入迷你中線作為急診室首次完成輸液治療是一種快速、安全和經濟有效的程序,可以在所有住院時間為患者提供穩定的靜脈通道。文獻報道目的:主要目的是在姑息治療部門進行了一項前瞻性研究,以評估外周插入中央導管(PICC),中線和“短”中線導管對癌癥和非癌癥患者的護理質量影響。次要目的是評估血管通路裝置插入過程中的疼痛和不適。方法:招募是否接受PICC,中線或“短”中線導管插入作為標準治療一部分的患者。姑息治療結果量表用于評估血管通路裝置定位后護理質量的變化。使用數字評分量表測量導管插入過程中的疼痛強度。結果:90名患者中,有64.4%的患者接受了“短”中線插入,26.7%的PICC和8.9%的中線導管?;颊叩钠骄€姑息治療結果量表評分為15.7±5.6。放置血管通路裝置三天后,患者的平均姑息治療結果評分得分為11.5±5.5(p<0.0001)。插入血管通路器械時的平均疼痛評分為1.26±1.63,而程序痛苦評分的平均值為1.78±1.93。。結論:“短”中線導管可對護理質量產生有利影響,并且患者對這些血管通路器械插入的操作具有良好的耐受性。文獻報道目的:比較兒童在超聲引導下置入的外周靜脈長外周導管(LC)與短外周導管(SC)的成功率,停留時間和并發癥。方法:前瞻性研究該機構急診科所有需要外周靜脈通路(PVA),并進行5天以上的預期治療的大于10歲入院的小兒在兩次“盲目”放置SC的嘗試均未成功之后,使用超聲引導和Seldinger技術將LC(20G,8cm)插入臂深靜脈。結果:在100%的病例中,LC放置(n=20)成功。LC停留時間為9.2±6.0天,大部分導管因不再使用而被選擇性拆除。SC(n=20)放置顯示的停留時間較短,為3.2±2.1天(p<0.0001),70%的病例發生并發癥,而LC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為25%(p=0.002)。結論:超聲引導下放置LC,導管失敗的風險更低,與SC的“盲”放置相比,并發癥少。對于在小兒需要外周靜脈通路且插管困難的患者或預計持續治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