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上冊音樂全冊教案(全冊)_第1頁
三年級上冊音樂全冊教案(全冊)_第2頁
三年級上冊音樂全冊教案(全冊)_第3頁
三年級上冊音樂全冊教案(全冊)_第4頁
三年級上冊音樂全冊教案(全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三年級上冊音樂全冊教案(全冊)三年級上冊音樂全冊教案第一單元快樂的DoReMi第一課時歌曲:《快樂的DoReMi》教學目標:學生能夠演唱歌曲《快樂的DoReMi》,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的情緒,認識和演唱音符DoReMi。教學過程:一、聽唱歌曲《快樂的DoReMi》1.聽賞歌曲。(1)聽錄音范唱《快樂的DoReMi》。(2)請你跟音樂唱一唱這三個音。(3)教師演唱《快樂的DoReMi》,學生接唱歌曲中的DoReMi。2.聽唱法演唱歌曲。(1)輕聲讀歌詞第一段。(2)聽教師慢速范唱第一段歌詞,學生心里默唱一遍,輕聲唱一遍。(3)引導學生演唱歌曲第一段,教師仔細聽學生演唱,加以指導。(4)學習演唱二、三段歌詞,聽錄音范唱。三、演唱歌曲1.再演唱過程中可不斷變換演唱形式。2.表演唱或小組表演唱、個人表演唱。第二課時欣賞:《哆來咪》教學目標:學生能夠聽賞歌曲《哆來咪》,進一步鞏固對音符DoReMi的識記,并在歡快的歌聲中進行律動表演。教學過程:一、復習音符DoReMi二、聽賞歌曲《哆來咪》1.初聽歌曲錄音,教師簡介歌曲,引導學生讀一讀歌詞。2.聽歌曲。3.師生共同演唱歌曲并自由表演。三、音樂表演《哆來咪》1.教師講解《音樂之聲》的故事情節。2.討論表演《哆來咪》片斷。3.進行音樂表演。四、自我評價:同學們這節課有什么收獲?第三課時演唱:《愛唱歌的小杜鵑》教學目標:1.學生能夠用活潑、歡快的情緒和輕巧、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愛唱歌的小杜鵑》。2.學生能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簡單的歌表演。教學過程:一、律動1.課前循環播放,讓學生有個初步認識。2.教師引導學生隨著音樂像小鳥一樣翩翩起舞,飛向花叢,飛向藍天。二、導入新課1.聽見杜鵑鳥的歌聲了嗎?誰來模仿一下。2.杜鵑鳥的歌聲美不美?那我們來唱一唱吧。小杜鵑的歌聲是活潑、跳躍的還是拖的很長的啊?3.同學們能不能來扮演一下這只小杜鵑?把自己藏起來,到小鳥唱“咕咕”的時候,再把你們的小腦袋探出來一下,好不好?(一)引入:在上一節課中,我們學習了歌曲《快樂寶貝》,今天我們將繼續學習這首歌曲,并創編屬于我們自己的律動。(二)新授:1.復習歌曲《快樂寶貝》,并讓同學們跟著節奏打拍子。2.老師示范創編律動,讓同學們跟著做。3.同學們分組創編自己的律動,并在全班面前展示。(三)鞏固:1.再次唱一遍《快樂寶貝》,并讓同學們用自然、真摯的歌聲表現歌曲歡快、活潑的情緒。2.讓同學們跟著自己創編的律動跳舞,加強對節奏的掌握。(四)小結:在今天的課程中,我們不僅學會了歌曲《快樂寶貝》,還創編了自己的律動,展示了我們的創意和合作能力。讓我們繼續努力,成為更好的音樂家!老師: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歌曲是《放馬山歌》,讓我們一起來學唱吧,展現我們的音樂才華!學生:我們唱著《快樂寶貝》,同時即興表演。第二單元:農家孩子的歌第七課時:《放馬山歌》教學目標:1.學會唱《放馬山歌》,并能夠通過歌曲的音樂情緒來演唱。2.通過學習《放馬山歌》,讓學生進一步了解云南,了解云南山歌的音樂特點。教學過程:一、導入1.欣賞由宋祖英演唱的《放馬山歌》。老師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這首歌曲來自哪里嗎?(云南)2.展示云南的風土人情、特色、景點、代表歌曲等內容。二、新課教授1.歌曲介紹《放馬山歌》是50年代初,擅長演唱云南漢族民歌的優秀歌唱家黃虹的代表曲目之一。她在藝術上的鉆研和積累,使這里民歌的地域風格更加鮮明,在全國產生了十分廣泛的影響。2.聽錄音機《放馬山歌》⑴歌曲的演唱形式——獨唱。⑵討論這首歌曲的音樂情緒。3.學唱歌曲。第八課時:《放馬山歌》教學目標:通過學唱《放馬山歌》,讓學生知道民歌是我國的藝術瑰寶,培養學生喜歡民歌,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教學過程:一、導入老師介紹云南是我國擁有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民間歌唱活動在各族人民生活中占有特別重要的地位。各民族民歌所表現的內容十分豐富,無論是民族歷史上重大事件,還是生活中所能接觸到的一切事物,在民歌中都有生動的反映。二、新授1.復聽《放馬山歌》,討論歌曲所描寫的內容和音樂特色。2.加強練習歌曲⑴聽《放馬山歌》,學生跟唱。⑵老師唱歌詞,學生進襯詞,進行幾次。⑶提出問題:為什么最后一句“不會發,不會發”演唱的速度要逐漸減慢?⑷集體演唱,然后分組演唱,最后男女比賽。分析歌曲表現的情緒,并提出要求。3.課后擴展:欣賞閻維文演唱的《放馬山歌》,讓學生感受不同歌唱家所演唱的《放馬山歌》。第九課時:《老爺爺趕鵝》教學目標:1.通過各種音樂活動體現歌曲趣味性,培養學生群體意識及協調合作能力,為學習輪唱打好基礎。2.培養學生熱愛生活,關愛小動物的思想品德。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導入部分:教師播放樂曲,讓學生聽辨樂器音色。欣賞樂曲《打棗》:1.學生完整聆聽樂曲,初步感受樂曲的情緒。2.教師提出問題:“樂曲的情緒是怎樣的?”“你能感受嗩吶在演奏過程中,音區的變換和對比嗎?”并引導學生回答。3.教師介紹樂曲內容。小結《打棗》:1.學生了解《打棗》是一首活潑、風趣的嗩吶獨奏曲,表現了河北農村,爺爺和孫女在庭院里打棗的歡樂情景。2.學生完整聆聽樂曲,展開想象。課堂小結:學生通過欣賞嗩吶獨奏曲《打棗》,感受到了樂曲詼諧、幽默的音樂形象以及歌曲的民族風格。第三單元進行曲,第十三課時,歌曲:《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教學目標:1.通過聆聽《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感受歌曲雄壯、神氣的進行曲風格。2.能用飽滿的熱情、奮發向上的情緒演唱歌曲《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教學過程:1.導入部分:教師播放歌曲伴奏,創設情境。2.新授:趣學新歌a.學生初聽歌曲第一段,感受歌曲的情緒。b.復聽歌曲,感知情緒和音樂節拍特點。c.教師范唱(或播放音頻),學生選擇喜歡的伴奏方式,比如拍手跺腳踏步等等。d.學生看課本或者音頻讀歌詞跟錄音唱。e.學生編排形式表演歌曲。3.拓展欣賞《閃閃的紅星》。4.課堂小結:學生學習了《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并向著美好的明天,好好學習,前進前進吧!第十四課時,歌曲:《小號手之歌》:教學目標:1.學唱歌曲《小號手之歌》,初步感受進行曲的風格。2.學會用圓潤、有力度的聲音歌唱。3.教育學生要學習小號手不怕苦、刻苦學習、勇往直前的精神。教學過程:1.導入部分:教師播放動畫片《小號手》的主題曲,介紹故事概況。2.節奏練習。3.學唱歌曲。a.學生初聽歌曲,感受音樂。b.介紹進行曲的風格,并再次感受音樂。c.學生朗讀歌詞。d.學生學唱歌曲第一段歌詞,完整唱第一段。e.學生學唱歌曲第二段歌詞,并糾正不足。f.學生學唱歌曲第三段歌詞,并糾正不足。4.課堂小結:學生學唱了《小號手之歌》,并了解了小號手的精神。第十五課時,我們復習了《小號手之歌》和《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并欣賞了《土耳其進行曲》。通過欣賞樂曲,讓學生感受到音樂的明快和含蓄的性質,同時體驗演奏活動中合作的快樂。我們還進行了延伸活動,讓學生用身體動作表現圖譜的三種符號,并在音樂結尾時排隊走出教室。第十六課時,我們復習了歌曲《號手與鼓手》,并通過聆聽這首歌曲,讓學生能結合自己生活中的經驗探索感知音的長短。同時,通過聆聽《號手與鼓手》,學生能夠聽辨出號和鼓的聲音。我們還進行了聽音樂走走、吹吹、打打的活動。第十七課時,我們進行了音樂活動《出旗》,通過跟著音樂走路,讓學生感受進行曲的特點。并通過觀看影片、演唱隊歌、演奏出旗曲,激發學生的自豪感。在課堂中,我們還進行了動作表現音樂情緒和學唱《出旗曲》旋律的活動。最后,我們欣賞了鼓號隊表演,并聽了《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三、課堂小結在今天的音樂課上,我們學習了《紫竹調》和《小樂隊》這兩首歌曲。通過欣賞和模唱,我們更全面地了解了這兩首歌曲的曲調特點和演奏順序。同時,我們也學習了秧歌舞這一傳統文化,通過學習歌曲和舞蹈,更加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希望大家能夠在以后的學習中繼續努力,更加深入地了解音樂和文化。《白鴿》,感受歌曲中表現出來的可愛和美好。2.學唱歌曲,注重感情的表達和節奏的把握。3.通過模仿白鴿的動作和聲音,加深對歌曲的理解和記憶。(三)表現歌曲1.演唱歌曲,注重感情的表達和動作的配合。2.學習簡單的舞蹈動作,加強對歌曲的理解和表現。三年級上冊音樂全冊教案(全冊)第二十五課時音樂欣賞:《阿細跳月》教學目標:1.通過學習彝族民歌《阿細跳月》,了解我國多民族的文化特色,感受不同民族的音樂風格。2.通過分析樂曲的結構和樂器的運用,加深對音樂的理解和欣賞。教學過程:1.介紹彝族這一民族的文化特色,引導學生了解我國多民族的文化多樣性。2.欣賞彝族民歌《阿細跳月》,通過詳細的段落分析,了解樂曲的結構和表現手法。3.通過樂器演奏的介紹,了解樂曲中所使用的樂器和它們所表現的音樂特色。4.通過服飾展示,了解彝族的文化特色和民族風格。5.總結樂曲的特點和表現手法,加深對音樂的理解和欣賞。2.請聽,這首歌曲有幾句?老師朗讀歌詞,讓學生試試。你們能聽出其中哪句旋律很熟悉嗎?沒錯,這兩句旋律相同,但歌詞有所變化。3.現在我們一起唱唱新歌詞吧。4.我來出一個難題,誰能唱出這首歌曲的第一句呢?5.太好了,我們來完整地唱一遍。(三)歌曲輪唱與提高1.首先領唱,然后全體齊唱。2.今天我們再來試試輪唱。輪唱的特點是有兩個聲部,一個前一個后地演唱。(四)總結第二十七課時音樂欣賞:《鳥店》教學目標:1.通過欣賞《鳥店》,讓學生學會理解音樂,感受音樂,并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作品的理解。2.教育學生保護鳥類,維護綠色家園。教學過程:1.組織教學,通過談話導入。2.初聽(部分片段),要求學生聽出故事發生的地點。3.完整復聽,要求學生聽出音樂中不同情緒出現的順序,并排序。然后根據自己的理解講述故事。4.分段聽:第一部分是安祥寧靜的,要求學生聽出故事發生的時間和地點。第二遍邊聽邊用動作表演。第二部分是歡快活潑的,要求學生聽出速度的變化,并想象出鳥兒在做什么。第二遍全體同學邊聽邊表演。第三部分是恐怖緊張的,要求學生想象發生了什么事情。第四部分是歡快活潑的,要求學生邊聽邊做出相應的動作。5.再聽,讓部分學生根據音樂情緒的變化分角色表演。6.師生總結,通過談話引導學生愛護小鳥,做一個保護大自然的好孩子。第二十八課時歌曲:《大樹樁你有幾歲》教學目標:1.通過學唱《大樹樁你有幾歲》,讓學生感受三拍子歌曲的特點,并能用歡快而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全曲。2.學唱附點二分音符,認識幾種常用的力度記號(跳音、自由延長)及其表現作用。教學過程:一、律動表演,激發興趣。律動表演《蝸牛與黃鸝鳥》。二、感受探究,聆聽學唱。(1)讓我們先來聽聽《大樹樁你有幾歲》!聽完這首歌曲,你們知道這顆大樹有多少歲了嗎?沒錯,它有70歲了。你們喜歡這首歌曲嗎?愿意和老師一起來學習這首歌曲嗎?(2)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歌曲譜表,你們有什么新發現嗎?講解“頓音記號”、“延長記號”和“力度記號”。“延長記號”下面對應的音或詞要唱得更長一些。(4)和著音樂小聲哼唱,把這些特點表現出來。(5)師生接龍唱、生生接龍唱、男女對唱。(6)全班有感情齊唱歌曲。教師指導其他學生跟唱。(3)全班齊唱。3.學習二聲部部分。(1)教師出示二聲部部分曲譜。(2)請一位學生演唱出記憶的樂句。教師指導其他學生跟唱。(3)全班二聲部合唱。4.齊唱和二聲部合唱的結合演唱。5.跟音樂學唱歌曲。三、總結通過對歌曲《在阿維翁大橋上》的學唱,讓同學們了解到不同聲部的合唱可以產生和諧美妙的效果,培養學生合作精神,使他們學會和諧相處。第三十二課時歌曲:《在阿維翁大橋上》教學目標:1.能夠用歡快的情緒演唱歌曲,并初步掌握二聲部合唱的方法,與同學和諧演唱。2.通過二聲部的訓練培養學生合作精神,使他們學會和諧相處。教學過程:一、學習合唱部分。1.高聲部(教師出示高聲部詞譜)。①演唱高聲部歌譜。②練習高聲部的歌詞。2.低聲部(教師出示低聲部詞譜)。①演唱低聲部歌譜。②練習低聲部的歌詞。3.二聲部合唱。①演唱歌詞。②激發情感。③感受背景。④伴隨歌曲《在阿維翁大橋上》的節奏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二、表現歌曲1.用不同的表演形式進行表演。學生自由分組,創編動作和演唱形式進行表演。2.獨唱和合唱。合唱的同學拉圈跳舞。《種太陽》活動目標:1、理解詩歌的主要內容,練習有表情地朗誦詩歌。2、發展想象力,學習用詩歌語言表達自己的經驗和想象。活動準備:1、教學掛圖《種太陽》。2、《種太陽》兒歌錄音帶。活動過程:一、談話導入,引發興趣教師問學生現在是什么季節,引導學生思考春天的特點,然后介紹詩歌《種太陽》。二、欣賞詩歌1、教師朗誦詩歌,幼兒傾聽。2、提問:詩歌的名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