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生物多樣性觀測技術導則 陸生哺乳動物_第1頁
2021生物多樣性觀測技術導則 陸生哺乳動物_第2頁
2021生物多樣性觀測技術導則 陸生哺乳動物_第3頁
2021生物多樣性觀測技術導則 陸生哺乳動物_第4頁
2021生物多樣性觀測技術導則 陸生哺乳動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生物多樣性觀測技術導則陸生哺乳動物ii目 次前言 ii適用范圍 1規范性引用文件 1術語和定義 1觀測原則 2觀測方法 2觀測內容和指標 7觀測時間和頻次 7質量控制和安全管理 7觀測報告編制 7附錄A(資料性附錄)可變距離樣線法(截線法)記錄表 8附錄B(資料性附錄)生境類型表 9附錄C(資料性附錄)標記重捕法記錄表 10附錄D(資料性附錄)紅外相機觀測記錄表 附錄E(資料性附錄)哺乳動物形態數據記錄表 12附錄F(資料性附錄)人為干擾活動分類表 13附錄G(資料性附錄)哺乳動物觀測報告編寫格式 14PAGEPAGE10生物多樣性觀測技術導則陸生哺乳動物適用范圍本標準規定了陸生哺乳動物多樣性觀測的主要內容、技術要求和方法。本標準適用于中華人民共和國范圍內陸生哺乳動物多樣性的觀測。規范性引用文件于本標準。GB/T7714 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則GB/T8170 數值修約規則與極限數值的表示和判定HJ623 區域生物多樣性評價標準HJ628 生物遺傳資源采集技術規范(試行)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3.1小型哺乳動物、中型哺乳動物和大型哺乳動物small-sizedmammal,medium-sizedmammal,large-sizedmammal(如蒙古兔(如狼(如獼猴(如麝哺乳動物。3.2樣線法linetransectmethod指觀測者在觀測樣地內沿選定的一條路線記錄一定空間范圍內出現的物種相關信息的方法。3.3樣點samplingpoint指以某一地點為中心,觀測一定半徑或區域內的哺乳動物。3.4總體計數法totalcountmethod指觀測者通過肉眼或望遠鏡等觀測設備對整個地區出現的大、中型哺乳動物個體進行完全計數的方法。3.5樣方法quadratsamplingmethod指觀測者在設定的樣方中計數見到的動物實體或活動痕跡的觀測方法。3.6標記重捕法mark-recapturemethod指觀測者在一個邊界明確的區域內,捕捉一定數量的動物個體進行標記,標記完后及(其種群數量的方法。3.7指數估計法indiceestimationmethod指觀測者通過對一些間接指標進行統計,并根據這些指標與目標動物種群數量之間的關系估算物種豐富度及其種群動態的方法。3.8痕跡計數法tracecountingmethod指觀測者針對一些不容易捕捉或者觀測的哺乳動物,借助其遺留下的且易于鑒定的活動痕跡推測哺乳動物種類,估算其種群數量的一種方法。3.9糞堆計數法dunghillcountingmethod指觀測者通過計數一定范圍內大、中型哺乳動物遺留的糞堆數對其種群數量進行估測的一種方法。3.10紅外相機自動拍攝法cameratrappingmethod指觀測者利用紅外感應自動照相機,自動記錄在其感應范圍內活動的動物影像的觀測方法。3.11非損傷性取樣法noninvasivesamplingmethod指觀測者在不觸及或不傷害哺乳動物本身的情況下,通過收集其脫落的毛發、遺留的糞便、尿液、食物殘渣或其他附屬物等,來觀測、檢測個體或個體生理狀態的取樣方法。觀測原則科學性原則行長期觀測。觀測方法和觀測結果應具有可重復性。可操作性原則等因素選擇合適的觀測區域和觀測對象,采用高效率、低成本的觀測方法。可持續性原則觀測工作應滿足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管理的需要,并能有效地指導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管意變動。保護性原則進行取樣或標記,必須獲得相關主管部門的行政許可。安全性原則特點,觀測者應接受相關專業培訓,做好防護措施。觀測方法觀測準備確定觀測目標觀測目標為掌握區域內哺乳動物的種類組成、分布和種群動態,并評價其棲息地質量;或評估各種威脅因素對哺乳動物產生的影響;或分析哺乳動物保護措施和政策的有效性,并提出適應性管理措施。在確定觀測目標后應明確觀測區域。確定并了解觀測對象一般應從具有不同生態需求和生活史的類群中選擇觀測對象。在考慮物種多樣性觀測的同時,應重點考慮:a)受威脅物種、國家重點保護物種和特有物種;b)c)對維持生態系統結構和過程有重要作用的物種;況。提出觀測計劃觀測計劃應包括:樣地設置,樣方/樣線設置,野外觀測方法,觀測內容和指標,觀測時間和頻次,數據分析和報告,質量控制和安全管理等。觀測儀器和工具根據觀測對象和觀測方法的要求,選擇合適的觀測儀器和工具。一般包括地圖、全球定位系統(GPS)定位儀、對講機、衛星電話、望遠鏡、照相機、紅外觸發式相機、夜視儀、攝像機、錄音機、測距儀、測角器、長卷尺、鋼卷尺、直尺、脫氧核糖核酸(DNA)樣品采集工具、記錄表以及必要的野外防護設備和藥品等。觀測樣地的確定根據觀測對象的生物學及生態學特征和觀測目標,在觀測區域內設立樣地。樣地的數量應符合統計學的要求,并考慮人力、資金等因素。樣地的抽取采用簡單隨機抽樣法、系統抽樣法或分層隨機抽樣法進行。因素進行分層。總體計數法總體計數法包括直接計數法和航空調查法等。固定活動時間和活動生境的林棲有蹄類,如巖羊、梅花鹿、馴鹿等。林中大型哺乳動物觀測。樣方法的調查。500×500m2()50×50m2100×100m2GPS定位儀定位樣方坐標。70.5km哺乳動物可采用鋏日法或者陷阱法調查樣方內物種和個體數量,每種生境類型至少有直接計數法調查從洞穴中飛出的物種和個體數量;對于樹棲型翼手類,將霧網或蝙蝠豎琴便于物種鑒定。種群的樣方密度和平均密度分別按式(1)和(2)計算。di sdi

(1)NDlNp

(2)式中:nli——物種l在樣方i內記錄的個體數;s——樣方面積;di——第i樣方的密度,只/m2(i=1,2,3……Np);Np——樣方總數;Dl——物種l的種群密度,只/m2。樣方法適用于山體切割劇烈、地形復雜、難于連續行走的特殊地區。樣方法可運用可變距離樣線法(截線法)(截線法21~5km5km以上。GPS1:50000地圖上標明樣線的路線。在晴朗、風力不大的天氣條件下,沿樣線步行、驅車或騎馬勻速前進。步行速度一2~3km/h10~30km/h,6km/h(應包括樣線預定寬度以外的實體或活動痕跡),用測距儀測量動物與觀測者的距離,用測角器測量動物(AB)。避免重復記錄或漏記。對觀測過程中遇到的哺乳動物拍照記錄,以便于物種鑒定。xi=yisinθ (3)式中:yi——動物距觀測者的距離;θ——動物與觀測者前進方向的夾角。2~311名專業人員。當哺乳動物的發現概率與個體至樣線距離無關時,種群密度(Di)按式(4)計算。D(NI1)i

(4)式中:NI——樣線兩側觀測到的個體數量;L——樣線長度;xi——i個個體到樣線中心的距離;W——個體到樣線中心的平均距離。INI Wi1 NI可變距離樣線法應滿足以下基本條件:1;觀測目標在觀測者測量過程中不遠離或靠近中線;能準確測量觀測目標至樣線中心線的垂直距離;d)e)觀測某一特定目標不影響觀測其他目標的概率;f)40。固定寬度樣線法固定寬度樣線法適用于荒漠、草原等開闊生境中哺乳動物種群密度的調查。及貓科動物的觀測。5~50m500~1000。固定寬度內觀測目標的種群密度(Di)按式(5)計算。Di

Ni2LW

(5)式中:L——樣線長度;W——樣線單側寬度;Ni——樣線內觀察到的動物個體數。標記重捕法標記重捕法適用于研究小型陸生哺乳動物種群動態。記應持久,足以維持整個觀測時段(C。NVn分別按式(6)和(7)計算。N(M1)(n1)1m1Vn(Mm)(nm)(m1)2(m2)式中:N——種群個體數;第二次捕捉個體數;M——m——n中被標記個體數。

(6)(7)單次標記重捕法的前提假設是:目標動物種群是封閉的,即沒有個體遷入或遷出;以減少誤差。ii的種群數量按式(8)計算。i N(i

1)

Mi'

(8)(mi1)M'm(R1) zii i

(ri1)式中:ni——時間節點i樣本中的捕獲數;mi——時間節點i樣本中的標記個體數;Ri——時間節點i中標記個體的釋放數;ri——時間節點i中標記釋放,其后又被捕獲的個體數;zi——時間節點i以前被標記,在i中不被捕獲,i以后再捕獲的個體數。指數估計法/間接調查法痕跡計數法適用于研究林間活動、隱蔽或夜間活動的哺乳動物。少是單調的函數關系。痕跡計數法的不足是多種相近種類同域分布時,較難區分不同種類的痕跡(地除外化。是一種簡單易行的觀測方法。紅外相機自動拍攝法律,也可結合相關模型估測種群密度。(天然或人工((尿液先考慮。7(0.5km以上1km×1km1km2112臺紅外感應自動相0.3~1.0m,架設方向盡量不朝東方太陽直射處。相機鏡頭與地面大致平行,略向下傾,一般與動物活動路徑呈銳角夾角,并清理相機前的空間,GPS定位儀記錄位置。100030天,以完成一個觀測周期。征等信息,建立信息庫,歸檔保存(。衛星定位追蹤技術等數據。4DNADNA檢測法適用于觀測所有哺乳動物。DNA檢測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驟:a)采集與保存樣品;b)微量DNA提取;c)PCR擴增反應;d)DNA多態性分析。HJ628的規定進行樣品采集。對采集的樣品逐一編號,((硅膠保存法內保存于-20℃冰箱。DNA提取。首先對樣品進行預處理,然后采用酚-氯仿抽提法、硫氰酸胍(GuSCN)裂解法、Chelex-100煮沸法、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銨(CTAB)兩步法等提取DNA。PCRDNA(DNAR觀測內容和指標受威脅程度、生境狀況等。哺乳動物觀測指標應定義清楚、可測量、可重復、簡便實用、數據采集成本相對低廉。植被類型、海拔、食物豐富度、棲息地狀況、受威脅因素等。觀測時間和頻次季進行。對于小范圍分布、密度較高的種類,觀測時間相對較短;而對于分布密度低的珍稀動物類2~3倍。觀測頻次應視哺乳動物的習性和環境變化的情況而定,一般應在春、秋或冬季各進行1次觀測,每次應有2~3個重復,每個重復應間隔7天以上。質量控制和安全管理GB/T8170的規定執行。必要時觀測者必須接種疫苗。在確保人身安全的情況下方可進行觀測,避免單人作業。份數據一次,防止由于儲存介質問題引起數據丟失。觀測報告編制哺乳動物觀測報告應包括前言,觀測區域概況,觀測方法,哺乳動物的種類組成、區域分布、種群動態、面臨的威脅,對策建議等。觀測報告編寫格式參見附錄G。附錄A(資料性附錄)可變距離樣線法(截線法)記錄表標準中可變距離樣線法(截線法)觀測記錄參見表A。表A可變距離樣線法(截線法)記錄表觀測地點:樣線編號:樣線長度:觀測日期:觀測時間:觀測者:記錄者:天氣狀況:起點經緯度:終點經緯度:起點海拔:終點海拔:起點植被類型:終點植被類型:備注:人為干擾類型:人為干擾強度:溫度:濕度:風速:序號中文名學名數量與樣線的垂直距離(m)行為類型生境類型注:行為類型代碼:1.行走\飛\跑;2.鳴叫\吼叫;3.覓食\采食;4.警戒;5.配對;6.打斗;7.集群;8.臥息\休息。附錄B(資料性附錄)生境類型表標準中生境類型記錄參見表B。表B生境類型表第一層次分為A至F,第一層次下設若干第二層次生境類型。對第一、二層次生境類型分別選一項。A喬木林雨林季雨林常綠闊葉林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落葉闊葉林常綠針葉林落葉針葉林針闊葉混交林成熟人工林(高度>10m,蓋度大)幼齡人工林(5~10m,蓋度小)B灌木林及采伐跡地灌叢<5m天然幼林地(再生的自然或半自然林地)<5m人工幼林地采伐跡地(新樹苗種植)采伐跡地(沒有新樹苗種植)竹林其他C農田水田旱田果園其他農業用地D草原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高寒草原E荒漠/戈壁戈壁沙漠綠洲鹽漠F居住點城鎮郊區公園鄉村附錄C(資料性附錄)標準中標記重捕法記錄參見表C。表C標記重捕法記錄表觀測區域:觀測樣地:樣方編號:天氣狀況:經緯度:海拔:觀測起止時間:觀測日期:生境類型:人為干擾類型:人為干擾強度:溫度:濕度:觀測者:記錄者:風力: 平靜/微風/中/強備注:序號中文名學名性別標記號生境備注重 捕重捕時間標記號生境備注附錄D(資料性附錄)標準中紅外相機觀測記錄參見表D。表D紅外相機觀測記錄表觀測區域:觀測樣地:樣點:相機編號:經度:緯度:安放日期:回收日期:海拔:安放時間回收時間:溫度:濕度:相機安放人:相機收集人:天氣狀況:相機工作情況:正常、卡滿、電池耗盡或其他情況相機安放點的生境類型:相機安放點的坡向:相機安放點的坡度:相機安放點的郁閉度:人為干擾類型:人為干擾強度:備注:照片(視頻)序號中文名學名數量拍攝日期及時間行為類型備注附錄E(資料性附錄)哺乳動物形態數據記錄表標準中哺乳動物形態數據記錄參見表E。表E哺乳動物形態數據記錄表觀測區域:

觀測樣地:

樣方編號:

觀測者:

記錄者: 中文名學名標記號時間年齡性別體重體長尾長后足長耳長面長眼間距角長角柄長角基處額寬額寬角外橫寬角尖距肩高臀高胸圍腰圍備注121212PAGEPAGE13附錄F(資料性附錄)標準中人為干擾活動分類記錄參見表F。表F人為干擾活動分類表干擾類型干擾強度A.開發建設房地產開發;公路建設;鐵路建設;(含采石、挖沙等;旅游開發;河道整治等開發建設活動。分為強、中、弱、無四個等級。野生動物難以棲息繁衍。息繁衍。原樣;對野生動物棲息繁衍影響不大。狀態;對野生動物棲息繁衍沒有影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