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課 中華文明的起源與早期國家-3_第1頁
第1課 中華文明的起源與早期國家-3_第2頁
第1課 中華文明的起源與早期國家-3_第3頁
第1課 中華文明的起源與早期國家-3_第4頁
第1課 中華文明的起源與早期國家-3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通過了解石器時代中國境內有代表性的文化遺存,認識它們與中華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階級和國家產生的關系;2.通過材料,理解夏、商、西周的制度和經濟狀況,以及早期國家的特征課標要求第1課中華文明起源與早期國家根據生產力的發展,將原始社會分為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閱讀教材2-3頁,思考2個問題1.新舊石器時代生活的狀態是怎樣的?2.文化遺存的分布呈現怎樣的特點?文明的起源多元一體一?中國舊石器時代重要人類遺址分布圖元謀人門齒化石1.1舊石器時代生活狀態從事漁獵和采集過著群居的生活已經學會使用火分布特點沿河分布滿天星斗1.2新石器時代生活狀態從事原始農業;飼養家畜生活逐漸穩定;村落定居典型代表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中國新石器時代重要人類遺址分布圖紅山文化分布趨勢:從滿天星斗趨向于中原中心(多元一體)?中國新石器時代重要人類遺址分布圖?中國舊石器時代重要人類遺址分布圖1.2新石器時代1.2新石器時代

----以良渚考古成果來看社會的變化?良渚古城遺址出土部分玉器(含復原嵌玉漆器)大量的精美玉器和稻米遺跡說明了什么問題??良渚莫角山遺址浮選出的碳化稻米生產力發展,農業發展,社會分工。為私有制的出現提供了可能。1.2新石器時代

----以良渚考古成果來看社會的變化區分等級的良渚墓地,喪葬制度與隨葬品體現了什么?私有制

階級分化反山墓地出土的玉琮玉鉞以及其上的神人獸面紋公共權力神權與王權的結合文明的起源多元一體一國家的形成與發展文化認同二2.1從部落到國家關于三皇五帝說法不一,較常見的一種說法是:三皇: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五帝:黃帝、顓頊(zhuanxu)、帝嚳(ku)、唐堯、虞舜。三皇黃帝顓頊唐堯帝嚳虞舜國家的形成與發展文化認同二2.1從部落到國家

材料一孔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禮記·禮運》

材料二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已。

——《禮記·禮運》材料三啟遂即天子之位,是為夏后帝啟。——〈史記·夏本紀〉根據以上材料,由大道之行到大道既隱發生了什么變化?禪讓制王位世襲制

選賢任能血緣關系國家的形成與發展文化認同二2.2國家的發展思考題原始社會時期從滿天星斗的文化分布逐步走向中原中心,在國家形成后,統治者是如何加強統治,做到文化認同,形成多元一體格局?2.2國家的發展材料1:據文獻記載,夏朝王畿內外分布著許多封國。首先是姒姓封國。史稱:“禹為姒姓,其后分封,用國為姓”,如:有扈氏、有男氏、斟尋氏、形城氏、衰氏、費氏、杞氏、増氏、辛氏、冥氏、斟戈氏等。此外,還有承認夏朝為“天下共主”地位的眾多異姓族邦,其中明確稱之“夏伯”“夏方伯”的族邦就有融氏之后己姓昆吾…夏與這些族邦或長期結盟,或短暫結盟,隨著夏王朝勢力的消長,它們與夏王朝的關系或即或離,有的邦甚至后來演化成為夏的敵對勢力。----摘編自詹子慶《夏史與夏代文明》(1)夏王朝的統治與新石器時代晚期“萬邦古國”相比,夏朝國家有何發展?反映了中華文明怎樣的發展趨勢?通過世襲制強化王權;間接統治一些部落2.2國家的發展(2)商王朝的統治材料2:外服指王畿以外的臣屬地區,散布著許多臣服于商的部落、部族,其中較大者被稱為“方”,今天亦稱方國。這些部族、方國首領要為商王承擔一定的義務,被賜予侯、伯等稱號。總的來看,外服之地只是間接地受商統治,隸屬關系并不穩固,往往視商之國力盛衰而定。外服以至外服以外的方國,其經濟多較商落后,故而也不時進入王畿搶掠。終商一代,與方國的戰爭十分頻繁。

----張帆:《中國古代簡史》商朝實施了怎樣的統治方式?與夏朝有何進步之處?對文明發展有什么影響?內外服制度;有一定臣屬關系;為中華文明的融合和統一奠定基礎。2.2國家的發展(2)商王朝的統治龜甲獸骨—甲骨文神權與王權的結合,加強自身統治商代刻在占卜用過的龜甲、獸骨上的記錄文字。商代文字主要保存在龜甲和牛肩胛骨上的,近人稱之為甲骨文。因多為記錄占卜之事,亦稱卜辭。商統治者非常迷信,大事必占卜,要將所問事項、占卜日期、吉兇結果等都刻在龜甲或牛肩胛骨上。在殷墟發現的甲骨卜辭約有10萬多片,所及甲骨文單字總數約有4500字左右,今已確認者約有2000字。是我國古代最早的一種成熟文字。.2.2國家的發展(3)西周的統治材料3:(武王)封商紂子祿父殷之余民。……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農之后于焦,黃帝之后于祝,帝堯之后于薊,帝舜之后于陳,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謀士,而師尚父為首封。封尚父于營丘,曰齊。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魯。封召公奭(shì)于燕,封弟叔鮮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史記·周本紀》分封制:“封邦建國”(封建)分封對象:親族,功臣,先代貴族后代周2.2國家的發展(3)西周的統治制度:分封制(封邦建國)積極:①鞏固了統治,擴大了疆域;

②周王確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消極:諸侯具有相對的獨立性,為以后的割據混戰埋下了隱患。圖中體現了西周怎樣的制度?起到什么作用?2.2國家的發展(3)西周的統治結合左圖分析分封制是如何進行權力分配的?體現了西周怎樣的制度?產生了什么影響?按照血緣關系遠近來分配權力;制度:宗法制影響:維護統治秩序;確立貴族特權;形成了家國一體、認祖歸宗的觀念,對后世影響深遠。

從夏后氏比較籠統的霸權,經過商人同心圓布局的統治機制,最后到西周的封建網絡,這三個階段的發展促使“中原”成為中央政權的基地,而又以同心圓的方式擴散其勢力于各處。整個中國是一個“天下”,“天下”沒有邊,也沒有界線,有向遠處擴散而逐漸淡化的影響力。而且,這種影響力不一定是統治的權力,而是通過文化交融而構成的一個新文化,其中包含了各種地方文化。將各種地方文化吸納人中原文化,“天下”的文化多元而漸變,共存而不排他。這樣一個核心,加上其放射的影響力,終于形成了后世的“中國”。于是,即使在古代各地的居民原來可能是有不同基因的族群,經過此布局,實際上所謂的“中原”居民,已經是來源復雜的體。“中原”向四周擴散,又不斷混合,終于熔鑄為一人數眾多的文化、經濟、政治共同體。

——許倬云《說中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