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歷史一輪復習(學生版)板塊2 第5單元 訓練13兩次鴉片戰爭與列強侵略的加劇_第1頁
2024年高考歷史一輪復習(學生版)板塊2 第5單元 訓練13兩次鴉片戰爭與列強侵略的加劇_第2頁
2024年高考歷史一輪復習(學生版)板塊2 第5單元 訓練13兩次鴉片戰爭與列強侵略的加劇_第3頁
2024年高考歷史一輪復習(學生版)板塊2 第5單元 訓練13兩次鴉片戰爭與列強侵略的加劇_第4頁
2024年高考歷史一輪復習(學生版)板塊2 第5單元 訓練13兩次鴉片戰爭與列強侵略的加劇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選擇題(每題3分,共36分)1.16—18世紀中期,中國的強盛是耶穌會士們口中稱頌的對象。18世紀晚期,在馬戛爾尼使團成員的著作中,他們已摒棄了之前歐洲對東方文明古國的向往之情,而是帶著優越感來評判中國的一切。馬戛爾尼使團成員與早前歐洲耶穌會士們相比,對中國態度變化的主要原因在于()A.清朝腐敗損害了國際形象B.英國使團成員的身份更高貴C.二者對東方文明了解的差異D.英國已成為世界經濟強國2.(2022·韶關二模)有學者在《林欽差與鴉片戰爭》一文中指出:鴉片戰爭是兩種文化之間沖突……當二者相遇時,沖突不可避免,中國的失敗也同樣不可避免。此觀點()A.掩蓋了發動戰爭的侵略性B.反映了戰爭發生的真實目的C.揭示了戰爭發生的必然性D.表明了中國戰敗的不可避免3.下表為鴉片戰爭中鎮江之戰的相關記載,據此得出的結論最為可信的是()鴉片戰爭中英軍進攻鎮江的記載出處記載[英]霍爾《“復仇號”軍艦航行作戰記》“我們下了最嚴格的命令嚴禁搶劫這座城市……也下令逮捕趁火打劫的中國暴徒……他們才是他們同胞最惡劣的敵人。”[英]洛赫《對華戰爭的最后幾戰》“英軍的惡行比預料的要少。”[中]朱士云所寫日記,見《鴉片戰爭》第3冊“夷鬼城內外捉人割辮……連日城中婦女遭淫掠者甚眾。”A.清政府腐朽無能B.人道主義得到了彰顯C.太平軍趁火打劫D.英軍曾犯下戰爭罪行4.(2023·濟南一模)1858年京師“官兵所領止有實米二成,其余按折色定價”,同時清政府鼓勵民間商人補給京倉,并將漕運由河運改為海運。這主要是由于()A.海上運輸的發展B.商品經濟的發達C.國內局勢的變化D.列強侵略的加深5.(2023·銅仁一模)1858年,中俄《天津條約》規定:“中國今后給予別國的一切政治、貿易及其他特權,毋庸再議,即與俄國一律辦理施行”“由兩國派員查勘從前未經定明邊界,務將邊界清理補入此次和約之內。”這表明()A.俄國強烈反對英法侵略中國B.片面最惠國待遇條款開始出現C.西方列強在華矛盾得到解決D.中國邊境的領土安全存在隱患6.(2023·天津河西區一模)1875年,清政府派左宗棠赴新疆平定英國支持的入侵勢力,后在新疆設行省;1885年,馮子材領導清軍取得鎮南關大捷,打敗法國軍隊;1872年,面對日本力圖吞并琉球,清政府派福建船政大臣到臺灣抵御日本侵略,后在臺灣建省。清政府的一系列舉措反映出()A.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B.先進的中國人不斷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C.清政府堅決打退列強對我國邊疆地區的侵略行徑D.臺灣人民的斗爭體現了抗擊日本侵略的堅強意志7.晚清時期光緒帝曾下詔令:“北洋要隘,大沽門戶,海軍各艦應在此往來梭巡,嚴防死守,不得遠離,勿令一船闖入,若有疏虞,定將丁汝昌從重治罪!”據此判斷,下詔令時爆發的戰爭是()A.鴉片戰爭B.第二次鴉片戰爭C.甲午中日戰爭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8.19世紀70年代,上海租界建成自來水廠,率先引進有線電報和電話,80年代又引進了電燈。1884年,上海至南京的電報線延伸至長江中游的漢口,1899年漢口電報局兼辦電話。之后重慶也引進了飲水、照明、通信等設施。這表明近代城市設施的興辦()A.由民族企業家主導B.沿海、沿江與內地同時進行C.與開埠通商緊密聯系D.遍及城鄉為民眾所普遍接受9.圖一是《點石齋畫報》樂卷上刊登的關于牙山戰役的圖畫,它是對戰斗宏大場面的全景再現。圖二來自1894年在日本出版的《日清戰爭畫報》,圖中上方矩形文字框中寫道:“大島旅團的士兵英勇奮戰,將牙山的清軍駐兵打得潰不成軍”。這兩幅圖片()圖一牙山大勝《點石齋畫報》[清]圖二牙山的激戰《日清戰爭畫報》[日]A.說明中日兩國均在前線派駐記者B.說明牙山之戰真實歷史無從考證C.為了解甲午戰爭提供了可信史料D.為研究甲午戰爭提供了獨特視角10.(2022·宜昌期中)1905年京漢鐵路正式通車后,武漢鬧市區不再局限于長江邊的租界一隅,以前被稱為“草廬茅店,三五零星”的硚口至諶家磯一帶,也變得“三十里幾比室直連矣”。由此可見,近代中國鐵路建設()A.促進了城區面貌的變遷B.推動了生活方式的改變C.增強了城市的經濟功能D.提高了國家的行政效率11.1900年1月11日,清政府發布上諭稱,官方剿匪,只能問其“為匪與否,肇釁與否。不論其會不會、教不教也”。同時,政府認為大多拳會都是“安分良民或習技藝以自衛身家,或聯村眾以互保閭里,是乃守望相助之義”。上述言論出臺的背景是()A.帝國主義加緊對華資本輸出B.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狂潮C.清廷利用民眾對抗聯軍侵華D.義和團得到政府正式招撫12.(2023·溫州一模)《二十世紀中國史綱》指出:“這一條關系重大。以后日本發動盧溝橋事變時使用的軍隊就是根據這個條約早已盤踞在平津鐵路沿線的‘中國駐屯軍’。”此條約是()A.《南京條約》 B.《馬關條約》C.《辛丑條約》 D.《九國公約》二、非選擇題(共29分)13.(2022·汕頭模考)(14分)下表為時人對《南京條約》的看法。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道光皇帝此外一切緊要事件必應籌及者,均著責成該大臣等一一分析妥議,不厭反復詳明,務須永絕后患。該大臣既知善后難于措手,他國之不免生心,即應思前顧后,預為籌畫,于勉從下策之中力求弭患未然之計江蘇布政使李星沅閱江南鈔寄合同(指《南京條約》),令人氣短,我朝金甌無缺,忽有此蹉跌,至夷婦與大皇帝并書,且約中如贖城、給煙價、官員平行、漢奸免罪,公然大書特書,千秋萬世何以善后耆英照會璞鼎查茲蒙大皇帝解嫌釋惑,恩準照舊通商,于廣州一處之外,又給福州、廈門、寧波、上海四處,俾斯得廣為貿易,實屬體恤有加。惟貴國所定條款,期于永久遵行;而中國也有盟言,必須預為要約。言歸于好,無話不可商量——摘編自茅海建《天朝的崩潰》根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述清朝君臣對《南京條約》的看法,并進行評論。14.(15分)甲午戰爭期間,中國近代報刊《申報》作為當時有一定影響力的報紙,對這場戰爭進行了報道。材料一“中國為朝鮮必當與日本力爭,斷不可稍有退讓。”“大可與日本從事于疆場,伸歷年之積忿,快薄海之人心,且使戰國者知中國大有人在,不敢存輕量之心,挽回大局在此一舉”。——李新軍《甲午戰爭前夕的申報輿論》材料二《申報》關于甲午戰爭的相關報道戰役報道黃海戰役當日擊沉倭船四艘,受傷糜爛者三艘;倭船敗北后,由我船帶回旅順口趕緊修理遼東戰役《連勝倭奴電音》“云自本月十五至二十三日,九連城、摩天嶺、旅順口諸處水路各軍與倭奴交戰,連獲大勝,擊斃倭奴無數。”材料三《申報》關于甲午戰爭消息的來源構成消息來源分類自采事件當事人講述、官府線人情報、朝廷諭旨、社會輿論公開征求來自國內與國外,其中國外最多的是日本轉載(翻譯)轉載國內同行報紙和國外報紙,其中香港與日本報紙是轉載消息兩大重要來源——摘編自曾慶雪《中日甲午戰爭期間申報的失實報道研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