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試卷第=page1010頁,共=sectionpages1010頁試卷第=page99頁,共=sectionpages1010頁貴州省黔東南州凱里市第一中學2022-2023學年高二12月月考歷史試題一、單選題1.商周時期,國家遇到重大問題時,君主要征求自由民“國人”的意見,國人也可以通過輿論來干預朝政。西周王室重臣召公曾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比喻,勸諫周厲王不要限制民眾的輿論。這說明商周時期A.原始民主遺存制約君主權力 B.政體中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C.社會輿論決定著君主的決策 D.人民群眾是國家權力的主體【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了商周時期君主和王室重臣重視國人的輿論,甚至國人可以通過輿論干預朝政,結合所學可知,這說明了原始社會氏族首領重視氏族成員意見的形式在商周時期依然發揮著作用,體現了原始民主遺存制約君主權力,故選A;材料強調的是重民思想,而不是民主色彩,故排除B;材料未體現輿論的決定性作用,故排除C;材料沒有說明人民群眾是國家權力的主體,且說法不符合史實,故排除D。2.下圖是出土于甘肅嘉峪關墓葬的3世紀壁畫,描繪了耕地、播種、耙地的勞動情景。據此可知當時A.牛耕技術在全國普及 B.牛耕在農業生產中占重要地位C.家庭農業生產模式已形成 D.曲轅犁進一步完善【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可知,該壁畫描繪了耕地、播種、耙地的勞動情景,且都使用到牛耕,因此可以看出牛耕在農業生產中占重要地位,故B項正確;單憑一幅壁畫不能得出“全國普及”的結論,故A項錯誤;材料只體現耕種的勞動情景,未能體現家庭生產模式,故C項錯誤;曲轅犁在唐代長江下游出現,與材料時間不符,故D項錯誤。3.唐朝前期將全國分為十道監察區,委派官員巡回監察,“御史出都”對地方有巨大的震懾作用。唐中后期,巡使地方使臣演變為常駐地方使臣,集行政權與監察權于一身,自己監察自己。這一變化的影響是A.最高監察機構名存實亡 B.御史擁有了諫官的議事權C.中央對地方監察權力弱化 D.官吏貪腐現象得到有效整治【答案】C【解析】材料體現的是唐中葉后,道由地方的監察機構轉化為行政與監察一體的機構,說明的道一級的區劃權力加強,進而威脅中央集權,C項正確;道屬于地方監察機構,不屬于最高監察機構,排除A項;材料與御史的職責無關,排除B項;在專制體制之下,官吏的貪腐行為不可能得到有效治理,排除D項。故選C項。4.北宋初期,中央剝奪了州縣的行政權、財政權、司法權和軍事權,通過通判、巡檢、縣尉來完善地方管理職能,并藉由戶等制、鄉役制、保甲制來加強對鄉村民眾的控制。這反映出,北宋A.地方行政效率的提高 B.鄉村治理的制度完善C.地方官喪失了治理權 D.中央權力向基層滲透【答案】D【解析】據材料“中央剝奪了州縣的行政權,加強對鄉村民眾的控制”,可知中央通過剝奪,設置官員,相應制度來加強對地方的控制,故選D項;材料強調的是北宋加強中央集權,而非強調地方行政效率,排除A項;據材料“通過通判、巡檢、縣尉來完善地方管理職能,由戶等制、鄉役制、保甲制來加強對鄉村民眾的控制”,可知北宋初期并非完善地方管理職能,而是加強對地方的控制,排除B項;據材料“通過通判、巡檢、縣尉來完善地方管理職能”,可知北宋初期,中央注重完善地方官員治理權,排除C項。5.《明會典》記載了明朝前期進口貨物交易情況。其部分貨物交易情況,列表如下:貨物名稱蘇木胡椒烏木檀香計量單位斤斤斤斤規定價格500文3貫500文500文與疏球貿易價格10貫30貫——與通羅貿易價格5貫25貫40貫10貫與滿刺加貿易價20貫40貫10貫—注:1貫=1000文;格“一”表示數據缺失。據此可知,明朝前期(
)A.朝貢貿易特征明顯 B.對外貿易出超明顯C.抑商政策有所松動 D.國內貿易發展迅速【答案】A【解析】圖表數據表明,來自琉球、暹羅等地的貨物價格遠遠高于規定的進口價格,這體現出朝貢貿易的基本特點,即不以商業盈利為目的,而是發展政治關系的重要手段,A項正確;根據進口貨物的價格無法得出對外貿易處于出超和國內商品經濟發展迅速,排除BD項;僅根據圖表內容不能說明抑商政策有所松動,排除C項。故選A項。6.1762年,清政府設立伊犁將軍,其主要職責是統領當地駐軍及屯田、巡邊等。清政府在烏魯木齊地區實行與內地一致的州縣制;對天山南部的維吾爾族聚居區,基本保留其原有的伯克統治制度。這些舉措(
)A.有利于維護西北邊疆的穩定 B.保障了絲綢之路的暢通C.為新疆的發展提供物質保障 D.表明君主專制達到頂峰【答案】A【解析】清政府在西北伊犁地區設置專門機構來管理,在烏魯木齊設置州縣,在維吾爾族聚居地區保留原來的伯克統治制度,采取因地制宜、因俗而治的手段,目的是為了有效的管理西北地區,維護西北邊疆的穩定,A項正確;這些舉措并不一定能保障絲綢之路的暢通,排除B項;材料涉及的是制度、機構設置,不屬于物質范疇,排除C項;軍機處的設置標志君主專制達到頂峰,排除D項。故選A項。7.下圖為明朝徽州地區部分鄉村糾紛處理方式比例圖。這反映了A.民間風俗和習慣對基層社會治理發揮決定作用B.基層社會的矛盾體現出明代階級矛盾十分尖銳C.國家法與習慣法在基層治理中相互配合與交融D.明朝徽州地方政府對地方的管理和控制已失效【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明朝徽州地區部分鄉村糾紛處理方式比例圖”可以看出多數糾紛是“經鄉村各種調停和仲裁解決”和“提起訴訟后經調停和解解決”,真正“提起訴訟后經地方官裁定解決”的較少,說明民間糾紛多數由基層治理中根據習慣法處理完畢,只有難以處理的才經過訴訟由國家法裁定解決,體現了國家法與習慣法在基層治理中相互配合與交融,故選C;民間風俗和習慣也是以法律為基準的,不能說風俗習慣起決定作用,A錯誤;基層社會的矛盾不能說就是階級矛盾,B錯誤;D說法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8.到了18世紀,在亞歐人的飲食中,玉米和馬鈴薯的比重大大提高。從西歐到中國的土地上,美洲的豆類提供了蛋白質,番茄和辣椒提供了維生素,并使飲食有滋有味。花生和番茄在東南亞熱帶的土地上瘋長,以豐厚的產出支撐著眾多的人口。這一現象從根本上反映了A.新航路開辟后“商業革命”方興未艾B.世界市場最終形成C.經濟交流改變了亞歐的社會生活D.經濟全球化進入高潮【答案】C【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新航路開辟的影響,旨在考查分析比較相關所學的能力。題干中反映的是18世紀歐亞人們物質生活的豐富和商品交流的廣泛,逐漸在改變著歐亞人民的生活,所以符合題意的是C項,A項不是“根本上”的體現,世界市場最終形成是在20世紀初,排除B項,D項中的“經濟全球化高潮”出現在20世紀90年代。9.在宗教改革時期,英國宗教改革家威克里夫把《圣經》譯成英語,并主張《圣經》是信仰唯一的根據。同樣,捷克宗教改革家胡斯主張用捷克民族語言做禮拜,而馬丁·路德也于1534年譯出德文本的《圣經》。這些做法在當時A.使歐洲各國相繼建立了民族國家 B.進一步削弱了基督教在歐洲的影響C.有助于歐洲近代民族意識的覺醒 D.表明羅馬教皇已不再有昔日權威【答案】C【解析】宗教改革時期,歐洲各國的宗教改革家紛紛用本民族語言翻譯拉丁文的《圣經》,這有利于民族意識的覺醒,故C項正確;宗教改革為歐洲民族國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礎,不是從此建立了民族國哀,故A項錯誤;路德教等宗教改革后的新教派屬于基督教的一個宗派,故B項錯誤;“因信稱義”等思想沖擊了羅馬教皇的權威,不符合材料信息,故D項錯誤。10.長久以來,英國議會在與王權的斗爭中占上風,其自身聚集了貴族、僧侶、商人、騎士等利益階層。使得一旦議會成為國家的權力中樞,各方勢力都有機會爭得自身利益。該傳統(
)A.有利于政治權力平穩過渡 B.深受法國啟蒙思想影響C.促使行政權力不斷地膨脹 D.得益于1832年議會改革【答案】A【解析】“各方勢力都有機會爭得自身利益”意味著不會通過暴力的方式爭權奪利,有利于政治權力的平穩過渡,A項正確;該傳統和法國啟蒙思想沒有關系,排除B項;該傳統是在議會中爭取自身利益,議會掌控的是立法權,和行政權無關,排除C項;D項說法無從體現,排除。故選A項。11.古羅馬在公元前494年,平民通過“神圣約法”選出數名保民官參與國家行政、立法活動;公元前445年,廢除了平民不得與貴族通婚的限制;公元前367年,通過法案在兩名執政官中必須有一人為平民;公元前286年,規定平民大會決議對全體羅馬人民具有同等法律效力。這一過程A.改變了羅馬共和國的貴族政權性質 B.實現了古代羅馬的國家機構體系化C.促進了古羅馬社會等級制度的消亡 D.加速了平民與貴族權益平等化進程【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可知,從公元前494年到公元前286年,古羅馬平民在法律上的地位被逐漸提高,這加速了平民與貴族權益平等化進程,故D項正確;羅馬共和國始終是貴族掌權,故A項錯誤;材料無法體現古羅馬國家機構體系化,故B項錯誤;“促進了古羅馬社會等級制度的消亡”的說法錯誤,故C項錯誤。12.托克維爾指出:“美國民主得以長治而穩固,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新大陸開始的各鄉鎮自治狀態,地方分權先于政府集權存在,在獨立后維持國家的要求才使得民眾自治的權力讓渡給聯邦政府,而非反過來的政府施舍給民眾權力。”這表明A.美國民主制度有傳統根基 B.殖民統治促成了美國民主C.啟蒙思想在民間影響深入 D.地方資本主義是民主源泉【答案】A【解析】“美國民主得以長治而穩固,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新大陸開始的各鄉鎮自治狀態”“在獨立后維持國家的要求才使得民眾自治的權力讓渡給聯邦政府,而非反過來的政府施舍給民眾權力。”說明美國獨立后實行民主政治,而民主政治源于新大陸開始的各鄉鎮自治狀態,說明美國民主制度有傳統根基,故選A;材料無法體現殖民統治,排除B;材料信息沒有涉及啟蒙思想、地方資本主義,排除CD。13.1955年,中國與埃及簽訂貿易協定后,中非貿易額由1950年的1214萬美元上升到1956年的4865萬美元;中國與緬甸的貿易額從1950年的313萬美元增長到1956年的4032萬美元;1956年8月,新加坡工商貿易考察團訪華,達成了一些貿易協定。這一貿易局面出現的主要原因是A.“不結盟”外交方針的推行B.“求同存異”方針促進了亞非友好C.發展中國家經濟存在互補性D.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成為國際外交準則【答案】B【解析】“不結盟”外交方針是改革開放后實行的,排除A;1955年周恩來在參加萬隆會議時提出“求同存異”方針,這一方針不僅推動了會議的進程,還在會后促進了亞非國家的友好合作,故選B;材料并未涉及到發展中國家間的經濟互補性,排除C;國際外交準則具體是指從事外交活動時所必須遵守的、各國所公認的、構成外交基礎的、作為自身行動依據的基本原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當今世界被絕大多數國家所接受,而不是各國,排除D。14.近代西方的文官制度,職位面向所有公民,通過公開考試的方式,平等競爭,擇優錄用。這反映出該制度(
)A.擔負著管理社會公共事務的職能 B.擴大了資產階級政治統治的基礎C.受到兩黨或多黨政治制度的影響 D.賦予移民和婦女公平競爭的權利【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職位面向所有公民,通過公開考試的方式,平等競爭,擇優錄用”可知,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能夠最大限度地為資產階級統治網絡人才,使其統治基礎進一步擴大,B項正確;材料內容沒有體現文官擔負著管理社會公共事務的職能,排除A項;材料內容沒有強調西方黨政制度對文官制度的影響,無法得出相關結論,排除C項;材料內容主要體現了西方文官制度通過公開考試選拔人才,并擇優錄取,這有利于擴大資產資產階級的統治基礎,“賦予移民和婦女公平競爭的權利”的表述與題干主旨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15.1648年歐洲交戰國簽訂了《威斯特伐利亞和約》,承認德意志數百個諸侯國的主權和荷蘭、瑞士的獨立國地位;創立了條約必須遵守,對違約國可實施集體制裁的原則。這些約定的達成A.消除了歐洲的戰爭隱患 B.確立了歐洲大陸的均勢C.形成“全體一致”的原則 D.推動近代國際法的發展【答案】D【解析】據題意可知,《威斯特伐利亞和約》創立了各國必須遵守的國際準則,這就為國際法的形成和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D項正確;“消除了……隱患”的說法不符合史實,排除A項;《威斯特伐利亞和約》只是提出了各國必須遵守的國際準則,并不是確立大陸均勢,排除B項;這些約定也不一定形成“全體一致”,排除C項。故選D項。16.1816年英國率先采用金本位制,1870年后各工業國都采取金本位制。通過規定英鎊與黃金的比價,英鎊成為國際貨幣;用類似方法,馬克、法郎、美元也可以在世界市場流通,隨時兌換。倫敦成為國際金融中心,資本實現自由流動。這可以說明A.資本輸出減弱了歐美國家之間的經濟聯系B.西方國家依靠金融手段即可控制世界市場C.英鎊等同黃金起到了協調各國貿易的作用D.金融體系在國際經濟運行中起了顯著作用【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金融體系在世界市場形成中的巨大作用。世界市場成熟的標志以世界金融中心的形成為標志,金融業需要國際貨幣制度。一個國家把商品賣給另一個國家,又從第三國或地區進口,這就需要一個金融中心來保持國際支付平衡。19世紀中后期,只有英國具有這種能力。由此可見,金融體系促進了資本的自由流通,推動了世界市場的成熟,故D項正確,A項錯誤;金融手段只是控制世界市場的方式之一,故B項錯誤;C項材料中沒有體現。二、材料分析題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明初推行寶鈔,禁用金銀交易。后由于政府濫發寶鈔,民間開始自發使用白銀,官方賦役也逐漸改為白銀上繳,白銀逐漸成為流通領域中的主要貨幣。到16世紀中葉,明政府停發寶鈔,并正式確立了白銀的官方合法地位。但明朝銀礦稀缺,國內開采的白銀不足以應付政府開支。面對銀荒危機,從16世紀中后期開始,明政府開放海禁。通過對外貿易,相當大部分美洲白銀流入中國。作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中國以白銀為主要貨幣,從而促使白銀成為世界貨幣。圍繞白銀,形成了一個世界貿易網絡。——摘編自萬明《明代白銀貨幣化:中國與世界連接的新視野》等材料二
1816年英國在世界上首先實行金本位制,在19世紀70年代之后,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相繼實行了金本位制,英鎊成為國際貨幣體系的中心貨幣。英國在19世紀的國際貨幣關系中占有統治地位。二戰后,國際貨幣體系再一次發生變遷。——摘編自李曉耕《權力之巔:國際貨幣體系的政治緣起》(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白銀貨幣化對中外經濟發展的影響。(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17—19世紀世界貨幣體系的變化并簡析其原因。(3)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二戰后初期成立的國際貨幣體系的認識。【答案】(1)對中國的影響:推動商品經濟的發展;緩解了通貨膨脹;推動賦役制度的改革;推動中國加強與世界經濟的聯系。對世界的影響:推動白銀成為世界貨幣;推動世界貿易網絡的發展,推動西歐資本主義的發展。(2)變化:金本位制取代銀本位制;英鎊成為中心貨幣(英國在國際貨幣關系中占統治地位)。原因:工業革命使英國成為頭號資本主義強國;殖民霸權的建立使英國擁有了大量的黃金儲備;世界市場形成;清朝經濟實力下降。(3)認識:為世界貨幣關系提供了統一的標準和基礎;有利于維持戰后世界貨幣體系的正常運轉;為世界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創造了條件。【解析】(1)對中國的影響:根據所學可知,賦役征銀推動了商品經濟的發展;根據材料和所學可知,白銀貨幣化緩解了明朝的通貨膨脹;根據“官方賦役也逐漸改為白銀上繳”得出推動賦役制度的改革;根據“通過對外貿易,相當大部分美洲白銀流入中國”得出推動中國加強與世界經濟的聯系。對世界的影響:根據“中國以白銀為主要貨幣,從而促使白銀成為世界貨幣”得出推動白銀成為世界貨幣;根據“圍繞白銀,形成了一個世界貿易網絡”,結合所學,分析得出推動世界貿易網絡的發展,推動西歐資本主義的發展。(2)變化:根據“在19世紀70年代之后,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相繼實行了金本位制”概括得出金本位制取代銀本位制;根據“英鎊成為國際貨幣體系的中心貨幣”得出英鎊成為中心貨幣。原因: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可從工業革命使英國成為頭號資本主義強國;殖民霸權的建立使英國擁有了大量的黃金儲備;世界市場形成;清朝經濟實力下降等方面進行總結。(3)認識:根據所學可知,二戰后形成以美元為中心的貨幣體系——布雷頓森林體系,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為世界貨幣關系提供了統一的標準和基礎,有利于維持戰后世界貨幣體系的正常運轉,為世界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創造了條件。1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東京(開封)城分為三重,即宮城、里城和外城。東京漕運發達,隨著東京商業經濟的繁榮,街道四通八達,開放型的街道代替了封閉的里坊格局。東京的人口在北宋末年達到一百萬以上,東京居民的身份與職業十分復雜,主要以政府人員和各類商人為主,人口流動性高,極易導致治安滋擾之事頻發。北宋東京治安機構主要由行政、廂坊、軍事三系統組成,主要負責對反抗專制皇權的鎮壓和懲治、社會公共秩序管理、經濟秩序管理、人口與戶籍管理、生活環境管理和防火管理等。——摘編自楊瑞軍《北宋東京治安研究》(1)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東京治安制度建立的背景。(2)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東京治安制度的作用。【答案】(1)北宋初年加強君主專制中央集權;東京商品經濟繁榮;里坊制度瓦解;人口復雜,治安問題突出。(2)有利于國家政權穩定;為東京經濟文化的繁榮提供安定的社會環境。【解析】(1)背景: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北宋初年加強君主專制中央集權;根據材料“隨著東京商業經濟的繁榮,街道四通八達”“東京的人口在北宋末年達到一百萬以上,東京居民的身份與職業十分復雜,主要以政府人員和各類商人為主”可知,東京商品經濟繁榮、人口復雜,治安問題突出;根據材料“開放型的街道代替了封閉的里坊格局”可知,里坊制度瓦解。(2)作用:根據材料“北宋東京治安機構主要由行政、廂坊、軍事三系統組成,主要負責對反抗專制皇權的鎮壓和懲治、社會公共秩序管理、經濟秩序管理、人口與戶籍管理、生活環境管理和防火管理等”可知,東京治安制度為東京經濟文化的繁榮提供安定的社會環境,有利于政權穩定。三、論述題1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中國國際責任觀的歷史演變國家身份國際責任內容天朝上國天下責任;朝貢責任。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維持朝貢體系責任;國家救亡圖存。新生社會主義國家維護社會主義陣營團結;反對帝國主義,支持亞非拉民族解放斗爭。革命社會主義國家反對帝國主義;反對修正主義;支持亞非拉民族解放斗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肇事司機妥協協議書
- 貨款押款協議書范本
- 貨物規范裝載協議書
- 中國股權激勵協議書
- 設備銷售提成協議書
- 快艇自用轉讓協議書
- 子女撫養協議書樣本
- 自愿賠償老婆協議書
- 老人財產公證協議書
- 樁基保底協議書范文
- 2025年全屋定制家居市場分析與經營計劃
- 電動汽車結構原理與檢修課件:慢充系統檢修
- 2025年中國旅行車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專題09 產業區位與產業發展【知識精研】高考地理二輪復習
- 事業單位考試綜合基礎知識真題及解析
- 長期護理保障失能等級評估規范
- 《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指南》解讀
- Unit 7 A day to remember Section A 2a - 2e 說課稿 2024-2025學年人教版(2024)七年級英語下冊
- 2024年中考模擬試卷道法(全國卷)
- 幼兒園高鐵小知識說課
- 《兒童友好型城市街道空間更新設計策略研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