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筑的特征》導學案_第1頁
《中國建筑的特征》導學案_第2頁
《中國建筑的特征》導學案_第3頁
《中國建筑的特征》導學案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二語文必修5學案編號:37編制:趙西娟審核:于娜審批:班級:小組:姓名:教師評價:__PAGEPAGE3《中國建筑的特征》導學案(一)【使用說明與學法指導】認真閱讀課文兩遍,在此基礎上完成自主學習的題目。2.閱讀過程中注意抓關鍵性的句子,以此理清行文思路,整體把握全文。3.再讀文章,體會語言特點。4.認真限時(30分鐘完成)、獨立完成,規范書寫,保證學案完成質量。【學習目標】1.理清作者的思路,歸納文章的觀點。2.學習本文科普文章的語言特色,在說明文或議論文寫作中有意識地學習和借鑒。3.激發對我國古代悠久的建筑藝術的熱愛之情,提高對我國建筑藝術的審美能力。預習案【知識鏈接】1.文體知識科普作品是一種以向大眾普及科學知識為主要目的作品。“科普”一詞就是指“科學普及”。科普作品傳統上以文字或圖畫作為基本載體。不過隨著媒體技術的發展,科普作品也常常以視頻媒體等其他形式出現。科普作品的主要功能和目的就是宣傳普及科學知識。它有以下特點:(1)科普作品所述內容具有一定的學科專業性。閱讀對象主要是不熟悉該學科的非專業人士。但這種專業性是有限制的。這就和一般的文學作品或娛樂作品區分開來。(2)科普作品具有一定的娛樂性、普及性、可讀性和通俗性。在敘述內容上要求通俗易懂,深入淺出,能引起普通讀者興趣。這就和專業學術文獻區分開來。(3)科普作品在陳述專業科學知識時要求把握一定程度的嚴謹性。想象與科學現實之間的差別一般需要明確指出,或者至少要保證讀者不會混淆兩者。這就和科學幻想作品(簡稱科幻)區分開來。(4)科普作品允許適當地虛構作品情節、人物、環境等等,已增加可讀性。這就和一般的科學新聞、科學紀實或科學報告區分開來。2.作家介紹梁思成(1901—1972),我國著名建筑學家,清華大學教授,是中國近代思想家、歷史學家梁啟超之子,廣東省新會縣人。1901年4月20日生于日本,1915年至1923年就學于北京清華大學,1924年赴美留學入康乃爾大學,1927年獲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筑系碩士,1927年、1928年在哈佛大學美術研究院學習。1928年回國。1946年為清華大學創辦了建筑系,擔任教授兼系主任到1972年。1972年1月9日病逝于北京。畢生從事中國古代建筑的研究和建筑教育事業。系統地調查、整理、研究了中國古代建筑的歷史和理論,是這一學科的開拓者和奠基者。梁思成曾參加人民英雄紀念碑等設計,是新中國首都城市規劃工作的推動者,建國以來幾項重大設計方案的主持者,是新中國國旗、國徽評選委員會的顧問。北京清華園中有一座雕像,被人稱為這所著名大學中的第十二座雕像:儒雅的梁思成先生,戴一副眼鏡,正微微地笑著,平靜,坦然,好像剛剛走出家門,到他創建的清華建筑系去上班。補充相關資料

2010年4月14日玉樹7.1級地震,19日,記者在文成公主廟采訪時看見,緊貼巖壁而建的寺院,外觀沒有明顯損壞的痕跡。寺院中香火旺盛,佛堂內點滿了酥油燈。附近來朝拜的村民絡繹不絕。只有佛堂大門上的一幅壁畫有一條裂痕。文成公主廟建于公元710年,已有1300年歷史。

在2008年5月12日震后,報恩寺廣場成了平武縣城居民的臨時避難所。這座占地2.7萬平方米的古建筑群落建于1460年(明天順四年),歷經1536年、1618年、1657年、1786年以及1976年的數次大地震,在此次汶川地震的影響下,木構造脫榫,墻體開裂,但沒倒塌,更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這些古建筑為何在遭受地震后卻能依然屹立不倒?它到底有什么樣的特點?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梁思成的《中國建筑的特征》,相信我們能從中找到答案。3.讀出本課中這些字的音墁地(màn)斗拱(gǒng)屋檁(lǐn)接榫(sǔn)穹窿(qiónglóng)翹起(qiào)對稱(chén)額枋(fāng)點綴(zhuì)帷幕(wéi)水榭(xiè)4.文本理解:細心讀文,標注段落序號,用簡潔的語句概括每段的內容明確:(1)中國建筑的地域分布廣(2)中國建筑的歷史跨度大(3)中國建筑的基本特征(4)中國建筑的立體構成(5)中國建筑的平面布局(6、7)中國建筑的結構方法(8)中國建筑的斗拱(9)中國建筑的舉折,舉架(10)中國建筑的屋頂(11)中國建筑的色彩(12)中國建筑的構件(13)中國建筑的用材(14)中國建筑的“文法”的拘束性(15)中國建筑的“文法”的靈活性(16)解說“詞匯”和“文法”(17)中國建筑和外國古典建筑體系的比較(18、19)提出提倡各民族建筑之間的“可譯性”(20)熟悉自己建筑的“文法”和“詞匯”【我的疑問】【自主學習指導】多讀,多寫是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注重實效,重在掌握。探究案1.作為說明文,說明事物要有一定的順序,那么說明文的順序主要有哪些?明確: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程序順序。2.作者概括的中國建筑的九大特征,是按什么順序展開說明的?明確:作者概括中國建筑的九大特征,是按邏輯順序展開的。3.作者著重說明了中國建筑的九大特征的哪幾項?作者認為,中國建筑中最顯著的特征是什么?明確:重點說明的特征有:(二)平面布置,表現中國院落文化的特色;(三)結構方法,體現了中國建筑結構體系的特殊性;(斗拱)是“中國建筑中最顯著的特征之一”;(六)屋頂,斜坡飛檐是中國建筑的典型形象;(七)色彩,大膽使用朱紅和彩繪稱為中國建筑鮮明的特色。最顯著的特征是:斗拱和屋頂。3.作者在九大特征之后,提出了兩個重要的觀點,是什么,請歸納后寫出來。明確:中國建筑的“文法”問題和各民族建筑之間的“可譯性”。1、閱讀文本整體感知【問題設置】課文主要講的是中國建筑的特征,那么什么是中國建筑?【學生活動】自由朗讀文本,思考并回答。【教師點撥】在第一段中找。【整合答案】作者首先指出了中國建筑體系是獨特的,并從地域和歷史,即空間和時間兩方面作出了簡要的說明。地域分布是廣闊的,不獨局限于中國境內,幾乎涵蓋了整個東亞大陸;東到日本,南至越南,北至蒙古。歷史則源遠流長,從考古發掘的情況來看,公元前1500年時,這個體系就“已經基本上形成了”,并“一直保留到了近代”,在3500年的歷史中不斷完善。這樣的鑒定反映了作者宏觀開闊的歷史觀和文化觀,從世界文化史的角度討論中國建筑的特征,構成了這篇小論文的獨特視角。自讀梳理理清結構【問題設置】作者一共概括了中國建筑的幾大特征?請分別找出來。【學生活動】學生思考討論并回答【教師點撥】注意從三個方面去概括【整合答案】作者概括了中國建筑的九大特征,這九點可以概括為以下三個方面:①(一)、(二)說明中國建筑的總體特征。(一)講立體構成,單個的建筑自下而上一般是由臺基、主體(房屋)和屋頂三個主要部分構成的。(二)講平面布局,一所房子由一個建筑群落組成,左右呈軸對稱,主要房屋朝南,整個建筑群有主有從,有“戶外的空間”。②(三)至(五)說明中國建筑的結構特點。(三)從整體上介紹了中國建筑的結構方法。(四)說明斗拱的作用。(五)說明“舉折,舉架”的作用,即為了形成屋頂的斜坡或曲面。③(六)至(九)介紹中國建筑外觀、顏色、裝飾等方面的特點。(六)介紹屋頂。(七)從著色方面介紹中國建筑的特征。(八)介紹中國建筑的裝飾部件。(九)說明中國建筑在用材方面的裝飾特點,盡顯中國建筑的裝飾特征三、反饋訓練:思考討論解決重點【問題設置】作者寫中國建筑九大特征是按照什么樣的順序寫的?作者著重說明了中國建筑的九大特征中的哪幾項?【學生活動】思考討論并回答。【教師點撥】說明文的順序主要取決于對象的特點。由于說明對象特點各異,順序則不同。說明順序常見的有: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整合答案】作者按照事理順序的九大特征進行高度概括,邏輯上先總后分,先主后次,從結構特征到裝飾特征,層次簡潔嚴密。對特征突出部分用“最顯著”“最主要”“最大膽”等修飾語加以界定。這一部分是課文的主體部分,由建筑物“下部的臺基、中間的房屋本身和上部翼狀伸展的屋頂”的主要構成作為基本特征的第一點,再依序分別從結構原則、方法,斗拱、舉折、舉架的結構特征和裝飾特征以及屋頂、顏色、構件和材料的裝飾特征,一一作了清晰的介紹,條理十分清楚。作者總結出中國建筑的九大特征,并不是平均用筆的,而是根據重要程度或說明的難易程度有所側重,重點說明的特征有:(二)平面布置,表現出中國院落文化的特色;(三)結構方法,體現了中國建筑結構體系的特殊性;(四)斗拱,是“中國建筑中最顯著的特征之一”;(六)屋頂,斜坡飛檐是中國建筑的典型形象;(七)色彩,大膽使用朱紅和彩繪成為中檢測案八、拓展延伸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震級:8.0級汶川69227人遇難,374643人受傷,失蹤17923人。

2011年3月11日日本地震震級:9.0級地震,最強烈海嘯,最高達10米,福島核電站爆炸。日本9.0級地震是汶川地震的30倍,致8928死12664失蹤死亡人數或超1.8萬(2011-3-22前)

從中日地震死亡人數的比較中,利用本課所學知識談談你的看法。

中國:第一,地震死亡人數應與建筑有關。現在的建筑結構大都是磚混結構與古代的木材框架結構不同,沒繼承古代的建筑特點。

第二,建筑質量存在問題

日本:房屋多為高抗震的木結構及輕鋼結構

在經歷了9.0級地震即大海嘯后,人們驚異地看到日本的多層、中高層甚至高層建筑物居然完整地挺立著,很多房子雖然被洶涌的海浪挪出很遠,但全然沒有散架,日本的大地震讓建筑抗震再度成為焦點。在日本及臺灣建造房屋多為高抗震的木結構及輕鋼結構,加拿大及美國也多采用,建議重建家園不要再采用混凝土結構或磚混的預制板。【我的收獲】【探究指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