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網絡基礎知識課件_第1頁
計算機網絡基礎知識課件_第2頁
計算機網絡基礎知識課件_第3頁
計算機網絡基礎知識課件_第4頁
計算機網絡基礎知識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浙江廣播電視大學計算機應用專業任課教師:孫亞《計算機網絡技術》浙江廣播電視大學計算機應用專業任課教師:孫亞《計算機網絡1 《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是計算機應用專業必修的一門專業課程。學生在學習本課程之前應當具有計算機組成原理和計算機操作系統的預備知識。本課程的任務是:1.使學生對計算機網絡從整體上有一個較清晰的了解。2.對當前計算機網絡的主要種類和常用的網絡協議有較清晰的概念。3.學會計算機網絡操作和日常管理和維護的最基本方法。4.初步掌握以TCP/IP協議族為主的網絡協議結構。5.初步培養在TCP/IP協議工程和LAN上的實際工作能力。6.

了解網絡新技術的新發展。

課程的性質和任務 《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是計算機應用專業必修的一門專業課程。2課程教學基本要求

1.計算機網絡的概念較多,因此要強調基本概念,而不是過多地講具體的計算網絡中所使用的專用設備。2.

計算機網絡的發展非常迅速,新的技術不斷出現,因此應盡可能地講述較新的內容,使所學的內容不致很快地過時。

課程教學基本要求1.計算機網絡的概念較多,因此要強調基本3第1章計算機網絡基礎知識

學習目標

重點難點

課程學習第1章計算機網絡基礎知識學習目標4學習目標

通過本章的學習,掌握計算機網絡的定義、功能、分類、組成和網絡實現的基本四大技術內容,數據通信的基本概念和數據通信系統的常用概念與指標,數據傳輸的類型及編碼方法,廣域網中的數據交換技術,數據通信中差錯控制的方法;了解計算機網絡的發展,計算機網絡的應用,數據通信的方式及同步技術,多路復用技術的分類與特點。

學習目標通過本章的學習,掌握計算機網絡的定義、功能、分類、5重點難點

計算機網絡的定義、功能、特點、邏輯構成與分類計算機網絡四大技術的主要內容、作用與特點數據通信系統的概念、模型與指標信號的類型、傳輸、編碼與信道復用技術數據通信的方式與差錯處理重點難點計算機網絡的定義、功能、特點、邏輯構成與分類6課程學習1.1計算機網絡概述1.2計算機網絡的實現技術

1.3計算機網絡的數據通信基礎

課程學習1.1計算機網絡概述71.1計算機網絡概述1.1.1計算機網絡的發展

1.1.2計算機網絡的定義、功能和特征

1.1.3計算機網絡的組成與分類

1.1.4計算機網絡的應用

1.1.5我國計算機網絡的發展與常見縮寫名稱

1.1計算機網絡概述1.1.1計算機網絡的發展81.1.1計算機網絡的發展

1.遠程終端聯機系統階段2.計算機網絡形成階段

3.計算機網絡國際標準與互聯階段4.信息高速公路階段

1.1.1計算機網絡的發展1.遠程終端聯機系統階段9表1.1網絡發展階段特性對比表

年代網絡與連接名稱特點1950-1960遠程終端聯機系統主機-終端模式、CPU單中心處理、RS232等專用通信線路、低速率聯網、資源共享程度較低。1960-80初計算機網絡形成階段計算機-計算機模式、多中心處理、資源共享程度提高,聯網速度加快。80初-90中網絡互連與國際標準化計算機網絡標準化、多種網絡廣義互連、資源共享程度更高,網絡速度更快。1990中-今網絡信息高速公路全球化、智能化、高速化、交互式、多媒體、多種綜合功能服務的數字業務。表1.1網絡發展階段特性對比表年代網絡與連接名稱特點195101.1.2計算機網絡的定義、功能和特征

1.計算機網絡的定義

以能夠共享資源的方式互連起來的自治/自主計算機系統的集合。

2.計算機網絡的主要功能(資源共享)3.計算機網絡的特征目的是實現計算機資源與信息的共享由結點與通信鏈路組成主機(結點)是不同地理位置的具有獨立通信功能的智能設備統一的通信網絡協議1.1.2計算機網絡的定義、功能和特征1.計算機網絡的定111.1.3計算機網絡的組成與分類1.計算機網絡的組成

2.資源子網

3.通信子網

通信鏈路組網設備通信、控制軟件4.相似計算機網絡的概念分布式系統,多機系統,多終端處理系統

5.計算機網絡的分類

1.1.3計算機網絡的組成與分類1.計算機網絡的組成12計算機網絡的分類(1)按邏輯功能

通信子網資源子網(2)按地理范圍

局域網城域網廣域網(3)按組網與實現技術

以太網FDDIATM令牌網(4)按管理方式

對等式網絡主從式網絡

(5)按拓撲圖形結構

總線型星型樹型環形網狀性(6)按信息傳輸方式點到點式網絡廣播式網絡(7)按傳輸介質類型

有線網絡無線網絡(8)按用途類型

專用網絡公用網絡(9)其它計算機網絡的分類(1)按邏輯功能通信子網資源子網131.1.4計算機網絡的應用

1.計算機網絡在信息管理、辦公自動化與信息服務中的應用

2.計算機網絡在個人信息綜合服務中的應用

1.1.4計算機網絡的應用1.計算機網絡在信息管理、辦公141.1.5我國計算機網絡的發展與常見縮寫名稱

1.“四大網絡”與“三金工程”

中國公用網、中國教育科研網、中國科學技術網、國家公用經濟信息網金橋、金關、金卡2.兩網、一站、四庫、十二金工程3.與網絡相關的名稱縮寫1.1.5我國計算機網絡的發展與常見縮寫名稱1.“四大網絡15與網絡相關的名稱縮寫

ISO(InternationalStandardOrganization):國際標準化組織。CCITT(ConsultativeCommitteeInternationalTelegraphandTelephone):國際電報電話咨詢委員會。ITU-T(InternationalTelecommUnin-Trade):國際電訊聯盟。IETF(InternetEngineeringTaskFroce):因特網工程任務組織。ANSI(AmericanNationalStandardInstitute):美國國家標準協會。IEEE(InstituteofElectricalandElectronicEngineers):國際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EIA/TIA(ElectronicIndustrialAssociation/TelecommIndustrialAssociation):電子工業/電訊工業協會。CNSC(ChineseNationalStandardCommitee):中國國家標準化委員會。CNNIC(ChineseNationalNetworkInformationCenter):中國國家網絡信息中心。RFC(RequestForComment):請求標注/評論文檔。

與網絡相關的名稱縮寫ISO(InternationalS161.2計算機網絡的實現技術

1.2.1網絡拓樸結構

1.2.2傳輸介質

1.2.3通信協議

1.2.4交換技術

1.2計算機網絡的實現技術1.2.1網絡拓樸結構171.2.1網絡拓樸結構

拓撲結構的定義分類網絡中由點和線所構成的幾何圖形拓撲結構的分類按照信道控制方式分類(點對點和廣播式)按照拓撲圖形分類總線型拓撲結構星型拓撲結構樹型拓撲結構環型拓撲結構網狀型拓撲結構

1.2.1網絡拓樸結構拓撲結構的定義分類18總線型拓撲結構圖1-2總線型拓撲結構左:示意圖;右上:示意拓撲圖、右下:標準總線型拓撲。總線型拓撲結構圖1-2總線型拓撲結構19星型拓撲結構圖1-3星型拓撲結構左:網絡示意圖;右:拓撲結構圖星型拓撲結構圖1-3星型拓撲結構20樹型拓撲結構圖1-4樹型拓撲結構左:網絡示意圖;右:拓撲結構圖樹型拓撲結構圖1-4樹型拓撲結構21環形拓撲結構圖1-5環型拓撲結構左:網絡示意圖;右:拓撲結構圖環形拓撲結構圖1-5環型拓撲結構22網狀型拓撲結構圖1-6網狀型拓撲結構左:網絡示意圖;右:拓撲結構圖網狀型拓撲結構圖1-6網狀型拓撲結構231.2.2傳輸介質

傳輸介質又稱為通信媒介或通信介質,主要由無線和有線媒介組成。目前常用的無線傳輸介質有微波、衛星、無線電、紅外線、激光等,常用的有線通信介質是同軸電纜、雙絞線、光導纖維,傳輸介質是實現計算機網絡中結點間相互連接的物理媒介。1.2.2傳輸介質傳輸介質又稱為通信媒介或通信介質,主要241.2.3通信協議

1.定義2.構成(協議三要素)語法、語義、時序3.常見的網絡協議(1)TCP/IP(2)IPX/SPX(3)NetBeui(4)AppleTalks(5)NetBios1.2.3通信協議1.定義251.2.4交換技術

定義:信道的使用與信息傳輸控制的有關方法、法則和管理方案1.電路交換(CircuitExchanging)2.報文交換(MessageExchanging)3.分組交換(PacketExchanging)1.2.4交換技術定義:261.電路交換(CircuitExchanging)1.電路交換(CircuitExchanging)272.報文交換(MessageExchanging)報文分組:報文:報文號目的地址源地址校驗報文號目的地址源地址報文分組數據校驗報文分組號數據圖1.9報文與報文分組示意圖2.報文交換(MessageExchanging)報文283.分組交換(PacketExchanging)

進行分組交換的通信網稱為分組交換網,分組交換又可以分為“數據報”與“虛電路”兩種方式。

3.分組交換(PacketExchanging)進行分組29數據報(Datagram)

數據報(Datagram)30虛電路(VirtualCircuit)

虛電路(VirtualCircuit)314.三種交換技術的示意圖

4.三種交換技術的示意圖321.3計算機網絡的數據通信基礎1.3.1數據通信的基本概念、模型與指標1.3.2信號的類型、傳輸、頻帶與編碼1.3.3傳輸中的信道復用與實現技術1.3.4數據通信的方式與差錯處理1.3計算機網絡的數據通信基礎1.3.1數據通信的基本概331.3.1數據通信的基本概念、模型與指標1.數據通信的基本概念(1)信息,信息是對客觀事物屬性和相互聯系特性的描述,它反映了客觀事物的存在情況和運動狀態。(2)數據,數據是有意義的實體,是數字化的信息形式,在計算機與網絡中數據以二進制形式存在。(3)信號,信號是數據的電磁編碼或電子編碼,是數據在傳輸媒介與傳輸過程中的光、電等表現形式。為了傳輸二進制代碼形式的信息數據,必須將其用模擬或數字信號編碼的方式來進行描述。(4)信源,通信過程中產生和發送信息的設備叫做信源。(5)信宿,通信過程中接受信息的設備稱為信宿。(6)信道,信源和信宿之間的通信鏈路稱為信道,是數據信號傳輸所經歷的通路。

1.3.1數據通信的基本概念、模型與指標1.數據通信的基34(7)變換,信息在從信源進入信道時要轉換為與信道相互適應的信號形式(編碼與調制),從信道進入信宿時,也可能需要變換為與信宿相適應方式,上述轉換過程就稱為變換。(8)噪聲,信息在傳輸的過程中,可能受到外界的沖擊與干擾稱為噪聲。(9)模擬通信與數字通信,模擬通信是指將信源產生的模擬數據在模擬通信信道上傳輸給信宿的過程與方法。數字通信則是指將信源產生的數據(無論是模擬或是數字),以數字信號的方式在數字通信信道上傳輸給信宿的通信方法與方式。(10)數據通信,數據通信是指在不同計算機之間(或數字設備之間)傳送表示信息的比特流的傳輸過程,即在信源和信宿之間專門傳輸離散的數字數據的過程與方法。在具體的實現中,可以采用數字通信信道傳輸數字數據,也可以采用模擬信道傳輸數字數據。(11)帶寬,帶寬原意是指通信信道總的頻帶寬度,單位為赫茲(Hz)、千赫(kHz)和兆赫(MHz)。在計算機網絡中,常用來描述網絡信道每秒中可以提供的最大網絡數據傳輸速率Mbps,即網絡信道的最大信道容量。(12)延時(又稱時延),延時是指一個數據單元從網絡的出發端傳輸到接收端所需要的總時間,其單位有秒s、毫秒(ms)、微秒(μs)等,是網絡信道與性能的重要參數。

(7)變換,信息在從信源進入信道時要轉換為與信道相互適應的信352.數據通信系統模型

干擾噪聲信源變換信道變換信宿圖1.13數據通信系統構成模型2.數據通信系統模型干擾噪聲信源變換信道變換信宿圖1.1363.數據通信系統的實現模型

應用程序通信控制器信號變換傳輸介質信號變換應用程序通信控制器圖1.14數據通信系統的實現模型數據鏈路數據電路數據線路3.數據通信系統的實現模型應用程序通信控制器信號變換傳輸374.數據通信系統的指標

(1)最基本指標

數據通信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是最重要的指標。

(2)比特率S(傳輸速率)

(3)波特率B(信號變化率)

(4)比特率和波特率的的區別與聯系

(5)比特率和波特率的換算公式

(6)誤碼率Pe(出錯率)4.數據通信系統的指標(1)最基本指標381.3.2信號的類型、傳輸、頻帶與編碼

1.信號的類型

(1)模擬信號

(2)數字信號

2.信號的傳輸

3.傳輸中的編碼

(1)模擬信號的編碼處理方式(2)數字信號的編碼處理方式1.3.2信號的類型、傳輸、頻帶與編碼1.信號的類型39(1)模擬信號的編碼處理方式

圖1.20模擬信號的三種編碼處理方式U(t)=A(t)·Sin(ωt+φ)

(1)模擬信號的編碼處理方式圖1.20模擬信號的三種編40(2)數字信號的編碼處理方式

圖1.21數字信號的三種編碼處理方式01001011數據(a)非歸零碼同步時鐘(b)曼徹斯特編碼(c)差分曼徹斯特編碼(2)數字信號的編碼處理方式圖1.21數字信號的三種編414.計算機數據通信的過程圖1.22計算機數據通信過程數字傳輸信道模擬傳輸信道收到的傳輸數據信號A/DA接收計算機需要發送的數據信號發送計算機D/A計算機S網絡卡S基帶通信信道(Digital)網絡卡R計算機R調制D/A解調A/D寬帶傳輸信道(Analog)解調A/D調制D/A計算機S計算機R4.計算機數據通信的過程圖1.22計算機數據通信過程數字425.傳輸的頻帶基帶傳輸(數字信號基帶傳輸)寬帶傳輸(模擬信號頻帶傳輸)調制(數字信號—>模擬信號)解調(模擬信號—>數字信號)模擬數據的數字信號編碼脈沖編碼調制PCM5.傳輸的頻帶基帶傳輸(數字信號基帶傳輸)431.3.3傳輸中的信道復用與實現技術

1.信道復用

2.波分多路復用(WDM)

3.頻分多路復用(FDM)

4.時分多路復用(TDM)

5.碼分多路復用(CDM)

1.3.3傳輸中的信道復用與實現技術1.信道復用441.信道復用圖1-23數據通信的信道復用技術

1.信道復用圖1-23數據通信的信道復用技術452.波分多路復用WDM圖1-24波分多路復用技術

2.波分多路復用WDM圖1-24波分多路復用技術463.頻分多路復用FDM圖1-25頻分多路復用技術

3.頻分多路復用FDM圖1-25頻分多路復用技術474.時分多路復用TDM4.時分多路復用TDM485.碼分多路復用CDM5.碼分多路復用CDM491.3.4數據通信的方式與差錯處理

1.數據通信的方式

(1)串行傳輸

(2)并行傳輸

(3)單工方式

(4)半雙工方式

(5)全雙工方式

(6)同步技術(位同步和字符或幀數據的同步)(7)異步傳輸

(8)同步傳輸

1.3.4數據通信的方式與差錯處理1.數據通信的方式50串行和并行傳輸圖1-28左:串行傳輸

右:并行傳輸

串行和并行傳輸圖1-28左:串行傳輸;右:并行傳輸51半雙工和雙工圖1-29左:半雙工通信

右:全雙工通信

半雙工和雙工圖1-29左: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