礫巖與角礫巖_第1頁
礫巖與角礫巖_第2頁
礫巖與角礫巖_第3頁
礫巖與角礫巖_第4頁
礫巖與角礫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礫巖與角礫巖第1頁,課件共17頁,創作于2023年2月第五章礫巖與角礫巖

第一節一般特征第二節礫巖和角礫巖的分類第三節成因分類及主要類型第四節研究方法及地質意義第2頁,課件共17頁,創作于2023年2月一、基本概念礫巖和角礫巖合稱粗碎屑巖,習慣上常常把>2mm的碎屑巖稱為粗碎屑巖。在巖石分類命名中,礫巖中所規定的礫石含量下限比其它碎屑巖下限(50%)要低,通常礫石含量>30%者,即可定名為礫巖。當礫石占巖石體積5~30%時,可以“礫質”作為前綴命名,如礫質砂(泥)巖。二、基本特征

1)主要由粗大的碎屑顆粒組成,絕大部分為巖屑,可以很好地反映母巖類型;2)粒間填隙物質與砂巖相比,雜基的粒度上限有所增加,通常為砂、粉砂、粘土物質。3)常見大型斜層理及遞變層理,有時因層理不明顯而顯塊狀;礫石排列往往具有一定的方向性。4)一般搬運距離比較近,是推斷陸源區位置和性質最可靠的直接資料。云南上二疊統礫巖第一節一般特征第3頁,課件共17頁,創作于2023年2月根據礫石圓度、大小、成分,礫巖在剖面中的位置及成因等進行分類。

一、根據礫石的圓度分類

1.礫巖:圓狀、次圓狀礫石含量大于50%2.角礫巖:棱角狀、次棱角狀礫石含量大于50%

二、根據礫石的大小分類

1.細礫巖:礫徑2~10mm;2.中礫巖:礫徑10~100mm;3.粗礫巖:礫徑100~1000mm;4.巨礫巖:礫徑大于1000mm。礫巖、角礫巖中常含有一定量的泥砂雜基,Folk把礫石或角礫含量大于30%、泥砂雜基小于70%的巖石稱為礫巖或角礫巖,而把礫石(角礫)含量為5%~30%的巖石稱為礫質砂巖或礫質泥巖。第二節礫巖和角礫巖的分類第4頁,課件共17頁,創作于2023年2月三、根據礫石成分分類

按礫石成分把礫巖劃分為兩大類:A單成分礫巖和角礫巖:同種礫石含量占70%以上;B復成分礫巖和角礫巖:各種礫石含量都不超過50%。四、根據礫巖在地層剖面中的位置分類

A底礫巖:位于海侵層位的最底部,分布于侵蝕面上,與下伏地層呈假整合或不整合接觸,為海進開始階段的產物。B層間礫巖:整合地夾于其它巖層之間,它的存在并不代表侵蝕間斷,與下伏地層為連續沉積。C層內礫巖:該巖層在準同生期尚處在半固結狀態時,經侵蝕破碎和再沉積而成的礫石沉積物,再經成巖作用而成的礫巖。第二節礫巖和角礫巖的分類第5頁,課件共17頁,創作于2023年2月1975年佩蒂莊提出了一個礫巖和角礫巖的分類,該分類即考慮了成因,又考慮到巖石特征,比較全面。第二節礫巖和角礫巖的分類第6頁,課件共17頁,創作于2023年2月一、濱岸礫巖—近岸角礫巖

主要形成于海或湖濱岸地帶,由河流搬運的礫石沿海(湖)岸,經波浪作用長期改造而成。

特點:成分單一,多以穩定成分的礫石(石英、石英巖、燧石)為主,礫石的分選性好,磨圓度高,礫石平均粒徑一般小于25cm。礫石長軸(A軸)多數平行海(湖)岸線分布,最大扁平面(AB面)向海(湖)傾斜,傾角7~8o,最大不超過13o,礫石傾斜方向與斜層理的細層總傾向一致。成層性好,分布穩定。

近岸角礫巖是當岸邊巖石崩塌后尚未經受改造而迅速被埋藏形成。它常呈透鏡狀產出,其特征是分選性很差,碎屑呈棱角狀,但角礫成分單一,而且其母巖為近處基巖。第三節成因分類及主要類型第7頁,課件共17頁,創作于2023年2月二、河成礫巖常見于山區河流中,多位于河床沉積的最底部,礫石成分復雜,由于搬運不遠故不穩定組分依然存在。分選較差。礫石最大扁平面傾向河流的上游,呈疊瓦狀排列,傾角15~30o,隨水流速度變化,其傾斜方向與斜層理的細層傾向相反,礫石長軸垂直水流方向,但近岸處多與河岸平行。整個河成礫巖的橫斷面常呈不等厚的透鏡體,底界面是一個不平坦的沖刷面,礫巖的巖性橫向變化大。

第三節成因分類及主要類型第8頁,課件共17頁,創作于2023年2月

三、洪積礫巖

由洪流流出山間峽谷進入平原時,流速驟減,致使帶出碎屑物質快速堆積而成。

特點:常沿山麓分布,厚度巨大,可達幾千米。礫石較粗大含較多中礫、甚至粗礫級礫石,分選很差,磨圓度低,基質成分與礫石成分相似。

由暫時性水流形成的洪積礫巖多沿山麓成扇群分布,與砂巖一起形成巨厚層,有時厚達千米以上,長可達幾百千米。平原河流形成的礫巖往往厚度小,平面上呈鞋帶狀延伸,橫斷面呈透鏡狀。第三節成因分類及主要類型第9頁,課件共17頁,創作于2023年2月四、冰川角礫巖

特點:成分復雜,常見新鮮不穩定組分;分選極不好,大礫石和泥砂混雜,直方圖上呈現多峰;礫石多呈棱角狀,礫石長軸近于平行當時的冰流方向,礫石扁平面排列無一定規則,傾角可達40°,甚至直立。礫石主要來自下伏基巖,常見新鮮的不穩定組分。礫石形狀奇特,形成所謂五角礫石或熨斗狀礫石,表面有“丁”字形擦痕。

層理不清,常呈塊狀,礫石排列極為紊亂。

第三節成因分類及主要類型第10頁,課件共17頁,創作于2023年2月

五、滑塌角礫巖

在地形陡峻地區的邊界地帶,常由某種地質營力作用發生崩塌,或沿斜坡發生地滑,從而形成滑塌角礫巖。可形成于陸上,也可形成于水下。

特點:棱角狀角礫和磨圓礫石可同時存在,分選性很差,厚度變化大,常呈透鏡狀巖體產出。

第三節成因分類及主要類型第11頁,課件共17頁,創作于2023年2月

六、巖溶角礫巖形成與下伏物質(如膏鹽巖)溶解以及上覆地層的坍塌作用有關,常在地下水活動的石灰巖發育,可見到溶洞頂壁垮塌堆積而成的角礫巖。

特點:角礫通常為板狀碎片及各種大小的石灰巖塊,雜基仍為碳酸鹽質或者為風化的紅土物質。角礫呈高度棱角狀,毫無分選,成分單一。第三節成因分類及主要類型第12頁,課件共17頁,創作于2023年2月七、殘積角礫巖

母巖風化后產生的碎塊原地殘留堆積形成。碎屑棱角尖銳,毫無分選性,但成分單一,沿剖面向下逐漸過渡為下伏母巖。有時相鄰的碎屑顆粒出現凹凸吻合的現象,表明它們是沒有發生任何移位的原地殘積物。

第三節成因分類及主要類型第13頁,課件共17頁,創作于2023年2月第三節成因分類及主要類型第14頁,課件共17頁,創作于2023年2月濱岸礫巖河成礫巖洪積礫巖冰川角礫巖滑塌角礫巖巖溶角礫巖成因在波浪作用的濱岸地帶,由河流搬運來的礫石沿海(湖)岸長期改造而成山區河流,河床沉積的底部滯留沉積山區洪流流出山間峽谷進入平原時,流速驟減,致使帶出的碎屑物質快速堆積而成由冰川作用形成的冰磧巖地形陡峻地區的邊界地帶或斜坡,由于重力等作用發生崩塌或地滑而形成的角礫巖下伏物質(如膏鹽層)被溶解而移去、上覆地層的坍塌作用而形成的礫石成分較單一,以穩定組分為主復雜,有不穩定組分復雜復雜,常可見新鮮不穩定組分復雜單一成分成熟度高低低低低低分選性好較差很差極差很差毫無分選磨圓度極好中等-好差多呈棱角狀,礫石表面常可見丁字形擦痕棱角狀與磨圓礫石可同時存在高度棱角狀填隙物雜基少,膠結物多雜基較多雜基多雜基多雜基多雜基多結構成熟度高較低低低低低沉積構造礫石扁平面向海(湖)傾斜,長軸平行海(湖)岸可見交錯層理,礫石疊瓦狀排列,最大扁平面向源傾斜礫石扁平面向海傾斜,底部常可見沖刷-充填構造層理不清,呈塊狀滑塌構造生物化石濱海礫巖中常含不完整海相生物化石少見,可見大的硅化木化石少見少見少見無產狀成層性好,層位穩定,呈席狀延伸或呈透鏡狀,常分布于海侵層序的底部成層性差,常呈透鏡狀產出,分布于河流沉積層序的底部厚度大,可達數千米以上,呈透鏡狀分布局限,厚度變化大,呈透鏡狀分布廣泛,在地層上有固定層位,一般在地層深處被石膏層所取代形成環境濱海、濱湖河床底部構造活動性強的山區山麓洪積扇受冰川作用的地區地形陡峻的地區或斜坡(陸上或水下)地下水活動的石灰巖地區或膏鹽層發育區六種不同成因礫巖的特征比較第15頁,課件共17頁,創作于2023年2月一、研究方法

對粗碎屑巖的研究,主要在野外進行,應注意研究以下幾方面的內容:1.礫級碎屑的成分:見到成分并統計各種成分的百分含量,并找出礫石成分在剖面中及平面上的變化規律。2.粒度與分選性:在露頭上無選擇地測量100個以上的礫石長軸,統計分析并求出礫石A軸的平均值及分選系數。3.礫石圓度、球度、形狀及表面特征觀察。4.填隙物的成分與結構,以及它們與礫石的相對含量,對填隙物的研究還應在顯微鏡下進行。5.沉積構造的研究:包括層理構造、粒序性、礫石的排列性質及排列方向,并對礫石的排列方向進行測量、統計作圖。6.礫巖巖體的產狀、接觸關系、底面特征的觀察。

第四節研究方法及地質意義第16頁,課件共17頁,創作于2023年2月

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