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節北京市的城市特征與建設成就一、教學目標1.在地形圖上識別北京市的主要地形類型,并描述北京市的地形特征。2.運用地圖與氣候統計圖表等資料歸納北京市的氣候特征。3.運用地圖和其他資料說出北京市的產業結構特點。4.根據資料,了解北京市面臨的環境問題及保護措施。5.運用資料說出首都北京的歷史文化傳統和城市職能。6.舉例說明北京市的建設成就。三、教學提綱一、自然地理環境1.地形特征2.主要河流3.氣候特征二、政治文化中心1.歷史文化名城(1)歷史上形成獨特文化的成因(2)悠久的歷史和文化遺產2.政治和對外交流中心3.文化中心三、城市建設成就1.城市設施建設2.經濟結構特征3.城市環境建設四、教學建議新課導入:方案①:直接導入:我們認識一個區域,既要熟悉它的地理環境,更要把握它的環境和發展特征,從本節課開始,我們將以5個區域為案例,學會如何分析區域的環境與發展特征。今天我們走入大家較為熟悉的、令人向往的首都北京。方案②:音樂導入:播放學生耳熟能詳的關于北京的歌曲,引導:同學們熟悉這首歌嗎?與之相關的是哪一座城市?(北京)我們今天來認識北京。方案③:圖片導入:選擇學生比較熟悉的北京景觀圖片,利用投影儀展示出來。引導:這些景觀圖片位于我國哪一個省級行政區域單位?(北京)我們今天從地理角度來認識北京。【自然地理環境】教學導入:我們首先來認識一下北京的自然地理環境特征。一個地區的自然地理特征一般從哪些方面進行歸納分析?(位置、地形、氣候、河流和自然資源等)教學過程:過渡:我們首先來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地理位置包括絕對位置和相對位置。課堂活動:引導學生讀圖8—1、圖8—2,說出北京的地理位置。過渡:北京的地形有何特征?地形特征一般從地形類型、地勢高低、地表形態和地形差異等方面歸納分析。課堂活動:引導學生讀圖8—2和下面材料,從地形類型、地勢特征和地形差異等方面歸納北京的地形特征。材料:北京北部和西部的山地,約占全市面積的2/3;東南部海河水系沖積成的平原,約占全市面積的1/3。全市平均海拔51.3米,平原海拔20~60米,山地海拔1000歸納:北京以山地、平原地形為主,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西部和北部起伏大,東南部地形平坦,北部是燕山山脈,西部是太行山余脈西山,東南部為華北平原北緣。過渡:在上述地形地勢的影響下,北京的河流流向有何特征呢?課堂活動:讀圖8—2,完成下列任務。(培養學生讀圖分析能力)(1)找出北京5條主要河流——永定河、潮白河、溫榆河、拒馬河、泃河,說一說它們的大致流向,想一想,這些河流的流向與北京的地勢有何關系?(2)找出密云水庫、官廳水庫、懷柔水庫和京密引水渠,說一說這些水利工程的位置特點和主要作用。歸納:北京河流眾多,為北京提供了水資源,河流流向受地勢影響多由西北向東南流,均屬海河水系。過渡:北京的河流水量一般不大,徑流季節變化大,甚至某些河流經常斷流,這些河流大多有結冰期,這些特征與北京的氣候特征有關。課堂活動:利用投影儀展示北京的氣候統計資料,根據資料引導學生說出北京的氣候類型和氣候特征。月份123456789101112氣溫/℃-4.3-1.95.113.620.024.225.924.619.612.74.3-2.2降雨量/毫米2.65.99.026.428.770.7175.6182.248.718.86.02.3歸納:北京屬于典型的溫帶季風氣候,春季干旱多風,夏季高溫多雨,秋季宜人,冬季寒冷干燥。降水季節分配不均勻,全年大部分降水集中于夏季,七八月常有暴雨。課堂活動:引導學生完成P.71“活動”3。利用投影儀展示北京、天津、張家口的相對位置示意圖,或引導學生讀圖8—2。歸納:緯度因素、海陸位置和地形地勢影響著北京與周邊地區的氣候差異。【政治文化中心】教學導入:方案①:圖片導入:利用投影儀展示人民大會堂、故宮、國家劇院、某國大使國等圖片,設問:這些圖片說明北京具有哪些職能?(政治、文化和對外交往中心)方案②:直接導入:了解了北京的自然地理特征后,我們再來看一看北京的主要職能有哪些。教學過程:引導: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北京形成了獨特的歷史文化。你能從地理位置的角度解釋其原因嗎?請閱讀課文相關部分。學生回答,評價歸納:北京地處華北平原、太行山區、內蒙古高原交會的樞紐地帶,距離渤海和東北地區都比較近,地理位置重要,自然條件優越。自古以來,漢族與少數民族就在這里融匯交流,共同促進了中華民族的發展。課堂活動:引導學生通過閱讀課文、查找資料等形式,舉例說明北京的歷史悠久。歸納:北京有3000多年建城史和800多年建都史,薈萃了眾多的名勝古跡和人文景觀,是世界上擁有世界文化遺產最多的城市。課堂活動:引導學生讀圖8—5至8—9,或利用投影儀展示北京6處世界文化遺產的景觀圖片和分布地圖。先在地圖上找出這些世界文化遺產的分布地,然后分小組推出代表,扮演導游角色,向同學們介紹北京的世界文化遺產。課堂活動:引導學生讀圖8—3、8—4,讓學生說一說他們了解到的北京四合院和京劇。過渡:北京是著名古都,更是享譽世界的歷史文化名城,現在,北京仍然是中國的政治、文化中心。課堂活動:引導學生閱讀課文,舉例說明北京是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歸納:中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所在地,設有眾多國家機關,有100多個外國大使館和許多國際組織駐華機構——政治中心。北京教育、科技、文化發達,集中眾多科學研究機構和百余所高等院校,還有諸多世界聞名的文化場所——文化中心。【城市建設成就】教學導入:方案①:直接導入:北京具有悠久的歷史,新中國成立以后,北京城市建設發展迅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這些成就表現在哪些方面呢?方案②:圖片導入:利用投影儀展示北京金融街高樓景觀、地鐵景觀、中國國家體育場、城市綠化等圖片,教師簡單介紹一下這些圖片,然后導入:這些建設成就都是新中國成立以后取得的,北京城市建設成就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呢?教學過程:引導:北京城市建設的成就包括很多方面,我們從城市面積和功能區、面貌、交通、產業和環境保護等方面進行了解。課堂活動:引導學生讀圖8—11,設問:北京具有哪些功能區?根據功能區的分布,判斷城市地域面積有何變化。歸納:北京城區面積不斷擴展,城市功能區不斷完善。課堂活動:引導學生讀圖8—12、8—13和8—14,歸納北京城市面貌的發展特點。歸納:在城市建設和發展中,北京建設了許多高樓林立的功能區,同時也注意保持舊城基本格局和原有風貌。課堂活動:引導學生讀教材P.74“天安門廣場”材料,根據圖片和文字資料繪制天安門的平面示意圖(如下圖),培養學生的繪圖能力和空間思維。課堂活動:引導學生讀圖8—15,并閱讀下列材料,歸納北京市內交通的特點。材料:北京市城區的路網結構以矩形環狀為主,道路多以此為依托,與經緯線平行,呈網狀分布。依托城市擴展,先后建設了二、三、四、五和六環路。總長度超過940千米的北京七環路將于2015年全線通車。2011年末,北京全市公路里程21319千米,足以繞地球半圈。北京是世界上地鐵最發達的大都市,日均客流量超過1000萬。2013歸納:北京城市道路、地鐵、輕軌鐵路組成了市內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課堂活動:引導學生讀圖8—16,閱讀下列材料,歸納北京對外交通的特點。材料:歸納:多條高速公路、鐵路、高速鐵路在北京交會,對外陸路交通便利,北京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居世界第二,對外航空運輸發達。課堂活動:引導學生完成P.77“活動”2。過渡:作為中國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的產業有何特點?課堂活動:引導學生讀圖8—17、8—18和課文相應部分,歸納北京的產業特點。想一想,北京積極發展第三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歸納:因主要職能的要求,北京經濟以第三產業為主,金融業、會展業、文化體育產業和旅游業發達;第二產業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引導:在北京城市建設飛速發展的過程中,產生了一系列問題。課堂活動:引導學生完成P.76~77“活動”1。過渡:因為城市發展過程中產生了許多環境問題,因此北京十分重視城市的綠化建設。課堂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P.76“北京的綠化建設”材料,了解北京的環境保護措施。小結:引導學生從自然地理特征、主要職能、建設成就等方面歸納北京的地理特征。課后活動:完成P.77“活動”3。【附1:本節教學中應注意滲透的方法】前面已經進行了多個區域的學習,學生認識區域的一般方法已經構建,因此,此節教學可以嘗試自學輔導教學法。自學輔導教學法強調構架一種在教師的輔導或指導下,以學生自學為主的教學過程,以便能夠較好地發揮教師主導作用,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自學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本節自學輔導教學的實施過程如下。(1)創設情景,引入新課——通過精心創設的情景,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進一步展開自學奠定基礎。(具體方案請見本節“教學建議”中的“新課導入”內容)(2)出示自學提綱,啟發學生思考——提出自學的方向及重點,以及思考的線索。學生的自學多以教材為主,也可以由教師補充一些資料,還可以讓學生上網去搜索資料。例如,“自然地理環境”這部分內容的自學提綱:①根據地圖,歸納北京的地理位置特征。②利用圖文資料,說出北京的地形特征及判斷理由。③利用地圖,說出北京的主要河流,并分析它們的水文特征。④利用地圖找出北京的主要水源地。⑤利用中國氣候類型分布圖,說出北京的氣候類型,利用北京的氣候統計資料(由教師補充)說出北京的氣候特征。⑥利用課文P.71中“活動”3,分析影響北京氣溫和降水的主要因素。(3)學生交流、展示學習結果,教師歸納總結——自學結束后,教師需要組織學生交流討論,將自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或觸發的靈感公布出來,以便學生共享。展示、討論結束時,教師根據學生的展示結果進行總結和點評。(4)組織統一學習,練習鞏固知識——組織一個短暫的統一學習的過程,對本節知識進行梳理和提升,精選一些課堂練習題讓學生解答,用來鞏固所學知識。【附2:本節活動目標及答案提示】P.70~71活動:【活動目標】引導學生運用地圖和統計數據,探究北京的自然地理特征。【答案提示】1.從2.找圖略。密云水庫、官廳水庫、懷柔水庫和京密引水渠等水利工程均位于河流上游,分別位于燕山、軍都山、西山向華北平原的過渡地帶。這些水利工程為北京提供淡水資源,是北京極其重要的水源地。3.(1)北京的海拔低于張家口,緯度也略低于張家口,因此北京的年平均氣溫高于張家口。(2)北京市處于平原與山地的結合部,夏季風沿山地爬升,容易形成地形雨,因此降水量多于低平地區的天津;張家口位于北京市的西北方向,離海洋相對較遠,且有山地阻擋海洋水汽進入,因此降水量少于北京。P.73活動:【活動目標】引導學生收集資料,采用舉例、角色扮演等形式,加深對北京城市職能和歷史文化的了解。【答案提示】1.北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所在地,設有眾多國家機關;北京集中了中國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等眾多科學研究機構,薈萃有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百余所高等院校,擁有國家博物館、國家圖書館等諸多文化場所。2.略。P.76~77活動:【活動目標】引導學生通過查詢、思考、填圖、寫作等形式,了解北京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主要問題及其解決措施,了解北京的對外交通狀況,培養熱愛首都北京的情感。【答案提示】1.(1)北京面臨的主要問題:環境質量下降、水資源緊張、交通擁擠、住房昂貴、暴雨期的城市內澇、地面下沉、風沙危害等。(2)多修道路,多建立交橋,可以增加道路通過能力,能夠緩解交通擁堵;調整人們的上、下班時間,錯開人流和車流高峰,可以平衡各時段的交通壓力,提高交通的時效性,能夠緩解交通擁堵;限制私家車數量,實行“公交優先”的政策,可以降低行車數量,能夠緩解交通擁堵,還可以減少污染;提高公交車票價,以減少乘客數量,這樣會增加私家車的數量,增加道路行車數量,會加劇交通擁堵。(3)可以有多種見解,一般情況下,為了保護一個城市的特色和文化傳統,會要求道路改線;如果改線困難,可以把名人故居遷移至臨近地點。2.填圖略。填圖時可通過觀察鐵路方向、鐵路通過的主要城市來判斷。3.略。第一節北京市的城市特征與建設成就1.關于北京地理位置的說法,正確的是B.位于黃海以西,華北平原中部C.位于太行山以西,秦嶺以南D.位于渤海以北,東北平原南部2.北京的地勢特點是A.東北高,西南低B.東南高,西北低D.西南高,東北低3.關于北京自然環境的敘述,正確的是A.氣候冬冷夏熱,是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B.經緯度位置大致位于116°E、40°SC.氣候干旱,無河流流經4.北京有許多國際組織駐華機構和100多個外國大使館,這說明北京是A.文化中心B.旅游中心C.經濟中心讀下列圖片,回答5~6題。5.圖中建筑的名稱是B.天壇C.故宮D.人民大會堂6.與圖中建筑緊鄰的世界文化遺產是A.八達嶺長城B.十三陵D.周口店“北京人”遺址7.北京的高新技術產業密集區是B.天安門廣場C.浦東新區D.濱海新區8.以北京為起止點的東西向鐵路干線是A.京九線B.京廣線C.京滬線9.從中國溫度帶的劃分來看,北京屬于B.寒溫帶地區C.中溫帶地區D.亞熱帶地區10.下列建筑中,不屬于北京市的是A.明清故宮B.頤和園C.清華園讀北京2012年三次產業產值結構示意圖,據此回答11~13題。11.北京的產業結構特點是A.第一產業占有較大比重B.第二產業比重最大D.第二產業比重過小12.下列產業中,屬于北京積極發展的是A.鋼鐵工業、石油化學工業C.紡織工業、水稻種植業D.有色冶金工業、汽車工業13.近些年來,北京第二產業比重不斷下降,這是因為北京A.發展工業的技術力量較弱B.勞動力數量較少C.交通通達度較差第二節臺灣省的地理環境與經濟發展一、教學目標1.在地圖上指出臺灣省的位置和范圍。2.運用地圖和其他資料分析臺灣省的自然地理環境特征。3.運用地圖和其他資料分析臺灣省的經濟發展特色。4.運用地圖和其他資料歸納臺灣省人口、城市的分布特點。5.利用資料認識臺灣省自古以來一直是祖國不可分割的神圣領土。三、教學提綱一、位置與范圍1.地理位置2.地理范圍(釣魚島屬于臺灣省,臺灣是中國的神圣領土)3.臺灣海峽二、自然地理環境1.地形特征:以山地為主2.氣候特征:熱帶和亞熱帶季風氣候3.河流特征4.自然資源豐富三、發展中的經濟1.農業結構變化2.工業特征3.交通與旅游四、人口與城市1.居民特征2.主要城市四、教學建議新課導入:方案①:直接導入:今天,我們一起走入祖國寶島——臺灣。大家知道臺灣的哪些地理事物?方案②:圖片導入:投影展示日月潭、阿里山和101大樓等圖片,引導:這些景觀是我國哪一地區的?(臺灣)方案③:圖像導入:投影展示同學們熟悉并喜愛的明星,如周杰倫、林志玲等,引導:這些明星來自我國哪一地區?方案③:歌曲導入:播放歌曲《阿里山的姑娘》或《外婆的澎湖灣》,引導:歌曲中相關的地區位于我國哪一省級行政區域單位?【位置與范圍】教學導入:方案①:直接導入:我們首先來了解臺灣的地理位置與范圍。地理位置一般從哪些方面進行描述?方案②:設問導入:如果我們從家鄉出發,坐飛機直接飛往臺灣,應該向什么方向飛行?飛行的直線距離大約是多少千米?(在中國地圖上量算)教學過程:課堂活動:引導學生讀圖8—23、8—24,完成下列任務。(1)找出臺灣島、澎湖列島、蘭、綠島、釣魚島和赤尾嶼等島嶼。(2)找出臺灣省周邊的福建省、太平洋、臺灣海峽、東海、南海等地理事物。(3)找出北回歸線及穿過的地區。(4)根據比例尺,估算高雄市與廈門市之間、臺北市與福州市之間的直線距離。(5)描述臺灣省的地理范圍。(6)說出臺灣省的地理位置特點。教師檢查學生活動情況,引導并評價。歸納:臺灣省的主體是臺灣島,還包括周圍的澎湖列島、釣魚島、赤尾嶼、、綠島等200多個島嶼,陸地面積約3.6萬千米2。臺灣島是我國第一大臺灣省位于我國東南沿海,北臨東海,東臨太平洋,南臨南海,西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北回歸線穿過其南部。課堂活動:引導學生觀察地圖中的臺灣海峽,閱讀下列材料,說出臺灣海峽和澎湖列島的交通重要性。歸納:臺灣海峽課堂活動:引導學生閱讀P.79“臺灣——中國的神圣領土”材料,舉例說明臺灣是祖國不可分割的神圣領土。【自然地理環境】教學導入:方案①:過渡式導入:我們一起來了解臺灣這片神圣領土。了解臺灣,首先要了解臺灣的自然地理環境。方案②:圖片式導入:投影展示玉山、阿里山等臺灣山地圖片,引導:這些景觀反映了臺灣自然地理的什么特征?教學過程:課堂活動:引導學生讀圖8—25、8—26,完成下列任務。(1)說一說臺灣島以哪一種地形為主。(2)歸納臺灣島的地勢特征。(3)看一看,臺灣山脈的走向有什么特點?找出臺灣島的最高峰。(4)說出臺灣島的地形分布格局。(5)結合前面所學知識,分析地形地勢特點的形成原因。教師引導、評價,歸納:臺灣的地形特征——以山地為主(占總面積2/3);地勢大致東高西低;山脈集中在中部和東部,平原多分布在臺灣島的西部沿海地區。中央山脈最高峰——玉山,海拔3952米臺灣地形特征的形成原因——地處歐亞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的交界處,板塊擠壓形成多山的地形,臺灣也因此成為地震多發地區。引導:臺灣多山的地形,也造就了許多旅游景觀,如阿里山等。引導學生閱讀P.80“阿里山”材料,通過圖文資料讓學生感受臺灣的山地地形及其美麗景色。過渡:臺灣位于亞洲東部沿海地區(太平洋西岸),北回歸線穿過南部,這樣的位置決定了臺灣的氣候特征。課堂活動:引導學生讀圖8—30、8—31、8—32,完成下列任務。(1)臺灣島屬于什么氣候類型?簡要說說形成這些氣候的主要原因。(亞熱帶季風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大陸東岸、北回歸線穿過南部)(2)描述臺灣島年平均氣溫分布的特點,簡要分析其影響因素(3)說一說臺灣島年降水量的特征;說出臺灣島東部與西部年降水量的差異,分析導致這種差異的主要原因。(臺灣島年降水量多在2000毫米以上。東部降水多,西部降水少——臺灣中東部為南北延伸的山脈,東部為夏季風的迎風坡,降水多;(4)討論臺灣島兩種氣候類型分界線向南彎曲的主要原因。(臺灣中東部為山脈,海拔高,氣溫較低)歸納:臺灣島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大多在22℃以上,年降水量多在2000課堂活動:出示八年級上冊P.45“影響中國的臺風移動路徑示意”圖,或臺灣近年所遭受的臺風災害圖文資料,引導學生說出臺灣每年夏秋季節可能遭受的主要氣象災害。歸納:每年6—10月臺灣常受臺風侵襲。過渡:在臺灣的地形和氣候條件下,臺灣的河流具有哪些特征呢?課堂活動:引導學生讀圖8—26,閱讀課文相應內容,完成下列任務。(1)在圖中找出濁水溪和曾文溪,觀察這些河流的流向,說一說河流流向與地勢的關系。(臺灣河流大多自東向西流或由中間向四周流,這與臺灣島東高西低或中高周低的地勢直接相關)(2)說出臺灣島河流數量和密度大小的特點及主要原因。(河流數量多,密度大,這主要是因為臺灣島年降水量大)(3)議一議,為什么臺灣島上的河流都比較短促,水能資源蘊藏量卻相當豐富?(短促:臺灣島面積較小,多山地。水能豐富:降水豐富,河流流量大;多山地,落差大)歸納:臺灣島河流眾多,水流湍急,水能資源豐富。濁水溪是島內最長的河流。過渡:在臺灣獨特的自然條件下,蘊藏了許多自然資源。因自然資源豐富,臺灣島被稱為“寶島”。臺灣島有哪些具有優勢的自然資源呢?課堂活動:引導學生讀圖8—34和下列材料,歸納臺灣的自然資源特征。源豐富。海洋水產資源豐富。礦產資源多樣。同時,臺灣還具有豐富的風能資源、地熱資源和多樣的土地資源。【發展中的經濟】教學導入:方案①:過渡式導入:剛剛我們了解了臺灣的資源狀況,在這樣的資源狀況下,臺灣經濟發展有何特征呢?方案②:觀察式導入:目前,祖國大陸與臺灣省的經濟貿易聯系日益密切,臺灣許多產品進入祖國大陸市場,說一說你在生活中用過哪些來自臺灣的產品。方案③:講述式導入:同學們,大家知道“亞洲四小龍”嗎?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西方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移勞動密集型產業,亞洲的中國香港、新加坡、韓國和中國臺灣推行出口導向型戰略,重點發展勞動密集型加工產業,在短時間內實現了經濟騰飛,一躍成為亞洲最發達、富裕的地區之一。它們因此被稱為“亞洲四小龍”。教學過程:方案中進行選擇,一個以自學輔導為主,一個以引導講述為主。方案①:自學輔導教學法這部分內容比較簡單,可以讓學生通過自學來達成課程目標。首先,教師展示自學提綱(問題形式)。然后,由學生閱讀教材圖文資料,思考分析問題。最后,學生展示自學成果(回答問題),教師進行評價和歸納。自學提綱如下:(1)說出臺灣省的主要產業部門、農產品及其分布規律。(2)近年來,臺灣省的農業結構有何變化特點?(3)說出臺灣省的主要工業部門及其結構特征、主要工業中心及其分布特點。(4)說出臺灣省的交通狀況、臺灣島鐵路線的分布特點及其原因。(5)舉例說明加強與祖國大陸的經濟聯系,可以為臺灣省的發展帶來哪些好處。(6)說出臺灣旅游業的地位,處臺灣的旅游勝地。方案②:引導講述法課堂活動:引導學生讀圖8—34,完成下列任務。(1)說出臺灣島的主要農產品,議一議這些農產品與當地氣候的關系。(2)說出臺灣島主要農產品的分布規律,議一議農產品分布規律與當地自然地理環境有何關系。(3)除種植業外,臺灣省還有哪些農業部門也較發達?歸納:臺灣省種植業過去主要種植水稻,現在亞熱帶和熱帶水果、茶葉、甘蔗成為臺灣的主要農產品,當地高溫多雨的氣候適合這些農產品的種植。臺灣省的主要農產品集中分布在沿海平原地區和低緩丘陵區。臺灣省的畜牧業、漁業和林業也較發達。課堂活動:閱讀課文相關部分,了解臺灣省近年來農業發展的新趨勢。歸納:近年來,臺灣省農牧業生產專業化、企業化水平不斷提高,糧食作物和甘蔗等經濟作物比重逐步下降,水果、蔬菜與花卉等園藝作物比重迅速上升。過渡:20世紀60、70年代,臺灣形成了出口導向型經濟發展模式,經濟快速發展、逐漸起飛,工業占經濟中的比重逐漸超過農業,工業成為臺灣省經濟的重要支柱。課堂活動:閱讀下列材料,歸納臺灣省工業發展的特點。材料12011年臺灣省的產業結構:農業產值比重為1.75%,工業產值比重為29.49%,服務業產值比重為68.76%。材料22010年臺灣省主要工業產品的產量。年份加工食品(萬噸)碳酸飲料(萬升)飼料(萬噸)各種成衣()紙板(萬噸)合成纖維(萬噸)玻璃纖維(萬噸)陶瓷瓷磚(萬米2)水泥(萬噸)鋼坯(萬噸)200843.828402.4516.5744.5291.0194.825.93938.01733.01922.2200946.831055.4523.0606.0277.5201.419.53119.21591.81556.6201047.029709.9526.1660.6285.0216.622.63580.01630.12049.8201149.031010.1533.6547.6293.1187.126.43851.21685.22287.9年份便攜式電腦(萬臺)顯示器(萬臺)主機板(萬片)光碟片(億片)汽車(萬輛)數控機床(臺)發電量(億千瓦·時)200876.1124.02339.894.771634.92525.218.2126992252.6200937.9118.22467.192.873759.41663.722.936282174.9201033.3133.12479.088.6110478.91998.930.595582331.12011329.3136.32622.475.2116343.51766.234.7129442385.8材料3臺灣省近年來出口貨物的分類。(單位:億美元)年份出口額農產品農產加工品工業產品20041823.73.920.81798.920051984.33.821.11959.420062240.23.518.52218.220072466.84.118.72444.020082556.35.421.72529.220092036.75.018.52013.320102746.07.521.72716.820113082.69.026.73046.9歸納:工業是臺灣省經濟的重要支柱。臺灣省基本建立了以加工制造業為主體、以電子信息產業為支柱、部門比較齊全的工業體系。每年有大量工業制成品需要出口,對國際市場依賴程度很高。課堂活動:引導學生讀圖8—35,完成下列任務。(1)找出桃園、高雄、基隆等城市。(2)臺灣島的主要交通運輸方式有哪些?(3)分析臺灣島鐵路線的分布特征及其原因。(環形分布,主要受地形分布的影響)(4)歸納臺灣島的交通運輸特征。歸納:臺灣島交通運輸發達,除中部山區外,鐵路、公路遍及各地。受中部山區影響,臺灣島的陸上交通運輸線多呈環形分布。同時,臺灣航空運輸、海洋運輸發達,對外聯系便利。課堂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日月潭”材料,教師補充有關臺灣省旅游業的最新數據,如旅游收入、旅游業產值比重等,歸納臺灣省旅游業特點。歸納:臺灣省旅游業發達,現已成為重要的經濟支柱。課堂活動:引導學生完成P.83“活動”3。歸納:近年來,臺灣省與祖國大陸之間的貿易越來越密切,對臺灣省的發展注入了巨大的動力。【人口與城市】教學導入:方案①:過渡式導入:前面我們了解了臺灣省的位置與范圍、自然地理環境和發展中的經濟,下面我們來了解生活在這里的臺灣同胞。方案②:圖片導入:展示高山族舞蹈、“101”大廈圖片,引導:這是哪個民族?生活在我國的哪個省區?這座大廈坐落在哪個城市?教學過程:課堂活動:引導學生閱讀下列材料,歸納臺灣省的人口特點,簡要分析臺灣省人口分布特征的形成原因。根據2010年全國人口普查數據,臺灣人口2316萬,人口密度為638.9人/千米2,是我國人口最為稠密的省份之一,10年間平均年增長率為0.4%,增長趨緩,人口分布的基本特征為平原多于山區、西部多于東部、北部多于南部、城市多于鄉村。歸納:臺灣總人口約2300多萬(2010年),人口稠密。人口增長趨緩。人口分布基本特征為平原多于山區、西部多于東部、北部多于南部、城市多于鄉村。課堂活動:引導學生閱讀下列材料,歸納臺灣省居民的民族構成。臺灣是一個多民族的省份,主要有漢族、高山族等民族。漢族約占總人口的97%,高山族不到總人口的3%,約50萬人。漢族人口中,1945年前移居臺灣的大陸居民(在臺灣又稱“本省人”)占漢族人口的81%~91%,1945年后移居臺灣的大陸居民(在臺灣又稱“外省人”)占漢族人口的7%~10%。1945年前移居臺灣的大陸居民以福建人和廣東人為兩大分支,其中近80%的人口祖籍為福建省,以漳州、泉州人最多,近20%的人口祖籍為廣東省,以梅州、潮州人最多。歸納:臺灣省居民以漢族為主,約占總人口的97%。全省人口祖籍大多為福建省。少數民族主要是高山族。過渡:臺灣居民主要分布在城市,臺灣有哪些主要城市呢?課堂活動:引導學生在臺灣地圖上找出臺北、高雄、臺南市,閱讀教材相關內容,說一說臺北、高雄、臺南市的主要城市職能,說一說陽明山風景區、北投溫泉風景區、赤嵌樓等名勝分別位于臺灣哪些城市。歸納:臺灣省比較大的城市有臺北、高雄和臺南等。臺北是臺灣省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也是臺灣省最大的城市。高雄市是新興的重化工業基地,也是臺灣省第二大城市和最大港口。臺南市是臺灣省最早興起的城市,也是重要的漁港和食品工業基地。課后活動:收集資料,請從地緣、血緣、歷史、文化和經濟等方面,說一說臺灣與祖國大陸有著深厚的淵源關系。請就此出一期黑板報(或墻報),或者以此為主題寫一篇小論文。【附1:本節教學中應注意滲透的方法】1.“綱要信號”圖示法在本節的“位置與范圍”、“自然地理環境”等內容的教學過程中,可以運用“綱要信號”圖示法進行歸納總結。“綱要信號”圖示法是指教師和學生圍繞“綱要信號”圖表進行講授、記憶、復習的教學方法。所謂“綱要信號”圖表,就是一種提綱挈領地概括主要教學內容的圖表,它以簡單的符號、關鍵性的文字注記和簡潔的示意圖等形式,把教學內容中需要大段記憶的內容概括成簡明的“綱要信號”。這些信號充分利用了形象思維、以及視覺記憶等人類思維和記憶的心理特點,因此明顯提高了認知效率。運用“綱要信號”圖示法的關鍵是要使設計出的圖表充分體現出教學內容的內涵,反映出地理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例如,在歸納臺灣省位置與范圍、地形、河流和氣候特征時,可以設計以下綱要信號:【附2:本節活動目標及答案提示】P.79活動:【活動目標】引導學生通過找圖、量算、描述等方式,了解臺灣省的地理位置特點,培養學生獲取信息和描述信息的能力。【答案提示】1.北回歸線通過臺灣島南部。2.在圖8—24中量出廈門至高雄約6厘米,圖中比例尺為圖上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60千米,因此廈門與高雄之間的直線距離為360P.81活動:【活動目標】引導學生通過讀圖、描述、分析等方式,探究臺灣島的地形、氣候、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答案提示】1.對比圖中陸高表,臺灣島大部分地區海拔在200米以上,起伏較大,以山地地形為主。臺灣山脈呈東北—西南走向。臺灣島地形分布格局是東部多山,海拔高;西部以平原為主,海拔低。2.(1)臺灣島年平均氣溫整體較高(高山除外);臺灣島中東部山地平均氣溫低,周圍氣溫高(等溫線呈閉合狀態);南部平均氣溫高,北部氣溫較低。(2)臺灣島東部降水多,西部降水較少。臺灣島的降水主要由夏季的東南季風帶來,中東部以山地為主,東部為夏季風的迎風坡,容易形成地形雨,降水較多,西部為夏季風的背風坡,降水較少。(3)略。這條界線向南彎曲是因為臺灣島中東部為山地,海拔高,氣溫較低。3.臺灣島大部分河流自東向西流,因為臺灣島的地勢特點是東高西低。臺灣島面積不大,以山地地形為主,因此河流都比較短促。由于臺灣島降水豐富,河流水量較大,地勢落差也大,所以水能資源蘊藏量相當豐富P.83活動:【活動目標】引導學生運用圖文資料,了解臺灣的農業、工業、交通、貿易等經濟地理特征,培養學生獲取信息、描述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答案提示】1.臺灣島的主要農產品有甘蔗、香蕉、菠蘿、茶葉、水稻等,這些農產品大多分布在西部平原和東部沿海狹窄平原。茶葉多分布在中北部山地丘陵。2.臺灣島主要工業中心集中在西部平原地區,東部較少;臺灣島鐵路線受地形等因素影響而呈環狀分布。3.(1)2010年臺灣省對祖國大陸的貨物貿易順差是860億美元。臺灣省平均每人對祖國大陸的貨物輸出額大約是5000美元。(2)擴大產品消費市場;擴大發展空間;降低企業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通過產業轉移,促進產業升級;有利于擴大交流,促進創新等。P.84活動:【活動目標】引導學生通過收集資料、交流等形式,認識臺灣省自古以來一直是祖國不可分割的神圣領土。【答案提示】略。第二節臺灣省的地理環境與經濟發展讀臺灣省位置與范圍示意圖,完成1~3題。1.與臺灣省隔海相望的甲省是B.廣東省C.浙江省D.江西省2.圖中①、②、③、④海域分別是B.東海、臺灣海峽、太平洋、南海C.臺灣海峽、東海、南海、太平洋D.南海、東海、臺灣海峽、太平洋3.下列島嶼中,不屬于臺灣省的是A.赤尾嶼B.澎湖列島C.釣魚島4.臺灣多發地震,是因為A.地形崎嶇C.人口、經濟密集D.地處歐亞板塊與美洲板塊的交界處5.臺灣大部分地區的氣候類型是A.熱帶季風氣候C.溫帶季風氣候D.溫帶海洋性氣候讀臺灣島主要經濟作物分布示意圖,完成6~8題。6.據圖歸納,臺灣島分布最廣的經濟作物是A.茶葉B.香蕉C.菠蘿7.臺灣島內茶葉的分布特點是B.茶葉主要分布熱帶地區C.西部平原是茶葉的主要產區D.茶葉產地與菠蘿產地一致8.在臺灣的主要經濟作物中,近年來,種植面積明顯減少的是A.茶葉B.香蕉C.菠蘿讀臺灣島年平均氣溫分布圖,完成9~11題。9.高雄的年平均氣溫是A.23℃B.24℃D.22℃10.臺灣島中許多等溫線呈現閉合狀態,主要影響因素是A.緯度因素B.經度因素D.海陸因素11.熱帶水果菠蘿主要產自臺灣島的B.東北部C.西北部D.東部讀臺灣島交通及主要工業中心分布圖,完成12~13題。12.據圖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臺灣島東西向交通干線密集C.臺灣島工業中心東多西少D.臺灣島交通線多與河谷平行13.高速公路集中在臺灣島西部的主要社會經濟原因是A.西部地形相對平坦,多平原B.東部地形崎嶇,且多臺風C.西部沿海旅游景觀更加突出讀臺灣簡圖,完成14~16題。14.圖示城市中,為臺灣省政治中心的是B.②C.③D.④15.據圖判斷,臺灣島的地勢大致是A.南高北低B.北高南低D.西高東低16.據圖判斷,臺灣工業分布的特點是A.主要分布在東部地區C.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區D.主要分布在南部地區第三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地理概況與區域開發一、教學目標1.運用地圖和其他資料,了解新疆的位置與范圍,簡要評價地理位置對新疆發展的重要影響。2.運用地圖和其他資料,了解新疆的自然地理環境和社會經濟面貌,歸納區域開發的地理條件。3.了解新疆的主要生態環境問題及其治理措施,理解區域開發中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4.以新疆為例,說明我國西部大開發的地理條件以及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三、教學提綱一、位置與范圍1.地理位置:位于我國西北邊陲,邊境線漫長,與8個國家接壤2.地理范圍:我國陸地面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區域單位3.西部大開發二、自然地理環境1.地形特征:以山地和盆地為主,構成“三山夾兩盆”的地形大勢2.氣候特征:溫帶大陸性氣候,干旱少雨,氣溫的年較差和日較差很大3.河流特征:多內流河,多咸水湖4.資源特征:氣候資源、土地資源、礦產資源豐富三、社會經濟面貌1.農業特征:我國最大的長絨棉、啤酒花和甜瓜生產基地,以及重要的畜牧業和甜菜生產基地2.工業特征:建成了以礦產資源開發和農副產品深加工為主的工業體系3.交通運輸條件的改觀4.第三產業的發展四、生態環境保護1.生態環境問題突出: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加劇、河流和湖泊干涸、耕地和草場退化、自然災害頻發等2.治理措施:休耕、輪牧、治理水土流失、防治土地沙化等四、教學建議新課導入:方案①:圖片導入:展示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等新疆少數民族工作(如放牧和采摘等活動)和生活(如舞蹈等)方面的圖片,引導:這是我國哪一個省級行政區域單位典型的工作和生活場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她。方案②:地圖導入:展示新疆地圖,引導:這是我國哪一個省級行政區域單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她。方案③:復習提問式導入:根據八年級上冊所學知識思考,我國面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區域單位是哪一個?我國最大的盆地和沙漠位于哪一個省級行政區域單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她。方案④:歌曲導入:播放一首大家熟悉的、歌頌新疆的經典歌曲或流行歌曲。引導:你了解歌曲中相關的省級行政區域單位嗎?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她。【位置與范圍】教學導入:方案①:直接導入:要認識新疆,首先要了解她在哪里?有多大?即地理位置和范圍。方案②:復習導入:在八年級上冊的學習中,我們了解到我國有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甘肅、新疆、西藏、云南、廣西擁有陸上邊境線,其中哪一個省級行政區域單位接壤的國家最多?教學過程:課堂活動:引導學生讀圖8—40,歸納新疆在我國的部位及海陸位置。歸納:新疆位于我國西北邊陲,深居內陸。課堂活動:引導學生讀圖8—41,完成下列任務。(1)找出新疆的經緯度范圍,結合課文內容說出新疆的土地面積及其在我國省級行政區域單位中的位次。(2)找出與新疆接壤的國家。(3)想一想,鄰國眾多的地理位置,對新疆的發展有哪些重要影響?(4)歸納新疆的經緯度位置、邊境位置及范圍。歸納:新疆位于東半球和北半球中緯度地區,土地面積約166萬千米2,是我國陸地面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區域單位。新疆邊境線漫長,與8個國家接壤。過渡:新疆戰略位置十分重要,是我國西部大開發的重點區域。你了解我國的西部大開發戰略嗎?你知道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范圍嗎?課堂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P.85~86“西部大開發”材料,說一說,新疆在西部大開發中的地理位置有哪些優勢?歸納:新亞歐大陸橋從新疆境內穿過,新疆邊境線漫長,與8個國家接壤,有利于對內、對外聯系。【自然地理環境】教學導入:方案①:過渡式導入:新疆具有中緯度、深居內陸的地理位置,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哪些自然地理特征呢?方案②:圖片導入:展示天山山地、塔克拉瑪干沙漠等新疆的自然景觀圖片,引導:從這些景觀圖片中,大家了解到了新疆的哪些自然地理特征?方案③:直接導入:認識了新疆的位置和范圍,我們繼續來認識新疆的自然地理特征。一個區域的自然地理特征,一般從哪些方面來認識呢?教學過程:過渡:我們首先來了解新疆的地形特征。課堂活動:引導學生讀圖8—42,完成下列任務。(1)找出阿爾泰山、天山、昆侖山等山脈,說出它們的大致走向。(2)找出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說出它們大致的海拔高度及地勢特征。(3)繪制新疆的地形結構示意圖,說出其地形結構特征。(4)歸納新疆的地形特征。歸納:新疆地形以山地和盆地為主,自北向南依次是阿爾泰山脈、準噶爾盆地、天山山脈、塔里木盆地和昆侖山脈,構成“三山夾兩盆”的地形大勢。以天山為界,新疆分為南疆和北疆。過渡:深居內陸的位置和高山環繞的地形,會形成怎樣的氣候特征呢?課堂活動:引導學生閱讀烏魯木齊和喀什的氣候資料,完成下列任務。烏魯木齊多年平均氣候資料月份123456789101112氣溫/℃-12.6-9.7-1.79.916.721.523.722.416.77.7-2.5-9.3降水量/毫米10.410.018.532.338.936.230.423.326.226.319.114.6喀什多年平均氣候資料月份123456789101112氣溫/℃-5.6-1.27.715.519.923.625.724.419.412.33.7-3.9降水量/毫米2.55.55.85.511.46.57.58.35.92.51.91.2(1)歸納兩地氣溫和降水的共同特點,簡要分析其形成原因。(2)判斷兩地的氣候類型,根據氣候特點判斷新疆盆地內的地表景觀特征。(3)比較兩地氣候的差異,簡要說明其形成原因。(4)在新疆的氣候特點中,哪些對當地的農業生產有利?哪些對當地的農業生產不利?歸納:新疆深居亞歐大陸腹地,高山環繞,海洋水汽不易到達,干旱少雨,氣溫的年較差和日較差都很大,屬于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新疆盆地內部沙漠、戈壁廣布,植被稀少。受緯度和地形的影響,與南疆相比,北疆氣溫較低,降水較多。由于日照時數多,晝夜溫差大,有利于長絨棉、甜菜、小麥和瓜果的生長。過渡:在干旱氣候條件下,新疆的河流有何特征?課堂活動:引導學生讀圖8—42,完成下列任務。(1)找出塔里木河、額爾齊斯河、博斯騰湖,根據河水注入地判斷它們分別屬于什么類型的河流和湖泊。(2)根據新疆的氣候特點,判斷新疆河流的主要補給水源是什么。(3)從河流密度、河流水量、流量季節變化等方面,描述新疆河流的特征。歸納:新疆絕大部分河流為內流河,湖泊數量較多,多為內流湖和咸水湖。河流主要依靠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補給。新疆河流稀少,水量不大,多為時令河。塔里木河是我國最長的內流河,額爾齊斯河為我國唯一注入北冰洋的外流河。過渡:我們從地形、氣候、水文等方面了解了新疆的自然地理特征,其中干旱特征最為突出。在這樣的自然環境條件下,形成了獨特的資源特征。課堂活動:引導學生閱讀P.87~88的“新疆的土地資源和礦產資源”、“新疆的氣候資源”、“坎兒井”材料,分組討論,評價新疆的土地資源、礦產資源、氣候資源和水資源。(即P.88“活動”2)歸納:新疆土地資源豐富,土地類型多樣,人均土地擁有量多。草地資源豐富,耕地數量有限。礦產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巨大。太陽能、風能資源豐富。水資源缺乏,形成了獨特的灌溉方式。【社會經濟面貌】教學導入:方案①:過渡式導入:新疆擁有獨特的自然環境和豐富的自然資源,在此基礎上,形成了獨特的社會經濟特征。方案②:圖片導入:展示新疆長絨棉、瓜果、石油開采等景觀圖片,引導:這些圖片展示了新疆社會經濟面貌的一部分,下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新疆。教學過程:引導: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以來,新疆社會經濟發展速度明顯加快,綜合實力不斷增強。這些變化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呢?課堂活動:閱讀下列材料,歸納新疆農業的特點。2011年全國和新疆部分農產品和畜產品產量比較表小麥棉花甜菜葡萄全國產量/萬噸11740.09658.89591073.08906.7464新疆產量/萬噸576.64289.7738518.9502175.4725新疆占全國的比重4.91%43.98%48.36%19.35%肉類(萬噸)牛奶(萬噸)綿羊毛(噸)細羊毛(噸)半細羊毛(噸)山羊毛(噸)羊絨(噸)蜂蜜(萬噸)全國產量79583658393072132836120119440471798943新疆產量120131869182958413478316912610.95新疆占全國的比重1.51%3.57%22.11%22.27%11.22%7.19%7.01%2.21%歸納:新疆逐步形成了棉花、小麥、甜菜、瓜果和畜牧等優勢產業,是目前我國最大的長絨棉、啤酒花和甜瓜生產基地,以及重要的畜牧業和甜菜生產基地。課堂活動:引導學生完成P.91“活動”1。課堂活動:閱讀下列材料,歸納新疆工業的特點。在圖8—49中,找出新疆主要的石油、天然氣開采基地。2011年全國和新疆主要工業產品產量比較表工業品原油(萬噸)天然氣(億米3)成品糖(萬噸)紗(萬噸)燒堿(萬噸)乙烯(萬噸)全國20287.551026.891187.432870.172473.521527.5新疆2615.6235.3346.1437.7130.5104新疆占全國的比重12.89%22.92%3.89%1.31%5.28%6.81%工業品農用氮、磷、鉀化肥(萬噸)塑料(萬噸)水泥(萬噸)生鐵(萬噸)粗鋼(萬噸)鋼材(萬噸)全國6213.134992.31209925.964050.8868528.3188619.57新疆227.09337.73171.661088.5892.99985.11新疆占全國的比重3.66%6.76%1.51%1.70%1.30%1.11%歸納:新疆工業發展很快,建成了以礦產資源開發和農副產品深加工為主的工業體系,主要工業部門有石油和天然氣開采、石油化學、鋼鐵、煤炭、紡織、建材、食品等。在準噶爾盆地、塔里木盆地和吐哈盆地相繼建成了油田。過渡:新疆工業、農業的迅速發展得益于交通運輸的快速發展。課堂活動:引導學生閱讀圖8—49,完成下列任務。(1)新疆有哪些主要的交通運輸方式?(2)為什么新疆的內河航運不發達?(3)新疆的鐵路分布有何特點?其成因是什么?(4)在圖中找出新疆的主要機場。說一說,為什么新疆適合發展航空運輸?(5)歸納新疆交通運輸發展的特征。歸納:新疆的交通運輸以公路、鐵路和航空為主,新疆的交通發展迅速,公路通車里程不斷增長,鐵路連通全區主要地州。新疆現為中國機場最多、航線最長的省區。新疆管道線路長,發展很快。課堂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相關內容,完成下列任務。(1)完成P.91“活動”2。(2)完成P.91“活動”3。(3)說一說新疆第三產業的發展情況。歸納:新疆以加快旅游開發、促進商貿流通、發展社區服務為重點,積極發展第三產業。新疆是中國擁有邊境口岸數量最多的省區。2010年,國務院批準喀什設立經濟特區,促進了新疆跨越式發展。課堂活動:引導學生完成P.92“活動”1。【生態環境保護】教學導入:方案①:過渡式導入:在新疆經濟社會飛速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許多不合理的人類開發行為,導致一部分地區的生態環境問題日益突出。為了促進區域的可持續發展,必須注重生態環境的保護。方案②:圖片導入:展示新疆荒漠化、耕地和草場退化、河流和湖泊干涸等景觀圖片,引導:這些圖片反映了新疆哪些突出的生態環境問題?教學過程:方案①:本部分內容的教學,可采用自學輔導法進行。教師展示自學提綱,學生通過閱讀和討論的方式進行學習。自學提綱:(1)新疆在發展過程中存在哪些突出的生態環境問題?(2)為什么新疆一部分地區的生態環境問題突出?(即新疆生態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3)應如何治理新疆的生態環境問題?(4)以新疆為例,就如何實現開發與保護并舉,談一談你的看法。(即P.92“活動”2)學生回答上述問題,教師適時評價、補充,最后進行小結。歸納:新疆的生態環境問題主要表現在荒漠化、鹽堿化和水土流失等。新疆一部分地區的生態環境問題日益突出,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為原因。自然原因是新疆干旱區面積廣,生態環境脆弱。人為原因是不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破壞生態。治理新疆生態環境問題的措施是:在開發過程中,應注意開發與保護并舉,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如合理利用土地資源(休耕)、生物資源(輪牧,保護和恢復植被)、水資源(合理分配)等。方案②:以荒漠化為案例進行教學。步驟一:通過材料(教師提前搜集)了解新疆的荒漠化情況。步驟二:引導學生思考新疆荒漠化嚴重的自然原因(干旱、多大風、多松散風化侵蝕產物、植被稀少等)和人為原因(不合理用水、過度開墾、過度放牧、過度樵采等)。步驟三:引導學生思考新疆荒漠化治理的主要措施,并進行學法指導——治理措施往往與人為原因有直接關系。【附1:本節教學中應注意滲透的方法】1.利用關系圖進行啟發教學新疆的許多地理特征與干旱氣候有關。因此,在本節教學中,可以嘗試利用關系圖來進行啟發教學。地理課程中有不少教學內容都有一個內在知識體系和關聯性,在教學中,教師抓住這條主線,隨著教學過程的推進,逐步啟發,引導學生最終掌握學科知識結構。本節教學主線可圍繞“干旱”展開,這條主線如下:【附2:本節活動目標及答案提示】P.86活動:【活動目標】引導學生通過找圖、分析等形式,了解和理解新疆的地理位置特點及其意義,培養學生的讀圖分析能力。【答案提示】1.新疆與蒙古、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等8個國家接壤。2.有利于對外開放,加強與鄰國的經濟文化交流,發展邊界貿易等。P.88活動:【活動目標】引導學生通過歸納、討論等形式,熟悉新疆的自然地理特征和資源特征,培養學生歸納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答案提示】1.深居內陸;地形以山地和盆地為主,構成“三山夾兩盆”的地形大勢;屬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干旱少雨,氣溫的年較差和日較差都很大;多內流河、咸水湖;地表沙漠、戈壁廣布等。2.玲玲和貝貝的見解有道理。新疆幅員遼闊,土地資源豐富,土地類型多樣,人均土地擁有量多,其中草地資源豐富,耕地數量有限,且分布不均,有一些可墾荒地。新疆的礦產資源豐富,分布相對集中,人均產量較大,開發利用潛力巨大,但離東部市場較遠,開發條件復雜。新疆氣候資源中的太陽能和風能數量巨大,利用前景廣闊,但降水稀少,氣候干旱;新疆的水資源總量(徑流量)不大,但人均水資源較多,有豐富的冰雪融水和地下水,多集中分布在盆地邊緣。P.91活動:【活動目標】引導學生通過閱讀圖文資料、思考分析、介紹描述等形式,了解和理解新疆農業、旅游業、交通、開放開發等方面的情況,培養學生歸納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答案提示】1.光照強,夏季氣溫高,晝夜溫差大,空氣濕度小,多;山麓和河流邊緣多綠洲,地形平坦;有較豐富的冰雪融水和地下水灌溉。影響棉花種植空間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水源和熱量。圖中棉花種植區多分布在水源豐富的盆地邊緣綠洲,且這些棉花種植區主要分布在熱量充足的塔里木盆地邊緣和準噶爾盆地南緣。棉花種植區的分布也與交通干線疆旅游業的措施:加大宣傳力度,提高旅游景點的知名度;加快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高新疆旅游業的服務水平;旅游建設時重視生態保護等。3.新亞歐大陸橋呈東西走向。新亞歐大陸橋溝通新疆與中亞、歐洲之間的聯系,有利于新疆發展邊界貿易,擴大對外開放;該大陸橋橫穿新疆境內,改善區域內的交通狀況,帶動沿線地區經濟的開發。P.92活動:【活動目標】引導學生通過思考、填表、討論等形式,理解新疆發展工業的有利條件、開發和生態保護之間的關系,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答案提示】1.見下表。調查項目投資領域優勢產業發展條件分析畜牧業是山地牧場廣闊;發展畜牧業歷史悠久;擁有許多優良畜種;當地有食用畜牧產品的生活習慣等有色金屬開采加工業是有儲量豐富的金礦、銅礦等有色金屬礦產;勞動力成本較低;交通條件改善水果種植與加工業是光照強,氣溫日較差大,適合優質水果種植;接近原料產地,有利于水果加工業的發展等石油和天然氣開采加工業是石油和天然氣儲量豐富;西部大開發政策支持;“西氣東輸”工程建設和交通條件的改善等2.我國西部生態環境非常脆弱,在西部大開發過程中,在謀求經濟發展的同時,必須保證生態建設。開發并不是單純地開荒和開礦,保護也并不等于不開發,只要科學發展,保護和開發是可以統一的。保護生態,實現西部地區的可持續發展,還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1)發展循環經濟——西部大開發不能繼續走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低產出的傳統經濟發展之路,必須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尋求經濟與社會、環境協調發展的途徑。發展循環經濟,轉變經濟增長模式,是使西部生態得到修復,使資源損耗大為降低、環境得到有效保護、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2)實施參與式環境保護政策——將保護環將募集的資金用于補償政府、企業、農戶由于環保行為而帶來的損失。(4)政策引導和法制保障——企業必須嚴格遵守有關法律、政策文件規定的責任和義務,通過技術改造,淘汰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的落后工藝、設備,發展清潔生產、生態農業和生態旅游業等。第三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地理概況與區域開發1.我國陸地面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區域單位是A.內蒙古自治區C.西藏自治區D.廣西壯族自治區2.關于新疆地理位置的說法,正確的是B.位于中高緯度地區C.位于西半球和北半球D.位于大陸西部沿海地區3.新疆主要的地形類型是B.山地與高原C.平原與盆地D.丘陵與平原4.天山南北氣候差異較大。與北疆相比,南疆氣候具有的特點是A.年降水量稍多B.風力更強D.光照較弱5.新疆境內設立的經濟特區是A.烏魯木齊B.霍爾果斯D.深圳6.我國最大的棉花生產基地是A.長江中下游平原B.內蒙古自治區C.華北平原讀新疆交通分布示意圖,回答7~8題。7.據圖分析霍爾果斯發展對外貿易最有利的條件是A.商品生產能力強C.當地消費市場廣闊D.為經濟特區,政策優惠8.新疆是中國機場最多的省區,其大力發展航空運輸的主要地理背景是A.技術水平高B.經濟發達,居民消費能力強D.荒地多,機場占地廣新疆素有“瓜果之鄉”美譽。由于這里的氣候對瓜果糖分的制造和積累十分有利。因而,所產瓜果特別甘美爽口。據調查,目前新疆是我國瓜種植面積較大、品種和品質均居前列的地區,年產各類鮮果數萬擔。據此回答9~10題。9.新疆的瓜果一般種植在A.山地中B.沙漠里D.水田中10.新疆所產瓜果特別甘美爽口,主要原因是B.光照弱,降水多C.氣候干旱,含水量少D.土壤肥沃讀坎兒井示意圖,回答11~13題。11.坎兒井的水源主要來自A.河流水C.雨水D.湖泊水12.坎兒井屬于地下暗渠引水,這樣做主要是為了A.節約建設成本B.利用地勢自流灌溉D.保證水質不受污染13.新疆利用坎兒井灌溉的農業,一般屬于A.河谷農業B.熱帶種植園農業C.水田農業第四節貴州省的環境保護與資源利用一、教學目標1.運用地圖和其他資料,了解貴州省的自然地理特征。2.根據資料,分析貴州省存在的自然災害與環境問題。3.根據資料,了解貴州省環境保護的有效措施。4.根據資料,了解貴州省資源開發利用的成功經驗。三、教學提綱一、自然地理概況1.地形特征2.氣候特征3.資源特征二、自然災害與環境問題1.主要自然災害2.主要生態環境問題三、環境保護的有效措施1.生態環境恢復措施2.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城市的建設四、資源利用的成功經驗1.建設水利基礎設施2.建設煤電基地3.大力發展旅游業四、教學建議新課導入:方案①:圖片導入:展示黃果樹瀑布、遵義會議舊址等景觀圖片,引導:你知道這些著名的旅游地位于哪一個省級行政區域單位嗎?(貴州)今天我們一起走進貴州。方案②:地圖導入:展示貴州省地圖,引導:這是我國哪一個省級行政區域單位?(貴州)今天我們一起走進貴州。方案③:諺語導入:“天無三日晴,地無三里平”這是對某省級行政區域單位自然地理環境的寫照,你知道這是哪個省級行政區域單位嗎?(貴州)今天我們一起走進貴州。方案④:過渡式導入:前面,我們了解了西部地區干旱省區的代表——新疆,今天我們來了解西部地區濕潤省區的代表——貴州。【自然地理概況】教學導入:直接導入:要了解貴州,就必須了解其地理位置、地形、氣候、水文、自然資源等自然地理特征。教學過程:過渡:我們首先來了解貴州在哪里。課堂活動:引導學生讀圖8—56、8—57,完成下列任務。(1)貴州位于中國的什么部位?是否瀕臨海洋?(2)說出貴州大致的經緯度范圍。(3)找歸納:貴州位于我國西南部,為內陸省份;貴州位于東半球和北半球低緯度地帶;貴州周圍與四川、重慶、湖南、廣西、云南等省級行政區域單位相。過渡:貴州地形有何特征?課堂活動:引導學生讀圖8—57,完成下列任務。(1)貴州的主要地形類型是什么?貴州所在地形區的名稱是什么?(2)根據高度表和河流流向,判斷貴州的地勢特征。(3)完成P.93“活動”1。(4)貴州省石灰巖廣布,形成了一種特殊的地貌,這種地貌的名稱是什么?這種地貌對地表起伏狀況有何影響?歸納:貴州地處云貴高原東部,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地勢西高東低,地形以高原、山地為主,喀斯特地貌廣布,地表崎嶇。由于地勢差異大,山地氣溫的垂直差異大,往往出現“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過渡:貴州位于南方地區,貴州氣候具有南方地區的共性,也具有鮮明的個性。課堂活動:引導學生讀貴陽的多年平均氣候資料表,說出貴陽的氣候特點。貴陽參考氣候資料月份123456789101112氣溫(℃)5.16.611.016.119.622.223.923.620.616.311.87.4降水量(毫米)20.520.132.887.6164.6225.2177.0126.8100.197.547.418.1歸納:貴州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冬暖夏涼,濕潤多雨,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課堂活動:引導學生完成P.93~94“活動”2。歸納:地勢對貴州平均氣溫和局部地區的氣溫影響很大。由于海拔較高,貴州夏季較涼爽;貴州緯度較低,使得貴州冬季平均氣溫不低。過渡:在這種地形和氣候條件下,貴州的河流有何特征?課堂練習:引導學生讀圖8—57,完成下列任務。(1)找出烏江、北盤江、赤水河、清水江等,觀察它們的大致流向。(2)貴州河流大多水能資源豐富,請解釋其主要原因。(降水豐富,河流水量大;地勢差異顯著,落差大)(3)貴州河流常常出現“無頭”、“無尾河”,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喀斯特地貌廣布,地下多溶洞,暗河眾多)(4)貴州降水豐富,但是許多地方水資源非常短缺,這是為什么?(喀斯特地貌廣布,地表水容易滲漏;地表起伏大,容易流失;降水季節和年際變化大,蒸發強等)歸納:貴州的主要河流有烏江、北盤江、赤水河等,水能資源開發具有顯著優勢,多地下暗河,地表水資源較缺乏。過渡:除了水能資源豐富外,貴州還擁有許多具有優勢的礦產資源。課堂活動:展示貴州礦產資源分布示意圖,引導學生了解貴州礦產資源的特點。歸納:貴州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煤、汞、重晶石、磷、鋁土等。【自然災害與環境問題】教學導入:方案①:過渡式導入:貴州的自然地理環境為當地人們帶來了豐富的資源,同時也給當地帶來了自然災害。在利用自然資源時,人們不合理的行為也給自然環境造成了破壞。我們一起來了解貴州的主要自然災害和環境問題。方案②:圖片導入:展示貴州滑坡、泥石流、干旱、冰凍等自然災害的圖片和水土流失、石漠化等生態破壞的圖片。這些自然災害和環境問題嚴重影響著當地居民的生產生活。教學過程:課堂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相關內容,完成下列任務。(1)貴州主要的生態環境問題有哪些?(2)貴州主要的自然災害有哪些?(3)造成貴州石漠化現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歸納:貴州境內石灰巖分布廣泛,大部分地區土層較薄,由于不合理的墾殖活動,破壞了原有植被,造成嚴重的水土流失,導致基巖大面積裸露而出現石漠化現象。當地山高坡陡,地形起伏大,氣候暖濕,加之降水集中,更加劇了石漠化過程。影響貴州的主要自然災害有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和干旱、冰凍、冰雹等氣象災害。課堂活動:引導學生完成P.94“活動”。歸納:石漠化發生過程中的主要問題出在“毀林開荒”這一環節。不合理耕作、系,既要采取措施減少人類不合理活動對環境的破壞,又要因地制宜地發展經濟。【環境保護的有效措施】教學導入:方案①:過渡式導入:在貴州社會經濟的發展過程中,因不合理的人類活動導致了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石漠化。石漠化現象進一步加劇了貴州耕地資源不足的矛盾。為了協調當地人地關系,貴州應采取環境保護的有效措施。方案②:圖片導入:展示教材“石漠化治理前”和“石漠化治理后”圖片,引導:當地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導致環境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教學過程:課堂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正文相關內容和P.95“貴州的石漠化治理”材料,說一說貴州為治理水土流失和石漠化而采取的有效措施。歸納:貴州治理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的有效措施:(1)封山育林、人工種草、草地改良、坡耕地改梯田等生態環境恢復措施;(2)推進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城市的建設;(3)高效、合理利用石漠化地區有限的水土資源,重點發展生態經濟型林(果、藥)草業,發展適合石漠化地區的特色產業(如綠色食品、旅游觀光等)。經過多年的艱苦努力,貴州初步構建了長江和珠江上游地區的生態屏障,石漠化治理成效顯著。過渡:封山育林是貴州恢復生態環境的主要措施之一。要做到封山育林,在石漠化現象嚴重的貧困山區必須進行生態移民,以最大程度地減少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干擾,充分利用自然環境的自我調節功能,盡快恢復當地的植被。課堂活動:引導學生完成P.96“活動”。小結:要保護生態環境治理措施的可持續性和有效性,必須做到發展和保護并舉。【資源利用的成功經驗】教學導入:方案①:過渡式導入:從前面的學習中,我們知道,貴州省的礦產資源、水能資源和旅游資源非常豐富,但是水資源和耕地資源不足。貴州利用自然資源發展經濟的過程中,取得了許多成功的經驗。方案②:圖片導入:展示黔中水利樞紐工程、烏江渡水電站、六盤水煤田開發、游覽黃果樹瀑布的相關圖片,引導:貴州因地制宜地發展經濟,充分利用資源優勢、克服資源劣勢發展特色產業,在資源利用方面取得了許多成功經驗。教學過程:引導:貴州因地形原因,耕地資源不足,同時地表水資源也比較缺乏。我們以水資源利用為例,來看一看貴州是如何合理利用水資源的。課堂活動:閱讀材料,完成下列任務。材料1貴州地處長江、珠江上游,年降水量1100~1300毫米材料2黔中水利樞紐壩址位于長江流域烏江干流六枝三岔河平寨河段。工程分兩期建設,一期工程計劃總投資73億元,工程建成后,可解決貴陽市2020年城市供水需要和貴州省六枝北部等7個縣、42個鄉鎮51.17萬畝農田灌溉,解決5個縣城和28個鄉鎮供水,解決農村35萬人和31.5萬頭牲畜飲水安全問題。黔中是貴州中部地區,核心區包括貴陽市、安順市在內的區域,是貴州省經濟最為發達的地區,同時也是人口最為密集、用水矛盾最為突出的地區。(1)請從自然地理的角度,分析貴州許多地方都存在缺水問題的原因。(喀斯特地貌,多滲漏;地形起伏大,水資源易流失;降水季節分配不均;水資源地區分布不均等)(2)結合材料,想一想,應如何緩解貴州的用水矛盾狀況。歸納:為了合理利用水資源,增強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貴州建設了一大批水利基礎設施,使當地人民的用水狀況得到改善,還擴大了農田灌溉面積。課堂活動:閱讀教材相關內容和下列材料,完成下列任務。材料1貴州素有“江南煤海”之稱,2002年末保有儲量492.27億噸,居全國第5位,超過南方12省(區、市)煤炭資源儲量的總和。有“江南煤都”美譽的六盤水,是長江以南最大的煤炭產地,其4個縣、區、特區都是富煤地區,遠景儲量達844億噸。豐富的煤炭資源,使六盤水成為我國重點煤炭基地,除了傳統的國有大礦,大大小小的地方中小煤礦星羅棋布。六盤水市擁有地方大中型煤礦約40處,小型煤礦約300處。貴州煤炭不僅儲量大,且煤種齊全、煤質優良,為發展火電,實施“西電東送”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為煤化工、實施“煤變油”工程提供了資源條件。材料2貴州水能資源蘊藏量為1874.5萬千瓦,居全國第6位,其中可開發量達1683.3萬千瓦,占全國總量的4.4%,特別是落差集中的河段多,開發條件優越。材料32011年貴州能源生產量及其占全國的比重。煤炭(萬噸)火電(億千瓦·時)水電(億千瓦·時)全國產量247393.940140.746989.45貴州產量130331023.99320.15貴州產量占全國的比例5.27%2.55%4.58%(1)描述貴州煤炭資源的分布特征。(2)分析貴州開發水電的優勢條件。(3)近年來,貴州能源開發的主要措施有哪些?歸納:近年來,貴州加大煤炭基地建設力度,依托大型煤炭基地,建設一批大型煤電基地。與此同時,貴州充分發揮“水火互濟”優勢,優先發展火電,深度開發水電。課堂活動:閱讀教材正文相關內容和P.97“黃果樹瀑布與織金洞”材料,結合下列材料,完成相關任務。2012年貴州旅游業發展情況指標名稱單位絕對數比上年增長(%)旅游總人數萬人次21401.1825.8國內旅游人數萬人次21330.6825.8入境旅游人數萬人次70.5020.5旅游總收入億元1860.1630.1其中:國際旅游(外匯)收入億美元1.6925.1(1)根據表格數據,分析目前貴州旅游業發展的特點。(2)貴州發展旅游的優勢條件和不利條件分別有哪些?(3)想一想,大力發展貴州旅游業的主要措施有哪些?歸納:貴州旅游資源豐富。近年來,隨著旅游資源的有序開發,旅游配套設施的逐步改善,貴州旅游業增長迅速。課堂活動:引導學生完成P.98“活動”2、3,了解貴州土地資源開發和紅色旅游開發狀況及其成功經驗。【附1:本節教學中應注意滲透的方法】1.討論教學法討論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主要通過學生間的相互交流討論而完成既定教學任務的教學方法。在教師的指導下,或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或使學生全體參與,圍繞一個或一系列學習問題展開討論,各抒己見,相互啟發,通過陳述、交流、商榷和爭論,為自己的觀點尋求理論依據,直到達成一致看法。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獲得知識,培養多種能力。本節教學內容中,適合進行討論的主題很多,可以設計以下幾個討論主題:(1)根據圖文資料,歸納貴州的自然地理特征。(2)分析貴州石漠化產生的自然原因與人為原因。(3)分析治理石漠化應采取的有效措施。(4)分析貴州合理利用水資源和土地資源的有效措施。討論教學法易于喚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興趣,促使他們在交流中持續地去關心所討論的話題。在討論中,為了讓自己所發表的見解引起大家的關注和認同,發言者就必須切合題意,有所創新,就必須從多方面進行思考,從而促進了學生地理思維的邏輯性,發展了他們分析、歸納、綜合的思維能力。在討論過程中,學生還能夠學會禮貌、耐心地傾聽別人的意見,學會與同學交流,吸取他人之長,直至養成合作學習的習慣。同時,學生在形成自己的觀點后,往往有意愿與他人分享,產生交流的欲望,而這種欲望需要通過語言表達出來,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發展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附2:本節活動目標及答案提示】P.93~94活動:【活動目標】引導學生通過分析諺語、讀圖、比較分析等方式,熟悉和理解貴州的地形和氣候特征,培養學生運用資料進行綜合分析的能力。【答案提示】1.“八山一水一分田”指貴州土地中80%是山,10%是水面,10%是耕地,說明貴州地形以山地為主,地表崎嶇。“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指從山麓到山頂氣溫相差很大,不同地區天氣差異大,說明貴州受地形的影響,氣候復雜多樣。2.(1)5個城市所處緯度從高到低依次為上海、武漢、重慶、長沙、貴陽。(2)貴陽夏季氣溫明顯低于其他城市的主要原因是位于云貴高原,海拔較高。(3)認同。貴州緯度較低,導致冬季氣溫不低;海拔較高,導致夏季氣溫不高。這樣就形成了“寒暑適中”的氣候特征。P.94活動:【活動目標】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歸納、討論等形式,理解貴州石漠化的成因和整治措施,培養學生綜合分析的能力。【答案提示】1.主要問題出在“毀林開荒”這一環節。2.不合理耕作、濫墾亂伐、過度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租賃場地合同協議
- 雜糧供銷合同協議
- 授權賣房合同協議
- 裝修暫停合同協議
- 裝修撤場合同協議
- 英語銷售合同協議
- 食品釆購合同協議
- 植拉墻筋合同協議
- 音響訂貨合同協議
- 投資建設合同協議
- 《蘭亭集序》《歸去來兮辭》對比閱讀課件(教材精研+情境任務)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
- 農貿市場計量管理制度(3篇)
- 拼音bpmfdtnl課件教學課件最新
- 一級建造師《港口與航道工程管理與實務》課件專業工程技術
- 國家開放大學《社會心理學》形考任務1-4參考答案
- 《工程制圖》期末考試試卷附答案
- 重癥患者的容量管理課件
- 二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 課件-9 小水滴的訴說 部編版 (共16張PPT)
- 生產設備點檢記錄表
- 轉化膜與著色技術
- DL∕T 1286-2021 火電廠煙氣脫硝催化劑檢測技術規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