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待賈而沽
9-5子畏于匡(1),曰:“文王(2)既沒,文不在茲(3)乎?天之將喪斯文也,后死者(4)不得與(5)于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6)?”
(2)文王:周文王,姓姬名昌,西周開國之君周武王的父親,是孔子認為的古代圣賢之一。(3)茲:這里,指孔子自己。(4)后死者:孔子這里指自己。
(5)與:同“舉”,這里是掌握的意思。
(6)如予何:奈我何,把我怎么樣。
外出游說時被圍困,這對孔子來講已不是第一次,當然這次是誤會。但孔子有自己堅定的信念,他強調個人的主觀能動作用,認為自己是周文化的繼承者和傳播者。不過,當孔子屢遭困厄時,他也感到人力的局限性,而把決定作用歸之于天,表明他對“天命”的認可。7-23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1)其如予何?”
公元前492年,孔子從衛國去陳國時經過宋國。桓魋聽說以后,帶兵要去害孔子。當時孔子正與弟子們在大樹下演習周禮的儀式,桓魋砍倒大樹,而且要殺孔子,孔子連忙在學生保護下,離開了宋國,在逃跑途中,他說了這句話。他認為,自己是有仁德的人,而且是上天把仁德賦予了他,所以桓魋對他是無可奈何的。3-24儀封人(1)請見,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嘗不得見也。”從者見之(2)。出曰:“二三子何患于喪(3)乎?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4)。”
(3)喪:失去,這里指失去官職。
(4)木鐸:木舌的銅鈴。古代天子發布政令時搖它以召集聽眾。
孔子在他所處的那個時代,已經是十分有影響的人,尤其是在禮制方面,信服孔子的人很多,儀封人便是其中之一。他在見孔子之后,就認為上天將以孔夫子為圣人號令天下,可見對孔子是佩服至極了。子曰:“君子疾①沒世②而名不稱焉。”
【注釋】①疾:恨。②沒(mo)世:死亡。那豈不是說人不出名,終生遺憾了嗎?所謂人生在世,名利二字。
一個“名”字,白了多少少年頭,流了多少英雄淚!
“老冉冉其將至兮,恐修名之不立。”這是三閭大夫屈原的恐慌。“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聞。”這是科舉時代讀書人的最高理想和精神慰安。
“不能流芳百世,寧可遺臭萬年。”這已把對“名”的追求推向了極端。
至于“功成名就”、“揚名顯親”等,更是鑄造著中國讀書人
的人格心理。就是孔子自己,如我們在前面已多次談到的那樣,
雖然反復申說“人不知而不慍”之類的話,但也感嘆“沒有人知道
我啊!”(《憲問》)不被人知道,不被人了解,也仍然是孔子作
《春秋》也是為了“自見于后世”。(《孔子世家》)說穿了,正是“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因此,儒學并非不重名,并非不喜歡“令廣譽施于身”(孟子語),而只是反對聲聞過情,沽名釣譽,欺世盜名罷了。
有道是,追名逐利。世不重名,則人盡趨利。如此說來,追
名倒也并不是壞事。至少可以使我們不生活在一條人人爭權奪利
的單行道上吧!
子貢曰:“有美玉于斯,韞櫝①而藏諸?求善賈②而沽③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
【注釋】①韞(yun)櫝(du):藏在匣子里、韞,藏;櫝,匣子。②賈(gu):商人。③沽:賣。儒者常常以水和玉比德,所以,當子貢一說到有美玉在這里時,孔子便知道他是以玉設比,于是作出了“我正等待著識貨的商人哩”的回答。
子貢所提出來的,實際上是讀書人出不出去做官的政治態上問題。
子貢給出的是兩個選擇要么“韞櫝而藏”,珍藏在匣中;要
么”求善賈而沽”。找一個識貨的商人把它賣出去。這兩個選擇實
際上就是孔子所說“用之則行,舍之則藏”(《述而》的“行
藏”問題。孔子在這里的回答是傾向于“行”的方面,即“沽之
哉!沽之哉!”賣出去吧,賣出去吧!這反映出孔子思想中積極入
世的一方面。但下面的回答值得我們特別注意,孔于說的是“我
待賈者也”而子貢問話中說的是“求善賈而沽諸?”
一“求”一“待”,態度大有不同。
這里面的微妙區別,正如朱熹在《論語集注》中引范氏的看法:
讀書人不是不想做官,只不過厭惡用不正當的手段去謀取官
位罷了。讀書人等待被任用,就像美玉等待識貨的商人來買一樣
以伊尹、伯夷、姜太公等人為例,如果沒有成湯文王的任用,就
是終身默默無聞也沒有關系,絕不會主動去炫耀自己以求做官。
簡而言之,讀書人可以做官,但卻不可以求做官,不可以“跑官”——像后世有些人那樣,一到“換屆”的時候,東奔西跑
利用一切關系和紐帶,削塵腦袋往上鉆,千方百計向上爬。即便
不能往上爬,起碼也要保住現有官位不變。
以“毛遂自薦”的觀點來看,“待賈而沽”而不“求善賈而沽”,是不是有些迂腐了呢?
何況,如果人人都待賈而沽,那我們今天那些鋪天蓋地的招聘廣告不就都白打了嗎?“待賈而沽”說明了這樣一個問題,孔子自稱是“待賈者”,他一方面四處游說,以宣傳禮治天下為己任,期待著各國統治者能夠行他之道于天下;另一方面,他也隨時準備把自己推上治國之位,依靠政權的力量去推行禮。因此,本章反映了孔子求仕的心理
17-5公山弗擾(1)以費畔,召,子欲往。子路不悅,曰:“末之也已(2),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而豈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為東周乎?
(1)公山弗擾:人名,又稱公山不狃,字子洩,季氏的家臣。
(2)末之也已:末,無。之,到、往。
17-7佛肸(1)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聞諸夫子曰:‘親于其身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2)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堅乎,磨而不磷(3);不曰白乎,涅(4)而不緇(5)。吾豈匏瓜(6)也哉?焉能系(7)而不食?”
「注釋」
(1)佛肸:音bìxī,晉國大夫范氏家臣,中牟城地方官。(2)中牟:地名,在晉國,約在今河北邢臺與邯鄲之間。(5)緇:音zī,黑色。(6)匏瓜:葫蘆中的一種,味苦不能吃。(7)系:音jì,結,扣。
首先還是孔子通權達變的思想。按理說,莫說子路,就是我
們一般人對孔子要去應一個叛亂家臣的招聘也是不理解的。因為
孔子不僅對家臣執國政,就是對大夫執國政也是反對的,怎么還
會去為一個叛亂的家臣效力呢?但以孔子回答子路的話,我們可
以揣摸出,他之所以想應佛胖之召,是想借家臣(佛胖)的叛亂
而反對大夫專權,恢復“禮樂征伐自諸候出”,甚而至于達達“禮
樂征伐自天子出”的目的,并不是想和叛亂者同流合污。這樣說
起來,是不是有點“曲線救國”的味道了呢?
這段話中的第二個要點是孔子會不會和叛亂者同流合污的問
題,子路最不能理解的也是這一點。老師您不是自己說過不能到
為非作歹的人那里去嗎,現在怎么又出爾反爾,要到佛伴這個叛
亂者那里去了呢?孔子于是以“磨而不磷,涅而不緇”的道理加
以回答,就像我們說“出污泥而不染”一樣。真正的君子,是在
任何環境中都能堅守自己的節操的。
最后,孔子還說:我難道是個苦葫蘆嗎?只能掛在那里面不能供人食用!這又一次表達了孔子積極入世,希望能夠“行義以達其道”的思想8-13子曰:“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1),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
「注釋」
(1)見:音xiàn,同現。
這是孔子給弟子們傳授的為官之道。“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用之則行,舍之則藏”,這是孔子為官處世的一條重要原則。此外,他還提出應當把個人的貧賤榮辱與國家的興衰存亡聯系在一起,這才是為官的基點。5-21子曰:“寧武子(1),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2),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注釋」(1)寧武子:姓寧名俞,衛國大夫,“武”是他的謚號。(2)愚:這里是裝傻的意思。
政治清明時便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為國作貢獻,政治黑暗時便壓抑自己以求潔身自好,以免同流合污,以免遭忌妒遭迫害。
這就是大智若愚,這就叫難得糊涂。
清代名士鄭板橋說得好:“聰明難,糊涂亦難,由聰明而轉入糊涂更難。”
所以圣人說寧武子的聰明是人們可以趕得上的,而他的那種“愚笨”卻是沒有人能夠趕得上的。
說穿了,發揮才智易,壓抑自己難。
好一個寧武子,愚不可及,實在是非尋常人可及啊!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
所謂“人各有志,不能強勉。”又所謂“鶴鵲安知鴻鵝之志!”.其實都是“道不同,不相為謀”的意思。
當然,“道”在這里的外延較廣,既指人生志向,也指思想觀念、學術主張等。伯夷、叔齊義不食周粟,餓死于首陽山。司馬遷感嘆說:“道不同,不相為謀。真是各人追隨各人的志向啊!”(《史記·伯夷長齊列傳》)
這是政治態度不同不相為謀的典型。
司馬遷又說:“世上學老子的人不屑于儒學,學儒學的人也不屑于老子。道不同,不相為謀。是不是說的這種情況呢?”(《史記·老莊申韓列傳》)這是思想觀念、學術主張不同不相為謀的典型。賈誼的《鵬鳥賦》寫得好:
“貪夫殉財兮,烈士殉名;
“夸者死權兮,眾庶憑生。”
孔子自己也曾說:“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述而》)
“從吾所好”就是道不同,不相為謀。卡爾·馬克思引用過詩人但丁的一句名言,叫做——“走自己的路,讓人們說去吧!”不也是“道不同,不相為謀”嗎?“陽貨欲見孔子①,孔子不見,歸孔子豚②。孔子時其亡③也,而往拜之。遇諸涂④。謂孔子曰:“來!予與爾言。”曰⑤:“懷其寶而迷其邦,可謂仁乎?”曰::“不可。好從事而亟(6)失時,可謂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歲不我與。”孔子曰:“諾,吾將仕矣。”①陽貨欲見孔子:陽貨又叫陽虎,季氏的家臣,這時已把持季氏的大權,成為孔子所說的“陪臣執國命。”(《季氏》)“見”,在這里為使動用法,是陽陽貨想去拜見孔子去拜見他的意思。③時其亡:等到陽貨不在家。時:伺;其,代指陽貨;亡,無,不在。⑤曰:以下幾個“曰”字后面的話均為陽貨自問自答。后來的事實證明孔子并沒有做陽貨的官。所以,孔子的答辭不過是虛與委蛇,敷衍應付他罷了。因為不愿意在大街上受他胡攪蠻纏,又不愿意直接得罪他,甩開他就走。有時候來一點虛與委蛇,,應付應付也不是什么老于世故,圓滑取巧的問題。關鍵是要看你對什么人,處什么事。如果毫無原則地一律虛與委蛇,那當然就是另外一回事了。;;orz25msr;導、去景德鎮之初無奈在“盛元酒店”演奏說唱,以及趕走竊賊救了梁爺爺和梁奶奶、那場可怕的瘟疫、“南北小飯莊”、以后巧遇稷山李老鄉,以及這最后幾年在杭州與李老鄉聯手經營“昌盛絲綢行”等等經歷大致敘說一遍。喬氏一家人的心情,隨著耿正的娓娓敘述,忽而滿腹惆悵,忽而感慨唏噓,講到最后,大家又不禁喜極而泣了。喬氏說:“老天爺保佑啊,你們現在終于可以衣錦還鄉了,只是你們爹爹……”說著又開始掉眼淚了,難過地說:“可憐了你們的娘和小妹妹,盼了快十年了,卻再也見不到……”小青擦把眼淚說:“姆媽你就別再傷心了,他們的娘和小妹妹總算是把他們三個給盼回去啊!”東伢子也說:“姆媽,小青說得對,盼回去他們三個也是大喜事啊!再說,耿伯伯已經去了這么多年了,再傷心又有什么用呢?我們活著的人,要往前看啊!”喬氏擦把眼淚點點頭,說:“我知道啊,可就是忍不住這淚。耿嫂子,她太可憐了……”喬氏說著,忽然又想起了什么,眨著淚眼問耿家兄妹三個:“我記得你們爹當年和我說過,他當初只是想帶你們三個出來打拼一番的,最多只干十年,肯定就回去了。若真得能夠發達,就回老家建學堂,蓋戲臺!你們現在還真是想這樣做的嗎?”耿正點點頭說:“是要這樣做的!我們在外邊苦心拼搏了這么多年,為的就是要實現爹爹的愿望!”東伢子說:“耿伯伯真正讓人佩服!你們三個也真正讓人佩服!還有你們的娘!多么有骨氣的一家人啊!”耿正關切地問小青和東伢子:“說說你們吧!你倆是什么時候結婚的?”小青臉紅了,小聲兒說:“就在你們走后的那年秋天。東伢子比我大三歲,他婆婆年紀也很大了,希望能早點兒看到曾孫娃。只是,我挺遺憾的,沒有給爹守孝三年……”耿英立刻就想起了那個扁扁嘴巴的善良老婆婆,說:“婆婆是個非常善良的好老人兒呢,她老人家現在身體還好嗎?”小青搖搖頭,輕輕地說:“沒啦!”東伢子說:“今年開春兒沒的。唉,八十五歲,高壽了,也看到了活蹦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四川蓬溪文旅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和工作人員4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九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 第一單元 我們真的長大了 第三課 伸出你的手 第1框 在關愛中成長教學設計 人民版
- 全國電子工業版初中信息技術第四冊第1單元1.4活動3《預測高溫時盆栽的用水量》教學設計
- 五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教學設計-13《探訪古代文明》(第二課時) 人教部編版(五四制)
- 人教版數學六年級下第二單元 第5課時 解決問題教案
- 初中物理北師大版八年級上冊三 學生實驗:探究物質的一種屬性-密度教案
- 七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 第四單元 生命的思考 第十課 綻放生命之花 第一框 感受生命的意義教學設計 新人教版
- 工程項目管理培訓
- 七年級地理上冊 1.3地圖教學設計3 (新版)新人教版
- 2024云南廣南供銷集團有限公司招聘2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籍貫對照表完整版
- AGC 系統安全事故應急處置程序
- 變位齒輪與變位齒輪傳動
- 二級精神病醫院評價細則
- TGIA 004-2020 垃圾填埋場地下水污染防治技術指南
- GB/T 148-1997印刷、書寫和繪圖紙幅面尺寸
- 《思想道德與法治》 課件 第三章 弘揚中國精神
- 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平均數教學教材課件
- (更新版)中國移動政企行業認證題庫大全-上(單選題匯總-共3部分-1)
- 中國古錢幣課件5(宋元明清)
- 2022年小升初入學考試數學真題重慶市巴川中學初一新生入學水平測試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