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報》音樂史料的功能與價值_第1頁
《申報》音樂史料的功能與價值_第2頁
《申報》音樂史料的功能與價值_第3頁
《申報》音樂史料的功能與價值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申報》音樂史料的功能與價值

《神報》是中國現代報紙中發行最多、最長、影響最大的報紙。它的出版歷經了清末到國民政府共77年,是中國近現代史研究的第一手資料,被人們稱為中國近現代史的百科全書。近年來,隨著對《申報》史料的深度挖掘,各學科在《申報》視域下的研究成果層出不窮。縱觀近些年的音樂相關研究成果,我們得知,專著類的研究集中在對“戲劇戲曲”的輯錄與研究,如《由申報戲曲廣告看上海京劇發展(1872—1899)》、《〈申報〉戲曲文章索引》(《上海戲曲史料薈萃》第四集)、《〈申報〉京劇資料選編》等;學位論文中以南京師范大學中國音樂史學團隊為主,他們對《申報》的音樂史料進行了系統整理與研究;期刊論文對《申報》中出現的人物、曲種、音樂機構等方面進行了點描式研究。這些研究成果發掘并運用了《申報》中的新史料,豐富了中國近現代音樂史研究。但由于《申報》體量過于龐大,對研究者整體把握其中音樂史料有極大的難度。因此,想要探究《申報》中的音樂史料存在情況,首先需要對《申報》音樂史料進行全面梳理,其次需要對音樂史料存在特征進行歸納總結,最后需要對其功能與價值進行探究。一、人竹枝詞,《唐方面》“《申報》創刊于1872年4月,音樂史料首次出現在1872年5月29日第三版“滬上西人竹枝詞”欄目中。這一段史料由一首七言絕句與一段作者自注構成?!安1窬菩蒉o,擊鼓淵淵節奏遲。入抱回身歡已極,八音筒里寫相似(思)。”作者自注擊鼓勸酒已為極樂,并有八音筒奏中外各樂。自此,《申報》以其獨有的視角,開啟記錄中國近現代社會發展變遷的先河。1.本報紙的曲譜質量民《申報》音樂史料按照史料性質來看,可分為“有聲性”的史料和“無聲性”的史料。《申報》中刊載了大量音樂曲譜、歌詞等音樂史料,成為研究近現代音樂史的第一手“有聲性”史料。從數量上看,這類曲譜史料的刊載并非常態,在報紙中偶有出現。從質量上看,由于限于當時印刷技術、紙張材質的原因,其所刊載曲譜質量良莠不齊。主要表現為曲譜名稱、作者相關信息模糊難辨,五線譜或簡譜打譜不規范、標記錯誤等?!渡陥蟆分械摹盁o聲性”史料指的是以文字記錄的音樂史料。這一類史料從數量上看,體量巨大,浩如煙海,幾乎每日都有記載。從分布來看,這一類史料可以說是星羅棋布,既分散出現在正刊的相關新聞、通訊欄目中,也集中出現在相關增刊、副刊、周刊的評論、廣告中。從質量上看,除受限于印刷質量,部分文章內容寫得也相對晦澀難懂。這是因為《申報》的發行經歷了相對較長的時間,所刊載的文章從早期無標點的文言文到后期接近于今日的白話文樣樣都有,給研究者閱讀帶來一定阻礙。2.照片音樂史料《申報》中的圖片音樂史料按照體裁來看,可分為“寫意性”的圖畫和“寫實性”的照片?!渡陥蟆窂?872年11月14日開始刊載最早的廣告插圖,從1876年開始進行圖文并茂的新聞報道。圖文設計的加入,增加了《申報》的閱讀趣味性,使得更多受眾易于接受,也使得《申報》史料具有更高的“寫實性”。中國新聞理論研究的先驅戈公振先生在他的扛鼎之作《中國報學史》中有這樣的論述:“文義有深淺,而圖畫則盡人可閱;記事有真偽,而圖畫則赤裸裸表出。蓋圖畫先于文字,為人類天然愛好之物。雖村婦稚子,亦能引其興趣而加以粗淺之品評?!薄渡陥蟆分械膱D畫音樂史料存在于早期的各類畫報之中,如《點石齋畫報》。這類音樂史料的特點在于“寫意性”,其對音樂相關事件、人物的記錄、記載多集中于趣味性。作者在圖畫中勾勒出相關場景、事件、樂器的主要輪廓,細節部分大多一筆帶過,其記錄內容集中在音樂活動場景等。伴隨著新文化運動的深入開展,攝影技術的傳入與應用造就了專業攝影記者。20世紀20年代后,《申報》上的照片如雨后春筍般出現。《申報》中的照片音樂史料具有“寫實性”的特點。照片音樂史料可以清晰地記錄音樂活動場景、音樂人物容貌、音樂會現場、樂器形制等,照片史料的寫實性決定了其具有不可替代的史料價值。但是,由于當時印刷技術相對落后,加之影印、掃描等后期處理,不少照片史料并不能發揮其真正的價值。照片模糊、黑化等問題嚴重影響其使用價值。二、音樂史料分類《申報》音樂史料依據其在報紙中的功能可分為新聞音樂史料、廣告音樂史料、評論音樂史料。這三種功能的音樂史料在存在情況、記載內容以及價值意義方面都各有千秋。1.“音樂”視角下的新聞音樂史料“三大內容”李大釗認為:“新聞是現在新的、活的社會狀況的寫真。歷史是過去、舊的社會狀況的寫真?,F在的新聞紙,就是將來的歷史?!毙侣勈菆蠹埧d的重頭戲,《申報》中的新聞音樂史料分為“有關”與“無關”兩類?!坝嘘P”新聞音樂史料從內容上看,新聞標題直接切中音樂事件與人物,或者記載文字中絕大部分與音樂事件相關。從分布來看,這一類音樂史料多存在于藝術類專欄中,如“藝術評論”“藝術新聞”以及后期的“藝術界”。這些欄目的設置目的就是集中報道、評論與音樂藝術相關的新聞,具有科普性的特點。其內容包含了音樂會報道、音樂家介紹、音樂家活動行蹤、樂器介紹、音樂教育等,所占篇幅不小,內容與音樂緊密結合。如“市政廳音樂會”系列報道以及1923年1月至3月對歐陽予倩在社會上的活動給予持續跟蹤報道。這類新聞的撰寫者多為該領域的專家,如近代著名的音樂教育家吳夢非、傅彥長,音樂評論家張若谷等?!盁o關”新聞音樂史料從內容上看,新聞標題多與音樂事件無直接聯系,或者記載文字絕大部分與音樂事件無關。從分布來看,這一類音樂史料散若繁星,一般存在于各條新聞之中。如各類政府、學校慶典新聞中的音樂活動、音樂人物行蹤、花邊新聞等,其在新聞總體字數所占比例極小,多則不過百字,少則一二詞。如新聞《女子第一日之盛會》一文記述了一場演藝會的情況,文中對天氣情況、會場情況、來賓情況進行了介紹,與音樂相關的內容精煉出來就是“女士演奏各種音樂唱演舊劇,日本女藝員演示西洋舞”。這類新聞的撰寫者信息不詳,亦或無從考證??傮w來說,新聞音樂史料整理較為復雜。首先,新聞音樂史料的篩選整理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其次,新聞音樂史料展示事件常脫離音樂本體,對音樂史研究意義甚微。最后,新聞音樂史料需要通過“以史證史”確定其寫實性,避免由于撰稿人個人因素而言過其實。2.“音樂即人生”廣告的出現和發展《申報》中音樂廣告種類繁多,這些廣告向讀者推銷音樂產品與音樂服務,直接反映了當時的音樂生活、音樂消費情況。廣告音樂史料由起初的簡單文字描述,逐漸發展成為整個版面、整刊圖文并茂的音樂廣告。這些廣告主要可分為演出廣告,唱片、樂器與圖書銷售廣告,教育培訓招生廣告三大類。演出廣告是當時各個劇場、舞臺以海報形式刊載的演出信息。由于劇場、舞臺經濟實力強勁,這類廣告每日都有,版面醒目。廣告內容包含劇場舞臺名稱、曲目名稱、演員信息、演出時間等,不過這類廣告內容的重復性強,內容更新頻率為半個月至一個月不等,內容更新的幅度小。如《申報》1876年8月22日第五版上出現的三則廣告——徐家匯花園中即將有外國樂手演奏樂曲;丹鳳戲院上演的戲曲,分日場與夜場,曲目有所變化;天仙茶園上演的戲曲同樣分為日場與夜場。這些廣告會集中在一起,方便讀者閱讀。廣告的內容隨劇院演出的階段性變化而變換。1927年5月27日起,《申報》開辟了專門的版面用來刊登廣告,刊登的是與戲院戲曲、舞臺、茶樓演出等相關的內容。當時的知名戲院如北京大戲院、萬國戲院等都曾刊登過廣告,還有一些通俗類戲院如城南通俗影戲院等也刊登過廣告。所刊登的演出內容五花八門,有傳統戲劇、滑稽戲、舞會、歌劇、西洋音樂會等。唱片、樂器與圖書銷售廣告的影響力稍遜于演出廣告,其數量與所占版面都不如演出廣告。廣告出現的頻率也并非每日,內容在一定時間內相對穩定。如英商謀得利洋行、百代唱片等唱片行,鋼琴、小提琴、唱片機銷售,復興音樂教材、音樂理論書銷售等。教育培訓招生廣告指的是學校招生、業余音樂培訓招生的廣告。私立學校招生廣告一般出現在每年的4—6月份。業余音樂培訓機構由于財力問題,其廣告間歇性地出現在廣告欄中,且較為簡短明了??偟膩碚f,《申報》廣告音樂史料具有獨特的價值。我們從廣告的數量以及種類上可以發現,近代社會音樂娛樂活動豐富,娛樂項目種類繁多。從廣告的內容上看,這些廣告如同一張張節目單,記錄當時社會上所上演的節目、演員姓名、演出時間與地點等具體信息。相比之前的新聞音樂史料,從廣告音樂史料中我們可以更加直接地了解當時社會時興的音樂。廣告中的音樂史料對單獨研究某一時期的音樂流行、消費等情況,或是研究近現代某一段時期音樂發展的嬗變,都能給予足夠的支持。3.評論音樂史料《申報》評論音樂史料的撰稿人由專業的音樂教育家、音樂評論家組成,撰寫富有知識性、趣味性、學術性的音樂理論文章,對當時的音樂熱點問題進行討論。由于《申報》中評論音樂史料存在于文藝副刊中,對它們的整理與使用更為方便、直接。這些副刊中的評論音樂史料相較于新聞與廣告,篇幅較長,字數較為固定;內容不局限于當時的音樂事件,也會涉及古代音樂藝術;書寫更為規范和專業,富有學術思想。在評論音樂史料中,副刊類音樂史料的內涵最深,學術價值也最高。副刊中的音樂史料有兩種特性:第一,它作為獨立存在,不必具有新聞性,有一定的版面與內容自由;第二,副刊登載的內容獨具文學氣息與文藝色彩,副刊作為當時各專業領域人才交流的公共平臺,所載文章極具專業性,而且全文刊載。在副刊上發表過評論文章的有魯迅、茅盾、郁達夫、老舍、巴金等文學巨匠,他們的文章具有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在兼顧可讀性的同時,對讀者具有教育、啟發的作用?!渡陥蟆分械母笨蹲杂烧劇贰洞呵铩返瘸TO“劇談、伶評、戲曲沿革、音樂掌故、伶界藝文、名優小史、劇本、樂譜”等欄目,它們會刊載系列文章。如“劇談”欄目刊載的記述戲曲沿革的系列文章有《楚曲之產著及流傳》《秦腔之產著及流傳》《雜曲之種類》等,其撰稿人有張若谷、丁悚、沈浙聲等知名音樂家。他們所撰寫的文章結構清晰、觀點明了,更有作者將刊載的系列文章整合后直接出版。如《申報》1924年1月1日元旦刊載的《中國戲劇之概況》一文,結構是標準的三段體。第一段介紹了當時戲曲的代表者,并介紹了其起源與特點;第二段總結了中國戲劇的四個性質特點;第三段對中國戲劇的發展提出三點建議。該文最終收錄于作者“馬二先生”的《嘯虹軒劇談》一書中。副刊中這類具有學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