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自然地理學的創始人是。A.洪堡德B.道庫恰耶夫C.伊薩欽科2、自然地理學的研究對象是A.地理環境B.自然地理環境C.PRED系統3、景觀學的創始人是A.貝爾格B.索恰瓦C.帕薩格4、綜合自然地理學的創始人是。A.道庫恰耶夫B.洪堡德C.伊薩欽科5、綜合自然地理學的研究對象是。A.地理環境B.自然地理環境整體C.PRED系統6、景觀生態學的創始人是。A.貝爾格B.索恰瓦C.帕薩格7、冷濕的森林沼澤環境的標型元素是8、《21世紀議程》是在年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上提出的。9、堅持地理環境決定論的人是A.孟德斯鳩B.道庫恰耶夫C.白呂納10、從土地評價的類型來看,美國八等制基本上屬于。A.潛力評價B.適宜性評價C.經濟評價11、按照道庫恰耶夫的理解,是自然地理綜合體的一面鏡子。A.植被B.土壤C.氣候12、美國八等制的土地潛力級主要是根據劃分的。A.土壤B.適宜性C.限制性13、土地評價因素的選取原則主要是。A.因評價用途的不同而不同B.因地區的不同而不同C.A和BD.因評價者的理論水平差異而不同14、緯度越高,垂直帶譜越A.復雜B.簡單C.不變15、干旱草原環境的標型元素是16、可持續發展的概念首次是在年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上提出的。17、或然論的創始人是。A.維達爾·白呂納B.羅士培C.拉采爾A.潛力評價B.適宜性評價C.經濟評價A.緯度地帶性B.垂直地帶性C.水平地帶性20、FAO土地評價綱要的土地適宜級主要是根據劃分的。A.適宜性類別B.適宜性程度C.限制性因素21、地理系統(自然地理系統)是由首先提出的。A.貝爾格B.索恰瓦C.帕薩格22、濕熱環境的標型元素是。23、可持續發展的概念最早是在中提出的。C.《21世紀議程》24、協調論的思想是由提出的。A.羅士培B.維達爾·白呂納C.拉采爾25、從土地評價的類型來看,《中國1/100萬土地資源圖》的評價系統基本上屬于。A.潛力評價B.適宜性評價C.經濟評價A.緯度地帶性B.垂直地帶性C.水平地帶性D.A、B、C27、山體越高,垂直帶譜越28、下列區劃方案中屬于交叉單列系統的是。A.羅開富的區劃方案B.任美鍔的區劃方案C.黃秉維的區劃方案29、堅持地理環境決定論思想的學者是。A.拉采爾B.羅士培C.維達爾·白呂納30、從土地評價的類型來看,城鎮土地基準地價評估的評價系統基本上屬于。A.潛力評價B.適宜性評價C.經濟評價31、下列區劃方案中屬于統一單列系統的是。A.地域分異原則B.生產性原則C.發生學原則36、在1913年創造了景觀地理學這一術語,并提出城市景觀、空間景觀等概念。38、早在1945年就提出了“智慧圈”(noosphere)的思想。39、美國農業部的土地潛力分級(分類)系統中,最高單位是。A.潛力亞級B.潛力單元C.潛力級A.自然區B.大地貌區C.自然地帶A.區劃B.自然區劃C.綜合自然區劃A.地帶性與非地帶性相結合的原則C.發生學原則A.地帶性與非地帶性相結合的原則B.綜合分析與主導因素相結合的原則C.發生學原則A.地帶性與非地帶性相結合的原則B.綜合分析與主導因素相結合的原則C.發生學原則A.自然亞區B.自然地區C.自然區A.辛普爾B.帕克C.巴羅斯A.蘇格拉底B.拉采爾C.孟徳斯鳩54、把地理學稱為"人類生態學"的學者是。A.地貌區B.宗教區C.技術經濟區A.突變型邊界B.漸變型邊界C.漸變型與突變型之間的過渡類型A.伊薩欽科B.黑格爾C.洛克A.水熱B.第二級大地構造單元C.地質地貌特征A.自然小區B.自然亞區C.自然區A.自然地理區B景觀C.A和BA.自然亞區B.自然區C.景觀66、景觀(或自然小區)的形態單位是A.土地類型B.自然縣C.自然小區A.自然小區B景觀C.A和B22、在土地分級中,土地單元在地貌上相當于一個;而立地在地貌上則相當于一地帶----地區性---發生學原則,綜合性原則,成功的是。32、提出"自然界是統一的"思想的學者是性和統一性。51、是自然地理系統的低級單位,它在具體地段的表現,可稱為土地系統。52、土地資源在垂直方向一般從土壤母質層到植被林冠層頂部,包括了這一空間的、 和水資源,這使土地資源形成一種特殊的綜合性資源。53、是最低最簡單的自然綜合體,地域劃分的下限單位;54、是內部成分最一致——各自然成分的最小基本單位;55、是綜合特征最一致的土地地段,土地利用的適宜性和限制是相同的;56、是土地分級最高單位。57、從演替原因和性質上,土地演替可分為與兩類。59、景觀成為地理學普遍承認的科學術語是在1906年的一文發表以后。60、土地評價的評價主題為,評價單元為。61、按評價的性質來分,土地評價可以分為和。62、按服務目標的類別來分,土地評價可以分為和。63、按評價的途徑來分,土地評價可以分為和。64、按評價的內容來分,土地評價可以分為和。65、按評價的主題和評價的系統來分,土地評價可以分為和66、土地評價指標有和。診斷指標,評價指標67、土地經濟分析方面的指標它包括、和3組指標。68、土地經濟效果分析方面的指標包括兩組指標。69、土地經濟評價一般有和兩種方法。70、土地評價的間接法有和兩種方法。72、城鎮土地定級系統分為和兩級73、宗地地價一般包括、成交地價和其它派生的地價(如樓面地價、抵押地價、交換價值等)。74、農地分等方法有、經濟統計量模型法和綜合分等法等方法。75、目前,國內外關于農用地估價的方法主要有、評分法和標準田法。76、土地調查和制圖是土地研究的重要手段,它和地理學的其他學科一樣,包括、 三個階段。77、一般來說,美國陸地衛星圖像能滿足1:10萬~1:20萬土地類型調查制圖,而法國的圖像可滿足1:5萬~1:10萬土地類型調查制圖78、是整個土地類型調查和制圖工作最重要的環節79、土地調查和制圖中的野外調查方法有、類型填圖法和地理相關法。80、、和特征描述表是綜合剖面圖的基本內容。土地覆被變化中。83、大量的LUCC研究工作可以歸結為監測、和三個方面。84、土地利用變化主要包括和土地利用集約程度的變化,土地覆被變化則包括土地質量與類型的變化和。87、從系統組成要素分析,土地利用/覆被變化驅動力系統是由自然一生態子系統、 88、從系統結構分析,對土地利用/覆被變化到基礎性作用, 。 101、全石林認為自然區劃的基本原則有:綜合分析與主導因素分析相結合的原則, 。 34、張寶堃(黃秉維)干燥度指數35、景觀(或自然小區)有哪些特征?3、大氣遷移(或空氣遷移);水遷移5、土地單元(或限區);立地(或相)7、大(或大區域);全球(或全球性)15、土地單元(或限區);立地(或相)22、初級地貌形態(或小地貌);初級地貌面(或微地貌)24、中(或中區域);地方性28、全球性;中(或中區域)65、土地潛力評宜性評價經濟評價1、地理環境造利用了的兩種狀態的地理環境,前者如自然地是指隨時間的變化,自然地理環境特征依次變化的過程。從動態發展觀點來看,自然地理環境處于不斷發展變化之中,而我們所看到的各種自然地理環境的組成部分(子系統),源生產力),以及容納污染物的能力。即:期性)演替的現象。節律性也稱周期性。通常根據周期性的特點分成三類:①周期性節律:以嚴格的時間間隔為循環振蕩周期。如:晝夜節律,年節律,季節節律②階段性節律:以不等長的時間間隔為循環振蕩周期。如:生物(或人)的生長節律,③旋迥性節律:以一定的旋迥階段為周期。如:冰期節律(氣候旋迥節律),地質旋迴節相互滲透,融成一個不可分割的統一整體----自然地理綜合整體(自然地理系統),系統隨著輻射干燥K的值增大(0-4),自然地帶由森林——草原——中荒漠——荒漠變化。和植被群系綱(平地自成土和生長良好的平地天然植被),具有一定的熱量水分組合,隨輻射干燥指數K的值增大(0-4),自然地帶由森林——草原——中荒漠——荒漠變化,這種規律就是地理地帶周期律。地理地帶隨輻射凈值與輻射干燥指土地適宜性是指土地對某種用途的適宜程度,包括適宜性類別(類型)和適宜性程度兩個方面;土地的限制性是指土地對某種用途的限制程度,包括限制性類別(因素)和限可持續發展是既滿足當代人需求,又不危害后代人滿足其需求能力;既符合局部人口土地質量:土地的綜合屬性,是針對某一kelloggC隨海拔高度增高氣溫降低(降低0.6℃/100米),降水增多(然后減少),土壤、植被等自生態系統是生物有機體與非生物環境相互作用,占有一定空間,具有一定結構并能完成一定功能的由物質和能量聯系起來的整體。它是由作為生產者的植物,作為消費者的動地理環境及地球表層系統各種地理現象過程在時間、空間等方面的分化和差異稱地理分地球表層(自然地理環境)各組成成分及自然綜合體沿地理坐標確定的方面(垂直、水平),反映地球表層各組成成分及整個自然綜合體分異的客觀規律成為地域分異規律或空間地造成地域分化與差異(地域分異)的各種原因及因素稱為地域分異因素。它是造成地域分在社會環境方面,也同樣具有地帶性的非地帶性。如河流文明(古老、保守)與山區文明(邊遠、新興);南北方的社會差異;東西方差異;人種的緯度地帶性變化等指各自然地理成分和綜合自然景觀(自然地理綜合體)沿緯度作有規律的變化,并且形t:平均氣溫(℃);r:降水量(mm);f:相對濕度Fok>1:濕潤0.6<k<1:半濕潤34、張寶堃(黃秉維)干燥度指數:濕潤(森林):<1;半濕潤(森林草原):1~1.5;半干旱(草原):1.5~2.0;干旱(荒漠:>2.0。隨海拔高度增高氣溫降低(降低0.6℃/100米),降水增多(然后減少),土壤、植被等自該是指在生產上能夠滿足或即將滿足人類當前和可預見到的未來的需求并能夠利用土地科學是全面研究土地的自然特征、土地利用現狀、土地評價原根據土地的成生聯系性及復雜程度對土地個體單位的劃分與合并,區分出一些等級高低有別,復雜程度不同的具體土地單位。土地分級隸屬于自然地理于自然地理區域系統的低級系統的劃分。它是在對自然地理過自下而上合并或者自上而下劃分,產生出一些等級高低有別,復位(個體單位),這些土地單位構成一個土地等級系統,就是土地分級系統?!悺被蛘摺翱啤獙佟N”。當然有學者認為,對于土地系統(地方,土地類)可以采用“綱——型——類”;而對于土地單元和立地可以采用“科——屬——種。土地演替(土地類型演替)是指在一定時間內,土地由一種屬性變向另一種屬性轉化的過現"——階段性的表現。演替變化的順序關系稱演替序列。城市土地估價,農業土地經濟評價。土地經濟評價的目的是為有效針對特定用途(土地利用方式)來評價其適宜性。如FAO土地評價綱要,中國1:100或稱土地潛力分類,主要是根據土地的自然性質(土壤、氣候、地形等)及其對于土地是指土地對某種用途是否適宜以及適宜的程度,包括適宜性類別(類型)和適宜性程度兩個方面;土地的限制性是指土地對某種用途的限制程度,包括限制性類別(因素)和又稱邊際效益分析法。所謂毛利,是指農業企業產品的產值(產量×價格)減去生產費將待評估土地與較近時期已經發生交易的類似土地交易案例(實例)進行對照比較,按即農用地價格的評估,它不同于農用地分等。農用地估價直接以貨幣單位表示出其高低,它為農用地流轉中的有關價格的確定以及農用地沿地形橫剖面把土地組成與土地類型形態結構表示出來,以綜合不同比例尺的成套同種地圖和同一比例尺的成套地圖的編制,③存在獨特的自我生成物(自我發展形成物):生物、風化殼、土壤層、地貌形態、沉積巖、粘土礦物等通常稱為表成體2、土地科學的研究內容包括4個方面:①土地屬性研究——土地類型學,側重研究土地的類型、特征、分布、結構、演替等;②土地質量研究——土地評價產潛力、土地生產力、土地適宜性和限制性、土地質量等級;③土利用學,側重研究土地利用現狀、存在的問題、合理利用方向、垂直帶性(垂直地帶性):隨地勢高度的變化,沿垂直方向上呈現的水平環帶狀的地域①變化系列相似:(從赤道一→兩極)≈從山底一→山頂;基帶層=水平地帶類型。①自然帶規模(寬度等)差異很大(氣溫遞度變率差異所致):水平一幾百Km;垂直帶——幾十至幾百M。③光照不同:水平自然帶:帶不同,光照不同(緯度影響);垂直帶:光照不變(同一地區)。④自然要素(氣候、土壤、植被等)的特征不完全相同。垂直自然帶各自然要素具有多畫出海洋性水平地帶的垂直地帶性模式圖(略)。畫出關系圖式給2分;答出水平地帶性和垂直地帶性的概念給2分;答出其相似性的2個方面給2分;答出差異性的4個方面給4分;共10分。4、什么是可持續發展?其研究內容主要有哪些?可持續發展是指既滿足現代人需求,又不危害后代人需求;既滿球需求的發展。其研究內容包括4個方面:①一般可持續發展論,包括理論、方法、總住宅等可持續發展;③區域可持續發展,包括國家、地區(省、地、縣)的可持續發展,目標是既滿足全球和國家的需求,又要滿足地區的需求;④全5、什么是土地分級與土地分類?并說明其相互關系。土地分級:根據土地的成生聯系性及復雜程度對土地個體單位的劃分合并,區分出一些土地分類:將同一等級的土地分級單位個體按其相似性進行類群關系(區別):①③④②高一級二級類——型一綱類——型一綱種——屬一科①人類活動(包括生產活動、消費活動和人類本身的發7、聯合國FAO《土地評價綱要》把土地分成哪幾級?各級的依據是什么?N或S;條件適宜綱(相)所占比重較少。②土地適宜類(級)(Class):反映綱內的適宜程度。S:S?--高度(非常)適宜類(級):無限制或限制很小,很適宜所考慮的用途,無需S2--中度(中等)適宜類(級):中度限制和適宜,需投資但仍可獲利;Ss——臨界適宜類(級):較大限制,明顯低生產力,經濟后達到勉強獲利或收支平衡。N:N——當前不宜類(級):當前不適宜,不久的將來可以適宜,變為S。N?——永久不宜性(級):局限性極大,無任何持續利用的可能性。③土地適宜性亞類(亞級)(Subclass):反映級內限制性因素的種類和須采取的措施的④土地適宜性單元(unit):反映亞級內的經營管理的次要差異(限制程度),數目不8、什么是單、雙列系統?其相互關系是什么?主張:①兩類不同起因,分成地帶性單位系列和非地帶這一級中完全結合起來;因常常劃分不到景觀這一級,所以存在著單列系統把地帶性與非地帶性單位結合起來排列的區劃等級系統。又關系:①從分析的觀點來看建立雙列系統是必要的,但從綜全綜合的單列地域單位等級系列。②單列、雙列系統并不排斥,從系統的“聯系單位”正是單列系統的基本單位。③雙列系統具9、什么是綜合剖面法?畫圖說明綜合剖面圖的組成內容。綜合剖析法是指沿地形橫剖面把土地組成與土地類型形態結構②帶狀影像圖(地形圖,類型圖,航衛片);畫圖(略)。不同等級(尺度)的地域分異規律(兩類基本動力)形成一個完整體系。各級之間既有分化(分異)分化(分異)到最小的局地范圍,緯度地帶性和非緯度地帶性作用局地范圍(地方性)分異規律————→土地單位。(1)自然綜合體學說階段,其特點是從要素具有相互聯系來認識整體性;(2)地理系統學說階段,特點是從地理環境的結構和功能來認識整體性;(3)耗散結構理論階段,特點是從地理環境是一個非平衡有序開放系統的角度來認識量的80%,平均厚10-12公里。對流層與水圈和巖石圈表層以及生物圈處于經常的相互水圈水圈是由世界大洋、河流、湖泊、冰川、沼澤、地下水及礦物中的水等組成的。其主體為液態水,但含有多種可溶性鹽、懸浮固體物質、有機主體——世界大洋——面積約占全球面積的71%。水溶解巖石中的固體物質,為滿足巖石圈(又稱地殼)分布在地球硬表面附近,主要由沉積巖以及巖漿巖、變質巖組成的生物圈地球表層有生物存在以及生物生命活動影響所及的空間稱為生物圈,其范圍與3)組分間相互聯系在一定條件通過中介環節來實現。土---植,土壤一根系吸收組分:基本組分大氣,水,土,微生物,植物,母質各組分原則上都可成為關鍵因素,如水熱組分,產物。在自然領域,從緯度地帶性、經度地帶性,到垂直地帶性、作用逐步增加,外動力的作用逐步減少。緯度地帶性受外動力太約。經度地帶性是海陸分布和大氣環流運動的產物。垂和大氣運動。沒有造山運動不可能產生垂直地帶性。非地帶性現受地帶性和非地帶性的影響。廣闊的平原、大洋表層和高顯。陸體大的地區,經度地帶性作用較大,在同一緯度環境反差強烈。高山地區,垂直地帶性占主導地位。大陸板塊接觸增強。我國既有明顯的緯度地帶性,又有強烈的經度地帶性和垂18、土地與土壤的區別:土地與土壤是兩個不同的,不應相互混淆的概念。盡管早在19世根據(1983年簽訂的)《國際海洋法公約》規定的由有關沿海國家管理的專屬經濟區海有8個特征:土地劃分一般采用以下4個原則。使其具有成因——形態結構上的一致性。"發生"著重指現代特征的發生,而不是只追(2)地域分異原則:土地劃分的基本原則。就是依據地域分異規律中地方性尺度的分異規律進行劃分。依據小地貌、微地貌、小氣候、巖性、土質利用等特征為劃分土地個體和進行土地個體分類的依據,由下向(3)綜合性與主導因素相結合的原則——辯證綜合的原則:(4)實用性原則——生產性原則:2)綜合性:多學科聯合,綜合比較各評價指標,辯證綜合,提出主導因素3)比較的原則:橫向比較:比較出最佳利用方式土地上一切可測量和可度量的土地屬性,包括4個方面:②分用途:同一區域(土地級別)中,商、住、工、文衛教育等不同利用類型,都有其④有限期:基準地價是有限年期(本用途最高法定出讓年限)的土地使用權價格,按照國家規定,不同用途土地使用權的出讓年限是不一致的,所以不同用途的基準地價的土地招標資料以及現有土地評估資料。對已經收集到的資料,逐(1)對原始資料有很高的要求。土地經濟評價必須以豐富、準確的原始資料為前提(2)勞動的耗費作統一度量。(4)要更多考慮到地域的差異到這些差異。(5)要有較強的時間觀念。如果說土地的緩解價格短期波動的影響。但對價格的長期變化趨勢往往是難以靠的解譯標志,必須綜合利用各種信息。除以影像特征作為主要用文獻、專題圖、地形圖等所提供的制圖區自然地理基本資料。有益的。例如,利用衛星圖像編繪1:100萬土地類型圖時,用航解決溝谷密度問題,而利用比例尺1:18000的航片編繪1:50000土地類型圖時,用1:2532、生態倫理學的基本觀點(科學基礎)有:適應性(本能);無機自然界的相互協和、反饋(制約)達到穩定與平衡。(1)綜合自然區劃一般方法論(原則、依據、區劃的方法等理論)的研究;(2)區劃方案(等級系統,反映地域分異規律);(3)綜合自然區劃的實踐應用研究。(1)了解不同區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劃分自然區域,確定自然區域界線,揭示自然地(2)摸清各地區(或區劃單位)自然資源的數量質量特征,正確評價各種自然條件對(3)分析在不同科學技術條件下人類利用與改造自然的可能性,現實性及實施后果,35、景觀(或自然小區)有5個特征:①景觀(或自然小區)是地帶性與非地帶性兩種屬性最一致的區域。其內部的差異,②景觀(或自然小區)具有特殊而明顯的形態單位結構,其形態單位就是土地類型。不同的景觀(或自然小區)具有不同的土地類型組合結構,是其他自然區劃單位不具備③由于景觀(或自然小區)的上述特征,使其保存有全部高級區劃單位的典型特征。它一方面能提供自然區域典型的自然特點而有別于土地類自然小區)類型特征不同程度的概括,可以作為劃分各級自然區劃單位的一種標志。④相對于土地類型單位來說,景觀(或自然小區)具有明顯的個體特征和非重復性(區⑤相對于土地類型單位來說,景觀(或自然小區)具有較長的形成歷史,對外部影響景觀(或自然小區)。人與自然環境的關系包括3個方面:(1)自然環境對人類社會發展又重要作用,表現在:①自然環境為人們的生活和生產提供了基本食物、水、空間等基本條件,并舉例;②自然環境的地域平原與山區的差異,氣候帶與熟制,建筑風格的地域差異等;③自然程度隨社會的發展兒不同。隨著社會的發展,生產力技術水平的提高賴程度越來越小。比如過去認為洪水是猛獸,而現在可以有效地調洪(2)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有重要影響。表現在5個方面:①加強重力搬運作用,改變地表形態:墾、牧、樵、采、城建等活動可以改變地表形態,具有有利影響;②改變和影響水平衡和水循環:如修水庫、水渠和調水等;變化產生影響:興建城市→熱島效應,濫伐森林→干旱、暴雨、水人類活動→破壞森林、草原、動物物種、植物物種→生態系統失(3)人與自然環境應該協調發展,遵循4個準則:①人類活動必須與自然環境容量相適(4)舉例2、你認為綜合自然地理學今后有哪些發展趨勢?隨著新技術和新三論、老三論的滲透,理論不斷提高,但基本理論還是以地域分異規(2)模式化:這是理論發展與方法革新的產物,近年來是一個方向。抽象模式空間模式地圖、框圖數學模式立體模型功能模式能量模式物質模式信息模式②.更加注意應用研究:綜自是實踐性很中很強的學科,我國綜合自然地理學研究從為為全面參與環境治理,資源開發,旅游資源評價與開發,景觀開發,城市土地估價與房地產開發等領域。在區域方面,從過去③.研究的技術手段和該法日益更新(2)計算機:遙感圖像處理,機助制圖,面積營養教學模型,土地資源信息庫。④.實驗比重增加綜合自然地理學→(趨向)自然綜合體結構,功能,過程,必須借助實驗方法,把實驗室,實驗觀測站,實地觀察以及定位、半定位觀測相結合來研究一些問題。⑤.注重研究人類與自然環境的關系及可持續發展問題:(1)環境問題:地球本身的環境問題:火山,地震資源環境破壞環境污染(2)土地承載力研究:環境人口容量、土地人口容量(3)土地演替、生態設計與人工調整。3、舉例說明自然地理環境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自然地理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聯系是非常緊密的,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自然地理系統(自然地理環境整體)。在這個系統(整體)中,要素之間的聯系方式多樣,具有許多特點:比如,要素間聯系方式的多樣性,決定了自然地理環境結構的多樣性,產生了不同的結構模式;要素間相互聯系在一定條件通過中介環節來實現,如土壤與植物的關系,是通過根系吸收水分和植物枯枝落葉的分解來完成;要素間聯系的緊密程度并不是絕對一致的,通??煞譃椋夯窘M分大氣,水,土,微生物,植物,母質;和非基概括起來,自然地理環境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表現為以下兩個方面:1)整體效應:包括部分的整體效應和要素的整體效應。一個自然環境要素和其它環境要素之間的相互聯系,是不間斷地進行著,任何一個要素的變化都會影響到其它要素的變化,最終影響整個環境的變化,形成了要素的整體效應。對于一個較大的自然環境整體(系統),其內部由一些小的自然環境系統(也叫部分)所構成,這些部分的變化,同樣也要影響到其它部分,甚至整個系統的變化,這種影響叫部分的整體效應。在整個黃土高原中,森林草地系統(相當于植被要素)是一個關鍵因素,對植被的破壞,加快了水土流失的過程,首先影響到地貌的變化;同時植被的破壞使氣候變干,暴雨增加,也影響到氣候的變化,進而影響到水文狀況的改變;這些變化反過來又使植被生長環境更加嚴酷,植被生長受到影響,形成連鎖反應。最終結果造成整個黃土高原生態環境的破壞。在整個黃土高原中,每個區域,每個流域都是其組成部分和細胞,這些區域環境的惡化,造成氣候的變化,會波及到其它區域,使整個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加劇,生態環境惡化。2)制約關系:各組分相互作用過程中,相互依賴,相互制約,任何一個組分變化對其它無章法)的,也要受到地貌和氣候對植被的制約作用,使植被朝適合本地區特點的方向發展。同時植被的變化還要受到更大范圍環境背景的控制。是一個較為理想的水保先鋒樹種,對水土流失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但刺槐一般生長30年左右后,就會出現樹頂干枯或樹木枯死的現象,其實主要原因就是當地半干旱氣候的"八等制"與“三等制”是關于土地評價的兩類等級系統。"八等制"一般指土地潛力評價系統,以美國“三等制”為代表。"三等制"一般指土地適宜性評價系統,以FAO美國的八等制依據土地利用可能性(土地潛力)和限制性把土地分為三級:量等因素的影響(土地適宜類型及潛力),劃分為八個潛力級。其中I——IV級——農②潛力亞級(subclass):同類限制因素及危險性的土地潛力單位③潛力單位(Unit):相同限制因素且限制程度相似的土地單位。經營方式與管理制度②土地適宜類(級)(Class):反映綱內的適宜程度。適宜綱通常劃分為高度(非常)適宜類(級)、中度(中等)適宜類(級)和臨界適宜類(級);不宜綱分為當前不宜類(級)和永久不宜性(級)。③土地適宜性亞類(亞級)(Subclass):反映級內限制性因素的種類和須采取的措施的④土地適宜性單元(unit):反映亞級內的經營管理的次要差異(限制程度),數目不②"三等制"是在“八等制”的基礎上改進的,一些等級的劃分依據和指標具有相似評價類型潛力評價自然評價自然屬性+社會經濟屬性定性定性為主,還有定量指標不分土地用途,評價農牧林之間的土地潛力大小;不能評出土地對某種特定作物的適宜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年農藝師考試重要知識點歸納試題及答案
- 2024年微生物檢驗技師考試難究試題及答案
- 2025年注會統計數據分析試題及答案
- 2024年項目管理專業人士資格認證考試題型分析試題及答案
- 2024年項目管理資格的考前須知試題及答案
- 股票分析與投資判斷技巧的考題及答案
- 2025年證券從業資格證憑證試題及答案
- 室內地下吊裝口施工方案
- 2024年項目管理專業知識擴展試題及答案
- 皮膚養生保健與天然護膚法考核試卷
- 《玉米栽培技術與病蟲害防治》課件
- 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關于開具死亡醫學證明流程中死者死亡信息核實補充制度
- 2025年主管護師中級考試題庫及答案參考
- 【語文】《短文兩篇:陋室銘》課件 2024-2025學年統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
- 舞蹈療法在兒童精神疾病康復中的應用-洞察分析
- 2025年春新人教版語文一年級下冊教學課件 18 棉花姑娘
- 工貿企業負責人安全培訓
- 《陪診從業人員能力培訓標準》
- 《氫氣輸送管道工程設計規范》
- 管網工程施工重難點分析及對應措施
- 2024ESC心房顫動管理指南解讀-完整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