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植物病原真菌課件_第1頁
第二章植物病原真菌課件_第2頁
第二章植物病原真菌課件_第3頁
第二章植物病原真菌課件_第4頁
第二章植物病原真菌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章植物病原真菌第二章植物病原真菌1

是一類大多數能形成絲狀分枝的營養體,有細胞壁和細胞核,不含有葉綠素和其他光合色素,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產生孢子的生物群。什么是真菌?什么是真菌?2細菌(Bacteria):有細胞壁,無核,有核區---屬原核生物。粘菌:無細胞壁,有核,繁殖產生孢子藻類:光合色素--自養生物真菌(Fungi):無根、莖、葉,異養,貯藏物質:肝糖,脂肪。高等植物:有根、莖、葉,異養,貯藏物質:淀粉。真菌與其他生物的異同細菌(Bacteria):有細胞壁,無核,有核區---屬3在植物和培養基上生長的真菌在植物和培養基上生長的真菌4真菌概述一、真菌(Fungi)的主要特征(1)有固定的細胞核,屬真核生物。(2)營養體簡單,大多為菌絲體。細胞壁主要成分幾丁質,有的是纖維素,少數是不具有細胞壁的原質團。(3)營養方式異養型(腐生和寄生),無光合色素。(4)繁殖方式為產生各種類型孢子。二、真菌的種類1974年Aniworth估計,全世界真菌有一萬屬,約10萬種。1997年為止真菌界(KingdomofEukaryota)有4個門,103個目,484個科,4979屬56360種(另外有4556個異名)。真菌概述一、真菌(Fungi)的主要特征二、真菌的種類5真菌概述三、有益的真菌1.可供食用:蘑菇,木耳,口蘑,銀耳,猴頭。2.醫藥:靈芝,馬勃,冬蟲夏草;抗菌素(Flaming—青霉素,土霉素)。3.工業發酵:制灑業,食品業,工業酸。4.農用真菌:a.生物農藥:山東魯保一號(無毛炭疽菌)防治菟絲子。b.白僵菌:防治昆蟲─玉米螟。c.防治線蟲的天敵真菌。d.赤霉素:920─真菌的代謝產物。5.真菌可促進物質的轉化:動植物體腐爛分解─全球性的物質大循環。四、有害的真菌1.侵染植物引致病害。2.引起人、畜病害─皮膚病。3.食物中毒:甘薯黑斑病菌、麥角菌。4.使食品、貯藏物質受損:木材、皮毛發霉。真菌概述三、有益的真菌6冬蟲夏草又稱夏草冬蟲、蟲草。真菌門,子囊菌亞門,麥角菌科。

寄生在鱗翅目幼蟲體上。子座單個地從寄主前端發出,基部向上漸狹細,頭部近圓柱狀、褐色。子座頂端膨大,在表層下有許多子囊殼,子囊多數產在子囊殼內,每個子囊內含兩個子囊孢子。夏秋季節,子囊孢子從子囊內放射出來,后斷裂成許多節段,然后產生芽管,侵入幼蟲體內。染病幼蟲鉆入土中,死亡后出現菌絲體,并在冬季形成菌核。翌年夏季,從菌核上生出有柄的子座露于土外,故有冬蟲夏草之稱。

冬蟲夏草又稱夏草冬蟲、蟲草。真菌門,子囊菌亞門,麥角菌科。

7真菌在生物界的地位病原生物分屬五界:動物界、植物界、菌物界、原核生物界、病毒界真菌在生物界的地位病原生物分屬五界:動物界、植物界、菌物界、8植物病原真菌

指的就是那些可以寄生于植物并引致病害的真菌。已記載的植物病原真菌有8000種以上。真菌可引起3萬余種植物病害,占植物病害總數的80%,屬第一大病原物。植物上常見的霜霉病、白粉病、銹病和黑粉病四大病害都是由真菌引起的,歷史上大流行的植物病害多數是真菌引致的。因此。植物病理學與真菌學有密切關系。本章主要介紹植物病原真菌的一般概念和分類。植物病原真菌

指的就是那些可以寄生于植物并引致病9第一節真菌的一般性狀和分類第一節真菌的一般性狀和分類10一、真菌的營養體(Vegetativebody)

真菌在營養生長階段的結構叫營養體。主要功能是吸收、輸送和貯存營養,為繁殖生長做準備。真菌的營養體還可以形成菌組織以及菌體的變態結構。1.菌絲(Hypha):真菌絲狀營養體上的單根細絲,直徑5-6微米,有分枝或無分枝,有隔或無隔的管狀物。2.菌絲體(Mycelium):一叢菌絲統稱菌絲體。3.菌落(Colony):菌絲體呈輻射狀延伸,在培養基上形成的圓形菌絲群落叫菌落。4.假菌絲:酵母菌芽殖產生的芽孢子相互連接呈鏈狀,與菌絲相似稱假菌絲。一、真菌的營養體(Vegetativebody)11(一)營養體的基本類型

1.無隔菌絲菌絲內無橫隔膜,整個菌絲體為一個無隔多核的細胞。低等真菌的菌絲。2.有隔菌絲菌絲內有橫隔膜,將菌絲隔成多個長圓筒型的小細胞。高等真菌的菌絲。

(一)營養體的基本類型1.無隔菌絲12第二章植物病原真菌課件13(二)菌絲細胞的結構主要由細胞壁、細胞質膜、細胞質和細胞核組成。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幾丁質,而卵菌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為纖維素。(二)菌絲細胞的結構主要由細胞壁、細胞質膜、細胞質和細胞核14(三)菌絲的變態真菌的菌絲體為了適應某些特殊功能,產生一些特殊變態類型。1.吸器(Haustorium):專性寄生菌的菌絲長出的,伸入寄主細胞內高效吸收營養的小突起,叫吸器。有球狀、指狀、掌狀和絲狀等類型。侵染釘與吸器侵染過程(三)菌絲的變態真菌的菌絲體為了適應某些特殊功能,產生一些特15第二章植物病原真菌課件16第二章植物病原真菌課件172.附著胞(appressorium):許多植物寄生真菌孢子萌發形成的芽管或老菌絲頂端發生膨大,并分泌粘性物,借以牢固地粘附在宿主的表面,這一結構就是附著胞,附著胞上再形成纖細的針狀感染菌絲(侵入釘),以侵入宿主的角質層而吸取營養。穿透寄主植物的角質層和表層細胞壁。分生孢子形成附著胞過程2.附著胞(appressorium):許多植物寄生真菌孢18第二章植物病原真菌課件193.假根(Rhizoid):有些真菌的菌絲體長出的根狀菌絲,可以深入基質內吸取養分并固著菌體。如根足霉、芽枝霉等。4.附著枝:若干寄生真菌由菌絲細胞生出1-2個細胞的短枝,以將菌絲附著于宿主上,這種特殊的結構即附著枝.(小煤炱屬)5.菌環:菌絲交織成套狀菌網:菌絲交織成網狀捕蟲菌目(Zoopagales)

這是在長期的自然進化中形成的特化結構,主要功能是用于吸收營養物質。這些生長在土壤中真菌是捕食者,形成的特異菌絲構成巧妙的網,可以捕捉小型原生動物或無脊椎動物,捕獲物死后,菌絲伸入體內吸收營養。3.假根(Rhizoid):有些真菌的菌絲體長出的根狀菌絲,20第二章植物病原真菌課件21第二章植物病原真菌課件22(四)菌組織

高等真菌的有隔菌絲體可以密集地糾結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結構叫菌組織。菌組織的作用是形成產孢機構和特殊結構。菌組織分兩類。1.疏絲組織:菌絲排列較疏松,在顯微鏡下可以看出菌絲的長形細胞,用機械方法可以分開。2.擬薄壁組織:菌絲排列很緊密,在顯微鏡下菌絲細胞接近圓形,類似高等植物的擬薄壁組織用機械方法不能分開,只能用堿液煮開。(四)菌組織高等真菌的有隔菌絲體可以密集地糾結在23(五)菌組織形成的特殊結構

1.菌核(Sclerotium):大小、形態、顏色各異,內外結構不同,內部為疏絲組織,外部為擬薄壁組織。作用是渡過不良環境。由菌組織和寄主組織結合在一起共同形成的菌核叫假菌核。2.子座(Stroma):由菌組織形成的、產生子實體的座墊,叫子座。作用是產生繁殖體,也可渡過不良環境。有的子座是由菌組織和寄主組織結合形成的,叫假子座。3.根狀菌索(Rhizomorph):菌組織形成的繩索狀結構,外形似植物根。作用是為寄主吸收水分和礦物質,渡過不良環境,還可以發展侵入樹木寄主。(五)菌組織形成的特殊結構1.菌核(Sclero24第二章植物病原真菌課件25第二章植物病原真菌課件26(五)真菌的營養方式真菌的營養方式主要是吸收,靠滲透作用(高滲透壓)。吸收時要分泌各種酶類,其種類的不同決定其寄主范圍,淀粉酶,纖維素酶等。(五)真菌的營養方式真菌的營養方式主要是吸收,靠滲透作用27二、真菌的繁殖體(Reproductivebody)

指產生孢子體或孢子的結構叫繁殖體。真菌的產孢機構無論是無性繁殖或有性繁殖均叫子實體(fruit-body)。低等真菌繁殖時,營養體全部轉為繁殖體時叫整體產果(Holocarpic)。高等真菌繁殖時,營養體部分轉為繁殖體時叫分體產果(Eucarpic)。二、真菌的繁殖體(Reproductivebody)

28不經過核配和減數分裂,營養體直接以斷裂、裂殖、芽殖和割裂的方式直接產生后代新個體叫無性繁殖。無性繁殖產生的各種孢子均叫無性孢子。基本特征是營養繁殖,無有性結合過程。無性孢子多種多樣,繁殖能力很強,幾天一代,在病害傳播和流行中起重要作用。(一)真菌的無性繁殖不經過核配和減數分裂,營養體直接以斷裂、裂殖、芽29真菌無性繁殖的孢子類型

1.游動孢子(Zoospore):鞭毛菌的無性孢子。單細胞,無細胞壁,只有原生質膜,在膜上著生1-2根鞭毛,水生可游動。形成于游動孢子囊(Zoosporangium)內,在菌絲的頂端形成的一種囊狀物。2.孢囊孢子(Sporangiospore):結合菌的無性孢子。單細胞,有細胞壁,無鞭毛,風傳,陸生。形成于孢子囊(Sporangium)內,在菌絲長到一定階段形成的囊狀物。3.分生孢子(ConidiumConiiospore):子囊菌、半知菌和擔子菌的無性孢子。著生在分生孢子梗上。分生孢子梗(Coindiophore):單生,叢生,形狀各異。4.厚垣孢子(Chlamydospore):各類真菌均可產生,屬于休眠孢子,壁厚。在菌絲生長到一定階段,由菌絲一個細胞內原生質濃縮形成的,抗逆境,可以存活多年。真菌無性繁殖的孢子類型1.游動孢子(Zoospore):30第二章植物病原真菌課件31第二章植物病原真菌課件32(二)真菌的有性生殖

真菌的有性生殖是通過質配、核配和減數分裂產生后代的生殖方式。真菌的性器官稱配子囊,性細胞稱配子,真菌有性生殖產生的孢子稱有性孢子。一般都發生在真菌侵染植物后期,具有度過不良環境的作用,往往越冬后成為初侵染來源。(二)真菌的有性生殖真菌的有性生殖是通過質配、核配331.真菌有性生殖的過程

(1)質配(Plasmohgamy)指兩個性細胞或性器官的原生質及細胞核結合在一個細胞中,其中有兩個不同來源的細胞核,雙核期,叫質配。(2)核配(Karyogamy)經質配后不同來源的兩個細胞核(雙核)結合為一個核,變為二倍體細胞核。(3)減數分裂(Meiosis)核配后的二倍體細胞核發生減數分裂,染色體數目減半,恢復為原來的單倍體狀態,進而形成有性孢子。染色體經過連續兩次有絲分裂,染色體重組,易產生新的變異類型,造成品種抗性喪失。1.真菌有性生殖的過程(1)質配(Plasmohgam34

(1)卵孢子(Oospore)由異型配子囊交配形成,一般發生在鞭毛菌中。(2)接合孢子(Zygospore)由同型配子囊交配形成,一般發生在結合菌中。(3)子囊孢子(Ascospore)異型配子囊交配形成的,每個子囊通常產生8個子囊孢子。(4)擔孢子(Basidiospore)由體細胞或菌絲接合形成的棒狀物--擔子,經減數分裂后在子外面形成的4個小孢子叫擔子孢子。發生在擔子菌中。2.有性孢子的類型(1)卵孢子(Oospore)2.有性孢子的類型35第二章植物病原真菌課件363真菌的性征1.根據有性生殖類型分:雌雄同株:雌器,雄器在同一菌絲上。雌雄異株:雌器,雄器不在同一菌絲上。2.根據配合的特點可分為:同宗配合:單個菌株生出的雌雄器能交配,自身親合,如卵菌。異宗配合:同一菌株上生出的雌雄器不能交配,必須和另外菌株上的才能交配,擔子菌以此為主(接合、子囊兩種方式都有)。

3真菌的性征1.根據有性生殖類型分:37(三)真菌的準性生殖(Parasexualism)

1.概念:指異核體菌絲細胞中,兩個遺傳物質不同的細胞核結合成雜和二倍體細胞核,該細胞核經有絲分裂發生染色體交換和單倍體化,最后形成遺傳物質重組的單倍體過程。實質是在體細胞中發生的染色體基因的重組。結果發生遺傳重組,導致致病性變異。許多半知菌就是通過這種方式而進行孌異的。2.準性生殖過程:形成異核體—形成雜和二倍體—有絲分裂交換與單倍體化。3.準性生殖與有性生殖的區別:有性生殖是通過減數分裂進行遺傳物質重組和產生單倍體,而準性生殖則是通過二倍體細胞核的有絲分裂交換進行遺傳物質的重組,并通過產生非整倍體后不斷丟失染色體來實現單倍體化的。

(三)真菌的準性生殖(Parasexualism)

1.概念38類似于有性生殖但更為原始的一種生殖方式。可使同一生物的兩個不同來源的體細胞經融合后,不通過減數分裂而導致低頻率的基因重組。

主要過程:

1、菌絲聯結、質配。

2、形成異核體。

3、核配。

4、體細胞交換和單倍體化。

體細胞中染色體交換—有絲分裂交換:雙倍體雜合子遺傳性狀不穩定,進行有絲分裂過程中,極少數核中染色體會發生交換和單倍體化,而形成具有新性狀的單倍體雜合子。類似于有性生殖但更為原始的一種生殖方式。可使同一生物的兩個不39三、真菌的生活史(life-cycle)

1.概念:真菌孢子經過萌發、生長和發育,最后又產生同一種孢子的整個過程。真菌典型的生活史包括無性繁殖和有性繁殖兩大階段。2.特點:真菌無性繁殖階段在它的生活史中往往可以獨立地多次重復循環,而且完成一次無性循環的時間較短,一般7-10天,產生的無性孢子的數量極大,對植物病害的傳播和發展作用很大。在營養生長后期、寄主植物休閑期或環境不適情況下,真菌轉入有性生殖產生有性孢子,這就是它的有性階段,在整個生活史中往往僅出現一次。植物病原真菌的有性孢子多半是在侵染后期或經過休眠后才產生的,有助于成為翌年病害的初侵染來源。通常來說,無性階段在生長季節時常發生,有性階段在生長季節末形成,第二年是初侵染來源,易發生變異。三、真菌的生活史(life-cycle)1.概念:真菌孢子40三、真菌的生活史(life-cycle)3.多型現象(polymorphism):許多真菌在整個生活史中可以產生2種或2種以上的孢子。如銹菌有的可產生5種孢子:性孢子、銹孢子、夏孢子、冬孢子和擔孢子。4.單主寄生(autoecism):多數植物病原真菌在一種寄主植物上就可以完成生活史。5.轉主寄生(heteroecism):在真菌的生活史中,有的真菌不同的寄生階段必需在兩種親緣關系不同的寄主植物上生活才能完成生活史。無性階段在一種植物上寄生,有性階段在另一種植物上,叫轉主寄生。經濟價值較大的植物叫寄主,另一寄主植物叫轉主寄主或中間寄主。如梨銹病菌冬孢子和擔孢子產生于檜柏上,性孢子和銹孢子則產生于梨樹上,轉主寄主為檜柏。6.大多數真菌的營養體為單倍體,而卵菌的營養體為二倍體。許多銹菌和黑粉菌營養體長時間為雙核單倍體。三、真菌的生活史(life-cycle)3.多型現象(pol41四、真菌在生物界的地位和起源(一)地位:1.傳統的兩界分類系統:林奈(Linnaeus,1753)─瑞典人動物界:各種動物。植物界:藻菌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和種子植物四個門。2.近代的五界系統:(Whittaker,1969)將細胞生物分為以下五界,我們采用此分界系統。(1)原核生物界(Procaryotae):無真正細胞核的生物:細菌,放線菌,藍藻,綠藻,立克氏體,菌原體,類菌原體。(2)原生生物界(Protista):單細胞,有核,孢子蟲等。(3)菌物界(Fungi):吸收異養(真菌、粘菌)(4)動物界(Animalia):吞噬異養。(5)植物界(Plantae):光合自養。四、真菌在生物界的地位和起源(一)地位:42植物界真菌界病毒界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動物界生物分界系統植物界真菌界病毒界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動物界生物分界系統43四、真菌在生物界的地位和起源(二)起源:1:所有真菌都是由水生鞭毛生物進化而來,多承認。2:有人說由藻類失去葉綠素退化而成。四、真菌在生物界的地位和起源(二)起源:44五、真菌的分類目前植物病理學科采用的是安斯沃斯分類系統(G.C.Ainsworth,1973)。首先承認菌物界,下分真菌門和粘菌門。1、粘菌門:粘菌門的真菌一般稱作粘菌。營養體是原質團或變形體。營養方式是吞食。繁殖產生游動孢子。生活發生都是腐生,一般不危害植物,與植物病理學關系不大。2、真菌門:營養體是菌絲體。營養方式是吸收。繁殖產生各種類型孢子。生活方式是腐生和寄生,有很多植物病原菌。目前真菌分為5個亞門、18個綱,68目。五、真菌的分類目前植物病理學科采用的是安斯沃斯分類系統(G.45第二章植物病原真菌課件46(二)真菌的分類單元

英文拉丁固定詞尾界Kingdom無門Phylum(-mycota)亞門Sub--(-mycotina)綱Class(-mycetes)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