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誦讀《涉江采芙蓉》課件(共21張PPT)-2023-2024學年高一語文統編版必修上冊_第1頁
古詩詞誦讀《涉江采芙蓉》課件(共21張PPT)-2023-2024學年高一語文統編版必修上冊_第2頁
古詩詞誦讀《涉江采芙蓉》課件(共21張PPT)-2023-2024學年高一語文統編版必修上冊_第3頁
古詩詞誦讀《涉江采芙蓉》課件(共21張PPT)-2023-2024學年高一語文統編版必修上冊_第4頁
古詩詞誦讀《涉江采芙蓉》課件(共21張PPT)-2023-2024學年高一語文統編版必修上冊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2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第頁古詩詞誦讀《涉江采芙蓉》課件(共21張PPT)-2023-2024學年高一語文(統編版必修上冊)(共21張PPT)

《涉江采芙蓉》

必修上冊古詩詞誦讀之二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

不是生與死的距離

而是我站在你面前

你卻不知道我愛你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泰戈爾

文學常識

本事選自《古詩十九首》。

《古詩十九首》專指東漢末年無名氏文人的19首作品。主要抒發了游子失志無成和相思別離之情,突出表現了當時中下層士子的不滿不平,真實地反映了東漢后期的政治混亂、敗壞、沒落的時代風貌。劉勰的《文心雕龍》稱它為“五言之冠冕”。鐘嶸《詩品》評價它“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

文學常識

《古詩十九首》的思想內容:

“大率逐臣棄妻,朋友闊絕,游子他鄉,死生新故之感。”

東漢宦官外戚專權,官僚集團壟斷仕途。在這樣的形勢和風氣下,中下層士子為了謀求前程,只得奔走交游。他們背井離鄉,辭別父母,留下妻兒,然而往往一事無成,只落得滿腹牢騷和鄉愁。因此,《古詩十九首》主要抒寫離愁別緒,或游子思歸,或閨房懷遠,其次是人生易逝的感嘆,或及時行樂,或不甘貧賤。

一讀正音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

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

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

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遺(wèi):贈。

誰(shuí):口語與書面語區分開。

還(huán)顧:回頭看。

再讀明義

請結合課下解釋和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含義。

渡過江去采摘荷花,生有蘭草的沼澤地長著很多香草。

采摘荷花想要送給誰呢?所思念的人在遙遠的地方。

回頭看那故鄉啊,漫長的道路無邊無際。

感情深厚卻兩地分居,在愁苦憂傷中慢慢變老。

三讀悟情

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

1、描寫的是一副怎樣的景象?

通過蘭澤、芳草、芙蓉等意象,描繪了一幅夏日采蓮圖。

重點突破

詩中選取的意象有何特點?作用是什么?

①“芙蓉”“蘭澤”“芳草”“江”等意象。描述了涉江采摘芙蓉(荷花)的美麗、優雅、迷人的情景。②營造了輕松歡快的氛圍。③“芙蓉”“蘭澤”“芳草”意象,用環境描寫側面烘托詩人情懷的高雅,感情的純潔、美好。

三讀悟情

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

2、這一問一答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摘花欲贈送親人,可花沒送出去。由自問自答可看出他的情緒悄悄地由歡欣轉為失落,為后文的黯然神傷作鋪墊。

以樂景寫哀情

詩歌1、2句通過蘭澤、芳草、芙蓉等意象,描繪了一幅夏日采蓮圖,表現主人公情懷的高雅,感情的純潔、美好和內心的歡快之情。3、4句筆鋒一轉,轉喜為悲,用夏季美景烘托出內心的孤寂,以樂景寫哀,倍增其哀傷。

三讀悟情

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

3.詩中“還顧”“漫浩浩”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還顧”一詞,動作性和畫面感很強,可以清晰地表現主人公孤獨、憂愁、悵惘的形象和心情。“漫浩浩”一詞是寫主人公與環顧所見“舊鄉”的距離,給人以路途綿延無盡的感覺。這兩個詞含蓄地傳達了主人公極度痛苦的心情。

三讀悟情

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4.這兩句除了表達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還能讓我們體會到什么?

還能讓人深切地感受到兩個彼此相愛的人的真摯篤厚的感情。因愛之深才思之深,因愛之長久才有“終老”之“憂傷”。想愛卻不能相守,黯然的心情令人銷魂,這種分離是不同與秦觀的《鵲橋仙》“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一個是永久的分離,一個是讓人產生距離、產生美。

探究

有人認為這首詩歌主人公是男子,也有人認為是女子,你怎么看?

()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

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

()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

()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主語

看法一:都是男子。本詩全為實寫,寫他采花送花望鄉思人。

看法二:是男子。但前四句是他想象家鄉的愛人在采蓮,并思念他的情景;后四句是他自己在想心事。故前虛寫,后實寫。

看法三:是女子。前四句是女子在采蓮。后四句是她想象外地的男子正在思念她。

()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

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

()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

()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主語

女子

男子

女子

分析:

1.采蓮是江南的舊俗,在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就有這樣的描繪“采蓮的是年少的女子,她們是蕩著小船,唱著艷歌去的。”男子一般在京都洛陽求取前程,不太可能回到江南去采蓮。

2.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諧音雙關手法,“芙蓉”往往暗關著“夫榮”,“蓮子”即“憐子”。

3.所思在"遠道",離舊鄉而走遠道的人在古代大半是男子,那我們就可以由此推想說話人應是女子。

思婦懷遠

一個借采蓮來表達思念的女子,想象自己的愛人也在遠方回望故鄉,思念自己,前4句為實寫,5、6句為虛寫。

手法鑒賞:對面落筆

所謂“落筆對面”,就是在表現懷遠、思歸之情時,不直接抒發對對方的思念,而是反彈琵琶,從對方著筆,簡單說就是不寫自己如何思念對方,而是著力描繪對方如何思念自己的一種手法。這樣,就使得的懷遠或思歸之情,顯得生動形象,富有意境。既深化感情,又強化主題。形式上,常用“憶”、“想得”、“遙知”、“遙憐”之類領字來結構全篇。

“對面落筆”的寫法又有兩種表現形式:1.將寫自己與寫對方相結合,相互生發,相互映襯。2.通篇純從設想對方來展開藝術構思,宛轉曲達。

手法鑒賞:對面落筆

邯鄲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手法鑒賞:對面落筆

月夜(杜甫)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末解憶長安。

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

詩人站在妻子的角度展開想象,借著妻子的擔憂焦慮,襯托出當時自己身陷險境生死難卜的處境;明明是自己對月思妻,反倒說成妻子對月憶夫,明明自己掛念妻小,夜深不寐,卻寫妻子望月久立,霧濕云鬟,月寒玉臂;明明是自己思念兒女,卻寫兒女尚年幼,不懂得思念自己。

誦讀指導

這首詩怎樣誦讀更有情味?試著讀一讀。

(女讀)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

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

(男讀)還顧望舊鄉,長路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