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陽市2023年中考歷史真題試卷(附答案)_第1頁
湖南省邵陽市2023年中考歷史真題試卷(附答案)_第2頁
湖南省邵陽市2023年中考歷史真題試卷(附答案)_第3頁
湖南省邵陽市2023年中考歷史真題試卷(附答案)_第4頁
湖南省邵陽市2023年中考歷史真題試卷(附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湖南省邵陽市2023年中考歷史真題試卷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4道小題,每小題2分,共48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意。1.比較“古猿頭像”“北京人頭部復原像”“現代人頭像”圖片可知,北京人()A.仍然保留猿類特征 B.能夠使用磨制石器C.完全具備現代人特征 D.開始了原始農耕生活2.1933年編著的《陳氏高中本國史》中指出:“即以‘四大發明’而論,中國人不知道幫助了多少全人類的忙!”材料所指的“四大發明”中,東漢蔡倫改進()A.造紙術 B.火藥 C.指南針 D.印刷術3.哈佛大學教授艾利森說,我也從中國智慧中學到很多經驗,比如1005年的澶淵之盟,交戰雙方提出,我們不能夠打敗對方,但可以商討一個條約,形成對抗的伙伴關系,在一些領域里激烈敵對,但在另外一些領域內結為伙伴。艾利森對澶淵之盟的敘述()A.比較符合歷史史實 B.完全違背歷史真相C.是研究澶淵之盟的重要史料 D.屬于惡意詆毀中國的言論4.康熙年間的《江寧縣志·墓園》載:“……墓,在牛首山之西麓。永樂中命下西洋有奇功……宣德中復命入西洋,卒于古里國,此則賜葬衣冠之處也。”這座墓葬主人是()A.張騫 B.玄奘 C.鑒真 D.鄭和5.新加坡因對一名外籍毒販執行死刑,受到一些西方人士指責。新加坡官方網站回應指責:“我們也不相信,一個曾在19世紀為逼迫中國人接受鴉片而發動兩次戰爭的國家,有任何道德權利在毒品問題上教育亞洲人”。據此判斷,新加坡官方網站所懟的國家是()A.美國 B.法國 C.英國 D.德國6.李軍同學喜歡用順口溜方式記憶中國近代史上不平等條約的內容。例如,他將某個不平等條約內容編成“割臺灣、賠兩億、增四口、設工廠”的順口溜。該不平等條約是指()A.《南京條約》 B.《望廈條約》C.《北京條約》 D.《馬關條約》7.邵陽市某歷史人物(見下圖)故居管理局舉行其誕生140周年系列活動,宣傳材料中有“叱咤風云的革命經歷,辛亥革命期間,領導新軍起義;袁世凱稱帝后,領導護國軍起義,武裝討伐袁世凱,維護共和制度”。該歷史人物是()A.魏源 B.鄧世昌 C.黃興 D.蔡鍔8.1919年5月4日,3000多名學生匯集在一起,發表宣言,揭露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行徑,并舉行示威游行。該歷史情景發生在()A.上海 B.北京 C.南京 D.長沙9.1921年,中國共產黨在夢想起航的地方,展現了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即()A.五四精神 B.紅船精神 C.井岡山精神 D.長征精神10.九年級6班班委會為了幫助學困生提高歷史復習效率和學習成績,將一些重要歷史事件要點化、問題化。下面是班委會針對“百團大戰”設計的學習要點,其中錯誤的是()A.李宗仁指揮B.發生在華北廣闊的地域C.破襲日軍交通線和摧毀敵偽據點D.提高了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11.1941年8月1日,中共中央發出《關于調查研究的決定》及《關于實施調查研究的決定》,全黨開始大興調查研究之風。該時期中國共產黨這一行動,除了科學認識客觀世界、加強自身建設、反對主觀主義等目的外,更重要的是為了()A.開辟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 B.紅軍開展反“圍剿”斗爭C.打敗兇惡的日本帝國主義 D.迅速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12.班會活動上,李大爺熱情洋溢地跟同學們講述他參加開國大典的故事。下列場景不可能出現在其講述中的是()A.《義勇軍進行曲》響徹云霄B.五星紅旗在天安門廣場冉冉升起C.毛澤東同志宣讀中央人民政府公告D.游行隊伍中出現“聯產承包好”標語13.下邊是張燕同學制作的“中國現代史大事年表”學習卡片中的1953年部分,其中錯誤的一項是()時間事件1953年A.開始實施“一五計劃”B.抗美援朝戰爭結來C.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D.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A.A B.B C.C D.D14.2023年3月4日,邵陽市學雷鋒志愿服務暨“周末志愿行”年度主題活動啟動儀式在城南公園舉行。最適合出現在該主題活動中的宣傳語是()A.大慶油田“鐵人”精神 B.蘭考巨變“黨的好干部”C.助人為樂“解放軍好戰士” D.自力更生“兩彈元勛”15.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立中國共產黨、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推進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近代以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三大里程碑”。其中,改革開放開啟于()A.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B.中共十二大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16.2023年3月,中國臺灣地區國民黨前主席馬英九一行拜謁南京中山陵并宣讀祭文。其祭文寫道:“兩岸人民,同屬中華,炎黃子孫,振興民族,共創未來,薪傳綿延。九二共識,和平基礎。蒼生為念,百姓謀福,共同發展,永繼無疆”。這體現馬英九等臺灣同胞()①有濃厚民族認同感

②主張兩岸實行相同的社會制度③認同一個中國原則

④倡導兩岸和平發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7.本來只是一個貧窮落后的邊陲小鎮,建立經濟特區后,以“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精神和“三天一層樓”的建設速度,幾年時間就發展成為一個現代化大都市、經濟特區的代表和對外開放的“窗口”。該材料描述的城市是()A.深圳 B.珠海 C.汕頭 D.廈門18.2023年1月7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克里姆林宮的天使報喜大教堂(圖所示)參加了東正教禮拜活動。在禮拜場所舉行的儀式上,普京在自己身上劃了十字。據此判斷,普京信奉()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蘭教 D.猶太教19.“意大利”“文藝復興的先驅”及名言“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這些信息指向的人文主義者是()A.但丁 B.達·芬奇 C.莎士比亞 D.薄伽丘20.萬老師為班上歷史研究性學習小組推薦三項學習內容(見下邊表格)。該研究性學習的()項目名稱故事萊特兄弟發明飛機的故事電影《電力之戰》論文《內燃機和汽車的歷史》A.第一次工業革命 B.第二次工業革命C.信息時代的科技 D.電影文化的歷史21.19世紀中期以來出現三股進步潮流,即為建立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為反抗階級壓迫而興起的工人運動和社會主義革命,為反抗侵略而興起的民族解放運動。據此判斷1917年的十月革命屬于()A.資產階級革命 B.資產階級改革C.社會主義革命 D.民族解放運動22.以下時間軸呈現的內容,反映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爭大致歷程,其中空格處應為()A.萬隆會議 B.納來比亞獨立C.香港回歸 D.巴拿馬收回運河主權23.2023年3月以來,法國總統馬克龍多次表示,歐洲需要加強與美國的合作,也需要戰略自主權,而法國將主導這一理論成為現實,并成為“第三個超級大國”。據此判斷,馬克龍主張()A.歐洲各國聯合起來推翻美國霸權B.順應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C.歐洲盡快組建為一個統一的國家D.法國成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24.據美方數據顯示,2022年美國和中國貨物貿易總額達6906億美元,創歷史新記錄。盡管美國部分政客鼓吹中美經濟“全面脫鉤”,但中美經貿往來仍然密切。該材料反映出()A.逆全球化已成為當今時代主流B.地區性經濟危機已被徹底根除C.經濟全球化時代中美經貿合作互利共贏D.世界貿易組織極大推動世界的和平發展二、材料解析題:38分。25.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截止到2020年11月1日零時,全國總人口為1,443,497,378人。人口增加是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科學進步的綜合體現。材料西漢末(公元2年)全國人口約6000萬,從184年黃中起義爆發到220年三國鼎立開始形成期間,人口損失估計達60%,僅存約2300萬。直到隋朝重新統一后的大業五年(609年),才恢復到6000萬左右。……明朝最盛時期全國人口達到1億多,但明末的天災人禍和清初的殘酷戰爭,又使人口降幅達40%。清朝乾隆末年,全國人口達到3億。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小農經濟占絕對優勢,而小農經濟是人口高增長的溫床,中國傳統的生育文化又是崇尚多生多育。中國與同期的西歐人口變化示意圖注:圓點實線為中國人口數字,菱形點虛線為西歐人口數字。英國經濟學家麥迪森在分析西歐的人口變化時認為,造成人口損失的因素是災荒和傳染病,他并沒有提到戰爭。西歐人口下降出現在兩個時段(見上圖):第一次是公元200~600年,第二次是公元1300~1400年,此后人口變化又開始呈現為上行曲線。——摘編自葛劍雄《中國歷代人口數量的衍變及增減的原因》等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問題:(1)圖中ABCD四處都是我國古代人口大幅度下降時期。用直線將下列英文字母與對應的歷史事件連接起來。A————秦滅六國B國安史之亂C三國爭霸D元滅南宋(2)讀圖,從公元元年到1700年,中國與西歐人口變化曲線有何不同?(3)分析從公元元年到1700年中國人口數量整體處于增長狀態并且長期高于西歐地區的主要因素。(4)當前,黨和政府正大力倡導“以人口高質量的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請就提高人口質量或素質問題談談你的看法。2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西方資本主義現代化就是一條通過戰爭、殖民、掠奪等方式實現現代化的老路。西方資產階級通過民主革命掌握政權,成為了統治階級,并主導著國家的現代化進程。下面是邵陵同學編制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對現代化道路的探索表格(未完工)”。國家時間事件英國1640年資產階級革命爆發18世紀中期起工業革命開始19世紀中期印度淪為英國殖民地法國1789年大革命爆發18世紀后期起工業革命開始美國1861年南北戰爭爆發1933年羅斯福新政日本1868年明治維新1936年建立法西斯專政材料二自強運動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不想觸及原有的政治體制,所以現代化(又稱近代化)的啟動遭遇不幸。甲午戰敗使中國人開始思考制度上的變革,但沒有走資本主義現代化的道路。辛亥革命推翻了2000多年的王朝循環的模式,但資產階級又沒有能力建立起現代政治制度。……1979年,鄧小平同志指出:“過去搞民主革命,要適合中國情況,走毛澤東同志開辟的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現在搞建設,也要適合中國情況,走出一條中國式的現代化道路。”十八大以來,中共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團結帶領全體人民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摘編自《中國的現代化尋路歷程》等(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問題:①列舉17、18世紀發生在歐洲的兩場資產階級革命。②指出日本為擺脫1929年爆發的經濟大危機而采取的應對措施。③概述英國實現現代化大致歷程。④邵陵同學編制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對現代化道路的探索表格”需要補充,你覺得需要補充的內容是什么?(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舉出1840~1919年中國現代化(近代化)尋路歷程中的三例重大歷史事件。(3)中國共產黨成功地探索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給了你什么啟示?三、探究題:14分27.美國前總統卡特曾經說,美國建國以來,僅有16年沒有打仗,是“世界歷史上最好戰的國家”。美國發動或參與的200多場戰爭中,對美國發展產生重大影響的戰爭主要有:獨立戰爭、美墨戰爭、南北戰爭、美西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等。(1)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美國發動或參與的戰爭表格。名稱發生時間性質A1775年民族解放戰爭、資產階級革命南北戰爭1861年內戰、資產階級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戰B帝國主義爭霸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年(全面爆發)C越南戰爭1961年侵略戰爭(2)在“南北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任選一個,指出其歷史影響。(3)自俄烏沖突爆發以來,日本和德國在美國支持或默許下,大力提高軍力。對此,美國前總統特朗普曾經直接提醒當今美國政府:德國和日本都在重建軍隊,這對美國來說不是好事。用第二次世界大戰相關史實說明其觀點的正確性。(4)參與“美國熱衷于發動戰爭原因探討”活動。菲律賓前總統杜特爾特說:美國之所以要在世界的范圍內制造各種麻煩,甚至于發動戰爭,核心原因就是戰爭能給美國帶來收入。王兵同學說:戰爭能夠助力美國經濟發展。你說:

1.A2.A3.A4.D5.C6.D7.D8.B9.B10.A11.C12.D13.D14.C15.A16.C17.A18.B19.A20.B21.C22.D23.B24.C25.(1)(2)不同:中國人口增長過程中人口繁榮時期增長比歐洲快,總人口數遠高于歐洲,而崩潰時期的劇減更是突出。中國人口數起伏升降頻繁,歐洲人口數起伏升降程度較為平緩。(3)原因:中國是專制主義中央集權體制,一旦政治秩序崩潰,加上自然災害與疫病的流行帶來的破壞是全面而劇烈的,郡縣制在承平時代對社會政治秩序的保障具有優勢,穩定農耕經濟發展使人口恢復增長極為迅速。西歐雖然在中世紀充滿戰爭與動蕩,但因為在封建制下天下并非一統,小國林立,戰爭通常局限于局部,不會造成全面的劇烈破壞。歐洲人口下降主要原因是瘟疫,且次數比中國少,下降的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