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代議制度的確立和完善及課件_第1頁
英國代議制度的確立和完善及課件_第2頁
英國代議制度的確立和完善及課件_第3頁
英國代議制度的確立和完善及課件_第4頁
英國代議制度的確立和完善及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英國代議制度的確立和完善及美國1787年憲法高考考綱:歐美代議制的確立與發展(1)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2)美國共和制的確立(3)法國共和制、德意志帝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

英國代議制度的確立和完善及美國1787年憲法高考考綱:歐美代1

資產階級代議制

含義:又稱議會制,指由選舉產生的代表民意的機關---議會來行使國家權力的制度。

特點:①議會在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國家權力②實行三權分立和分權制衡原則③實行政黨政治

本質:資產階級力圖通過議會的設置把國家的主要權力—立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以限制君主或總統等對行政權力的濫用,并通過立法維護資產階級的利益。資產階級代議制含義:特點:本質:2

單元課標

1.了解《權利法案》制定和責任制內閣形成的史實,理解英國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的特點。2.說出美國1787年憲法的主要內容和聯邦制的權力結構,比較美國總統制與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異同。3.知道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和《德意志帝國憲法》的主要內容,比較德意志帝國君主立憲制與法國共和制的異同。4.分析資產階級代議制在西方政治發展中的作用。

31、近代資產階級民主政治確立的根本原因:-----封建專制或殖民統治阻礙資本主義的發展③思想基礎:2、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確立過程:3、各國民主政治(代議制)的形式:

4、資產階級民主政治確立的歷史作用:資本主義國家政體君主立憲制民主共和制議會制君主立憲制(英)二元制君主立憲制(1871-1918年德國)議會制民主共和制(法國)總統制民主共和制(美)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穩定秩序、緩和矛盾、保證經濟發展

資產階級強烈要求享有政治、經濟權利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批判封建專制制度(殖民主義)民主和專制斗爭間的曲折、反復①經濟基礎:②階級基礎:單元知識體系1、近代資產階級民主政治確立的根本原因:-----封建專制或4

復習策略

1、抓住一條主線、關注兩種政體、理解三個原則、突出四個重點。

(1)一條主線:資產階級代議制的確立與發展。

(2)兩種政體:君主立憲制和共和制。

(3)三個原則:資產階級代議制是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國家權力的議會制;分權和制衡原則;資產階級的政黨政治。

(4)四個重點:一是英國《權利法案》、責任內閣制的形成和近代民主制度的完善;二是美國1787年憲法體現的基本原則、聯邦制特點及兩黨制的發展完善;三是法國的共和之路和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四是德意志國家的統一和德意志帝國的政治特點。

5

代議制的確立和完善

——英國君主立憲制

課程目標:

了解《權利法案》制定和責任制內閣形成的史實,理解英國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的特點。

考綱

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權利法案》責任內閣制的形成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特點

課外閱讀內容

“《王位繼承法》”、“議會選舉規則的制定”與“英國議會中的第三院”代議制的確立和完善6

素以尊重傳統、崇尚中庸的英吉利民族中,極端道路往往是行不通的?!鈽s革命吸取了40年代革命和1660年“復辟解決”兩方面的教訓,既摒棄了無限制的斗爭,又避免了無原則的調和……它遏止了1661年后出現的君主專制主義趨勢,根本改變了英國政治制度的發展方向,同時又沒有割斷歷史,超越傳統?!虧h大《英國政治制度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材料中“根本改變了英國政治制度發展方向”指的是什么?據材料分析英國政治制度發生根本改變的原因

方向:君主立憲制的確立。原因:英國具有議會政治的民主傳統;英吉利民族崇尚中庸;“光榮革命”吸取了以往的教訓并取得成功。

啟示:民主政治制度的確立需要結合政治傳統,適合本國國情;要講究改革策略,采取靈活的斗爭方式。素以尊重傳統、崇尚中庸的英吉利民族中,極端道路往往7經濟基礎政治前提歷史傳統理論依據正式確立發展完善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光榮革命英國啟蒙思想家的宣傳《權利法案》的頒布責任內閣制建立議會傳統、有限王權英國代議制(君主立憲制)確立和發展經濟基礎政治前提歷史傳統理論依據正式確立發展完善資本主義經濟8

一、政治前提:資產階級革命和光榮革命(1640—1688)資產階級和新貴族領導,反對斯圖亞特王朝克倫威爾獨裁

1640年爆發1649年處死查理一世1660年斯圖亞特王朝復辟

1688年“光榮革命”1689年《權利法案》一、政治前提:資產階級革命和光榮革命(1640—16889二、英國君主立憲制形成、發展過程(一)奠定基礎:

內容:制定限制王權、擴大議會權力的法案——

《權利法案》《王位繼承法》

意義:實際權力逐漸轉移到了議會手中,確立了議會權力高于王權,司法權獨立于王權的原則,從而奠定了君主立憲制的基礎。

奠定了君主立憲制的法律基礎。

二、英國君主立憲制形成、發展過程10(二)正式確立---責任內閣制的形成

國王、議會、內閣的權力演變?

1、前身:光榮革命前,樞密院是國王的最高咨詢機構

2、1689年《權利法案》頒布后

議會權力超過國王。議會主權至上(立法權、財政權)。

威廉三世國王掌握行政權,內閣成為最高行政機關。

3、漢諾威王朝時,喬治一世國王不出席會議成為慣例

1714年安妮女王去世后,無嗣繼承,德國遠親喬治一世入主英國,但他不熟悉英語,對英國事務也不關心。掌控行政大權的內閣會議逐漸由國王主持轉向由財政大臣主持。1721—1742年,政府工作由羅伯特?沃爾波爾主持,實際上成為英國的第一任首相。

——摘編自閻照祥《英國政治制度史》

國王失去行政大權。

內閣掌握行政權。(二)正式確立---責任內閣制的形成11

4、1721年,沃波爾開創組建內閣的先例

國王失去行政權,議會行政權加強。5、18世紀中葉,英國責任內閣制正式形成

形成內閣遭反對,首相須辭職的慣例內閣由議會選舉產生對議會負責

議會獲得行政監督權

國王成為虛君

6、19世紀70年代以后,內閣權利不斷膨脹,成為英國議會中的“第三院”,凌駕于議會之上。

內閣分享了議會的立法權和財政權

4、1721年,沃波爾開創組建內閣的先例12(三)完善:1832議會改革

“光榮革命”以后的這套政治制度在英國叫做“舊制度。……根據這種制度,少數貴族掌管政權,他們通過議會分享權力,議會復雜的程序是他們相互制約的工具。這種制度能夠保證工業革命順利發生,但是當工業革命發生后,它又成為陳舊的制度,必然被工業化社會所淘汰。――錢乘旦(第一個工業化社會)

1、根本原因:工業近代化推動政治民主化

工業資產階級要求享有政治權利的局面;新興工業城市要求增加議會的席位。

(三)完善:1832議會改革13(四)強化:內閣專橫(19世紀70年代后)

立法方面:

幾乎壟斷立法提案權;控制部分立法權;

財政方面:

篡奪議會的財政權;

行政監督:

加強對議會下院的控制;使得行政監督的有效性減弱;內閣權力膨脹,形成議會中的“第三院”。(四)強化:內閣專橫(19世紀70年代后)14

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和完善

1、確立標志(權力從國王轉移到議會)

1689年《權利法案》和1701年《王位繼承法》。

2、發展:責任內閣制形成---(君主立憲制的核心)

3、完善:1832年議會改革---(選舉權擴大)

4、強化:

19世紀末,內閣權力膨脹,凌駕于議會之上,形成“第三院”。

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和完善1、確立標志15三、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特點:

君主上院下院內閣選民司法獨立任命

大貴族選舉組成議會多數組閣形式上任命負責

權力中心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國家象征統而不治)三、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特點:君主上院下院內閣選民司法獨立16責任內閣(首相)與議會、國王的關系首相議會下院內閣(政府)形式任命對議會負責提出名單組成責任制內閣對議會集體負責內閣與首相在政治上共進退監督內閣,從而控制行政下院大選中獲勝的多數黨領袖形式任命不對國王負責不對國王負責女王(權力中心立法權)(行政權)(最高行政長官)(國家象征)司法獨立(司法權)責任內閣(首相)與議會、國王的關系首相議會下院內閣(政府)形17三、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特點

議會權力至上,君主處于“統而不治”的地位。

1、英國君主立憲制是君主制、貴族制與民主制三者融為一體的混合物。

2、國家權力的中心在議會,議會是國家最高立法機關。內閣掌握行政權并對議會負責,議會監督內閣。3、國王是國家元首、聯合王國武裝部隊總司令和英國國教的世襲領袖但處于“統而不治”的地位(虛君),作為國家象征。

三、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特點18

材料一(朱元璋)因考慮到“人主以一身統御天下,不可無輔臣”,遂于是年九月“置四輔官”。要求他們“宜體朕懷,心常格神,行常履道,佐理贊化,以安生民”?!呵е尽睹髑迨犯耪摗凡牧隙?明朝)大學士葉向高言:我朝閣臣,只備論思顧問之職,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權勢稍重者,皆上竊君之威靈,下侵六曹之職掌,終以取禍。臣備員六年,百凡皆奉圣斷,分毫不敢欺負。部務盡聽主者,分毫不敢與聞?!睹魃褡趯嶄洝凡牧先肮鈽s革命”后的一段時間里,國王仍能獨立行使行政權?!藭r的君主立憲政體仍顯粗糙。……(漢諾威王朝的)喬治一世和喬治二世來自德意志,不諳英國事務,很少出席內閣會議。時間一長,國王不出席內閣會議便也成了慣例。而且,從1714年之后,喬治一世再也沒有否決過內閣會議的決定,事實上放棄了對行政權的控制。這樣,內閣會議先就某事作出決定,然后提交國王認可。如此,一個對議會負責的內閣政府形成了?!稓v史教學研究與資源》

(1)據材料一、三,分析中英兩國內閣制形成的原因。

明朝,廢丞相后,皇帝無法處理所有的政務。英國:資產階級不滿國王把持行政權;漢諾威王朝國王不諳英國事務,為內閣擺脫國王的控制提供了有利時機。(2)據材料二、三,比較明朝內閣與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