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必求其心得,業必貴于專精學必求其心得,業必貴于專精學必求其心得,業必貴于專精【真題回放】1.(2016·北京高考·21)圖11中①②③④代表四個國家,對其歷史上發生的改革描述正確的是()A.16世紀前期在①進行的改革,削弱了教會權力,實現了國家統一B.19世紀初在②進行的改革,推翻了奧斯曼帝國的統治C.19世紀中后期在③進行的改革,廢除了農奴制,促進了資本主義發展D.20世紀前期在④進行的改革,建立了君主立憲制【答案】C2.(2016·江蘇高考·24)A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農奴制改革是俄國歷史上的重要事件,它具有明顯的歷史局限性。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人們有理由推斷,農民對解放宣言會無比感激,無比高興。可實際上,宣言在農民中間引起的與其說是欣喜,不如說是失望。要理解這一奇特的事實,我們就必須努力置身于農民的立場來看待這個問題。有一點我們必須注意到,所有那些含含糊糊、激情洋溢的有關自由勞動、人類尊嚴、民族進步一類的言辭,落到俄國農民耳朵里,猶如雨滴砸在花崗巖上一般。他想要的不過是一座可以住的房子,有食物吃,有錢買衣服穿而已。——摘編自華萊士《俄國》材料二克里米亞戰爭的失敗逼迫沙皇政府展望未來并加快現代化的步伐,因為如若不然,俄國就會永遠不再是一個強國。但是,沙皇政府則懷舊地回顧過去,希望改革能鞏固俄國而無須削弱獨裁統治。政府對待貴族的態度反映了它最重要的艱難選擇:一方面,想要實施現代化的欲望促使它有時候采取與其需要相反的行動,例如,解放農奴。另一方面,想要保持獨裁專制制度和社會穩定性的愿望,又促使沙皇把貴族作為傳統的基礎來依靠。-—摘編自莫斯《俄國史》請回答:(1)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農民”對“解放宣言”不滿的原因。(4分)(2)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俄國農奴制改革具有保守傾向的原因。(3分)(3)據上述材料,總結俄國農奴制改革“懷舊"保守致使改革不徹底的教訓。(3分)【答案】(1)原因:農民繳納高額贖金;地主割占好地;農民仍受村社限制(管理);農民的要求未得到滿足。(2)原因:自上而下的改革(沙皇主持改革);專制制度影響;維護貴族利益.(3)教訓:改革要關注人民利益;改革要擺脫舊勢力束縛;改革要有展望未來敢于進取的勇氣.【主干梳理】一、背景1.經濟:俄國資本主義經濟雖在19世紀30年代迅速發展,但因農奴制阻礙,其水平遠低于西歐。2.政治:農奴制走向衰落,面臨嚴重危機。(1)農奴要求廢除農奴制,爭取土地和人身自由,廣大工人也為維護自身利益而斗爭。(2)受西歐民主思想影響的貴族軍官主張廢除農奴制和等級制,建立共和國.(3)十二月黨人起義失敗,但被其喚醒的革命民主主義者主張廢除農奴制,號召俄國一切進步力量為農民的解放和實現民主而斗爭。3.軍事:俄國與英法為爭奪中近東的霸權地位而進行克里米亞戰爭。(1)性質:非正義戰爭.(2)結果:俄國戰敗,雙方簽訂《巴黎和約》.(3)影響:充分暴露了農奴制危機,進一步加劇了俄國國內矛盾。4.主觀:沙皇亞歷山大二世及政府為改革做好了準備。二、目的1.直接目的:緩和矛盾,擺脫危機,增強國力,重振國威。2.根本目的:鞏固沙皇專制和地主階級的統治。三、主要內容1.政治上:農奴在法律上成為自由人,地主不得買賣或干涉其生活。2.經濟上:農奴可以得到一塊份地,但其大小、肥瘠由地主決定;份地須高價贖買。3.組織上:為管理農民建立了一種新的管理組織——“村社”。在村社上面設置了一個由地方貴族擔任的調停人。四、性質:是一場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運動.五、影響1.積極性(1)經濟近代化:廢除農奴制為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必要的自由勞動力、資金和市場,俄國進入了資本主義經濟全面發展時期。(2)政治近代化:政治體制:建立城市和地方自治機構。司法制度:廢除舊的等級法院;建立陪審制度和律師制度;實行公開審判。(3)軍事近代化:實行普遍義務兵役制代替募兵制,改革軍事管理系統;更新軍備,設立中等軍事學校。2.局限性:保留了農奴制的一些殘余,俄國未能從根本上擺脫腐朽和落后的面貌,且對外顯示了更大的侵略性和擴張性。【重難點睛】農奴制阻礙俄國經濟發展的表現(1)農奴人身自由受到限制,影響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所需要的自由勞動力。(2)極端貧困的農奴購買力低下,限制了國內市場的擴大。(3)農奴長期被限制在土地上,使這種落后的生產關系長期存在。總之,農奴制的存在嚴重影響俄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從1861年農奴制改革的內容認識其特點(1)從政治方面看,農奴獲得了人身自由并享有公民權利,說明其具有資本主義民主的性質。(2)從經濟方面看,土地仍歸地主所有,沒有從根本上觸動封建經濟基礎,具有不徹底性.同時,高額的贖金實際上是對農民的掠奪.(3)從整個內容來看,其目的是鞏固沙皇統治,實現富國強兵。農奴制改革的總體評價(一)積極:俄國歷史的重大轉折點,俄國從農奴制的國家進入到資本主義發展時期。(1)性質:由沙皇政府和貴族地主階級主持進行的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2)地位:俄國向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過渡的轉折點(3)經濟:改革使廣大農奴獲得人身自由,客觀上為俄國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必需的自由勞動力、市場和資金,促進工業革命的順利開展和資本主義的全面發展.實現了生產方式由封建性向資本主義方式的過渡。(4)政治:推動了政治體制、司法制度、軍事、教育等方面的近代化,帶來了一絲民主化的氣息。(5)西方資產階級文化思想開始傳入我國。(二)局限:(1)妥協性(動機和目的):改革是沙皇在形勢所迫下為維護沙皇專制的“讓步”。(2)掠奪性和欺騙性(內容):沒有滿足農民關于土地和自由的要求,加重了農民的負擔,是對農民的一次“合法"掠奪。(3)不徹底性(結果):農民仍被束縛在土地上,封建剝削方式在農村繼續存在,經濟上保留了大量農奴制殘余,政治上保留了沙皇專制制度,嚴重影響到俄國資本主義發展的速度,最終走上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為什么俄國最終選擇了改革方式變革社會?1。俄國資產階級十分軟弱,對沙皇政府有較大的依賴性.2。無產階級也沒有形成獨立的政治力量。3。沙皇亞歷山大二世意識到只有通過改革,廢除農奴制,才能化解矛盾,鞏固統治.【基礎訓練】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9世紀中期俄國與英國生鐵產量和鐵路總長對比表俄國英國比例生鐵(19世紀中葉)26萬噸385萬噸1/14。8鐵路總長(1861年)1500俄里15000俄里1/10材料二臭名昭著的“解放”,實際上是對農民進行殘酷的掠奪,是對農民施行一系列的暴力和一連串的侮辱。——列寧材料三解放農奴材料四(解放農奴)這是俄國歷史上的一個重大轉折點,甚至比美國歷史上1863年的《解放宣言》更重大。—-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現象?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2)列寧為什么說農奴制改革是“對農民進行殘酷的掠奪”?結合材料二及所學知識,如何理解材料三所反映的歷史現象?(3)材料四說明了什么問題?這次改革存在哪些不足之處?【答案】(1)19世紀中期,俄國工業生產和交通運輸業落后于其他西歐主要國家。原因:農奴制限制了農村勞動力的流動,嚴重阻礙了俄國工業的發展.(2)農民通過贖買獲得一塊份地,為了贖買份地背負起沉重的債務。在材料二中列寧已揭示了這次改革是對農民施行的侮辱與欺騙;材料三中的現象是作者對1861年農奴制改革的粉飾,也說明了農民在改革之初受到了沙皇政府的蒙蔽和欺騙.(3)1861年農奴制改革是俄國向近代化邁出的重要一步。不足:改革不徹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殘余,社會矛盾愈演愈烈;對農民嚴重不公,引起了青年知識分子的強烈憤慨。2.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沙皇亞歷山大二世曾說過:“我不愿農民過的優厚,但我要防止俄國暴動.我認為,我們把農民連同土地割裂會點燃俄國。假使要我簽字連同土地一起解放農奴,我寧肯把手砍掉。”-—《蘇聯史》材料二對自己全部土地仍然保持所有權的地主,在農民向他們履行規定的義務的條件下,讓農民長期使用他們所居住的房屋、法令中所規定的義務,在這種過渡下的農民被稱為暫時義務農。——俄《1861年改革法令》材料三農民這樣獲得一定數量的私產后,因為贖買了土地,他們就擺脫了對地主的義務,而成為擁有完全自由的農民.——俄《1861年改革法令》材料四農民未能正確理解陛下所賦予他們的權利,他們還希望獲得絕對的自由,并完全占有貴族的土地.……只有采取強制和嚴厲手段,才能使農民相信地主的要求是合法的。——《1862年沙皇政府第三廳報告》(1)材料一中,亞歷山大二世心理上的矛盾是什么?為什么產生這種矛盾心理?(2)根據材料二、三,說明這兩種農民在權利方面的區別.(3)材料三中對農奴法律地位變化的結論是否符合實際?(4)依據材料四,說明1861年改革的目的.【答案】(1)給農民土地,但不能徹底解放農民;既防止農民暴動,又要維護專制統治。這是由亞歷山大二世的階級屬性和被迫進行改革而決定的。(2)完全自由的農民則擺脫了地主的控制,且擁有私產。暫時義務農只有使用房屋和一定數量土地的權利,還受地主控制。(3)不符合實際。這部分農民受制于控制村社管理的地主,農民對地主的依附關系仍然存在。(4)維護封建地主的利益和統治,防止農民起義.3.閱讀下列有關俄國1861年改革的材料:
材料一
19世紀40年代,俄國開始了工業革命。但在農奴制桎梏下,生產效率低下,發展速度遠遠落后于西方各國.農業上,農奴主認為有大量的廉價農奴可以剝削,用不著改進生產工具和耕作方法,結果導致俄國農業生產處于長期停滯和歉收狀態.
材料二
19世紀中期,俄國仍然是一個落后的封建國家,皇室、貴族、教會、國家占有全部土地,農民租種地主土地,繳納繁重的租稅,服勞役.他們的一切財產、人身、子女都屬于農奴主所有,任憑地主打罵、買賣和轉贈。
材料三
自由派貴族卡維林稱農奴制“使整個國家陷于不正常狀態,……如果這個制度原封不動,那么幾十年后就會將整個國家毀滅。"亞歷山大二世在1856年也表示:“遺憾的是,農民和他們的地主之間存在著敵對情緒,并因此發生了許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從上面解決要比從下面解決好得多.”
—-上述材料均出自張桂榮《1861年農奴制改革的再思考》
材料四
19世紀俄國著名思想家赫爾岑在《致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的信》中,表達了對主張“自上而下”解放農民的沙皇的“深深的和莊重的謝意”,并說:“(如果)和平的實現了解放,那么亞歷山大二世的王朝將在歷史上寫下輝煌的一頁。”
——材料出自趙麗杰《赫爾岑和平解放農民的思想》
請回答:
(1)根據材料一、二,概括落后的農奴制是如何阻礙俄國社會發展的?(8分)
(2)根據材料三指出俄國農奴制改革在1861年之所以能夠成功實行的前提是什么?(2分)
(3)對于“自上而下"的和平方式,亞歷山大二世與赫爾岑兩人的出發點有何本質
不同?(8分)
(4)綜合上述材料,我們從中可以得到什么啟示?(2分)【答案】(1)阻礙:導致生產力水平低下;國內市場狹小;資金、勞動力缺乏;經濟落后。(8分)
(2)前提:是統治階級對造成俄國危機根源的清醒認識(或答是統治階級對農奴制危害的清醒認識).(2分)
(3)不同:亞歷山大二世:害怕農民革命,企圖維護封建貴族專制統治;(4分)
赫爾岑:避免暴力革命給俄國帶來流血和社會動蕩,維護俄國和俄國人民利益。(4分)(4)啟示:改革是推動社會和平發展的重要方式之一。(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給分)4。仔細觀察下面兩幅圖,根據所學知識回答相關問題:圖一 圖二《歷史選修1》第98頁《歷史選修1》118頁1876年建立的新式學校請回答:(1)以上兩幅圖反映了19世紀60年代在俄國和日本發生的重大事件是:(2分)(2)這兩次事件后俄、日建立起來的政治體制與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戰爭后建立起來的政治體制有何差異?造成這種差異的歷史原因是什么?(8分)【答案】①圖一:俄國1861年改革(1分)②圖二:日本明治維新(1分)①主要差異:(2分)法國為民主政治體制,俄、日為專制主義體制。(2分)②歷史原因:(6分)英法是通過資產階級革命的道路而建立起來的,對封建制度改造比較徹底。(2分)俄國是通過改革,日本是通過明治維新的道路而確立下來的,兩國都有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余.(2分)對封建制度改造程度的不同是造成差異的主要原因。(2分)【測試練習】1.(2017·新鄉、許昌、平頂山調研)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克里米亞戰爭的失敗對俄羅斯的民族主義者和斯拉夫派來說是一個嚴重打擊,因為與許多事先就警告俄羅斯會因為其沒能跟上西方的腳步而即將遭到失敗的西歐派人不同,斯拉夫派人則很有信心地預言俄羅斯專制制度的優越性將會導致一場可與1812年對拿破侖的勝利相媲美的勝利。實際上,這場失敗暴露了舊制度的腐敗和落后。——(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材料二在明治維新期間,我們發現了一個奇特的現象。一方面日本全面學習西方,從軍事、技術、政治體制一直到生活習慣,日本的精英階層善于學習,全力促進日本的現代化和西化;另一方面明治政府在改革過程中出現了許多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現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過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傳統和文化的因素.—-劉濤《中國崛起第十四:從“萬世一系"的宗教神話看日本的崛起》(1)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中“西方的腳步”和“舊制度”的內涵.(2)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日本明治維新“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傳統和文化的因素”的主要表現。并指出俄、日兩國近代化的改革給我們的重要啟示。【答案】(1)“西方的腳步”:近代資本主義文明.“舊制度”:沙皇專制制度和農奴制。(2)表現:政治:憲法賦予天皇絕對權力,形成近代天皇制;文化:宣揚忠君思想、武士道精神,形成對天皇的崇拜。(其他表述言之成理也可)啟示:既要順應歷史趨勢及時改革,又要與本國國情結合。(其他表述言之成理也可)2。(2017·山東淄博模擬)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克里米亞戰爭的失敗對俄羅斯的民族主義者和斯拉夫派來說是一個嚴重打擊,因為與許多事先就警告俄羅斯會因其沒能跟上西方的腳步而即將遭到失敗的西歐派人不同,斯拉夫派人則很有信心地預言俄羅斯專制制度的優越性將會導致一場可與1812年對拿破侖的勝利相媲美的勝利。實際上,這場失敗暴露了舊制度的腐敗和落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材料二在明治維新期間,我們發現了一個奇特的現象。一方面日本全面學習西方,從軍事、技術、政治體制一直到生活習慣,日本的精英階層善于學習,全力促進日本的現代化和西化;另外一方面明治政府在改革過程中出現了許多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現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過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傳統和文化的因素。——劉濤《中國崛起第十四:從“萬世一系”的宗教神話看日本的崛起》(1)根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分別指出材料中“西方的腳步"和“舊制度"的內涵。(2)根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指出你對日本明治維新期間“一個奇特現象"的理解。【答案】(1)“西方的腳步":近代資本主義文明(或工業革命的影響).“舊制度”:沙皇專制制度(或農奴制)。理解:可以從明治維新特點角度回答,也可以從明治維新具體內容方面回答,還可以直接對材料進行解釋和舉例。(其它表述,言之成理即可)如:經濟工業化的快速發展與政治民主化的嚴重滯后;又如:全面西化的同時還保留自身民族傳統和文化;再比如:明治維新從“軍事、技術、政治體制一直到生活習慣"等方面全面學習西方,但也“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傳統和文化的因素”,如形成近代天皇制、武士道精神、神道崇拜等.3。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1850年以后,英國同俄國的沖突大概是不可避免的了。全歐洲各個國家革命運動失敗后,俄國在歐洲大陸上幾乎沒有勁敵了。而這次歐洲大陸各國的革命運動之所以失敗主要是由于俄國干涉的結果。……俄國則是歐洲反動勢力的強大堡壘、后備陣地和后備軍.
——《人民的英國史》
材料二……為了加快和約條款的簽訂,并防止(甚至在將來)從朕方面產生任何貪功和侵略的思想,朕同意規定一些特別的預防辦法,以免朕的軍艦和土耳其的軍艦在黑海發生沖突。同意在比薩拉比亞南部,鄰近多瑙河的地方劃定新的國界線.
——沙皇亞歷山大二世“關于結束克里米亞戰爭的宣言”(1856?3)
材料三在克里米亞戰爭中,英國和法國的動機完全是自私的,但是如果俄國在這次戰爭中取得勝利,則將成為全歐洲民主和進步的災難。
材料四這次戰爭之所以取得勝利,是因為俄國的將軍和官吏們的無能.俄國的嚴重弱點,過去為外界所沒想像到的,現在都暴露出來了.
—-《人民的英國史》
回答:
①材料一認為1850年后英俄沖突不可避免的原因是什么?你是否贊同?為什么?(8分)
②據材料二,指出克里米亞戰爭的結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影響。(8分)
③據材料四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俄國戰敗的深層原因.(4分)【答案】①英國是歐洲民主與進步力量的代表,而俄國則是歐洲反動勢力的總代表。(2分)
不完全贊同。(2分)沖突之所以不可避免,主要是由于俄國稱霸歐洲大陸與英國維持歐洲大陸均勢的外交政策的矛盾。社會制度的先進與落后并不是決定因素。(4分)
②俄國戰敗,被迫簽訂和約,退出一部分侵占地區.(2分)影響:英法的勝利,使其在奧斯曼帝國乃至世界各地的勢力大大增強;俄國戰敗,使其侵略暫時受到遏制,有利于歐洲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戰爭加劇了俄國的社會經濟危機,推動了農奴制改革.(6分)
③落后的封建農奴制度難以抵抗英法先進的資本主義制度。(4分)
4.閱讀下列有關俄國1861年改革的材料:
材料一
19世紀40年代,俄國開始了工業革命.但在農奴制桎梏下,生產效率低下,發展速度遠遠落后于西方各國.農業上,農奴主認為有大量的廉價農奴可以剝削,用不著改進生產工具和耕作方法,結果導致俄國農業生產處于長期停滯和歉收狀態。
材料二
19世紀中期,俄國仍然是一個落后的封建國家,皇室、貴族、教會、國家占有全部土地,農民租種地主土地,繳納繁重的租稅,服勞役。他們的一切財產、人身、子女都屬于農奴主所有,任憑地主打罵、買賣和轉贈。
材料三
自由派貴族卡維林稱農奴制“使整個國家陷于不正常狀態,……如果這個制度原封不動,那么幾十年后就會將整個國家毀滅.”亞歷山大二世在1856年也表示:“遺憾的是,農民和他們的地主之間存在著敵對情緒,并因此發生了許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從上面解決要比從下面解決好得多。”
——上述材料均出自張桂榮《1861年農奴制改革的再思考》
材料四
19世紀俄國著名思想家赫爾岑在《致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的信》中,表達了對主張“自上而下”解放農民的沙皇的“深深的和莊重的謝意”,并說:“(如果)和平的實現了解放,那么亞歷山大二世的王朝將在歷史上寫下輝煌的一頁。”
——材料出自趙麗杰《赫爾岑和平解放農民的思想》
請回答:
(1)根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房地產委托代持合同樣本
- 銷售合同模板:分期付款協議指南
- 酒店裝修項目工程合同
- 建筑工程合同爭議處理:案例分析及展望
- 包裝設計師試題及答案
- 電導率儀操作規程
- 植物學試題+參考答案
- 裝飾裝修工程分包合同模板
- 相鄰土地購置合同
- 環保清潔工程合同書樣本
- JJF1033-2023計量標準考核規范
- 《地鐵突發大客流應急管理》論文11000字
- 第五章-項目時間管理課件
- 導游人員管理法律制度課件
- 木箱檢驗作業指導書
- 初中級檔案職稱《檔案事業概論》檔案事業題庫一
- 美國地圖高清中文版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課程教學大綱
- 金屬監督監理實施細則
- DB13T 1606-2012 糧食作物種子 谷子雜交種
- DB33-T1247-2021《城市河道景觀設計標準》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