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九上《中古日本與阿拉伯國家》課件_第1頁
川教版九上《中古日本與阿拉伯國家》課件_第2頁
川教版九上《中古日本與阿拉伯國家》課件_第3頁
川教版九上《中古日本與阿拉伯國家》課件_第4頁
川教版九上《中古日本與阿拉伯國家》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導入

東亞與中國一衣帶水的日本,吸收中國先進文化,實現了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的過渡;西亞游牧的阿拉伯人從沙漠中崛起,在伊斯蘭教的旗幟下,建立了地跨三洲的大帝國,把東方和西方連接起來。日本和阿拉伯是怎樣翻開它們歷史新的一頁的?讓我們一起學習本課,去了解它們走向興盛的歷史。阿拉伯半島南部的魯卜哈里沙漠日本富士山中古—封建時代日本的大化改新“日出之國”~日本古代日本平城京(奈良)遺址平城京為大化改新以前的日本大和國所在地漢委奴國王金印東漢光武帝畫像

中日交往是從漢朝開始。據《三國志·魏志·倭人傳》記載,公元1~2世紀時,日本列島上已有100多個小國,同中國交往的就有30余國。公元57年(東漢初),九州北部的倭奴國曾譴使向東漢進貢,漢光武帝賜給其“漢委奴國王”金印。大和國統一日本平城京的重要建筑西大寺遺址(公元765年)

公元3世紀,日本社會發展加快,出現了奴隸制國家。5世紀初,大和國統一了日本,國王最初稱“大王”,以后稱“天皇”。大和國統一日本后,朝廷和貴族霸占了大量土地,實行“部民制”。“大化改新”后,大和正式改名日本國,意為“日出之國”。大和國:日本古代奴隸制國家又名倭國、大倭國大化改新日本遣唐使來華蘇我蝦夷587~645.6.13日本飛鳥時代的權臣蘇我馬子之子蘇我入鹿?~645.6.12大和朝廷的權臣蘇我蝦夷之子中臣鐮足(614~669)

日本大和國貴族。曾向唐朝歸來的日本學者學習中國的儒、佛等學說。中大兄皇子與其發動政變,除掉蘇我氏。大化改新后,中大兄皇子以太子身份攝政,中臣鐮足任內臣,高向玄理任國博士,共同輔佐孝德。孝德天皇日本第36代天皇629.1.4~654.10.10

因不滿蘇我氏專權,以患足疾為名不參與政治。中大兄、中臣鐮足發動宮廷政變,誅滅蘇我入鹿一族后,即位。“大化改新”646年(效仿中國隋唐)主要內容1.廢除貴族對土地和部民的私有制;2.頒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調制”;3.實行中央集權,廢除世襲制度。歷史意義使日本由奴隸社會過渡到封建社會社會性質變化空海774~835804年到唐朝學習佛法806年歸國吉備真備與唐人對弈圖693~775奈良時代政治家學者※※kgsztdhbpmyrwあ行aあアかカがガさサざザたタだダはハばバぱパまマやヤらラわワい行iいイきキぎギしシじジちチぢヂひヒびビぴピみミいイりリいイう行uうウくクぐグすスずズつツづヅふフぶブぷプむムゆユるルうウえ行Eえエけケげゲせセぜセてデでデへヘべベぺペめメえエれレえエお行oおオこコごゴそソぞゾとドどドほホぼボぽポもモよヨろロをヲ日本平假名和片假名(黑色為平假名藍色為片假名)空海借鑒漢字草書創制了日文的草書字母即“平假名”吉備真備借鑒漢字楷書創制了日文的楷書字母即“片假名”※※kgsztdhbpmyrwあ行aあアかカがガさサざザたタだダはハばバぱパまマやヤらラわワい行iいイきキぎギしシじジちチぢヂひヒびビぴピみミいイりリいイう行uうウくクぐグすスずズつツづヅふフぶブぷプむムゆユるルうウえ行Eえエけケげゲせセぜセてデでデへヘべベぺペめメえエれレえエお行oおオこコごゴそソぞゾとドどドほホぼボぽポもモよヨろロをヲ日本平假名和片假名(黑色為平假名藍色為片假名)幕府統治源賴朝(1147~1199)日本鐮倉幕府的第一代將軍。1192年任征夷大將軍,開創鐮倉幕府,控制全國軍政實權。天皇成為傀儡。源賴朝征戰鐮倉幕府豐臣秀吉1537~1598日本戰國末期封建領主鐮倉時代的日本武士長弓大鎧武士造型日本武士“大化改新”使日本特有的民族精神從原來的“神道”向“武士道”演變專為武士制造刀劍的傳統技術赤金絲威大鎧中上層武士8世紀奈良時代的上御霊(líng)神社(今日本京都)日本自794年遷都平安京。直到1868年,這里一直是日本的首都。阿拉伯的興起“新月之鄉”~阿拉伯亞西爾·阿拉法特YasserArafat1929~2004.11.11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執委會主席薩達姆·侯賽因SaddamHussein1937.4~2006.12.30伊拉克前總統《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譚》)

多側面、廣泛地反映了古代阿拉伯及其周圍地區國家的社會現實,被稱為中古阿拉怕社會的一面“一塵不染的明鏡”。故事有《漁翁的故事》《白侯圖的故事》《巴格達竊賊》《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阿拉丁和神燈》等。中國古代稱阿拉伯為“天方”紅海波斯灣兩河流域阿拉伯商人

圖中騎馬者為穆罕默德,右上方有翅膀者是一位天使,指引著穆罕默德在烈日下騎馬來到一座城市邊,向這里的人們傳播伊斯蘭教。城樓上的人伸出雙手,熱烈歡迎穆罕默德的到來。宗教信仰與國家權力兩者緊密結合。穆罕默德外出傳教622年穆罕默德出走麥地那建立政教合一國家伊斯蘭教宗教領袖政府首腦和軍事統帥伊斯蘭教圣地麥加

630年,穆罕默德率麥地那武裝兵臨麥加城下,迫使麥加貴族皈依伊斯蘭教,承認穆罕默德為“先知”。麥加也確定為伊斯蘭教的圣地。630年穆罕默德兵臨麥加城克爾白神廟

位于麥加城中,它作為伊斯蘭教的圣地,受到穆斯林的朝拜。穆罕默德把麥加確定為伊斯蘭教的圣地,并把麥加城中的克爾白神廟改為伊斯蘭教清真寺。清真寺(Masjid)

清真寺是穆斯林舉行禮拜、宗教功課、舉辦宗教教育和宣教等活動的中心場所。亦稱禮拜寺。系阿拉伯語“麥斯吉德”(即叩拜之處)意譯。伊斯蘭教經典《古蘭經》

“古蘭”系阿拉伯文Qur’an音譯,意為“誦讀”。中國舊稱“天經”、“天方國經”、“寶命真經”等。共30卷,114章,6200余節。是穆罕默德在23年(公元610~632年)全部傳教過程中作為安拉的啟示陸續頒布的經文,為伊斯蘭教最高經典,此為阿拉伯文的《古蘭經》寫本,是非常稀見的珍籍。

圖中左邊穿方格長袍者為穆罕默德,身后是他的追隨者。圖中長須老者一行騎著駱駝遠道而來,接受穆罕默德的會見。穆罕默德的傳教活動隨著伊斯蘭教的傳播,阿拉伯各部落迅速走向統一。到632年穆罕默德去世時,阿拉伯半島的統一大體完成。阿拉伯騎士哈里發的軍隊在戰場上(繪畫)

“哈里發”,阿拉伯語意思為“繼承者”或“代理者”。8世紀中葉亞洲非洲歐洲阿拉伯帝國首都巴格達(繪畫)1258年蒙古軍攻陷巴格達阿拉伯帝國滅亡課堂小結1.日本的地理位置2.大化改新的背景3.大化改新的內容4.大化改新的影響日本的大化改新1.6世紀時阿拉伯半島的社會狀況2.伊斯蘭教創立的時間和創立者3.穆罕默德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權4.麥加貴族皈依伊斯蘭教5.阿拉伯各部落的迅速統一阿拉伯的興起學習與探究學習活動比較觀察漢、日文字日本文字中國文字空海的書法王羲之《樂毅論》局部學習測評1.622年,穆罕默德在()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國家。

A.巴勒斯坦B.麥加C.麥地那D.克爾白神廟2.日本進行大化改新是效仿當時的()。

A.羅馬B.朝鮮C.雅典D.隋唐3.日本由奴隸社會進入封建社會的標志是()。

A.大和統一B.改年號大化C.大化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