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新生兒的特點_第1頁
正常新生兒的特點_第2頁
正常新生兒的特點_第3頁
正常新生兒的特點_第4頁
正常新生兒的特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正常新生兒的特點、護理和特殊表現從出生后臍帶結扎開始到整二十八天前的一段時間定為新生兒期。絕大多數新生兒為足月分娩,即胎齡滿37周(259)天以上,出生體重超過2500g,無任何疾病。解剖生理特點1.呼吸新生兒肋間肌薄弱,呼吸主要依靠膈肌的升降,表現為腹式呼吸為主。呼吸運動較淺表,但呼吸頻率快(約35-45次每分鐘)。出生頭二周呼吸頻率波動大,是新生兒的正常現象。有時會出現短暫的呼吸頻率>80次每分或3-5秒得呼吸暫停無重要的臨床意義。2.循環正常新生兒血流的分布多集中于軀干、內臟,而四肢少,故四肢易發涼,末梢易出現青紫。正常新生兒的心率一般是規則的,為120-160次每分鐘。有時可出現一過性的心率波動。血壓在50/30mmHg至80/50mmHg的范圍。3.泌尿大多數新生兒出生后不久便排尿,如果喂養不足,生后第一天可僅排少量的尿。新生兒一般排尿量為40-60ml每千克每天。新生兒的腎功能相對不足,故以較濃乳方喂新生兒可導致血尿素氮濃度的增高。4.血液新生兒血紅細胞、血紅蛋白及白細胞數均較嬰幼兒及成人高很多,經一月的破壞即進入生理性貧血期。期間紅細胞的破壞即成為生理性黃疸膽紅素的主要來源。5.消化咽-食管括約肌吞咽時不關閉,食管不蠕動;食管下部的括約肌也不關閉,故易發生溢乳。新生兒消化道能分泌足夠的消化酶,唯胰淀粉酶要到生后四個月才達成人水平。嬰兒出生后不久即可排出墨綠色胎糞,3-4天內轉為過渡性大便,若生后24小時未見胎糞,宜進行檢查以排除先天性畸形如肛門閉鎖或巨結腸等癥。6.代謝按體重計算,新生兒代謝較成人高。新生兒出生不久即能維持蛋白代謝的正氮平衡。由于胎兒糖原儲備不多,故早期未補給者在生后十二小時內糖原就可消耗殆盡,機體只得動用脂肪和蛋白質來提供能量,故新生兒血糖較低。出生數天內嬰兒由于丟失較多的細胞外液的水分,可導致出生體重下降4%-7%,即稱為“生理性體重減輕”,體重丟失不應超過出生體重的10%。一般生后10天內體重可恢復至出生體重。新生兒生后頭幾天內需水約50-100ml每公斤體重每天。新生兒血鉀較高,但不出現癥狀。血鈣在生后頭二天較低,人工喂養者可因血磷過高而更降低。7.酶系統新生兒肝內葡萄糖醛酰轉移酶不足,早產兒尤甚,故多數新生兒生后第二天開始表現不同程度的生理性黃疸。此酶不足還使新生兒對氯霉素、水楊酸鹽、新生霉素等藥物進行代謝處理,故這些藥物在新生兒中應慎用。8.體溫調節新生兒出生后由于體溫調節中樞功能未完善及皮下脂肪較薄,體表面積相對較大,容易散熱之故,體溫明顯下降,以后逐漸回升,并在12-24小時內達36℃以上。室溫過高時,足月兒能通過增加皮膚水分的蒸發散熱,炎熱時有的新生兒發熱,乃因水分不足,血液溶質過多之故,故稱脫水熱。室溫一般應維持在20-22℃.如室溫低于20℃,新生兒應帶帽和包裹兩層毯子。9.神經系統出生時大腦皮質和紋狀體發育未完善,神經鞘沒有完全形成,故常常出現興奮泛化反應。新生兒可呈現覓食、吸收、伸舌、吞咽、惡心、擁抱及握持反射等。味覺發育良好,甜味引起吸吮運動。嗅覺較弱。對光有反應,但因缺乏雙眼共軛運動而視覺不清。出生3-7天后聽覺增強,響聲常引起眨眼及擁抱反射。觸覺及溫度覺靈敏,痛覺較鈍。新生兒體格檢查特點1.外觀頭大,軀干長,頭部與全身的比例為1:4.胸部多呈圓柱形,腹部呈桶裝。四肢短,常呈屈曲狀。通常新生兒出生后采取的姿勢,反映了胎內的位置。2.皮膚(1)胎脂:出生后皮膚覆蓋一層灰白色胎脂,有保護皮膚的作用。胎脂的多少有個體差異,生后數小時漸被吸收,但皺褶處胎脂宜用溫開水輕輕擦去。胎脂若成黃色,提示有黃疸、窒息或過期產存在。(2)黃疸:生理性黃疸多在生后2-3天出現。一般持續一周后消失。(3)水腫:生后3-5天,在手、足、小腿、恥骨區及眼窩等處易出現水腫,2-3天后消失,與新生兒水代謝不穩定有關。局限于女嬰下肢的局限性水腫提示Turner綜合征的可能。(4)新生兒紅斑:常在生后1-2天內出現,原因不明。呈大小不等、邊緣不清的斑丘疹,散布于頭面部、軀干及四肢。嬰兒無不適。皮疹多于1-2天內迅速消退。(5)毛囊炎:為突起的膿皰,周圍有很窄的紅暈,以頸根、腋窩、耳后、肘曲分布較多,數日內消退。(6)粟粒疹:在鼻尖、鼻翼、頰、顏面等處,??梢姷揭蚱ぶ俣逊e形成針頭樣黃白色的粟粒疹,脫皮后自然消失。(7)汗皰疹:炎熱季節,常在前胸、前額等處見針頭大小的汗皰疹,又稱白痱。因新生兒汗腺功能欠佳所致。(8)青記:一些新生兒在背部、臀部常有藍綠色色斑,此為特殊色素細胞沉著所致,俗稱青記或胎生青痣。遂年齡增長而漸退。(9)橙紅痣:為分布于新生兒前額和眼瞼上的微血管痣,數月內可消失。3.頭面部(1)顱骨:顱骨軟,骨縫未閉,具有前囟及后囟,有時在前后囟指尖可觸到第三囟門。前囟直徑通常為2-4㎝2,后囟一般只能容納指尖。囟門過大常見于腦積水、佝僂病及宮內感染患兒。出生時因顱骨受產道擠壓,常有不同程度的變形,骨縫可重疊。頂先露分娩的新生兒頭部可顯得狹長,先露部位經常見到水腫和瘀塊,幾天內可褪去。有時頭顱血腫的新生兒頭部可表現為囊腫樣的腫塊,通常需2-3個月內消散。(2)眼:生后第一天,眼經常閉合,有時一睜一閉,與眼運動功能尚未協調有關。有難產史者有時可見球結膜下出血或虹膜邊緣一周呈紅紫色,多因毛細血管淤血或破裂所致,可在數日后吸收。雙眼上斜或內眥贅皮應疑有21三體綜合征。伴有眼瞼水腫和大量膿性分泌物常是淋球菌感染的典型表現。大面積角膜混濁伴有高眼球張力則是先天性青光眼的指征。正常瞳孔反射呈紅色,若呈白色者提示有白內障、腫瘤或視網膜病的可能。(3)鼻:鼻梁低,因鼻骨軟而易彎,可見歪斜,但以后不留畸形。新生兒用鼻呼吸。若后鼻孔閉鎖畸形,出生后可立即表現嚴重呼吸窘迫。先天性梅毒患兒出生后可表現鼻塞、張口呼吸,鼻前庭皮膚濕疹樣潰瘍。(4)口腔:口唇皮膚和粘膜分界清,粘膜紅潤,牙齦上可見由上皮細胞堆積或為粘液包囊的黃白色小顆粒,俗稱“板牙”,或“馬牙”,可存在較長時期,切勿挑破以防感染。硬腭中線上可見大小不等(約2-4mm)的黃色小結節(彭氏珠),亦系上皮細胞堆積而成,數周后消退。舌系帶有個體差異,或薄或厚,或緊或松。兩側頰部各有一個隆起的脂肪墊,俗稱“螳螂嘴”,有利于吸吮乳汁,不可挑破。巨舌癥提示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或有Beckwith綜合征的可能。有時可見到唇裂或腭裂。小下頜要想到PierreRobin綜合征的可能。(5)耳:其外形、大小、結構、堅硬度與遺傳及成熟度有關,愈成熟耳軟骨愈硬。耳輪低于眶耳線稱為低位耳,在一些綜合征中可見到。4.頸部:甚短,頸部皺褶深而潮濕,易糜爛。有時可見到胸鎖乳突肌血腫,可導致其后發生斜頸。頸后皮膚過度折疊呈頸蹼狀,為Turner綜合征的體征之一。5.胸部:多呈圓柱形,劍突尖有時上翹,在肋軟骨交接處可觸及串珠。新生兒呈膈肌型呼吸,有時可見潮式呼吸,生后4-7天常見有乳腺增大,如蠶豆或核桃大小,或見黑色乳暈區及沁乳,2-3周可消退,此是由于母體內分泌的影響所致,切不可擠壓以防感染。6.腹部:多稍隆起,早產兒因腹部甚薄,可見到腸型。肝臟軟,在鎖骨中線肋緣下2㎝,脾臟有時剛觸及。生后臍帶經無菌結扎后,一般1-7天脫落,脫落前應檢查紗布有無滲血。脫落后臍部應保持干燥。有時可見到臍疝。7.生殖器:生后陰囊或陰阜常有輕重不等的水腫,數日后消退。兩側睪丸多下降,也有在腹股溝中,或異位于會陰、股內側筋膜或恥骨上筋膜等處。有時可見一側或雙側鞘膜積液,常于生后2個月內吸收。一些女嬰在生后5-7天可有灰白色粘液分泌物從陰道流出,可持續兩周,有時為血性,俗稱“假月經”。此是由于因分娩后母體雌激素對胎兒影響中斷所致。生殖器色澤增深,多與先天性腎上腺增生有關。8.肛門:有時可見肛門閉鎖。應仔細觀察胎糞排出情況,必要時作肛指診檢查。9.脊柱和四肢:檢查有無脊柱裂。四肢姿勢與胎位有關,一些貌似異常者日后可逐漸恢復。正常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