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浙江省浙北G2聯盟高一下學期期中聯考語文試題(含答案)浙北G2期中聯考
2022學年第二學期高一語文試題
考生須知:
1.本卷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
2.答題前,在答題卷指定區域填寫學校、班級、姓名、試場號、座位號及準考證號;
3.所有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卷上,寫在試卷上無效。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7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材料一:
一部文學作品,在寫作時,一邊寫,一邊就有人閱讀,并在旁邊寫上評語,猶如舊時在私塾中讀詩寫文,塾師給作文寫評語一樣,這種情況,在文學史上是很少見的。而《紅樓夢》卻是如此,在創作的同時,就有評書的人隨時評閱。“甲戌本”有“至脂硯齋甲戌抄閱再評,仍用《石頭記》”的話,說明“甲戌”是“再評”。既是“再評”,自然有“初評”。“甲戌”是1754年,那么“初評”是哪一年呢?起碼退回半年、一年,甚至兩年,正是曹雪芹三十來歲的時候,也正是創作《紅樓夢》的主要原稿時期。“乙卯本”“庚辰本”所記,都是“脂硯齋凡四閱評過”。也就是說自“甲戌”前一二年到“己卯”“庚辰”,這八九年間,“脂硯齋”評閱過四次。而這個時期,曹雪芹一定也一再修改自己的原稿,或者續寫自己的作品。懸想曹雪芹當年寫《紅樓夢》時,雖然“舉家食粥酒常賒”,日子不十分富裕,但一定頗得志同道合者切磋之樂。可惜全書沒有寫完,他就過早地去世了。
說是“脂硯齋凡四閱評過”,其實在當時也不只是脂硯齋一個人閱評,從最早就有別人參與閱評。“甲戌本”即有脂硯齋一條評語道:
余批重出。余閱此書偶有所得,即筆錄之,非從首至尾閱過,復從首加批者,故偶有復處。且諸公之批,自是諸公眼界;脂齋之批,亦有脂齋取樂處。后每一閱,亦必有一語半言加于側,故又有于前后照應之說等批。
從這段“脂評”中,可以看到兩點主要的問題。
一是“脂硯齋評閱”的方法,即隨意看,隨意批,看了一遍又一遍,批了一次又一次,他以此為“樂”,有前后照應的評語,也有前后重復的評語,或者自己后來否定自己從前的批語等等。因為是“偶有所得”的批語,就不同于反復研究后得出的結論。二是除他評閱之外,還有“諸公”,即除他之外,還有別人也在閱讀時加批,而且別人不是一人,是“諸公”,是好幾人。據現在十幾種傳世的抄本看,在這些眉批、夾批、旁批、總批等等紛繁的批語中,署名除“脂硯齋”外,還有“畸笏叟”“松齋”“梅溪”“常村”等人,在評語中還提到“堂村”“杏齋”“煦堂”等名字。這些評者的批語,雖然不少都署了名,但究竟是誰,和曹雪芹有什么關系,卻都不得而知。但又有不少蛛絲馬跡,供人猜想。作為研究考據的科學證據則不足,作為引起懷疑想入非非的因素則有余。這樣就眾說紛紜,十分熱鬧,莫衷一是了。
“脂硯齋”姓甚名誰,是男是女,是老是少,與曹雪芹是什么關系,雖然不少人解說過,甚至說就是《紅樓夢》故事中的史湘云等等,但都不足為憑,因為均無科學論證,大都是臆斷之詞。但有幾點卻可以肯定:
一是脂硯齋是極熟悉曹雪芹所寫故事背景及曹雪芹家庭歷史的人。至于是男是女、長輩平輩,是族人還是親戚,都無法肯定。
二是死得也較早,在曹雪芹去世之后,不久也就去世了。有一條畸笏叟的批語證明此點。批語云:前批者寥寥。不數年,芹溪、脂硯、杏齋諸子皆相繼別去。今丁亥夏只剩老朽一枚,寧不痛殺。
在“靖藏本”“庚辰本”第二十二回鳳姐點戲一段均有此批。“畸笏叟”不少批語都注明“丁亥夏”,此批雖未注明“畸笏叟”,但據研究,肯定是“畸笏叟”的批。據研究者考證,“脂硯齋”早在甲申前已去世。“壬午除夕,書未成,芹為淚盡而逝。”即曹雪芹去世后,一年多一點的時間里“脂硯齋”也去世了。“壬午”是乾隆二十七年,公歷1762年,“丁亥”是乾隆三十年,公歷1767年,前后差五年,“畸笏叟”還在批書。
(摘自鄧云鄉《紅樓夢導讀·“脂評”簡介》)
材料二:
脂硯齋究竟是誰?
《紅樓夢》的批者“為作者之叔”和“書中寶玉乃雪芹叔輩”這兩個消息,是裕瑞的批語中首先透露的。雪芹的好友明義和明琳,都是裕瑞的舅父,雪芹曾把《紅樓夢》稿本送給明義看,明義題了二十首詩。雪芹有一次在明琳的“養石軒”高聲談笑,敦敏有詩記其事。裕瑞的消息既從其舅父處得來,應可信為真實。裕瑞批曰:
聞其所謂寶玉者,尚系指其叔輩某人,非自己寫照也。所謂元、迎、探、惜者,隱寓“原應嘆息”四字,皆諸姑輩也。
曹寅(曹雪芹的祖父)有一首詩題說:“辛卯三月二十六日,聞珍兒殤,書此忍慟,兼示四侄,及西軒諸友三首。”這位“四侄”能作詩,他的伯父還居然與他唱和。這個“四侄”也不知其名,只知其字或號是“竹礀”。我們知道曹家這一輩的名字,如颙(曹雪芹的父親,一說曹頫)、頎、頫都從“頁(頁)”字旁,則“竹礀”之名,亦必從“頁”。鑒于曹家二代的名和字,皆從《書》《詩》成語而來。但“礀”字不見于經籍,始見于《玉篇》,據《正字通》乃“澗”之或體,則《衛風·考槃》是其出處無疑。詩云“考槃在澗,碩人之寬”,則竹礀或名“碩”,正與颙、頎、頫排行相同。
我們現在不妨推測一下:如果曾寅的四侄竹礀,名“碩”,那么他即是脂硯。因為:首先,“碩”字從“石”從“頁”,“頁”為颙、頎、頫各名的共同偏旁,也指出他們都是同輩,在《紅樓夢》前部,寶玉的主要模特兒是曹碩(即脂硯齋),所以在第一回中,書中主角原來是一塊“石頭”:第五回《紅樓夢引子》曲中的“情種”不是作者,而是“石頭”。正是脂硯自己,堅持要稱此書為“石頭記”。其實,“硯”字從“石”從“見”,在篆文中,“頁”“見二字頗為相似。“脂硯”之“脂”,無疑是從寶玉前生在太虛幻境中的道號“赤瑕宮神瑛侍者”暗示而來,因為胭脂是紅色,正與赤瑕相應。可見在“脂硯”這一筆名中,包含著他的真名“碩”也暗示著書中主角“前生”的道號。曹竹礀十四五歲即能作上已詩,其伯父曾和他的韻,也和小說中寶玉十三四歲即能作詩,大致相符。
(摘編自吳世昌《紅樓夢探源》)
1.列對材料一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曹雪芹創作《紅樓夢》的過程中,就有多人對原稿隨時閱覽批注,曹雪芹也一定一再修改或續寫作品。
B.《紅樓夢》脂評本有眉批、夾批、旁批總批等多種形式,很多評點者在作批語的時候署了名。
C.學者對“脂硯齋”身份的探究,都苦于缺少直接證據,且都流于主觀臆斷,無法形成確鑿的共識。
D.可以確定的是,“脂硯齋”和“畸笏叟”是兩個不同的人,他們都對《紅樓夢》原稿做了大量的批注。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兩則材料中都提到了“脂硯齋到底是誰”的問題,這個問題是紅學研究中至今未破解的重大謎題。
B.“脂硯齋”寫評語相當謹慎,閱讀了別人的批語后,廣泛采納別人的意見綜合作評,避免了重復。
C.探究“脂硯齋”的真實身份,要尋找大量資料,考查其源出處,結相關背景,進行科學論證。
D.兩則材料都努力通過批者評語原文去發掘和“脂硯齋”有關的信息,確保材料的真實性和直接性。
3.下列選項,不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二“脂硯齋可能叫曹碩”觀點的一項是(3分)
A.明義的外甥裕瑞透露了脂硯齋“為作者之叔”和“書中寶玉乃雪芹叔輩”,這兩個消息應可信真實。
B.《詩經·衛風·考槃》中有“考槃在澗,碩人之寬”,而竹礀(澗)的名字可能是詩句中提到的“碩”。
C.“碩”字從“石”從“頁”,“頁”為曹家三子曹颙、曹頎、曹頫各名的共同偏旁,也指出他們都是同輩。
D.賈寶玉主要原型“脂硯齋”的“硯”字從“石”從“見”,而在篆文中,“頁”和“見”二字頗為相似。
4.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脈絡明顯可分為兩大塊,兩大塊各自討論什么問題?(4分)
5.《紅樓夢》中提到寶玉三四歲時,元春曾教他認字、讀書,脂硯齋在“其名分雖系姐弟,其情狀有如母子”這句的行間批了一句:“批書人領到此教;故批至此,竟放聲大哭;俺先姊仙逝太早,不然,余何得為廢人耶!”脂硯齋何以下此評語?請結合材料試做推論,并說明理由。(4分)
(二)現代文閱讀II(本題共4小題,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呼蘭河傳(節選)
蕭紅
祖母死了,我就跟祖父學詩。因為祖父的屋子空著,我就鬧著一定要睡在祖父那屋。
早晨念詩,晚上念詩,半夜醒了也是念詩。念了一陣,念困了再睡去。祖父教我的有《千家詩》,并沒有課本,全憑口頭傳誦,祖父念一句,我就念一句。
祖父說:“少小離家老大回……”
我也說:“少小離家老大回……”
都是些什么字,什么意思,我不知道,只覺得念起來那聲音很好聽。所以很高興地跟著喊。我喊的聲音,比祖父的聲音更大。
我一念起詩來,我家的五間房都可以聽見,祖父怕我喊壞了喉嚨,常常警告著我說:“房蓋被你抬走了。”
聽了這笑話,我略微笑了一會工夫,過不了多久,就又喊起來了。
夜里也是照樣地喊,母親嚇唬我,說再喊她要打我。
祖父也說:“沒有你這樣念詩的,你這不叫念詩,你這叫亂叫。”
但我覺得這亂叫的習慣不能改,若不讓我叫,我念它干什么。每當祖父教我一個新詩,開頭我若聽了不好聽我就說:“不學這個。”
祖父于是就換一個,換一個不好,我還是不要。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這一首詩,我很喜歡,我一念到第二句,“處處聞啼鳥”那“處處”兩字,我就高興起來了。覺得這首詩,實在是好,真好聽。
還有一首我更喜歡的:“重重疊疊上樓臺,幾度呼童掃不開。剛被太陽收拾去,又為明月送將來。”就這“幾度呼童掃不開”,我根本不知道什么意思,就念成“西瀝忽通掃不開”。越念越覺得好聽,越念越有趣味。客人來了,祖父總是呼我念詩的,我就總喜念這一首。
那客人不知聽懂了與否,只是點頭說好。
就這樣瞎念,到底不是久計。念了幾十首之后,祖父開講了。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祖父說,“這是說小時候離開了家到外邊去,老了回來了。家鄉的口音還沒有改變,胡子可白了。”
我問祖父:“為什么小的時候離家?離家到哪里去?”
祖父說:“好比爺爺像你那么大離家,現在老了回來了,誰還認識呢?小孩子見了就招呼著說:你這個白胡老頭,是從哪里來的?”
我一聽覺得不大好,趕快就問祖父:“我也要離家的嗎?等我胡子白了回來,爺爺你也不認識我了嗎?”心里很恐懼。
祖父一聽就笑了:“等你老了還有爺爺嗎?”
祖父說完了,看我還是不很高興,他又趕快說:“你不離家的,你哪里能夠離家……快再念一首詩吧!念‘春眠不覺曉……’”我一念起“春眠不覺曉”來,又是滿口的大叫,得意極了。完全高興,什么都忘了。
但從此再讀新詩,一定要先講的,講過的也要重講。似乎那大嚷大叫的習慣稍稍好了一點。“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這首詩本來我也很喜歡的,黃梨是很好吃的,經祖父這一講,說是兩個鳥。于是不喜歡了。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這首詩祖父講了我也不明白,但是我喜歡這首。因為其中有桃花。桃樹一開了花不就結桃嗎?桃子不是好吃嗎?所以每念完這首詩,我就接著問祖父:“今年咱們的櫻桃樹開不開花?”
除了念詩之外,還很喜歡吃。
記得大門洞子東邊那家是養豬的,一個大豬在前邊走,一群小豬跟在后邊。有一天一個小豬摔井了,人們用抬土的筐子把小豬從井里吊了上來。吊上來,那小豬早已死了。祖父就說他要那小豬。祖父把那小豬抱到家里,用黃泥裹起來,放在灶坑里燒上了,燒好了給我吃。
我站在炕沿旁邊,那整個的小豬,就擺在我的眼前,祖父把那小豬一撕開,立刻就冒了油,真香,我從來沒有吃過那么香的東西,從來沒有吃過那么好吃的東西。第二次,又有一只鴨子掉井了,祖父也用黃泥包起來,燒上給我吃了。在祖父燒的時候,我也幫著忙,幫著祖父攪黃泥,一邊喊著,一邊叫著,好像拉拉隊似的給祖父助興。
鴨子比小豬更好吃,那肉是不怎樣肥的。所以我最喜歡吃鴨子。
我吃,祖父在旁邊看著。祖父不吃。等我吃完了,祖父才吃。他說我的牙齒小,怕我咬不動,先讓我選嫩的吃,我吃剩了的他才吃。
祖父看我每咽下去一口,他就點一下頭。而且高興地說“這小東西真饞”或是“這小東西吃得真快”。
我的手滿是油,隨吃隨在大樣上擦著,祖父看了也并不生氣,只是說:“快蘸點鹽吧,快蘊點韭菜花吧,空口吃不好,等會要反胃的……”
說著就捏幾個鹽粒放在我手上拿著的鴨子肉上。我一張嘴又進肚去了。
自此吃鴨子的印象非常之深,等了好久,鴨子再不掉到井里,我看井沿有一群鴨子,我拿木桿就往井里邊趕,可是鴨子不進去,圍著井口轉,而呱呱地叫著。我就招呼了在旁邊看熱鬧的小孩子,我說:“幫我趕哪!”
正在吵吵叫叫的時候,祖父奔到了,祖父說:“你在干什么?”
我說:“趕鴨子,鴨子掉井,撈出來好燒吃。”
祖父說:“不用趕了,爺爺抓個鴨子給你燒著。”
我不聽他的話,我還是追在鴨子的后邊跑著。
祖父上前來把我攔住了,抱在懷里,一面給我擦著汗一面說:“跟爺爺回家,抓個鴨子燒上。”我想:不掉井的鴨子,抓都抓不住,可怎么能規規矩矩貼起黃泥來讓燒呢?于是我從祖父的身上往下掙扎著,喊著:“我要掉井的!我要掉井的!”
祖父幾乎抱不住我了……
(有刪改)
6.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祖父教我的有《千家詩》,并沒有課本,全憑口頭傳誦”,表明祖父文學造詣深厚,作者借此暗示爺爺曾經很富貴。
B.初讀時,把“幾度呼童掃不開”念成“西瀝忽通掃不開”,主要是因為“我”純粹是玩耍,不認真對待。
C.從大喊亂叫著念詩,到“似乎那大嚷大叫的習慣稍稍好了一點”,表明“我”學詩的心態有了細微的變化。
D.“為什么小的時候離家?離家到哪里去?”“我也要離家的嗎?”等內容,表達出“我”對自己前途渺茫的憂傷。
7.下列對本文藝術特點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房蓋被你抬走了”,祖父的這句話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也表現了祖父風趣幽默的性格特點。
B.由“黃鸝”“桃花”想到“黃梨”“桃子”,既寫出“我”喜歡這兩首詩的原因,也與下面寫吃燒豬肉、鴨肉的文字形成對比。
C.對吃烤小豬和烤鴨子過程的描述,細致入微,饒有趣味,表現了祖父對“我”的關心和愛護。
D.小說采用第一人稱的敘述方法,融入了作者的生活體驗,語言生動,構思巧妙,產生了動人的藝術效果。
8.“我”跟祖父學詩這個過程的敘述很有層次,請結合作品具體分析。(6分)
9.本文的童趣往往通過細節體現出來,請指出三處這樣的細節并簡要分析。(6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材料一:
德行:顏淵,閔子騫。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游,子夏。
子貢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曰:“行己有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節選自《論語·先進》《論語·子路》)
材料二:
昔者,陳成恒相齊簡公,欲為亂,憚齊邦鮑、晏,故徙其兵而伐魯。魯君憂也。孔子患之,乃召門人弟子而謂之曰:“諸侯有相伐者尚恥之今魯父母之邦也丘墓存焉今齊將伐之可無一出乎”顏淵辭出,孔子止之;子路辭出,孔子止之;子貢辭出,孔子遣之。
子貢南見吳王,謂吳王曰:“今萬乘之齊,私千乘之魯,而與吳爭強,臣竊為君恐。且夫救魯,顯名也;而伐齊,大利也。義在存亡魯,勇在害強齊而威申晉邦者,則王者不疑也。”吳王曰:“子待吾伐越而還。”子貢曰:“不可。君以伐越而還,即齊也亦私魯矣。且大吳畏小越如此,臣請東見越王,使之出銳師以從下吏,是君實空越,而名從諸侯以伐也。”吳王大悅,乃行子貢。
子貢東見越王,越王問曰:“此乃僻陋之邦,大夫乃至于此?”子貢曰:“今夫吳王有伐齊之志,君無惜重器,以喜其心;毋惡卑辭,以尊其禮,則伐齊必矣。彼戰而不勝,則君之福也;彼戰而勝,必以其余兵臨晉。臣請北見晉君,令共攻之。其騎士、銳兵弊乎齊,重器、羽旄盡乎晉,則君制其敝,此滅吳必矣。”越王大悅。
吳王果興九郡之兵,而與齊大戰于艾陵,大敗齊師。陳兵不歸,果與晉人相遇黃池之上。吳晉爭強,晉人擊之,大敗吳師。
越王聞之,涉江襲吳,殺吳王夫差而僇其相。故曰子貢一出,存魯,亂齊,破吳,強晉,霸越是也。
(節選自《越絕書·越絕內傳陳成恒》)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諸侯有相伐者尚恥之/今/魯父母之邦也/丘墓存焉/今齊將伐之/可無一出乎
B.諸侯有相伐者尚恥之/今/魯父母之邦也/丘墓存焉/今齊將伐之可/無一出乎
C.諸侯有相伐者/尚恥之/今魯父母之邦也/丘墓存焉/今齊將伐之可/無一出乎
D.諸侯有相伐者/尚恥之/今魯/父母之邦也/丘墓存焉/今齊將伐之/可無一出乎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四方,文中指四方諸侯之國,與成語“四方之志”的“四方”意思不相同。
B.存,指保存,與《短歌行》中“枉用相存”的“存”字意思相同。
C.僻,指地處偏遠,與《琵琶行》中“潯陽地僻無音樂”的“僻”字意思相同。
D.卑辭,指謙卑的言辭,“卑”與《師說》中“位卑則足羞”的“卑”字意思不相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齊國的宰相陳成恒想興兵作亂,但又忌憚齊國有鮑氏、晏氏,轉而調遣軍隊去攻打魯國,魯國的國君很擔心,孔子也為此憂心忡忡。
B.子貢出使吳國,希望吳王能出兵救魯,討伐齊國以獲得大利,吳王答應等討伐越國回來后去救魯,子貢認為到那時魯國早就亡國了。
C.子貢出使越國,勸說越王多方討好吳王,以堅定吳王討伐齊國的決心,認為齊晉同時出兵一定會擊敗吳軍,越國就可借機滅掉吳國。
D.吳王大舉攻打齊國,大敗齊軍,后又繼續與晉國軍隊作戰,結果為晉軍所敗。越王乘機興兵渡江攻打吳國,成就了滅吳稱霸的功業。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今萬乘之齊,私千乘之魯,而與吳爭強,臣竊為君恐。
(2)彼戰而不勝,則君之福也。彼戰而勝,必以其余兵臨晉。
14.魯國危難時,孔子的學生顏淵、子路(季路)、子貢先后請求出使,為什么?孔子只同意子貢出使,又是什么原因?(3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5-16題。
浪淘沙令
王安石①
伊呂②兩衰翁,歷遍窮通。一為釣叟一耕傭。若使當時身不遇,老了英雄。
湯武偶相逢,風虎云龍。興王只在談笑中。直至如今千載后,誰與爭功!
【注】①王安石早立大志,要致君堯舜,這首詞作于作者任宰相之時。②伊呂:指伊尹與呂尚。伊尹,輔佐湯王滅夏,是商朝的開國功臣;呂尚,即姜子牙,晚年輔佐武王滅商,封侯于齊。
15.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此詞歌詠伊尹和呂尚“歷遍窮通”的人生遭際和名垂千載的豐功偉業,并嘆息君臣相遇之難,以抒發詞人獲得宋神宗的知遇,在政治上大展宏圖、春風得意的豪邁情懷。
B.此詞上闋以“窮”“通”兩字開篇,表達詞人對伊尹和呂尚兩位老人受到重用的贊美,并暗含了詞人對更多士人不被發現、不被賞識、不被任用的命運的同情惋惜之情。
C.“風虎云龍”化用《易經》中“云從龍,風從虎”的典故,四字巧用比喻,以“風云”喻賢君,“龍虎”喻賢才,意為明君與賢臣合作有如云從龍、風從虎,建邦興國。
D.整首詞通篇敘史論史,實則以史托今,伊、呂的遭適明主和建立功業對于王安石來說,無疑是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他從中受到了鼓舞,增強了推行變法的決心和勇氣。
16.結合全詞,簡要分析“興王只在談笑中”一句的作用。(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子路非常自信,能讓身處“攝乎大國之間,__________,__________”惡劣環境的一個中等諸侯國,在三年之內就有勇氣并懂得禮儀。
(2)史論貴在立論精警。唐代杜牧《阿房宮賦》“__________,非天下也”,宋代蘇洵《六國論》“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__________”,皆借古諷今,發人深省。
(3)“舟”這一意象很多時候承載著文人的惆悵與黯然,在唐詩宋詞中屢見不鮮,如“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3小題,11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題。
中國食客們早已習慣了“中華美食甲天下”的尊榮,街邊商廈____________的小吃店的墻上往往喜歡掛一段上逾千年的傳說——雖然食客大多也不會把這些動輒與乾隆、諸葛亮、秦始皇甚至是黃帝、女媧有關的故事當真,但換個視角將華夏五千年歷史視為五千年美食史,似乎也不算太夸張。然而,歷史真相往往令人感到意外。中國歷史雖然____________,但中華美食文化異常晚熟:“南食”“北食”直到唐宋時期才逐漸分野,土豆、玉米、番茄、辣椒等食材直到明代才傳入中國,“四大菜系”直到清初才成型。諸如大盤雞、螺螄粉等為人們所____________的小吃美食、菜肴菜式直到新中國成立之后才誕生,而“菜系”作為一個專有詞條,直到1992年才被收錄到《中國烹飪辭典》中,如今“八大菜系”的說法又被“34菜系”所取代。
中華美食榮光背后,是其發展的漫漫長路。物質生活極大豐富的歲月里,“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這句古訓對食客們或許有更深的感動。中華美食是美好的,華麗的,精致的,同時也是堅韌的,頑強的,隱忍的;中華美食文化是古老悠遠的,同時也是厚積新成的。五千年時光仿佛是一場漫長的蟄伏,為的只是在某一個時間,爆發出最絢爛的華章。食客們在____________、推杯換盞之時其實不難發現,中國美食自古以來最不缺的,就是兼容并蓄的氣度和能力。
18.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3分)
A.林林總總源遠流長津津樂道觥籌交錯
B.琳瑯滿目淵遠流長津津有味杯盤狼藉
C.林林總總源遠流長津津有味杯盤狼藉
D.琳瑯滿目淵遠流長津津樂道觥籌交錯
19.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
A.物質生活極大豐富的歲月,“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這句古訓對食客們或許有更深的感悟。
B.物質生活極大豐富的歲月里,食客們或許對“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這句古訓有更深的感動。
C.在物質生活極大豐富的歲月里,食客們或許對“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這句古訓有更深的感悟。
D.在物質生活極大豐富的歲月里,“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這句古訓對食客們或許有更深的感動。
20.文中畫橫線句可以改寫成“中華美食美好、華麗、精致、堅韌、頑強、隱忍,中國美食文化古老悠遠、厚積新成。”從語義上看,二者基本相同,為什么說原文表達效果更好?(5分)
(二)語言文字運用II(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題。
國家航天局正式公布我國首輛火星車命名為“祝融號”。
祝融是中國上古神話中的火神,三皇五帝時的掌火之官。①,與我國其他航天器命名思路一脈相承,例如嫦娥、墨子、悟空、北斗等。“祝融號”是中國第一輛火星車,是現代科技成果。②,是現代科學與傳統文化的跨時空融合,體現著航天人的科學夢想和浪漫情懷,彰顯著中國人的探索精神和文化自信。從字面上來看,“祝”,表達了對人類踏進星辰大海的美好祝愿,“融”,體現融合、協作,表達中國人和平利用太空、增進人類福祉的格局和愿景。
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是我國行星際探測的首趟征途,計劃一次實現對火星的“環繞、著陸、巡視”,這在國際航天界亦屬創舉。③,寓意點燃我國行星際探測的火種,指引人類對浩瀚星空、宇宙未知的接續探索和不斷超越。
21.以下各項中,最適合作為本則新聞報道標題的一項是(3分)
A.中國航天日啟動暨中國航天大會開幕
B.我國首輛火星車命名為“祝融號”
C.首輛火星車命名來自中國傳統文化元素
D.“祝融號”執行首次火星探測任務
2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適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表達連貫。要求:每處不超過20個字。(6分)
四、寫作(60分)
23.閱讀下面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朱光潛先生在其《無言之美》中說過這樣一段話:“我們所居的這個世界是最完美的,就因為它是最不完美的。……這個世界之所以美滿,就在有缺陷,就在有希望的機會,有想象的田地。”
以上論述具有啟示意義。請就“缺陷與完美”這個話題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結合材料,選好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浙北G2期中聯考2022學年第二學期高一語文答案
1.C。原文中說的是“大都是臆斷之詞”,不能認為“都流于主觀臆斷”;原文中也提到了“有幾點卻可以肯定”,說明還是有一些共識的,不能說“無法形成確鑿的共識”。
2.B。“綜合作評”無依據,“避免重復”與原文“也有前后重復的評語”不符。
3.A。A項只能證明脂硯齋是曹雪芹的叔輩,不能得出姓名是什么的結論。
4.(4分)①首先提出了《紅樓夢》是邊創作邊批閱的,而且是多人參與了閱評。(2分)②然后聚焦到“脂硯齋姓甚名誰”的問題,指出脂硯齋身份目前可以確定的兩點。(2分)【評分標準】按點給分。
5.(4分)①結論一:因為脂硯齋是寶玉的原型,元春的原型和脂硯齋有姐弟名分。(2分)②結論二:因為《紅樓夢》中的元春教弟的相關情節勾起了脂硯齋相關經歷的回憶,對亡姐充滿了傷痛之情。(2分)。【評分標準】按點給分,大意相符即可。
6.C(A項中“表明祖父文學造詣深厚,作者借此暗示爺爺曾經很富貴”分析有誤。B項中“純粹是玩耍,不認真對待”分析有誤。D項中“表達出‘我’對自己前途渺茫的憂傷”分析有誤)
7.B(“也與下面寫吃燒豬肉、鴨肉的文字形成對比”分析有誤。)
8.①念詩背詩:口頭傳誦,大聲念詩,培養興趣,在客人面前背詩。②講解詩歌:對念過的詩歌進行講解和討論。③先講后讀:再講新的詩歌時,先講解再讀詩。(本題6分,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得滿分,其他合理答案也可酌情給分)
9.①“我覺得這亂叫的習慣不能改變,若不讓我叫,我念它干什么”,體現了兒童的活潑好動。②“我也要離家的嗎?等我胡子白了回來,爺爺你也不認識我了嗎?”透露了兒童天真的心思和擔心。③“我”因“桃子”好吃而喜歡“人面桃花相映紅”那首詩,體現出兒童真實有趣的饞嘴貪吃心理。④“不掉井的鴨子,抓都抓不住,可怎么能規規矩矩貼起黃泥來讓燒呢?”是兒童的獨有思維方式,體現了兒童的單純。(本題6分,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得滿分,其他合理答案也可酌情給分)
10.(3分)D(諸侯有相伐者,尚恥之,今魯,父母之邦也,丘墓存焉,今齊將伐之,可無一出乎?)
11.(3分)B(“枉用相存”的“存”是問候、探望)
12.(3分)C(“認為齊晉同時出兵一定會擊敗吳軍”錯,先用齊國、晉國消耗吳國,如果吳國仍沒有敗,就越國和晉國共同出兵)
13.(8分)(1)(4分)現在擁有萬輛戰車的齊國,要占有只有千輛戰車的魯國,卻與吳國爭強,我私下里替您擔憂。(“乘”“私”“恐”一處1分,譯出大意給1分。)
(2)(4分)如果他打仗卻打不勝,那就是您的福分。如果他打仗勝利了,一定會用剩下的部隊去攻打晉國。(“而”“福”“臨”一處1分,大意1分)
14.(3分)(1)①諸侯相伐,不符合孔子的主張,孔子主張為“為國以禮”,禮樂教化,反對武力征伐;②魯國是孔子的父母之邦,魯國即將遭遇戰爭,是弟子們“義”的行為,也是受到孔子“仁”思想的影響。(答對任意一點,1分)(2)①子貢善于言辭,顏淵、子路長處不在此;②出使四方諸侯之事,在子貢向孔子請教學業的過程中曾涉及過。③孔子因材施教,并人盡其才。(一點1分,最多2分。)
15.C【解析】本題考查鑒賞詩歌的形象、表達技巧和情感的能力。C項“以‘風云’喻賢君,‘龍虎’喻賢才”錯誤,應該是“以‘風云’喻賢才,‘龍虎’喻賢君”。故選C。
16.①承上啟下。承接上句寫商湯王、周武王起用賢臣,賢臣與君主合作無間,為后句寫詩人對其的贊美做鋪墊。②對比襯托。古今對比,遇和不遇明君對比;以史托今,既強調了君主開創基業的重要性,也強調了臣子輔佐君王的重要性,振聾發聵。③突出主旨。突出了詞人對圣明君主的渴求,人世間如果出現了圣明的君主,那么,在談笑之間就能輕而易舉地完成興王道、建國家的大事業。
17.(1)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2)族秦者秦也弊在賂秦(3)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杜甫《登岳陽樓》)/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李白《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彩舟云淡,星河鷺起(《桂枝香金陵懷古》)/玉鑒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念奴嬌過洞庭》)不得分。
18.A【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和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①林林總總,形容眾多紛繁。琳瑯滿目,比喻面前美好的東西很多(多指書籍或工藝品)。原文強調小吃店數量種類之多,選用“林林總總”更恰當。②源遠流長,河流的源頭很遠,水流的行程很長;比喻歷史悠久。淵遠流長,一般指事物的內在有很深的積蘊。結合語境,“中國歷史”是指時間長久,選用“源遠流長”更合適。③津津樂道,饒有興味地談論。津津有味,興趣濃厚的樣子,形容趣味很濃或很有滋味。結合語境,大盤雞、螺螄粉是人們常談論的美食,選用“津津樂道”更合適。④觥籌交錯,酒器和酒籌交互錯雜,形容相聚宴飲的歡樂。杯盤狼藉,形容宴會時或宴會后筵席上的雜亂情景。結合語境“推杯換盞”等,選擇“觥籌交錯”更合適。
19.C【解析】原句存在三處語病:其一介賓短語殘缺,“物質生活極大豐富的歲月里”作狀語,應該補齊介賓短語,即在“物質生活極大豐富的歲月里”前加“在”,構成介賓短語“在……里”;其二,主客顛倒,“食客們”是施動者,“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這句古訓”是受動者,應該是“食客們或許對“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這句古訓有更深的感悟’”;其三,用詞不當,“感悟”主要強調心理上的妙覺、頓悟,而“感動”是指受外界事物的影響而激動,這里選用“感悟”更合適。
20.①節奏上:改句急促壓抑,原句明快優雅。改句只是直接地把中華美食和中國美食文化的特性給羅列出來,節奏較為急促壓抑。(2分)②邏輯上:改句只平行羅列,原句邏輯層層遞進。原句中第一個分句先是點明了中華美食的外在特點,再進一步闡述了中華美食的內在特點;第二個分句再更深層次地說明了中華美食文化的特性。原句表達內涵、邏輯層層遞進,且節奏上更為明快優雅,故原句表達效果更好。(3分)
21.B。(3分)
22.示例:①用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給首輛火星車命名②以火神的名字命名③將首輛火星車命名為祝融號[6分,每句2分。若有其他表達,只要語意正確,前后連貫,表達正確,可酌情賦分。]
23.【解析】本題考查寫作的能力。審題:這是一道任務驅動型作文題。寫作時首先要分析材料的含義。本材料的話題核心為“殘缺與完美”,立意行文,“殘缺”與“完美”二者不可偏廢,應注重分析二者的辯證關系。“我們所居的這個世界是最完美的,就因為它是最不完美的”,朱光潛先生給出了具體的解釋,世界的美滿是因為“有缺陷,就在有希望的機會,有想象的田地”。在此,考生可以思考:如果這個世界是完美的,一切都是我們想要的那個樣子,我們無須任何的努力便可輕易得到我們想要的一切,那么其結果會是怎樣?——世界的單調乏味,人生的了無意義,昨天、今天、明天的毫無區別……如此,作為有著獨立精神、自由意志的人,其主體性又將如何彰顯?反之,如果這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至2030年特殊電池項目投資價值分析報告
- 2025至2030年燈飾端子項目投資價值分析報告
- 2025至2030年涂布箱板項目投資價值分析報告
- 2025至2030年汽車送風管項目投資價值分析報告
- 2025至2030年氣液增壓系統項目投資價值分析報告
- 2025至2030年基因識別軟件項目投資價值分析報告
- 2025至2030年全智能小型點鈔機項目投資價值分析報告
- 閱讀提取信息課件
- 降低護理文書缺陷率
- 《信息技術》期末教學總結
- 醫保業務培訓大綱
- 中國職工保險互助會陜西辦事處招聘考試真題2024
- 商鋪施工方案
- 北師大版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一年級數學期中檢測(含答案)
- 第10課 養成遵紀守法好習慣
- 2025修訂版《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解讀學習課件
- 2025年水質化驗工題庫 - 副本
- 2025年吉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單招職業傾向性考試題庫必考題
- 光伏發電項目施工的應急預案與措施
- 畢業設計(論文)-護欄清洗機設計
- 2025年春人教版英語七年級下冊 Unit 7 A Day to Remember(教學設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