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工作的方針和原則_第1頁
消防工作的方針和原則_第2頁
消防工作的方針和原則_第3頁
消防工作的方針和原則_第4頁
消防工作的方針和原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消防工作的方針和原則我國《消防法》在總則中規定“消防工作貫徹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的方針,按照政府統一領導、部門依法監管、單位全面負責、公民積極參與的原則”。“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的方針,科學準確地說明了“防”和“消”的關系,正確地反映了同火災作斗爭的基本規律。““預防為主",一是要做好宣傳教育,使大家重視消防工作。二是普及消防知識,提高防火和撲滅初期火災的能力。三是確立一套科學的規章制度,保證措施落實。例如公司制定的“明火作業管理制度”、“危險品管理制度“等。“防消結合”是指我們在做好火災預防的同時,要做好各項滅火準備,及時撲滅發生的火災。首先要有思想準備,發生火災時做到心中有數,科學指揮,快速撲滅?其次要有物資準備,也就是我們常見的滅火器、消防栓、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等一系列的消防設施。“政府”、“部門”、“單位”、“公民”四者都是消防工作的主體,政府統一領導、部門依法監管、單位全面負責、公民積極參與,任何一方都非常重要,不可偏廢,這是《消防法》確定的消防工作的原則。燃燒的基礎知識第一節燃燒的條件燃燒,俗稱火?通常伴有火焰、發光和(或)發煙的現象,我們稱之為燃燒。任何物質發生燃燒,都有一個由未燃燒狀態轉向燃燒狀態的過程。那么這個過程的發生和發展,必須具備三個必要條件:就是可燃物、氧化劑(助燃物)和溫度(引火源)。只有在上述三個條件同時具備的條件下可燃物質才能發生燃燒,缺一不可。1、 可燃物:凡是能與空氣中的氧或其它氧化劑起化學反應的物質稱為可燃物。自然界中的可燃物種類繁多,按物理狀態,可分為氣體、液體和固體三種。2、 氧化劑(助燃物):能幫助和支持可燃物燃燒的物質即能與可燃物發生氧化反應的物質稱為叫氧化劑,也稱為助燃物。一般氧化劑主要是指空氣中的氧,在空氣中約占21%。可燃物跟氧氣的接觸面積越大,氧氣濃度越高,燃燒就越劇列八、、■3、 溫度(引火源):是指供給可燃物與氧或助燃劑發生燃燒反應的能量來源。引火源有很多種。明火是引火源,其中就包括我們抽煙的煙火,這就是我們公司為什么規定禁止在廠區吸煙的原因,你在廠區吸煙一旦周圍可燃物、助燃條件存在就會引起火災。4、 鏈式反應:具備了燃燒的必要條件并不等于燃燒的必然發生。在各必要條件的中,還有一個“量"的概念,這就是發生燃燒或持續燃燒的充分條件。(1)一定的可燃物濃度。(2)一定的氧氣含量。(3)—定的點火能量。(4)不受抑制的鏈式反應。第二節燃燒的類型燃燒的類型有許多種,主要有閃燃、著火、自燃和爆炸。1、閃燃:是一定溫度下,液體(固體)表面上能產生足夠的可燃蒸氣,遇火能產生一閃即滅的燃燒現象?發生閃燃的最低溫度稱為閃點,閃點在消防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義;閃點是衡量物質火災危險性的重要參數。液體的閃點越低,火災危險性越大。

2、 著火:可燃物質發生持續燃燒的現象叫著火;可燃物開始持續燃燒的所需要的最低溫度,叫燃點(又稱為著火點),通俗來說就是引起著火的最低溫度。燃點越低,越容易起火。根據可燃物質的燃點高低,可以鑒別其火災危險程度。3、 自燃:可燃物在沒有外部火花、火焰等火源的情況下,因受熱或自身發熱并蓄熱所產生的燃燒稱作自燃。可燃物物質產生自燃的最低溫度是該物質的自燃點.物質的自燃點越低發生火災的危險性越大。4、 爆炸:由于物質急劇氧化或分解反應產生溫度、壓力分別增加或同時增加的現象,稱為爆炸。爆炸時化學能或機械能轉化為動能,釋放出巨大能量,常見的爆炸分為物理爆炸和化學爆炸。物理爆炸:由于液體變成蒸汽或者氣體迅速膨脹,壓力急速增加,并大大超過容器的極限壓力而發生的爆炸,如蒸汽鍋爐,液化汽鋼瓶等的爆炸。化學爆炸:因物質本身發生化學反應,產生大量氣體和高溫而發生的爆炸?可燃氣體和粉塵與空氣混合物的爆炸屬于此類化學爆炸,在消防工作中,我們經常遇到的可燃性氣體、蒸汽、粉塵、液滴與空氣或其他氧化介質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發生的爆炸,這是我們要注意的。第三節燃燒產物的毒性物質燃燒后產生的氣體、熱量、可見煙等全部物質叫做燃燒產物。一、 火場中熱煙氣的一般毒害作用熱煙氣的一般毒害作用包括缺氧、高溫氣體對呼吸道的熱損傷和煙塵對呼吸道的堵塞等.1、 缺氧人無時無刻不在呼吸。正常空氣中氧氣占21%(體積比例)。在火場中,由于可燃物的燃燒使火場中氧氣的含量減少,特別是在密閉的環境中,一旦著火,火場中的氧氣會迅速下降,會造成人頭痛、呼吸急促、判斷能力遲鈍、意識不清甚至死亡.2、 高溫氣體的熱損傷火場中,由于可燃物多,火災發展迅速,火場氣體溫度升高很快?根據一般室內火災升溫曲線,著火中心5分鐘后即可升高到500攝氏度以上?人體皮膚對溫度很敏感。一般在120度時可忍受15分鐘,145度時5分鐘就無法忍受,在175度時不到1分鐘皮膚便會造成灼傷。人體呼吸系統的各類器官非常嬌嫩,吸入高溫氣體會造成組織壞死甚至死亡。3、 熱煙塵的毒害作用火災中的熱煙塵由燃燒中析出的碳粒子、焦油狀液滴以及房屋倒塌、天花板掉落揚起的灰塵組成。這些煙塵吸入呼吸道系統后,堵塞、刺激內黏膜,其毒害作用隨煙塵的溫度和直徑不同而不同?二、 碳氫化合物燃燒產物的毒性棉布、木材、紙張及其制品屬一般碳氫化合物,他們完全燃燒的產物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汽,在缺氧條件下則產生一氧化碳。統計資料表明,火災產生的煙氣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氣體,火災中死亡的人數大約80%是由于吸入毒性氣體而致死的。這是我們在組織人員疏散、火場逃生和撲救火災中要千萬注意的問題。(1) 一氧化碳是一種無色、無臭、無刺激的氣體。不易被人察覺,是燃燒產物中最典型的毒性氣體,是火災中致死的主要燃燒產物之一。空氣中一氧化碳的含

量達到0。5%時人呼吸20—30分鐘有致死的危險,達到百分之一時只要1-2分鐘,就可窒息中毒死亡。(2)二氧化碳是一種溶于水、無色、略帶酸味的氣體。毒性較小,當其濃度為2%時,人有不適應的感覺;當濃度為5%時,人呼吸不可忍耐;濃度為7%—10%時,人在數分鐘內意識不清,出現紫斑并致死。火災與消防第一節火災原因一、 生活中人的因素引起的火災的原因1、用火不慎;2、用電不慎;3用油不慎;4、吸煙不慎;5、玩火;6、燃放煙花爆竹二、 生產活動引起的火災的原因第一個原因電焊、氣焊在各種生產活動中,使用電焊、氣焊是非常普遍的,在進行電焊、氣焊或切割時,常常由于產生的大量火星和熔渣引燃周圍的可燃物而起火?所以我們平時在進行明火作業時,一定要將周圍的可燃物清理干凈,嚴格按照公司的《明火作業管理制度》》進行操作。即“八不”、“四要"、“一清”★動火前“八不”:1、 防火、滅火設施不落實,不動火;2、 周圍的易燃雜物未清除,不動火;3、 附近難以移動的易烯液體的結構未采取安全防范措施,不動火;4、 凡盛裝過油類等易燃液體的容器、管道未經洗刷干凈,排出殘存油質的,不動火;5、 凡盛裝過氣體受熱膨脹有爆炸危險的容器和管道,未采取安全防范措施,不動火;6、 凡易燃易爆物品的車間、倉庫和場所,未經排除易燃易爆危險的,不動火;7、 在高空進行焊接或切割作業時,下面的可燃物品未清理或未采取安全防護措施,不動火;&未配備相應的滅火器材,不動火。★動火中前“四要"1、 動火前要制定現場安全負責人;2、 現場安全負責人和動火人員必須經常注意動火情況,發現不安全苗頭時,要立即停止動火;3、 發生火災爆炸事故時,要及時補救;4、 動火人員要嚴格執行安全操作規程;★動火后"一清”:動火人員和現場工作負責人在動火后,應徹底清理現場火種,經檢查無安全隱患后,才能離開現場.第二個原因就是機器摩擦機器在運行的過程中,由于沒有按時加潤滑油,或者沒有清除附在機器上的雜質廢物,機器發熱后常常引起浮著物燃燒或冒出火星而引燃附著物.

第三個原因是設備不良設備不良、陳舊老化或有損壞帶病"作業也常常出問題而引起火災。如多年的配電線路絕緣層老化破損,兩線短路時就會起火,另外,電器設備在長期使用中,導線之間,或導線與開關、保險裝置、儀表及其他電力工具的銜接處連接不牢,常常導致接觸電阻過大而引起火災。第四個原因是靜電放電在許多生產場合,因摩擦、撞擊產生的靜電而引起的火災事故也是屢見不鮮的。如易燃、可燃液體在塑料管中流動時,由于摩擦產生靜電火花,引燃易燃和可燃液體燃燒爆炸。又如油罐裝卸汽油等易燃液體,受到晃動、沖擊,油面靜電積聚,產生火花,引起火災。第五個原因違章操作在許多的生產行業、生產區域和生產崗位,都有明確的消防安全規章制度這是保障安全生產的關鍵措施。遵守規章制度,就能保證安全,違反安全規章制度就會發生危險?因此我們在日常的生產工作中一定要嚴格遵守制定的各項規章制度,切不可麻痹大意。上面這幾項是生產活動引起火災的幾項我們需要注意的原因。三、自然因素引起的火災由于某些物質的自燃或遭受雷擊起火引起的火災,因為不是認為因素造成的,通常被歸為自然因素引起火災的一類。一般就是我們對能引發自燃的危險品管理不當或有避雷設施而不能起到避雷的作用.雷擊起火的形式大體有三種。一是雷電直接擊在建筑物上起火;二是雷電的二次作用;三是雷電沿電器線路或金屬管道系統進入建筑物內部的高電位起火.第二節、防火的基本措施及滅火原理(一)根據燃燒的條件,一切防火措施都是為了不使燃燒形成。從而達到防火目的,在長期同火災作斗爭中,人們總結出下列幾種防火措施。防火和滅火的基本措施就是去掉其中的一個或幾個條件,使燃燒不致發生或不能持續。1、 控制可燃物。杜絕可燃物的使用或者對可燃材料限制使用,使用不可燃的材料,從而有效控制火災的發生。如工藝管線保溫材料采用不可燃材料等。2、 控制氧氣含量。對于某種可燃物質,當氧氣濃度降到一定濃度以下,燃燒不會發生。3、 控制點火源。防止電線老化等引起的打火、電器開關打火、廠區禁止吸煙、對明火作業的監管等都是對點火源的控制。(二)滅火的基本原理可以歸納為幾個方面,冷卻、窒息、隔離和化學抑制。1、 冷卻滅火:對于一般的可燃固體,將其冷卻到其燃點以下;對于可燃液體,將其冷卻到閃點以下,燃燒反應會終止。用水滅火,水能大量吸收熱量,使燃燒溫度降低,導致火焰熄火,也就是冷卻滅火。2、 窒息滅火:各種可燃物的燃燒,都要在其最低氧濃度下進行,低于此濃度時,燃燒不能持續?用于降低氧濃度的氣體有二氧化碳、水蒸氣等。3、 隔離滅火:可燃物是燃燒條件中的主要因素,如果可燃物與火源或氧隔開,那么燃燒會自動停止。4、 化學抑制滅火:就是使用滅火劑與鏈式反應的中間體自由基反應,從而使燃燒的鏈式反應中斷使燃燒不能持續進行。常用的干粉滅火劑的主要滅火機理就是化學抑制作用.

第三節火災的分類根據國家標準火災分類的規定,將火災分為A、B、C、D四類:A類火災:指含碳固體可燃物,如木材、棉、毛、麻、紙張等燃燒的火災.撲救A類火災:一般可采用水冷卻法,但對于忌水的物質,如布、紙等應盡量減少水漬所造成的損失。對珍貴圖書、檔案應使用二氧化碳、干粉滅火劑滅火.B類火災:指甲、乙、丙類液體,如汽油、煤油、甲醇等燃燒的火災.撲救B類火災:首先應切斷可燃液體的來源,同時將燃燒區容器內可燃液體排至安全地區,并用水冷卻燃燒區可燃液體的容器壁,減慢蒸發速度;及時使用大劑量干粉等滅火劑將液體火災撲滅.C類火災:指可燃氣體。如煤氣、天然氣、甲烷、乙炔、氫氣等燃燒的火災。撲救C類火災:要防止可燃氣體發生爆炸,一般選用干粉、二氧化碳滅火器滅火D類火災:指可燃金屬。如鉀、納、鎂、鋁鎂合金等燃燒的火災撲救D類火災:如鎂、鋁燃燒時溫度非常高,水及其他普通滅火劑無效.鈉和鉀的火災切忌用水撲救,水與鈉、鉀起反應放出大量熱和氫,會促進火災猛烈發展.應用特殊的滅火劑,如干砂等。還有一種就是帶電火災:指帶電物體燃燒的火災.撲救帶電火災:干粉滅火器、二氧化碳滅火器效果好,因為這兩種滅火器的滅火藥劑絕緣性能好,不會發生觸電傷人的事故。但最好還是要將帶電物體的電源首先切斷。火災按其損失又分為:特大火災、重大火災和一般火災。具體怎么分別這里就不說了.第四節火災的發展階段:火災有一個由小到大的發展過程,這個發展過程一般要經過初起、發展、猛烈、下降、熄滅五個階段,由于下降和熄滅階段對滅火的指導意義不大,所以我們通常只講前三個階段。1、 初起階段:它的火源面積較小,燃燒強度弱;火焰本身放出的輻射熱能不多;煙和氣體流動速度比較慢。火災初起這個階段,是撲救的最好時機,只有發現及時,用很少的人力和消防器材、工具,就能把火撲滅。我們所要掌握的就是撲救初期火災的能力。2、 發展階段:燃燒強度增大,溫度上升,熱煙充滿了房屋,室內可燃物質被加熱;氣體對流加強,燃燒速度增快;燃燒面積迅速擴大,溫度可達700OC以上。3、 猛烈階段:火焰包圍了整個可燃材料;燃燒面積迅速擴大到了限度,燃燒強度大,輻射熱強,燃燒物質分解出大量的燃燒產物,溫度和氣體對流達到最大的數值;不燃材料和結構的機械強度受到破壞,可能發生變形或倒塌。

火災的發生、發展就是一個火災發展蔓延、能量傳播的過程?熱傳播是影響火災發展的決定性因素。熱量傳播有以下三種途徑:熱傳導、熱對流和熱輻射。熱傳導:是指熱量通過直接接觸的物體,(比如我們車間里房間各種穿越隔墻或防火墻的金屬構件和金屬管道等)從溫度較高部位傳遞到溫度較低部位的過程.影響熱傳導的主要因素是:溫差、導熱系數和導熱物體的厚度和截面積。導熱系數愈大、厚度愈小、傳導的熱量愈多。熱對流:是指熱量通過流動介質,由空間的一處傳播到另一處的現象。火場中通風孔洞面積愈大,熱對流的速度愈快;通風孔洞所處位置愈高,熱對流速度愈快。熱對流是熱傳播的重要方式,是影響初期火災發展的最主要因素。熱輻射是指以電磁波形式傳遞熱量的現象當火災處于發展階段時,熱輻射成為熱傳播的主要形式。火災在建筑物之間和建筑物內部的主要蔓延途徑有:建筑物的外窗、洞口;建筑物內的門窗洞口,各種管道溝和管道井,開口部位;未作防火分隔的大空間結構,未封閉的樓梯間;各種穿越隔墻或防火墻的金屬構件和金屬管道;未作防火處理的通風、空調管道等。第五節滅火器的分類、使用方法和適應范圍滅火器是由筒體、器頭、噴嘴等部件組成,能在其內部壓力作用下,將所沖裝的滅火劑噴出以撲救火災的滅火器材.(一) 滅火器的分類:在這里只介紹公司內配置的類型按其移動方式可分為:手提式和推車式。我們公司除了鍋爐房和技術二層的推車式外,其余全部都是手提式的。按所沖裝的滅火劑可分為:干粉、二氧化碳等。公司內配置也就是這兩種(二) 滅火器的標示:國家標準規定,滅火器型號應以漢語拼音大些字母和阿拉伯數字標于筒體,如“MF2”其中第一個字母M代表滅火器,第二個字母代表滅火劑類型(F是干粉滅火劑、T是二氧化碳滅火劑),后面的阿拉伯數字代表滅火劑的重量或溶積,一般單位為千克或升.(三)滅火器的滅火原理和使用方法:(主要介紹一下公司內配置的二氧化碳和干粉滅火器兩種).1、二氧化碳滅火器滅火原理、適用范圍和使用方法(1)滅火原理:二氧化碳滅火劑其主要依靠窒息作用和部分冷卻作用滅火。二氧化碳具有較高的密度,約為空氣的1。5倍。在常壓下,液態的二氧化碳會立即汽化,一般1kg的液態二氧化碳可產生約0.5立方米的氣體?因而,滅火時,二氧化碳氣體可以排除空氣而包圍在燃燒物體的表面或分布于較密閉的空間中,降低可燃物周圍或防護空間內的氧濃度,產生窒息作用而滅火。另外,二氧化碳從儲存容器中噴出時,會由液體迅速汽化成氣體,而從周圍吸引部分熱量,起到冷卻的作用.(2)適用范圍:二氧化碳滅火器主要用于撲救貴重設備、檔案資料、儀器儀表、600伏以下電氣設備及油類的初起火災。其主要缺點是滅火時需要濃度高,容易使造成人員窒息毒害,因此我們在使用時一定要注意,按照使用方法操作。

使用方法:在使用時,應首先將滅火器提到起火地點,放下滅火器,拔出保險銷,一只手握住喇叭筒根部的手柄,另一只手緊握啟閉閥的壓把。對沒有噴射軟管的二氧化碳滅火器,應把喇叭筒往上扳70—90度。使用時,不能直接用手抓住喇叭筒外壁或金屬連接管,防止手被凍傷。在使用二氧化碳滅火器時,在室外使用的,應選擇上風方向噴射;在室內窄小空間使用的,滅火后操作者應迅速離開,以防窒息。滅火時,當可燃液體呈流淌狀燃燒時,滅火劑的噴流由近而遠向火焰噴射。如果可燃液體在容器中燃燒時,應將喇叭口提起,從容器的一側上部向燃燒的容器噴射?但不能將滅火器射流直接沖擊可燃液面,防止可燃液體沖出容器而擴大火勢,造成滅火困難。2、干粉滅火器的滅火原理、適用范圍和使用方法(公司內配置滅火器類型)(1)滅火原理:干粉滅火器內充裝的是干粉滅火劑。干粉滅火劑是用于滅火的干燥且易于流動的微細粉末,由具有滅火效能的無機鹽和少量的添加劑經干燥、粉碎、混合而成微細固體粉末組成?干粉滅火劑一般分為BC干粉滅火劑和ABC干粉兩大類?干粉滅火劑主要通過在加壓氣體作用下噴出的粉霧與火焰接觸、混合時發生的物理、化學作用滅火:一是靠干粉中的無機鹽的揮發性分解物,與燃燒過程中燃料所產生的自由基或活性基團發生化學抑制和副催化作用,使燃燒的鏈反應中斷而滅火;二是靠干粉的粉末落在可燃物表面外,發生化學反應,并在高溫作用下形成一層玻璃狀覆蓋層,從而隔絕氧,進而窒息滅火。另外,還有部分稀釋氧和冷卻作用。(2)適用范圍:它是一種在消防中得到廣泛應用的滅火劑,適應于B、C類物質及帶電設備的初期火災。其中ABC型干粉滅火器也可以撲救A類物質的初期火災,我們公司配置的就是這種。那撲救金屬火災使用的是專用干粉化學滅火劑。干粉滅火劑的主要缺點是對精密儀器造成污染,所以我們公司技術中心配備的主要是二氧化碳滅火器。使用方法:滅火時,手提滅火器快速奔赴現場,在距離燃燒處5M左右,放下滅火器;如在室外,應選擇在上風方向噴射。使用時,先將開啟把上的保險銷拔下,然后握住噴射軟管前端噴嘴部,另一只手將開啟壓把壓下,打開滅火器對準火焰根部進行滅火。干粉滅火器撲救可燃、易燃液體火災時,應對準火焰腰部掃射,如果被撲救的液體火災呈流淌燃燒時,應對準火焰根部由近而遠,并左右掃射,直至把火焰全部撲滅。如果可燃液體在容器內燃燒,應對準火焰根部左右晃動掃射,使噴出的干粉流覆蓋整個容器開口表面。我們在用滅火器撲救初起火災的時候要注意,一般手提式滅火器其內裝藥劑的噴射滅火時間在一分鐘之內,實際有效滅火時間僅有20秒左右,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必須正確掌握使用方法,否則不僅滅不了火,還會貽誤了滅火時機。必須指出的是,發生火災后,使用滅火器及時地撲救初起火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