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聊城市2022-2023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地理試題(含答案)_第1頁
山東省聊城市2022-2023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地理試題(含答案)_第2頁
山東省聊城市2022-2023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地理試題(含答案)_第3頁
山東省聊城市2022-2023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地理試題(含答案)_第4頁
山東省聊城市2022-2023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地理試題(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學年上學期期中教學質量檢測高一地理試題本試卷分第I卷(選擇題)和第II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總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注意事項:1.答題前,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試題卷和答題卡上。2.選擇題的作答: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寫在試題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域均無效。3.非選擇題的作答:用簽字筆直接答在答題卡上對應的答題區域內。寫在試題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域均無效。一、選擇題:本題共22小題,每小題2分,共44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根據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的中國科幻片《流浪地球》,主要講述了科學家們發現太陽急速衰老膨脹,短時間內包括地球在內的整個太陽系都將被太陽吞沒。為了自救,人類提出名為“流浪地球”的大膽計劃,地球將被推入木星軌道,彈射出太陽系,最終泊入比鄰星宜居軌道,成為比鄰星的行星,開啟全新的地球時代。據此完成1~2題。1.依據材料分析,比鄰星的天體類型是A.星云 B.恒星 C.行星 D.衛星2.地球最終泊入比鄰星宜居軌道,成為比鄰星的行星。宜居的主要條件是①有適合生物呼吸的大氣 ②存在液態水③距比鄰星距離適中 ④有晝夜更替現象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圖3為1900~2000年太陽黑子年平均數變化示意圖,圖4為太陽及其大氣結構示意圖。據此完成3~5題。3.據圖3推測太陽黑子活動周期約為A.6年 B.11年 C.15年 D.17年4.太陽黑子出現在A.①層 B.②層 C.③層 D.太陽內部5.太陽活動高峰年時,下列現象會發生A.②層出現的耀斑強度變強 B.③層的暗黑斑點增多C.影響無線電長波通訊 D.全球洪澇災害更加頻繁圖5為地球內部圈層結構(局部)示意圖。據此完成6~7題。6.圖中表示巖石圈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7.下列關于地球圈層特點的敘述,正確的是A.①圈層是不連續圈層 B.②圈層橫波不能通過C.軟流層是巖漿的主要發源地 D.④圈層的物質狀態是液態要想了解地球歷史,就要了解地層和化石,就要學會讀地質年代表。圖6為彩虹恐龍化石,圖7為地質年代表部分年代的氣候變化及動物發展階段。據此完成8~10題。8.古生代晚期兩棲動物向爬行動物進化階段的主要氣候變化是A.變冷干 B.變暖濕 C.變冷濕 D.變暖干9.據圖判斷二疊紀時期相較于志留紀時期A.物種更豐富 B.冰川范圍縮小 C.陸地面積擴大 D.海平面上升10.彩虹恐龍生活的時期A.古老的兩棲動物滅絕 B.陸地蕨類植物生長茂盛C.形成豐富的煤炭資源 D.喜馬拉雅山脈迅速崛起我國北方農民常采用大棚種植蔬菜、花卉等作物。山東已成為我國北方地區重要的蔬菜生產基地之一。圖8為山東某蔬萊基地塑料大棚生產示意圖,圖9為大氣受熱過程示意圖。據此完成11~12題。11.冬春季節,菜農常在大棚內墻上懸掛光亮鏡面膜,其懸掛位置及作用是A.南墻,提高棚內溫度 B.北墻,提高棚內濕度C.南墻,增加棚內光照 D.北墻,增加棚內光照12.結合圖9,盛夏時,菜農給大棚覆蓋黑色尼龍網的目的是A.增加大氣逆輻射,降低棚內溫度 B.阻止地面輻射.防止夜間溫度過低C.削弱太陽輻射,減少農作物蒸騰 D.增強地面輻射,提高農作物存活率圖10為北半球某地的氣壓分布圖,圖11為某氣象局繪制的某日10時地面的氣壓與氣流狀況圖。據此完成13~14題。13.圖10中甲、乙、丙、丁四地氣壓值的大小關系是A.甲<乙<丙<丁 B.甲<丁<丙<乙 C.甲>丙>乙>丁 D.甲>乙>丙>丁14.圖11中①②③④三處中,風力最大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下圖示意江淮地區的一個池塘,一垂釣者發現,在大氣穩定無風的情況下,一天之中池塘邊仍然清風陣陣。讀圖12,完成15~16題。15.該地夏季晴天的中午吹西北風的地點是A.① B.② C.③ D.④16.在大氣穩定無風的情況下,該池塘邊一天中風向發生變化的根本原因是A.海陸間氣壓差異 B.緯度位置的影響C.高低緯度間的溫度差異 D.池塘與周圍陸地的熱力性質差異海水無時無刻不在運動。漲潮時,海水會沿河道自河口向上游上溯,致使海水倒灌入河,江河水變咸。當河水中鹽分達到或超過250毫克/升,就成為咸潮。圖13為某海域鹽度分布圖。據此完成17~18題。17.A、B兩處海區鹽度較低的為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A.AA處降水較多 B.AA處水溫較低C.BB處有徑流匯入 D.BB處水溫較低18.B處咸潮容易發生的季節是A.夏季 B.春季 C.秋季 D.冬季紐芬蘭島位于北美大陸的東海岸,每年大約有40座冰山被洋流帶至紐芬蘭島附近的溫暖水域。這里鱈魚群非常密集,人們甚至用“可以踩著鱈魚背在海面上行走”來形容。圖14為北大西洋部分洋流示意圖。據此完成19~20題。19.1912年,號稱“世界工業史上的奇跡”的豪華客輪泰坦尼克號撞上冰山,沉入海底。泰坦尼克號沉沒的海域最可能是圖中的A.a B.b C.c D.d20.紐芬蘭島附近海域鱈魚群密集的主要原因是A.寒暖流交匯 B.海洋污染小 C.人類活動少 D.冰川活動多“銀杏黃時秋意濃”,每至幕秋,銀杏樹便“盡換黃金甲”,當秋風襲來,遍地碎金,如夢如幻的浪漫景色吸引大量游人前去觀賞。圖15為我國主要銀杏觀賞地分布,圖16為某地銀杏大道景觀,據此完成21~22題。21.臨沂的地帶性植被屬于A.常綠闊葉林 B.針闊葉混交林 C.落葉闊葉林 D.針葉林22.與湖州相比,丹東的銀杏最佳觀賞期較短,其原因是A.丹東緯度高,氣溫低,銀杏葉黃得早 B.丹東受冬季風影響大,銀杏葉掉落快C.湖州離海近,氣溫高,銀杏葉黃得晚 D.湖州秋季陰雨天氣多,銀杏葉掉落慢二、綜合題:本題共4小題,共56分。23.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圖17為我國年太陽輻射總量分布圖。(1)據圖描述我國年太陽輻射總量的分布特點。(4分)(2)圖中a、b、c、d四區域從年太陽輻射總量來看,最不適合太陽能開發的是_______,并分析此區域太陽能貧乏的原因。(5分)太陽能作為一種新能源,受到各國的重視。我國青海省共和縣平均海拔2920m,建設了全國首個千萬千瓦級的光伏電園區。(3)概括太陽能發電的優勢,并推測園區光伏發電不穩定的原因。(6分)24.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電影《中國機長》主要講述的是主人公駕駛的飛機在大氣層中發生的一系列狀況。下圖為大氣的垂直分層示意圖。(1)依據“大氣的垂直分層示意圖”,畫出A、B層氣溫隨高度變化曲線。(2分)(2)概括A層的主要特點。(6分)(3)與人類關系最密切的是_______層(填字母),干擾無線電短波通訊的電離層在_______層(填字母),極光現象發生在_______層。(填字母)(3分)25.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圖20為青藏高原少數民族的典型服飾,圖21為大氣主要受熱過程示意圖。(1)圖中字母代表的作用過程是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4分)(2)說明青藏高原少數民族典型服飾具有“不對稱”特征的主要原因。(4分)北魏時期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有關于霜的描述:“天雨新晴,北風寒徹,是夜必霜,此時放火作煜,少得煙氣,則免于霜矣”。(3)解釋“天雨新晴,北風寒徹”造成“是夜必霜”的主要原因。(2分)(4)“此時放火作煴,少得煙氣,則免于霜矣”。試用大氣受熱過程原理解釋這一現象。(4分)26.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植被淺溝指在地表溝渠中種有植被的一種工程,它通過重力流收集雨水徑流。圖22示意城市植被淺溝的結構,a、b、c、d為水循環環節。(1)在城市建設中用植被淺溝代替不透水的硬質地面之后,指出水循環a、b、c、d四個環節的變化情況。(4分)(2)與傳統管網排水系統相比,城市建設中采用植被淺溝的主要優點。(6分)(3)為了減小人類社會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從水循環角度提出可采取的可行性措施。高一地理試題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44分,每小題2分)1.B2.A3.B4.A5.A6.C7.C8.D9.C10.C11.D12.C13.D14.C15.A16.D17.C18.D19.B20.A21.C22.B二、綜合題(共56分)23.(1)西多東少,北多南少。青藏高原太陽輻射最強,四川盆地太陽輻射最弱。(4分)(2)b區域,受夏季風和盆地地形的影響,四川盆地空氣中水汽含量多,陰天、霧天較多,造成日照時間短,日照強度弱,太陽能資源貧乏。(5分)(3)豐富、廉價、清潔無污染。青海地處高原,天氣多變,日照時間不穩定;夏季太陽輻射強,晝更長,冬季太陽輻射弱,晝更短,導致光伏發電不穩定;晝夜變化使太陽能發電具有間歇性,發電量不穩定。(6分)24.(1)(2分)(2)對流層的氣溫隨高度增加而降低;對流層中大氣對流運動顯著,以對流運動為主;風、云、雨、霧、雪等天氣現象復雜多變;對流層厚度因緯度和季節而變化。(6分)(3)ACC(3分)25.(1)①大氣反射(削弱作用)②地面輻射③大氣逆輻射④太陽輻射(4分)(2)青藏高原地勢高,空氣稀薄,晴天多,白天大氣對太陽輻射削弱少,溫度高;夜晚大氣逆輻射弱溫度低,造成青藏高原晝夜溫度差大,青藏高原少數民族典型服飾形成“不對稱”特征就是為了穿脫方便,適應青藏高原早晚溫度差大的特點。(4分)(3)晴朗的夜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