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山東省濰坊市質量監測(五縣市聯考)高三上學期10月統考歷史 (含答案)_第1頁
2023山東省濰坊市質量監測(五縣市聯考)高三上學期10月統考歷史 (含答案)_第2頁
2023山東省濰坊市質量監測(五縣市聯考)高三上學期10月統考歷史 (含答案)_第3頁
2023山東省濰坊市質量監測(五縣市聯考)高三上學期10月統考歷史 (含答案)_第4頁
2023山東省濰坊市質量監測(五縣市聯考)高三上學期10月統考歷史 (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2-2023學年度上學期質量監測高三歷史2022.10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等填寫在答題卡上和試卷指定位置。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公元前333年,齊威王與魏惠王會獵于郊,魏惠王夸耀自己的財寶——十枚“照車前后各十二乘”的“徑寸之珠”,齊威王對曰∶“寡人之所以為寶者與王異”,有了檀子、盼子、黔夫、種首等治國功臣,、“將以照千里,豈特十二乘哉!”齊威王的譯一認識是基于A.士人階層的崛起B.治國思想的調整C.社會經濟的發展D.社會變革的現實2.太初元年,漢武帝采納臣僚建議,認為黃帝主土德,位居中央,“五行莫貴于土”,“五行莫貴于黃”,定漢以“土德”受命“以正月為歲首,而色上黃”。漢武帝此舉意在A.強化尊宗敬祖觀念B.宣揚天人感應思想C.繼承先代文化傳統D.彰顯皇權正統地位3.唐宋時期,作為社會等級劃分的四民概念逐漸向職業差異的四民概念轉化。此外,城市居民職業的廣泛性,已遠非“四民”所可涵蓋。這反映出當時A.“農本”思想發生根本動搖B.傳統社會結構出現變化C.“四民”社會地位趨向平等D.社會不穩定性因素增強4.明朝把全國人口按職業分為民、軍、匠三類進行造冊登記小軍戶提供兵役;民戶提供賦役;匠戶名目繁多,有灶戶(煮鹽業)、樂戶(娛樂業)等。各種戶籍世襲固定,嚴禁私自逃亡換籍。這些措施A.抑制了土地兼并B.加劇了社會階層分化C.有利于社會管理D.減緩了人口增長趨勢5.容閎認為,太平天國運動“破中國頑固積習,使全國人民皆由夢中警覺,而有新國家之思想。”得出這一認識是因為太平天國運動A.提出了新的社會經濟政策B.沖擊了傳統的封建秩序C.催生了近代民族國家觀念D.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6.圖1為王同學在學習某歷史事件時做的課堂筆記,由此可知其學習的內容是A.洋務運動B.戊戌變法C.預備立憲D.清末新政7.20世紀初,梁啟超倡導史學革命,認為傳統史學重視“一朝一姓興亡之所由,謂之君史”近世史學重視“一城一鄉教養之所起,謂之民史”。民史能夠起到“激勵其愛國之心,團結其合群之力,以應今日之時勢而立于萬國”。據此可知,梁啟超倡導史學革命旨在A.培植國民意識以挽救民族危機B.否定傳統史學的價值C.反思戊戌變法運動的失敗原因D.用近世史學改造社會8.中共中央曾就某時期的土地政策發文∶"如果我們能夠解決了土地問題,就會大大推動全國人民走向國家民主化。但是如果我們不能遵守上述原則給運動以正確的指導……就要使貧農、雇農和我們黨陷入孤立”。據此推斷,該時期為A.國民革命時期B.土地革命時期C.抗日戰爭時期D.解放戰爭時期9.1950年,毛澤東提出,"應限制和排擠的是那些不利于國計民生的工商業,即投機商業、奢侈品和迷信品工商業,而不是正當的有利于國計民生的工商業,對這些工商業遇到困難時應給以扶助使之發展”。這一主張旨在A.促進國民經濟恢復發展B.建立人民民主統一戰線C.逐步推進社會主義改造D.實現國家財政收支平衡10.圖2為1958年王通創作的年畫《歡迎拖拉機來社》。對該作品解讀正確的是A.大規模的工業化建設即將開始B.傳統年畫被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C.農業合作化促進了生產力發展D.我國的農業機械化已經基本實現11.表1為1985--1995年我國三大產業在產業結構中所占比重的數據表,出現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現代企業制度的逐步確立B.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C.經濟體制改革的穩步推進D.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立12.圖3為1995—2015年中國分攤聯合國會費比例的變化圖,由此可以推斷A.中國全面參與聯合國事務B.中國國際影響力日益提升C.聯合國會費支出越來越多D.國際政治新秩序基本建立13.古羅馬政府規定,奴隸被主人釋放后,其子孫可以進入公民隊伍參軍作戰;在對外戰爭中,勝利者可以沒收失敗者的土地,搶劫其財富。這些規定旨在A.推動古羅馬的對外擴張B.擴大公民群體的范圍C.掠奪被征服地區的財富D.提高奴隸的政治地位14.古代美洲各地印第安人的語言十分復雜,使用著約2000種截然不同的語言,這些語言之間相互鮮有關聯,猶如英語和漢語之間的差異一樣。這一現象A.印證了統一文字的必要性B.說明了文明發展的差異性C.反映了美洲文明的封閉性D.折射出地理環境的復雜性15.古代阿拉伯人的天文學著作傳到歐洲,被哥白尼等西方天文學家奉為權威著作。歐洲語言中有不少天文學術語、星座和星辰的名稱都源自阿拉伯語、阿拉伯的物理學、光學、化學等也都對他方產生較大的影響據此可知,阿拉伯文化A.推動了人文精神的復興B.催生了歐洲自然科學的建立C.融合了東西方文明精華D.引領了世界文化發展的潮流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題。16題15分,17題12分,18題16分,19題12分,共55分。16.(15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某學習小組在進行《中外歷史綱要(上)》單元主題學習時,進行了如下的體系構建∶(1)仿照B、C格式,在A處填寫關鍵詞,并加以說明。(6分)(2)如果讓你繪制一幅18——19世紀的中華文明發展地圖,說說你的設計思路并闡明理由。(9分)17.(12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清末(20世紀初)歷史教科書在很大程度上致力于凸顯法國大革命的動亂意義,將革命的一些事件視為是“作亂”,并將“亂民”作為革命的重要的推動力,甚至有的教科書將大革命格義為以下犯上的作亂史而漠視其積極意義。然而,不少教科書仍是將法國大革命置于“革命”的視城之下,并在法國大革余頗顯矛盾和吊詭的書寫中表現出了革命觀念的轉型√1923至1928年,中學歷史教科書中的法國大革命已擺脫了動亂的定性,以仲張民權的形象出現,以君主專制為核心的舊制度成為革命否法性和正當性的重要來源,“自由平等博愛”也與法國大革命建立了有機的聯系1929至1949年,就革命的書寫角度而言,以工農階級為中心的人民開始與中等社會、第三階級爭奪革命的主導權,工農群體的利益得到一些教科書的真切關注。伴隨著民族危機的加深,"法國大革命”與民族精神的崛興建立了有機關聯,“民族國家的獨立和統一”成為法國大革命的要旨之一。——摘編自黃宇蘭《百年中學歷史教科書中的法國大革命》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任選材料中某一時段,圍繞“教科書編寫的時代性”展開論述。(要求∶史論結合,論證充分,表述清晰。)(12分)18.(16分)勞模是民族的精英、時代的楷模,勞模精神是我們極為寶貴的精神財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時代的楷模獲獎名單獲獎人事跡趙桂蘭建新化工廠工人。1949年12月19日抱病上班,下班時,手持雷汞送配置室,途中突然頭暈腿軟,為保護工廠安全,她緊握雷汞不放,跌倒時雷汞爆炸致殘。1950年獲全國勞動模范稱號。田桂英我國第一名火車女司機。1950年駕駛“三八”號機車,創下六個月安全行車3萬公里、節煤51.76噸的紀錄。同年獲全國勞動模范稱號。王崇倫鞍鋼軋輥廠工人。1953年,他把插床垂直切削轉變成刨床的水平切削,使加工卡動器的紀錄連續突破,由45分鐘縮短到19分鐘,提高了6至7倍效率,被譽為“走在時間前面的人”。同年被評為鞍山市工業特等勞動模范。楊寶金上海港務局第六裝卸作業區第五組生產組長。1955年他將大連港“大關起落裝兩頭”的先進操作經驗,應用在礦石、煤炭散貨裝船作業上,提高工班效率27%—63%;安全生產900天無事故。1956年獲全國勞動模范稱號。提取材料信息,對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勞模形象加以闡釋。(要求∶表述成文,持論有據,論述充分,邏輯清晰。)(16分)19.(12分)歷史教科書的目錄能夠反映編寫者的史學研究視角。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圖4為陳隆波等主編的《從分散到整體的世界史(上古分冊)》的目錄,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編寫者的史學研究視角。(至少選擇兩個視角加以分析。(12分)2022-2023學年度上學期質量監測高三歷史參考答案2022.10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D2.D3B4.C5.A6.D7A8.D9A10.B11.C12.B13A14.C15.B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第16題15分,第17題12分,第18題16分,第19題12分,共55分。16.(15分)參考答案∶(1)A處百花齊放多元并進(分散孤立多元并存)(2分)說明中華文明產生之初,生產力水平較低,受交通條件等限制,各地區間缺乏溝通交流,黃河流域、長江流域、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史國古代的早期文明基本上是分散孤立發展的;受自然地理環境、歷史條件等因素的影響,中國古代早期文明各具特色,具有多元特點。(4分)(2)示例∶設計1∶現代中國的版圖逐漸定型。清朝中期,疆域西跨蔥嶺,西北達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亞,東北至外興安嶺和庫頁島,東臨太平洋,東南到臺灣及其附屬島嶼,包括釣魚島、赤尾嶼等,南至南海諸島,西南抵喜馬拉雅山脈。(3分)理由∶康乾盛世時期,清朝版圖在前代王朝的基礎上得到進一步開拓和鞏固∶東南—統一臺灣;東北—反擊沙俄侵略;西北—擊敗蒙古準噶爾部,穩定新疆;西南—鞏固對西藏的管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中華文明區域不斷擴大,民族聯系不斷加強,多元文化內涵不斷豐富,形成了“多元一體”的中華文明。(6分)設計2:中華民族的抗爭與探索。用不同的線條圖示西方列強對中國西北、西南、東南等地區的侵略,用不同的火把圖示中國各階級、階層人民的反抗斗爭和積極探索。(3分)理由∶1840年以后的60年間,是中國歷史飽經磨難和中華民族救亡圖存的崢嶸歲月。列強前后發動的兩次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及其強加于中國人民實上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使中國一步一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2在天朝危機和民族危亡的歷史關頭,自下而上的民族抗爭—從太平天國到義和團運動,自上而下的新政變法—從洋務新政到維新變法,譜寫了一部中華民族強國御侮和中國社會新陳代謝的悲壯歷程。在屈辱與陣痛的刺激下和抗爭與探索的反抗中,沖華民族維護主權統一、追求國家富強的民族精神也進一步凝聚,中國歷史也在孕育著從帝國走向共和的社會基因。(6分)(如果學生從經濟的角度,如∶江南經濟的發展、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等方面確立主題進行設計,言之有理,即可得分)17.(12分)答案示例∶清末教科書編寫與時代密切相關。(2分)清末把法國大革命賦予“動亂”屬性,同時也有存在將法國大革命置于“革命”視域之下的教科書。(4分)傳統的儒家倫理綱常思想影響深刻;滿清政府維護封建統治的需要,仇視革命;立憲派出于自身利益,反對革命。西方啟蒙思想的傳播;資產階級革命運動的興起。(4分)總之,清末,受政府控制的歷史教科書中更多地凸顯“動亂”屬性的法國大革命,強調大革命非理性的一面,以維護清王朝的統治。(2分)18.(16分)答案要點∶(1)概括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勞模形象。(4分)勞模結構∶主要由基層勞動者構成,女性占一定比例。勞模品質∶熱愛祖國或集體、愛崗敬業、踏實肯干、勇于創新、艱苦奮斗、甘于奉獻等。(2)結合時代背景,對新中國初期的勞模形象進行論述。(6分)新中國成立,面臨著恢復經濟、鞏固政權等艱巨任務人民民主專政確立,勞動者社會地位顯著提高;一五計劃的實施和工業化建設,激發了廣大勞動者的生產熱情。(3)結合新中國成立初期勞模的活動及其對中國社會進步的意義進行論述。(4分)有利于調動廣大人民生產的積極性;有助于國民經濟恢復和工業化建設;增強了人民群眾對新政權的認同;有利于樹立崇尚勞動的社會主義新風尚。(4)表述成文,邏輯清晰(2分)19.(12分)答案示例∶本書以唯物史觀為指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