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別人的東西該不該?- 家庭教育_第1頁
吃別人的東西該不該?- 家庭教育_第2頁
吃別人的東西該不該?- 家庭教育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Word吃別人的東西,該不該?-家庭教育

為什么會是擋不住的誘惑?

小孩子眼饞別人的東西是比較普遍的現象,在他們的眼中,別人家的飯菜香,別人家的玩具好。這就是小孩子的心理特點,總是傾心于沒有得到的,在他們的小心眼里,想象著別人東西的美好,于是,別人的東西就變得越來越誘人。

這種情況在大人身上也是有的,只是大人是理性的,而且自控能力強,會理智地對待。而小孩子卻是情緒化的,興之所至的,難以克制自己。所以奶糖就成了當當越來越擋不住的誘惑,就像一只小蟲子在不停地撓著他的心,讓他不得安寧,只有得到滿足,才能心理平衡。

很多父母都會面臨這樣的難題,是由著孩子?還是阻止孩子?我想,前提是理解孩子,只有讀懂了孩子,才能教育孩子。

兩面性是怎樣形成的?

很小的孩子也會當著父母的面是順著大人的,背著父母的面卻我行我素。這并不是個別情況,大人們會責怪孩子兩面性,小小年紀怎么也會表里不一?是呀,小孩子本性是天真率直的,本不會如此,這顯然是心理扭曲了。

怎么會扭曲了呢?讓我們透過現象,來看看孩子真實的內心:哇,奶糖好甜喲,我想要;不行,上次要了鄰居的蘋果就挨罰了,不能說真話;媽媽好厲害,只好聽她的嘍;哎呀,想著奶糖好難受;不讓媽媽知道,偷偷地去討吧。

小孩子的心理活動是環境刺激的折射,一次又一次的負面反饋,讓孩子的心理畏縮起來,媽媽的權威,讓孩子的心理蒙上陰影。孩子真實的心猶如一株被壓抑的弱苗,只好尋找夾縫求生了。這不是孩子愿意的,而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可見,問題雖然出在孩子身上,而問題的根源卻在媽媽身上。

一些研究也表明,環境的壓力越大,大人的權威越大,越容易形成小孩子的兩面性。這與教子的觀念緊密相關。你看,很多媽媽在拒絕別人給孩子零食的時候,就好象孩子是不存在的。這說明在媽媽的心里,孩子是她的附屬,是被她主宰的,是沒有獨立人格的。可見解決問題的關鍵是媽媽轉變教子觀念。

根本的出路是尊重孩子。尊重不是消極放縱,而是民主、平等地對待孩子。若是這樣,媽媽就不會代替孩子回應別人,就不會壓制得孩子痛哭流涕,就不會把自己的意志強加在孩子身上。若是這樣,媽媽就會讓孩子毫無顧慮地表白,就會融洽地與孩子交換意見,就會具體情況具體對待,就會積極引導、耐心等待。

能一概地肯定與否定嗎?

該不該讓孩子吃別人的東西?說可以,好象不合適,說不可以嘛?似乎也不合適。

媽媽不讓孩子吃別人的東西,自有她的道理。想來有這些考慮:隨便吃別人的東西不是好習慣;對孩子不安全;對健康不利;是沒有教養的行為等。這些想法不是也有一些合理的因素嗎?尤其對安全的考慮是必要的,小孩子難以把握分寸,放任這種行為就有不安全的隱患。

但是,能因此就肯定媽媽的不可以嗎?當然不是,除了教育的方式、方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