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13 近代經濟、社會生活與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2023年中考歷史一輪【考點講與練】大單元復習課件(部編版)_第1頁
專題13 近代經濟、社會生活與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2023年中考歷史一輪【考點講與練】大單元復習課件(部編版)_第2頁
專題13 近代經濟、社會生活與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2023年中考歷史一輪【考點講與練】大單元復習課件(部編版)_第3頁
專題13 近代經濟、社會生活與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2023年中考歷史一輪【考點講與練】大單元復習課件(部編版)_第4頁
專題13 近代經濟、社會生活與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2023年中考歷史一輪【考點講與練】大單元復習課件(部編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模塊二中國近代史專題13近代經濟、社會生活2023年中考歷史一輪大單元復習——考點講與練中考歷史一輪復習必備課01專題視角05專題整合08中考預測09典例引領10中考實戰04專題梳理03專題時空06核心素養07專題總結目錄/CONTENTS02專題目標明確目標

找準方向

掌握方法—

專題概述二

政治方面三

經濟方面四

思想文化西方列強加緊侵略中國,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民族資產階級產生并發展壯大。民族資本主義產生,民族工業在惡劣的生存環境中艱難成長。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民族工業迅速發展,出現了“短暫的春天”。近代民族工業總體發展比較落后,集中于輕工業部門,地區分布極不均衡。晚清時期,實業救國思想興起。隨著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的深刻變化,國民平等、民主等觀念形成和發展。中國近代新式教育制度逐漸建立起來,在文藝創作上,涌現出一大批優秀作品。教育文化事業等各個方面都發生了巨大變化。民族資本主義產生了,民族工業在惡劣的生存環境中艱難成長。西方的文化、器物大量涌入,深刻改變了中國人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近代教育和新聞出版業獲得長足進步。在文藝創作上,涌現出一大批優秀作品。專題13近代經濟、社會生活與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從晚清到民國,伴隨著外來文化的沖擊和社會政局的更替,中國的經濟、社會生活、專題 專題 專題 專題

核心

專題 專題 中考 典例 中考視角 目標 時空 梳理

素養

整合 總結 預測 引領 實戰通過了解張謇興辦實業的典型事例,知道近代中國民族工業發展的艱辛歷程;通過了解開辦京師大學堂、廢除科舉制度等近代新式教育發展的主要史事及民國以來社會生活的變化,知道中國走向現代化的曲折過程。專題13 近代經濟、社會生活與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專題 專題 專題 專題

核心

專題 專題 中考 典例 中考視角 目標 時空 梳理

素養

整合 總結 預測 引領 實戰【2022版課標】結合歷史資料,考查近代經濟發展的特點、原因。聯系當前實際,從歷史發展觀角度考查近代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結合歷史上的辛亥革命,考查近代社會生活的發展。歷史解釋:知道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及歷史現象,初步形成歷史概念。時空觀念:從單元思維導圖上把握近代經濟的發展和近代教育文化事業、近代社會生活的關系,了解歷史的時序和歷史事件之間的聯系。史料實證:通過史料探究近代經濟發展的重要階段和特點。家國情懷:分析近代經濟發展的特點,培養愛國主義情感。專題13近代經濟、社會生活與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考向定位】專題 專題 專題 專題

核心

專題 專題 中考 典例 中考視角 目標 時空 梳理

素養

整合 總結 預測 引領 實戰【核心素養】階段特征:近代經濟、社會生活與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兩條主線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近代社會生活與教育文化。兩種經濟形式民族資本主義經濟、自然經濟。四大變化交通通信、飲食服飾、傳媒娛樂、風俗習慣。專題13近代經濟、社會生活與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專題 專題 專題 專題

核心

專題 專題 中考 典例 中考視角 目標 時空 梳理

素養

整合 總結 預測 引領 實戰經濟和社會生活的變化促進社會生化變化風俗習慣生活方式近代經濟

民族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產生發展短暫的春天萎縮教育和新聞出版業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文學藝術促進中國近代化進程民族工業產生1

9

S

6

0

S京師大學堂1

8

9

8年《申報》1

8

7

2年商務印書館1

8

9

7年廢除科舉制1

9

0

5年時空串聯大單元整合專題專題專題專題核心專題專題中考典例中考視角目標時空梳理素養整合總結預測引領實戰發展過程發展階段

特點原因影響洋務運動時期甲午中日戰爭后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第一次世界大戰后產生洋務運動的誘導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和資發展外商企業的刺激;實業救國思潮的興起(張謇、榮氏兄弟)產階級產生民族資產階級隊伍壯大,開始登上歷史舞臺短暫的春天①國外: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西方列強忙

于歐洲戰事,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②國內:中華民國臨時政府頒布了一系列獎勵發展實業的法令。促使無產階級隊伍的壯大,為中國由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轉變及共產黨誕生提供了階級基礎逐漸凋謝①國外:一戰結束后,帝國主義經濟勢力卷土重來。②國內:民族工業受到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壓迫。為抗戰勝利奠定經濟基礎考點1:近代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專題 專題 專題 專題

核心

專題 專題 中考 典例 中考視角 目標 時空 梳理

素養

整合 總結 預測 引領 實戰“狀元實業家”張謇大生紗廠榮氏兄弟福新面粉廠代表人物時期成就張謇甲午中日戰爭后口號:實業救國創辦大生紗廠等一系列企業榮氏兄弟

(榮宗敬、榮德生)一戰期間及以后一戰期間,建立起以紡織業和面粉業為主的龐大家族企業侯德榜制出純堿,并撰寫《制堿》,打破歐美對堿業的壟斷考點1:近代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專題 專題 專題 專題

核心

專題 專題 中考 典例 中考視角 目標 時空 梳理

素養

整合 總結 預測 引領 實戰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艱難的原因:①在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的夾縫中生存,發展艱難;②先天不足,后天畸形,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環境下,近代中國政局長期動蕩不安。啟示: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民族資本主義無從發展,實業救國的道路是走不通的;②民族獨立、社會民主是民族工業健康發展的保證。發展特征先天不足后天畸形①總體比較落后:資金少、規模小、技術差②產業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輕工業部門,重工業基礎極為薄弱③地區分布極不平衡:主要集中分布在上海、武漢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④發展短暫且艱難曲折(三座大山的壓迫: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影響經濟上,推動了中國經濟的近代化和社會經濟的發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國資本主義的經濟侵略。政治上,使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隊伍隨之壯大,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創造了條件(3)思想上,為西方資本主義思想文化的傳播提供了社會基礎考點1:近代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專題 專題 專題 專題

核心

專題 專題 中考 典例 中考視角 目標 時空 梳理

素養

整合 總結 預測 引領 實戰圖示歸納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時空觀念專題 專題視角 目標專題 專題

核心

專題 專題 中考 典例 中考時空 梳理

素養

整合 總結 預測 引領 實戰史料實證大生紗廠①人物張謇②主張實業救國-狀元實業家③成就創辦大生紗廠等一批企業等背景甲午中日戰爭戰敗、簽訂《馬關條約》,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張謇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務立國。此皮毛之論也,不知外洋富民強國之本實在于工,……此則養民之大經。富國之妙術,不僅為御侮計,而御侮自在其中矣。

——張謇《代鄂督條陳立國自強疏》張謇大力倡導并踐行“棉鐵主義”。1895年,張謇依靠南通手工棉紡織業較為發達的基礎,選址唐家閘創辦了大生紗廠。白手起家的張謇創造性地使用股份制方法籌募社會資本。……大生的規模不斷擴大,先后建成四個紗廠,是當時全國最大的紡織企業。張謇還投資或參股設立了榨油廠、肥皂廠、冶鐵廠、造紙廠、印刷廠等,構建了以棉紡織業為核心的產業鏈條,并進一步發展了運輸、倉儲、電力、通訊、食品、金融、地產等產業……推動了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進程。——摘編自張麒《重溫清末實業家張謇“棉鐵主義”》發展了眾多領域的產業,推動了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推動近代企業股份制的發展。專題 專題 專題 專題

核心

專題 專題 中考 典例 中考視角 目標 時空 梳理

素養

整合 總結 預測 引領 實戰榮氏兄弟福新面粉廠“榮宗敬和榮德生兄弟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短暫的春天”,建立了以紡織業和面粉業為主的龐大家族企業。1931年下半年開始他們的面粉和棉紗市場被日本人大量侵占,榮氏企業陷入困境,1937年以后又遭戰火洗劫,企業遭受重創。抗戰勝利后,榮氏企業雖然有所恢復,但1947年開始

再次陷入生存危機”①“陷入困境”-1931年-九一八事變-開始了局部的侵華戰爭。②“遭受重創”-1937年盧溝橋事變-開始了全面侵華戰爭。③“陷入生存危機”-1946年國民黨發動了全面內戰。④生存環境:在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雙重壓迫的夾縫中生存,還要遭受戰火的摧殘,生存環境十分惡劣。比較落后,行業主要集中在輕工業部門。發展過程艱難曲折;地區之間發展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大城市。歷實戰史解釋專題 專題 專題 專題

核心

專題 專題 中考 典例 中考視角 目標 時空 梳理

素養

整合 總結 預測 引領教材素材聯中考九一八事變后,北方面粉市場被日本侵占,日本的棉紗也在華大量傾銷,榮

氏企業陷入困境。當它歷經艱險渡過難關后不久,又遭到日本侵華戰火的洗

劫,企業遭受重創,榮宗敬憂憤而死。抗戰勝利后,榮氏企業雖然有所恢復,但國民黨發動的內戰再次使它陷入生存危機。(八上P121)【歷史解釋·能夠客觀敘述和分析歷史】根據近代榮氏企業的發展歷程,概括制約近代民族工

業發展主要因素。主要因素:戰爭頻繁。專題專題專題專題核心專題專題中考典例中考視角目標時空梳理素養整合總結預測引領實戰原因社會經濟與文化的發展和西方民主、平等、自由等思想傳入中國辛亥革命后,民國政府頒布革除社會陋俗的法令,推行了一系列措施表現風俗習慣裝束上——剪辮、易服(新式旗袍、中山裝、西服等)、勸禁纏足禮節上——廢除跪拜禮,代之以鞠躬、握手禮稱謂上——取消“老爺”“大人”的稱謂,代之以“先生”“君”生活方式交通:19世紀70年代以后,火車、輪船、電車、汽車、飛機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繼傳入中國。飲食、服飾、婚喪、娛樂方式:日益開放,出現了崇洋逐新的趨向

(西餐、洋煙、洋酒、流行時裝、燙發流行;文明結婚、追悼會等新式婚喪禮節出現;公園、咖啡館等風行)特點不平衡性;總體特征:呈現出新舊并呈、多元發展的特征影響有利于沖破舊思想的束縛,促進民主、平等等思想傳播反映了中國社會面貌的變化和思想觀念的革新,有利于推進社會生活的近代化考點2:近代社會習俗的變化專題 專題 專題 專題

核心

專題 專題 中考 典例 中考視角 目標 時空 梳理

素養

整合 總結 預測 引領 實戰材料二:材料研讀材料一

然而,

即使在1941年,仍舊可以在三四小時內從外灘中段跑到一點也沒有改變的農村地區。……傳統的中國綿亙不斷,差不多伸展到外國租界的邊緣為止。在鄉村,人們看不到上海影響的任何跡象。——[美]羅茲·墨菲《上海——現代中國的鑰匙》民國時期全家福社會生活的變化不平衡,總體呈現出新舊并呈、多元發展的特征根據材料并結合課本內容分析近代社會生活變化的特征。專題 專題 專題 專題

核心

專題 專題 中考 典例 中考視角 目標 時空 梳理

素養

整合 總結 預測 引領 實戰鴉片戰爭一聲炮響,西方堅船利炮把中國推向災難的深淵。先賢們從“師夷長技”到“實業救國”、變法維新的探索,必須徹底埋葬舊制度。舉起義旗發動革命,推翻舊王朝,揮動科學、民主大旗,吹響思想解放的號角。——《岳麓版普通高中歷史必修一政治文明歷程》外因:西方工業文明的影響;內因: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政治變革帶來的影響根據材料思考:近代社會生活發生變化的原因是什么呢?材

讀專題 專題 專題 專題

核心

專題 專題 中考 典例 中考視角 目標 時空 梳理

素養

整合 總結 預測 引領 實戰考點過關1.(2022·河南·模擬預測)清政府發布諭令“多設織布、紡織等局,廣為制造”,清政府開始放寬對民間設廠的限制,1895年到1898年間,國內新創建的商辦廠礦企業,資本在萬元以上的有六十多家……平均每年設廠十五家以上。這種狀況的出現說明A.清政府開始注重發展實業,著重發展經濟B.甲午戰爭間接刺激了中國民資資本主義的發展C.清政府準備實行戊戌變法

D.中國民族資本主義開始登上歷史舞臺3.(2022·湖南邵陽·二模)連濤同學在復習歷史知識時繪制了如下時間軸。這反映他正在復習

A.中國近代民族工業曲折發展B.近代中國的落后與屈辱情況

C.中國建立了完備的工業體系D.中國改變了落后的經濟面貌2.(2022·全國·九年級專題練習)20世紀30年代的上海,既有人身著長袍馬褂,也有人西裝革履,更多的是旗袍和中山裝;街道邊既有傳統中餐飯館、酒樓,也可以看到咖啡館、西餐廳;有人稱呼“先生”“女士”,也有人稱“老爺”。這些現象表明近代中國A.傳統觀念根深蒂固B.民主思想深入人心C.西方風俗已成主流D.社會生活新舊并呈BDA學制概況洋務運動時期——京師同文館、福州船政學堂甲午戰爭后——在天津創辦北洋西學堂、在上海創辦南洋公學百日維新期間——京師大學堂(北京大學的前身)代表:京師大學堂歷程1898年戊戌變法期間開設1912年改名為國立北京大學1916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學校長,以“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為辦學方針,成為新文化運動期間的重要陣地之一教學特點教學內容既有中國傳統儒學,又有西方學科,中西結合地位中國近代第一所國立大學,也是當時全國的最高學府意義推動了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發展廢除科舉制1905年,清政府諭令停止科舉考試,存在約1300年的科舉制度正式廢除清政府通令興辦學堂,頒布各級學堂章程,統一全國學制。中國近代新式革新教育逐漸發展起來考點3:近代新式教育的發展專題 專題 專題 專題

核心

專題 專題 中考 典例 中考視角 目標 時空 梳理

素養

整合 總結 預測 引領 實戰史料實證歷史解釋此事乃吾國數千年中莫大之舉動,言其重要,直無異古者之廢封建,開阡陌。---嚴復《論教育與國家之關系》事件:廢除科舉制度影響:開啟了中國近代教育,促進了教育的發展。清未的教育宗旨是傳統的“忠君”、“尊孔""。民國元年所公布的教育宗旨為:“注重道德教育,以實利教育、軍國民教育輔之,并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民國元年所公布“民主學制”即“壬子學制”。此外,在教育立法機構的建立、義務教育立法等方面也有重大的變革。教育變化:①教育宗旨;②學制;③立法機構;④教育立法變化背景(原因)①民族危機加劇;②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創建中華民國④西方思想文化的傳入⑤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推動。專題 專題 專題 專題

核心

專題 專題 中考 典例 中考視角 目標 時空 梳理

素養

整合 總結 預測 引領 實戰隋文帝

隋煬帝唐太宗

武則天唐玄宗宋朝增加科舉進士科分科

科舉制正式

考試人數、

殿試考試

誕生科目

武舉增加科舉取士名額,提高進士地位詩賦成為主要考試內容八股取士明清

1905年科舉制廢除隋朝:創立

唐朝:完善

宋朝:發展明清僵化、直至廢除考點3延伸:科舉制的演變材料近代教育變革的重點無疑是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知識。但這些先進科學知識被引入當時的學校教學中卻并不是一帆風順的。當時人們對“西藝”與儒學的關系也是聚訟紛紜。經過一番爭議與磨合,到晚清時期逐漸形成了“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觀念。——摘編自譚德興《論近代中國教育變革與儒學之發展》根據材料,分析“中體西用”觀念形成的原因。【答案】原因:西方先進科學知識大量傳入,但教育變革受到傳統保守思想的束縛。專題 專題 專題 專題視角 目標 時空 梳理核心

專題 專題 中考 典例 中考素養

整合 總結 預測 引領 實戰概況鴉片戰爭后—外國人在上海、香港等地創辦外文報刊民國時期著名報紙—上海《申報》、天津《大公報》、上海《新聞報》、延安《解放日報》民國時期影響較大的刊物—上海《東方雜志》、陳獨秀《新青年》、鄒韜奮《生活》被人稱為研究中國近報刊代表:《申報》創辦1872年在上海創辦

現代史的百科全書地位《申報》是近代中國存在時間最長的中文報紙作用比較翔實的記載了中國近代社會發展變化的曲折歷程,保存了大量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和社會生活等方面的史料影響新式報刊報道及時,覆蓋面廣,深刻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考點4:近代新聞出版業的發展專題 專題 專題 專題

核心

專題 專題 中考 典例 中考視角 目標 時空 梳理

素養

整合 總結 預測 引領 實戰出版機構代表:商務

印書館創辦1897年在上海創辦地位商務印書館是近代中國人創辦的第一個也是規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機構有影響的出版機構中華書局、開明書店、生活書店以及中國共產黨在解放區創辦的新華書店等影響編輯出版多種中小學教科書、字典和大批文化學術著作,促進了文化事業的發展影響開拓了人們的視野,培育了一批擁有新知識的人才群體成為社會變革運動中的重要推動要素,加速了中國近代化的前進步伐,推動了文化事業的發展考點4:近代新聞出版業的發展專題 專題 專題 專題

核心

專題 專題 中考 典例 中考視角 目標 時空 梳理

素養

整合 總結 預測 引領 實戰報刊《時務報》

(1896年創辦)《國聞報》

(1897年創辦)《民報》

(1905年創辦)《青年雜志》

(1915年創辦)《解放日報》

(1941年創辦)《申報》

(1872年創辦)宣傳思想影響考點4延伸:近代報刊維新變法思想“三民主義”民主、科學無產階級的路線、方針、政策(馬克思主義)體現了中國政治近代化、思想近代化的探索見證了解放戰爭的發展歷程見證、記錄晚清以來中國曲折的發展歷程專題 專題 專題視角 目標 時空專題

核心

專題 專題 中考 典例 中考梳理

素養

整合 總結 預測 引領 實戰史料實證①1872年-上海-《申報》②是近代中國存在時間最長的中文報紙③見證、記錄晚清以來中國曲折復雜的發展歷程,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在中國新聞史和社會史研究上都占有重要地位。①1897年-上海-商務印書館②是近代中國人創辦的第一個也是規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機構③編輯出版多種中小學教科書、字典和大批文化學術著作,促進了文化事業的發展。①1915年-陳獨秀-上海-《青年雜志》(后改名為《新青年》)②發表《敬告青年》,正式吹響了新文化運動的號角③《新青年》雜志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主陣地之一。專題 專題 專題 專題

核心

專題 專題 中考 典例 中考視角 目標 時空 梳理

素養

整合 總結 預測 引領 實戰《駱駝祥子》作家作品概況文學魯迅《狂人日記》:批判封建禮教,討伐封建主義的檄文《阿Q正傳》:解剖民族的精神弱點,批判國民性問題郭沫若《女神》20世紀初以后茅盾《子夜》曹禺《雷雨》巴金《家》老舍趙樹理《小二黑結婚》《李有才板話》《太陽照在桑干河上》1942年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提出文藝為工農兵服務的方針。丁玲《暴風驟雨》周立波《白毛女》考點5-1:近代文學專題 專題 專題 專題

核心

專題 專題 中考 典例 中考視角 目標 時空 梳理

素養

整合 總結 預測 引領 實戰作家作品概況繪畫齊白石時代主題:抗日救亡徐悲鴻音樂聶耳田漢冼星海電影明星:趙丹、周《蝦》《田橫五百士》《愚公移山》《義勇軍進行曲》(作曲)《畢業歌》《義勇軍進行曲》作詞《黃河大合唱》中國第一部無聲電影1905《定軍山》——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1931《歌女紅牡丹》——電影《十字街頭》《馬路天使》《漁光曲》考點5-2:近代藝術專題 專題 專題 專題

核心

專題 專題 中考 典例 中考視角 目標 時空 梳理

素養

整合 總結 預測 引領 實戰拓展提示魯迅《狂人日記》揭露了中國幾千年來封建禮教“吃人”的真面目,是中國第一部白話小說。戊戌變法期間創辦的京師大學堂是北京大學的前身。嚴復:“此事乃吾國數千年中莫大之舉動,言其重要,直無異古者之廢封建,開阡陌。”這是在評價科舉制的廢除(1905年)。《漁光曲》是中國第一部獲得國際榮譽的影片。專題 專題 專題 專題

核心

專題 專題 中考 典例 中考視角 目標 時空 梳理

素養

整合 總結 預測 引領 實戰考點過關1.(2022·全國·八年級單元測試)在上海創辦的歷史最長、規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機構是

(

)A.商務印書館

B.中華書局

C.三聯書社

D.上海辭書出版社A.教育事業的發展

C.抗戰文化的興盛B.當局對話劇發展的支持

D.成為國民政府經濟中心A2.(2022·全國·八年級單元測試)19世紀40年代后,外國人在上海、香港等地創辦了許多供在華外國人閱讀的外文報刊,在其影響下國內出現了一系列報紙和出版機構。下列選項中成為近代中國存在時間最長的中文報紙的是(

)A.《時務報》B.《民報》C.《申報》D.《解放日報》3.(2022·重慶璧山·模擬預測)據統計,1937—1945年,重慶有70多家報紙C,900多種刊物,在渝出版社出版了300多部小說、近百部文藝書籍,重慶話劇團舉行的“霧季公演”共創作演出了242臺進步話劇,這些文藝作品積極宣傳抗戰。材料體現了當時重慶(

)C交通工具的發展:火車、輪船等電影藝術:《定軍山》《歌女紅牡丹》《十字街頭》生活方式:飲食、服飾、婚喪、娛樂方式出現了崇洋逐新的趨向社會習俗:剪發辮、易服飾、改稱呼等教育:京師大學堂、科舉制廢除等新聞出版:《申報》、商務印書館文學藝術、美術、音樂代表人物:魯迅、茅盾、齊白石、徐悲鴻、聶耳、冼星海知識體系曲折發展歷程:產生時間:初步發展“短暫的春天”

再度受挫19世紀六七十年代19世紀末20世紀初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第一次世界大戰后—新中國成立前近代社會生活的發展近代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推動

促進近代經濟的發展促進專題 專題 專題 專題

核心

專題 專題 中考 典例 中考視角 目標 時空 梳理

素養

整合 總結 預測 引領 實戰清政府時期的洋務企業不同點性質類型管理方式相同點阻礙作用民國時期的民族企業VS清政府時期的洋務企業項目 民國時期的民族企業根本目的抵制洋貨,發展民族經濟,實業救國。維護清朝封建統治。近代資本主義企業。帶有封建色彩的資本主義企業。以輕工業為主,棉紡織業和面粉業發展最快。軍事工業、民用工業。近代先進管理方式。官督商辦、官辦。促進經濟的發展,增強國家實力。目的受到外國資本主義的壓榨。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專題 專題 專題 專題

核心

專題 專題 中考 典例 中考視角 目標 時空 梳理

素養

整合 總結 預測 引領 實戰考點3延伸:古代教育的對比項目古代私學古代官學京師大學堂不同點出現時期春秋時期漢朝戊戌變法時期內容四書五經等儒家經典既有中國傳統儒學,又有西方學科,中西結合特點比較自由,教育對象廣泛以為封建王朝培養人才為目標以培養近代科技、文化人才為主要目標;受西方文化影響較大影響促進了古代教育的發展,使文化得以傳承有利于為封建統治者培養人才,鞏固統治推動了中國近代教育發展相同點都促進思想的繁榮和發展,推動了我國教育和文化的發展專題 專題 專題 專題

核心

專題 專題 中考 典例 中考視角 目標 時空 梳理

素養

整合 總結 預測 引領 實戰經濟和社會生活的變化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近代經濟風俗習慣社會生化變化生活方式民族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發展短暫的春天萎縮促進教育和新聞出版業文學藝術促進中國近代化進程專題13近代經濟、社會生活與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產生專題 專題 專題 專題

核心

專題 專題 中考 典例 中考視角 目標 時空 梳理

素養

整合 總結 預測 引領 實戰2023年考向預測: 理解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特征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呈現出整體水平低下、發展不平衡和艱難曲折的特征。從根本上說,這是由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決定的。具體而言:整體水平低下。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并不希望中國真正富強起來,所以中國得到的并不是當時最先進的設備和技術,加之本國封建勢力的束縛,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水平低下成為一個必然的結果。發展不平衡。地區分布集中在沿海地區,行業分布集中在輕工業部門。中國沿海地區被外國資本主義勢力較早侵入,自然經濟瓦解較早,利于民族

工業的產生;中國民族工業面臨著資金少、規模小、技術力量薄弱的情況,

所以基本無力發展重工業,只能發展在資金、技術等方面要求較低的輕工業。發展艱難曲折。中國民族工業從一開始就受到本國封建勢力和外國資本主義勢力的雙重壓迫,喪失了獨立發展的可能;清朝滅亡后,國內的封建勢力并未徹底消滅,仍然是制約民族工業發展的重要因素;隨著官僚資本的膨脹,深受其壓迫的民族工業日益萎縮。專題 專題 專題 專題

核心

專題 專題 中考 典例 中考視角 目標 時空 梳理

素養

整合 總結 預測 引領 實戰1、(2022·廣東東莞·八年級期末)成立于1905年的鎮江大照電燈公司,是江蘇第一家民營發電廠,其創的人曾言:“電氣燈……上海等處行之已久,鎮江為商務繁盛之區,若不捷足創辦,瞬將為洋所占。與其聽利權年溢,不若籌抵制于事先。”材料反映了(

)A.工人罷工運動規模擴大B.民族工業短暫的春天C.民族資本家的利權意識D.電氣照明的全面普及C專題 專題 專題 專題

核心

專題 專題 中考 典例 中考視角 目標 時空 梳理

素養

整合 總結 預測 引領 實戰2、(2022·湖南婁底·模擬預測)有學者認為,張謇作為近代中國第一個狀元民族資本家,可以稱得上是一位“中國早期現代化的前驅”。他創辦的實業是(

)A.福州船政局

B.大生紗廠

C.湖北織布局

D.漢陽鐵廠3.(2022·全國·八年級專題練習)據統計,1865-1894年,上海有2家造紙廠、11家火柴廠、97家繅絲廠,而貴州省、內蒙古直到1913年還沒有一家近代企業。這反映出中國近代民族工業A.總體水平落后B.區域發展不平衡C.受封建壓迫嚴重D.規模小、技術差BB1、(2022·廣東廣州·中考真題)清末民初,狀元實業家張謇以實業輔助教育,以教育改良實業,造福一方,影響全國。這反映了張謇(

)A.變法圖強的理念

C.民主共和的觀念B.“實業救國”的思想

D.“扶清滅洋”的主張B專題 專題 專題 專題

核心

專題 專題 中考 典例 中考視角 目標 時空 梳理

素養

整合 總結 預測 引領 實戰2.(2022·廣東·中考真題)如圖。比較了兩個年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