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防水工程細部的構造防水施工工藝與規程_第1頁
地下防水工程細部的構造防水施工工藝與規程_第2頁
地下防水工程細部的構造防水施工工藝與規程_第3頁
地下防水工程細部的構造防水施工工藝與規程_第4頁
地下防水工程細部的構造防水施工工藝與規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地下防水工程細部的構造防水施工工藝與規程1變形縫1.1變形縫防水細部構造應符合下列規定:(1)變形縫處的混凝土結構厚度不應小于300mm;(2)用于沉降的變形縫最大允許沉降差值不應大于30mm。當計算沉降值大于30mm時,應在設計時采取措施;(3)用于沉降的變形縫寬度宜為20mm~30mm,用于伸縮的變形縫寬度宜小于此值;(4)變形縫的防水措施可根據工程開挖方法、防水等級按規范規定要求選用;(5)變形縫可采用中埋式止水帶、外貼式止水帶、可卸式止水帶等的幾種方法復合使用(圖1.1-1~圖1.1-5);(18)環境溫度高于50℃處的變形縫,中埋式止水帶可采用金屬制作(圖20.1.1-5)。1.2變形縫施工應符合下列規定:(6)中埋式止水帶施工應符合以下規定:1)止水帶埋設應準確,中間空心圓環應與變形縫的中心線重合;2)止水帶應妥善固定,頂、底板內止水帶應成盆狀安設,止水帶宜采用專用鋼筋套或扁鋼固定。采用扁鋼固定時,止水帶端部應先用扁鋼夾緊,并將扁鋼與結構內鋼筋焊牢。固定扁鋼用的螺栓間距宜為500mm(圖1.2-1);3)中埋式止水帶先施工一側混凝土時,端模應支撐牢固,嚴防漏漿;4)止水帶的接縫宜為一處,應設在邊墻較高位置上,不得設在結構轉角處,接頭宜采用熱壓焊接;5)中埋式止水帶在轉彎處應做成圓弧形,橡膠止水帶的轉角半徑不應小于200mm,鋼邊橡膠止水帶不應小于300mm,且轉角半徑應隨止水帶的寬度增大而相應加大。(7)宜采用遇水膨脹橡膠與普通復合的復合型橡膠條、中間夾有鋼絲或纖維織物的遇水膨脹橡膠條、中空圓環型遇水膨脹橡膠條。當采用遇水膨脹橡膠條時,應采取有效的固定措施,防止止水條脹出縫外;(8)安設于結構內側的可卸式止水帶施工時應符合下列規定:1)所需配件應一次配齊;2)轉角處應做成45°折角,并應增加緊固件的數量。(9)變形縫與施工縫均用外貼式止水帶(中埋式)時,相交部位宜采用十字配件(圖1.2-2)。變形縫用外貼式止水帶的轉角部位宜采用直角配件(圖1.2-3);(10)密封材料嵌填施工時,應符合下列規定:1)縫內兩側基面應平整干凈、干燥,并應刷涂與密封材料相容的基層處理劑;2)嵌縫底部應設置背襯材料;3)嵌填應密實連續、飽滿,并應粘結牢固。(11)在縫表面粘貼卷材或涂刷涂料前,應在縫上設置隔離層。卷材防水層、涂料防水層的施工應符合相關規范的規定。2后澆帶2.1后澆帶防水細部構造應符合下列規定:(1)后澆帶應設在受力和變形較小的部位,間距和位置應按結構設計要求確定,間距宜為30mm~60m,寬度宜為700mm~1000m;(2)后澆帶可做成平直縫或階梯縫,結構主筋不宜在縫中斷開,如應斷開,則主筋搭接長度應大于45倍主筋直徑,并應按設計要求加設附加鋼筋(圖2.1-1~圖2.1-3);(3)采用摻膨脹劑的補償收縮混凝土,水中養護14d后的限制膨脹率不應小于0.015%,膨脹劑的摻量應根據不同部位的限制膨脹率設定值經試驗確定;(4)地下室底板后澆帶需超前止水時,后澆帶部位混凝土應局部加厚,并增設外貼式或中埋式止水帶(圖2.1-4);(5)地下室頂板后澆帶處防水采用增設遇水膨脹橡膠止水條和防水加強層的構造進行處理(圖2.1-5);2.2后澆帶施工應符合下列規定:補償收縮混凝土的配合比應符合下列要求:1)膨脹劑摻量不宜大于12%;2)膨脹劑摻量應以膠凝材料總量的百分比表示。(1)后澆帶混凝土施工前,后澆帶部位和外貼式止水帶應予以保護,嚴防入雜物和損傷外貼式水帶;(2)采用膨脹劑拌制補償收縮混凝土時,應按配合比準確計量;(3)后澆帶應采用補償收縮混凝土澆筑,抗滲和抗壓強度等級不應低于兩側混凝土;(3)后澆帶應在兩側混凝土齡期達到42d后再施工,但高層建筑的后澆帶應按規定時間進行;(3)后澆帶混凝土應一次澆筑,不得留設施工縫;混凝土澆筑后應及時養護,養護時間不得少于28d。3穿墻管(盒)3.1穿墻盒防水細部構造應符合下列規定:(1)穿墻管(盒)應在澆筑混凝土前預埋;(2)穿墻管與內墻角、凹凸部位的距離應大于250mm;(3)結構變形或管道伸縮量較小時,穿墻管可采用主管直接埋入混凝土內的固定式防水法,主管應加焊止水環或環繞遇水膨脹止水圈,并應在迎水面預留凹槽,槽內用嵌縫材料嵌填密實(圖3.1-1~圖3.1-2);(4)結構變形或管道伸縮量較大或有更換要求時,應采用套管式防水法,套管應加焊止水環(圖3.1-3);(5)穿墻管線較多時,宜相對集中,應采用穿墻盒方法。穿墻盒的封口鋼板應與墻上的預埋角鋼焊嚴,并從鋼板上的預留澆注孔注入柔性密封材料或細石混凝土處理(圖3.1-4)。3.2穿墻管防水施工應符合以下規定:(1)金屬止水環應與主管滿焊密實,采用套管式穿墻管防水構造時,翼環與套管應滿焊密實,并在施工前將套管內表面清理干凈;(2)相鄰穿墻管間的距離應大于300mm;(3)采用遇水膨脹止水圈的穿墻管,管徑宜小于50mm,止水圈應用膠粘劑滿粘固定于管上,并應涂緩脹劑或采用緩脹型遇水膨脹止水圈;(4)當工程有防護要求時,穿墻管除應采取有效防水措施外,沿應采取措施滿足防護要求;(5)穿墻管伸出外墻的部位,應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回填時將管損壞。4埋設件4.1結構上的埋設件應采用預埋或預留孔(槽)等。4.2埋設件端部或預留孔(槽)底部的混凝土厚度不得小于250mm;當厚度小于250mm時,應采取局部加厚或其他防水措施(圖4.2);4.3預留孔(槽)內的防水層,宜與孔(槽)外的結構防水層保持連續。5樁頭5.1樁頭防水細部構造應按圖5.1-1、圖5.1-2的規定進行處理。5-水泥基滲透結晶型防水涂料;6-樁基受力筋;7-遇水膨脹止水條(膠);8-混凝土墊層;9-樁基混凝土5.2樁頭防水施工應符合以下規定:(46)應按設計要求將樁頂剔鑿至混凝土密實處,并應清洗干凈;(47)破樁后如發現滲漏水,應及時采取堵漏措施;(48)涂刷水泥基滲透結晶型防水涂料時,應連續、均勻,不得少涂或漏涂,并應及時進行養護;(49)采用其他防水材料進行防水時,基面應符合防水層施工的要求;(50)應對遇水膨脹止水條進行保護。6孔口6.1地下工程通向地面的各種孔口應設置防地面水倒灌措施。人員出入口應高出地面不小于500mm,汽車出入口設明溝排水時,高度宜為150mm,并應有防雨措施。6.2窗井的底部在最高地下水位以上時,窗井的底板和墻應做防水處理并宜與主體結構斷開(圖6.2)。6.3窗井或窗井的一部分在最高地下水位以下時,窗井應與主體結構連成整體,防水層也應連成整體,并在窗井內設集水井。底板轉角、墻體陰陽角處應增設防水加強層(圖6.3)。6.4無論地下水位高低,窗臺下部的墻體和底板應做防水層。6.5窗井內的底板,應比窗下緣低300mm,墻井墻高出地面不得小于500mm,窗井外地面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