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端午粽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1頁
小學語文-端午粽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2頁
小學語文-端午粽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3頁
小學語文-端午粽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4頁
小學語文-端午粽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端午粽》教學目標:1.認識“端、棕”等10個生字和6個詞語。立字旁、米字旁2個偏旁。會寫“午、豆、節(jié)”三個新生字。2.通過圖文結合、聯(lián)系生活實際,識記詞語“豆”,積累“青青的箬竹葉、白白的糯米、紅紅的棗”等詞語。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習讀好長句子;通過想象畫面、體會心情朗讀好課文。4.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端午節(jié)的經歷,初步了解端午節(jié)的習俗。一、導入新課。1.播放視頻——“我們的節(jié)日”,視頻中都提到哪些節(jié)日?你能根據美食猜出節(jié)日嗎?小湯圓圓又圓—元宵節(jié)?。ㄍ鈫幔浚┰俾牐撼栽嘛?、賞明月—中秋節(jié)!猜對了,是我們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再過些日子就是端午節(jié)了!反過來考考你端午節(jié)吃什么?所以叫端午粽。今天我們一起學習這篇課文。2.讀題:端午粽。新偏旁誰認識嗎?粽子吃過了吧,想:粽為什么是米字旁?(說得有道理)右邊也是一個生字——宗,咱們的老祖宗在1600年前就有了端午節(jié)吃粽子的習俗了。3.和老師一起寫課題:米字旁捺變點,空出位置寫右邊。二、初讀學字詞、感知課文。1.自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自己讀自己的,不跟別人一起讀。)2.檢查字音。(1)生字會讀了嗎?(讀得全對,為識字小能手鼓掌。你也全讀對了。)(2)難一點怕不怕,拼音沒了位置也變了,你還認識嗎?同桌一起認一認,指名同桌讀。(放大讀,真好,同伴學習也是好方法。)(3)生字都會了,詞語能讀準嗎?(4)生詞躲到小粽子里了,我們和生詞賽跑,看誰讀得快又準?。ㄒ蝗郝斆鞯男〗鸲埂#?.學寫生字“豆”(1)你還知道哪些豆?說了不少,這些呢?七嘴八舌說豆子啰?。?)它們變魔術,睜大眼睛,小豆子大變身。(一起讀兒歌記住它的樣子。)(3)一起寫“豆”。(說:毛豆短)4.生字都認識了,課文也能讀流利,先來聽故事,一起走進端午節(jié)。5.指名分段讀。(1)老師相信你們也是小小朗讀者,自己先讀,好好準備一下。誰來讀第一段。(一到、一鍋“一”的讀音有變化。)第二段長句子也不怕,標點停一停,詞語連起來讀。就像這樣接著讀第三段。(悄悄換氣,長句子讀連貫了。小小朗讀者。)(2)讀完故事,你知道了什么?(你們真會讀書,不僅知道了粽子的花樣、包粽子的食材,咱們腦海里還有一些溫暖的畫面。)師:一到端午節(jié),外婆總會生:煮好一鍋粽子師:我剝開粽葉,生:咬一口粽子師:臨走時,外婆還會生:裝一小籃粽子一鍋粽子一份心,一籃粽子一片情!三、學習第二自然段。1.過渡:你們愛吃粽子嗎?那一定知道外婆用什么包粽子呢?(1)出示:箬竹葉糯米棗讀準它們的名字。箬和糯讀音像,拼一拼。(2)老師帶來了箬竹葉,想看嗎?什么樣的;摸一摸;聞一聞:清香,不怕水煮,越煮越香。有的地方用箬竹葉包粽子;我們這兒長蘆葦葉,想起來了吧。這就是一方水土養(yǎng)育一方人,不同的粽葉一樣包出好吃的端午粽。(3)加上顏色誰來讀:青青的箬竹葉白白的糯米紅紅的棗指導:箬竹葉青青的,再來讀一次。(有進步,聽出了好看的顏色。)(4)老師想和你一起讀。師:青青的生:箬竹葉(5)一小把米、一大顆棗、幾張箬竹葉,就變成一個好看的粽子啰!出示: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葉包的指名讀。齊讀后寫板書:好看(外婆包的粽子好看,你們讀得也好聽。)看包粽子!2.粽子包好了,也煮熟了,味道怎么樣?(1)引讀:師:外婆一掀開鍋蓋,生:煮熟的粽子就飄出一股清香來。(好香!接下去讀。)生:剝開粽葉,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黏的是。甜的是。真是。。。)板書:粽子好香又好吃(送: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端午香囊送給你。)(2)誰還想讀,你嘗到了什么味道?(是的,外婆把甜甜的棗包在粽子里。。。五彩繩端午線,戴起來。)3.師:聽小朋友讀著讀著,我也想起了小的時候,端午節(jié)到了,我的奶奶也忙著包粽子,奶奶包著我看著,奶奶煮著我等著,我美滋滋地吃著,奶奶樂呵呵地看著,我有一個疼愛的我的奶奶。(1)小朋友們回想回想,你想到了到什么?(家人團圓/傳統(tǒng)習俗。)(2)小小的粽子里包著外婆濃濃的情、深深的愛,帶著美好的回憶捧起書齊讀第二段。4.小結:這節(jié)課我們讀到好看好香好吃的粽子,青青粽葉香,濃濃端午情外婆講端午節(jié)的故事,端午節(jié)還有哪些有趣的習俗?讀讀故事,下節(jié)課講一講。五、學寫生字。1.午、豆:相同的筆畫—長橫。2.節(jié):長橫位置有什么不同?長橫就要寫得長長的,節(jié)字長橫—蓋下方。3.書寫生字,反饋。4.留有思考:“真”,寫好有秘密。六、作業(yè)1.你知道關于端午節(jié)或者粽子的故事嗎?和同學說一說。2.推薦閱讀《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第三單元。板書:端午粽豆節(jié)好看好香好吃《端午粽》學情分析對于一年級學生已經熟練地掌握了漢語拼音的拼讀,可以借助拼音自主識字。同時,學生能夠利用多種識字方法獨立識字。大部分學生會觀察漢字的結構,能夠找到關鍵筆,在教師的指導下規(guī)范地書寫漢字。另外,一年級的學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對粽子比較熟悉,所以學生可以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進行學習。讀好長句子對于學生來說不容易,有一定困難,因此,教師要對長句子的朗讀做重點指導,學生在掌握方法后,能夠運用詞語連讀、正確停頓等方法把長句子讀好。最后通過有感情地朗讀等手段,讓孩子走進文本,引導學生從讀入手,在讀中感悟,在讀中識字,在讀中與生活實際相融合。

《端午粽》效果分析《端午粽》是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的習俗活動之一。上課伊始,帶學生走入情境,感受端午節(jié)品粽子的節(jié)日氣氛。通過“品嘗”端午粽,學生們對端午粽從外形、種類及端午粽的由來有了進一步的認知。

“品”粽從“讀”粽開始,通過多種形式、方法的朗讀,增強了學生自主閱讀的興趣,并提高了閱讀的能力,以讀代講,在讀中進行識字教學,使識字教學和閱讀教學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端午粽》教材分析《端午粽》選自作家屠再華寫得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燈》。課文條理清晰,圍繞端午節(jié),以兒童的口吻生動地向我們介紹了粽子的樣子、味道和花樣。第1自然段先介紹端午節(jié),外婆會煮好粽子等著我們回去;第2自然段具體介紹了粽子的色、香、味;第3自然段重點寫了粽子的花樣多;最后點出了端午吃粽子習俗的由來。課文語言比較形象,比如粽子樣子、味道的描寫中,分別用“青青的、白白的、紅紅的”來形容箬竹葉、糯米、棗,可以歸類積累,同時在學習疊詞的基礎上感受句子的韻味和節(jié)奏,口語表達時,也可模仿運用這一類詞語。讀好長句子是本課的教學重點。長句子主要在本文的第2、3自然段中出現(xiàn),在教學這兩個自然段時要加強對長句子的指導,引導學生掌握讀好長句子的方法?!抖宋玺铡穼W卡一、用“----”帶點字的正確讀音。端午(dānduān)粽子(zōngzòng)鮮肉(ròuyòu)想念(liànniàn)知道(zhīzī)中間(jiànjiān)總會(zǒngzhǒng)據說(jūjù)二、練一練。青青的棗白白的糯米紅紅的箬竹葉三、端午節(jié)吃粽子是為了()。①紀念愛國詩人屈原。②慶祝豐收?!抖宋玺铡方虒W反思《端午棕》選自作家屠再華寫的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燈》課文是以兒童的口吻生動地向我們介紹了粽子的樣子、味道和花樣。讀好長句子是本課的教學重點。端午粽對于孩子們并不陌生,但是端午節(jié)孩子們就不是很熟悉,課前我從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導入,激發(fā)學生對課文內容的學習興趣,引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沒想到效果真是好極了,考慮到課堂時間有限,不可能所有的字詞都面面俱到,所以在教學中也按“音”、“形”、“義”進行了側重教學。按照由字到詞、由詞到句的教學思路,對本課13個生字和帶有生字的詞語集中出示,通過帶拼音讀、去拼音讀、開火車讀、搶讀等多種方式,指導學生讀準字音,讀好詞語。同時,引導學生觀察字形,結合已經掌握的識字方法,交流如何識記生字,將讀準字音、記住字形緊密結合起來,提高識字效果。課文中的“箬竹葉”、“糯米”一詞在讀音上學生很容易混淆,在發(fā)音中容易出現(xiàn)“r、n”混讀的情況,在教學中,我著重進行“箬”“糯”字的拼讀練習。寫字教學按照“觀察-交流-范寫-練寫-評議”的思路,扎實落實書寫訓練,提高學生的寫字能力。讀好長句子是本課的難點,重點抓住第二自然段中的三個長句子進行指導。從把握句子結構、讀好偏正短語和按照提示讀好句子停頓兩方面入手,逐層落實朗讀指導,并發(fā)揮范讀的示范指導作用。此外,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想象畫面、體會心情去朗讀,讀出自己的感受,讀好語氣和語調。

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把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是學本課堂教學的關注點,指導學生梳理課文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總結能力。在平時的教學中落實“改變一點點,一點點的改變”的思想,如,改變備課方式,改變我的教學觀念,有效的作業(yè)與訓練等,研究學生,課程標準,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讓我的課堂真正屬于學生。

《端午粽》課標分析對照《語文課程標準》解讀文本,落實低年級學段目標。根據課標對第一學段的要求,學習這篇課文時,讓學生在朗讀過程中品味語言,體會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態(tài)度,學會用恰當的語調朗讀,表現(xiàn)自己對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態(tài)度的理解。因此,本文教學設計旨在通過有感情地朗讀等手段,讓學生走進文本,引導學生從讀入手,在讀中感悟,在讀中識字,在讀中與生活實際相融合。因此授課中注重了以下幾個方面:一、識字與寫字1.對學習漢字有濃厚的興趣,養(yǎng)成主動識字的習慣。在本節(jié)課的詞語教學中,利用詞語本身的構造,在正確認讀的基礎上,讓學生掌握識字方法。2.有初步的獨立識字能力。比如借助拼音、加一加的方法。3.能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做到規(guī)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