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雞市陳倉區朱家灘水電站項目可行性報告_第1頁
寶雞市陳倉區朱家灘水電站項目可行性報告_第2頁
寶雞市陳倉區朱家灘水電站項目可行性報告_第3頁
寶雞市陳倉區朱家灘水電站項目可行性報告_第4頁
寶雞市陳倉區朱家灘水電站項目可行性報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4寶雞市陳倉區朱家灘水電站可行性研究報告目錄TOC\o"1-2"\h\z\u1綜合說明 11.1工程概況 11.2水文 21.3工程地質 31.4工程任務和規模 31.5工程布置 41.6水力機械、電氣 51.7施工 61.8環境保護 81.9水保方案 81.10工程管理 91.11估算 91.12經濟評價 102水文 112.1流域概況 112.2氣象 132.3水文基本資料 142.4徑流 152.5洪水 222.6分期設計洪水 242.7水位流量關系曲線 252.8泥沙 283工程地質 303.1概述 303.2區域地質 303.3引水樞紐工程地質條件 323.4引水隧洞工程地質條件 343.5前池、升壓站、廠房工程地質條件 353.6天然建筑材料 353.7結論 364工程任務和規模 374.1當地經濟發展概況 374.2工程建設的必要性 384.3工程建設的任務 384.4工程建設的規模 394.5裝機容量 435工程布置及建筑物 495.1設計依據 495.2工程總布置 505.3主要建筑物 546水力機械、電氣、金屬結構 686.1機組選型 686.2接入電力系統方式 736.3電氣設計 776.4金屬結構 847施工組織設計 877.1施工條件 877.2施工導流 887.3料場的選擇與開采 897.4主體工程施工 897.5施工交通運輸 917.6施工總布置 917.7施工總進度 927.8主要技術供應 938環境影響 958.1環境現狀 958.2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 968.3環境治理措施 1008.4環境影響評價結論 1039水土保持方案 1059.1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預測 1059.2水土保持方案編制原則和目標 1059.3防治責任范圍 1069.4水土流失防治分區及水土保持措施總體布局 1079.5水土保持投資估算 11010工程管理 11110.1管理機構 11110.2管理設施 11110.3工程管理 11111工程估算 11211.1編制說明 11211.2估算表 11712經濟評價 12112.1工程概況 12112.2基礎數據 12112.3財務評價 12212.4國民經濟評價 12512.5評價結論 127附:1.寶雞市陳倉區朱家灘水電站可行性研究估算書2.寶雞市陳倉區朱家灘水電站可行性研究圖集寶雞市陳倉區朱家灘水電站可行性研究報告陜西省寶雞峽水利水電設計院工程特性表表1—1序號項目名稱單位數量備注一水文特性1河流名稱渭河黃河一級支流2主河道長度km373.5壩址以上3平均比降‰3.54流域面積全流域km230661林家村水文站壩址以上流域km229874.85利用的水文系列年限年686多年平均徑流量億m323.17多年平均流量m3/s66.18樞紐設計洪峰流量m3/s3019P=10%8樞紐校核洪峰流量m3/s5254P=2%9廠區設計洪峰流量m3/s4547P=3.33%10廠區校核洪峰流量m3/s5254P=2%5多年平均懸移質輸沙量萬t15771多年平均推移質沙量萬t287多年平均含沙量Kg/m375二氣象1氣溫多年平均氣溫℃12.9極端最高氣溫℃41.6極端最低氣溫℃-13.92多年平均降雨量mm683.43多年平均陸地蒸發量mm5504多年平均水面蒸發量mm8005平均風速m/s1.2三工程地質特性1引水樞紐地層沖沉積砂卵石、花崗巖2洞線花崗巖3廠區沖沉積砂卵石4地震基本烈度度Ⅶ工程特性表表1—2序號項目名稱單位數量備注四電站動力特性1電站型式徑流式2設計水頭m12.163電站最小水頭m10.024設計引水流量m3/s3×31.4總引水流量94.15保證流量m3/s25.06保證出力kw26137裝機容量kw3×32008多年平均發電量萬kwh38599年利用小時數h3850五主要建筑物及設備1攔水大壩地基特性砂卵石壩型重力式溢流壩WES型壩頂高程m687.5壩頂長度m208.857最大壩高m10河床以上單寬流量(p=10%)m3/s/m16.77單寬流量(p=2%)m3/s/m29.19消能方式面流消能2沖砂閘孔數孔4沖砂閘尺寸m6.3×4.3最大泄量m3/s728位置左岸3進水閘孔數孔2進水閘尺寸m5.3×3.6設計流量m3/s94.084隧洞長度m156斷面尺寸m寬×高=6.8×8.45前池工程特性表表1—3序號項目名稱單位數量備注深度m12.77斷面尺寸(寬×長)m28×156廠房主廠房尺寸(寬×長)m10.5×37結構型式全框架基礎巖性花崗巖7尾水底板高程m672.3設計尾水位m674.74最低尾水位m673.43尾水寬m8尾水長m105尾水平板鋼閘門扇3寬×高=3.9×3.3六主要機電設備(1)水輪機型號DZJP502-LH-230裝機kw3200×3=9600設計水頭m12.16設計流量m3/s31.36效率%90.8(2)發電機型號SF-K3200-32容量kw3200額定電壓kv6.3(3)調速器BWT-5000(4)吊車型號橋式起重機噸位t30/5跨度m9.5(5)主要壓器容量kvA12500(6)廠變壓器容量kvA3152臺工程特性表表1—4序號項目名稱單位數量備注七工程投資工程總投資萬元5501.78靜態投資萬元5414.03單位發電成本元/kwh1.35八主要工程量1石土方開挖萬m37.09砌石萬m35.15砼萬m31.572廠房面積主廠房面積m2976.5付廠房面積m2428.83主要材料量鋼材t372.86水泥萬t1.78塊石萬m36.08石子萬m31.19砂萬m32.934總投工萬個23.86九經濟評價1單位kw投資元/kw57312年發電量萬kwh38593國民經濟收益率%19.59財務內部收益率%13.33靜態回收年限年9.92貸款償還年限年9.10經濟凈現值萬元3137.79財務凈現值萬元1963.51效率費用比1.84寶雞市陳倉區朱家灘水電站可行性研究報告陜西省寶雞峽水利水電設計院PAGE1281綜合說明1.1工程概況渭河是黃河最大的一級支流,源于甘肅省渭源縣的烏鼠山,途經甘肅的隴西、甘谷、天水、自風閣嶺進入陜西境內,流經甘肅、寧夏、陜西三省26個縣(市),全長818km,總流域面積6.24萬km2。于陜西潼關港口東匯入黃河,是黃河的最大一級支流,也是陜西關中的母親河。陜西境內渭河干流長502km,流域面積3.32萬km2,分別占渭河全長和總流域面積的61.4%和53.2%。它是關中地區最主要的地表水資源河流。渭河流經甘肅、寧夏、陜西三省(區),甘肅省境內流域面積占林家村以上總面積的87.59%,寧夏占11.07%,陜西境內占1.3%。寶雞峽林家村引水樞紐以上陜西境內渭河干流長70km,平均比降3.5‰,地處深山峽谷,河道蜿蜒曲折,蘊藏著豐富的水能資源,朱家灘是該段渭河干流上的梯級開發中的水電站之一,電站壩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積是29874.80km2。電站工程南靠310國道,北鄰隴海鐵路對外交通便利、快捷。110kv輸電線路和10kv供電線路均通過或到達電站區域,電站并網和施工用電方便。河道中工程建設所需的石子、砂子儲量豐富,可以就近采用,而鄰近的山體均為花崗巖,亦可就地開采使用。因此,地材價格低,可降低工程造價。有線電話已到達工程所在地附近,通訊工程造價低。由于隴海復線和310國道施工時建有大量臨設,稍加修整即可使用,也可降低臨設費用。總之,該水電站的開發建設,經營管理所需的基本條件已經具備。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經過20多年的建設,當地經濟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但與東部、南部省市相比,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仍有較大的差距。在中央西部大開發戰略決策感召下,寶雞市各縣(區)、鄉各級政府,決心開發當地資源,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確定新的經濟增長點,帶領群眾實現奔小康目標。而朱家灘水電站工程就是陳倉區、寶雞市政府確定的招商引資項目,為該項目的建設提供了多項優惠政策和方便條件。受寶雞隆地水力發電有限公司委托,我院組織專業人員,對朱家灘水電站項目進項了勘察測量和規劃,編寫了《陳倉區朱家灘水電站可行性研究報告》。1.2水文朱家灘樞紐布置在坪頭鎮上游3.2km的渭河主干流上,在小水河匯入口下游1.8km處。電站壩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積29874.80km2,其下游28Km處有林家村水文站,控制流域面積30661km2,該區間流域面積786.2km2,占林家村水文站以上流域面積的2.56%。林家村水文站建于1934年,至今已有68年的徑流、洪水、泥沙系列資料(1934~2001年)。我們可以林家村水文站作為參證站,對朱家灘水電站進行水文分析。1.2.1徑流量采用水利年(10~9月)對林家村水文站進行徑流分析,經徑流還原后,用皮-Ⅲ曲線適線。再將林家村水文站徑流分析成果按面積比擬法折算到朱家灘水電站壩址處,朱家灘水電站徑流成果詳見表1-1。年徑流成果表表1-1站名統計參數各種頻率年徑流量(億m3)WCVCS20%30%50%70%80%90%林家村23.70.40.831.127.622.41815.612.6朱家灘23.090.40.830.3026.8921.8317.5415.2012.281.2.2洪水根據林家村(1944~2001)58年系列洪水資料,加1933年歷史調查洪水Q=6890m3/S,進行頻率分析采用皮-Ⅲ型頻率曲線目估適線,得出林家村水文站不同頻率的洪峰流量,再用面積比擬法換算到朱家灘水電站壩址處,其洪水成果詳見表1-2。洪峰流量成果表表1-2站名各種頻率年徑流量(億m3)0.1%0.33%0.5%1%2%3.3%10%林家村9782799573786356534646263072朱家灘96147858725162475254454730191.2.3泥沙林家村水文站每年平均懸移質輸沙量為1.5771億t,推移質輸沙量為0.0287億t。1.3工程地質電站工程區域無大的地質構造。壩址處河道為砂卵石覆蓋層,基巖埋深17~26.7m,其巖性為花崗巖;兩壩肩為花崗巖山體,壩基磨擦系數為0.45~0.5。該段河谷部寬150~300m,常水河靠右岸發育,寬38~45m,河床高程679~683m,河漫灘表面高程682.31~686.59m,河床漫灘堆積的卵石層厚度13.0~22.1m。左壩肩山坡巖石體裸露,坡面傾角40~50度。右壩山坡高呈687.0m以下巖體裸露,岸坡陡立,以上為黃土斜坡,坡面角度20度左右,無不良物理地質現象。工程區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基本地震加速度為0.2g。建筑場地類別為Ⅱ類。1.4工程任務和規模1.4.1工程任務充分開發利用水能資源,帶動當地經濟發展;電站所發電量輸入國家電網,在增加當地電力電量的同時,電站也取得一定的經濟效益。1.4.2工程規模朱家灘是座低壩引水式電站,有日調蓄能力。電站攔水壩頂高程687.5m,尾水位674.74m,設計水頭12.16m。按長系列分析確定的典型年逐日計算出力和發電量,最終確定裝機容量9600kw,多年平均發電量3859萬kwh,年利用小時數為3850h。1.5工程布置1.5.1設防標準根據《水利水電工程等級劃分及防洪標準》(SL252-2000)規定,朱家灘裝機9600kw,為五等工程,即小(2)型水電工程,其主要建筑物為5級建筑物。故朱家灘水電站樞紐設計洪水標準為10年一遇,相應洪峰流量Q=3019m3/s,校核洪水標準為50年一遇,相應洪峰流量為Q=5254m3/s,廠區防洪標準為30年一遇洪水設計,相應洪峰流量Q=4547m3/s,50年一遇洪水校核,相應洪峰流量Q=5254m3/s。經多方案比較,朱家灘水電站選擇樞紐布置在朱家灘村上游300m的渭河主干流上,上游距小水河匯入口1.8km。進水閘、沖砂閘布置在左岸,廠區布置在朱家灘下游100m渭河一級階地上,該處的主流靠左岸,河岸開闊有利于布置水電站建筑物。1.5.2主要建筑物攔水大壩:為重力式溢流壩,壩頂長208.857m,壩頂高程687.50m,壩底寬21m,沖沙閘布置在大壩的左岸,沖沙閘布置4孔,閘門尺寸6.3×4.3m,為平板鋼閘門;1扇檢修閘門(活動門葉),底板高程為681.50m。進水室:進水室位于大壩左岸,進水方向與壩軸線大致平行,安裝有攔污柵及平板快速鋼閘門,2扇固定工作閘門,閘門尺寸5.3×3.6m,1扇檢修閘門,底板高程為682.50m,。廠房:面東布置,長37m,寬10.5m,水輪機層地面高程676.50m,發電機層681.40m,房頂691.40m。3#機組軸線距廠房山墻軸線5m,機組間距9m;廠房內吊車梁頂高程688.40m,安裝間布置在廠房南端,在西縱墻上留有進廠大門,大門寬×高=3×3.6m。尾水和防洪墻:三條尾水出廠房4m后合流泄向渭河,設計尾水位674.74m,為了防止洪水倒灌,距廠房4m處布設防洪墻,墻頂高程682.40m,尾水處設計洪水位679.15m,校核洪水位679.70m。100年一遇洪水位680.40m。墻內側安裝3臺尾水平板鋼閘門,而啟閉機安裝在尾水頂部平臺上,平臺高程681.40m。尾水出防洪墻后向下游延伸到主河道。1.6水力機械、電氣1.6.1主要機電設備的選型和布置根據電站裝機容量,水頭范圍以及電站運行方式,選用三臺軸流式水輪發電機組。水輪機型號為:ZDJP502-LH-230,配套發電機型號為:SF-K3200-32,調速器型號為:DWT-50000。主廠房吊車選用一臺DSQ-30/5T電動雙梁起重機。機組安裝高程為674.805m,機組間距為9.0m。主廠房長37m,寬10.5m,發電機層地面高程為681.40m,水輪機層地面高程為676.50m。副廠房布置在主廠房的上游側,長37m、寬5m。1.6.2電氣主接線朱家灘均采用擴大單元接線方式,即朱家灘水電站3臺發電機共用一臺主變壓器,電站裝機規模為9600kw,主變容量為12500kvA,選擇S9節能型升壓變壓器,高壓側電壓121kv,低壓側電壓6.3kv。電力并網方式架設110kv輸電線路150m,“T”接于雞冠崖110kv輸電線路上,以110kv電壓輸向位于下游3.2Km的坪頭鎮110kv變電站。1.6.3升壓站位于主廠房上游側,寬18m,長25m,地坪高程681.20m。付廠房內布置有高壓室、中控室、低壓室,地坪同發電機層,設有高低壓控制柜。從后墻外出線與升壓站連接。1.6.4廠用電廠用變安裝在升壓站南端,方便與相距200m外的管理生活區連接,廠變容量315kvA,2臺,一臺高壓側10kv,低壓側400v,從當地10kv線路接入,另一臺高壓側6.3kv,低壓側400v,從機端6.3kv母線接入。1.6.5通訊指系統通訊、工作通訊、對外通訊。系統通訊,采用110kv電力載波電話,實現與電網調度間的通訊。工作通訊,選用10門縱橫制自動電話交換機,方便電站內部的生產管理通訊。對外通訊,采用當地有線電話和移動電話兩套系統。1.7施工1.7.1施工條件(1)交通條件:隴海鐵路從廠區北邊通過,而310國道則從工程區南部通過。施工時尚需修通從310國道至朱家灘廠區的簡易道路;從河對岸修過水路面通到廠房,運輸機電設備及建材。主體工程結束,架設從310國道到廠房的交通便橋及便道,便于運行人員上下班及生活用品及建設材料的運輸。(2)當地建材工程建設所需的砂、石子、塊石均采用于河道及附近的山體,儲量豐富。1.7.2施工導流攔水大壩及尾水施工時需要導流。采取分段施工、分期導流的導流方案。先開工建設大壩的左壩段,導流明渠從壩中間開通,然后設圍堰堵水,流水從導流明渠泄走。當左壩段工程完工后,堵封導流明渠,水流通過左壩段的沖沙閘泄走,開工建設右壩段。施工導流安排在枯水期。1.7.3主要建筑物施工攔水大壩:采用機械進行基礎開挖,然后砌筑沖沙閘及壩體。前池、壓力管道、隧洞開挖可和廠區山崖、廠房基礎開挖結合在一起進行,采用爆破開挖;鋼筋砼壓力管與水機鋼筋砼蝸殼同期施工。廠房:廠房基礎與機墩同期建設,然后建廠房主體。尾水:與下游防洪墻結合在一起施工,安排在整個施工期的后期。1.7.4施工安排先開工建設大壩、廠區開挖工程。當大壩正在施工右壩段基本完工時,可安排壓力管道、蝸殼及廠房基礎、廠房主體、升壓站平臺施工。上述項目的凈施工時間預計1.5年。當廠房主體完工后展開機電設備安裝工程,主要指吊車、機組、閘門、攔河柵及啟閉機、電氣設備的安裝調試。當廠區主要設施完工后,進行尾水、防洪墻工程的開挖和砌筑。同期進行交通便橋和生活區的工程施工。全部工程完工,總工期二年。1.7.5主要工程量主要工程量中,土石方開挖7.09萬m3,砌石5.15萬m3,砼1.57萬m3;共需鋼材372.86t,水泥1.78萬t。1.8環境保護水電站為清潔能源,正常運行中不會污染環境。施工中對環境有影響的因素為施工棄渣、噪音及廢油。施工中共產生棄渣1.05萬m3,這些棄渣共設二個堆渣場有組織的堆放,后期復土綠化。由于工程區遠離居民點,施工時機械產生的噪音不會影響居民的正常生活。機械設備中產生的廢油進行收集,集中處理。堆渣壩及廢油處理共需費用31.87萬元。1.9水保方案電站建設過程中,項目區征地范圍內地表將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壞,施工道路、碴場等局部區域地貌將發生不同程度的改變。該工程主體工程中碴場的防護、施工場區排水以及施工道路的工程防護措施和路基防護與排水工程具有水土保持功能,應列為主體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水保設施,在主體工程中已做設計,投資在主體工程設計中已經考慮,為了不重復計算,僅估算新增加的水保措施的投資,本工程新增水土保持工程總投資21.5萬元。1.10工程管理成立朱家灘水電站管理站,對電站運行中的行政、運行、檢修、監測、后勤等工作實行管理。電站運行管理運行人員編制42人,其中行政管理人員5人,運行、檢修人員共37人。管理設施,在管理區建有宿辦樓、食堂、庫房等設施,配備汽車二輛,安裝有通向場區及外界的有線電話。及時掌握雨情、水情,做好開機準備工作,開關機、下達關閘停水指令;保持與系統的聯系;加強對機電設備、水工設施的觀測、檢查和維修,保證機組的正常運行。水電站是地電企業,建立管理經營所必須的規章制度;實行崗位責任制,對職工進行正規培訓,做到持證上崗操作。1.11估算1.11.1編制原則和依據(1)文件依據:陜計設計(1996)258號文關于頒發《陜西省水利水電工程設計估算編制辦法》和《陜西省水利水電工程概(預)算費用構成及計算標準》的通知。(2)定額依據建筑工程:執行(2000)《陜西省水利水電建筑工程預算定額》;安裝工程:執行(2000)《陜西省水利水電設備安裝工程預算定額》;施工機械臺班費:陜水計(1996)140號文,關于頒發《陜西省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機械臺班費》的通知。(3)其它依據各設計專業設計圖紙、工程量、設備清單等。1.11.2工程投資工程估算總投資5501.78萬元,其中靜態投資5414.03萬元。該電站單位千瓦投資5731元。1.12經濟評價該項目資本金2502萬元,占總投資的45%,不還本付息。貸款額為3000萬元,貸款年限2年,建設期還息87.75萬元。流動資金100萬元,為資本金。1.12.1財務評價電站固定資產投資為5501.78萬元,按上網電價0.27元/kwh測算,該項目投資財務內部收益率為13.33%;財務凈現值為1963.51萬元。投回收年限為9.92年;投資利潤率為9.50%;投資利稅率為13.85%;貸款償還期為9.10年,還清貸款本息后,說明該項目具有較強的還債能力和盈利能力。1.12.2國民經濟評價電站經濟內部收益率為19.59%,大于社會折現率12%,經濟凈現值為3137.79萬元,遠大于零,效益費用比1.84大于1。國民經濟敏感性分析,當投資增加20%,效益減少20%,其經濟內部收益率大于12%,經濟凈現值大于0,說明該電站工程有較強的抗風險能力。綜上所述,該電站在財務分析、國民經濟評價及國民經濟敏感性分析結果均可行,顯示其較好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可盡早開工建設。2水文2.1流域概況2.1.1流域自然地理概況朱家灘位于北緯34°23′,東經106°51′之間,樞紐布置在陜西省寶雞市陳倉區坪頭鎮上游3.2km的渭河主流上,上游距小水河匯入口1.8km,電站壩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積29874.80km2,電站處于渭河干流及其流域的中部。渭河發源于甘肅省渭源縣的烏鼠山,流經甘肅、寧夏、陜西三省26個縣(市),全長818km,總流域面積6.24萬km2。渭河由寶雞風閣嶺流入陜西境內,于陜西潼關港口東匯入黃河,是黃河的最大一級支流,也是陜西關中的母親河。陜西境內渭河干流長502km,流域面積3.32萬km2,分別占渭河全長和總流域面積的61.4%和53.2%。林家村水位站控制流域面積30661km2,渭河流經甘肅、寧夏、陜西三省(區),甘肅省境內流域面積占林家村以上總面積的85%,寧夏占11.07%,陜西境內占1.3%。詳見圖2—1朱家灘水電站位置示意圖。2.1.2流域概況壩址以上流域內,從地理地貌特征看,大致分為三個類型區。(1)黃土丘陵溝壑區:面積占總流域面積的70%。主要分布在流域內的西部、中部和北部,其特點是黃土松軟、丘陵起伏、溝壑縱橫、植被稀少、暴雨集中、干旱頻繁、水土流失嚴重區。圖2—1(2)土石山區:面積占總面積的24%。主要分布在流域的東部和南部。該區域山大、溝深、植被較好,每年平均降雨量600-700mm,無霜期較短,水土流失較輕。(3)河谷川道區:面積占總面積的6%。主要分布在渭河干支流的中下游地帶。該區地勢平坦、氣候溫和、無霜期較長,工農業經濟較發達地區。從以上流域特征看,黃土丘陵溝壑區分布最廣,而渭河的泥砂主要來自該區。改革開放20多年來,流域內各縣根據中央的決策,實施退耕還林還草,已取得初步成效,過去的荒山荒坡已開始變綠,尤其渭河南岸地區,水土流失逐步在減少。電站壩址以上匯入渭河的主要支流有溫水溝、七里溝、通洞溝、東岔河、魏家溝、西河、通關河、小水河等,這些支流的特點是暴雨頻繁,洪水突漲暴落,短歷時、強度大,是形成林家村站洪水的主要河道。壩址以上渭河干流長分別為373.5km,平均比降3.5‰。2.2氣象2.2.1氣象概況流域屬暖溫帶半干旱半濕潤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六盤山區、關山及南部山區,垂直差異和小氣候明顯,氣溫低,熱量條件差,降水多,較濕潤;丘陵臺原區,熱量充足,氣溫高,降水偏少。流域內氣溫變化的趨勢是西低東高,北低南高,而降雨也是西少東多,北少南多。影響本流域氣候的重要因素是季風環流。其環流形勢以季節為轉移。林家村臨近工程區,氣溫降雨差異不大,就以林家村為代表來簡要說明流域內的氣象條件。多年平均氣溫12.9℃,最高氣溫41.6℃(1973.8.8),最低氣溫-13.9℃(1977.1.30);多年平均降雨量683.4mm,實測最大降雨量948.6mm(1964),實測最小降雨量434.5mm(1977);多年平均陸地蒸發量550mm,水面蒸發量800mm。流域內降雨顯著的特征是時空分布不均,降雨量隨地形海拔高程垂直變化大,山區高而川道低,二是年內分配不均衡,7、8、9、10四個月降雨量占全年的59.7%;三是年際豐枯變化大,豐枯比為2.26:1。流域凍土深度0.4m。2.2.2氣象臺站分布情況流域內26個縣(市)均建有氣象站,且有數十年的觀測系列資料;與本工程氣象條件相近的是林家村水文站。2.3水文基本資料2.3.1水文測站分布渭河流域從上游至下游臨近工程區的水文站有南河川、林家村、魏家堡、咸陽等。南河川水文站:位于天水市南河川鄉,成立于1944年,控制流域面積23385km2,至今有不連續的56年徑流、泥沙系列資料。魏家堡水文站:陜西省水文局設立,成立于1937年,該站僅有1946年以后的徑流泥沙整編成果。咸陽水文站:黃委會設立,成立于1931年,控制流域面積46827km2,有1934-2001年68年不連續的徑流、泥沙系列資料。林家村水文站:設立于1934年1月,原名太寅站,1959年7月改名為林家村水文站,控制流域面積30661km2。后來幾經上移下遷但流域面積變化不大,故水文資料均可合并統計,至今共有68年不連續的徑流、洪水、泥沙資料(1934-2001年)。2.3.2水文基本資料朱家灘處無實測資料,但其控制流域面積與林家村水文站控制流域面積僅相差2.56%,就以林家村水文站為參證站來分析該座水電站的水文特性。2.4徑流2.4.1林家村站的徑流還原為了解決渭河的天然徑流和實測徑流的不一致性,對林家村水文站實行還原計算,還原出上游流域內用水情況,然后進行數理統計方法的分析研究。這次還原計算主要考慮農業灌溉用水、工業和人畜生活用水的還原。徑流還原計算采用分項調查法。天然徑流量等于實測徑流量與還原徑流量之和,而還原徑流量等于農灌+工業+人畜用水還原。將農灌、工業與人畜還原水量分配到年內各月與林家村相應年份實測月徑流過程相加,即得到1944-2001年的天然徑流量系列。2.4.1.1電站以上流域耗水量經計算,設計水平年流域總耗地表水4.292億m3。詳見表2-1。設計水平年電站以上流域實際耗水量表2-1萬m3序號城鎮生活農村生活工業鄉鎮工業農業灌溉合計人大畜豬羊107.1215.073.43.021.01829.81396.4101255.83117.1215.073.43.021.01829.81396.412868.554124.38127.1215.073.43.021.01829.81396.4101255.8317.1215.073.43.021.01829.81396.4101255.8327.1215.073.43.021.01829.81396.4101255.8337.1215.073.43.021.01829.81396.413069.074324.947.1215.073.43.021.01829.81396.413592.654848.4857.1215.073.43.021.01829.81396.414494.995750.8267.1215.073.43.021.01829.81396.415647.986903.8177.1215.073.43.021.01829.81396.416458.427714.2587.1215.073.43.021.01829.81396.411718.352974.1897.1215.073.43.021.01829.81396.4101255.83合計85.47180.7940.7736.2312.089957.74756.932785042919.972.4.1.2設計水平年朱家灘電站來水過程從朱家灘水電站歷年各月天然徑流量中扣除相應年月實耗水量,得到設計水平年朱家灘水電站歷年各月來水過程。2.4.2徑流特征值采用水利年(10月-9月)對林家村徑流進行分析,經用皮-Ⅲ型曲線適線,得到林家村天然徑流特征值及典型頻率的年徑流量值。見表2-2、圖2-2。林家村站天然徑流頻率計算成果表2—2WCVCSWp不同頻率的年徑流量(億m3)計算采用計算采用CV20%25%30%50%70%75%80%85%90%23.723.70.380.42.031.129.227.622.418.016.815.614.212.62.4.3徑流的年際變化對林家村水文站年徑流過程線加以分析,可以看出天然年徑流的年際變化較大,變差系數CV=0.4,最大最小徑流量比值5.8。另外,還存在著明顯的豐枯的年代變化特征:50年代豐水期,60年代較豐,70年代為枯水期,80年代豐水期,90年代枯水期,發生了94~97連續4年的干旱。以此規律看2001-2010年的10年期應為豐水期。當然也可能出現異常,影響徑流量變化的因素復雜多變,有待于今后深入研究。2.4.4電站年徑流量將林家村水文站天然徑流系列成果用面積比擬法換算到朱家灘水電站壩址處,就得到朱家灘天然徑流量成果。見表2—3。各站年徑流成果表表2—3站名統計參數各種頻率年徑流量(億m3)WCVCS20%30%50%70%80%90%林家村23.70.40.831.127.622.41815.612.6朱家灘23.090.40.830.3026.8921.8317.5415.2012.282.4.5設計徑流量徑流的年內分配:采用典型年同倍比放大縮小法求得各種頻率下的天然年徑流量年內分配結果(各月徑流量占年徑流量的比例、月徑流量和月平均流量)。見表2—4。2.4.6日平均流量頻率分析朱家灘電站為無調節徑流式水電站,水能設計主要依據壩址日平均流量資料,采用林家村1944-2001年實測58年逐日平均流量系列,流量不等距分組統計出現天數,點繪出日平均流量經驗頻率曲線圖2-3,在曲線上查得朱家灘電站壩址處不同頻率的日平均流量如表2-5。朱家灘電站壩址處不同頻率的日平均流量表2-5頻率P(%)3033.450707580859095流量Q(m3/S)70.8064.1942.7628.2425.0022.6120.2417.2813.432.4.7徑流成果和理性分析朱家灘壩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積29874.80km2,渭河南河川的控制流域面積23385km2,咸陽控制流域面積46827km2,朱家灘壩址均位于該兩站的下游,朱家灘壩址以上多年平均徑流量23.09億m3,多年平均徑流深74mm,大于渭河南河川多年平均徑流深74mm,大于咸陽站多年平均徑流深109mm,年徑流變差系數為0.45,略大于咸陽、南河川年徑流變差系數為0.40,而咸陽、南河川年徑流變差系數是采用1934-1990年系列所得,朱家灘是采用林家村1944-2001年系列計算所得,而1944-2001年系列偏枯,增大了年徑流變差系數,但與咸陽、南河川年徑流變差系數比較接近,因此,朱家灘壩址以上多年平均徑流量23.09億m3,多年平均徑流深74mm,年徑流變差系數為0.45,基本與流域內計算成果相協調,可見本次徑流分析成果具合理性。 林家村徑流量的年內分配表2-4頻率代表年單位月份全年10月11月12月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25%84-85%11.786.933.523.143.884.314.928.148.017.712.0725.99100108m33.442.021.030.921.131.261.442.382.342.253.527.4729.2m3/s128.4378.0738.3834.2346.8346.9955.4388.7490.2483.95131.59288.2892.5950%78-79%12.688.124.023.113.144.574.032.863.2520.9317.8715.42100108m32.841.820.90.70.71.020.90.640.734.6943.4522.1m3/s106.0570.1733.6226.0129.2738.2234.8323.9228.09175.04149.45133.2671.0375%73-74%25.478.143.192.862.846.068.1112.086.286.334.3514.2100108m34.281.370.540.480.481.021.362.031.061.060.732.416.8m3/s159.7652.7620.0117.9419.7238.0152.5675.7740.739.727.2892.6953.2780%59-60%12.318.923.713.023.35.044.675.683.967.3730.7711.25100108m31.921.390.580.470.510.790.730.890.621.154.81.7615.6m3/s71.753.6921.6117.5921.2829.3528.1133.0823.8342.93179.2267.7149.4790%71-72%9.337.533.874.333.979.111.7310.411.3314.95.847.68100108m31.180.950.490.550.51.151.481.311.431.880.740.9712.6m3/s43.8936.618.2120.3720.6842.8157.0248.9255.0870.0927.4737.3339.9595%97-98%3.213.932.132.662.284.467.0916.948.122.1918.798.21100108m30.340.410.220.280.240.470.741.780.852.331.970.8610.5m3/s12.5815.928.3510.439.917.4828.7266.4132.8186.9973.6633.2633.3PAGE圖2—2圖2-32.5洪水2.5.1洪水特性流域內洪水多由暴雨形成,從時間、強度上看,暴雨和洪水同步。暴雨時程分配一般24h雨量占三日雨量的70-90%;12h雨量占24h雨量的84%以上;而6小時、3小時分別占24h雨量的63-83%、50%。說明暴雨大多數集中在短歷時時段,而暴雨走向一般自西向東移動。渭河隴中黃土高原區暴雨洪水因局部暴雨多、植被稀疏形成的洪峰多尖瘦,峰高量小,歷時短;而隴南山區、六盤山區山高林茂雨量大,洪水矮胖、洪量大、持續時間長。林家村洪水主要來自甘肅省丘陵區各支流,其特點是峰高、量大、含沙量大、猛漲陡落、歷時短。如1966年7月22日洪水,林家村最大洪峰4200m3/s,南河川3200m3/s,主要來自支流葫蘆河、散度河,最大洪峰分別為2960m3/s和1880m3/s,它們均為突漲突落型,其峰現時間南河川僅8h,林家村為11h。從洪水發生時間上看,林家村歷年實測系列中年最大洪峰出現在7、8月占61%,5、6月占13%,9、10月占26%。洪峰年際變化大,實測最大洪峰5030m3/s(1954.8),最小271m3/s(1982.8)分別為洪峰流量均值的3.1和0.16倍。2.5.2洪水資料壩址以上渭河干支流上未建大型蓄水工程,故林家村洪水不需要進行還原計算,直接采用該站實測洪水資料。洪峰流量選樣的方法采用年最大值法,即每年只選取最大一次的瞬時洪峰流量作為頻率計算樣本。作年最大洪峰流量與歷時關系圖(圖2-3),在1944-2001年的58年系列中,大洪水有1954年、1959年、1981年,一般洪水有1949年、1988年;而干旱年有1982年、1974年、1994年。歷年洪水豐枯交替出現,變幅較大。一般間隔3-4年,多者7-8年就會出現一次豐水年。2.5.3歷史洪水根據黃委會1957年5月所作的歷史洪水調查結果,近百年來所發生的7次大洪水(1868、1898、1901、1904、1909、1933年),其中以1933年最大,1954年次之。1933年洪水由雙峰組成,最大洪峰出現在8月10日,流量為6890m3/s。由《陜西省洪水調查資料整編成果》知,1933年洪水的洪峰流量為6890m3/s,其重現期確定為70年一遇,7次大洪水中最大,評價較可靠;而1954年為5030m3/s,評價可靠。其它洪水因資料條件差未作定量評價。2.5.4電站設計洪水電站在洪水計算是采用(1944-2001)林家村水文站的58年實測資料,加入1933年調查洪水(特大值),用矩法計算統計參數,作為初試值,經頻率計算,又采用P-Ⅲ型曲線適線,得出林家村洪峰流量曲線,其成果表2—6。林家村水文站洪峰流量分析成果表表2—6Qm(m3/s)CVCSCV不同頻率的洪水流量QP(m3/s)計算采用計算采用0.10.20.330.5123.351020150215000.830.843.09782874279957378635653464626403630722150電站與林家村水文站控制流域面積相差2.56%,采用面積比擬法,由林家村水文站洪峰流量計算成果換算到朱家灘壩址處,其成果見表2—7。朱家灘壩址處洪峰流量成果表表2—7站名各種頻率洪峰流量(億m3/S)0.1%0.33%0.5%1%2%3.3%10%林家村9782799573786356534646263072朱家灘96147858725162475254454730192.5.5成果的合理分析渭河南河川位于林家村上游,控制流域面積23385km2,咸陽位于林家村下游,控制流域面積46827km2,洪峰流量計算統計成果見下表,從表中可以看出,林家村的洪峰流量略小于南河川洪峰流量的均值,主要是由于南河川與林家村之間無大的支流匯入,洪峰經河槽的展延不斷減小,林家村與咸陽站之間有較多的大支流匯入,因此,咸陽站的洪峰流量均值比林家村水文站的洪峰流量大得多,洪峰流量的變差系數具有隨流域面積增大而減小的規律。可見本次洪峰流量分析成果具合理性。渭河各站洪峰流量計算成果統計表表2—8站名流域面積(km2)統計參數系列年限均值CvCs/Cv南河川2338516000.903.01934-1990林家村3066115000.903.01944-2001咸陽4682730200.623.01934-20002.6分期設計洪水根據洪水季節性變化特點和施工期防洪需要,分別計算10-6月、10-5月、10-4月、10-3月;11-5月、11-4月、11-3月各時段設計洪水。選樣采用年最大值法,按不跨期選樣原則進行選樣。分期洪水統計參數計算和適線原則與最大洪水相同。各站分期設計洪水計算成果見表2—9。朱家灘水電站分期設計洪峰流量成果表2—9分期Qm(m3/s)CvCsCv不同頻率洪峰流量(m3/s)計算采用計算采用1%2%3.3%5%10%1月31300.430.462.574676257502月35400.460.482.591827670593月64600.790.602.51801591441311084月1561501.431.002.56935794894313225月2432500.820.862.510538957826995336月3343300.931.002.5166313891194103377210月2372400.800.862.5103287876667552211月89900.630.682.530626723821517412月41400.620.682.513711910796783-6月4194200.810.822.5166814261252110786610-11月2392400.780.882.5105689678168552811-2月90900.610.642.529025522820717012-2月46500.530.603.0142124111100822.7水位流量關系曲線天然情況下各斷面水位流量關系曲線采用均勻流計算公式:式中:A——斷面過水面積R——水力半徑C——謝才系數,C=R1/6/n,n為糙率J0——河道斷面處縱向比降根據各站壩址處河段縱向比降J和n,可得:各站壩址水位流量關系曲線。見圖2—4、圖2—5。同時根據各站尾水處河段縱向比降I和n,可得尾水斷面水位流量關系曲線。見圖2—6、圖2—7。圖2—4渭河朱家灘水電站設計壩址斷面圖圖2—5渭河朱家灘水電站設計壩址斷面水位~流量關系線圖圖2—6渭河朱家灘水電站設計尾水斷面圖圖2—7渭河朱家灘水電站設計尾水斷面水位~流量關系線圖2.8泥沙2.8.1泥沙特性渭河是一條多泥沙河流。水沙關系呈現出一定的規律。(1)水沙關系基本協調即年來水量大,年來沙量也大,來水量小來沙量也小。如1966.9-1967.8、1967.9-1968.8年徑流分別為46.37億m3和41.83億m3,是多年平均年徑流量的1.8-1.6,而年輸沙量為2.60億t、2.52億t,約是多年平均年輸沙量的1.8倍。小水年1971.9-1972.8、1986.9-1987.8,年水量分別為13.39億m3、15.66億m3,約為多年平均年徑流量的一半,而年輸沙量為0.307、0.457億t,是多年平均年輸沙量的0.21和0.31倍。但個別年份也有小水大沙量,如1972.9-1973.8,年水量是多年平均徑流量的0.73倍,而年輸沙量卻高達3.15億t。(2)來沙量年際變化大在林家村58年實測資料中,最大年輸沙量為3.15億t(1972.9-1973.8),而最小年輸沙量僅有0.307億t,最大是最小的10倍,而最大年徑流是最小年徑流的3.55倍。(3)年內分配不均衡汛期(7-9月)輸沙量占年輸沙量的77.66%,其中7-8月占65.7%;且汛期輸沙量又多集中于幾場大洪水中。如1970年7-8月輸沙量為2.289億t,而8月29日-9月20日一場洪水輸沙量1.07億t,占7-8月輸沙量的47%。又如1969年7、8月輸沙量為2.81億t,其中7月14日-7月28日一場洪水輸沙量就達1.29億t,占7-8月沙量的46%。(4)沙峰滯后于洪峰在林家村站58年實測資料中,沙峰一般都滯后于洪峰。2.8.2泥沙還原量計算(1)資料插補為了與年徑流量系列同步,對林家村站所缺的1944、1945、1949、1972四年的泥沙資料進行插補延長。方法是將林家村站所缺年份月沙量與咸陽站相應實測月做相關分析。經計算分析林家村懸移質多年平均輸出量為1.441億t。(2)泥沙還原量計算只還原估算多年平均泥沙還原量。并著重對水保、水庫泥沙和灌溉引量進行還原計算。計算結果、林家村站多年平均天然懸移質輸沙量為1.5771億t,凈還原懸移質沙量0.1361億t。其中,水保0.079億t,工農業引水和水庫為0.0571億t。(3)推移質輸沙量采用推懸比值估算推移值輸沙量。根據我省鄰近流域部分推移質和懸移質資料統計分析,渭河咸陽站1959—1960年推懸比1.82%,船北站0.035%,華縣0.056%,采用咸陽站1.82%,估算林家站多年平均推移質輸沙量為0.0287億t,則林家村水文站多年平均天然輸沙量為1.6058億t,其中,懸移質1.5771億t,推移質0.0287億t。2.8.3泥沙顆粒級配經分析林家村水文站懸移質泥沙顆粒級配,其多年平均中數粒徑0.02mm,平均粒徑0.0367mm。3工程地質3.1概述電站工程位于秦嶺和關山交界處的西山區。工程主要由攔水大壩、隧洞、前池、廠房、升壓站和尾水工程項目組成,這些工程項目相對較集中,地質條件清析。其中前池、升壓站、廠房和尾水工程布置在一起,東西長60m,南北寬33m。2006年4月受業主委托,對電站有關部位進行了地質初步勘察工作。勘察的具體情況是,壩址斷面布置3個地質探孔、又采用動力觸探、注水試驗,取樣試驗等。根據地質勘察報告,工程區域內,無大的地質災害及地質構造問題。工程區河道彎曲,河寬200m,而廠區則位于朱家灘村下游100m的渭河一級階地上,攔水大壩布置在朱家灘村上游,距峽口120m。攔水大壩右壩肩處山體陡立,平均坡度45度,山坡之上林草茂密,河道中主流偏左岸,壩軸線處水流由原來的東西向轉為北南方向,左肩處為半島山體,基巖裸露,山體坡度大約51度。廠區朱家灘村下游100m的渭河一級階地上,西邊為石質山體,山體之上林草茂密。東邊為渭河主槽,階地高程678m。3.2區域地質3.2.1地形地貌工程區位于秦嶺中低山區,渭河蛇曲發育,自西向東流經本區,地面高度675m(渭河河谷)~1243.8(強家山)。渭河兩岸山體陡峻,基巖大都裸露,局部表層覆蓋少量坡積物和第四系黃土及黃土狀土。渭河河道寬度200~400m,兩岸階地呈不對稱發育,左岸大多數被侵蝕,右岸殘留一級、二級及三級階地,一級階地高出河床4~5m,最寬可達400~500m,二、三級階地僅殘存一小部分。河谷兩岸支流分布有一級階地,階地堆積物二元結構清晰,上部黃土、壤土夾碎石,下部卵(礫)石。3.2.2地質構造及地震本區在區域構造上位于秦嶺緯向構造體系北部的北秦嶺加里東褶皺帶北部邊緣地帶,受隴西旋卷構造體系和祁呂賀山字型構造體系的影響,褶皺斷裂發育,對工程區穩定有影響的區域活動斷裂主要有三條:渭河斷裂(F1):屬脆性正斷層,斷距大于1000m,并具右行走滑性質,斷裂帶寬50~120m,近東西向展布,從工程區以北約4.5km通過。馬宗山——榭石橋斷裂(F2):為區域上秦嶺山前斷裂的西延部分,延伸長度約22km,近東西向展布,從工程區以南約5km通過。安坪溝——東溝斷層(F3):區內出露僅5.5km近南北向展布,斷面近于直立,該斷層地表覆蓋嚴重,主要從衛片影像解釋,分布于碼頭村以南的楊坡溝里。本區屬穩定性較差地區,區內次級構造活動痕跡明顯,在基巖山體中,“X”型節理和小的褶曲較發育,在多期巖漿侵入活動影響下,巖體非常破碎。根據《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GB18306-2001)規定,工程區抗震設防烈度為7°,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為0.2g。3.2.3水文地質工程區地下水按埋藏條件,可分為基巖裂隙水和第四系孔隙潛水。由大氣降水和山區地下水補給,向溝道和渭河排泄。基巖裂隙水水位較高,對洞室開挖穩定不利;孔隙潛水水量較豐富,在大的溝道中均有常流水。3.3引水樞紐工程地質條件3.3.1引水樞紐的工程地質條件上壩址引水樞紐位于碼頭村東北渭河干流上,該段河谷部寬150~300m,寬38~45m,河床高程679~683m,河漫灘表面高程682.31~686.59m,河床漫灘堆積的卵石層厚度13.0~22.1m。左壩肩山坡巖石體裸露,坡面傾角40~50度。右壩山坡高呈687.0m以下巖體裸露,岸坡陡立,以上為黃土斜坡,坡面角度20度左右,無不良物理地質現象。沿壩軸線布置鉆孔3個,孔深分別為19.7、27.9和27.9m。揭露地質特性從上至下概況如下:中沙層(Q4a1+p1):黃褐色,長石、石英質,均粒結構,稍濕—飽和,松散—稍密狀態,層厚1.6-6.5m。卵石層(Q4a1+p1):由石英巖、花崗巖碎塊組成,亞園形,一般粒徑5-8cm,最大30cm,充填沙15%。該層遍布場地,稍密狀態,層厚3.9-14.7m。漂石層(Q4a1+p1):由石英巖、花崗巖碎塊組成,亞園形,一般粒徑20-25cm,最大90cm,充填沙10%,松散—稍密,分布廣,層厚1-13.6m。園礫層(Q4a1+p1):由石英巖碎塊組成,亞園形,一般粒徑2-15mm,最大約50cm,充填沙10%,夾卵石薄層,松散—稍密狀態,在左岸呈凸鏡體分布,層厚2-5.1m。基巖層(r5):花崗巖,淺褐色,主要礦物為長石,石英巖次之,或黑云母,中粒結構,塊狀結構,少量裂隙,中等風化。基巖埋深17-26.3m,巖石分類為Ⅱ類。壩址處地層強透水層,滲透系數K=85.6m/天。中砂層有振動液化的可能,應挖去。樞紐段地質構造較為簡單,附近無大的斷裂。地下水可分為第四系孔隙潛水和基巖裂隙水,由大氣降水補給,向渭河排泄。地下水CO3———SO4———Ca2+型水,對普通硅酸巖混凝土無侵蝕性。3.3.2壩基(肩)巖土物理力學指標壩基砂卵石層物理、力學指標建議值表如3—1。壩基砂卵石層力學指標建議值表表3—1地貌單元地層名稱滲透系數(m/d)允許水力坡降(i)承載力基本值f0(kpa)變形模量E0(Mpa)摩擦系數f(6)砂卵石550.10380260.55兩壩肩弱風化花崗巖巖體裂隙發育,比較破碎,巖石和飽和單軸抗壓強度Rb=90~100MPa,巖體縱波速度Vp=2000~3750m/s,完整系數Kv=0.11~0.39,巖體的基本質量指標BQ=237~378,基本質量級別III~IV級,巖體物理、力學指標建議值如表3—2。壩基巖體力學指標建議值表表3—2巖石名稱密度抗剪斷強度變形模量泊桑比ρf′cμg/cm3—MpaGpa—花崗巖2.450.80.65.00.303.3.3壩址樞紐工程地質條件評價①樞紐區地址構造簡單,無區域性活動斷層,壩肩山坡基本穩定,無不良物理地質現象,工程地質環境良好。②壩基砂卵石中密,各項物理、力學指標可以滿足引水低壩對地基的基本要求。壩肩花崗巖體清除表面2.0m左右的破碎巖體后可以建壩,建議混凝土和基巖結合面抗剪斷摩擦系數f=0.85。③砂卵石層的允許不沖流速V=1.5~1.8m/s;弱風化花崗巖體允許不沖流速建議采用V=18~20m/s。④壩基砂卵石層允許水力坡降小,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質問題是管涌破壞,壩基砂卵石層進行防滲處理。⑤右壩肩高程684m以上的黃土坡腳應有護坡工程,護坡工程高度不應該小于3.0m。3.4引水隧洞工程地質條件3.4.1工程地質概況及洞室巖分類引水隧洞位于渭河左岸,穿過地層以花剛巖和閃長巖為主,有少量的片麻巖。上覆巖層厚度一般遠大于3倍洞經。該段基巖完整性較好,以弱風化~新鮮基巖為主。斷裂不太發育,主要為裂隙。隧洞段巖石的物理力學指標見表3—3。隧洞巖體力學指標成果表表3—3巖石名稱比重干密度飽和密度吸水率飽和吸水率飽水系數顯孔隙率干燥單軸抗壓強度飽和單軸抗壓強度軟化系數飽和彈性模量飽和泊桑比△SρdρbωαωsαKsnoRdRbKrE50μ50—g/cm3%%—%MpaMpa—Gpa—片麻巖2.882.852.86————1401100.61100.30花崗巖2.642.602.61————120900.65250.25閃長巖2.632.612.620.250.290.880.75122860.7123.40.17備注:所提指標為弱風化巖石指標,其中,閃長巖為實驗成果,片麻巖和花崗巖為經驗類比指標。按照巖石的物理力學指標,結合現場工程地質條件,根據《水利水電工程地址勘察規范》(GB50287—99)中“圍巖工程地質分類標準”,判別:弱~微風化花崗巖及微風化片麻巖和閃長巖屬II類,弱風化片麻巖和閃長巖屬III類。3.4.2隧洞工程地質評價圍巖分段工程地質條件如下:隧洞進出口段圍巖為花崗巖,肉紅色~灰褐色,中粗粒結構以裂隙為主。地下水位高于洞頂,圍巖類別為II類,進出口邊坡穩定性較好。3.5前池、升壓站、廠房工程地質條件前池、升壓站、廠房均位于朱家灘村下游100m渭河一級階地上。一級階地為自然沖積而成,現狀尺寸,南北寬100~480m,東西長50~280m;階地中部高程878.5m,整個階地,上部細沙,下部砂卵石,局部基巖裸露,表層強風化,基巖巖性為花崗巖。在該階地上建前池、升壓站、廠房,地基條件優良。尾水沿東西方向有10m為基巖地基,防洪墻也處于基巖區;防洪墻外尾水渠則為砂卵石地基。3.6天然建筑材料3.6.1砼骨料:石子和砂。石子:壩區及尾水附近河道中儲有豐富的石子,只要加以篩選即可取得。工程所需少量的破口石,將河床中的漂石粉碎而成。河中卵石其巖性為石英巖及花崗巖,質地堅硬,理想的砼骨料。砂子:采于工程區河道中,只要加以篩選就可得到。砂子儲量豐富,就近采用。3.6.2塊石工程區附近山體均為花崗巖,儲量豐富,開采方便,運距小。3.7結論(1)工程區無大的地質構造及地質突害問題,工程區域地質穩定。(2)壩址處砂卵石覆蓋層深厚,但壩地面以上高僅10m,砂卵石層能滿足建低壩的需要。(3)前池、升壓站、廠房地基為基巖,是Ⅱ類巖石地基,地質條件優良。(4)尾水和防洪墻基本座于基巖之上,尾水渠建筑在砂卵石層上,這樣的地質條件能滿足工程基礎穩定和承載能力的要求。(5)工程區砼骨料和塊石,不但儲量豐富,質地良好,而且易開采、運距近,就地取材,在滿足工程建設需要外,還將降低工程造價。(6)地質勘察報告達不到施工詳勘深度,建議施工詳圖設計階段,對壩址地質條件做進一步的詳勘,以保證大壩地基的安全穩定。詳情請看《寶雞市朱家灘水電站工程地質勘察報告》。4工程任務和規模4.1當地經濟發展概況陳倉區位于寶雞市的四周,大部分土地為秦嶺關山山區;工程所在區又位于陳倉區的西部,距寶雞市35km,是陳倉區內經濟發展相對落后的地區。經過改革開放20多年的發展,陳倉區整體經濟取得了顯著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一定的提高。據陳倉區2003年年報統計,全區總人口59.1萬人,其中農業人口49.9萬人,非農業人口9.2萬人;全區總面積2580km2,共轄19個鎮,371個村委會;耕地總面積64.64萬畝,糧食總產15.98萬t;國民生產總值24.01億元,人均4063元,城市居民人均收入5286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802元,而坪頭鎮僅為1014元。但這些成績的取得與外縣、外省及全國經濟發展總水平相比較,仍相對滯后,尤其工程區附近的各山區鄉(鎮),仍為需國家扶貧的貧困山區。但陳倉區擁有豐富的資源優勢:(一)水能資源。陳倉區屬黃河流域渭河水系,區內主要河流除渭河干流外,其主要支流有:通關河、小水河、六川河、潘溪河、伐魚河等。全區水能理論蘊藏量44.431萬kw,占寶雞市總理論蘊藏量的30.1%,居全市各縣之首,其中,可開發量5.4068萬kw。目前已建、正建的小水電有7座,總裝機1.3萬kw;尚有幾座水電站正做前期的勘測設計工作,明后年可開工建設。依據豐富的水能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小水電,帶動區域經濟的發展,增加就業機會和提高群眾收入。(二)經濟林草資源:由于實施退耕還林還草政策,山變綠了,各種森林植物種類繁多,林產品中除木材儲量豐富外,還有蘋果、核桃、花椒等,同時中藥材也有幾百種。在中央西部大開發決策下,陳倉區委、區政府決心把開發優勢資源作為振興陳倉經濟的突破口,進一步改革開放,狠抓投資環境改善,對外招商引資,而朱家灘水電站項目就是陳倉區、也是寶雞市招商成功的重要項目之一。4.2工程建設的必要性(1)能充分發揮水能資源優勢。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電力的需求,需要盡快開發水能資源,而朱家灘水電站的建設符合陳倉區電力發展的要求,大幅度增加水電在地方電網中的比重,使陳倉區電氣化水平又提高一大步。加速電氣化建設發展對陳倉區總體經濟發展和建設小康社會有重要意義。(2)朱家灘水電站建設符合陳倉區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的決策,隨著該電站的建成投運必將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為財政收入創造新的增長點。(3)當地豐富的林業資源,礦產資源,只有在電力事業大力發展時,才能全面的開采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