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培訓課件_第1頁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培訓課件_第2頁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培訓課件_第3頁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培訓課件_第4頁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培訓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培訓主要內容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十一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內容

第一類:面向全體居民的服務建立居民健康檔案健康教育第二類:疾病預防控制服務預防接種傳染病防治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第三類:重點人群健康管理兒童保健孕產婦保健老年人保?。ㄒ唬┙⒕用窠】禉n案為誰建?重點人群、接受服務的人群、逐步擴展到全人群怎么建?門診、入戶服務(調查)、疾病篩查、健康體檢等多種方式在自愿的基礎上統一、規范:統一檔案編碼、識別碼和健康問題編碼。依據衛生部《健康檔案衛生服務信息基本數據元標準》(試行稿)和規范。內容是什么?個人基本信息主要健康問題(健康體檢)重點人群管理記錄和其他醫療衛生服務記錄管理要求:建立健康檔案管理制度,設施、設備,明確檔案管理責任人。管理方式要易于檢索,實行有效動態管理。注意保護居民隱私。服務內容(一)居民健康檔案的內容:個人基本信息、健康體檢、重點人群健康管理記錄、其他醫療衛生服務記錄(二)居民健康檔案的建立:建立檔案,填寫記錄,發放信息卡入戶調查、疾病篩查、健康體檢,填寫相應記錄裝檔統一存放

(三)居民健康檔案的使用:更新、補充

服務流程(一):確定建檔對象

服務流程(二):檔案管理

運動強度----從輕度活動開始具備執業醫師、執業助理醫師、執業護士或者鄉村醫生資格重性精神疾?。褐敢跃穹至寻Y為代表的,臨床表現有幻覺、妄想、嚴重思維障礙、行為紊亂等精神病性癥狀,且患者社會生活能力嚴重受損的一組精神疾病。告知患者每年至少進行1次全面健康檢查。不準在衛生監督時購買被監督對象的產品。對工作中發現的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進行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建議其每年至少測量1次空腹血糖和1次餐后2小時血糖,并接受醫務人員的生活方式指導。衛生行政部門是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責任主體,要加快落實衛生監督協管制度;遵守職業道德,嚴禁弄虛作假、玩忽職守。兒童預防接種證(卡)管理。形成規律,做到早吃好、中吃飽、晚吃少,最好定時定量,少量多餐。為轄區內6歲以下兒童建立保健手冊,建冊(卡)率不低于80%。除個人基本信息外,還需填寫《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個人信息補充表》,內容包括:患者的監護人姓名、監護人電話、初次發病時間、既往主要癥狀、既往治療情況、最近診斷情況、最近一次治療效果、患病對家庭社會的影響、關鎖情況等。報告時限

發現甲類傳染病和乙類傳染病中的肺炭疽、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及其他按甲類管理傳染病的病例或疑似病例時,或發現其他傳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發時,應于2小時內將傳染病報告卡通過網絡報告;未實行網絡直報的,應于2小時內以最快的通訊方式(電話、傳真)向當地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并于2小時內寄送出傳染病報告卡。詢問患者疾病史、生活方式,包括心腦血管疾病、吸煙、飲酒、運動、主食攝入情況等。(四)免費提供兒童保健服務門球和高爾夫球開展衛生法律法規和相關衛生知識宣傳(有記錄)。注意:對其進行體重、身長測量和發育評估。了解、登記轄區內新生兒基本情況。1個,每個面積不少于2平方米,服務要求(一)健康檔案的建立要遵循自愿與引導相結合的原則,在使用過程中要注意保護服務對象的個人隱私。(二)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應通過多種信息采集方式建立居民健康檔案。健康檔案應及時更新,保持資料的連續性。(三)統一為居民健康檔案進行編碼,采用16位編碼制,以國家統一的行政區劃編碼為基礎,以鄉鎮(街道)為范圍,村(居)委會為單位,編制居民健康檔案唯一編碼。同時將建檔居民的身份證號作為身份識別碼,為在信息平臺下實現資源共享奠定基礎。(二)健康教育資料:健康教育宣傳資料—每年發放≥12種內容;音像資料—每年播放≥6種。健康教育宣傳欄:在轄區內按照標準設置,中心≥2個,站≥1個,每季度至少更新內容1次。健康知識講座:中心每月≥1次,站每兩月≥1次。健康教育咨詢服務:中心≥6次/年(利用各種健康主題日或節假日)。健康教育年度計劃。每項健教活動要有完整的健教活動記錄和資料,并存檔保存。每年做好健教工作的總結評價。服務內容(一)《中國公民健康素養——基本知識與技能(試行)》(二)重點人群健康教育。(三)開展健康生活方式和可干預危險因素的健康教育。(四)開展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結核病等重點疾病健康教育。(五)開展公共衛生問題健康教育。服務內容(六)服務形式及要求1.提供健康教育資料:印刷資料(每年不少于12種)、音像資料(每年不少于6種)2.設置健康教育宣傳欄:不少于1個,每個面積不少于2平方米,每季度最少更換1次內容3.開展公眾健康咨詢活動:每年至少開展6次4.舉辦健康知識講座:每兩個月舉辦1次三、服務流程了解制定實施記錄總結轄區內所有居住滿3個月的適齡兒童進行預防接種登記建證(卡),建證(卡)率和國家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不低于90%。合理安排接種門診日,按照有關要求提供計劃免疫服務。安排受種者在接種后留觀室留觀30分鐘。處理、報告和登記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要有記錄,填寫報告卡。及時登記疫苗出入庫和報廢、破損情況,疫苗儲存數量要與登記數相符,及時清理過期疫苗。(三)預防接種服務對象轄區內0~6歲兒童和其他重點人群服務內容1兒童預防接種證(卡)管理。及時為轄區內所有居住滿3個月的0~6歲兒童建立預防接種證和預防接種卡根據國家免疫規劃疫苗免疫程序,對適齡兒童進行常規接種。開展乙肝、麻疹、脊灰等疫苗強化免疫、查漏補種和應急接種工作。通知。采取預約、通知單、電話、手機短信、網絡、口頭、廣播通知等適宜方式,通知兒童監護人,告知接種疫苗的種類、時間、地點和相關要求。定點接種入戶巡回的方式進行預防接種。在流動人口相對集中的地區,可設立臨時接種點。服務內容2接種前的工作。應查驗兒童預防接種證(卡、?。┗螂娮訖n案,核對受種者姓名、性別、出生日期及接種記錄,確定本次受種對象、接種疫苗的品種。詢問受種者的健康狀況以及是否有接種禁忌等,告知受種者或者其監護人所接種疫苗的品種、作用、禁忌、不良反應以及注意事項,接種時的工作。再次查驗核對受種者姓名、預防接種證、接種憑證和本次接種的疫苗品種核對無誤后嚴格按照《預防接種工作規范》規定的接種月(年)齡、接種部位、接種途徑、安全注射等要求予以接種。服務內容3接種后的工作。受種者在接種后應留在留觀室觀察30分鐘。接種后及時在預防接種證、卡(簿)上記錄,錄入計算機并進行網絡報告。預約下次接種疫苗的種類、時間和地點。處理、報告和登記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應按照《預防接種工作規范》的要求進行報告和處理。及時向所在地的縣級衛生行政部門、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報告填寫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報告卡。服務流程服務要求接種單位要求必須為區縣級衛生行政部門指定的預防接種單位具備有《疫苗儲存和運輸管理規范》規定的冷藏設施、設備和冷鏈管理制度按照要求進行疫苗的領發和冷鏈管理,保證疫苗質量。接種人員要求具備執業醫師、執業助理醫師、執業護士或者鄉村醫生資格經過縣級或以上衛生行政部門組織的預防接種專業培訓,考核合格后持證主動發現預防接種對象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要積極通過民政、公安部門等多種渠道,采取各種辦法,主動發現未建卡建證的兒童。接種服務至少每半年對責任區內兒童的預防接種卡進行1次核查和整理合理安排接種門診日,如每周至少開展2次接種服務。傳染病登記報告,參與現場疫點處理。(“義務”)傳染病疫情報告率和傳染病疫情報告及時率均應達到95%以上。疑似傳染病病人的登記及轉診記錄完整,負責人有簽字。非住院結核病人管理記錄完整,如有交接應有小結和簽字。傳染病基本知識宣傳教育材料應簡明扼要、通俗易懂、易于掌握,形式應多樣化、覆蓋面廣。在有關部門的指導下開展艾滋病患者的社區關懷工作,引導社區居民協助艾滋病患者回歸社會。(四)傳染病預防控制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鎮衛生院職責:

按照國家規范和有關要求建立健全傳染病報告管理制度,開展社區傳染病監測,及時報告轄區內發現的法定報告傳染病疫情;做好病例轉診、本單位內消毒處理工作,協助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做好重點管理傳染病居家病例的隨訪工作和密切接觸者管理;配合專業防治機構做好肺結核病例的規范化管理和開展艾滋病患者、病毒感染者的調查與隨訪、咨詢。

2、發現、登記

規范填寫門診日志、入/出院登記本、X線室或化驗室檢測結果登記本。衛生監督協管信息報告率=報告的事件或線索次數/發現的事件或線索次數×100%≥90%。每次隨訪根據患者病情的控制情況,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和生活技能訓練等方面的康復指導,對家屬提供心理支持和幫助,并及時填寫《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隨訪服務記錄表》。其執行職務的人員和鄉村醫生、個體開業醫生均為責任疫情報告人。1個,每個面積不少于2平方米,滿月后的隨訪服務均在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及具有兒保資質的醫療保健機構進行。規范管理率不低于20%,以后逐年增加。健康飲食、適度運動、避免傷害、良好狀態。告知患者每年至少進行1次全面健康檢查。1、開展傳染病防治知識培訓

定期對本單位醫護人員進行傳染病防治知識、技能的培訓,利用每月例會,以會代訓傳染病防治工作內容。不準向被監督對象推銷產品或建立經濟關系。按照要求進行疫苗的領發和冷鏈管理,保證疫苗質量。⑴責任報告單位及報告人。7mmol/L或血糖<3.1個,每個面積不少于2平方米,規范管理率不低于40%,以后每年遞增。(六)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入戶巡回的方式進行預防接種。對轄區內35歲及以上常住居民,每年在其第一次到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就診時為其測量血壓。配合專業防治機構做好肺結核病例的規范化管理和開展艾滋病患者、病毒感染者的調查與隨訪、咨詢。偏執性精神病1、開展傳染病防治知識培訓

定期對本單位醫護人員進行傳染病防治知識、技能的培訓,利用每月例會,以會代訓傳染病防治工作內容。參加市、縣區疾控機構組織的對醫師的傳染病病例診斷標準和防控技術的培訓。

工作內容2、發現、登記

規范填寫門診日志、入/出院登記本、X線室或化驗室檢測結果登記本。首診醫生在診療過程中發現傳染病病例、疑似病例時,必須認真填寫門診日志、出入院登記簿,并由首診醫生或其他執行職務的人員負責填寫,按照要求填寫《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報告卡》。

3、報告⑴

責任報告單位及報告人。

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采供血機構均為責任報告單位;其執行職務的人員和鄉村醫生、個體開業醫生均為責任疫情報告人。

報告內容:

①法定傳染病

甲類傳染?。菏笠?、霍亂。

乙類傳染病: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熱、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腦炎、登革熱、炭疽、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結核、傷寒和副傷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兒破傷風、猩紅熱、布魯氏菌病、淋病、梅毒、鉤端螺旋體病、血吸蟲病、瘧疾。

丙類傳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風疹、急性出血性結膜炎、麻風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傷寒、黑熱病、包蟲病、絲蟲病,除霍亂、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傷寒和副傷寒以外的感染性腹瀉病。衛生部決定列入乙類、丙類傳染病管理的其他傳染病。共計3類39種。報告時限

發現甲類傳染病和乙類傳染病中的肺炭疽、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及其他按甲類管理傳染病的病例或疑似病例時,或發現其他傳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發時,應于2小時內將傳染病報告卡通過網絡報告;未實行網絡直報的,應于2小時內以最快的通訊方式(電話、傳真)向當地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并于2小時內寄送出傳染病報告卡。

對其他乙、丙類傳染病病例、疑似病例和規定報告的傳染病病原攜帶者,在診斷后實行網絡直報的責任報告單位應于24小時內進行網絡報告;未實行網絡直報的責任報告單位應于24小時內寄送出傳染病報告卡。提供免費血壓測量服務,并登記存檔。對35歲以上居民每年首診測血壓,對血壓異常者應登記造冊并實施干預。對高血壓患者實施規范化管理:每年至少隨訪4次,進行分類干預。有轉診指征及時轉診。告知患者每年至少進行1次全面健康檢查。及時更新患者健康檔案。規范管理率不低于40%,以后每年遞增。(五)慢性病預防控制高血壓患者管理根據《高血壓患者健康管理服務規范》,對轄區內35歲及以上高血壓患者進行規范管理1、高血壓患者發現。2、管理:至少4次面對面隨訪(詢問病情、進行血壓測量等檢查和評估、對用藥、飲食、運動、心理等健康指導)。3、健康檢查:包括血壓、體重、隨機血糖(指血),一般體格檢查和視力、聽力、活動能力的一般檢查。

(有條件的地區建議增加血常規、尿常規、大便潛血、血脂、

B超、眼底檢查、肝腎功能、心電圖檢查以及認知功能和情感狀態的初篩檢查。)4、信息記錄。相關表格見附表1-1(72頁)、附表1-2(76頁、169頁)。(三)開展健康生活方式和可干預危險因素的健康教育。為轄區內6歲以下兒童建立保健手冊,建冊(卡)率不低于80%。傳染病疫情報告率和傳染病疫情報告及時率均應達到95%以上。掌握轄區65歲以上人口數量及分布,并進行登記管理。為轄區內6歲以下兒童建立保健手冊,建冊(卡)率不低于80%。規范管理率不低于40%,以后每年遞增。非住院結核病人管理記錄完整,如有交接應有小結和簽字?!陡哐獕夯颊呓】倒芾矸找幏丁沸l生監督協管信息報告率=報告的事件或線索次數/發現的事件或線索次數×100%≥90%。2、發現、登記

規范填寫門診日志、入/出院登記本、X線室或化驗室檢測結果登記本。1個,每個面積不少于2平方米,對低體重,消瘦,發育遲緩,中、重度貧血等發育異常兒童分析原因,及時轉診,納入體弱兒專案管理。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礙健康教育宣傳欄:在轄區內按照標準設置,中心≥2個,站≥1個,每季度至少更新內容1次。若不需緊急轉診,詢問上次隨訪到此次隨訪期間的癥狀。不準以權謀私,收受被監督對象錢物。管理方式要易于檢索,實行有效動態管理。協管人員要嚴格按服務規范要求如實記錄工作進展,以備考核?;竟残l生服務項目培訓衛生監督工作是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將衛生監督服務工作納入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是促進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的措施,是對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進一步完善。服務內容《高血壓患者健康管理服務規范》(一)高血壓篩查

1.對轄區內35歲及以上常住居民,每年在其第一次到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就診時為其測量血壓。

2.對第一次發現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的居民在去除可能引起血壓升高的因素后預約其復查,非同日3次血壓高于正常,可初步診斷為高血壓。如有必要,建議轉診到上級醫院確診,2周內隨訪轉診結果,對已確診的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納入高血壓患者健康管理。對可疑繼發性高血壓患者,及時轉診。

3.建議高危人群每半年至少測量1次血壓,并接受醫務人員的生活方式指導。高危人群的識別具有下列一項及以上危險因素者,視為高危人群:(1)血壓高值,收縮壓120~139mmHg和/或舒張壓80~89mmHg;(2)超重或肥胖(腰圍男性≥85cm,女性≥80cm);(3)高血壓家族史(一、二級親屬);(4)長期過量飲酒(每日飲白酒≥100m1且每周飲酒≥4次);(5)男性≥55歲,更年期后的女性;(6)長期膳食高鹽(食鹽量≥10克/日)。服務內容《高血壓患者健康管理服務規范》(二)對原發性高血壓患者,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每年要提供至少4次面對面的隨訪。

1.測量血壓并評估是否存在危急癥狀,如出現收縮壓≥180mmHg和(或)舒張壓≥110mmHg;意識改變、劇烈頭痛或頭暈、惡心嘔吐、視力模糊、眼痛、心悸胸悶、喘憋不能平臥及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同時血壓高于正常等危險情況之一,或存在不能處理的其他疾病時,須在處理后緊急轉診。對于緊急轉診者,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應在2周內主動隨訪轉診情況。服務內容《高血壓患者健康管理服務規范》2.若不需緊急轉診,詢問上次隨訪到此次隨訪期間的癥狀。3.測量體重、心率,計算體質指數(BMI)。4.詢問患者癥狀和生活方式,包括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吸煙、飲酒、運動、攝鹽情況等。5.了解患者服藥情況。服務內容《高血壓患者健康管理服務規范》6.對所有的患者進行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與患者一起制定生活方式改進目標并在下一次隨訪時評估進展。告訴患者出現哪些異常時應立即就診。行為和心理干預幫助病人建立合理膳食模式,限制鈉鹽的攝入,采用低脂低熱量飲食注意限制煙酒,經常參加體力勞動和體育鍛煉,控制體重,增強體力針對高血壓患者不同的心理癥狀,采用關懷、啟發、鼓勵、說服等方式,或請心理醫師給病人專業心理指導等。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1、2型糖尿病患者發現。2、隨訪:詢問病情、進行空腹血糖和血壓測量等檢查和評估、對用藥、飲食、運動、心理等健康指導。3、健康檢查:包括血壓、體重、空腹血糖(指血)測量,一般體格檢查和視力、聽力、活動能力的一般檢查。有條件的地區建議增加糖化血紅蛋白、血常規、尿常規、血脂、眼底檢查、心電圖、大便潛血、腹部B超和認知功能、情感狀態的初篩檢查。4、信息記錄。

相關表格見附表1-3(77頁)、附表1-4(81頁、174頁)。根據《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務規范》,對轄區內35歲及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規范管理建議有條件的地區增加對患者的隨訪次數。早餐應占總熱量的

30%

午餐應占總熱量的

40%

晚餐應占總熱量的

25%

加餐應占總熱量的

5%按照要求進行疫苗的領發和冷鏈管理,保證疫苗質量?;鶎俞t療機構是衛生監督協管服務均等化工作的具體實施單位。有專業或接受過重性精神病管理相關培訓的專(兼)職人員,負責對轄區內精神病患者進行分類登記并實行連續管理;開展公眾健康咨詢活動:每年至少開展6次(四)開展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結核病等重點運動類型----靈活多樣、注重康樂測量空腹血糖和血壓,并評估是否存在危急癥狀,如出現血糖>16.2、新生兒滿月健康管理:轄區內診斷明確、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設置健康教育宣傳欄:不少于《高血壓患者健康管理服務規范》(三)開展健康生活方式和可干預危險因素的健康教育。松花蛋不宜食用,含有鉛;2011年,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標準由每年15元提高到25元。7mmol/L或血糖<3.1個,每個面積不少于2平方米,縣級衛生行政部門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配備專兼職人員負責收集、報告相關信息,補充、更新信息管理必備設備,實施計算機和信息化技術培訓,⑴責任報告單位及報告人?!?型糖尿病患者健康

管理服務規范》轄區內35歲及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

服務對象《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務規范》一、2型糖尿病篩查

服務內容對工作中發現的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進行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建議其每年至少測量1次空腹血糖和1次餐后2小時血糖,并接受醫務人員的生活方式指導?!?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務規范》二、對確診的2型糖尿病患者,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要提供每年至少4次的面對面隨訪。

服務內容1.測量空腹血糖和血壓,并評估是否存在危急癥狀,如出現血糖>16.7mmol/L或血糖<3.9mmol/L;收縮壓≥180mmHg和/或舒張壓≥110mmHg;有意識改變、呼氣有爛蘋果樣丙酮味、心悸、出汗、食欲減退、惡心、嘔吐、多飲、多尿、腹痛、有深大呼吸、皮膚潮紅;持續性心動過速(每分鐘心率超過100次/分鐘);體溫超過39度或有其他的突發異常情況,如視力突然驟降、妊娠期及哺乳期同時血糖高于正常等危險情況之一,或存在不能處理的其他疾病時,須在處理后緊急轉診。對于緊急轉診者,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應在2周內主動隨訪轉診情況?!?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務規范》

2.若不需緊急轉診,詢問上次隨訪到此次隨訪期間的癥狀。3.測量體重,計算體質指數(BMI),檢查足背動脈搏動。4.詢問患者疾病史、生活方式,包括心腦血管疾病、吸煙、飲酒、運動、主食攝入情況等。5.了解患者服藥情況。

服務內容有專業或接受過重性精神病管理相關培訓的專(兼)職人員,負責對轄區內精神病患者進行分類登記并實行連續管理;有方便開展心理健康指導的場所。管理率達到30%以上,以后逐年增加。對已確診的在家居住的病情穩定和基本穩定患者:納入管理時—1次全面評估、建立健康檔案。納入管理后—在??茩C構指導下每年至少隨訪4次,至少進行1次綜合評價。發現復發或加重征兆時,給予相應處理或指導轉診,并進行危機干預。規范管理率不低于20%,以后逐年增加。為病情穩定的患者開展社區康復訓練指導。(六)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一、服務對象轄區內診斷明確、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重性精神疾病:指以精神分裂癥為代表的,臨床表現有幻覺、妄想、嚴重思維障礙、行為紊亂等精神病性癥狀,且患者社會生活能力嚴重受損的一組精神疾病。精神疾病主要包括:

精神分裂癥

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礙

偏執性精神病雙相障礙等。精神分裂癥知情意意知情兩個不協調:1、個體精神活動內部的不協調;

2、個體的精神活動與環境不協調二、服務內容(一)建立健康檔案在將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納入管理的時候,除需要由家屬提供來自原承擔治療任務的專業醫療機構的疾病診療相關信息外,還應為患者進行一次全面評估,為其建立居民健康檔案。二、服務內容除個人基本信息外,還需填寫《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個人信息補充表》,內容包括:患者的監護人姓名、監護人電話、初次發病時間、既往主要癥狀、既往治療情況、最近診斷情況、最近一次治療效果、患病對家庭社會的影響、關鎖情況等。1個,每個面積不少于2平方米,及時更新患者健康檔案。實施范圍:全市所有縣、區測量空腹血糖和血壓,并評估是否存在危急癥狀,如出現血糖>16.重性精神疾?。褐敢跃穹至寻Y為代表的,臨床表現有幻覺、妄想、嚴重思維障礙、行為紊亂等精神病性癥狀,且患者社會生活能力嚴重受損的一組精神疾病。非法行醫和非法采供血信息報告強化衛生監督協管服務均等化工作的績效考核;確實轄區內協管服務對象1個,每個面積不少于2平方米,玉米、蕎麥、薯類、燕麥(防止糖尿?。?、小米、豆類(二)重點人群健康教育。衛生行政部門是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責任主體,要加快落實衛生監督協管制度;3、合理加工科學烹調基本公共衛生嬰幼兒1歲以內4次基本保健服務衛生行政部門是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責任主體,要加快落實衛生監督協管制度;應查驗兒童預防接種證(卡、?。┗螂娮訖n案,核對受種者姓名、性別、出生日期及接種記錄,確定本次受種對象、接種疫苗的品種。具有下列一項及以上危險因素者,視為高危人群:必須為區縣級衛生行政部門指定的預防接種單位清晨鍛煉----運動量應小一些二、服務內容

(二)隨訪對于納入健康管理的患者,每年至少隨訪4次。

隨訪的主要目的:提供精神衛生、用藥和家庭護理等方面的信息,督導患者服藥,防止復發,及時發現疾病復發或加重的征兆,給予相應處置或轉診,并進行緊急處理。隨訪具體內容:1.危重情況緊急處理:詢問和檢查有無出現暴力、自殺自傷等危險行為,以及急性藥物不良反應和嚴重軀體疾病。若有,對癥處理后立即轉診,2周內隨訪轉診情況。隨訪具體內容:2.分類干預:若無上述危重情況,則進一步對患者原有的病情進行評估。

A:

檢查患者的精神狀況,包括感覺、知覺、思維、情感和意志行為、自知力等;

B:詢問患者的軀體疾病、社會功能情況、服藥情況及各項實驗室檢查結果等;隨訪具體內容:

C:

根據患者的精神癥狀是否消失、自知力是否完全恢復,工作、社會功能是否恢復,以及患者是否存在藥物不良反應或軀體疾病情況,對患者進行以下分類干預措施:隨訪具體內容:3.每次隨訪根據患者病情的控制情況,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和生活技能訓練等方面的康復指導,對家屬提供心理支持和幫助,并及時填寫《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隨訪服務記錄表》。隨訪具體內容:4.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每年應至少進行1次健康檢查,可與隨訪相結合。內容包括:血壓、體重、空腹血糖,一般體格檢查和視力、聽力、活動能力的一般檢查。有條件的地區:建議增加血常規、尿常規、大便潛血、血脂、眼底、心電圖、B超等檢查。隨訪具體內容:5.建議有條件的地區增加對患者的隨訪次數。三、服務流程l檢查有無危重情況發生l檢查患者的精神癥狀陽性癥狀陰性癥狀自知力l檢查患者軀體疾病飲食情況睡眠情況社會功能狀況相關實驗室檢查穩定基本穩定不穩定無其他異常無藥物不良反應或軀體疾病發生變化有藥物不良反應或其他異常初次出現好轉沒有好轉l繼續現治療方案l3個月時隨訪l咨詢??漆t生l調整藥物劑量l2周時隨訪l繼續現治療方案l2周時隨訪l建議轉診l2周內隨訪轉診情況l對癥治療l建議轉診l2周內隨訪轉診情況l指導患者和家屬如何配合治療l告訴家屬出現何種異常應立即復診l有針對性的康復指導l填寫相應健康檔案如有危險體征,須立即轉診,2周內隨訪轉診情況。l對癥治療l2周時隨訪了解、登記轄區內新生兒基本情況。為轄區內6歲以下兒童建立保健手冊,建冊(卡)率不低于80%。在新生兒出院后1周內家庭訪視(同時產婦產后訪視)。滿28天在中心進行健康體檢。(結合乙肝疫苗第二針)嬰幼兒健康管理:滿月后,分別在第3、6、8、12、18、24、30、36個月時進行8次健康檢查。兒童健康管理率應達到80%以上,兒童系統管理率應達到70%以上。對高危兒及時進行轉診指導;對體弱兒童建立專案管理,進行合理評估和健康指導,必要時向上級醫療機構轉診。(七)兒童保健二、項目實施范圍和內容項目范圍實施范圍:全市所有縣、區服務對象:0-72個月兒童二、項目實施范圍和內容項目內容1.新生兒家庭訪視:初訪:新生兒出院后1周內,由醫務人員到新生兒家中訪視,將檢查、指導結果記錄在《孕產婦保健手冊》新生兒訪視欄中。2、新生兒滿月健康管理:

即滿月訪:出生后28-30天,可在鄉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及具有兒保資質的醫療保健機構進行隨訪,將檢查、指導結果記錄在《兒童保健手冊》新生兒訪視欄中。注意:對其進行體重、身長測量和發育評估。發現新生兒未接受新生兒疾病篩查(新生兒苯丙酮尿癥、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新生兒聽力篩查),告知家長到具備篩查條件的醫療保健機構補篩。

二、項目實施范圍和內容3.嬰幼兒健康管理:滿月后的隨訪服務均在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及具有兒保資質的醫療保健機構進行。嬰幼兒健康檢查時間分別在3、6、8、12、18、24、30、36月齡時,共8次。在兒童6~8、18、30月齡時分別進行1次血常規檢測,對發現有輕度貧血兒童的家長進行健康指導。二、項目實施范圍和內容4.體弱兒管理:根據低出生體重、早產、雙多胎或有出生缺陷的新生兒實際情況增加訪視次數,根據嬰幼兒的生長發育狀況和健康狀況增加隨訪次數。對低體重,消瘦,發育遲緩,中、重度貧血等發育異常兒童分析原因,及時轉診,納入體弱兒專案管理。5.每次預防接種前,均要對兒童進行預防接種禁忌癥的評估。同時對其進行體重、身長測量,并將結果記錄在生長發育監測圖上。三、主要任務(四)免費提供兒童保健服務2011年開始,免費為常住人口中0~72月兒童提供基本保健服務。包括:建立健康檔案《兒童保健手冊》

新生兒訪視(2次)

嬰幼兒1歲以內4次基本保健服務

1~3歲兒童每年提供2次基本保健服務實施體弱兒專案管理

預防接種禁忌癥評估等。三、主要任務2.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兒童保健服務人員隨時調取查閱兒童健康檔案,確定隨訪服務對象、內容和時間,及時為轄區內兒童提供保健服務。每次接診或隨訪服務要填寫兒童健康管理記錄表、單,及時補充完善服務記錄,確定下一次隨訪服務時間、內容后,將服務記錄表單歸入居民健康檔案,《兒童保健手冊》交由家長保管。具體內容見新生兒家庭訪視記錄表、1歲以內兒童健康檢查記錄表、1~2歲兒童健康檢查記錄表、3歲兒童健康檢查記錄表(國家衛生部制定的檢查記錄表)。兒童健康管理服務在時間上應與預防接種程序時間相結合。具體服務流程見兒童保健服務流程圖。三、主要任務(五)加強兒童保健信息管理要完善全市婦幼保健信息收集、報告網絡,加強與村(居)委會、婦聯、計生等相關部門的聯系完善相關部門信息溝通、交流制度縣級衛生行政部門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配備專兼職人員負責收集、報告相關信息,補充、更新信息管理必備設備,實施計算機和信息化技術培訓,全市以健康檔案為基礎,逐步建立電子化兒童保健信息管理制度(兒童保健信息軟件或電子表格、紙質報表)。有專人負責,專冊登記孕產婦基本情況。早孕建冊率應達到85%以上。開展圍產期保健工作,至少進行5次孕期檢查(孕12w之前,孕16~20w,孕21~24w,孕25~36w,孕37~40w),免費提供孕期保健、咨詢、指導服務。對有異常或出現危急征象的孕婦,要指導轉診,及時隨訪了解落實診治情況。產前健康管理率應達到80%以上。按照相關規范對轄區產婦進行至少2次產后訪視(產后3~7d,產后42d),對母乳喂養、產后常見問題等進行指導。產后訪視率應達到85%以上。(八)孕產婦保健掌握轄區65歲以上人口數量及分布,并進行登記管理。每年為65歲及以上老年人進行1次健康管理,包括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咨詢指導和干預、體格檢查、檢查1次空腹血糖等。老年居民健康管理率應達到50%以上,以后逐年增加,健康體檢表完整率應達到80%以上。對發現的慢性病患者納入慢病患者健康管理,對高危人群要進行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告知要定期隨訪。(九)老年保健每年至少隨訪4次,進行分類干預。重點人群管理記錄和其他醫療衛生服務記錄1個,每個面積不少于2平方米,協助專業機構培訓相關人員對工作中發現的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進行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建議其每年至少測量1次空腹血糖和1次餐后2小時血糖,并接受醫務人員的生活方式指導。報告時限

發現甲類傳染病和乙類傳染病中的肺炭疽、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及其他按甲類管理傳染病的病例或疑似病例時,或發現其他傳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發時,應于2小時內將傳染病報告卡通過網絡報告;未實行網絡直報的,應于2小時內以最快的通訊方式(電話、傳真)向當地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并于2小時內寄送出傳染病報告卡。協管人員要嚴格按服務規范要求如實記錄工作進展,以備考核。二、項目實施范圍和內容(6)長期膳食高鹽(食鹽量≥10克/日)。開展公眾健康咨詢活動:每年至少開展6次為轄區內6歲以下兒童建立保健手冊,建冊(卡)率不低于80%?;竟残l生服務項目培訓應按照《預防接種工作規范》的要求進行報告和處理。形成規律,做到早吃好、中吃飽、晚吃少,最好定時定量,少量多餐。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礙(4)長期過量飲酒(每日飲白酒≥100m1且每周飲酒≥4次);(1)散步陶冶情志、和緩輕松、祛病延年要進一步明確分工,將相關任務和責任落實到具體崗位和責任人,完成好衛生監督協管服務任務。在有關部門的指導下開展艾滋病患者的社區關懷工作,引導社區居民協助艾滋病患者回歸社會。(3)高血壓家族史(一、二級親屬);開展乙肝、麻疹、脊灰等疫苗強化免疫、查漏補種和應急接種工作。1、對轄區內65歲及以上老年人進行登記管理。2、每年進行1次健康檢查。3、健康生活方式和健康狀況評估。健康飲食、適度運動、避免傷害、良好狀態。4、體格檢查。5、輔助檢查。6、干預。7、健康教育。健康飲食1、平衡膳食食物多樣、谷類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類;常吃奶類、豆類或其制品;經常吃魚、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葷油;飲食與體力活動要平衡,適宜體重;吃清淡少鹽的膳食;飲酒應限量;吃清潔衛生、不變質的食物。2、飲食制度科學合理形成規律,做到早吃好、中吃飽、晚吃少,最好定時定量,少量多餐。早餐應占總熱量的

30%

午餐應占總熱量的

40%

晚餐應占總熱量的

25%

加餐應占總熱量的

5%3、合理加工科學烹調飲食清潔衛生清淡、細軟為宜忌肥、甘、厚忌過冷過熱4、保健或有害食品玉米、蕎麥、薯類、燕麥(防止糖尿病)、小米、豆類松花蛋不宜食用,含有鉛;臭豆腐不能常吃;味精不能多用,最好不要用;一天吃蛋不超過一個;豬肝,膽固醇過高,不宜多吃;烤羊肉串、腌菜,致癌;油條,有害腎臟、腦細胞。適度運動1、注意幾點運動強度----從輕度活動開始運動類型----靈活多樣、注重康樂清晨鍛煉----運動量應小一些飯后百步走----不一定科學,宜慎重行事維持鍛煉效果----有賴于長期堅持,形成規律2、適合老年人的鍛煉項目(1)散步陶冶情志、和緩輕松、祛病延年(2)慢跑鍛煉心肺、增加各系統器官的協調性、降低體重、改善脂肪代謝(3)太極拳非常適合于老年人的一種鍛煉項目(4)球類運動健身球、乒乓球、羽毛球、網球、臺球、門球和高爾夫球(5)跳舞精神愉快,心曠神怡(十)衛生監督協管對轄區內食品安全信息報告、職業衛生咨詢指導、飲用水衛生安全巡查、學校衛生服務、非法行醫巡查和非法采供血信息報告進行管理。背景衛生監督工作是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的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